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途|查看: 19850|回复: 90
[诸子百家

《管子》

 [复制链接]
21#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53:44|只看该作者
封禅第五十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22#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54:2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小问第五十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吾闻之也,夫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者,必有战胜之器、攻取之数,而后能诛暴禁非,而赦无罪。”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士】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公曰:“吾欲遍知天下若何?”管子对曰:“小以吾不识,则天下不足识也。”公曰:“守战,远见,有患。夫民不必死,则不可与出乎守战之难;不必信,则不可恃而外知。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暗也。使民必死必信若何?”管子对曰:“明三本。”公曰:“何谓三本?”管子对曰:“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质。”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故国父母坟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禄,尊也;妻子,质也。三者备,然后大其威,厉其意,则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牧民何先?”管子对曰:“(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籴贷贱,禽兽与人聚食民食,民不疾疫。当此时也,民富且骄。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禁薮泽,(此谓)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此谓先之以政。飘风暴雨为民害,涸旱为民患,年谷不熟,岁饥,籴贷贵,民疾疫。当此时也,民贫且罢。牧民者发仓廪、山林、薮泽以共其财,后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罢。此谓先之以德。其收之也,不夺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桓公曰:“善。”

  桓公问管仲曰:“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今吾有欲王,其可乎。”管仲对曰:“公当召叔牙而问焉。”鲍叔至,公又问焉。鲍叔对曰:“公当召宾胥无而问焉。”宾胥无趋而进,公又问焉。宾胥无对曰:“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杀】。今君之臣丰。”公遵遁,缪然远(二)【立】。三子遂徐行而进。公曰:“昔者大王贤,王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以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

  桓公曰:“我欲胜民,为之奈何?”管仲对曰:“此非人君之言也。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疏狱,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严诛,若此,则民胜矣。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亟及于身,虽能不久,则人待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伐大国之不服者奈何?”管仲对曰:“先爱四封之内,然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先定卿大夫之家,然后可以危邻之敌国。是故先王必有置也,然后有废也;必有利也,然后有害也。”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祝凫(巳)【祝】疪献胙,祝曰:“除君苛疾与若之多虚而少实。”桓公不说,(瞑)【瞋】目而视祝凫(巳)【祝】疪。祝凫(巳)【祝】疪授酒而祭之曰:“又与君之若贤。”桓公怒,将诛之,而未也。以复管仲,管仲于是知桓公之可以霸也。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

  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桓公将救之,管仲曰:“君勿救也。”公曰,“其故何也?”管仲对曰:“臣与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颜色不变。臣使官无满其礼,三强其使者,争之以死。莒君,小人也。君勿救。”桓公果不救而莒亡。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桓公曰:“善。”

  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是前人乎?”左右对曰,“不见也。”公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疾。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岂有人若此者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曰:“从左方涉,其深及冠;从右方涉,其深至膝。若右涉,其大济。”桓公立拜管仲于马前曰:“仲父之圣至若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管仲对曰:“夷吾闻之,圣人先知无形。今已有形,而后知之,臣非圣也,善承教也。”

  桓公使管仲求宁戚,宁戚应之曰:“浩浩乎。”管仲不知,至中食而虑之。婢子曰:“公何虑?”管仲曰:“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子曰:“公其毋少少,毋贱贱。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人军门。国子擿(zhi)其齿,遂入,为干国多。百里徯,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由是观之,贱岂可贱,少岂可少哉?”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宁戚,宁戚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

  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日之役者,有执席食以视上者,必彼是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之分级而(上)【立】,问焉,曰:“子言伐莒者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故何也?”东郭邮对曰:“臣闻之,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桓公曰:“子奚以意之?”东郭邮曰:“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夫渊然清静者,缞绖之色也;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日者,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于是臣故曰伐莒。”桓公曰:“善哉,以微射明,此之谓乎!子其坐,寡人与子同之。”

  客或欲见齐桓公,请仕上官,授禄千钟。公以告管仲。曰:“君予之。”客闻之曰:“臣不仕矣。”公曰:“何故?”对曰:“臣闻取人以人者,其去人也,亦用人。吾不仕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3:59:36|只看该作者
形势第二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托】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循】。

  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平隰之封】,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巨】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欲】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飺】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疑】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地】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大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大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大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乌鸟之狡)【乌集之交】,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友】,几于不亲;见哀之(役)【交】,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41:02编辑过]
24#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0:00|只看该作者
权修第三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

  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人言】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札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饰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饰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重】。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间其治;民间其治,则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于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间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42:19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0:27|只看该作者
立政第四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右三本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右四固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莱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右五事

  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筑障塞匿,一道路,(博)【抟】出入。审闾闬,慎筦键,筦藏于里尉。置闾有司,以时开闭。闾有司观出入者,以复于里尉。凡出入不时,衣服不中,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闾有司见之,复无时。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里尉以谯于游宗,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勿复。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乡师以著于士师。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凡上贤不过等,使能不兼官;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

  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校官,终五日。季冬之夕,君自听朝,论罚罪刑杀,亦终五日。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太史。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宪籍分于君前。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致于乡属,及于游宗,皆受宪。宪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于庙,致属吏,皆受宪。宪既布,乃发使者致令,以布宪之日,蚤晏之时。宪既布,使者以发,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使者未发,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考宪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曰专制,不足曰亏令,罪死不赦。首宪既布,然后可以布宪。右首宪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立事者谨守令以行赏罚,计事致令,复赏罚之所加。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虽有功利,则谓之专制,罪死不赦。首事既布,然后可以举事。右首事

  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夫)【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足】于宫室之用,薪蒸之(所)积,虞师之事也。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秎获,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墝,观地宜,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申】田之事也。行乡里,视宫室,观树艺,简六畜,以时钧修焉;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上完利,监壹五乡,以时钧修焉;使刻镂文采,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右省官

  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修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不敢用其财。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飨庙;将军大夫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刑余戮民,不敢服(絻)【丝】,不敢畜连乘车。右服制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右九败

  期而致,使而往,百姓舍己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一人服之,万人从之,训之所期也。未之令而为,未之使而往,上不加勉,而民自尽竭,俗之所期也。好恶形于心,百姓化于下:罚未行而民畏恐,赏未加而民劝勉,诚信之所期也。为而无害,成而不议,得而莫之能争,天道之所期也。为之而成,求之而得,上之所欲,小大必举,事之所期也。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右七观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47:04编辑过]
26#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1:04|只看该作者
乘马第五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右立国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右大数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之理也,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损益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实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正)【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事治,则所求于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右阴阳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右爵位

  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千虑,成千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右务市事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谓之有道。

  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有壹宿之行,道之远近有数矣。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器】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轻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谓之有道。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楚】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泛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地均,以实数。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六步一,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穀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

  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十仞见水不大潦,五尺见水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一,二则去二,三则去三】,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于山。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四则去二,三则去三,二则去四,一尺而见水】,比之于泽。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士,(闻)【闲】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货)【贷】离之实,而出夫粟。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右士农工商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民之生也,辟则愚,(闭)【闲】则类。上为一,下为二。 右圣人

  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忘)【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右失时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 右地里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47:55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1:47|只看该作者
七法第六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犹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措仪画制】,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檐)【摇】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不明于决塞,而欲驱众移民,犹使水逆流。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拘)【射】之。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故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右七法

  百匿伤上威,奸吏伤官法,奸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威伤则重在下,法伤则货上流,教伤则从令者不辑,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官徒毁,从令者不辑则百事无功,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奸吏胜;符籍不审,则奸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

  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所重者,爵禄也。(亡)【明】君则不然。致所贵,非宝也;致所亲,非戚也;致所爱,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禄也。故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为重禄爵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不通此四者,则反于无有。故曰:冶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居)【君】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受】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右四伤(百匿)

  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故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机数者,用兵之势也。大者时也,小者计也。

  王道非废也,而天下莫敢窥者,王者之正也。衡库者,天子之礼也。

  是故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所爱之国,而独利之;所恶之国,而独害之,则令行禁止。是以圣王贵之。胜一而服百,则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财)【材】,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右为兵之数

  若夫曲制时举,不失天时,毋圹地利。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故事无备,兵无主,则不蚤知;野不辟,地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幸生。故蚤知敌(人)(如)【则】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匾,器械功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幸则勇土劝(之)【矣】。故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日)【于日官】,量蓄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

  故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国救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风雨之行者,速也。飞鸟之举者,轻也。雷电之战者,士不齐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获也。金城之守者,用货财,设耳目也。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独行无敌,故令行而禁止,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故所指必听。定宗庙,育男女,天下莫之能伤,然后可以有国。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响应,然后可以治民一众矣。右选陈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49:45编辑过]
28#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2:14|只看该作者
版法第七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众之所忿,(置)【寡】不能图。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费,用力苦则劳。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报不得,祸乃始昌;祸昌不寤,民乃自图。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宥)【有】过以惩之,杀僇犯禁以振之。植固不动,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法天合德,象(法)【地】无亲,参于日月,(佐)【伍】于四时。悦【众】在【爱】施,有众在废私,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修)【备】长在乎任贤,(高安)【安高】在乎同利。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5-11-29 18:50:39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3:26|只看该作者
幼官第八

  若(因)【图】,(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处虚守静,人人物物则皇。】【率】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同异分官则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考】之以(官)【言】,发之以力,威之以(诚)【诫】。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政】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九本(搏)【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十)【七】(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贫之终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财署)。杀僇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发善必审于密,执威必明于中。

  此居图方中

  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霜】;行夏政,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

  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夏行春政,风;行冬政,落,重则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绝气下,(下)爵赏。十二中郢,赐与。十二中绝,收聚。十二大暑至,尽善。十二中暑,十二小暑终,三暑同事。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法立数得,而无比周之民,则上尊而下卑,远近不乖。

  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秋行夏政,叶;行(秋)【春】政,华;行冬政,耗。十二期风至,戒秋事。十二小(卯)【酉】,薄百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夏理,赐与。十二始节,赋事。十二始(卯)【酉】,合男女。十二中(卯)【酉】,十二下(卯)【酉】,三(卵)【酉】同事。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兽】之火爨。藏恭敬,行搏锐,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间男女之畜,修乡闾之什伍。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遗】,信利(周)【害】而无私。

  此居于图西方方外

  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尽刑。十二小榆,赐予。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大】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阴,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器成于僇,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矜】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九会大命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嫡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时因,胜之(终)【纪】;无方,胜之几;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定闻知,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胜。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交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备具无常,无方应也。

  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攻】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抟】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

  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教】,谨修三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

  此居于图方中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蹇】、害、釱。

  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圉,故必胜而无敌。

  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障塞不审,不过八日,而外贼得间;由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诡禁不修,不过六日,而窃盗者起;死(亡)【士】不食,不过四日,而军财在敌。

  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

  必明其(一)【情】,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

  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

  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

  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诈不敢乡。两者备施,动静有功。

  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

  此居于图西方方外

  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

  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非】人是君也。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樊】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著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30#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5-11-19 14:04:11|只看该作者
幼官图第九

  若(因)【图】,(处虚守静,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处虚守静,人人物物则皇。】【率】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计凡付终,务本饰末则富。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同异分官则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考】之以言,发之以力,威之以(诚)【诫】。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政】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内外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九本(搏)【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七(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贫之终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财署)。杀僇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发善必审于密,执威必明于中。

  此居图方中。

  右中方本图

  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时因,胜之(终)【纪】;无方,胜之几;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定知闻,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胜。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交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备具无常,无方应也。

  听于钞,故能闻无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攻】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抟】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

  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教】,谨修三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

  此居于图方中。

  右中方副图

  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霜】;行夏政,(则)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

  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右东方本图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蹇】、害、釱。

  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圉,故必胜而无敌。

  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障塞不审,不过八日,而外贼得间;由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诡禁不修、不过六日,而窃盗者起;死(亡)【士】不食,不过四日,而军财在敌。

  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右东方副图

  夏行春政,风;行冬政,落,重则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绝气下,(下)爵赏。十二中郢,赐与。十二中绝,收聚。十二大暑至,尽善。十二中暑,十二小暑终,三暑同事。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法立数得,而无比周之民,则上尊而下卑,远近不乖。

  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右南方本图

  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

  必明其(一)【情】,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

  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危国。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大胜者,积众胜而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

  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右南方副图

  秋行夏政,叶;行春政,华;行冬政,耗。十二期风至,戒秋事。十二小(卯)【酉】,薄百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复理,赐与。十二始(前)节,(第)赋事。十二始(卯)【酉】,合男女。十二中(卯)【酉】,十二下(卯)【酉】,三(卯)【酉】同事。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兽】之火爨。藏恭敬,行搏锐,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间男女之畜,修乡里之什伍。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遗】,信利害而无私。

  此居于图西方方外。

  右西方本图

  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

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诈不敢乡。两者备施,动静有功。

  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

  此居于图西方方外。

  右西方副图

  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尽刑。十二小榆,赐予。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大】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阴,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器成于僇,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矜】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毋征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祀)【礼】上帝。七会请侯,令曰宫)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无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市。九会大令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七)【十】年,重嫡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右北方本图

  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

  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非】人是君也。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樊】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

  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也)。著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右北方副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5:11,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