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Sichuanese|查看: 10155|回复: 33

[转帖]台湾中学生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

 [复制链接]
31#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7 14:53:06|只看该作者

[转帖]台灣的公民與道德教育

國中公民與道德 第四冊第四課 宗教功能與宗教生活 
教材庫 張安助輯
[ 教學目標 | 教材綱要 | 教材分析 | 活動一 | 活動二 | 活動三 |活動四 |活動五]


 

[教學目標]

一、辨析“信仰”與“宗教”的涵義。

二、舉例說明宗教的功能。

三、闡述目前較有影響的宗教派別。

四、討論如何透過宗教,追求一個高尚而有尊嚴的生活。

五、在不違反基本國策與善良風俗下,願意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良好信徒。

[教材綱要]

宗教功能與宗教生活
認識信仰與宗教
信仰-信仰是指人相信自己與超自然力量之間有某一種關係。

宗教-宗教是為便上述關係稔定與和諧,而產生不同的組織,並且因著時代環境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派別。

宗教的功能
個人而言一宗教使人敢發智惹,修身養性,求得心妞的安

社會而言一宗教可以激發普遍無私的愛心,以人類為同胞手足,而能移風易俗,濟世救人。

宗教的派別
我國歷史上有影響
佛教:東漢時傳人,之后各宗並建,佛教中國化。

道教:東漢興起的本土宗教,結合了道家學說與民間信仰。

儒家:孔孟學說結合了祖先崇拜與敬天思想(但缺制度化的儀式,不能算是宗教)。

世界上歷史悠久者
1.印度教。

2.基督宗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3.回教。

宗教與現代人的生活
1.宗教對現代人過於緊張與壓抑的情緒,有紓解與撫慰的作用。

2.宗教助人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死觀念,以表明確的教義,儀式與戒律,使人生活趨向於高尚而有尊嚴。

3.信仰宗教是憲法保障的自由,只要不違反法律規範與善良風俗我們可以在機緣成熟時,選擇自己的信仰。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在使學生明瞭“信仰”與“宗教”的關係,及認識宗教的功能,以期建立信仰宗教的正確態度,豐富現代人的精伸生活。

宗教現象與人類生活是相伴而生的。遠古時代就有各種崇拜儀式與神話傳說,每一社會也有自己的圖騰或禁忌,其目的不僅在凝聚人群的心力與解釋宇宙的起源,同時也在安撫個人對死亡的疑懼,引發人類對永恆及無限的皈依之情。

宗教的功能固然偉大,但是也可能受人誤用,變質為迷信,反而成為人類的災難。為了預防這種債形,我們要明白宗教除了“教義”“儀式”“規範”之外,更需符合“理性”的原則;總之,信仰不能與名利權位等世俗的欲望混淆,否則容易陷入迷信的陷阱。此外,教師在講解各種宗教時,應以客觀的態度,平衡介紹不同正信宗教之教派,並提示學生不宜以主觀態度,排斥其他宗教,培養學生尊重與包容不同的信仰,了解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真諦。

本課可與“認識台灣(社會篇)”科中之第四章“宗教的世界”單元連貫銜接,有關各大宗教的資料內容,請參考該冊之教師手冊,本課不再重複介紹。為增加教學效果,教師需將各項資料融會貫通,並藉助教師自製透明片、幻燈片、海報等教學媒體,使學生對信仰宗教有更清晰的概念,在不違反基本國策與善良風俗下,願意做一個名符其實的良好信徒。

(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一 宗教人物的事蹟(資料蒐集)

(一)活動目標:透過蒐集和整理資料中,學習宗教人物濟世救人的情操。

(二)活動時間:約三十分鐘。

(三)活動過程:

蒐集資料:請同學利用課餘時間,到圖書館蒐集某位宗教人物的相關資料。
分組表演:以五至八人為一小組,各組將所蒐集的資料彙整與討論,然后以角色扮演方式,表演出該為宗教人物的故事。
綜合討論:各組表演之后,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對該為宗教家“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心得感想,並鼓勵同學們學習宗教家濟世救人的高尚情操。
(四)注意事項:本活動可於“宗教的派別”教授之后亡施。

(五)金補充資料:

l.證嚴法師:

民國二十六年生於臺中縣清水鎮,民國五十年因父親去世,有感於人生無常,生命如寄,出家修行。啟動她人世為善的因緣是當年她在花蓮市鳳林一家醫療院,眼見一個小產的山地婦人,因繳不出八千元的保證金,流著一灘聲血后,活生生地被抬走。當時她悲憫心生,卻無力相助,突然想到如果每人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不就可以救人嗎?民國五十五年創辦佛教慈濟功德會,就是從五毛買菜錢開始的。證嚴法師深知來自十方的錢財,也要去向十方,這是瀛得信眾支持的主因。這兩年來每年都有二、三十億的善款匯入功德會,但追隨法師多年的出家眾,至今仍維持“自食其力”、“苦行苦修”的生活方式,做蠟燭、磨石粉,做為生活費用的來源。民國七十五年佛教慈濟醫院啟用,七十八年慈濟護專招生,法師並榮獲李登輝總統頒贈“慈悲濟世”匾額及菲律賓麥格塞杜會服務獎。(取材自遠見雜誌,作者:吳鈴嬌。)

2.劉建仁神父:

“輪椅上的神父”劉建仁(RobertRonald),“更生復健服務中心”的創始人,家住舊金山附近的小鎮,民國四十六年,當他二十六歲時來到臺灣,第二年得了小兒麻痺症,后送回美國醫療。民國五十年再度回到臺灣,隔年依照耶蘇會慣例,赴菲律賓碧瑤神學院,完成晉升神父的四年課程。在那裡因經常到殘障員醫院服務,發現殘障者無論心理、社會、職能的復健,只靠信仰是不夠的,還要有方法。所以又回美國,取得院亞利桑那大學“心理社會復健”碩士。民國六十二年創辦臺灣第一個輔導殘障朋友的“更生復健服務中心”二十年來,更生的經費大部分是他自己的薪支,及來自美國的匯款,國內的捐款極少。劉神父經常帶著輪椅東奔西跑,以“身救”幫助曾經跟他一樣的殘障朋友。就在一次返北途中,發生車禍,左腿被截斷,他仍樂觀的說:“這條腿因為萎縮,帶來很多不方便,現在主把它切掉,反倒省事。”民國六十三年獲選好人好事代表,七十三年得到第一區金駝服務獎。今天他已六十多歲了,仍繼續默默付出。(取材自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六日中國時報,作者:趙愛卿)

活動二 百家“信”(調查訪問)

(一)活動目標:經由實地的訪問,了解宗教信仰的功能,及其特別的宗教儀式。

(二)活動時間:個人書寫部分:利用課后的時間。課堂分享部分:約三十分鐘。

(三)活動過程:

個人書寫: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書寫完成“調查訪問:百家「信」之作業(見課本)。
小組分享:以二至五人為一小組,彼此陳述或分享調查訪問之結果。
綜合活動:教師請若干位同學上台報告其心得,並將較認真或較特殊的學生作業,張貼於教室佈告欄中。
(四)注意事項:本活動可於“宗教的功能”教授之后實施。

活動三 宗教怪譚(看圖說話)

(一)活動目標:藉由看圖案說話,了解信仰偏差時的可能弊端,並思索自我的抉擇。

(二)活動時間:約十分鐘。

(三)活動過程:

準備活動:教師將二則漫畫繪製在大張海報紙上,或直接影印給全班同學(見補充資料)。
漫畫呈現:依順序逐一呈現漫畫內容,並詢問同學“圖中人物在信仰上有什麼謬誤之處?”
看圖說話:由同學自由發表,說明“圖中人是你的家人時,你會給他什麼建議?”,並進一步思索若自己遇到類似情況時的抉擇會是如何?
(四)注意事項:

1.觀點提示:

(1)在經濟繁榮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很容易趨向享樂主義與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心竅”真正的需要;因此,當“宗教信仰”與“名利權位”的欲望相互混淆時,人們很容易陷入迷信的陷阱,結果造成個人身心與財富重大的損害。

(2)對個人而言,宗教信仰除了可以關懷人間的痛苦與災難之外,更積極的幫助人們修身養性,啟發智慧,求得心靈的安頓;使人活得更實在、更深刻、更圓滿。

2.本活動可於“宗教與現代人的生活”教授之后P實施。

(五)補充資料:“看圖說話:宗教怪譚”

1.你能看出利圖中人物,在信仰上有什麼謬誤之處嗎?

2.如果圖中人物是你的家人,你會給他(她)什麼建議?

提示:“迷信”與“無知”的結合,結果是陷入神棍的陷阱,造成個人身心與財重大的損害。

提示:過度迷信江湖術士占卜之言,只知終日守株待兔,不思振作,此為謬誤的消極宿命之人生觀。

活動四: 宗教的影響(影片欣賞)

(一)活動目標:經由影片欣賞,了解宗教信仰的功能與影響力。

(二)活動時間:影片欣賞,約四十分鐘。綜合討論,約十分鐘。

(三)活動過程:

1.影片欣賞:“饒恕的愛一杜花明與湯銘雄寫真”(見補充)

2.個人書寫:根據影片內容,請同學書寫個人心得。

3.綜合討論:教師請若干位同學發表自己的心得或感想。

(四)注意事項:

1.本錄影帶是關於一位死囚,在信仰上帝后,獲得生命重生的故事。觀賞本影的目的,是希望經由影片欣賞中,瞭解宗教信仰的功能與影響力。建議教師在講解時應以客觀的態度;或另外選擇在其他宗教上,類似的相關故事,平衡介紹不同正信宗教之教派,並提示學生不宜以主觀態度,排斥其他宗教,培養學生尊重興包容不同的信仰,除了瞭解宗教信仰對人生的重大影響力,並瞭解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真諦。

2.本活動可於“宗教與現代人的生活”教授之后實施。

(五)補充資料:

影片來源:“傳神頻道網”製作,福音寫真第二揖第23卷,(02)2357-6300。
內容簡述:
一把大火燒死了十六條人命的湯銘雄,是股臺北撫遠街神話KTV大火案的摧命惡人。

十九歲那年他扛著一桶瓦斯到神話KTV的大廳,一把火燒起來,造成了在裡面唱歌的十六名青年男女的死亡。

1993年8月27日,湯銘雄被一審判處死刑,當天十數位受難者家屬舉起悲憤的拳頭,一拳拳落在湯銘雄的身上。一位坐在湯銘雄正后方的受害者杜花明沒有跟著槌打他,只有流著淚,為了她那新婚不久即被燒死的弟弟、也為了正在受體與心靈光上極大懲罰的湯銘雄。她為他流淚禱告,求上帝幫助湯銘雄,求上帝饒恕他無知所犯下的罪。

面對失去至親的悲慟,杜花明以饒恕代替怨恨,將福音傳給湯銘雄,而這位面臨槍決的死囚,透過宗教上的信仰,以真摯懺悔的心,坦然的面對生命的終點。

活動五 “佛”與“牛糞”(故事探討)

(一)活動目標:了解一般人與修行者,對事物的觀點的差異,及信仰對人的影般響。

(二)活動時間:約十五分鐘。

(三)活動過程:

故事呈現:教師以口述或配合插畫,陳述“佛與牛糞” (見補充資料的情境故事。
個人書寫:請同學思索故事中的寓意,並書寫“動動腦”(見補充2.)中的問題。
綜合討論:教師請若干位同學發表自己的心得或感想。
(四)注意事項:本活動可於本課教授之前的引起動機,亦或於全課教授之后實施。

(五)補充資料:

1.“佛”與“牛糞”故事:

蘇東坡與佛印兩人閒聊時,佛即說:“學士,我看你像佛,你看我像什麼?”

蘇東坡回答:“大師,說實話我看你像牛糞!”兩人皆大笑而離去。 聰明的蘇小妹得知此事后,搖頭嘆氣地對蘇東坡說:“哥哥,這回你可輸大了!”

蘇東坡疑惑的問道:“怎麼會呢?”

蘇小妹笑著說:“佛印大師的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哥哥你心中有糞,看人都是像牛糞呀!”

2.動動腦:故事中二位主角對人的形容,有“佛”與“牛糞”之差異,你認為其影響因素為何?請說說在生活中,妳是否有類似的經驗?

觀點提示:

從文人雅士富有禪機的對話中,我們瞭解到世間沒有不美麗的事物,只有不美麗的眼睛。帶著有色眼光與既有成見看人,將是封鎖自我的發展空間。所以做人處事,應如海綿一樣,能吸收涵養外來的意見,常常自我反省,以提昇個人的視野和人生的境界。
佛教僧侶的修行,要人啟發智慧,減少造業,修身養性,並能普遍激發無私的愛心,以人類同胞手足,方能在愛的實踐中,成就自己的圓滿人格。
32#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7 14:53: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公民與道德

1.學校與生活 1.1.公民與社會
  1.2.權利觀念與責任感
  1.3.家庭生活
  1.4.學校生活
  1.5.學生自治
  1.6.兩性關係與倫理
  1.7.衝突的處理
  1.8.社區參與
  1.9.社會團體生活
  1.10.社會變遷
2.法律與政治生活 2.1.國家
  2.2.政府
  2.3.政黨與利益團體
  2.4.選舉與政治參與
  2.5.現在國民應有的民主素養
  2.6.法律是什麼
  2.7.人民的基本權利
  2.8.法律上的義務與責任
  2.9.權利救濟
  2.10.現代少年基本法律常識
3.經濟生 3.1.經濟與生活
  3.2.消費與儲蓄
  3.3.生產與投資
  3.4.交易與貿易
  3.5.市埸與貨幣
  3.6.就業與創業
  3.7.個人與家庭經濟
  3.8.環境資源之保育
  3.9.政府的職能
  3.10.經濟生活循環
4.文化生活 4.1.文化與生活
  4.2.美感與藝術情趣
  4.3.工作、休閒和文化生活
  4.4.宗教功能與宗教生活
  4.5.國民外交與國民禮儀
  4.6.認識傳播媒介
  4.7.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4.8.資訊時代的國際文化交流
──
已全部貼完,第四冊內容尚在更新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7 14:53:51|只看该作者
34#
 魂系巴颜喀拉 发表于: 2006-6-28 12:15:43|只看该作者
值得思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23:08,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