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翁锐|查看: 3856|回复: 12
[纪实·新闻

“呼死你”黑灰全产业链被端 遇电话“狂呼”咋办

 [复制链接]
11#
 九爷 发表于: 2016-6-15 08:56:00|只看该作者

揭秘网贷追债人:手机定位呼死你 还清贷款仍被曝

源自:南方都市报
  揭秘网贷追债人  手段五花八门:发裸照、“呼死你”、入侵通讯录、公开信息……  网上催收不成线下就会上门,佣金一般是总债额的三至五成
  近日,南都记者独家曝光有高利贷从业人员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借贷的现象。南都记者昨日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以发裸照相逼这种极端手法以外,背后暗藏的催款手段其实五花八门,常见的包括“呼死你”(不断打电话)、入侵通讯录、打电话给家长同学、网上以老赖名义公布当事人身份证及通讯信息等方式。
  实际上,从事这一工作的职业催款人被称为“网络催客”。他们一般为放贷者和多家网络借贷平台服务,成为网络借贷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有律师针对其行为分析指出,因借贷关系随意公布别人手机号、个人信息的,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

网贷公司:玩转催款“十部曲”
  6月13日,南都记者独家曝光有高利贷团伙利用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借贷,并引起广泛关注。所谓“裸条”借贷,指的是以“裸条”作为抵押物,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南都记者了解到,“裸条”发放背后还活跃着一批在网上催款的人,他们被称为“网络催客”,游走在灰色地带。利用裸照只是其催款方式的一种,还包括“呼死你”、入侵通讯录、打电话给家长同学、网上以老赖名义公布当事人身份证和电话号码等方式。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催客”的业务渠道十分广泛,包括在催贷平台上在线注册并抢单接单,或通过QQ群、微信群、贴吧和论坛与放贷人直接接洽并接单。
  催收方式也五花八门。最简单方式是使用短信和电话催收,发送威胁信息给借贷人,电话催收或使用循环呼叫系统。广州杨先生是某催债公司的员工,他向南都记者介绍催债公司常用的讨账手法,包括电话催收、外访催收和诉讼催收。而各种催债手段中,打电话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式。一名天涯网友透露,因家中有事,信用卡还款逾期,每天都会有一个女人打电话催债,“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打电话到公司,要求同事们捐款帮我还债”。
  除了打电话,“催客”们还会采取“呼死你”的方式,让借贷人不胜其烦,进而不得不还款。身在上海的顾小姐就曾经被一些兼职“催客”使用循环呼叫系统反复催款,“一分钟打一次,连呼一周,弄得我现在都不敢开机”。此外,“他们还打电话给我家里人,让我赶紧还钱”。
  假如此番催款不成,“催客”会通过网络曝光借贷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住址、网络账号等,或在欠款者社交圈催收,包括知会亲友、单位、同学、社交平台好友等熟人。
  某些校园贷平台在学生借款时,就会要求其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学生不能按时还款,平台就会把其逾期信息告知该学生的社交圈。“如果他还不了,家长还可以还。”一家网贷公司总经理表示,网贷公司会通过多种途径找到学生父母的电话。
  一家网贷公司的风险控制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其自有一套催款“十部曲”,分别为: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 Q通知逾期,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一般到第四步,学生就会还款了。”该网贷公司风险控制负责人说。
  此前,广州一名女市民因为一笔小额贷款逾期未还,被人编造为“恶意欠款人”,“催客”不仅向她的朋友发送邮件,还将她一家三口的照片编辑成催款图片并公开群发。

网上催收:借贷人还清贷款仍被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催客”一般为放贷者和多家网络借贷平台服务,是网络借贷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催客”在催债方式和行为控制上存在偏差。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一个催债、清债平台的官方微博上看到,该微博挂出了大量含有个人信息的“老赖名单”,包括姓名、性别、部分个人身份证信息(隐藏了后四位)、网络贷款平台账号(即手机号)、逾期欠款金额。
  名单显示,来自山东的叶小姐逾期金额为1万多元,在接到南都记者的问询电话时,她表示并不清楚个人信息被网上曝光,而她欠的钱在上个月已经还清了。此后,她也注销了网贷平台的账户。
  叶小姐说,当初自己手头紧,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借了1万元,之后发生逾期,便陆续有人催款。尽管她承诺尽快还,并且承担罚息,但电话还是接踵而至,一天能接十几个,对方都声称赶紧还钱,不然她会被追究所谓刑事责任,甚至会有人身危险。
  叶小姐称,不仅如此,因为她在注册账户时留下了家人电话,催款者又把电话打到了她父亲那里,同样是各种威胁。叶小姐说,催款者打过来的座机都显示为青岛本地,她向对方了解到,这些人都是在上述催债平台上注册的本地兼职“催客”,因为距离近,这些人还威胁,如果不还钱随时会堵上门或者去单位。
  叶小姐说,不知道是不是清债平台的信息未及时更新,即便目前已还完钱,且注销了网贷账号,这些“催客”还是经常骚扰她。

线下催收:“业内人士”可手机定位借贷人
  昨日,南都记者通过某催债Q Q群联系到浙江杭州一名从事网络催债的业内人士赵某,并佯装成放贷者向其咨询催债业务。
  赵某先向记者了解钱债金额、逾期时间等基本情况,并谈妥大体的佣金。赵某称,佣金依据单子金额大小上下浮动,一般是总债额的三成至五成。“若是上千万元的单子,催债的难度就会较大,需要花费的精力财力自然更多。”在下单前,“催客”们往往都会和放贷人商谈好价格,其中包括前期打探摸底的花销。
  确定可以接单后,“催客”会先与借贷人进行2-3次的电话沟通,赵某戏称:“做我们这行的都是先礼后兵。”倘若前期沟通无效,他们会再通过手机定位到借贷人住址。他向南都记者透露,自己长期做追债业务,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求人帮我们定位”。
  一般而言,“催客”联系到借贷人后不会贸然行动,而是“潜伏”三五天打探对方的上下班时间、亲属关系、房屋、车子等信息。赵某表示,瞄准这些信息是为了保证借债人具备还款能力,“一旦还不上现金也可以拿车和房子抵押。”赵某称,他还有律师团队,做这些都是合法的。
  赵某称,一般十几万的小单子不采取“非常措施”,不会对借债人造成人身伤害。当问及何为“非常措施”时,赵某介绍,业内的一般做法是将借债人带至偏僻处(例如水库),将其脱光衣服扔至水中,因为这样做不会在身体上留有伤口,其表示“只要在24小时内放开当事人是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线下催收还有一些技巧,如帮债务人叫外卖、查询社保账户、打印登机牌等。外卖订单上留下债务人的联系方式以及住址,如果外卖能够成功送达,就可以确定欠债人住址目前有人,可以上门盯梢;针对信息不明的欠债人,可通过社保网查询单位信息,再通过114查询单位电话;打印登机牌则可以对借贷人形成压力,以为被跟踪了。

律师说法
“催客”公开手机号,涉嫌侵犯隐私权

  “网络催客”不经借贷者同意就将其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公布于网络是否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律师张新年。他表示,在当今信息社会,手机号码属于重要的用户个人隐私,甚至与其他重要的隐私关联,例如账号信息。因此,因借贷关系随意公布别人手机号、个人信息的,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

“裸条”借贷合同无效
  “欠债归欠债,解决纠纷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和解、第三方调解、诉讼等司法程序解决,但无论如何不能采取法外的手段”,张新年认为,借贷平台和放贷者无权在网络上公布借贷者的手机号码。被公布信息者可对其主张民事侵权责任,通过诉讼的方式让对方消除影响。同时,如果信息被公开者要求网站删除个人信息,网站获知之后也应及时删除。
  张新年表示,借贷者与放贷者签订类似“裸条”这样的合同,由于违反公序良俗,借贷合同首先就是无效的,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担保条款也是无效的。
  “退一步讲,即便合同有效,放贷者与借贷者的父母、亲朋好友也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张新年补充,放贷者骚扰借贷者的亲友、公布其亲友信息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情节严重,也构成了侵权。

合法催收可视为代理
  张新年称,如何看待“网络催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催客”如果是以一种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账务催收,可视为一种民事代理行为,如果采取极端手段,则可能涉嫌侵权乃至违法犯罪。
  张新年强调,对于网络金融领域滋生的各种犯罪问题,金融监管部门、网信部门、公安部门、工信部门有一定的作为义务,各部门应各司其职甚至开展联合行动,及时介入处理,以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责,维护金融秩序。
  “网络催客”的手腕
  业务渠道
  催贷平台:网上注册并抢单接单
  QQ群、微信群:直接接洽并接单
  贴吧:提供催贷业务并接单
  论坛:提供催贷业务并接单
  催收方式
  短信催收:发送威胁信息给借贷人
  电话催收:使用循环呼叫系统,“一分钟打一次,连呼一周”
  网络曝光个人基本信息:在网上曝光借贷人手机号码、身份证、住址、网络账号等
  欠款者社交圈催收:知会亲友、单位、同学、社交平台好友等熟人,通过熟人催收
  极端方式催收:恶意曝光“裸条”及其他隐私信息
  外访等其他线下催收:网上催收不成功,会通过线下上门催收
⊙记者:饶丽冬 卫佳铭 吴铭 实习生:胥嫚烨
12#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6-20 23:0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呼死你”黑灰全产业链被端 遇电话“狂呼”咋办

源自:中新经纬APP
原文标题:“呼死你”黑灰全产业链条被端,遭遇电话“狂呼”怎么办?

  你是否有过手机被“呼死”的经历?
  近日,警方在四川、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同步开展打击“呼死你”黑灰产业链专案收网行动,成功打掉“疯狂云呼”和“呕死他”等两个“呼死你”犯罪团伙,以及线下利用“呼死你”平台进行非法追债的3个犯罪团伙。
  本次行动还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人,缴获作案手机3100余台,封停“呼死你”账号83万余个,扣押服务器、电脑、银行卡等涉案物品一批。这也是全国首例“呼死你”黑灰产业链专案被全链条摧毁。

警方缴获的作案手机(源自:法制日报)
  近年来,“呼死你”电话骚扰现象频发,成为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暴力催债、骚扰报复的重要手段,给被骚扰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资料图(源自:楚天都市报)
  响一秒就挂断,一分钟5个电话,一小时600个电话,一天呼入14000多个电话,被威胁转账300元,这是湖北省襄阳市聂先生的遭遇。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一日下午,聂先生的手机突然不停有电话呼入,由于骚扰电话未显示号码,聂先生无法设置黑/白名单拒绝接听,只好开启勿扰模式,但电话仍旧可以打进来。随即聂先生联系手机运营商,对方给出的回应是无主号码,无法拦截处理和查找信息,建议办理紧急停机。
  在接到骚扰电话的同时,聂先生还收到了两条短信,告知他号码被“呼死你”软件攻击,每天呼叫时间为早上8时到次日凌晨1时,需要添加微信公众号,支付300元才能解除骚扰。聂先生没有付款,而是给发短信的号码回拨了过去,却一直无人接听,号码归属地显示是浙江绍兴。
  第二天中午11时,聂先生选择了报警。中午12时30分,持续了近一天的骚扰电话终于停止。
  在类似案件中,有些不法分子为了扩大“狩猎”范围,甚至通过“呼死你”软件骚扰受害者的亲朋好友。
  广州市的刘小姐曾因苹果手机被偷,被小偷致电要求交出Apple ID 密码。她断然拒绝后,她本人以及亲朋好友都频遭“呼死你”软件骚扰,骚扰电话根本就拦截不住。
  据信息时报报道,小偷先是谎称自己为苹果客服,向刘小姐索要ID密码,被识破后小偷“非常淡定”,并称刘小姐的手机已被解锁,还向她发送了她的手机通讯录截图,要求她提供苹果ID密码,否则,将会用“呼死你”软件去骚扰她的亲朋好友。
  刘小姐对小偷的恐吓未予理睬,随后刘小姐及其家人、同事、朋友就收到了各种骚扰电话和恐吓短信。仅仅在几分钟之内,她的手机就被打进一百多个电话,这些电话号码显示来自于全国各地。
  此外,随着“呼死你”软件不断被滥用,电话骚扰也渐渐成为暴力催债的手段,借款人及其家属都“难逃一扰”。楚天都市报曾报道,一位男子欠下高利贷四处躲债,其通讯录内的200多位亲朋好友都惨遭“催债”。
  据悉,不法分子往往会给借款人通讯录中的好友发送短信,说他的朋友欠款逾期未还,将他作为紧急联系人,并提示“为了您的正常生活不被打扰,请提醒他处理借款”。发送若干短信后便会不断呼出骚扰电话,这些号码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响一声就挂断,最多时一分钟会打进来四五个。
  有些不法分子为了实施敲诈,还会锁定目标进行“精准骚扰”。
  据齐鲁网报道,德州武城县的张先生是一家私企的小老板,他曾连续三天遭遇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的电话骚扰,被骚扰期间,敲诈数额从900元上升至1万元。张先生自称,信息泄露源可能是公司网站的广告信息。
  当地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此电信骚扰是通过“呼死你”软件拨出的。由于“敲诈方”的微信号未经实名注册,民警也无从获取对方的真实信息,只能劝张先生更换手机号避扰。
  由于张先生已经使用该手机号十余年之久,通讯录中存了大量客户的联系方式,换号成本很高。对方也正是抓住了张先生的“软肋”,才肆无忌惮的威胁骚扰。
  中新经纬搜索发现,在网曝的“呼死你”软件骚扰案中,不法分子主要是通过网购、网约车、外卖及网贷平台获取受骗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实施电信骚扰。“呼死你”软件作为一种新的作案工具,其相关规定虽然尚属法律空白,但利用此类工具实施骚扰恐吓、敲诈勒索的行为,其实已经触犯了我国行政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不法分子使用“呼死你”软件恶意骚扰、威胁恐吓受害人及其亲朋好友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上述条例。据央广网报道,新疆伊宁的宋某就曾因使用“呼死你”软件实施恶意报复,被圩其达勒瓦孜派出所依法给予了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此外,通过拨打骚扰电话实施敲诈勒索的,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敲诈勒索罪,受到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江苏省宿迁市首例利用“呼死你”软件敲诈勒索案判决书中,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被告人李某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被告人李某的违法所得继续追缴,退赔被害人。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现电话被“呼死”,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联系电信运营商客服启用“应急通讯保障”服务,下载相关安全软件助手屏蔽骚扰电话短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6-21 07:46:00|只看该作者

数千电话一天呼入勒索随之而来 广东破获呼死你案件

源自:人民日报
  数千电话一天呼入,敲诈勒索随之而来广东破获“恶意连续呼叫”案
原文标题:广东破获“恶意连续呼叫”案

⊙记者:贺林平

  几个月前,广州市民陈某的电话开始多次被陌生号码呼叫,致使其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直到他按照对方发送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了500元后才恢复正常。其遭遇背后,是以贺某国为首的犯罪团伙开发的“疯狂云呼”滋扰平台。
  该团伙通过发展积分代理人的方式向不法分子出售该软件。不法分子购买后,使用该软件对被害人号码非法进行连续呼叫,造成被害人无法正常接听电话,以达到敲诈勒索、非法追债、打击报复等目的。
  近日,广东省部署15个地市公安机关,在四川、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打掉两个利用通信骚扰违法犯罪的团伙,查获三个相关线下非法追债的贷款公司,抓获以贺某国、雷某等为首的犯罪嫌疑人210余人,缴获作案手机3100余台,封停相关账号83万余个。“恶意连续呼叫”(俗称“呼死你”)被全链条摧毁。
  今年以来,广东公安网警部门在开展公安部“净网2018”和广东省公安厅“安网2018”专项行动过程中,接到群众反映“恶意连续呼叫”的案件线索,受害者短时间内接到大量电话或短信轰炸骚扰,有时甚至一天内可多达数千个电话或短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经缜密侦查,专案组发现分别以贺某国、雷某为首的两个犯罪团伙,通过开发运营平台注册账号,对全国434万余个号码实施了12亿余次恶意呼叫,影响极其恶劣。两个团伙均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人员负责开发维护网页平台、手机APP及PC端软件,通过中介代理贩卖“恶意连续呼叫”服务非法谋取暴利,而“线下”人员通过“恶意连续呼叫”影响被害人正常通信,从而实施打击报复、敲诈勒索、强买强卖、非法追债等违法犯罪。
  在查清团伙组织架构和锁定相关犯罪证据后,5月30日至6月5日,广东省公安厅组织15个地市警方,在四川、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同步收网。其中,广州警方一举捣毁贺某国犯罪团伙,将运营者、代理者、挂机者等7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同时,惠州、韶关等14个地市公安机关配合抓获借此非法追债的某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某鑫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118名使用者。
  广东网警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挖网上犯罪线索,全力推进“恶意连续呼叫”黑灰产业链专项打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23:25,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