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途|查看: 55667|回复: 377
[国学

[推荐]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史记》

 [复制链接1熊猫
51#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0:57|只看该作者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①,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①东迁于雒邑:往东迁都到雒邑。自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770年)开始了东周时代。②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四十九年, 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①,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三不礼②。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③。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④,桓王去归。

①蚤:通“早”。②不礼:没有以礼相待。③“许田”句:《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祊(bēng,崩)。祊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用事:指祭祀。④郑射伤桓王:事见《左传·隐公八年》,繻(rú,如)葛之役,郑将祝聃伤桓王肩膀。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十五年,庄王崩,子釐王胡齐立。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①。

①霸:称霸。霸,即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的盟主。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阆立。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宠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②,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③,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颓为王。乐及遍舞④,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颓,复入惠王⑤。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⑥。

①有宠:受宠爱。②囿(yòu,又):豢养各种动物的园林。③“故大夫边迫等五人”:据《左传·庄公十九年》记载,五人是蒍(wěi,委)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④遍舞:各种音乐舞蹈。《国语·周语上》韦昭曰:“遍舞,六代之乐。谓黄帝曰云门,尧曰咸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殷曰大获,周曰大武也。”⑤入:使入,这里指送回朝廷。⑥伯:诸侯之长。
52#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2: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①,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②。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③,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④。若节春秋来承王命⑤,何以礼焉。陪臣敢辞⑥。”王曰:“舅氏⑦,余嘉乃勋⑧,毋逆朕命⑨。”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⑩。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

①平戎于周:让戎与周讲和。平,媾和,和睦。这里是讲和的意思。②以上卿礼管仲:按照上卿的礼节款待管仲。按:管仲在齐国为下卿。③贱有司:微贱的臣子。④守:守臣,天子任命的大臣。《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齐为次国,二卿为天子所命,即国、高二氏,为上卿。一卿为桓公所命,即管仲,为下卿。⑤节春秋承王命:意思是按季节在春秋两季来朝觐。⑥陪臣:双重称臣。诸侯的臣子对天子来说,即陪臣《集解》引服虔曰:“陪,重也。”敢:表示谦敬,有冒味的意思。辞:辞谢。⑦舅氏:管仲为周之同姓,此处周王称他为舅氏,是据齐与周的关系。周武王娶齐太公女为后,故齐、周世代为舅甥关系。⑧嘉:称许、赞赏。乃:你的。勋:功勋,即上文所说的平戎之功。⑨逆:不顺,违背。朕:我,我的。⑩卒:最终,终于。

十三年,郑伐滑,王使游孙、伯服请滑①,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②,又怨襄王之与卫滑③,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富辰谏曰:“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④。子穨之乱,又郑之由定⑤,今以小怨弃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⑥。王德翟人⑦,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十六年,王绌翟后⑧,翟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⑨。

①请滑:为滑求情。②爵:酒器。周惠王巡视郑、虢,送给虢公一只玉爵,而送给郑伯一块有饰带的铜镜,郑伯由此怨恨周王。(事见《左传·庄公二十一年》)③与:帮助。④晋、郑焉依:等于说“依晋、郑”,依靠晋国和郑国。焉,是,之。⑤郑之由:等于说“由郑”。⑥降:赐予,给予。⑦德:感恩。⑧绌(chù,触):通“黜”,废,贬退。⑨属:徒属,属众。死之:指与狄师作战而死。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①,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郑,郑居王于。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②。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③。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弓矢④,为伯,以河内地与晋。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⑤。

①党:党羽。开:导。②取:同“娶”。与居温:跟她住在温邑。③纳:收容,接纳。④珪:同“圭”。上尖下方的玉器。鬯(chàng,唱):祭祀用的香酒。一说通“”,装弓的袋子。⑤天王:指周天子。狩:巡狩,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按:此句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羊传》“狩”作“守”(同“狩”)。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2:20|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顷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①,次洛②,使人问九鼎③。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④,楚兵乃去。十年,楚庄王围郑,郑伯降,已而复之。十六年,楚庄王卒。

①陆浑之戎:戎族的一支,世居陆浑(在秦晋两国的西北),后被秦、晋二国诱而徙之伊川(今河南省伊川县和嵩县东北一带。)②次:临时驻扎。③问九鼎: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相传是夏禹集天下之金所铸,以象征九州。后来成了象征中央王权的国宝。楚庄王问鼎,表现出要取代周王朝的野心。④王孙满应设以辞:意思是准备辞令来回答。事见《左传·宣公三年》。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十三年,晋杀其君厉公,迎子周于周,立为悼公。
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灵王二十四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①。

①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二十七年,灵王崩,子景王贵立。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①。二十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②,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

①圣:精明通达。②会崩:正赶上景王逝世。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①。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奔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①城周:为周筑都城。城,筑城。
54#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2:43|只看该作者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①。

①“齐田常”句:田常于齐简公四年杀简公,立平公,自任齐相,齐国之政由此归田氏。至周安王时,命田常曾孙田和为诸侯,齐由田氏代替了姜氏统治。事详《田敬仲完世家》。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四十二年,敬王崩,子元王仁立。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
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①,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①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①。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①续周公之官职:周公黑肩被周庄王杀了之后,周公之职就空缺了,这时又让桓公来担任周公之官位职事。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骄立。是岁盗杀楚声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①。”

①“始周”三句:这是太史儋(dān,担)所说的一段预言吉凶祸福的谶语,《史记》中四见,不可信。对这三句的解说历来不一,《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曰:“秦祖事周,未别封,是始合也。襄公始列为诸侯,是别也。及西周献地,是复合也。霸王,指始皇一人。若年数少差,固所不论,是谶文之常也。”今录于此,以供参考。霸王(wàng,旺)者,称霸称王的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5#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3:03|只看该作者
十年①,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②。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周。二十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③。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④。王赧徙都西周。

①十年:《会注考证》曰:“据《表》,‘十’当作‘七’。②胙(zuò,作):祭祀用的肉。③致伯:送给“伯”的称号。④东西周分治:周赧(nǎn,上声南)王时,周天子微弱,实际已成傀儡,所以东西周分治,各自为政。东都在巩,西都在洛阳。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①,毋适立②。司马翦谓楚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③,为请太子。”左成曰:“不可。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④。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⑤,翦请令楚(贺)〔资〕之以地。”果立公子咎为太子。

①庶子:非王后所生的儿子。②毋适立:没有嫡子可立为太子。适,通“嫡”。③资:助。④知(zhì,智)困:智谋不利,主意行不通。知,同“智”。⑤微告:暗中告诉。微,暗中。

八年,秦攻宜阳,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①,将伐之。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以周为秦之祸也?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②。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③。为王计者④,周于秦因善之⑤,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周绝于秦⑥,必入于郢矣。”

①楚以周为秦:楚国认为周帮助秦。为,助。《索隐》:“宜阳,韩也,秦攻而楚救之,周为韩出兵,而楚疑周为秦,因加兵伐周。”②周秦:《索隐》:“周秦相近,秦欲并周而外睦于周,故当时诸侯咸谓‘周秦’。”③精者:指精妙之计。④计:考虑,打算。⑤于:为。⑥绝于秦:与秦断交。

秦借道两周之间①,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史厌谓周君曰:“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②,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③?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曰‘韩强与周地④,将以疑周于秦也⑤,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是受地于韩而听于秦。”

①两周之间:东周与西周之间,为秦伐韩必经之路。②绝:横过,穿过。③发:派出。质:人质。④强(qiǎng,抢):强行,竭力坚持。⑤疑周于秦:使周被秦怀疑。
56#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7:30|只看该作者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①,故令人谓韩王曰:“秦召西周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阳?周君将以为辞于秦②。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阳矣③。”

①恶往:不乐意前往。②以为辞:拿它作为托辞。③踰:越过,渡过。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①,可以德东周,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

①案:压住,止住。

王赧谓成君①。楚围雍氏,韩征甲与粟于东周②,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③,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楚围雍氏,期三月也④,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⑤。今相国乃征甲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于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⑥,即不通周使,是以高都得完周也⑦。曷为不与⑧?”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①王赧谓成君:《集解》引徐广曰:“《战国策》曰:‘韩兵入西周,西周令成君辩说秦求救。’当是说此事而脱误也。”按:今本《战国策》无徐广所引一段。②征:求。③苟:如果。④期:约期,预期。⑤病:疲。⑥忿:怨恨。⑦:同“弊”,破旧的。完:完整的。⑧曷:何。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①,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②,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③。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④,少焉气衰力倦⑤,弓拨矢鉤⑥,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⑦,攻梁,一举不得,前攻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⑧’。”

①扑:打败。②释:放下。搤(è,扼):握。③支左诎(qū,屈)右:指左手伸直,撑住弓身,右手弯曲拉开弓弦。诎,弯曲。④以善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停下来。息,停止。⑤不焉:一会儿。⑥拨:不正。钩:不直。⑦倍:同“背”,背向。⑧称病:假称有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7#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7:48|只看该作者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①。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②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③。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④,犯请后可而复之⑤。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⑥,后举事且不信⑦。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⑧。”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①秦破华阳约:《正义》引司马彪云:“秦昭王三十三年,秦背魏约,使客卿胡伤击魏将芒卯华阳,破之。”又《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曰:“‘约’字疑衍。”译文据删。②图:谋,这里是给……出主意的意思。③戍:防守,守卫。④甚:《索隐》:“《战国策》甚作‘瘉’(愈)。”译文从之。⑤请后可而复之:《索隐》:“犯请后可而复之者,言王病愈,所图不遂(没有成功),请得在后(以后)有可之时(可能的时候)以鼎入梁也。”⑥生心:产生疑心。⑦且:将,将会。⑧事端:这里指诸侯怀疑梁伐周这件事情。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谓周(最)〔冣〕曰:“公不若誉秦王之孝①,因以应为太后养地②,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攻周,而周冣谓秦王曰:“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③。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于周④,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秦,劝王攻周。秦与王下⑤,则令不行矣。”

①誉:称扬,赞美。②养地:即食邑,供养之地。③声:名声,声势。畏:使害怕。④:疲,这里是使疲惫的意思。⑤秦与天下:《战国策·西周》作“与天下俱罢(pí,疲)”。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①。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②。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秦信周,发兵攻三晋。

①还其行:意思是返归周。②情:实情。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①,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②,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③,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④。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

①负黍:亭名,在阳城西南。②约从:相约联合。纵,南北为纵。约纵就是合纵东方诸侯联合抗秦。③锐师:精锐部队。④口三万:人口三万。
58#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8:02|只看该作者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①。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狐。后七岁②,秦庄襄王灭东(西)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③。

①东亡:向东方逃亡。②岁:年。③既:完结,尽。不祀:没有人主持祭祀之事。意思是周朝灭亡了。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①。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我)〔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②,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③,以奉其先祭祀。

①综:综合考察。②求:访求。苗裔:后裔,后代。③比:并列,与……等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9#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8:16|只看该作者
秦本纪第五

解惠全 白银亮 译注

【说明】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决)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甫)为周缪(mù,穆)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简)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殽(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初)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如此详细得当地叙写与描绘,着意揭示秦之由弱变强,“文势如阶级”,一层紧一层,可以说为始皇帝最后一统天下,做了令人信服的、合理的铺垫。正如李景星在《史记评议》中所说:此篇特别出色处,“中间叙缪公之霸,曲折顿挫,采用《左》、《国》,而能脱《左》、《国》之间架也。后路叙孝公之强,并列山东诸国形势,为春秋变为战国一大关键,且为秦人蚕食并吞伏根。用笔如张强弩,一丝不懈也。”
《索隐》以为秦在始皇称帝以前只是诸侯国,不当立为本纪,而应降为世家。归有光等则以为《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本应为一篇,正如《周本纪》记事是从后稷开始一样,只是由于篇幅过长才分为两篇的。(均见《会注考证》引)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较为合理,看来司马公如此安排还是颇费了一番匠心的。
60#
 楼主|蜀途 发表于: 2006-1-7 20:48:39|只看该作者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赐他姓嬴。
大费生有二个儿子,一个名叫大廉,这就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这就是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他的子孙有的住在中原地区,有的住在夷狄那里。费昌正处在夏桀的时候,他离开夏国,归附了商汤,给商汤驾车,在鸣条打败了夏桀。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身体长得很象鸟,但说人话。太戊帝听说了他们,想让他们给自己驾车,就去占卜,卦相吉利,于是把他们请来驾车,并且给他们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殷国,所以嬴姓子孙大多显贵,后来终于成了诸侯。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jué,决),住在西部戎族地区,保卫西部边疆。中潏生了蜚(fēi,非)廉。蜚廉生了恶来。恶来力气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俩都凭才能力气事奉殷纣王。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把恶来也一并杀了。当时,蜚廉为纣出使北方,回来时,因纣已死,没有地方禀报,就在霍太山筑起祭坛向纣王报告,祭祀时获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说:“天帝命令你不参与殷朝的灾乱,赐给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后,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宠幸。周缪王获得名叫骥、温骊、骅(huá,华)骝(liú,留)、騄(lù,禄)耳的四匹骏马,驾车到西方巡视,乐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乱时,造父给缪王驾车,兼程驱赶回周朝,日行千里,平定了叛乱。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自蜚廉生季胜以来经过五代直到造父时,才另外分出来居住在赵城。春秋晋国大夫越衰(cuī,崔)就是他的后代。恶来革,是蜚廉的儿子,死得早。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因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宠,他们都承蒙恩荫住在赵城,姓赵。
非子居住在犬丘,喜爱马和其他牲口,并善于饲养繁殖。犬丘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让他在汧(qiān,千)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马匹大量繁殖。孝王想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了儿子成,成做了继承人。申侯就对孝王说:“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孙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守卫西部边境,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成作继承人。申侯与大骆再次联姻,西戎族都归顺,这样,您才得以称王。希望您考虑一下吧。”于是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但也不废除申侯女儿生的儿子做大骆的继承人,以此来与西戎和好。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
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的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当大夫,讨伐西戎。西戎杀掉了秦仲。秦仲即位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庄公。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把西戎打败了。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襄公。襄公做了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襄公元年(前777),襄公把他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襄公二年(前776),西戎包围犬丘,世父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世父。七年(前771)春,周幽王因宠爱褒姒(sì,似)而废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继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师,以求褒姒一笑,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了战功。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襄公带兵护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平王与他立下誓约,赐给他封地,授给他爵位。襄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国,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十二年(前766),他讨伐西戎,到达岐山时,在那里去世了。他生了文公。
文公元年(前765),文公住在西垂宫。三年(前763),文公带着七百名兵卒到东边去打猎。四年(前762),他们到达汧、渭两河的交会之处。文公说:“从前,周朝把这里赐给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后来我们终于成了诸侯。”于是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占卜的结果说吉利,就在这里营造起城邑。十年(前756),开始建造祭天地的鄜(fū,夫)畤,用牛羊猪三种牲畜举行祭祀。十三年(前753),开始设立史官记载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于是文公就收集周朝的遗民归为己有,地盘扩展到岐山,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十九年(前747),得到一块名叫“陈宝”的异石。二十年(前746),开始设立诛灭三族的刑罚。二十七年(前739),砍伐南山的大梓树,梓树中窜出一头大青牛逃进了丰水。四十八年(前718),文公的太子去世,赐谥号为竫(jìng,静)公。竫公的长子立为太子,他是文公的孙子。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竫公的儿子登位,这就是宁公。
宁公二年(前714),宁公迁居到平阳,派遣军队征伐荡社。三年(前713),与西戎的一支亳(bō,伯)部落作战,亳王逃往西戎,于是灭了荡社。四年(前712),鲁公子翚(huī,挥)杀死了他的君王隐公。十二年(前704),宁公攻打荡氏,攻了下来。宁公从十岁开始登上王位,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武公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与武公是同母兄弟;宁公之妾鲁姬子生了出子。宁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拥立出子为君主。出子六年(前698),三父等人又一起派人杀害了出子。出子五岁即位,在位六年被杀。三父等人又拥立了原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前697),征伐彭戏氏,到了华山下,住在平阳的封宫里。三年(前695),杀了三父等人,夷灭了他们的三族,因为他们杀了出子。郑国的高渠眯杀了他的君主昭公。十年(前688),攻打邽、冀戎两地的戎族,并开始在杜、郑两地设县,灭了小虢(guó,国)。
十三年(前685),齐国人管至父、连称等杀了他们的君主襄公,拥立公孙无知。晋国灭了霍、魏、耿三国。齐国雍廪杀死无知、管至父等人,拥立齐桓公。齐国、晋国成了强国。
十九年(前679),晋国的曲沃武公灭掉晋侯缗(mín,民),开始做了晋侯。齐桓公在鄄(juàn,倦)地称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7:48,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