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10378|回复: 50
[自然科学

评陈绍光的量子旋进论基本原理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4:59|只看该作者
理解的旋量绝对值的平方 µ 2 就是静止质量的平方m 0 2,则P • P = 0正是熟知的相对论力学的结果。而 ζ • ζ = ( i c τ) 2 + λ • λ + ξ 2 = − c 2 τ 2 + λ 2 + ξ 2 = 0,对于真空中的光来说,以后将证明其左右旋量相抵消使 ξ = 0 ,此时波速v = λ / τ = c,这正是熟知的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原理。

2)根据“物质不生不灭,只能由一种存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态;以及运动的不生不灭,只能由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这一基本原理,全宇宙的物质量(旋量)之和,以及运动量(能量-动量)之和,应该是守恒的。另外,用五维能量-动量-旋量矢量P来量度,波-粒二重性矛盾的一方----粒子性的强度,而粒子性,乃是吸引的聚集性,那么,宇宙中能量-动量-旋量矢量之总和的守恒,正表明作为物质运动源泉的波-粒二重性矛盾对立面的一方----吸引性或聚集性,是全宇宙的守恒量。

当然,由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全宇宙中的波动性----排斥的离散性之和也应该是守恒量。这必须注意,全宇宙的物质是无限的,运动是无始无终的,从广与深的角度来看物质运动都是不可穷尽的。因此全宇宙的五维动量之和∑P是一个无穷大的守恒量。不过具体的问题中,总是考虑宇宙物质的有限部分,且经常把与外界交换的五维动量可忽略不计的一部分的宇宙物质近似地看成是与外界无关的孤立的封闭系统。对于封闭系统,既然它与外界发生的动量-能量-旋量(电量与质量)等的交换可忽略,因此其五维动量之和也是守恒量,且这一守恒量是有限的常矢量。

即  ∑P = P 0,这正是封闭系统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自旋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等定律。而这些定律在现有的科学实验中,从未发现过有与之相违背的事实,即它们确实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我们将其提高成为量子旋进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5: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3)虽然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经常地相互转化着,但不管怎样转化,全宇宙的五维动量P之和是守恒的,这也正是物质统一性的表现之一。由于内在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运动的源泉,使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外部形式遵从否定之否定律,即事物的运动总是采取螺线形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式。自然,由波-粒二重性矛盾的斗争,导致的基本形式的物质运动也不例外,其运动的外部表现方式也应该是螺线形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李政道-杨振宁在1956年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事实,从而在1957年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得出中微子运动的自旋与动量总是平行的,即采取螺线形上升的方式。太阳系的运动也是类似的,如地球在随着太阳系一起平动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其运动空间轨道也是螺线形状。具体来说,我们就以纵向极化的旋进中微子模型,作为物质基本运动形式最原始的模型,物质的统一性也就表现在组成一切物质的原始的旋进量子模型的统一上。

4)既然认为最原始的物质运动形式,是采取旋进方式的,那么,在五维的时-空-旋中,就以旋间量描述旋动特性,普通空间的三分量描述进动(平动)的特性。旋间量与空间量的不可分割性,表现在原始形态物质的自旋(旋动)与动量(平动)的相互平行性上,并使旋间与空间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四维空间。不管是旋动还是平动都不能脱离时间而进行,即与时间不可分割,因此四维的空间-旋间与时间又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五维空间或五维的时间-空间-旋间。物质运动最原始形式分为左旋进量子和右旋进量子两种基础的形式,也反映在左旋的中微子与右旋的反中微子之分上。总之它由下述四个原理所组成。

(a)反映物质的基本存在形态的旋间与时间-空间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时间-空间-旋间,五维空间的位置矢量为:ρ = ( ρ 0, ρ 1, ρ 2, ρ 3, ρ 4 ) = ( i c t, x, y, z, ρ) = ( i c t, r, ρ)

(b)波-粒二重性矛盾的斗争是基本形态物质运动的源泉。客体波动性的强度以 ζ = ( i c τ, λ, ξ ) 五维波长量度,粒子性的强度以P = ( i E / c, P, µ c )五维动量度量,波-粒二重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律以 ζ 和 P 满足的如下关系表示:

ζ = k / P = i ћ / P , ζ  ζ = 0 ,P  P = 0    (1-1)

(c)全宇宙的波-粒二重性矛盾对立面各自的量的总和是守恒的。特别是对于宇宙中的任一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其粒子性(或波动性)强度的总和也是一个守恒量。即:

∑P = P 0                                                                     (1-2)

(d)基本形态的物质运动也遵从否定之否定律,即采取螺旋形上升的旋进方式。基本形态的物质更具有统一性,它们都是由原始的左、右旋进量子所组成的。方程(1-1)、(1-2)就是量子旋进论的运动方程。采用这四个基本原理,可以把作为物质基本运动形态的实物与场、电磁场与引力场、电荷、自旋、静止质量等予以统一描述。从运动方程(1-1)、(1-2)出发可以推导出物理学中现有的量子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以及经典物理的基本方程,如Dirac方程、Klein-Godon方程、达兰贝尔方程式、Maxwell方程、Lorentz力的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也可以将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引力相互作用都归纳成为旋进相互作用机制,而且可以解决微观的基本粒子静质量分布、基本粒子反常磁矩根源、核力、核结构、和宏观的基本地磁、地电场起源、太阳系起源等已有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5:37|只看该作者
二、陈绍光旋动与平动的进化和射影

从以上陈绍光量子旋进运动方程(1-1)、(1-2)看,陈绍光教授从1964年以来的46年间,确实把我国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这些成绩是:

1、陈绍光建立以旋动(自旋)和平动(进动)两类为分野出发的结合结构域,是正确的。生命领域的生物也大致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以此分野出发的结合结构域射影物理学,从牛顿力学开始,确实存在位移是平移和圆周运动的两大类的不同。数学是从条件推出结论。这也是逻辑的力量和要求。但仅是数学成立,只类似机器人,并不是类似进化了的人。例如,数学如果以“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涉及的纯数学和物理的标度、度规和规范,都会进化。这正是人们拭目以待新的时空定义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步。因为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1)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即时速度)相等。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经过某一点或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间隔之比。速度由于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所以平移与圆周运动不同。当然,平移和圆周运动也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21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定为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从而把数学引向进化数学之路。因为圆周运动已经把速度概念又引向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分类。角速度把时间概念,引向固定周期的描述,使极限速度神秘起来。

2)线速度是质点(或物体上各点)作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时所具有的即时速度,其方向沿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故又称切向速度或圆周速度。角速度是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刚体作定轴转动时,体内有一直线始终固定不动,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的分布规律才为线性分布。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 = rω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或△l)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即v=S/△t或v=△l/△t,反映运动快慢的线速度,V=2πR/t。
1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5:55|只看该作者
3)从上也可以看出陈绍光的旋动与平动结合结构域的理论思维有缺陷,即陈绍光如果用旋动(自旋)代替圆周运动的地位,那么从他的运动方程出发,是不可能正确推导出如Dirac方程、Klein-Godon方程、达兰贝尔方程式、Maxwell方程、Lorentz力的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的。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同时涉及平移与圆周运动,牛顿万有引力方程和牛顿力学的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一样,是以两质心间的直线距离表示的受力情况,这就只是回到了平移类似的韦尔张量微积分运算。但平移不是全部,韦尔矢量也不是全部,还有里奇张量。张志强说“时空收缩”、“时空弯曲”是虚幻,说明他没有弄懂广义相对论方程。

我们承认出生在德国的赫曼•韦尔,是20世纪杰出的数学人物。他联系微积分运算要求连续性,反之把不连续的量子距离,称为相性因子。杨振宁就是从韦尔思想发展到圆周相性,以规范场解决电磁学中虚数相性因子问题。而在力学矢量分析中,韦尔相性因子只被称为“韦尔张量”。即牛顿的平移与圆周运动结合结构域只是一种韦尔张量结构域,那么陈绍光说季灏是把相对论与牛顿力学能混合应用,陈绍光教授真懂得相对论吗?我国反相对论的人懂得相对论吗?

2、圆周运动的数学进化和物理射影,发生在意大利几何学家格里高里•里奇(Gregorio Ricci)身上。里奇(1853~1925),意大利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张量分析创始人之一。

1)在微分几何中,里奇张量或里奇曲率张量提供了一项方法,由给定的黎曼度规所决定的几何究竟偏离寻常欧几里德n'空间多少的量度。如同度规张量本身,里奇张量是一个黎曼流形之切空间上的对称双线性形式。一般地讲,里奇张量是“体积扭曲”的量度;即它指出了n'维流形中给定区域之n'维体积,其和欧几里得n'空间中与其相当之区域的体积差异程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6:14|只看该作者
设 (M,g) 是一个 n维黎曼流形, 记TpM 为M 在 p点的切空间.。任给切空间 TpM中的一对向量ξ,η , 里奇张量Ric(ξ,η) 定义为线性映射的迹。在黎曼几何与广义相对论中,一个伪黎曼流形(M,g)之无迹的里奇张量,见于爱因斯坦场方程。爱因斯坦张量是广义相对论中用来描述时空曲率的一个张量,有时也叫做迹反转里奇张量。在物理学和微分几何中,爱因斯坦张量是定义在黎曼流形上的秩为2的张量。时空的度规包括里奇张量和里奇标量。1884~1894年里奇通过研究黎曼、李普希茨以及克里斯托费尔微分不变量的理论,萌发了绝对微分学(现称张量分析)的思想。1896年发表了内蕴几何学的论文,使用了绝对微分学,进而提出缩约张量(里奇张量)的概念,以后成为理论物理的重要工具。1900~1911年里奇和他的学生T.列维-齐维塔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然而直到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使用了里奇理论之后,张量分析才受到普遍的重视。

2)真空引力场为什么用里奇张量而不是黎曼张量呢?里奇张量比黎曼曲率张量描述引力场的优点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场方程的一段是能动张量,是一个二阶张量,所以必须要找出一个和曲率有关的二阶张量来。那么四阶的黎曼张量必须要被缩并,自然就得到里奇张量了。如果是里奇标量,那么就需要和度规相乘才能得到二阶张量。所以,用里奇张量的理由是因为能动张量是二阶的。即从作用量来看,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里的动力学变量是时空度规,它是二阶的,所以从标量的作用量出发必然只能得到二阶的方程,所以就是里奇张量了。这两个张量描述空间弯曲是不等效的。不存在物质的区域可以存在引力场,是因为里奇张量描述的是物质的情况,而黎曼曲率描述的是引力场,黎曼张量只是反应时空几何,描述引力场的是度规里奇张量,是黎曼张量的缩并,所以自然会有信息丢失。黎曼张量恒为零的流形,必然是平直的。里奇张量恒为零的流形,可以完全不是平直的。在建立了爱因斯坦方程以后,可以说里奇张量恒为零的流形是“空”的,里面没有任何能量与动量。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6:32|只看该作者
3)李政道先生说:物理学不是数学;数学比较容易,物理更难。以上的相对论只是数学,所以很少有人读懂物理。真正从物理读懂相对论的,是彭罗斯。彭罗斯的《皇帝新脑》一书指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包括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时,直观明白:韦尔张量囊括类似平移运动的相对加速度,对球面客体单向的拉长或压扁作用;这与牛顿力学的性质对应。而里奇张量囊括当球面客体有绕着的物体圆周运动时,整体都有一个纯粹向内的加速,产生有类似向心力的扩张或收缩的缩约、缩并作用。这也许类似科里奥利加速度矢量,但科氏力仅是一般的推算分析。

4)里奇张量奇妙的是,似乎已经包含了韦尔张量,即类似牛顿引力在地球的潮汐效应。

能说明射影里奇张量整体效应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所以彭罗斯的解释是:“黎曼=韦尔+里奇”。韦尔张量,韦尔是测量类似自由下落的球面的潮汐畸变,即形状的初始变形,而非尺度的变化。里奇张量,里奇是测量类似球面的初始体积改变。这与牛顿引力理论要求下落球面所围绕的质量,和这初始体积的减少成正比相合。即物体的质量密度,或等效地能量密度( E=mc2),应该和里奇张量相等。

简单地说,黎曼曲率描述的是引力场,黎曼张量只是反映时空几何,描述引力场的是度规里奇张量,是黎曼张量的缩并、缩约。对这种“缩并力”,彭罗斯再解释说,爱因斯坦方程存在一个称作能量----动量的张量,它将有关的物质和电磁场的能量、压力和动量都组织在一起。他把这一张量叫做能量,爱因斯坦方程则粗略是:里奇=能量。正是在能量张量中“压力”的出现以及为使整个方程协调的条件要求,使得压力对体积缩小效应有所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6:52|只看该作者
那么不涉及韦尔张量吗?不是的。韦尔张量引起空虚的空间里感受到潮汐效应,爱因斯坦方程意味着存在将韦尔张量和能量相联系的微分方程的结合结构域。彭罗斯对这种韦尔张量重要性的推证,实际上是反过来又把部分里奇张量效应包含在韦尔张量中。但彭罗斯正如牛顿没有解决好超距的引力潮汐畸变一样,也没有解决好韦尔张量的超距作用。因为物体在圆周运动的对称点,里奇张量也有类似对称超距的引力。这种作用传输是隐形的,可以是光速,也可以是超光速。

5)但彭罗斯继续阐述了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这种结合结构域的产生原理。他说要理解该结合结构域,还可以射影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电场E和磁场B的结合结构域。因为韦尔张量韦尔实际是引力场的测定;韦尔的“源”是能量张量,这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的电场E和磁场B的源,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电荷和电流的结合结构域的情形相似。这种观点实际是将“麦学”引向“里奇张量”和“里奇流”统一的结合结构域;这里“电荷”对应里奇张量圆周运动的“源”效应,是类似彭罗斯的“扭量球”图像。“电流” 类似“里奇流”,对应韦尔张量平移运动的“流”效应,可联系类似傅里叶级数、泰勒级数展开式变换的“孤子链”,以及隐形传输与宇宙弦。

6)电场E和磁场B,以及电荷和电流这种结合结构域中的平行性、不可分割性,好理解,因为它们客观存在。但它们反过来也射影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以及里奇张量和里奇流这种结合结构域中的平行性、不可分割性。如果你理解其中缩并、缩约这种结合结构域的不可分割性有困难,不妨映射人生或电脑的投入做类比:人的生与死是一种结合结构域;在人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圆周域里,正如一台电脑。电脑要使用,就要充电,这只类似上电网,对应韦尔张量,是直接的;也如人要吃饭是直接的。但电脑还可上互联网,使用的价值更大。这对应里奇张量,是整体效应,其中的一切似乎都编上了密码,而且同样的东西可以是多种密码控制。例如电脑上的同样一个汉字的编码,还可以有大小、字体、颜色的编码。你只要随时在入网,在转帖、复制、打字的过程中,别人对某些字的大小、字体、颜色的编码也就容易混进你的电脑里,即使你的帖子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按你的想法在写字板上作过一般的处理,但如果你转贴到互联网别的论坛上,直接显示出来后,有时你会发现某些字的大小、字体或颜色变了,这就类似里奇张量的效应。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4 20:17:16|只看该作者
人生如电脑,你不但要吃饭,你还要入世融入社会,才能生存,这类似有入互联网的整体效应,对应社会对你会有无形的影响。也许你说使用电脑可以只上电网不上互联网,人也可以只要有吃的,逃进深山野林不入世。但这不绝对的。电脑上电网,电网也可以和互联网融合。深山野林也会受到人类社会进程的干扰。同样直线也没有绝对的,例如地球上北半球南北向的河流,是直线,但地壳是圆的,使它的水平线不是直的;地球在旋转,使它在空间的轨迹不是直的。

3、门捷列夫说过,“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相对论的成功,是人类社会有里奇、韦尔、麦克斯韦和牛顿等人这样的积累。我们拭目以待新的时空定义出现在中国,不是和全人类、全社会积累的卓有成效的成果割裂,打倒别人,抬高自己。今天正是在掌握“里奇张量”上,展开着激烈的竞争,显示出国内外科学家各自水平的分野;这是在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成功的问题上揭示的。

1)1982年瑟斯顿发现每一个三维空间都只可以分成八种几何对应的部分。这个猜想被称为几何化猜想。瑟斯顿的洞见将导致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因为一个球面只是八种符合平凡基本群的不同几何中的一种。再联系早期微分几何学家格里格里奥•里奇-柯巴斯特罗的发现,汉密尔顿把自己提出的引导流的一个以物理学中的热方程为模型的几何演化方程,命名为“里奇流”。但在三维中,里奇流的“颈”有时会被拉断,把空间分成具有不同特定几何的部分,因此虽然汉密尔顿在里奇流上,还是未能处理好奇点问题。1995年29岁的佩雷尔曼在结束美国三年的学习前,掌握了里奇流;坚持到2002年,他的《里奇流作为梯度流》的论文已找出了汉密尔顿漏掉的一个重要细节:一个随流总是递增的量给出了这个流的方向。佩雷尔曼将其与统计力学、热动力学规则下的数学作了类比,并将这个量称为“熵”。 “佩雷尔曼熵”虽然排除了难住汉密尔顿的几种特定奇点,但仍然需要确定剩下的奇点中可能有问题的种类,且必须说明一次只会有一种情况,而不是多种无限的叠加累积。然后,对每一种奇点,还必须说明如何在它可能使里奇流破坏之前修剪和使其光滑。但这些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步驟已经足了,只是佩雷尔曼对其最后的步骤解释太过概括。美国里海大学的曹怀东和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的朱熹平称的完成庞加莱猜想和瑟斯顿几何化猜想证明的论文,只是填补上佩雷尔曼证明里那些没写下的关键细节的三篇独立的论文之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5 17:02:12|只看该作者
理解的旋量绝对值的平方 µ 2 就是静止质量的平方m 0 2,则P • P = 0正是熟知的相对论力学的结果。而 ζ • ζ = ( i c τ) 2 + λ • λ + ξ 2 = − c 2 τ 2 + λ 2 + ξ 2 = 0,对于真空中的光来说,以后将证明其左右旋量相抵消使 ξ = 0 ,此时波速v = λ / τ = c,这正是熟知的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原理。

2)根据“物质不生不灭,只能由一种存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态;以及运动的不生不灭,只能由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这一基本原理,全宇宙的物质量(旋量)之和,以及运动量(能量-动量)之和,应该是守恒的。另外,用五维能量-动量-旋量矢量P来量度,波-粒二重性矛盾的一方----粒子性的强度,而粒子性,乃是吸引的聚集性,那么,宇宙中能量-动量-旋量矢量之总和的守恒,正表明作为物质运动源泉的波-粒二重性矛盾对立面的一方----吸引性或聚集性,是全宇宙的守恒量。

当然,由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全宇宙中的波动性----排斥的离散性之和也应该是守恒量。这必须注意,全宇宙的物质是无限的,运动是无始无终的,从广与深的角度来看物质运动都是不可穷尽的。因此全宇宙的五维动量之和∑P是一个无穷大的守恒量。不过具体的问题中,总是考虑宇宙物质的有限部分,且经常把与外界交换的五维动量可忽略不计的一部分的宇宙物质近似地看成是与外界无关的孤立的封闭系统。对于封闭系统,既然它与外界发生的动量-能量-旋量(电量与质量)等的交换可忽略,因此其五维动量之和也是守恒量,且这一守恒量是有限的常矢量。

即  ∑P = P 0,这正是封闭系统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自旋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等定律。而这些定律在现有的科学实验中,从未发现过有与之相违背的事实,即它们确实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我们将其提高成为量子旋进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5 17:02:50|只看该作者
3)虽然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经常地相互转化着,但不管怎样转化,全宇宙的五维动量P之和是守恒的,这也正是物质统一性的表现之一。由于内在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运动的源泉,使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外部形式遵从否定之否定律,即事物的运动总是采取螺线形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式。自然,由波-粒二重性矛盾的斗争,导致的基本形式的物质运动也不例外,其运动的外部表现方式也应该是螺线形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李政道-杨振宁在1956年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事实,从而在1957年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得出中微子运动的自旋与动量总是平行的,即采取螺线形上升的方式。太阳系的运动也是类似的,如地球在随着太阳系一起平动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其运动空间轨道也是螺线形状。具体来说,我们就以纵向极化的旋进中微子模型,作为物质基本运动形式最原始的模型,物质的统一性也就表现在组成一切物质的原始的旋进量子模型的统一上。

4)既然认为最原始的物质运动形式,是采取旋进方式的,那么,在五维的时-空-旋中,就以旋间量描述旋动特性,普通空间的三分量描述进动(平动)的特性。旋间量与空间量的不可分割性,表现在原始形态物质的自旋(旋动)与动量(平动)的相互平行性上,并使旋间与空间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四维空间。不管是旋动还是平动都不能脱离时间而进行,即与时间不可分割,因此四维的空间-旋间与时间又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五维空间或五维的时间-空间-旋间。物质运动最原始形式分为左旋进量子和右旋进量子两种基础的形式,也反映在左旋的中微子与右旋的反中微子之分上。总之它由下述四个原理所组成。

(a)反映物质的基本存在形态的旋间与时间-空间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时间-空间-旋间,五维空间的位置矢量为:ρ = ( ρ 0, ρ 1, ρ 2, ρ 3, ρ 4 ) = ( i c t, x, y, z, ρ) = ( i c t, r, ρ)

(b)波-粒二重性矛盾的斗争是基本形态物质运动的源泉。客体波动性的强度以 ζ = ( i c τ, λ, ξ ) 五维波长量度,粒子性的强度以P = ( i E / c, P, µ c )五维动量度量,波-粒二重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律以 ζ 和 P 满足的如下关系表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5:08,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