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幽幽|查看: 31512|回复: 59
[财经

不会用GPT要被淘汰!周鸿祎宣布上线360AI商店:集成全球AI工具

 [复制链接]
30#
 红英 发表于: 2017-8-30 17: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回应360大规模裁员事件:仍然需大量人才

源自: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8月 29日消息,日前,有报道称奇虎 360 公司公司为了回归A股美化财报,正在启动大规模裁员。对于该消息,306 官方作出回应称:大规模裁员是假消息,公司正在积极招聘。
  8月 28日,在某职场社交APP中,有匿名为“前 360 员工”的网友称,360 为了能够了顺利登陆股市场,故而对赔钱的业务部门下手裁员,缩减开支,进而美化财报。
  360 公司回应称,大规模裁员是假消息,公司业务健康,团队稳定,对于安全技术人才需求大,还在积极招聘。
  今日午间,周鸿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媒体发新闻是不是应该尊重点事实?什么时候匿名八卦也成为新闻依据了?我们仍然需要大量人才加入,技术人才和其他人才都需要,欢迎大家积极加入。
29#
 红英 发表于: 2017-8-23 07:35: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周鸿祎:创客出海要闷声发大财 避免被巨头发现

源自: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8月21日消息
⊙见习记者:王君晖

  “建议大家要闷声发大财,不要高调,在海外发现了蓝海市场,要少说多做,避免被巨头发现。”在寻找中国创客“大航海 新风口”首届泛出海行业峰会上,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如此说。
  2008年,App Store的发布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序幕,目前,国内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激战正酣,随着“一带一路”政策日益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移动出海”也演进升级为“泛互联网出海”,中国企业迎来“大航海时代”。
  经过近十年发展,中国互联网创客们已经把“Copy to China”扭转为“Copy from China”。据艾瑞和猎豹数据,截至去年底,共有超过6000家中国企业出海,产品覆盖游戏、工具、社交、摄影等多个品种,国产工具覆盖了海外工具安卓用户的51.7%。在技术、人才、商业模式、资本体系等多个维度,国内互联网均为世界领先。
  在此情况下,创客出海存在何种机遇,又面临怎样的挑战,日前,在寻找中国创客“大航海 新风口”首届泛出海行业峰会上,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等投资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周鸿祎更是抛出了“小狗理论”来教创业者怎样以小博大。

悄悄出海,别被巨头发现
  关于创客出海,周鸿祎建议大家要“闷声发大财”,不要高调,在海外发现了蓝海市场,要少说多做,避免被巨头发现。
  周鸿祎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IT界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巨头、创业者一窝蜂涌入,把中国互联网很多恶习带到了海外,比如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相互贬损、互相挖坑、产品相互抄袭,最后又开始总结反思,为什么公司出海都不灵,都出问题。
  对此周鸿祎表示,“能不能少谈点概念,少出席点各种会。不要这么高调,你们好容易看到蓝海的空间,就悄悄地进村,不要打枪,悄悄把事情做起来,等巨头发现时,你们已经发展了。最怕很多兄弟刚看到开头,事情没有做,天天来出席这个创客会、那个创客会,逢会必讲,事还没干,已经在报纸上炒的沸沸扬扬了。”
  “真正的创业者还是应该小心翼翼,非常用心专注在你的产品、你的用户,多花精力在市场里,多花精力跟你的用户交流。”周鸿祎说。
  而面对巨头夹击,如何以小博大,周鸿祎为年轻创业者推荐了《柔道理论》这本书,并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小狗理论”。
  “当你面对巨头时,虽然说能找一个产品、找一个创新,四两拨千斤,可是今天你面对的巨头不是千斤,而是千万斤。小狗见到大狗时不要汪汪乱叫,不要冲大狗摆出一副要向它扑击的样子,要小狗原则,让大狗觉得你无公害,然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周鸿祎说。
  “我原来就是叫得太响了,被痛咬了一口。我是属于叫的狗不咬人,但是我们行业里有些大佬是什么都不叫,一口咬死你。各位小狗们在你没成长为藏獒时,少叫,多干事。我是唯一真正被三家轮流吊打,没有被打死,被吊打的滋味是很酸爽的,还是留了点心理阴影。”周鸿祎笑言。

时间不是创业者的朋友,而是敌人
  据戴自更介绍,中国的移动出海,经历了工具类产品出海、模式出海、泛娱乐和内容出海三个阶段。目前印度、巴西等海外新兴市场正呈现中国五年前移动应用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海外市场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从移动出海到泛出海,中国的创业者也遇到了不少问题。2016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国家出海的平台有18家,达到历年高峰,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家。对此,戴自更表示,“很多出海创业的问题,本质上都是源于创业者不够尊重本地市场造成的,忽略了海外市场独特的个性化需求,贪图复制,没有做好本地化运营。”
  此外,戴自更表示,时间不是创业者的朋友,而是敌人。一方面留给创业者的窗口期已经非常短了,IT巨头的出海步伐明显加快,更多的创业者也在谋划出海;另一方面,要把握出海时机,不是越早越好,要仔细地做市场判断。
  “虽然海外市场非常广阔,但真正适合互联网创业的地方并不多。从区域上看,一定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基础;二是宗教、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可控;三是不能单纯依靠复制,要有本地生活工作的经验,了解、知道本地互联网的需求,以当地人才作为核心团队来搭建分公司、本地公司,并和当地政府、相关互联网巨头建立起良好关系。”戴自更说。
  作为长期关注出海领域的投资人,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也提醒出海创业者要了解当地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甚至版权风险。“在海外创业要以优质产品或者精细运营取胜,不要盲目冲量。但为了打入本地市场,最好能召集中外混血的团队。”吴世春说。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认为,中国创业者想在国际市场上“弯道超车”,一是要具备满足甚至提前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二是愿意因为一个小的地域群体的需求而改变产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8#
 红英 发表于: 2017-8-20 23: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的这三年:360风雨飘摇,市值缩水了近一半

源自:天方燕谈
来源:天方燕谈 新浪创事记  如果一个人被大家想念,说明已经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太久。
  偶然也不偶然,很多人开始以“人民的名义”想念周鸿祎,想念周鸿祎给互联网带来的炮火硝烟。这种情形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如果不是他闪现在王思聪的朋友圈与一只狗发生纠葛,可能你都想不到,他已经沉寂了这么久。
  1
  中国互联网风云人物史,周鸿祎的故事值得重写一笔。
  他做过职业经理人,供职方正时,短短的三年间从普通程序员做到事业部总经理。然后出来创业,创办的3721公司被雅虎收购后,周鸿祎就任雅虎中国总裁,18个月后抽身而退。
  之后,周鸿祎成为一名投资人,先后投了包括迅雷、Discuz!、酷狗等多个知名的互联网产品。在这期间,他创办了奇虎360,并出任董事长。这个项目让他重新回到创业的状态,他把免费的商业模式运用到极致,而360安全卫士的免费策略也几乎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安全的概念。
  随着奇虎360的成长,这家公司和周鸿祎的一些激进动作招来诸多非议。它们先后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搜狗等几乎所有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干仗”,树敌无数。有人评价说,周鸿祎是个几近疯狂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好战被人冠以“红衣大炮”、“红衣教主”的江湖称号。除了名称谐音,还因为他在任何公开场合都穿着一件红色的POLO衫,这已经成为他的个人标志。
  这些战争中,最具标志性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3Q大战。周鸿祎几乎就是靠着与腾讯的鏖战,把360公司带到美股的敲钟现场。他以小搏大,让人惊讶于韧劲的同时也让投资人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现在回过头去看,3Q大战一方面让周鸿祎和他的奇虎360封神,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也打“好”了腾讯。在一场“艰难的决定”之后迫使马化腾改变策略,由封闭走向开放,从此一骑绝尘奔向今天的3万多亿市值。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战争几乎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2
  2014年,奇虎360高歌猛进的势头突然戛然而止。从那一年开始,到2017年的这三年,是周鸿祎难熬的三年。
  那一年,没有资料能证明周鸿祎是在学习张朝阳,在公司发展的巅峰时期选择了闭关。当然,可以肯定他不是抑郁,事业也远未达到独孤求败的高度,他只是对公司的发展“半点满意的感觉都没有”,想集中精力学习、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2013年奇虎360已经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在PC搜索市场,硬生生的从Google和百度嘴里挖出20%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安全服务领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登陆美股两年多,市值突破100亿美金,成为仅次于BAT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但周鸿祎看得更远,敏锐的嗅到危机,他感觉到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颠覆,而他自己又回到了“每天都在拼生存”的状态。
  周鸿祎闭关时间并不长,三个月后重新出山。大概是闭关时产生了遁世的想法,这之后的三年,周鸿祎明显低调了很多,不再那么高调、张扬,攻击力也明显弱了很多,给人偃旗息鼓的感觉。但这三年里,周鸿祎和奇虎360并没有闲着。
  3
  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134.5%,市值高达39.56亿美元。之后,它的市值一度突破100亿美元。2014年3月3日那天,创下120.79美元的收盘价成为360如今再也回不去的高峰。
  360怎么了?
  它遭遇了和百度同样的问题: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很不成功。PC时代的“安全卫士+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场景下收效甚微,“360手机卫士+手机浏览器”并未能复刻PC端的辉煌。移动互联网上的失利直接拉低了公司的股价,到2015年5月,这一状况愈加明显,360的市值缩水至64亿美元,不到峰值时的一半。
  在这个关口,周鸿祎把目光投向智能手机。360需要一个硬件入口来承载公司的移动战略,智能手机可以预装相关产品从系统层面获得用户,以提升市场对其移动端转型的信心。2014年12月,周鸿祎先后两次累计投资4.54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360占股49.5%,酷派占股50.5%。但直到238天之后,奇酷才缓缓推出三款机型,定价从1199元到3599元不等,这在瞬息万变的智能手机市场是大忌。更让周鸿祎吐血的是,乐视突然跳出截胡,出资21.8亿元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
  于是,360、酷派、乐视上演了一出悲戚的三角恋,360是最苦情的角色,周鸿祎相当于掏了更多的钱买回一位“干爹”。最后,酷派完全归在乐视旗下,他又花了另一笔钱回购了奇酷。一怒之下,他在朋友圈扔了句“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要fuck回去。”奇酷手机的结局自然惨淡,虽然有周鸿祎卖力站台,但年销量不足200万台。最终更名360手机,年出货量也不过500万台。在国产智能手机如此惨烈的竞争态势之下,周鸿祎的智能手机入口梦也只能是点到即止了。
  4
  智能手机是360谋求转型的一步棋,它的另外一个尝试则是花椒直播。移动直播的大火似乎让周鸿祎看到移动端圈用户的新路径。于是,在多次内测之后,2015年 6月,花椒直播上线。
  这仍然是一款周鸿祎说了算的产品,符合他一贯的风格:先做产品,边做边从体验中找突破点。正因为如此,上线至今,花椒直播的产品定位至少发生了三次转变,在做新闻还是秀场之间徘徊。周鸿祎本意是拒绝秀场模式,因为他需要一款在移动端具备强用户粘度的产品,而秀场的工具属性太重。但在王思聪投资的17
  大火的影响下,他还是选择做秀场。现在花椒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具有强明星属性的移动社交直播平台。
  但花椒直播的处境略显尴尬,在移动端直播产品中,第一梯队算不上,第二梯队又不安全。花椒已经很久没有对外公布平台数据了,最新的数据来自易观,2017年1月月活跃用户数为1045.41万,比上月净增236.32万。但对平台数据,网友却质疑其真实性,认为有机器在注水。在竞争和监管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花椒的未来前景堪忧。
  5
  花椒直播或许只是一个插曲。在这两年里,奇虎360把几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只能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上。这家公司开始由“软”变“硬”,自2014年以来陆续推出了包括智能手机、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安全路由器等一系列硬件产品,还投资了数家新硬件公司。上个月底,360又发布了三款智能硬件──新版360安全路由、安全夜灯、安全锁钥匙。
  与此同时,他还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布局,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人才的引进,我们都能看出周鸿祎已经做好了新的准备,他把全线硬件产品朝人工智能方向做,试图把360打造成一个集“硬件+软件+互联网核心应用”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公司。
  为谋求这一转型的成功实施,也是对投资者看低的回击,周鸿祎作了一个疯狂的决定:360私有化,2016年7月15日完成从美股退市。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抵押了一切,举债两百多亿,从富翁变成了“负翁”,最后如愿私有化,计划回归A股。在他看来,360的核心是安全,回归国内是“国家的期望”,私有化是36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助力。
  6
  但是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以及今非昔比,连百度都有掉队的危险,腾讯和阿里的万亿市值还在一路高歌。手机江湖一片血雨腥风,智能硬件深陷各种泥沼,直播大战劲头已过,而国内的股市也还不够“健康”。周鸿祎的360显得有些风雨飘摇,但在网友的一片呼喊中,他又回来了。
  他的一封《致想念我的人民》公开信再次让大家亢奋。他还是那样口无遮拦,对于“人民的怀念”,周鸿祎说“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讲真话的人,是想念挑战者,也是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这三年,真的难熬,难熬到胜于他风风火火挑事儿开战的前半生。
27#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19 16:35:00|只看该作者

360周鸿祎回应大V:千元机硬件配置要良心

源自:飞象网
  千元机一直占据手机市场重要位置,但如今的千元机质量却大不如前。昨日,科技大V袁炫华在微博上发长文吐槽千元机,并向一众国产厂商发问。文章中提到,如今千元机阵营已许久未出现精品,硬件升级缓慢,价格却是飞速上涨。以前只花1000块可以买到的良心产品,如今配置都相当落伍。消费者被逼着“消费升级”,已经找不到一款优秀的产品。对此,在手机圈高层面对尴尬的质疑无力反驳时,一直给人快人快语印象的360董事长周鸿祎率先发声表示,千元机只要硬件配置良心,做好软件优化,同样可以给用户非常好的体验。
  众所周知,在手机厂商追求利润的基础上,元器件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大部分千元机已成为向多方妥协的产品,或配置滞后,或工艺粗糙。而周鸿祎认为,只要能做到用户体验流畅优秀,千元机仍然能得到用户认可,背后更好的软硬件组合是关键。随后360手机总裁李开新也表示称,软件也要有所创新,才能给用户足够好的体验,并透露下一款产品不仅将配备4GB大运存,同时还已经在大运存基础上研发了独特的实用功能,让人期待。
  实际上,过去热销的精品千元机也可以做到不输于同期1500元档手机的流畅度,然而当下千元机大多维持在3GB甚至2GB的运存配置,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明显的卡顿,尤其在应对大型游戏时更显得力不从心。假如能配备4GB大运存,问题迎刃而解,加上更强的性能、更大的存储空间和创新的软件功能,必将带给用户更好的用机体验。
  目前的千元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却已许久未见精品诞生。早年间,无论是红米、魅蓝,他们的首款产品都带来了很好的反响。短短几年的时间,觊觎高端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对千元机已不再用心,背后不外乎是千元机市场已成一片红海,利润微薄,开发潜力有限。然而在国内市场,千元机仍然有着相当多的用户和待购者,未来如何让消费者获得更加良心的产品,值得厂商们好好思考。
面对千元机整体价格的上涨,质量却不如从前的局面。此次360高层率先发声,实质上也是在向消费者表态,显示出360手机用心做好不同价位产品线的决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优秀千元机再现的可能性。眼下8月过半,不少手机厂商纷纷发布新机,或许360手机新品的脚步也近了。究竟能否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红英 发表于: 2017-8-8 10: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消失的3年 360讲了3个故事

源自:PingWest
  奇虎360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
  这年年初,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决定闭关──不参加任何会议、论坛、活动,打算集中精力学习、思考。三个月后,他重又出山,接受媒体采访,说自己一直在思考──“360到底何去何从”。
  PC端搜索的市场份额突破20%,成为国内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在美上市两年多,市值首次超过1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BAT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百亿美金俱乐部”的一员。
  这些都是360在2013年取得的成绩,出众、耀眼,但周鸿祎直言“半点满意的感觉都没有”。
  实际上,他感到整个互联网行业在2013年发生了颠覆,而自己又回到了那种”每天都在拼生存“的状态。
  出山之后,周鸿祎便有了偃旗息鼓的味道,不再那么高调、张扬。直到近期,一篇《人民想念周鸿祎》刷屏,人们似乎重又想起,曾经的“红衣教主”,许久没有四面树敌、口无遮拦、争强好胜了。
  面对“人民”的呼声,“红衣教主”郑重地回复了一篇文章──《致想念我的人民》。开篇,他直言不讳地说“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讲真话的人,是想念挑战者,也是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过去三年,周鸿祎“消失”了,互联网变得无趣了,周和他的360却讲了三个与创业有关的故事。
“红衣教主”周鸿祎

从被看好到被唱衰的公司
  2013年以来,百度叫嚣着向人工智能和数据储备转型,腾讯利用微信拿到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阿里则建立起”线上流量线下生意“的数字与实体的网络,连此前不太起眼的小米也在智能硬件上找到了突破口。
  360该拿什么拥抱移动互联网?
  手机助手、手机安全卫士、随身WiFi……这些产品既没有颠覆式创新,也无法给人更多想象。如果说别家公司的大佬都有一张互联网下半场竞赛的王牌,那么周鸿祎很清楚,那时的自己没有,360没有。
  2014年最后一天,周鸿祎在公司内部群发了封邮件,名为《奔跑吧 360》。他在信中提出“Reboot”概念,寓意重启,号召全体员工回到创业的状态。
  得益于搜索商业化的推进,以及在线广告与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在2014年Q4的财报中,周鸿祎强调,360已经连续16个季度取得业绩的持续型增长。
  然而,主营业务的疲软之势早已初现端倪。
  2014年9月,360安全浏览器的用户渗透率为68%,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69%。而浏览器的用户渗透率是360游戏、广告赖以生存的根本。
  3Q大战后,腾讯、百度均以重金投入互联网安全市场,依托自身社交、搜索上的流量,抢占了360的市场份额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360手机卫士并未联动起360的手机浏览器,复刻出“多级火箭”的业务模式。
  PC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日益减弱,360发家的“杀毒软件+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模式,也很难再说服股民。2015年年初,360股价大跌了六成。
  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的2014年,周鸿祎曾相中营收同样出现疲软,迫切需要外部投资的手机制造商酷派,计划抢占一个属于自己的移动硬件入口。
  当年12月,周拿出最大的诚意,两次累计投资4.54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360占股49.5%,酷派占股50.5%。238天后,奇酷推出了三款机型,价位从1199到3599不等。
  发布会舞台上,一身红衣白裤的周鸿祎为新手机卖力宣传了两个半小时,说了几个一连串的fuck,还飚了一句“除非极端情况,我轻易不再跟人撕逼。”
  那次,周的撕逼特指,乐视以21.8亿元入股酷派,占股18%,成为第二大股东。他一怒之下,在朋友圈扔了句“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要fuck回去。”
  我们都知道,这是360、乐视、酷派上演的一出三角恋,结局是酷派接连亏损,奇酷手机发布后的年销量不足200万台,而乐视早已不是当年的乐视,华为、OPP等手机厂商却此间强势崛起,形成围猎之势。周鸿祎第一次试水手机制造,宣告败北。
  360搜索名字的频繁更换,或许是周鸿祎对公司发展困惑的表现。2012年8月,360搜索正式上线;2015年1月,“360搜索”改名为“好搜”;一年后,名字又换回“360搜索”。
  没有王牌产品,也没有清晰的业务模式,从被看好到被唱衰,这是周鸿祎消失的三年里,关于360的第一个故事,它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与瓶颈。
周鸿祎向库克展示奇酷手机的功能

从软件公司到人工智能公司
  奇虎360,成立于2005年,原本是一家专注于软件的互联网公司,依靠免费杀毒软件,成为该领域的搅局者。
  随着这家公司在2014年陆续推出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安全路由器等一系列硬件产品,与手机制造商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还投资了数家新硬件公司,周鸿祎将2014定义为360的智能硬件元年,还强调自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
  做奇酷手机,周鸿祎把整个过程看作二次创业。他在新书《智能主义》里坦言,这次做手机倾注了太多心血,用力过猛。
  360OS里不少精心设计的功能,比如涡轮闪充、双摄像头、冷藏室等。而他最爱“显摆”的,是拍照显示年龄功能。马云曾让他给自己拍一张,拍照前还强调,要是敢把他的年龄照大了,他就把手机摔了。后来,周又给马化腾拍了一张,结果显示年龄20出头,这位马总很开心。
  周鸿祎的遗憾是时间有限,手机系统里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没能让用户了解。
  作为360的老板,他在2015年提出,要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调整,把已经投入了一段时间,但成绩不大或者难以赚钱的业务精简甚至砍掉。比如360行车记录仪团队就被整合到其他部门,移动端各应用团队也曾适当裁员,他还让自己收购的公司鲁大师和团队重新独立。
  周鸿祎曾亲自跑去硅谷拜访一些人工智能公司,也曾去到伯克利的八个实验室做沟通。他对360的战略规划,是全线硬件产品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做,从图像识别技术与大数据两个方向深入。
  2015年9月,360宣布聘请颜水成担任360的首席科学家。颜水成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他曾介绍360在人脸分析技术、语言识别技术等方面有进展,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深度学习软硬件平台360net。
  其中,人脸分析系统已经被应用到360手机、儿童手表、行车记录仪上。据说,线上搜索页在一步步配置人脸分析技术。
  周鸿祎甚至招募了一个计算机视觉团队,负责车辆环境感知方面的研究。这是周鸿祎对360无人驾驶汽车的布局,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准确定位,以辅助驾驶。
  转型时要忘掉原来的商业模式,忘掉原来丰富的产品线,把所有的战略归结成从用户角度出发,寻找一个需求。这是产品经理周鸿祎在二次创业时坚持的原则。他做360儿童卫视智能手表,是保护儿童安全;做智能摄像机,是保障家人和家庭的安全;做行车记录仪,是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
  2015年,奇虎360还做起了金融。第一款金融产品是你财富,如今360成立了专门子公司就叫360金融。下设有你财富,私银家,360淘金,360股票,360借条,360保险6大业务线。
  如今,周鸿祎做产品的逻辑是,一切从“安全”出发。这构成了周鸿祎“消失”后的第二个创业故事,他的设想,是把360打造成一个集“硬件+软件+互联网核心应用”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公司。
  但360和它“消失”的创始人一样,这些故事并没有拿到明面上来讲,大多数是在不声不响中完成。
在纽交所前的周鸿祎

从在美上市到私有化回归A股
  蓝色领带、粉红色衬衣、黑色风衣,周鸿祎一身正式的行头站在纽交所大楼前拍照留念。这天是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登陆美国纽交所。
  周鸿祎一度将360比作中国的脸书,在招股书中这样定义360:以用户基础论,360是中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以终端装机量计,排第二位;是排名第二的浏览器公司,仅次于微软;还是排名第一的安全方案提供商。
  安全软件起家,满足用户安全需求,通过浏览器提供链接互联网的入口,再利用桌面管家等提供增值服务,周鸿祎的商业模式得到了许多国外投资人的青睐。
  最终,360实现1.75亿美元融资,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34.5%,市值高达39.56亿美元。这让100多名员工身价突破3000万元人民币。
  被称作“华尔街奇迹”的上市公司360,它的业绩与股价却在2014年陷入了一个怪圈:公司每个季度都有亮眼的财报,但股价在稍稍上涨后出现下跌趋势。到2015年5月,这一状况愈加明显,360的市值缩水至64亿美元,不到峰值时的一半。
  不满于360的低市值,周鸿祎于2015年6月17日,提出将360私有化的要约。以时间为线索,之后360的私有化过程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节点:
  2015年12月中旬,360达成私有化最终协议;
  2016年1月,招商银行和另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作为牵头行,为360私有化交易提供总额34亿美元(超220亿人民币)的债务融资;
  2016年3月30日,私有化协议获得了股东的批准;
  2016年4月26日,360私有化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进入公示阶段;
  2016年7月16日,360宣布私有化提前完成,公司将从美股退市。
  历史一年多,周鸿祎抵押了一切,举债两百多亿,从富翁变成了“负翁”,但360如周鸿祎所愿私有化,即将回归A股。
  有人说360私有化回国是为了跨境套利,周鸿祎不服气,说“这是不懂私有化”。因为360的核心是安全,而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家很明确的期望。他在公司的内部邮件中提到,360的私有化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36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助力。
  这是周鸿祎自诩的初衷,也是他的第三个创业故事。
  上个月底,360又发布了三款智能硬件──新版360安全路由、安全夜灯、安全锁钥匙。360游戏还发布了5A计划,加大游戏业务的投入。
  经过了此前一系列的韬光养晦,周鸿祎选择在360动作频频时再度开腔,似乎已经打好了从PC软件制造商向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供应商转型的底子,也从资本层面做好了在国内再次爆发的准备。
  现在,周鸿祎是时候回归了。
25#
 红英 发表于: 2017-7-31 10: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做一个白痴级的产品经理

源自:创业邦
  本文由笔记侠(微信:Notesman)授权创业邦(微信:ichuangyebang)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今天,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正如今天,一篇写得非常好的稿子,可以刷遍朋友圈,别人愿意为你转发,因为有共鸣,它一定了解用户的心理。
  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我最大的心得是:学会用小白模式、傻瓜模式、同理心做产品,设身处地从用户角度去设想。
  在奇虎360,我觉得我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因为我曾经是个失败者,曾经在用户体验上犯了很多错误,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和产品。
  但正是这些经验教训,帮我做出了后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时,也正是这些经验教训,让我对产品经理有了更多的感悟和心得。好的产品经理 必须具备以下“四心”。
  一、用心:对自己、对产品负责任
  实际上,我每做一个新产品,既没有锦囊妙计,也不是三分钟就能找到灵感。相反,我也要花很多时间去看同行的产品,去看论坛的用户评论,然后也要花很多时间、心血思考和打磨产品。总之,对每个产品都可谓呕心沥血。
  在我看来,做产品有时候就像一个女人10月怀胎生孩子。就算你已经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也不会说三个月就能健健康康地生出来,还是得经历10个月痛苦的孕育过程。产品经理也是一样,无论你之前有过多少成就,但只要有一刻不用心,就没办法再继续拿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这是必然的。
  我们有很多同事自己家里买了房子,需要装修,所以他们迅速就成了装修专家、瓷砖专家、马桶专家。因为这是自己的房子,他会用心,所以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比价,每天会到建材城和人斗智斗勇。所以只要你能拿出装修自己家的精神和用心,就没有理由不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产品专家。而仅仅靠尽到工作职责,是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的。
  所以,我经常跟产品经理讲,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大我,要对产品负责任,要把产品看成你自己的产品。这样做,我就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
  二、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
  “同理心”讲的则是小我、忘我、无我。
  做产品,无论有多高的技术、多好的设计,想要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从用户角度出发。
  很多产品,没有瞄准用户的刚需,解决的不是痛点,又或者用户没有需求,做出了伪需求。做产品最大的陷阱是伪需求。还有,有些产品不是痛点,而是痒点。痛点是让你坐立不安,任何伟大的战略都是从小点开始切入的。战略就是找到用户的痛点和刚需,然后去解决它。
  有一个智能门锁,它的功能是万一哪天你不在家,如果你一个朋友过来,你就可以远程控制,把门打开,问题是:这种场景多吗?今天我们做产品,要回归本源,想出一个 idea 之后,要问自己:“是不是刚需?是不是痛点?”很多人想象了一个场景,但是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少发生,或者基本不会发生。现在有上门按摩、美甲的,接下来上门的会越来越多。有的时候,一些痛点,它不是高频次,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产品很难去形成用户群,用户成本很高,而且黏度不高。
  用户体验之所以叫用户体验,而不叫产品经理体验、老板体验,就是因为所有体验的好坏都是由用户来感知,并且最终由用户来评价的。有些产品经理做产品,不是给用户做,而是给自己做。像专家一样思考,然后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
  我经常告诉产品经理们一句话──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然后再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但事实上,很多人颠倒过来了。
  而我之所以比他们更能找到用户需求的点,就是因为我能这么多年一直被用户骂,能一直坚持在一线看用户的帖子,能在微博做用户的客户。这些当然都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能够真正理解用户的想法,做到将心比心。
  很多做软件的人做硬件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事情:用户买回家后,一般很少替换,不会像软件一样随意卸载,硬件的“颜值”就特别重要。360 的路由器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们要把路由器做成金属砷呢?有的会做成玻璃砷,当普通人提到玻璃的时候,会想到杯子、玻璃窗,这些会给你高档的感觉吗?在用户心理,金属永远比玻璃更贵重、更有档次。
  那么,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哪个更高档呢?手机追求把持感,但是路由器不一样,它是一个家电设备,不能太小。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像 200多的东西,其实就 80多块的定价。很多东西在定价的时候,用户是会有参照对比的。
  超过 100元,绝大多数用户是不会买路由器的,所以决定了我们的定价不能超过 100元。产品经理认为很多用户为了美观,打算拒绝外置天线,认为天线是增加成本,但是人们的常识是两根天线,你要让用户接受你没有天线,或者一根天线,他们会接受吗?体验是要能让用户感知到,为了让体验被感知,我们把名字定义为“大户型路由器”。苹果公司定义的体验,就是让你在拆包装的过程中都是体验,用户体验的基本原则是他自己想多用。
  很多产品经理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太自我了,认为自己是专家,总是假设用户、假设产品。教育客户需要足够强大的市场行销、广告投入,但是对今天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多数不具备,所以尽量不要尝试去挑战用户的常识。
  我们只有大量接触用户,才能建立这种同理心,将心比心。
  事实上,我做产品,至少有一半的灵感是来自用户的,这当然不是说用户会具体告诉我一个产品应该怎么做──我的经验是,具体需求一定不能直接问用户,否则会被用户牵着鼻子走。而是站在用户角度,把自己置于用户情景中,去看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抱怨、这个抱怨的根源是什么。
  三、处处留心:产品体验无处不在
  很多人觉得改善用户体验都是在公司、在上班时间、在产品讨论会上完成的,下班之后,这事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要我说,这种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在优秀的产品经理眼中,产品体验无处不在,甚至我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与产品体验有关。比如,在乘坐航空公司的飞机时,登机过程、机场安检流程等都是体验;在医院里,排队挂号、问诊、住院等都是体验。
  在传统医院的流程中,永远不知道在哪里划价、交费、拍片子……这会让你楼上楼下跑很多次,这是最坏的体验。当我说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就是个用户。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处处留心,然后把它再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自己用户体验感觉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来自在产品之外。据说,苹果设计负责人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进入苹果前,设计的最酷的产品是马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设计苹果的人竟然是一个设计马桶的人。但伊夫却反问,你们不觉得人们在白色上有共同的灵感吗?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所以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熟悉的领域处处留心,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可能就是发现用户感受、培养同理心的好地方和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在上班的那几个小时,或者在开会的那几十分钟之外,还能让自己时刻处于“小白”用户模式下,能让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体验不好的地方,久而久之,对产品用户体验的感觉就会提升。
  四、没心没肺: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
  最好的产品可能是优美的和优雅的,能解决用户问题,但它一定不是完美的。苹果的产品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缺点,但是没关系,只要你的产品有一个点或者几个点能够给用户带来强大的诱惑和感动,这就够了。
  很多设计师出身的产品经理:一方面,做事要求完美,要求一步到位把产品做到极致;另一方面,又有一颗玻璃心,被老板一批评就蔫了,被同行一挑战,被用户一吐槽,就觉得受打击了,“好,我不跟你讨论了,你不懂”。
  当我们谈论苹果或其它成功公司的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看它们今天的成功,然后去模仿,一定要看它们刚起步的时候的原型有多么粗糙。因为任何好的产品,都是经过不断失败、不断打磨最后才出现的。好的体验更不可能一次到位,你需要不断地、一点一滴地去改进。
  总之,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招制敌,更不可能是一炮而红,而是至少经过三五年不间断的打磨、尝试和失败,最后才脱颖而出,走进我们的视线。产品经理必须对此有心理准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红英 发表于: 2017-7-29 07: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致想念我的人民”:大家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7月27日晚间消息,在自媒体账号发布“人民想念周鸿祎”之后,周鸿祎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周鸿祎:致想念我的人民》做出回应。
  “其实我知道,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讲真话的人,是想念挑战者,也是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今日,有自媒体发布文章《人民想念周鸿祎》,称觉得中国互联网过去两年越来越无趣了,挺好的创业者,最后都被环境塑造成了风口上的骗子。“没人说真话,没人敢说真话,不怀念你还能怀念谁。”

以下为周鸿祎文章全文
周鸿祎:致想念我的人民

  一夜之间,互联网上大家都在想念我,弄的我好像怎么了似的。如果不出来回复下,好像我就真的怎么了似的。
  其实我知道,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讲真话的人,是想念挑战者,也是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虽然过去两年的互联网有些无趣,但大家要有耐心。
  如果把互联网行业发展与竞争比作马拉松,我觉得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很多场。
  互联网创业者,作为一个“马拉松选手”在其中,不应该只看到现在这几场比赛,就觉得格局已定,阶层已经固化。的确会有些选手有优势,但格局总是会被打破的,一定会不断出现新人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局面。
  创业阶层固化只是短期现象,长远看,任何阶层都会被打破的。记得去年下半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之后,不就有人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TMD”吗?没有人能知道20年后会不会真的是“TMD”时代,会不会有新的独角兽,或者孙猴子冒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巨头们更加开放,踩风口、插旗子,就是在担心自己被颠覆,担心自己的格局被打破。这说明,没有谁是不可能被颠覆的,大家都有软肋。
  创业者们不需要担心的是,站队也好,插旗子也好,都阻止不了格局被打破。互联网发展中,真正能够阻止格局被打破,或者能够打破格局的,应该是创新。
  任何公司,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巨头企业,要打破格局、守住格局,就要有创新力,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不管To VC、To AT,都是错的,开始创业就奔着To AT去,那结果即使被插了旗子,肯定也不会得到用户认可。
  过去几年中,风口一个又一个,不管是O2O里的补贴大战,还是满街投放的共享单车,我的确很少出现在其中。好多人说我是红衣教主,但我真不是,我没有建立什么帝国的心,我一直保有一颗创业者的心态,聚焦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不会什么都插一脚,有些方向我也看不好。
  360目前的战略是聚焦安全,安全是360安身立命之本,不吹不擂,我们也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不说远的,就说今年5月的勒索病毒事件,我们几乎是提前一个月全球首发了对NSA网络武器“永恒之蓝”的技术分析,也是全球首家推出NSA武器库免疫工具的公司,勒索病毒爆发当天,我们也是首家发布了预警的。
  可能大家看起来这事情很简单,但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我们多年积累的网络安全原创核心技术,是我们东半球最强大的白帽子军团技术实力的成果。而这个事情,是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不是在外面吹出来的。
  我过去几年也一直在说,现在有些创业者比较浮躁,不能沉下心做事,追求估值,甚至为了被收购创业。我也不能光说不做,所以过去几年,我去踩了些坑,也沉下心来做了些事情。如果大家想听我讲,不管讲产品、讲创新,我觉得也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和大家讲讲的。
  但我不希望创业者变成跑会的创业者,创业不是跑会听导师讲鸡汤就能成功的。如果创业过程中有问题,创业者应该找到能真正深入交流的机会去沟通,去年我和一些创业者,有过小规模的闭门交流,我觉得效果很好,至少对我来说,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
  公开场合我也会讲,但实际上,这个时代不缺讲话的人,缺讲真话的人,但真话比较刺激人,估计我讲多了,也会有人不爱听的。
  周鸿祎
  2017年7月


〓 相关链接
23#
 红英 发表于: 2017-5-29 15:35: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脱离用户谈商业模式,不是耍VC就是耍自己

源自:微信公众号:创业黑马学院
  5月24日,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黑马成长营14期“商业模式”模块,以《热点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颠覆》为主题,为营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出品丨黑马成长营
  以下为周鸿祎分享节选,创业家&i黑马编辑:
  前两天接受专访,刚好也问到我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我就评价说:王思聪不能代表十亿用户(创业家&i黑马注:王思聪曾怒批共享充电宝)。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能代表用户,在座的每个人你们也不能代表用户。
  我觉得所有的商业模式,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过于追求把自己的商业模式说得很清楚。而实际上能说得清楚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一个马后炮的总结。

  我特别反感在做一个事之前,大家总要讨论一下模式。等所有人都看清这个模式了,大小巨头们早就一窝蜂地冲进来了。
  而我们发现,无论最后做到多么大的一个商业模式,它的起点一定来自于你发现了用户有一个痛点,一种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因此我觉得,如果脱离了用户谈商业模式,不是耍VC就是耍自己,最终也是耍自己。任何模式都源自于对用户的理解,对用户需求和痛点的理解。
  当然有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需求,但它并不是刚需,也没有很高频次。就像当年O2O上门开锁,普通人一年能有几次?如果一年5、6次,那就是你人有问题了。因此这种模式就不能成立,就没有商业价值。
  所以谈论任何模式之前,你一定要做一个检验。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决定去投资一个东西,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用户去体验:是不是愿意用这个产品?是不是打中了你的需求?用户思维可以作为对任何一个模式的判断标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模式产生困惑,是因为我们其实想不清他们怎么赚钱,想不清这个模式还能不能扩大。有一些东西,在你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是想不清的。如果你刚生一个孩子,我就问你这孩子长大有什么用,你肯定回答不出来。但你一定知道他长大是有价值的。
  比如共享单车,它的商业模式大家现在想清楚了么?我相信大部分人想不清楚。最早是骑车收费,现在开始骑车倒找钱了,所以很多媒体就开始批判它。的确这个模式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其实都是表象,不代表一个商业模式的成败。
  我有车、有司机,就自然使我错过打车软件、错过共享单车。每个人生活、阅历和背景的不一样,就会导致你很难用同理心揣摩用户的真实想法,那你对模式的判断就会发生错误。就像我去杭州旅游,下午4、5点钟所有出租司机交班,2个小时打不到车之后,拦路抢劫的心都有。这个时候我才会想到,共享单车真方便。
  所以我相信,每一个骑共享单车的用户,绝不会谈论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用户只是觉得,我需要这个东西,我骑上就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就依赖了。当你的用户愿意接受你的产品了,你才有成功的基础。
  因此当你刚开始做一个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在早期A、B轮的时候,你可能都说不清模式。但是只要你发现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而用户刚好也喜欢你的解决方案,你就可以放心了。
  想不清商业模式就不要想了
  你们做公司的时候,是不是每天都感到很迷惑,都在想我做得对不对做得行不行?告诉你们,我每天也这么困惑。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当年是如何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如何创造模式,并坚定地把它推动下来,然后成功了,这都是鬼话。
  当你把一个商业模式往后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是你的产品、你的策划在教育用户,而是用户在引导着你往前发展。因此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你的模式压根儿就不成立。
  任何产品要有1000万用户做底子,这手牌就是胡打胡有理。我看到很多人的商业计划书里,都自动略过了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用户,直接就畅谈假设有了用户之后的美好情景。
  如果这个时候,你非要跟投资人说我是X2Y2Z的模式,我将来要嫁接某某大公司的收入模式,一旦碰上比较精明的VC,三两句话对你印象就很差了。
  而反过来,为什么很多大公司会丢掉一些机会?因为公司一旦大了,经历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之后,它就丢掉了对用户的好奇和理解,就丢掉了赤子之心,对新事物的判断不自觉就带上模式的框子:有模式吗?能赚钱吗?能有多少营收?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项目可能就pass掉了。
  因此在早期阶段,如果有人问你的模式是什么。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还有人想得清,但可能想错了。商业模式就是四部曲,像金字塔一样。你的底层基础打得越扎实,你上面就越挣钱。你要时刻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打通了用户的痛点?我是不是真的让用户离不开我?我是不是真的把产品体验做得很好?我是不是真的快速圈到了很多用户?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战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没有他们站得那么高。但是切身经历告诉我,你每往前走一步,每上一个台阶,每当你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用户之后,你就会看到更多的机会。实际上一个商业模式,就是这样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出来的。
  为保护黑马营营员权益,此处省略5400字周鸿祎导师分享360早期内部模式发展经历。
  一个商业模式即使成功了,它也不是孤立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去发展。我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红包。微信的好多功能,如果让我来操刀,我认为我也能想清楚,微信红包我肯定想不出来。后来有一个人给我一个解释,我突然就明白了。南方企业有过年发红包的习惯,北方企业没有这个习惯。这真的是一个文化,这不是表面学得来的,它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还是我反复提倡的用户至上,时刻盘问自己,究竟还能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商业模式不是我们在屋里坐而论道论出来的,也不是找一帮专家规划出来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里,还有很多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越是这样,商业模式就越需要不断试错、不断积累、不断调整。
  Q&A
  黑马营营员:您怎么判断哪些用户需求是对的,哪些是有问题的?
  周鸿祎:好问题。这是一个艺术,挺难把握。我们一方面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又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因此一定要分析用户背后的想法。用户有时候给你提建议,背后的需求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没有表述出来。
  比如用户说你的手机电池太小,才4000毫安,为什么不能做一个1万毫安的电池?如果我们照着用户说的做1万毫安,那手机就厚了、丑了,可能就卖不动了。
  因此不要把1万毫安当成用户的需求,电力续航不够才是背后的本质。如果我们只能做到4000毫安,那我们就要想想怎么把优化做得更好,让手机更省电;或者给手机配上快充功能,5分钟冲个20%~30%,用户也许就满足了。
  所以很多时候,拿到用户的反馈分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用户关心的,你至少先安抚用户,让他不发飙;第二个就是把用户的需求做深入解读。衡量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优秀的重要标准就是,会不会把用户最广泛、最共通的问题汇总出来,再把它背后想表达的需求提炼出来。这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黑马营营员:现在的流量成本都特别贵,可能我用户量还没做起来,还没有找到收入模式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怎么让我保持在这个阶段活下来?
  周鸿祎:第一,为什么要融资?融资就是要支撑你能找到收入模式。第二,很多人都说流量很贵,其实还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够好。如果你的产品要死命买流量,还推不出去,或者推出去之后留存率很低,那你应该想想你的产品是不是抓对了需求。即使你流量上来了,用户用着用着就不用了,这很可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4-7 08:56: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360回归并非混不下去了 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源自:经济参考报
  周鸿祎:细数360回归路“安全”仍是核心业务

  根据证监会天津证监局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华泰联合证券与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3月23日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辅导协议,这将已经回归国内的360公司再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360董事长周鸿祎接受了包括《经济参考报》在内的中国财富传媒集团的专访。采访当日,周鸿祎身着深蓝色T恤和浅米色卡其布裤子。360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这次采访,老周穿的是新T恤”。
  作为一位“技术宅”出身的创业人,周鸿祎在着装上的随意,和在技术上的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此刻的周鸿祎,在谈及上市时,也和谈到技术一样,非常谨慎。谈及回归路,周鸿祎表示,360回归是想做国内网络安全服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是外界认为的“在美国混不下去了”。

避不开的回归路
  周鸿祎告诉记者,考虑让360公司回归国内,并不是“混不下去”了。和其他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相比,360的私有化价格不低,退市价格是发行价格的5倍左右。资料显示,360的发行价格为14.5美元,退市价格为77美元。
  周鸿祎认为,促使360回归的最大因素还是作为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身份问题,为了参与到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和社会网络安全建设中,360就应该从一个外商投资公司变成纯正的中国国内公司。网络安全越来越多地和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网络安全公司必须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实际上,360在国内的发展中,也越来越感觉到身份问题是束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公司,主要投资人来自海外基金,又在纽交所上市,很多时候,在参与网络安全建设中,会让人产生身份的疑惑,到底是国内公司还是国外公司。
  因此,面对360必须扎根在中国的未来规划,周鸿祎最终决定360私有化,回归国内。为了私有化,以周鸿祎为首的买方团前后一共筹集了100亿美元,不仅需要找到新的投资人,还需要从银行借债。“我们成了中国最大的负翁。”周鸿祎开玩笑说。
  “负翁”的背后,还蕴藏着各种风险。私有化过程中,任何一步出错,都会进退两难,让公司难以为继。因此,在决定私有化后,周鸿祎对外界从未多说过一个字。
  而私有化之后,360的回归路还面临着股灾、熔断等系统性风险。尽管如此,周鸿祎还是没有选择相对简单的借壳上市之路,这使得360进入辅导期的消息传出后,市场上的“360概念股”纷纷下跌。有人说,这是周鸿祎回归后,先给A股“杀了一遍借壳上市的毒”。

“安全”仍是核心业务
  除了未来登陆A股后,可能达到的市值,外界更关注未来360的业务发展。市场更关注的是,360的业务边界到底在哪里,靠什么来保持公司的持续增长。
  周鸿祎认为,“安全”仍然是360未来的核心业务。他甚至坦言,在新的安全环境下,360未来的成长性将无法估量。“今天的安全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客不仅仅攻击个人的电脑、手机,他们也会攻击各种网站、政府部门。特别是有了物联网之后,使得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工业互联网,这就意味着别人可以通过网络攻击工厂;又比如热门的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后也可能被别人操控。”周鸿祎坦言,在如此严峻的安全环境下,360会做四件大事。
  “首先依然是个人安全,前几年是防病毒,后来是拦截诈骗电话和骚扰短信。目前,国内智能手机非常普及,手机支付也被广泛使用,基本每个人的手机都捆绑了银行卡。这意味着你的手机一旦被攻破,丢失的将不仅仅是电子钱包的零钱,可能会是你的全部身家;第二360企业安全集团是专门面对政府、军队、大型企业,为他们网络安全防护提供解决方案;第三是物联网安全。目前,我们有12个实验室上千名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物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包括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智能设备和设施;第四是过去几年360一直尝试的事情,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安全从网上延伸到生活中,以智能硬件等方式,解决儿童防走失、防诱拐、老人家居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等问题。”周鸿祎说,上述四个方面将是360未来在安全领域的整体布局,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整体框架,解决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企业安全,到个人安全、人身安全在内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周鸿祎所说的个人信息安全、企业级信息安全、物联网安全、智能硬件这“四件大事”,每一件都是前景光明的新兴市场。根据多家第三方机构调研,上述四大领域的市场规模均在千亿之巨。以企业级信息安全为例,目前我国企业因为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超过百亿元。其中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金融、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焦点。

硬件,免费还是不免费?
  在2C(面向用户)端,周鸿祎和360的雄心同样不容小觑。周鸿祎说,未来360的2C业务重点将是两大块:一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硬件,二是互联网内容服务。
  周鸿祎认为,智能硬件是巨大的产业机会,只不过风口还没有到来。他解释道,“之前大家做的智能硬件都是假智能,仅仅是能联网的硬件而已。而真正的智能硬件,是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周鸿祎预测,未来5年智能硬件将会有巨大的机会,而此前360已经切入这一领域,并进行了深入布局。
  在过去的几年,360陆续推出了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行车记录仪及智能摄像机等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一些产品得到了用户广泛认可,一些产品的表现“无功无过”。周鸿祎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是360智能硬件战略的失败。事实上,此前的诸多产品已经帮助360积累了难得的经验,这会让360未来的智能硬件业务少走弯路。
  “说来有些惭愧,之前我说过‘硬件免费’,但现在看硬件是不能免费的。因为硬件免费越多,赔得越多,就很难建立健康、正向的商业模式。”周鸿祎说。
  周鸿祎获得的另一个宝贵经验是,要想让硬件产品受欢迎,必须在硬件背后为用户提供软件和服务。“如果只做硬件,绝大多数公司最后会变成消费电子公司。就像日本的一些公司,做了吸尘器、电饭煲等很多产品,但最后的利润却很低。但苹果的iPhone有硬件、有品牌、有服务,利润就很高。”周鸿祎补充说,360目前的智能硬件战略是,做多款和安全相关的产品,不涉足太多的品类,并会根据物联网的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
  内容产业是周鸿祎看好的另一大机会,也是360自身2C业务“必须做的”。他认为,目前智能手机的创新暂时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在新的颠覆式创新没有出现之前,智能手机上的各类工具型应用,虽然对用户而言仍很重要,但由于用户使用时间过短,无法形成有效的用户黏性。相比之下,内容对用户的黏性更强,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我坚定地相信,短视频和直播是未来互联网的表达方式,也是年青一代的表达方式。”周鸿祎说,他的一个切身感受就是,过去5年拍照可能是大多数人使用最为频繁的应用和表达方式之一,但最近用手机拍视频的人明显越来越多。
  和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厉兵秣马一样,过去几年,360在内容领域也没停歇。除了和北京电视台联手打造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北京时间”外,360还通过合作、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手机游戏、影视、网络文学等内容领域进行了布局。
  周鸿祎透露,目前360正在利用搜索、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领域,探索新的模式创新。“比如你们要做一个直播,三个人,一个在上交所,一个在深交所,一个在证监会。目前这需要虚拟演播室等专门的广播技术,但在未来可能三部能联网手机就搞定了。”

以技术为导向 发掘用户需求
  一路走来的360,可谓中国互联网产业急速发展的缩影。如果把360在纽交所上市与回归作为分水岭,这正好和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上下半场”一一对应:上半场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基础上,借助国外资本和资本市场,以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做大做强;下半场则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局面下,转向以技术创新为导向,重新发掘和满足用户需求。
  在周鸿祎看来,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模式转变,关键在于主动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并不断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周鸿祎强调,技术是360这家以安全起家的公司的立命之本,作为公司的CEO,要想法设法确保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性。
  他解释称,这其中的逻辑是,只有掌握了足够牛的技术,360才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以“安全”黏住了用户,360提供给用户的其他服务才可能被认可。
  事实上,在360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免费网络安全服务后,360也一直在相关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在刚刚结束的国际Pwn2Own2017世界黑客大赛上,360团队对苹果的iOS、苹果的Safari浏览器、Adobe Reader、Adobe Flash、微软Windows 10,以及全球使用最多的虚拟机软件VMware,全部实现了破解,并以总分第一赢得了“Master of Pwn”(破解大师)的总冠军。
  领先的技术优势为360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其先后推出的安全卫士、浏览器、智能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以及各类安全应用,均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360在PC端用户数超过了6亿,手机端用户数接近8亿,基本实现了对国内PC端和手机端网民的全覆盖。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360的成功其实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多数互联网企业并无二致,本质都是提供一项基础的免费服务,然后通过各类增值服务盈利。区别在于,腾讯的QQ和微信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360则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网络安全服务──这些服务背后,都需要有持续的技术演进作为保障。
  周鸿祎认为,在“互联网下半场”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一家安全企业,面对目前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360一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技术上做出更多努力。
  周鸿祎透露,目前360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网络安全领域。此前,传统的反病毒技术,需要收集病毒样本进行分析,有针对性进行防御。但病毒样本稍微换一个新的、未知的,普通的反病毒软件就不能工作了。此后,360以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算法推出了QVM的引擎。它可以形成一种模式,这样只要给它一个新的软件,它就能识别出这个软件是不是恶意程序,或者是否存在潜在攻击。
  “人工智能的关键是大数据。”周鸿祎说,大数据技术同样是360确保技术领先的重点抓手之一。他介绍,360此前推出的产品“360天眼”就是利用了大数据技术。此外,通过对各种安全大数据的分析和开发,360已经可以通过从发现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设备中,突然出现的异常情况,来提前预测和防范网络安全事件。他介绍,去年下半年,美国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前,360就已发现了异常,并提前做出了公开预警。
  除此之外,图像识别技术也被周鸿祎寄予厚望。在他看来,图像识别技术和360现有的智能摄像头、智能行车记录仪等硬件产品,以及网络直播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在我们要推出的相机产品中,可以利用人脸识别做出很多新的创新。比如说,识别出人脸、身体,然后不用再在身后放一块绿幕,就可以自动把你从图片上抠出来了,可以把后面换上其他的视频。这样你就可以假装在巴黎又或东京。”周鸿祎说。
  周鸿祎告诉记者,互联网公司并不是为了技术而追求技术,其本质是用技术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360从最早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到目前各类新兴业务,也都秉承了这一初心。“去年大家还在讨论打车软件最后谁会胜出,但今天我们却看到满大街都在摆放共享单车。”周鸿祎认为,互联网的创新永远不会停歇,各种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未来还将层出不穷,而360要做的仍是用最好的技术,去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21#
 牛涨 发表于: 2017-4-7 06:56:00|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解码360:回归A股不为炒股 人工智能双线布局

源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周鸿祎解码360
  中国证券报
  360公司大股东日前完成增资,名称由“天津奇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而且,华泰联合证券与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签订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辅导协议,360公司回归A股市场再次迈出实质性一步。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360的回归,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困扰360发展的身份问题。从美 国证券市场退市到完成私有化,再到启动回归A股市场,360历尽千辛万苦。“回归A股不是为了炒股”,希望借助IPO,上市后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把360 继续做大做强。
  在近日举行的Pwn2own2017世界黑客大赛上,360安全战队在积分榜排名榜首,获得“Master of Pwn”总冠军。周鸿祎指出,在网络安全产业中,360在一些领域已经不输甚至领先国外同行。360定义了“大安全”的概念,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 设施安全、企业安全、个人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
  对于眼下的人工智能热潮,周鸿祎决定要站到“风口”。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是360未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周鸿祎指出,“人工智能很重要,但通用型人工智能行不通。人工智能必须结合垂直领域,解决具体问题。”
⊙记者:葛玮 卢怀谦 常佳瑞 任明杰

退市回归 转换身份
中国证券报:360从美国市场退市并完成了私有化,回归A股市场预期一直较强,备受市场关注。360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辅导协议,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360当初从美国退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周鸿祎:360大概在3、4年前就准备退市回归,当时主要出于对网络安全形势的考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60已成为中国最 大、全球前三的网络安全公司,不仅保护着老百姓的电脑和手机,很多国企、重要单位甚至敏感的基础设施也在使用360的软件。当时,互联网主管部门相关人士 找我们谈话,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希望360能够回归,从外资公司转变为内资公司。
  网络安全行业很特殊,与国家安全密切地揉在一起,企 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360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身份所带来的问题。360是中国人创办、中国人控制的公司,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投资人 大部分是海外基金,很多时候被看作是一家外资公司。在参与国内网络安全建设过程中,身份问题带来不少疑惑。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发展,需要正视和解决这个问 题。
  于是,我们决定要从海外市场退市进行回归,从外商投资公司转变为纯正的中国内资公司。这样,解决了身份问题,未来在军民融合的推进过 程中我们能参与国防项目。通过从海外市场回归,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360希望能够为国家网络安全、社会网络安全贡献一份力量,在网络安全建设中担任更重 要的角色。

中国证券报:退市回归过程漫长而复杂。目前360从美国退市,到完成私有化,再到启动回归A股市场,这期间遇到过哪些阻碍?
  周鸿祎:退市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退市公司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来。我们不存在这种情况。不少公司退市时市值不到上市时候的1/3或者是 一半。而我们的市值比上市时要高很多。而且,退市回归的成本很高。在美国市场,公司最高市值接近100亿美元,退市回归差不多要筹集100亿美元,中间要 找新的投资人,还要从银行借债。我们也成了中国最大的“负翁”。由于成本很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某个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进退两难。
  回归 过程中我们还遭遇到很多“黑天鹅”事件,并对投资人的信心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筹集资金把境外上市资产买回来,需要把一些美元汇出去,而几十亿美元汇出可能影响汇率波动。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重要的是360已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承载着网络安全重要的角色。
  360的回归得到不 少部门的支持。成为内资公司后,我们要考虑的是按照规则重新在A股上市。目前,公司已开始上市辅导,且很多股东具备国资背景。我们回归A股不是为了炒股。360在A股上市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找到更优秀的员工和专家。希望利用资本市场,继续把360做大做强。

中国证券报:在美上市5年间,给360带来什么帮助?
  周鸿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帮助很大。早期360没有盈利的时候,就是依靠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投资的支持,才将免费杀毒、免费安全等事情做下来。同时,上市对 360品牌影响力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我们也有了充足的资金进行并购和投资,使得360从单一的安全公司发展到涉及企业安全、网络攻击预警系统、网络攻击 防范机制等业务。

立足安全多层布局
中国证券报:在近日举行的Pwn2own2017世界黑客大赛上,360安全战队以总 积分63分排名Pwn2own积分榜榜首,加冕“Master of Pwn”总冠军,代表中国在网络攻防最高水平的对决中登上世界之巅。这能否说明以360为代表的国内网络安全公司已经赶超世界水平?

  周鸿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360在包括非对称技术对抗等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已经不大,在某些领域甚至领先。比如,360应该是第一家利用云端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对未知攻击进行预警。
  在这次Pwn2own2017大赛中,360安全战队将苹果的MacOS、苹果浏览器Safari、Adobe Reader、Adobe Flash、微软Windows 10以及全球使用最多的虚拟机软件VMware全部实现破解,赢得了总冠军。往年这些比赛前几名基本都被欧洲、美国的战队包揽。这 两年来自中国的战队越来越多,在这次比赛的前三名中,第一名是360,第二名是腾讯,第三名是长亭安全实验室。这显示出不仅360在发展,国内整个安全产 业也在发展,很多技术可以与美国对手进行比拼。
  但整体上我们与国外对手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网络完全的认识以及基础技术领域方面。美国 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深入,在遭到网络攻击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把攻击看成加强安全的机会。但在中国,不少企业自己的网站存在漏洞可能半年也不去改进,觉得有防 火墙就可以交差了,安全意识亟须加强。我们只能提供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否用好还在于掌握武器的人。
  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的核心软硬件都是美国人所提供,整个互联网基础网络协议,包括基础域名被美国人掌控。这些方面我们先天不足,而美国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网络漏洞方面,他们可能比我们更了解,也掌握了更多武器。

中国证券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的范畴越来越宽泛,360如何在“大安全”的概念下布局安全业务?
  周鸿祎:360定义的“大安全”概念,不是狭义地定义为免费杀毒才是安全。目前网络安全的含义已有很大变化,黑客不仅攻击个人的电脑、手机,也会攻击各种 网站、政府部门。特别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攻击工厂,未来网络安全形势将越来越严峻。未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推进安全战略。
  第一,在老本行个人安全领域会将加大力度。个人安全领域,前几年主要是防病毒,后来更多是拦截诈骗电话和骚扰短信。由于国内移动支付很普及,手机一旦被攻破,机主的全部身家面临风险,个人安全领域一直是我们的核心方向。
  第二,360企业安全业务面向政府、军队、大型企业,可以提供网络防攻击的全新解决方案。
  第三,在物联网方面,我们有大概12个实验室、上千名研究人员,研究物联网时代如何保护智能硬件安全。同时,专门投资了若干家公司推进安全的国际化。目前国际市场已有超过4亿用户。
  第四,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能否将安全从网上延展到生活。利用物联网万物互联技术,我们研发多个智能硬件。比如,儿童手表解决儿童的人身安全,现在很多老人也会戴;家用智能摄像机、行车记录仪等。在安全框架下,解决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到企业安全、个人安全,以至于 人身安全,这是我们的整个安全业务布局。

中国证券报:你在《智能主义》这本书中指出,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每个家庭会有20件以上物联网电器等,可能遭受更多的攻击。同时,国家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带动工业升级。在工业物联网方面,360是否进行了相应布局?
  周鸿祎:在这些方面,360在前几年已经开始技术储备,多个实验室在工业物联网安全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对于工控机的安全、数控机床的安全,由于使用的操 作系统和电脑不一样,技术要求也不同。我们投资了几家做工控安全的公司,把同行纳入进来。此外,工信部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360是其中的安全研究组牵 头单位。希望将安全厂商聚集起来,一起协作解决工业互联网的问题。

人工智能 双线突破
中国证券报:眼下人工智能投资大热。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不能错过的投资“风口”。但也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甚至存在大量泡沫。如何看待眼下的人工智能热潮?

  周鸿祎:此次人工智能浪潮主要得益于大数据的发展,得益于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也得益于GPU等设备,可以加速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的训练,使得原来不 实用的算法可以投入工业领域使用。但在不少领域依然受到限制。比如,下围棋的人工智能程序不会下象棋;会识别猫的人工智能程序,不会识别狗。这与人类的能 力差距很大,更不要说人类具备情绪、意识、创造力。
  人工智能技术很重要,但所谓的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基本行不通。我认为,人工智能必须结合垂直领域,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的机会。
  布局人工智能并非只有互联网公司具备优势,拥有大数据更便于推进人工智能布局。有一篇文章讲得很有意思,即早期的人工智能叫规则,这次人工智能叫“套 路”。就是把人类已有结论的数据、经验灌输给机器,从而对新任务做出回应。目前这项技术在图像、语音识别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在需要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的时 候,计算机就力不从心。因此,人工智能并非全能。
  人工智能被吹嘘过分就变成了泡沫。现在很多人对机器的担心可能是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太大。今天的人工智能与电影中的差距还很大。
  有人认为有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就out了。我认为,恰恰是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大数据,有了这些大数据才有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与IOT万物互联很贴合,因为万物互联设备可以不断地采集数据,7×24小时收集到云端。这些大数据就可以作为人工智能计算的根据。很多智能硬件的处理能力有限,本身并不智能,但如果与云端大数据相连,进行分析判断,指令再反馈到各种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就形成智能闭环。

中国证券报:AlphaGo击败李世石之后,掀起了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当时你给360员工写了一封信,指出360会在图像识别与大数据方面进行战略深度拓展。360在这些方面有哪些进展?
  周鸿祎:进展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在直播产品和相机产品方面,360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很多创新。比如在相机中,通过人 脸识别,自动把人像从图片上抠出来。另一方面,利用搜索和浏览器用户阅读两项大数据,尝试新一代的智能搜索。在用户输不出关键词的情况下,给用户推荐其喜 欢的内容。
  中国证券报:网络安全一直是360的核心业务,人工智能是360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360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网络安全方面有何突破?
  周鸿祎:360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网络安全领域。传统的反病毒技术主要通过收集病毒样本进行分析。360想做一个突破性的技术,抛弃传统基于样本的 方法,研发QVM引擎。QVM就是最早使用的机器学习的算法,把已知的样本送进机器里学习,最后形成一种模式,可以识别新软件是不是恶意程序或者潜在的攻 击。QVM基本没有病毒库,只需定期更新规则。
  攻击都是利用未知的漏洞、后门和技术,每个攻击可能就发生一次,在这个攻击发生之前并没有 任何样本和知识。通过网络各个结点采集到网络流量数据,我们利用GPU的并行计算建立了深度学习的网络。利用这个网络识别网络异常的流量,因为最后一个网 络攻击总会有蛛丝马迹,即使在1千万台电脑上只有1台电脑面对1个奇怪的网址发生了1次访问,这种异常信号也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进行识别。360天眼是全世界第一个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进行识别未知攻击的系统。
  另一个方面的进展与挖掘漏洞有关。挖掘漏洞是一个网络安全重要的武器,但漏洞的挖掘非常消耗人力。我们现在与美国的大学合作,投资了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使用机器来挖掘漏洞。

中国证券报:360在过去几年推出了数款智能硬件,包括儿童手表、智能摄像头、智能行车仪等。一些产品销售火热,有一些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是很高。在智能硬件方面,360有什么得与失?
  周鸿祎:硬件和软件最大的区别是,软件可以快速迭代,但硬件修改的周期特别长,改来改去可能形成库存,有时候供应链也可能跟不上。
  商业模式方面,过去我们都喜欢互联网的免费模式,甚至激进提出硬件免费的概念。在我的2014年那本书中,专门有一章为硬件免费。但今天看了感觉很惭愧,硬件是不能免费的,因为硬件免费率越高,赔得越多,就很难建立健康、正向的商业模式。大家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最近不少手机、电视在提价,大家再也不赔本 卖东西了。
  硬件有硬件独特的规律,利润不可能太高,核心价值还是硬件背后承载的软件和云端服务。目前我们在硬件方面,限于做好这几款与安全有关的硬件,其他硬件不准备涉足。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因为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目前360手机每年不到1千万的销量,不在第一梯队。现在手机业务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主要做终端市场,把安全做好。
  有些企业因为硬件太亏钱,欠了供应链很多钱,这个游戏快做不下去了。未来2-3年,手机中会出现物理器件或软件方面巨大的创新。在这个市场,我们在等待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证券报:互联网经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可能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每次更迭都会造成互联网格局的剧变。未来互联网格局会否迎来再一次剧变?
  周鸿祎:我觉得一定会有变化。很多小公司无意与BAT正面较量而另辟蹊径。在一些做BAT不愿意做、放不下身段去做、不屑于去做,或者看不上的新领域,反而更容易做起来。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在不断长大的同时保持着很高的警惕,过去谁冒头就打压谁,现在谁冒头就投资收购谁。但我依然不相信它们能一直统治这个行业。这几年我们看 到了美团、大众点评,包括大家正在争夺的共享单车等在崛起,这些领域都是巨头们忽视的领域,都是边缘化的侧翼战。最终改变这个格局还是要靠创新,做别人没 有做的事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02:5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