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5375|回复: 58
[自然科学

中草药疗效精准宽窄说贝时璋到翁经科

 [复制链接]
3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34:53|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药建立的“气论”,能对重建量子色动弦网凝聚中医药学的重大贡献,是法天法地“效法自然”的思想。这种“侦察原理”,不是“科幻”──现代化中医药有多个可能的层次,就是一个青蒿素例子──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属于最浅也最容易接受的层次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教授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12屠呦呦在诺贝尔奖演说中曾公开表示,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时间研究新药。但2019425日屠呦呦、王继刚等专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青蒿素耐药的应势解决方案》,观点已有所改变。他们称:目前青蒿素耐药,是表现为寄生虫清除延迟,并无关于完全耐药表型的证据。另外有关青蒿素的抗药性,实际上并非是青蒿素本身产生耐药性,而是以某一种或两种以青蒿素的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产生的耐药;青蒿素仍然有效,虽然需要较长疗程或对联合治疗方案做出其他调整”──这种医疗实践峰回路转的情况,也类似大气层流气球探测到的情况──效法自然”。
国外某些人工智能气球记录实验室有报道,实现平流层导航已经记录100万小时的飞行时间观察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气球穿过平流层向下面的人们传送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气球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或山区上空飞行20千米时在那里传统电信不必建造上网用的铁塔,一个人工智能气球就可以覆盖3000平方里,让人们享受上网──在给一个区域提供完全的网络覆盖,一次运行510人工智能气球它们可以一起提供一个空中网状网络──更多用户则需要更多人工智能气球备用人工智能气球就在附近等待,随时可以运动过来。
人工智能气球只能在高空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人工智能气球会在150天后降落。技术上的困难比如电池报废等,都会缩短人工智能气球的工作寿命。但更多的时候是风会把气球吹出服务区──对于一个网球场那么大、挡不住风的气囊来说,保持原地不动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人工智能气球导航是通过球体上下移动,寻找能把它们带到需要的地方的气流来进行导航。要做到这一点,它们不是手动飞行,也不是由人类手动指挥的。相反人的智能要遵循复杂的算法,花很多时间琢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导航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产生的飞行路径看起来一点也不简单。这种航行方式的问题是,气流是不稳定的东西。靠风在天空中移动就像使用一个道路网,在那里街道会改变方向、车道数和速度限制,甚至在不可预知的时间完全消失──这类似一种原先有疗效的药品,使用久之后会产生抗药性
中医药量子色动弦网凝聚学从中可寻求参考的地方很多。例如,人工智能气球记录实验室利用携带无线电探空仪的一次性气象气球建立的全球风速和风向模型也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看到一个人工智能气球向西飞行,而它的目标是东边,可能会认为它坏了,或者指挥它的算法有问题。但在过去年里人工智能气球的飞行时间即使达到100万小时,人的智能也学会了不要这么快做出判断。一个人工智能气球发射升空后,通过周期性地改变航向来穿越逆风到达目标──这是一个人类手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测量和最新的天气报告,包括来自50人工智能气球在任何时刻高空飞行数据模型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路径。因此人的智能并没有草率认为一个流动的人工智能气球是坏了或出现故障,而是观察和等待。很多时候,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发现人工智能气球在天空中找到了一条意想不到但有效的路径──漂浮的人工智能气球像熟练的水手一样逆风前进在自己的区域上空飞行了上8位数的里程而人类飞行员自然会认为这是在绕圈子飞行。
无法想象到,人工智能气球记录实验室为了攻克这项任务的复杂性人的智能使用了类似制图师地图──它将距离表示为时间的函数,而不是千米:深蓝色阴影表示到达指定目的地需要几分钟,深红色表示将飞行几天。此图显示一个为期一周的时间间隔,结果是一个起伏的斑点,类似屏幕保护程序
但从人工智能气球中提炼出一个互联网共识,重要的不是距离,而是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气球飞行的方式,人的智能又使用了一个动态地图,该地图随风向变化而变化。深蓝色意味着移动得很快,红色意味着移动得更慢。这种经验所获是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因为人的智能不能把时间花在指挥全球的人工智能气球编队上,要做的是零动手──全智能飞行与此同时还要致力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化

3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37: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比如人工智能气球,要航空管理部门关于临时飞行限制的通知──与世界各国当局的沟通,包括将文件传真给航空管理部门,并与外国空军管理部门交换信息人工智能气球记录实验室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硬件和软件的改进。它的人工智能气球覆盖了约5000不受150天限制一个人工智能气球创下了任何飞行器在平流层的飞行记录,飞行了223天。另外在掌握了风场情况下,实现了人工智能气球在一个地方驻空将近五个月的记录。注意两个人工智能气球在上空的飞行路线白色的人工智能气球飞到西南部很远的地方,再通过风把它带回来而它的橙色同伴则在附近战略游荡快速找到回家的路──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收入还很漫长,也希望商业网络服务──但这不关量子色动弦网凝聚学的事,它并不在云层里云层上方飞行而是专注人工智能气球类似路径规划,是青蒿素弦网全息疗效云层里飞行”或探索弦网凝聚中医药机器人在“云层上方飞行”。
云层飞行”类比文小刚教授的量子色动弦网凝聚──量子色动中医药细胞重建──中医药量子色动弦网凝聚学──弦网凝聚中医药机器人的科技原理,传统中医药的“气论”实为“效法自然”──“气”的无形、流动性、不确定性,与人体、生命的弦网凝聚相似。但传统中医药对人体、生命的弦网凝聚“气论”解释,虽类似是量子多体理论性的,它却承认与人体外在的空气、气流的无形、流动性、不确定性有自然全息性。由此中医药的弦网气论涉及的微观和宏观、体内和体外,就类似古斯“暴涨宇宙”重复狄克的密度参数(Ω演算有客观实际的模型参考──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气球记录在空中飞行转弯环节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如何找到互联网区块链去中心传输的办法,结合核磁共振CTXB等医疗“武装革命”的成果,去提升青蒿素弦网和中医药等疗效精准的全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3:04|只看该作者
B青蒿素医疗武装革命”解读
自从屠呦呦2015诺贝尔奖后,引起学化学、学医热烈刷屏点赞的人很多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袁岚峰博士是其中积极的一位。
云层飞行大气层流气球探测到的峰回路转的情况,类比传统中医药气论效法自然”原理,解读克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中医药进入《牛津医学教科书》,显然过于简单,有“牛头不对马尾”之嫌。2019830日“科学网”袁岚峰教授个人博客专栏,发表有《青蒿素抗药性居然可以克服,这是全人类的巨大幸运》一文。袁岚峰教授作了类似“医疗武装革命”式的解读,不妨在此摘要说明。

3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3:33|只看该作者
袁岚峰教授集中介绍最重要的如何克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的成果原理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这里第二条很容易理解,如果疟原虫抵抗的不是青蒿素而是辅助药物,那么把辅助药物换掉就是。第一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疟疾是三天青蒿素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再来三天这样简单的招数居然可行?以前为什么没想到这一招?这就要讲产生抗药性原理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说的是,生物个体经常发生各种随机变异。在给定的环境下,大部分变异不利于生存,就被淘汰了。有些变异有利于生存,在下一代中具有这种变异的比例就会扩大。这叫做环境对生物的自然选择”。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经过若干代之后,适应环境的变异就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药物相当于对病原体的一种选择压力,抗药性是进化的自然产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4:02|只看该作者
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进化得很快,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出抗药性。在青蒿素之前,人类本来有奎宁等抗疟药,但由于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这些药物都失效了,所以才需要开发青蒿素。但前车之鉴是,1928年弗莱明(1881-1955)发现青霉素开启抗生素的时代,治疗能力得到了飞跃但由于人类过多地使用抗生素,医学家们已经担心会出现抵抗所有已知抗生素的“超级病菌”,使人类再次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所以各国都在呼吁减少使用抗生素
延长青蒿素的使用时间,难道不会让抗药性出现得更快吗?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所谓抗药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抗药性,延长用药时间只会杀死疟原虫,不会产生抗药性──此因是,大部分药物破坏的是病原体中的某一种蛋白质,好比一把狙击枪。病原体如果变异产生另一种不怕这种药物的蛋白,就产生了抗药性,这时原来的药就失效了。而青蒿素破坏的是疟原虫中不特定的大量蛋白质,好比一把散弹枪。疟原虫无论再怎么变异,也不可能同时替换掉这么多蛋白。疟原虫的所谓抗药性,只是改变自己的生命周期,在青蒿素浓度高的时间里隐藏起来。因此,延长用药就可以斩草除根。
而更详细的解要从青蒿素的结构开始。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和立体结构中,最特别的是两个相连的氧原子──这种基团在化学中称为过氧双氧水过氧化氢。它的一个过氧基团两端各连一个氢原子。在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团两端连接的是两个碳原子,在这两个碳原子之间搭了一座桥,因此称为“过氧桥”。这个过氧桥,就是青蒿素药用功能的核心。现在的药物一般都用的是青蒿素的衍生物,而不是青蒿素本身而所有的有抗疟活性的衍生物都包含过氧基团,没有过氧基团的衍生物都没有抗疟活性。当过氧桥遇到二价铁离子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打开,变成两个氧原子连在铁离子上,形成一个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遇到什么蛋白都会反应,因此好比一把散弹枪──这跟疟原虫有什么关系
原因在于疟原虫的生命周期有几个阶段,在它的成熟滋养体阶段,会产生非常高浓度的血红素,而血红素中就包含二价铁离子。因此疟原虫如果在这个阶段遇到青蒿素,就会被散弹枪打成筛子。这就是青蒿素的药效原理。疟原虫对此反制办法,即使改变单个蛋白是没有用处的,因为青蒿素杀伤的是不特定的蛋白质。疟原虫能做的最好的变异是改变自己的生命周期,在青蒿素浓度高的时候处于环状体的形态,不产生血红素,躲过打击,等到青蒿素浓度消退了再出来大肆活动──这就是为什么说疟原虫的所谓抗药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抗药性──真正意义的抗药性,是把靶向物质替换掉,让药物完全失效。疟原虫对青蒿素不能做到这一点,能做的只是躲过打击而已。只要我们加强给药,完全可以让疟原虫无处遁形。结论就是药不能停──在深入理解以上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思考。

3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4:36|只看该作者
C青蒿素“智商+情商”比拼“科商+时商”什么
以上袁岚峰教授文章《青蒿素抗药性居然可以克服》,解读本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早有类似道理解读的文章。但袁岚峰教授在该文后面说的一段情商和智商双低的行为”的议论,提醒青蒿素“智商+情商”比拼“科商+时商的缺失,也能回答传统医学面对5000年大变局要感谢新中国”,为啥还有“中医粉”、“中医黑”尴尬?
a、医疗武装革命青蒿素“智商+情商
袁岚峰教授文后说的情商和智商双低”是指:“许多人一提到屠呦呦和青蒿素就喜欢争吵一通中医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情商和智商双低的行为……做人做事应该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在全人类的生死存亡面前,还在做无聊的口舌之争,那真是境界太低了。真正做事的人,是心胸开阔的,没有门户之见,愿意寻找一切有价值的方法。《牛津医学教科书》写入中医药的内容,就表现了这种积极做事的思维方式。无论外界如何纷纷攘攘,医学工作者们关心的只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袁岚峰教授的话说得很正气,众多医学工作者也都是这样作的,但为啥把这种行为称作“医疗武装革命”其实“医疗武装革命”本身也没有什么没错;它只是反映人类社会“克敌制胜”,普遍的一种实力竞争现象。“武装”,这意思是很实在的。例如袁岚峰教授对中医的看法,是讲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怎样的贡献?前面公式3-1)的总结是:医疗武装革命=人的智能+类似人工智能透视底片=还是以人的智能为中心=西医药压缩中医药地盘=类似“宇宙大爆炸”。
说白了,“医疗武装革命”的研究其实还是沿着世界各国科学进步的传统思路。例如,屠呦呦在瑞典获2015年的诺贝尔奖演说中强调抗药性“武装”: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靶点太多无法替换,所以疟原虫使用潜伏方式躲过。现在潜伏用长期给药对抗,下一步疟原虫的办法也许是变异出能分解青蒿素的某种酶?不过对应的化学家可以修改青蒿素主体结构,变成一场军备竞赛。解决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研究是哪个基因突变引起的指导下一代药物开发。
其次青蒿素“还能再战五百年”这一点有多大的“武装”?袁岚峰教授说:一直有人在进行新一代抗疟药物的研发,但是在价格方面,青蒿素是无可替代的,所以经常被称为抵抗疟疾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青蒿素失效,抗疟的成本将急剧上升,对人类将是一场浩劫,会导致上千万人死亡。说到它是第一种理性设计出来的药物,也就是说,先确定了疾病的分子机理,再去寻找对症的分子药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方法论层面的成就但青蒿素的故事却似乎说明,杀伤不特定靶点的药物更有前途,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思路,会启发人们寻找更多类似的药物”。
“医疗武装革命”从历史的追溯青蒿素在上世纪被发现更容易理解“武装”是什么成果──青蒿素发现后广泛用于临床,当时定的标准是吃三天。2006年在柬埔寨发现了所谓抗药的疟原虫,临床表现就是三天杀不死。随后东南亚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类似的青蒿素抗性,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对此后来也有机理研究──搞清楚了是何种基因突变引起的──为止,“武装”研究还是沿着传统思路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有一些临床实验发现,给这些所谓遇到抗药性的病人多吃几天药,居然都治愈了!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因为传统的抗药性是多吃也没用。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机理探索。到了2019年屠呦呦团队比较有把握了,因此一锤定音要求修改药典──这就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他们那篇文章的来历──“医疗武装革命”整个过程是有实验结果在先,然后机理探索和扩大临床实验,最后是向全世界要求修改用药指南。这里的关键是对青蒿素作用机理的深入理解──阻止延长用药的,只是我们的无知。当理解了原理,延长用药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办法
袁岚峰教授还说明,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不是把2015诺奖颁给传统医学,而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新药推广到全世界是诺奖颁发的意义──青蒿素的例子,属于中医药现代化有多个可能的层次。2019年屠呦呦团队再次发现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也是这个层次的成果袁岚峰教授评论有些人认为青蒿素跟中医药毫无关系──因为屠呦呦的提取、检测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处理,都是现代科学的方法。这种观点,实在太强词夺理。问:难道只有全盘照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才算跟中医有关系?用到中医的材料,就不是关系?”他说通过把判断标准推向极端来保持口头的逻辑一致性,是很可笑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5:01|只看该作者
袁岚峰教授也说:有一些人认为,青蒿素证明了中医是一门科学,对此我也不能同意。我完全同意中医可以是有疗效的(部分中医,不是全部),但是阴阳五行的基础理论,至少目前,是没法和已知的科学体系兼容的。不科学并不意味着必然没有疗效,只不过我们要认清它不是科学……在我看来,可以把中医理解为一种唯象理论,或者称为前科学潜科学。唯象理论的意思是,对实验事实做现象性的描述,没有原理性的解释。在科学史上,唯象理论屡见不鲜,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经阶段。例如爱因斯坦的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理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在提出之初都只是现象,没有原因,后来分别得到了量子电动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定量解释。对于唯象理论,一方面不应该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应该继续寻求深层次的解释,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因为其唯象就否定其价值,将其一概抹杀……较深的层次,例如对经络、穴位的解释,我知道不少研究者做出了努力,提出了多种理论。这些都很有趣,不过这些努力能否取得公认的成果,现在还不明朗。至于最深的层次,即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能否成功就更不清楚了。无论如何,我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b“中医黑”青蒿素“智商+情商
袁岚峰教授等科学家挺青蒿素,属于高“智商+情商”。但也有反其道的──2019620“中国中医科学院吧”网,有网名“宇宙第一高手”的,发表“正义、真理、《科学完全正确的中医学及医学理论》、民间中医必胜”的帖子说:20187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是必然的,而且直至被疟疾及疟原虫完全抗药性及淘汰!无论是你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最终都会被宇宙地球人体及五脏六腑所有的疾病及所有的顽强的病虫病菌所抗药性及完全淘汰,并且不可抗拒!因为青蒿是纯天然绿色中医药,而经过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胡乱错误提纯的“青蒿素”,是纯粹的西医药和现代医药,所以它们截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青蒿是纯天然绿色中医药,所以永远也不会被任何疾病病虫病菌疟疾疟原虫产生抗药性的,更永远也不会被任何疾病病虫病菌所淘汰的。因为西医、西医学、现代医学及现代科技,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误入歧途不懂中医学和中医药科学完全正确的理论,违背宇宙地球人体及五脏六腑中医药疾病等的一切自然规律,所以经过胡乱错误提纯的天然绿色中医药之“青蒿素”等任何的西医药和现代医药,都必定会被任何疾病及病虫病菌产生强烈的抗药性的,也必将会被疾病病虫病菌所完全淘汰的。
c“智商+情商”双高说“中西医结合粉”
2019103日上海“观察者”网发表《传统医学面对5000年大变局,要感谢新中国》一文,与“智商+情商”双高说“中西医结合粉”讨论有关。作者岑少宇教授自称为沪上济生堂后人留澳科普作者,有《生物学的足迹》一书在大陆出版。该文说近几年来,中医粉”、“中医黑经常在网上大战。有些中医粉反对传统医学现代化的道路,认为新中国的传统医学教育体系、科研体系都是错误的;而有些中医黑也反对新中国的传统医学政策,认为应该尽快废医”──正是新中国彻底改造、拯救了传统医学。
岑少宇教授算个“智商+情商”双高的“中西医结合粉”。他歌颂新中国发展传统医学,改变生态”,“一唱雄鸡天下白”──解放后的1950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中列入团结中西医;1952年又加入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成为四大方针──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与民众的实际需要任何“中医粉”、“中医黑”应看好“团结中西医”这五个字──它是后来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大量中医在新中国的进修中受益匪浅,补上了很多生理学、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部分“西医”也开始学习了解传统医学。
新中国上层1950年设立了中国药典委员会;1955年设立了中医研究院;1956年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中医药大学──很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举措,得以推行──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各种古籍,有大量不靠谱、甚至令人恶心的方子──如《本草纲目》的“金陵本”,有大段人屎入药的内容,但目前通行版本只剩人中黄一例──类似的大量修订“洁版”古籍的工作,都是在新中国组织专家团队完成的。中间波折反复,中药注射剂这样的新问题,也能及时纠偏调整。到了新时代,《中医药法》的制定与施行,更是在调和传统与现代、稳步发展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

3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45:30|只看该作者
岑少宇教授的“智商+情商”双高,仍然停留在袁岚峰教授等科学家,挺青蒿素类似的中医药“医疗武装革命”的套路上,这也没错──传统中医学的未来,依然是光明的;虽然现代化的道路依然漫长,如果在去芜存菁、解读机理的过程中,形成重大突破,甚至有可能产生全新的“中国现代医学”,真正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岑少宇教授的“智商+情商”双高,在要感谢新中国”的文章中说: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作为传统医学里的佼佼者,不断演变革新,为亿万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即使现代西医学崛起,和各地的传统医学一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可谓是五千年大变局”;但为啥清代著名中医学者俞樾,1879年就写出《废医论》,后来又写了《医药说》,观点“医可废,药不可尽废”?原因不得不说是西方的“医疗武装革命”已提取出了吗 啡、奎宁。
1859年水杨酸盐类镇痛药合成成功在生理方面哈维1628年发表《心脏运动论》,到1846年已有第一例乙醚麻醉手术;1865年巴斯德用石碳酸(苯酚)消毒法,成功进行骨折手术;在细胞学、细菌学等方面西医学也已经远远走在传统医学前面。反倒是中医的俞樾,自己的众多亲友病故对传统医学产生怀疑。虽然当时西方的“医疗武装革命”不是尽善尽美,但它不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提供了众多立竿见影的药物与疗法,不可能不留下颠覆性的印象。
岑少宇教授2019年还在“观察者”网上就发表了如《岑少宇:三伏贴被不断质疑,中医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和《岑少宇:这项所谓中草药伤肝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医学优势》等多篇“智商+情商”双高类似议论“中西医结合”的文章。《三伏贴》一文说的是关注传统医学三伏贴的争议不是一年两年了──每年都有三伏贴不少灼伤的例子,一些中医粉面对有毒的质疑,竟辩称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传统医学的发展非常有害,称为中医爱好贼也不为过──给小孩用的药,自己研究不到位,说不清什么剂量下毒性如何,怎么好意思如此诡辩呢?在这些条件未能满足的情况下,显然不宜大肆推广三伏贴,甚至作为创收的招牌。从个别靠谱的研究来看,研究人员主要也是针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难治人群──这是不够的
在《“中草药伤肝研究体现中国医学优势》一文中,岑少宇教授说:不管是现代药物还是传统药物,只要是被认定导致肝损伤的,同时有条件替代的,就应该尽快替代──无论是”“炒还是饰,都不是医者仁心的表现──这项研究其实恰恰体现了中国在医学研究上的优势、规模──中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和相对健全、统一的医疗机构建设,使这样的大规模研究成为可能。有些国家医疗发达,但人口不足;或人口众多,但靠谱的医疗机构有限。
岑少宇教授说:还有一点,中国的公立医院,虽然有不少也集团化了,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一个体系下面,和其他国家不同医疗集团间的合作比起来,难度要小得多。中国人口规模庞大,被一些人说成红利,被一些人说成负担。也许为这么多人建设医保体系确实很难,但至少在医疗研究领域,是可以作为红利好好挖掘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16:54:13|只看该作者
但它不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提供了众多立竿见影的药物与疗法不可能不留下颠覆性的印象

4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10-17 20:15:34|只看该作者
D、从量子色动力学到中医药学量子色动弦网凝聚
a、何谓“科商”的标度无关性
情商和智商”双高与“情商和智商双低争论时,2019103日北京北方工业大学教授李小坚博士给我们来信说:“张军平教授等的‘科商+时商’,概念很好!点赞!”一下提醒;“智商+情商”比“科商+时商”,如何?
前面公式3-2)的总结是:医疗色动革命=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弦网共形=人的智能+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外围脑深度学习的层次选择=量子色动中医药翻转不断前进=类似“暴涨宇宙”。说白了,“医疗色动革命”的研究其实就包含在科商+时商”里面。而“医疗武装革命”的研究则更多算“智商+情商”。此话怎讲?
这里也许要用“回采”、“标度无关性”、“生态”、“脱钩”等四个概念来分析“智商+情商”比“科商+时商”的差异。20197月四川嫘祖蚕丝绸文化研究一带一路的《维京人与天下人世界比拼科学解读》一文,提出“科商”概念后,9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军平教授又提出“时商”概念。“科商”+“时商”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张军平教授“时商”类似:熟能生巧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提高“时商”的一种办法──这里指学习要努力,要下功夫,其实这也指如何提高“科商”的办法之一。张军平教授一般来说,在现代营养过剩,早期教育投入明显加强智商基本上大家都不会缺平均智商水平上升。其实“情商”也一样,从富起来、强起来后,互联网、智能手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明显加强“情商”也基本上大家都不会缺平均“情商”水平上升。但同时,努力学习之后,即使是研究生找工作、提职称、升级等面临的竞争却一点不比从前小,甚至加剧了。
“科商”来源桑林生臂手──丝绸间谍战,古代中国严禁丝绸生产技术外泄,但西域、东罗马等地的人采用“情商+智商”,还是把桑蚕养殖和丝绸生产技术窃取到手。所以近代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帝国怕类似的情况发生,首先制定了严厉的“专利”法规──窃取专利属于非法──有前途的新技术,大多数发明者都走申请专利的道路。但少数发明者为了及时造福全人类,也有主动放弃的,例如发明提炼放射性镭元素的居里夫人,就是个典型。嫘祖发明养蚕缫丝,说明她有“科商”;而且嫘祖也类似居里夫人,为了及时造福人类,她是不辞辛劳到大江南北普及养蚕缫丝,所以今天才出现“李进难题”──“嫘祖诞生地除绵阳市盐亭县外,国内其它省市也还有争议”。
其次,刘晓明大使在华为美国在贸易上对中国明打贸易战,暗在打科技战’”──也说明今天提出“科商”讨论,是时代必然。按理说,“科商”表露的是一种“知识”,和“智商”、“情商”有很大的交叉,特别是可以归类到“智商”里面去。但今天为啥要把它单独分立出来?说来这是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例如,文革中的中学自然科学教材,提出过去经典有名的数理化天地生原理定律,都是工农大众创造的,他们养活的那些“臭知识分子”,却“窃取”了他们的成果──这是“智商+情商“标度性”特征──类似要分清“敌、我、友”。改革开放后提出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走“科技兴国”;农村搞“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城市里搞“经开区”、“科创园”等道路,都含有追求“科商”的意味──即“科商+时商”类似“标度无关性”。
从理论定义智商(知商),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掌握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智力商数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但智商是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的而情商是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对自身行为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关系的认识能力,是体现情感性的智力水平指一个人社会交际能力,包括一个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又称情绪智力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努力培养有利无弊智商情商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智商主要用于解决逻辑关系、推理演算、创新创意等一系列相对比较程序化的问题,而情商主要用于解决情绪调节、关系认知、待人接物、角色互换等方面的问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7:4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