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zhenshiyaya|查看: 44957|回复: 63
[纪实·新闻

四川省委追授杨达瓦、捌斤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44#
 sunsu888 发表于: 2019-4-3 23:53:00|只看该作者

凉山:今年4月4日为全州哀悼日 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凉山:今年4月4日为全州哀悼日 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新京报快讯 据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烈士哀悼日停止公共娱乐活动的紧急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各事(企)业单位:
  为表达全州各族人民对扑救木里“3·30”森林火灾牺牲烈士的深切哀悼,州政府决定,2019年4月4日为全州哀悼日,全州范围内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影剧院、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棋牌室等场所,以及文化馆(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停止一切演出、娱乐、放映、棋牌等相关活动。
  二、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停止一切游戏、音乐、影视等相关娱乐活动。
  三、停止举办一切体育赛事、庆典、户外商业宣传等活动。
  四、全州各新闻单位应相应调整4月4日当天报道和节目安排,停止刊播综艺、娱乐等内容。
  五、全州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应急值守和各项安全稳定工作。各单位相关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43#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4-3 23:22: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凉山消防官兵回忆爆燃瞬间:腾起五六十米高蘑菇云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四川凉山4月3日电题:消防官兵回忆木里火灾爆燃瞬间:现场腾起五六十米高“蘑菇云”
⊙记者:贺劭清

  “当时我在火场南部,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山中腾起五六十米高的蘑菇云,以前只在电视上的爆炸场景中看过这种云。”3日下午,回忆四川凉山木里火灾的林火爆燃瞬间,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简称“西昌大队”)大队长张军说,浓烟在两三分钟后开始下沉,很快弥漫到整个火场,通讯设施全部失灵。
  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为防止火势蔓延到附近村镇,凉山扑火人员“逆行”进入原始森林扑火。3月31日下午,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不幸遇难的30名扑火人员中,有26名来自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
  张军和西昌大队队员们3日凌晨从木里火灾现场返回西昌驻地,他们身上橙色消防服上还能看到多处大火留下的黑色痕迹。张军回忆,爆燃后大火呈扇面式袭来,蔓延速度极快。对于这位从事消防工作十多年参与了上百次森林火灾扑救的“老兵”,这样的爆燃也是第一次遇见。
木里县森林火灾腾起的烟雾。应急管理部 供图
  此次木里火灾救援,是西昌大队从2019年农历春节后参与的第14起灭火任务。接到指令后他们耗时6小时到达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并在村民带领下徒步8小时来到木里火场救援一线,随后在扑火的过程中逐渐分为了多个小分队。
  西昌大队四中队副班长赵茂亦所在的分队有10人,仅有他和另外3名队员逃出火场。“那是我人生最漫长的10秒,感觉就像经历了一个世纪。”赵茂亦回忆道,听到了爆裂声后,班长爬上一棵大树往下看,发现下面有烟,立即决定撤离,没想到短短几秒火就从山脚蔓延到了他们所在的沟口位置。
  赵茂亦所在的小分队跑到一个山脊时,一棵直径约1米的横木倒在了他们面前,拦住去路。“我将前面的指导员推上横木,自己也用最后的力气爬了上去。”赵茂亦说,滚下山坡时他感到大火在自己背后燃烧,耳中全是风声和爆裂声。
  赵茂亦和3名队友冲出火场后,大声呼喊队友的名字,却已听不到任何回应。“我最后看向火场时,看到了身后‘00后’小战士绝望的表情。”赵茂亦哭着说,虽然爆燃已经过去四天了,但他每天都会梦到队友伸出烧焦的手说,“班副,拉我一把”。
  经此一役,回到驻地的赵茂亦对驻地外墙上“赴汤蹈火”的红色大字感受格外深刻。而经历过多次森林火灾救援的消防人员对此感受颇深。西昌大队四中队班长杨杰告诉记者,他参加了今年所有的扑火任务,唯独此次木里火灾没去。“从前线回来的队友说,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为在木里牺牲的兄弟完成未完成的事业。”
  单人床上叠成“豆腐块”的棉被棱角分明、水房中悬挂在墙壁上的军绿色毛巾排成一条直线……虽然西昌大队有26名队员再也无法归队,但他们在驻地的房间还保持着此次森林火灾前的模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存放在衣柜里的队服被摘下了肩章。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西昌森林消防大队已退出现役,但大队还是按照军人惯例,将这26枚肩章交给他们悲痛的亲人。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2#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4-3 21:52:03|只看该作者

凉山火灾幸存消防员:梦见18岁牺牲战友说“拉我一把”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凉山火灾幸存消防员:梦见18岁牺牲战友说“拉我一把”

  (记者:付子洋)今日(4月3日)下午4点,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在营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参与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救援的4名消防队员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
  此次救援,西昌大队共派出41名消防官兵,牺牲26人(另外一位牺牲者属于凉山支队机关警勤排)。
  接受采访时,4名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还穿着火场上的橘黄色消防服,衣服上带灰。一名从火场中死里逃生的消防员,脸上还带着被烧过的黑灰。
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接受媒体采访。新京报记者付子洋摄
  据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队长张军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西昌大队一共参与了14次作战任务。这次救灾是在完成冕宁灭火救灾任务后的第三天。
  闷响后,烟雾瞬间冲天而起
  3月31日凌晨1点半左右,西昌大队消防员从凉山州州府西昌出发,行车约6小时后,到达着火点附近的木里县立尔村。简单补充给养之后,他们徒步前往着火点。
  参与了此次救援的廖子剑(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从早上8点左右开始徒步,到了傍晚6点,步行了10小时山路后,天快暗时才见到着火点。
  廖子剑说,他当了14年兵,但这次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偏僻,信号十分不好,“两天两夜都处于失联状态”。如果距离太远,连对讲机都用不上。只有卫星电话,能和部队的上级保持一致。
  张军说,按照正常情况,到达现场之后应该先携带无人机到达火场一线,对火情进行观察。当地平均海拔3500-3800米,且温差大。无人机飞起来后,镜头已经起雾,“甚至能起那种冰晶,根本就看不到,只能看到雾蒙蒙的一片。”
  到达现场后,消防官兵兵分三队,为了更全面地观察整个火场的态势,张军所在的队伍前往火场西南侧一个鞍部(两山之间较平缓处)的下方。当还有50米到达鞍部时,张军忽然听到一声闷响,烟雾瞬间冲天而起,形成了一个六七十米左右巨大的烟柱,“像蘑菇云一样”。
  西昌大队四中队二班副班长赵茂亦,是此次火灾中四位从火场中脱险的幸存者中的一位。当时他和十名战友从山脊到半山腰清理火点。突然,班长听到了爆裂声,爬到了一棵非常高的树上,看到下面已经有烟了。指导员便叫他们去附近的安全地带避险,当翻过一个沟底时,听到了爆裂声、风声,“还有烟,特别大的烟”。
西昌大队一间宿舍里消防官兵的物品。新京报记者付子洋摄
  梦见牺牲小战士
  赵茂亦说,火从山脚冲到他们附近,只有十秒不到的时间。指导员拉着他拼命跑,一行十余人在跑到一个山脊时,忽然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倒下的木桩拦在他们面前。后面一个消防员当时便从山上滚了下去。赵茂亦在翻过木桩后,曾被卷入大火里,“火太烫了,太烫了,十秒,我觉得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从火场出来的最后一刻,赵茂亦曾回头看了一眼,一位18岁的小战士还在火场里,“当时看到了他绝望的表情”。事发四天了,赵茂亦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见那个小战士伸着烧焦的手,对他说,“拉我一把”。
西昌大队宿舍公共活动区的一张桌上,为了纪念战友,消防队员们摆了许多烟。新京报记者付子洋摄
  冲出火场后,赵茂亦和其他三位队友再喊战友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答应了。那会儿他们已经“大脑空白”,站在一个悬崖边上,直接顺着悬崖往下滑,滑到沟底时,偶遇了另一支队伍木里大队六中队,才成功脱险。
  西昌大队四中队一班消防员郎志高曾参与了失联人员的救援。他说,刚开始搜救时,走了很长的距离,都没有发现一个人,他心中还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失联的消防员已经逃离火场了,“希望他们是对讲机没有电或者是对讲机丢了”。但不一会儿,在山的下方有人喊找到了,之后又陆续找到了其他失联人员的遗体,到晚上7点左右,所有消防战士的遗体全部找回。
  第二天早上,当地村民拿着担架、绳子,协助将遗体从山脚拉到更平坦安全的位置。
⊙记者:付子洋 编辑:陈薇 校对:王心
41#
 蓝色简单 发表于: 2019-4-3 21:37:57|只看该作者

重访凉山消防队员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重访凉山消防队员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

从火场返回驻地的消防员胡显禄,脸上还带着扑火时留下的伤痕。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你留下,等待后续人员上山后再走。”下山扑火途中,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三中队二班班长李玉兵接到指令,留在了位于山顶的临时指挥部。40分钟后,对讲机里传出大队教导员赵万昆的嘶吼,“山下起火了,你们赶紧撤。”
  转个头的时间,大火已经烧到指挥部所在的山顶,跟随村民得以逃生的李玉兵,和战友自此阴阳两隔。
  凉山大火中,消防西昌大队三中队、四中队共有24名消防员殉职。新京报回访消防西昌大队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被褥还叠成“豆腐块”,但是再也等不回外出灭火的消防员。
  凌晨的警笛
  4月3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驻地,现场消防员从木里县雅砻江镇赶回,通红的眼睛、黑黝黝的手、布满烟灰的灭火服、黑色作训靴。消防员李玉兵和战友们表情凝重,肃立在院子里。
  这是位于西昌市机场路旁的一处院落,跑道、障碍场、健身棚、菜地、养鸡舍错落分布。院落一角的照片墙上,留着他们曾经的生活印记,年轻的面孔,满脸笑容。
  4月3日上午,遇难消防队员家属陆续赶到西昌市森林消防大队,难掩悲伤的家属,下车后参与灭火,幸运的安全返回的消防员抱在一起痛哭。
  战友们带着家属们来到宿舍。被子还是“豆腐块”,前面是大盖帽,帽徽已经摘掉。床尾是每个消防员的信息卡,照片里的大男孩,一个个打着领带、穿着深蓝色的制服。他们有的已经育有子女、有的刚刚结婚,有的还没有体验过爱情。
4月3日下午,消防队员的宿舍内,两名遇难的队员床铺紧挨着。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与眼前的寂静无声相比,31日凌晨的那一声警笛显得极其尖厉。
  “一场火接着一场火,我们此前连续参与了两场灭火。去木里灭火前,只休息了一天。”李玉兵还记得出发时的情景:凌晨紧急集合,很多战士的被褥都没来得及叠。
  西昌大队四中队指导员胡显禄看了下时间,吹响集合号时,是零点58分。
  从驻地到木里县的距离是234公里,山路崎岖,开车需6个小时,而从县里到雅砻江镇立尔村起火点,还有128公里。
  李玉兵回忆,自己早上7点到达木里县内的一处隧道,补给之后,徒步前往起火点,“爬了7个小时,到下午2点多,才到达设置在山上的指挥部。”
  指挥部位于一处山顶开阔处。在消防人员到达前,已有当地民兵在场,指挥部的外围设置了防火带。“我们在那休整、补给,等待灭火具体执行方案的通知。”李玉兵和战友们从起火点的另一侧徒步上山,山上植被茂密,战士们背着吹风机、组合箱、水枪等器具,在半山腰为水箱加水,一个水箱加满后,有四十斤重。
  三中队一班班长程方伟的床尾,放着党费登记表,他从2017年5月开始交党费。战友回忆,程方伟是重庆人,个子不高,但总是冲在火场最前面。一个月前的一次灭火中,眼看大火已经烧到腰部,他还不愿意后撤。
  凭着这股拼劲,97年出生的程方伟在入伍两年后成为士官,当上了班长。
  同一宿舍里,二班副班长陈益波也在大火中遇难。战友曹阳记得,98年出生的陈益波,每个月都会给家里打钱。
  陈益波的手机还在床尾,显示有多个未接电话和短信,一条推送的新闻写着,“凉山森林火灾导致30人牺牲”。
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的驻地,一个橱窗里贴着一张心型的“笑脸墙”。如今,这满墙笑脸中的26人再也没能返回驻地。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没来得及下山的24人
  李玉兵的战友胡显禄,第一批前往起火点。
  胡显禄告诉新京报记者,下午4点,一行10人从位于山顶指挥部前往山下的起火点。
  根据胡显禄的说法,刚刚下山时,山下只有两处“烟点”(编者注:冒烟点)。徒步一个多小时后,第一批消防员到达目的地,“确实只有烟,基本没有明火,其中一处大概几平方米。”
  将两处烟点扑灭后,有着12年军龄、数百次灭火经验的胡显禄感觉到情况不对。“两处烟点都灭了,可烟却越来越大。”
  胡显禄说,两处烟点前方大概十几米的位置,就是一处断崖,尽管看不到山下的情况,烟却像柱子一样升上来,“我能听到山崖下树木燃烧的‘噼里啪啦’声,但看不到火。”
  随后,胡显禄提出撤往安全点,并与另外8名消防员及凉山支队新闻报道员代晋恺,一道往起火的另一侧山体撤离。
  仅仅两分钟后,燃爆就发生了,“我当时回头看,山火蹿至10多米高。”
  胡显禄回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另外3名消防员翻过面前一处歪倒在地约1米粗的大树,幸免于难,其余6人都没了消息。鼻梁上已经结痂的伤疤,是胡显禄撤离时撞下的,“眼镜也撞掉了,那一瞬间,我几乎看不清东西。”
  多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也表示,山上植被茂密,前行途中需要手持砍刀开路,也防止树枝把衣服刮破。
遇难消防员陈益波的遗物摆在床上,其中有手机、书、指甲刀和消防员证等物品。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第一梯队灭火人员下山一个多小时后,李玉兵和另外21名消防员下山灭火。
  李玉兵称,原本要背着上山时带的灭火器具下山,但刚刚出发几分钟就被叫回,“当时说我们走错了路,而且没有向导,让我们带上向导。”
  折返之后,李玉兵接到通知,“你留下,等待后续人员上山后再走。”
  一句“你留下”,李玉兵自此与战友阴阳两隔。
  李玉兵说,下山约40分钟后,自己听到对讲机里传出大队指导员赵万昆的声音,“山下起火了,你们赶紧撤”。
  一转头,李玉兵就看到山火自下而上蔓延过来。李玉兵跟着村民逃出火场。还没有来得及下到山底的24人,全部遇难。
  干净整洁的床铺,再也等不来主人了。宿舍楼外,训练场、跑道、后院的菜地里,再也不会有这些年轻人的身影。
  只有训练场旁,“救民于水火 助民于危难”和宿舍楼外“赴汤蹈火”几个红色大字分外显眼。
⊙记者:程亚龙 王洪春 编辑:王煜

  校对:王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0#
 闪亮山 发表于: 2019-4-3 21:07:59|只看该作者

凉山消防支队西昌大队长:爆燃烟柱高达五六十米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凉山州消防支队西昌大队队长张军:木里爆燃烟柱高达五六十米

凉山州消防支队西昌大队队长张军讲述“爆燃”发生过程。澎湃新闻记者 王健 图
  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的一场大火,夺去了30条鲜活的生命,其中包括27名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这27名消防指战员,均来自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
  4月3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大队长张军向澎湃新闻讲述了此次任务执行情况。
  张军介绍,木里火灾发生三天前,他们刚刚完成了四川冕宁大火的扑救。3月31日凌晨1点,队伍接到命令前往火场执行任务,队伍于凌晨1点30分左右正式出发前往木里火场,6个小时后,队伍抵达立尔村。
  张军介绍,因起火地点海拔过高,无法使用无人机观测火场情况。于是队伍徒步靠近火场,徒步8个小时后,到达火场上方一平台位置,在大队教导员赵万昆的带领下等待命令。同时,张军和副队长沿着火场山背一条盘山路到达火场山背后,意图了解火场情况,并探寻是否可以从火场下方接近火场,但到达位置后观察发现,并没有能够通往火场的道路。
  时间来到31日下午4时30分许,队伍开始往回机动,山上队伍也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组为西昌大队六中队,在教导员的带领下,迂回到火场下方实施灭火,在扑灭一段火线后,发现在山崖上仍存在两三个烟点,但山崖高达十几米,队员无法靠近。第二组队伍由四中队指导员胡显禄和三中队排长刘代旭带领,从火场侧方迂回到一烟点位置实施处理,这时候,火场情况基本得到控制,仅存山崖上的两三个烟点。第三组是由木里县林草局局长杨达瓦等人带领,迂回向火场机动,计划一举对火场实施合围。
  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
  张军介绍,在队伍距离火场仅剩五六百米距离时,现场突发明火爆燃。当时张军的位置在火场南侧,他突然听到一声爆响,“蘑菇云冲天而起,烟柱达到五六十米高”。浓烟迅速覆盖了整个火场,火场呈扇面式燃烧扩散。
  在危难之际,四中队指导员和大队教导员分别采取措施带队避险。四中队指导员成功带领3名消防员避险,但教导员赵万昆和三中队排长刘代旭在避险时发生意外,最终失联。
  张军称,情况发生后,相关领导迅速反应,找山路前去施救,也通过多种手段试图联系到失联人员,但都未能成功。当晚的搜救持续至21时许,后因火势太大,无法继续搜救。
  次日凌晨四点,队伍领导带领二十名消防员,三名地方群众共24人前往山谷继续寻找,后先将24名遇难者的尸体找到,下午6时,将剩余6具遗体找到。此后在木里县600名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遇难者遗体送下了山。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39#
 qwer222 发表于: 2019-4-3 18:37:59|只看该作者

凉山幸存指挥员回忆轰燃:扭头一看 火焰几十米高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木里火灾幸存消防员回忆轰燃瞬间:扭头见火焰几十米高

  4月3日,四川凉山木里火灾先遣扑火队伍幸存消防员回忆遭遇轰燃瞬间。西昌消防大队四中队政治指导员胡显禄回忆称,接到的任务是处理两个烟点,结果在一处断崖下发现浓烟,并伴有炸响。胡显禄称感觉不对劲,赶紧指挥队伍撤离,跑了一两分钟就遭遇轰燃,“直接一扭头就看得见几十米高的火焰,当时真有点绝望”。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8#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4-3 15:52:32|只看该作者

凉山牺牲消防员的最后一餐:上山前就吃了方便面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村干部回忆殉职消防员:他们就吃了方便面

  4月3日,四川凉山。立尔村第一书记姬韦超回忆,其与殉职消防员赵万昆的最后对话。其称31日消防员婉拒村干部早餐,吃方便面后前往火场,上山前曾说灭完火要回来吃羊肉。
  澎湃新闻记者:郑朝渊 江海啸 祝文博 李蕊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37#
 零距离 发表于: 2019-4-3 13:22:13|只看该作者

凉山村民谈爆燃:不到10秒 很远的烟就变火烧过来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亲历爆燃火海,38个木里扑火村民的4天3夜

⊙记者:李媛莉 ◎摄影:谢凯

  心里烧过熊熊大火的人,大抵会一时少语。回答记者问题时,熊红军停顿踌躇的频次,明显比平时多。
  变化不止于此,走进雅砻江镇政府院时,同事压根儿没认出他,“一身灰头土脸,看不出个人样。”
  “变样”的熊红军,只是三十八分之一。
  从3月30日进山,到4月2日下山,投入凉山州木里火场救援抢险的37个本地村民,与熊红军一起,经历4天3夜的坚守与逃生,终于回来了。

终于归来
38位汉子相拥而泣

  终究没有绕过某个词某句话,哪怕尽量小心翼翼问出来,落在熊红军的心上,依旧像有万般重,重到他无力承受,眼泪滚滚。
  围在他周围的汉子们,个个都被惹哭了。黝黑脸庞上的尘土被打湿,经黢黑的双手一抹,更糊得厉害。这一刻,没人在意男儿的眼泪是否轻弹,每个人都希望,相拥而泣的宣泄,能够释放劫后余生的沉重,出生入死的悲怆。
  “感谢我的战友们,兄弟们”“感谢熊书记,没有你,就没有我们”“我们的命,是你捡回来的”……眼泪和拥抱,填满深沟下的雅砻江镇立尔村村委会,也是凉山州木里县大火前方指挥中心所在地。
  4月2日下午,木里县大火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明火全部扑灭,参与救援抢险的当地37个村民,在挂职雅砻江镇副镇长熊红军的带领下,全部安全下山。停放在此近4天3夜的摩托车,终于等到主人们归来。
  同事、朋友们的关心询问,打开了38个人的情感闸门,让他们把困守在火场的患难与共、兵荒马乱,还有目睹火海吞没英雄的震荡,一吐为快。
死里逃生的熊红军

4天3夜
危险就像藏在草丛里的猛虎

  短暂停留后,38人匆匆往各自的家里赶。“失联”4天3夜,家是最迫切的需要。
  熊红军回到镇政府院,“家”是一间办公室改造的单人宿舍。作为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成员,来自遂宁市的他,最近3年都会安“家”在此。
  电话,是他“回”家的方式。一个“喂”才说出口,熊红军的肩头便开始抽动,哽咽细语,远远诉不尽那些生死瞬间。
  “接到火情的时候正在吃晚饭。”努力调整情绪,熊红军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临行前,“饭友”敬他一杯酒,笑说是“壮行酒”。
  除了一个对讲机,和一番老镇长交托的灭火经验,熊红军什么也没带,就“无知无畏”跟着村民上山了。“对森林起火没有概念,那座山也是第一次去。”
  3月30日晚上8点半出发,到靠近第一处火源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灭火的效果很明显,熊红军甚至有种“原来这就是打火”的轻松感。然而,当浓烟突然从山腰袭来,熊红军才意识到,危险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就像草丛里的猛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扑过来,“应该有更大的火源”。
  从零星火点,到滚滚浓烟,38个村民与火焰的较量经过数次“进-退-进”的比拼后,直到31日午后时分,大家已经退到了一处山脊,“那个时候,人都很累了,食物补给也不够了。”

回忆爆燃
不到10秒
原本很远的烟就变成火烧过来

  目之所及的浓烟一度让熊红军无措,但又不能坐以待毙。“还是让大家继续砍树挖沟,就在我们脚下的位置。”这种惯用的阻隔火源的方法,大家试了一阵,有些不忍心继续,“感觉离火源中心远,心疼白白砍了树。”
  对脚下的土地,每个人都饱含深情,赖以生计的松茸在山里生长,“这是我们的粮食山”“我们靠山吃山”。熊红军感同身受,他把目光紧紧锁在火场西侧的山脊上,“至少要保住那边别再烧过去了。”
  退后坚守的这个时刻,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达瓦也赶到了火场附近,与熊红军等人的交集,围绕如何灭火展开。熊红军记得杨达瓦的心切,“他想立刻往火场去。”
  商议过后,杨达瓦与一队消防官兵径直赶往火场去了。熊红军随后带着村民往西侧向火场靠近。“期间我还用对讲机问他,他们到哪里了,我们是不是继续往前。”
  没有任何预兆,行进中的熊红军只听得突然耳后有“砰砰”爆破声,有人说垮山了,有人说烧竹子了。话声还未落,众人只感觉眼前一阵炫目,火焰像巨大的弯刀,朝村民的方向飞了过来。
  “快跑!快跑!快跑!快跑!”熊红军冲着对讲机大喊四声,拔腿就跑,只觉得侧脸一阵火烧火燎,“不到10秒,原本离我们还很远的烟,就变成了火烧过来。”

生死之间
脑子里全是妻子女儿

  一个村民陷入火苗中,好在他快速挣脱,紧跟着熊红军跑开了。没有路,没有方向,在灌木里,荆棘丛里,所有人不顾一切往前冲。“跑的时候,也回头瞄,一片火海。”大约2个小时后,村民才慢下脚步来。
  9岁的女儿,持家的妻子,跌跌撞撞向前奔跑的时候,熊红军的脑子里,全是她们,“不能死。”37个其他村民的脑子里,也都是家人,“我们都是顶梁柱,不在了家就垮了。”
  一直走了5个小时左右,熊红军终于感到体力不支,两个村民慢下节奏等他,扶他。劫后余生的38个人,总算齐齐整整退回到坚守的山脊。
  杨达瓦和消防官兵失联的消息,31日晚间传到了熊红军耳朵里。“只觉得他们是像我们一样,跑开了,跑远了,还在找路回来。”尽管刚亲历了逃生的惊心动魄,他依然无法把死亡与那片火海联系起来,或者说,拒绝。
  4月1日,帮忙搜救的任务落到自己和村民身上,熊红军终于肯接受发生了什么。“他们就被吞在(火海)里面,如果我们不是晚了一点……”

对话熊红军
  封面新闻:上山前,你做了哪些准备?
  熊红军:我之前对森林起火完全不了解,其实算是什么也没有准备,不管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几乎都没带,也没有想过会一去就是4天3夜。
  封面新闻:哪一刻让你意识到,森林大火原来与想象的不一样?
  熊红军:应该是灭了一处火源后,突然又有浓烟从下面冒上来,很快呼吸都感到困难时。
  封面新闻:有没有什么时候让你觉得离死亡很近?
  熊红军:应该有两次。第一次是爆燃那时候,火海吞掉30个“战友”的生命,我们不顾一切逃命的时候。后来我们队伍里的一个村民说,为了活命,他还用尿打湿手绢捂住嘴。
  第二次,是在搜救“战友”遗体的时候,烧过之后的山体都是松的,每踩一脚就有哗哗石头滚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被砸死。
  封面新闻:眼看大火吞没同伴,当时和事后的心情能回忆吗?
  熊红军:爆燃发生那个时刻,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会牺牲,哪怕后来说失联,我也觉得只是“迷路”了。确认消息后,没有怕的感觉,不停的想,如果他们能晚一点,能慢一步……
  封面新闻:在火场4天3夜那么艰难都没有流过泪,为什么下山后38个人会抱在一起哭?
  熊红军:确实是无法控制,这和我的性格也有关系吧。而大家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感情积压也很久吧。我没有带任何东西上山,晚上睡觉是另外一个村民把睡袋分给我,我俩裹在一起,可以说睡觉的时候是双腿冷得打抖,但心暖得火热。
  致敬!愿安好!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6#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4-3 13:21:49|只看该作者

摘下26枚肩章后 凉山这个消防大队格外安静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摘下26枚肩章后,凉山这个消防大队格外安静

营区全景。摄影/汪龙华
  西昌大队的营区如今无比安静,安静到只有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这里所看到的是一片沉默的场景。4月2日下午,在大门站岗的一位消防员看着面前的公路,许久才眨一次眼睛。另一名消防员蒋贵坐在门岗亭的台阶上,低着头,双手搭在膝盖上,一动不动。
  两个人就这样相对无言。刚刚发生的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大火带走了30条生命,其中有26人出自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他们都失去了各自的室友。
  蒋贵的8个室友里,这次有5位上了火场,一个都没能回来。他本来也要“上去”,但因为感冒发烧,被安排留在营地“看家”。
  “不愿你们逞英雄!这一天铭记一生!”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室友集体合影,并把头像改成了黑白色。
  合影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大家坐在营地训练场的台阶上,把迷彩服的袖子卷到臂弯。有人一脸严肃,有人互相手搭肩膀,笑容灿烂。
  如今,营地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只是冷清了下来:床上的“豆腐块”被子,是他们半夜紧急出发时叠好的。蓝白相间的大檐帽规矩地放在被子前。水房墙壁上的架子上,整齐码放着脸盆,脸盆下方挂着的军绿色毛巾,习惯性排成一条直线。
  床铺上还贴着一个个名字,印着固定编号的脸盆还等在原地,但其中的26个,再也等不到它们的主人归来。
  一位消防员还记得3月30日晚上9点左右,他在水房遇到前一天刚从另一场森林火灾现场“下来”的唐博英。
  “我明天要下个街(去市区),买点好吃的,好好吃一顿,这几天(打火)太累了。”唐博英一边冲澡,一边说。
  几个小时后,也就是3月31日凌晨1点,唐博英接到木里县森林火灾的任务,连夜赶往火场。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连续两天,唐博英的这位队友都整夜失眠。
  “我一闭上眼,就感觉听到了他们说‘我们回来了’,甚至连他们脚步踩在地板上的震动我都能感受到。”他望着马路,眼眶逐渐变红。他回过头,声音几乎失控:“整天从一睁眼就在一块,吃饭、训练、睡觉都在一起,说没就没了,我接受不了啊。”
  这次火灾中,牺牲人数最多的三中队和四中队分别在宿舍楼的2楼和3楼。这两层楼静得出奇。平日这个时候,宿舍里总会传出说笑声,水房里会有哗啦的水流声。有时还会有四中队三班的孔祥磊弹吉他的声音,整齐划一生活里,音乐是一种调味剂,战友们喜欢围着他唱歌。
  如今,这把吉他安静地躺在孔祥磊的衣柜里。接到去火场的命令之前,孔祥磊抱着它弹了歌星孙燕姿的一首《遇见》,然后发到微信朋友圈。
  “老领导说这是爱情的冲锋枪。”他在朋友圈里写下最后的文字。
  这个29岁的云南红河小伙“遇见”了他的意中人,不久前在老家订了婚。假期还没休完,他就接到任务,冲进大凉山的一个又一个火场。没人想到,那里会是他人生的终点。
  “孟兆星,三中队二班消防员”,一个衣柜的标签上,印着使用者的简单信息。标签的照片里,他微微昂头,鼻梁高挺,眼神里带着无所畏惧的稚气。
  他是甘肃金昌人,3月刚刚度过20岁生日。衣柜里从上至下依次摆放着他的帽子、枕头、制服和鞋子。最下层的鞋子上面还粘着少量的泥土,这个西北小伙穿40码鞋,皮靴的脚后跟已经磨薄,见证着他走过的路,爬过的山。
  如今的营地像一幕幕静态的画面,几乎每个宿舍里,都有消防员三两人木然坐在床边──他们正在经历巨大的情感冲击。
  原本在这样的季节,傍晚的空气变得微凉,年轻人喜欢在驻地的篮球场上打球。但是眼下,球场上空无一人,风吹过时,卷来一片黄土。
  当地人说,在大凉山的春天里,风是不会停的。在火场上,风往往是火灾最大的帮凶。这一次,这些年轻人正是因为遭遇风向突变,才被困火场,最终牺牲。
  在他们永远都回不去的西昌大队营区,墙上“赴汤蹈火”的红色大字依旧,起床的号子依旧,出操的呼喊依旧,但那些声音都是短暂的,最后都归于宁静。
  那些挂在衣柜里的衣服,有一些东西被静静地摘掉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这支森林消防队伍已经退出现役部队,但是,这次大队依然遵从军人的传统,把那些烈士制服上的肩章取了下来,交给了悲痛的家属。 ●
⊙作者:杨 海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35#
 天雨ai2 发表于: 2019-4-3 12:23:00|只看该作者

凉山救火英雄亲历:森林一分钟烧完 靠着坟墓休息

源自:长安剑
原文标题:凉山救火英雄讲述生死瞬间:森林一分钟烧完、靠着坟墓休息……

  导语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其中,有27名是森林消防员,王佛军是其中一员。他牺牲时年仅18岁。
  此次前往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现场的,还有他──程雪力。
  程雪力2007年入伍,2012年从战斗班长改为新闻骨干,从事文字报道工作,2014年转战新闻纪实摄影。2018年10月退役后,仍为部队效力。
  作为一名鏖战山火10余年的战士,他时常与原始森林打交道。十多年间,他走过最偏远的大兴安岭腹地,最艰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共扑救过上百场森林火灾。
  以下,就是他所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3月31日,王佛军的父亲给远在四川凉山的儿子打了电话,但无人接听。他不知道的是,儿子已奔赴山火扑救一线。王佛军的父亲说,儿子周末会跟他们视频,“他说除了他们班长,他是最出色的”。这世界,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守护你我安宁。
  《穿越火线,我去过天堂和地狱》
  作者丨程雪力
  配图摄影丨程雪力
△ 2014年4月11日,四川凉山西昌,烈火肆虐。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森林扑火就被吓得不知所措。那次大火起源四川西昌的森林,我们沿火线向东侧推进3公里左右,大火在7级乱风的作用下交叉立体燃烧,瞬间形成100多米高的树冠火。
  新兵“蛋子”的我,开始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有个老兵怒吼:“一直往下跑!”我们迅速撤至500米外,另一座大山的森林不到一分钟就烧没了,散发出的热浪还是那么灼人。大家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夜里轮换看守火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挡风的休息地,天亮才发觉,靠着睡了一夜的地方竟是个坟墓。
△ 2017年5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扑火后的消防员在火烧迹地内休息。
  最恐怖的是森林大火在几公里外燃烧时,看不见火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袭来,只能听到大火的嘶吼,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内心的绝望与无助。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放弃,武警森林部队无论在多危险的火场上都没有出现过逃兵。战友们在惊心动魄的大火现场,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却经常承受着惊天动地的危险,还有家人的担心。
  2012年初,我以报道员的身份去西昌火场拍照。看到战友累了时,我把相机扔一边,和战友们一起扑打火线。激战正酣,战友王磊喊“滚石!滚石!”我刚转身,硕大的石块稀里哗啦地砸了下来,有几块与我擦身而过,砸断了身旁的松树,我的腿也受了伤。
△ 2015年3月8日,四川西昌,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凉山支队在森林灭火作战。
  被石头砸伤的细节虽然已经模糊,但我一直记得战友们轮流背着我翻山越岭的情景。出院后,我想真正从事新闻摄影这条路,因为在原始森林里,没有微信、微博的关注,没有喝彩的掌声,连观众也不会有。我要用快门定格亲身经历或战友们共同出生入死的瞬间。
  我们部队至今有60名官兵牺牲在抢险一线,最小的年仅18岁。我认为,我的战友们是和平年代距离危险最近的人。
△ 2018年4月9日,四川凉山木里,一名森林消防员躺在森林中休息。
  2014年4月,四川西昌市开元乡发生森林火灾,战友王帅背着20多斤的装备攀爬悬崖,突然脚下一滑,掉下山崖的一瞬间,他抓住了一棵并不粗的树枝,其他战友迅速用攀登绳将他拉了上来,我在远处用镜头定格了这个画面。这一刻让我意识到,我们在保护森林的同时,环境也在保护我们。
△ 王帅掉下山崖,抓住一棵并不粗的树枝。
  2017年3月,我去四川原始森林拍摄战友们扑救火灾。诗人李白曾在这里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随灭火部队爬到火场,看到一片片被大火烧死倒地的森林,明明是白天却犹如黑夜,漆黑的浓烟笼罩在空中,天上是黑灰色的流云,还飞过几只叫声极大的乌鸦,远处传来类似爆炸的声音,身边不时一棵棵大树倒下,与电影里的世界末日别无两样。
△ 2017年3月19日,四川凉山木里,森林中扑灭大火的消防员。
  我心里有些难受,我想象不到人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什么样子,但当我看到这些被大火烧死的森林,再次想到2016年去大兴安岭看到绿色森林,就有了地狱和天堂的印象。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破坏性强,大自然往往需要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自我修复。
  那时,我脑海里蹦出的便是人们经常问我“你拍照片能当饭吃吗”?我认为时间正逐渐湮没我们的过往,也让我们忘记了来时的路,而照片的意义不是为了当饭吃,而是令时间永恒,提醒我们痛在那里。这是我与时间交谈的唯一方式,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会被时间打败。
  △ 2017年5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名武警森林战士看着被烧毁的一片片白桦林。
  中国有四大无人区: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和战友们在西藏那曲守护的羌塘,这里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30-70%,被称为生命禁区、世界屋脊,能多吸一口氧气就无比幸福。
  西藏的战友们长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区域守护野生动植物,一名战士牺牲,53人因病致残,85%以上官兵患有高原性疾病……
  2017年7月,我去那曲采访。刚下车,我被整个恶劣的环境和战士们一张张通红的脸庞震撼了!
  △ 2017年7月21日,西藏那曲,战士们一张张通红的脸,是长年高原紫外线照射留下的印记。
  但深入沟通后我发现,原来最艰辛的是战友们的妻儿。战友孙治国夫妇两地分居走过了十年,妻子朱阿莎说,女儿两岁时,丈夫回家探亲,让这她懵了。
  “妈妈,天黑了,爸爸怎么还在咱们家呢?”“这就是爸爸的家呀!”“不是的,天黑了,他为什么不回自己的家呢?”
△ 2017年7月14日,新疆那拉提,巡护的士兵。
  爸爸对于这个孩子只是一个称呼。女儿四岁时,幼儿园小朋友质疑她没有爸爸,因为从来没见过爸爸来接她。朱阿莎听到女儿的委屈,泪流满面。
  正是战士们纯粹的付出,1980年前羌塘无人区有100多万只藏羚羊,1995年仅剩6万只,目前已恢复超过20万。那些一度面临灭绝的雪域精灵又回来了!但维护生态安全的路还很漫长。
△ 2014年2月6日,四川西昌,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凉山支队在森林灭火作战。
  2018年,是我参军的第11年,我走过最偏远的大兴安岭腹地,最艰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去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天山山脉、中缅边界……参与了地震、洪水、泥石流抢险,扑救了119场森林火灾。
  这些天灾人祸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勇敢,反而感到脆弱和渺小。
  四川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4:4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