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晴晴妈妈|查看: 2732|回复: 14
[名人

改革先驱袁庚追悼会部分参与人员悲伤过度晕厥

 [复制链接]
11#
 楼主|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2-1 09:56:00|只看该作者

《袁庚传》作者涂俏评袁庚:敢做敢当敢负责任

源自:综合
  “时间就是金钱”原创者逝世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创始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者袁庚昨天凌晨逝世

★ 人物介绍
  袁庚
  1917年
  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原名欧阳汝山,入党后改为袁更,解放初期出国护照上误写为袁庚,一直沿用至今。
  1939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
  1942年
  香港沦陷后,袁庚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下航路营救出八百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乔冠华、蝴蝶等各界精英,被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52年
  袁庚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1954年,在万隆会议召开前,他收集了大量重要信息,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关外交策略,顺利参加万隆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4月
  袁庚同志参与破获了国民党特务刺杀刘少奇的“湘江案”。
  1975年10月
  袁庚同志恢复工作,调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1979年
  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蛇口工业区的开发。
  2003年
  他于1992年退休;为表彰袁庚致力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香港的航运事业贡献良多,2003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金紫荆星章,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探索者。
  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昨天凌晨3时58分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花甲受命
“掌门”香港招商局
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

  1978年10月,袁庚在其60岁花甲之年又鼎立改革开放潮头。其受命调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全面工作,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近过商海。
  而自1872年由李鸿章向同治皇帝奏请设立的招商局在洋务运动中不到20年便盛极而衰,直至历经百年历史风云后,香港招商局已从中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沦落为一条船都没有的“空壳”,只有一个破码头,一个修船厂。
  出任香港招商局的第29代“掌门”的袁庚,同年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
  他在《请示》中提出要“面向海外、冲破束缚、来料加工、跨国经营、适应国际市场特点、走出门去做买卖”,三天后获得了中央批准。有人说这是因为契合了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愿望。
  次年7月20日,有着中国“改革试管”之称的蛇口工业区正式运作。这个壮心不已的60岁老人,在心中为招商局画出了一个多元化跨国公司的宏图。事实上,这幅纸上的宏图在其主政的14年就化身为生机勃勃的蛇口版图。这幅版图是袁庚用24字方针经营的,即“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

改头换面
“诗人气质的老人”
立规矩确立蛇口大方向

  袁庚出手的第一招是发展港口,他说那是借鉴香港的经验。而之后,蛇口港的成功又成为国内港口城市一再复制的模板。到去年,深圳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居全球第四位。
  在走马上任的一个月后,袁庚跑遍了包括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在内的世界上许多港口。这也为其对当时准确地把握国际航运市场提供了支撑。之后蛇口深水码头、蛇口港泊位、集装箱码头次第建成。
  而对工业区的开发方面,袁庚确立了规矩,即“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投资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出口为主”和“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技术落后、污染环境和挤占出口配额”的项目不引进。
  或许是有着“诗人气质的老人”天生营商的禀赋,他的“三个为主五不引进”确立了蛇口工业区生产型和外向型的大方向,以至于在国家紧缩银根期间,蛇口工业区的日子在各特区中最为好过。
  招商局除了开发蛇口工业区,还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倡导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由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时还收购了伦敦和香港的两家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保险市场的中国企业。
  至1992年,袁庚离任时,招商局的总资产已由当初的1.3亿增至200亿。到2000年,招商局资产管理总额达1200多亿港元,列中国大型国有企业500强的第26位。据北京晚报

探索者
“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

  ──执掌蛇口时期的袁庚,对市场经济的诠释,就浓缩在他于1981年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提出时,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而这个在蛇口工地上耸立起来的标牌像商界的一声“春雷”,1984年还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国庆的巡游队伍中。此间,也因为袁庚用4分钱的奖金买效率的故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首项工程蛇口港开工,工人们干劲不高,每人每天8小时运泥20至30车。两个月之后,工程进展缓慢,袁庚甚急,指示加快工程进度。四航局工程处决定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工人们干劲大增。1980年4月,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很快被上级有关部门勒令停止,理由是为了“纠正滥发奖金的偏向”。
  袁庚拍案而起,他请来新华社记者写《内参》,7月30日《内参》送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案头。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复了定额超产奖。这之后,中国内地逐渐实行了工资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办法。
  “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袁庚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的。那时,人们把袁庚的这一理念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口号”,并将他归为视财如命之人。而围绕这句口号的争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史上罕见。直至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个口号,争论才停止。
  据北京晚报、深圳晚报

《袁庚传》作者评袁庚:
敢做敢当 敢负责任 一身正气

  最早为袁庚作传的,是原香港一家报社的记者涂俏。2004年,她为写袁庚的传记而辞职,多次采访袁庚及相关的200多人;2008年《袁庚传》面市。昨日,涂俏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本被标注为“改革现场1978-1984”的传记只是袁庚传的中卷,接下来她还会拍袁庚的纪录片。


  :为何想到写袁庚传记?
  涂俏:我写他,就是历史的契机摆在我面前了。因为原来的报社让我采访他,我觉得他很棒、很伟大,我就问他有没有人给你写传记啊,他说没有,我说那我给你写。一开始其实也是开玩笑的性质,但慢慢自己认真起来了。


  :您为写这本传记去拜访过多少次袁庚?
  涂俏:前前后后一年半的时间,大概一个礼拜去他家三次。
  我没有见过同类出类拔萃的人物,觉得很有意思,想抽丝剥茧地去了解他的一生,他带给我感动。我觉得我应该是以这种心态来写这个传记的。


  :今天很多文章都在缅怀他,您觉得他身上有哪些东西仍有时代意义?
  涂俏:敢做敢当,敢负责任,一身正气,他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其实并不是他的故事让我震撼,而是总体,他是怎么养成的,他是怎么闹革命的,他是怎么参与改革开放事业的,这是不可以割裂的。这样一个人,和他的特质,他的性格,他的命运,都不会再出现了。成都商报记者 牛亚皓
源自:成都商报
12#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2-1 17:4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深圳书记市长吊唁袁庚 市民自发悼念

源自:南方都市报
市委书记马兴瑞与袁庚家属握手
蛇口招商局历史博物馆设立吊唁处,各界人士前来吊唁。
  老蛇口人了,老招商局人来了,白发沧桑的老部下来了,正在开两会的市委书记,市长,带着四套班子成员来了,鞠躬,献花,吊唁袁庚。
  今天中午,位于大南山脚下蛇口沿山路21号的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一楼,被布置成灵堂,从今天中午一直到于2月4号上午9点在深圳殡仪馆举行袁庚追悼会期间,24小时接受吊唁。“沉痛悼念袁庚同志”,灵堂左右两侧的衣服挽联无疑是对这位传奇的风云人物一生写照。
  “一心图强重塑民魂彪炳青史改革家,半生戎马固我江山智勇双全老战士。”袁庚老人的儿子袁中印,儿媳,以及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工作人员,现场接待前来吊唁的来宾。“老爷子走的很安静,前几天医生就告知家属说,从显示出的症状看来,老人家可能就是这几天内要走了,做好准备。”袁中印说
  袁中印说,说来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本来1月30日老爷子的心电图成了一条直线,可是不多久,到了1月30日深夜11时居然奇迹发生,心电图又恢复了波动,熬到1月31日凌晨3:58分,心电图再次变成一次直线,最终,老爷子还是走了。
  巧合的是,37年的今天,即1979年1月31日,中央批复成立蛇口工业区,这是一个载入蛇口工业区史册的日子。
  从深圳市两会会场匆匆赶到的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市人大主任丘海,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等领导,一一向袁庚遗像三鞠躬,献花。随后,在一间贵宾室,马兴瑞简单询问了袁老后事和追掉会办理的一些情况,有什么需要出面协调的,他对袁中印说“我对你父亲不是很熟,但深圳人民,广东人民对你父亲很熟,你父亲是改革开放的先驱。”经过现场商量,敲定袁庚追悼会定在2月4日上午9时,在深圳殡仪馆举行。
  “追悼会那天我们都会去的。”马兴瑞说,随后他送上慰问金,袁中印回赠给他一本袁庚画册。
  因为晚上8点蛇口海上世界“女娲补天”雕像处将举行一场民间悼念袁庚的活动,蛇口片区花店的菊花一度卖光,听说是买花悼念袁庚老人的,店主成本价出售。
⊙记者:陈铭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九爷 发表于: 2016-2-4 14:56:00|只看该作者

袁庚追悼会今举行 蛇口招商局董事长介绍其生平

源自:深圳晚报
  1月31日凌晨3点58分,改革开放的先驱袁庚驾鹤西去,享年99岁。
  袁庚追悼会于今日上午9时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

改革开放的先驱袁庚去世。

8:15分,灵堂前已经站满了前来悼念的人,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马兴瑞、许勤献上花圈。

马蔚华、马明哲献上花圈。

妻儿献上的花圈。

许智明(与袁庚开山之谊)的太太由大儿子推着前来吊唁。

追悼会现场挽联高悬,深切悼念袁庚同志。

灵堂前面的两面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袁庚生平的叙述。

葬礼开始前,前来悼念民众留名。

8.38 礼堂内吊唁人员退出,仪式即将开始。

8.38 礼堂内吊唁人员退出,仪式即将开始。

8:41 在家属的陪伴下,袁庚的遗体进入灵堂。  8:45 袁老亲友深情故友进入大厅。
  8:48 招商局等(XX)进入大厅。
  8:50 南山区各个机构代表进入大厅。
  8:52 蛇口基金会及蛇口居民代表进入大厅。
  8:53 招商蛇口员工代表进入大厅。

9:01 追悼会现场。

马兴瑞、许勤前来追悼。  9:12 蛇口招商局董事长李建红介绍袁庚生平,其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袁庚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9:16 袁庚儿子沉痛的回忆父亲的国与家,并对各界人士的到来表示感谢。
  9:22 向袁庚同志鞠躬致敬。
14#
 忘伤 发表于: 2016-2-4 15:56:00|只看该作者

记者追忆袁庚其人其事:晚年仍读书看报且思想开放

源自: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林丹2008年采访袁庚时与其合影(林丹供图)
⊙记者:林丹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这两天,人们纷纷向这位“传奇老者”致敬。羊城晚报记者林丹曾多次专访袁庚,并与他结下了真挚友谊。在此悼念之际,她也撰文讲述这段长达三十年的故事──

1、他是我老乡,我家回粤是听了他的话
  如果不是袁庚,我可能不会回广东,也就不可能目睹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初创的全过程。我的生活轨迹可能会完全不同。
  1984年底我到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工作。一天,站长程凯叫我和他一起去蛇口采访袁庚。袁庚的名字对我来说不陌生,甚至是如雷贯耳──他是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也是我的老乡,我们都是深圳人,他也是我大伯和姑妈在东纵时的战友。
  袁庚在北京的家离我家不远。父亲当年从香港回内地,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年。大约是1978年至1979年的一天,父母和姑妈一起去袁庚在北京的家,袁庚力劝他们回家乡广东,他说他在深圳要搞一个特区。后来刚好暨南大学复办,到北京大学招聘教师,父亲应聘了,于是我们全家就真回了广东。那时,我还是个黄毛丫头,不掺和大人的事,所以虽曾与他家近在咫尺,却从未见过袁庚。
  那一次,采访完成后,袁庚很随和地与我们聊天。我告诉他,我同他是老乡,他很惊讶:“哦,原来你是大鹏妹。”我告诉他,我是本荣的女儿,他却误会我是他老战友本戎──也就是我大伯的女儿,因为“荣”与“戎”粤语发音区别很大,普通话却是一样,而我是一个不会说广东话的“大鹏妹”。
  怎么看袁庚也不像身材相对较矮的广东人,倒有点像山东大汉。他也不像我想象的“老情报”那么难以捉摸,而非常爽朗、坦诚,是那种记者非常喜欢的、有思想的采访对象。不过,有时候他还真像是“搞情报”的。如在他80岁生日那天,许多人为他备了祝寿酒席,也有人亲自登门,但他却特意选择在这一天“遁”了──去了井冈山。

2、我至今难忘他面对批评的坦然态度
  因为我与袁庚的这层关系,领导安排我负责蛇口的报道,我与他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每一次,他都会说:“大鹏妹来了。”虽然,我在深圳记者站工作的时间不长,但那正是蛇口风起云涌的时候,我经历了当年蛇口民主选举、信任投票制等改革,并曾为之采访袁庚。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蛇口通讯》点名批评袁庚,而袁庚要求一字不漏照登,我为此专访了他。当时这位近70岁的老人面对批评的坦然、甚至因意外而有些兴奋的态度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1985年2月的一天,《蛇口通讯》总编辑韩耀根来了一个电话,我们站长叫上我立即赶到了他的办公室。原来,韩耀根收到一封指名道姓批评袁庚的信,据说是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写的。当时韩耀根较为谨慎,把这封信交给袁庚看了,没想到袁庚不仅大为赞赏,还很爽快地叫《蛇口通讯》一字不差照登。
  第二天,也就是28日,《蛇口通讯》在头版头条发表了这封题为《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的信件,果真一字不差。由于我们事先得到消息,所以羊城晚报也很快跟进。
  此后,袁庚继续鼓励报纸登批评文章,特别是批评领导的文章。他说:“权力必须受到制约,领导应当受到监督。”很快,蛇口的“新闻沙龙”等纷纷而起,形成了良性的民主氛围。袁庚说:“我们提倡蛇口人的政治风格和民主风度,蛇口建设和改革要有良好的透明度,蛇口人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的蛇口才会朝气蓬勃。”

3、犹记得他与我谈起时间名言的场景
  离开深圳记者站后,我又曾三次专访袁庚。2004年,为完成报社一个策划,我在蛇口医院的病房见到他。那次我同他谈的是他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犹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去蛇口时,下船后一眼就看到大牌子上写着这句话。1984年底,我刚到深圳工作的第二天,老站长也给我讲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背后的故事。袁庚上任后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为招商局购买一幢位于中环的24层大楼。大楼售价6180万港元,定金2000万。买卖双方约定星期五下午2时交付支票。招商局的人先以为总要一起吃顿饭吧,于是建议把时间推后一些。但对方坚持要在下午2时之前。
  双方见面、交钱、签字后,对方3名随员拿着支票匆匆下楼,他们连汽车都没熄火,开车直奔银行。袁庚说:“因为第二天是周六,银行关门,直到周一才开。如果不能在当天下午3点之前把支票交到银行,就要损失2000万元3天的存款利息。当时的利息是14厘,3天就是几万元。‘时间就是金钱’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不是我的发明,中国人很早就讲:‘一寸光阴一寸金’。”
  那次我采访袁庚,说起他这句名言。他说:“‘文革’后,人们对时间没有概念,香港请一个菲佣,每月要付3750港元,比请内地工人要贵,但他们勤快、工作效率高。蛇口的对面就是香港,它因为有极高的效率,所以有生命力。对比内地和香港,这种感受很深,所以要用这句话警醒一下。”于是又有了“效率就是生命”。
  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26日,邓小平抵达蛇口。袁庚在向邓小平汇报完关于蛇口港的改革后,抛出了一个问号:“我们有个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接口说:“我们在进来的路上看到了。”邓小平说:“很好!”从此,这条标语被确定下来,始终矗立于蛇口。

4、晚年时他仍旧读书看报且思想开放
  2007年,我再次采访他,这次是在他家里。他仍然健谈,记忆力极好,他指着自家的楼下说:“这个地方当时全是荒滩、杂草、岩石和偷渡不成被淹溺、又被海水推回来的死尸。我上任后就想搞一些工业,但是香港的地多贵呀,真的是寸土寸金;工人的工资也高,一个菲佣的月薪都要3750元港币,在内地,只要给500块钱。所以我想在靠近香港、又有港口条件的内地找个地方。”他首先想到我们的家乡深圳大鹏,“但是,大鹏离香港还是远了,中间隔着海,风浪很大,不合适。”在考察了珠海、东莞之后,袁庚选中了蛇口。“香港过来这里只要1个小时,元朗过来仅半个小时,而且有建港条件。”
  据称,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手中的红笔在宝安县地图上整个南头半岛一带画了一个弧,一向胆大的袁庚却只要了沿海的2.14平方公里。当时,没有一家中国的银行敢向袁庚贷款,仅香港汇丰银行借给他5000万元港币。此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广东、福建可以更开放些。”1980年,中国开始有了“经济特区”这个词。
  这么多年过去了,袁庚想得比当初开创蛇口工业区时更深刻了。那年采访时,他应有90岁了,每天都还在背诵他年轻时喜爱的《滕王阁序》,看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的京剧,那是他当年在北京工作时上的瘾。报纸也是每日必读,他指着自己的脑袋对我笑着说:“不然就傻乎乎了。”望着阳光下他那坦荡荡的灿烂笑容,我在想:这位老人的思想是“天马”吗?从不会被什么观念羁绊住吗?临别时,他送我一本书:《争议与启示》。我与他在他家门口合影,虽然多次采访,但这是我俩第一次合影,然而很遗憾,负责拍照的司机根本没按下快门。
  2008年,我和父亲、姑妈一家去探望他,顺手“牵回”一点新闻。不过,这一次,他的记忆已大不如前,身体也没那么硬朗了。
  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
  采访袁庚,采访蛇口,采访特区,总为当年的燃情岁月而激动,并钦佩改革者的勇气和思想。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人,不能永生,但精神却可永存。袁庚走了,但却留给我们改革创新的精神财富。袁庚的开放意识,和他的一些提法、一些创新,即使过了几十年都难以磨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2-4 18:28:00|只看该作者

改革先驱袁庚追悼会部分参与人员悲伤过度晕厥

源自:晶报

  袁庚追悼会

  追悼会现场挽联高悬,深切悼念袁庚同志。

  追悼会现场
  #怀念袁庚#社会各界对袁庚遗体鞠躬,现场有参与人员悲伤过度出现晕厥呕吐症状,经过治疗已经无大碍。晶报记者:马骥远、李果、王子键、成江、刘宁宁。
  #怀念袁庚#社会各界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袁庚遗像,为其送别。晶报记者:成江、刘宁宁。
  另据深圳晚报微博 今日上午9时,改革开放先驱袁庚追悼会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许智明(与袁庚开山之谊)的太太由大儿子推着前来吊唁。前来悼念民众站满灵堂,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00:37,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