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天朝明志|查看: 14951|回复: 37
[纪实·新闻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成都积极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复制链接]
7#
 思娴 发表于: 2016-3-31 07:53:00|只看该作者
◆ 点评
长江经济带上将形成三大城市群

  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分析认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将助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
  专家认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会议认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子,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契合互动,释放中西部巨大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在长江经济带上将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布局,更好地形成合力,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也是我国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最新注脚。去年,我国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初,我国发布《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不仅明确了其四大战略定位,更提出了2020年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等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区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带动的,农村发展也主要依靠城市带动和辐射。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数量的增加,新的城市群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群会持续出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此前介绍,下一步,在中部和西部可能会出现若干个相当于沿海三大城市群规模、人口达到上亿级的城市群,这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巨大推动。
⊙记者:陈炜伟

  (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6# 青城山
 思娴 发表于: 2016-3-31 07: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
  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署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
  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同时会议决定,采取新模式,用3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在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税制、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简化外资创投管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实施一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卡脖子”瓶颈的重大战略项目。
  会议认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子,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契合互动,释放中西部巨大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主要任务:一是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严格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建设绿色城市。二是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林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外产业和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络,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四是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资本、技术等市场一体化,因地因城施策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五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思娴 发表于: 2016-3-31 07:53:00|只看该作者
任务
  一、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严格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建设绿色城市。
  二、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林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外产业和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络,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资本、技术等市场一体化,因地因城施策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五、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
4# 金佛山
 思娴 发表于: 2016-3-31 07:53:00|只看该作者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确立五大任务

源自:四川日报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格局
  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前景
  未来,随着规划逐步实施,我国在长江经济带上将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布局,更好地形成合力,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6-3-30 19:51:00|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打造新成渝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署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
  会议指出,促进创新发展,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关键之举。
  要以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
  同时会议决定,采取新模式,用3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在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税制、投贷联动等金 融服务模式创新、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简化外资创投管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实施一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卡脖子”瓶颈的重大战 略项目,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会议要求,一要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迈出大步子,尤其要落实和完善股权激励、收益分配等政策,让创新主体自主决定科研经费使用、成果转移转化 等,更大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二要着力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赋予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鼓励与地方协同创新。三要着力以创新带动创业就 业,搭建“双创”平台,完善创新服务,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着力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用有效的“管”促进更多的“放”,深化商事制度、“多规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干预,探索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会议认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子,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契合互动,释放中西部巨大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主要任务:一是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严格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建设绿色城市。二是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林产 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外产业和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依托长江黄 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络,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四是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资本、技术 等市场一体化,因地因城施策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五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
  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决定草案经修改后,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 四姑娘山
 老乡亲 发表于: 2015-7-26 00:06:12|只看该作者
◆ 点评
加快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重大产业布局调整重点向成渝城市群倾斜

  “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主轴线上,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启动了成渝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四川省已按照要求将成渝城市群规划四川部分研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在《关于支持成渝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建议》中,四川代表团集体提出,建议国家加快《成渝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支持成渝城市群加快发展,辐射带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
  代表们建议,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沿长江及支流和重要交通干线,支持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极。
  “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保障。”代表们还建议,支持川藏铁路、成贵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改善的支持力度。
  在产业发展方面,代表们建议,重大产业布局调整重点向成渝城市群倾斜,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我省加快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吸纳人口、扩大就业提供产业支撑。

◆ 点评
将大型水利工程中央安排投资的比例
提高至非经营性总投资的70%

  “西部地区江河众多,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以四川为例,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仅为10.5%,远低于国际公认30%的合理利用程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中型调蓄水库严重不足,工程型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此,四川代表团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建议》,建议大型水利工程中央安排投资的比例提高至非经营性总投资的70%。
  建议提出,目前,大型水利工程中央投资普遍不及总投资的50%,非经营性投资的60%。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占地等协调难度大,在承担资本金中地方承担部分外,还要承担贷款及利息等方面的压力,资金筹集难度很大。“希望国家考虑四川地处西部,地方各级财政困难的现实情况,协调国家发改委将大型水利工程中央安排投资的比例提高至非经营性总投资的70%。”
  据初步统计,四川省纳入“十二五”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67个项目平均总投资6.1亿元,其中超过4亿元的项目54个,占到总项目个数的4/5。代表们还建议,把我省作为中央扶持的重点区域,提高中型水库补助标准,按总投资50%予以补助,以确保纳入规划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 点评
将川藏铁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并全线开工建设

  “加快西藏及周边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尽快全线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对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加快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川藏铁路全长约1800公里,预计投资2000亿元左右。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拉萨至林芝段实现了开工建设;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正开展可研阶段工作,预计2015年可以开工建设;康定(新都桥)至林芝段正在开展线路比较方案研究工作。对此,四川代表团建议,尽快全线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深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代表们在建议中提出,建议将川藏铁路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纳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设立川藏铁路建设专项资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要加快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前期工作,尽快实现开工建设,比照支持西藏的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支持;提早启动康定(新都桥)经昌都至林芝段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间实现川藏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 点评
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
建立和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

  “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甘孜、阿坝、凉山州三州、峨边、马边县、北川三县均地处长江和黄河上游,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是国家生态重要屏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和老百姓的发展、生态补偿等工作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四川代表团全团建议《关于尽快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四川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建议》中,代表们表示,在民族地区从事生态保护,建立和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代表们建议,尽快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四川民族地区补偿力度。一是从国家生态安全角度考虑,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尽快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角度考虑,加大对四川长江和黄河上游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我省三州三县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和资金为导向,以环保产业发展为目标,促进民族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升级。以实现生态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之目标。本报记者 余书婷 北京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老乡亲 发表于: 2015-7-26 00:06:12|只看该作者

重大产业布局调整重点向成渝城市群倾斜

源自:成都日报
  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第六次全团会议,会议通过讨论,决定将《关于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四川发展的建议》、《关于将川藏铁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全线开工建设的建议》、《关于尽快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四川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建议》、《关于支持成渝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六个建议作为四川代表团集体建议,向大会提交。

◆ 点评
将我省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生物医药三个产业
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

  在四川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支持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中,四川代表们提出,将我省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生物医药三个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我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代表们在建议中表示,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军工大省,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自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途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重点发展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装备、页岩气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产业后劲。
  “为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我省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产业(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省财政积极整合专项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创新支持方式,集中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建议提出,2011年~2014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培育了智能电视、超导磁共振诊断设备、空管系统、核电燃料组件、石油钻机等一批新产品。2014年1月~10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021.3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全省规上工业2.3个百分点。
  “在国家提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背景下,四川作为两大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节点,支持四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四川对西部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代表们建议,国家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予以倾斜,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此外,将我省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生物医药三个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我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2:3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