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2270|回复: 22
[自然科学

对罗正大先生反引力之战的探评

 [复制链接]
2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8-20 10:48:40|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拓扑球量子还是拓扑环量子的自旋,自身就有手征性,定向不讲外面环境的区域性。特别是环量子因为存在面旋、体旋和线旋等三旋,自旋手征性更复杂,因此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特性与三旋的关系更丰富。EPR实验中之所以曾经耦合过去的光子,在分开以后还会出现整体效应,这正是因为陀螺罗盘在出发之前经调制一样,耦合过的光子,它们经过调制的陀螺一样,离开地面的陀螺罗盘的方位测量,是跟它调制配对时的另一陀螺罗盘的方向测量一致的,因此在EPR测量中,两者的量子效应是一样的。说量子概率克隆应用于量子信息提取和量子态识别,虽然目前量子通信处理的一个好办法,但类似电子传真、电子邮件基因复制量子概率克隆并不等于能类似已经超光速地追上复制真品的时间。
正是从量子不可克隆的基础出发,潘建伟、陆朝阳、朱晓波、王浩华等专家能够用3个基本部件构建出单光子量子计算机:缠结粒子、量子移物器和每次处理单个量子比特的门。例如从移物器制造两量子比特的方法是采用经仔细修饰的缠结对把两个量子比特从门的输入传送到门的输出,而修饰缠结对的方法恰好是让门的输出接收适当处理的量子比特。这样,对两个未知的量子比特执行量子逻辑的任务就简化为准备预先定义的特殊缠结对并进行传输的任务。显然,使移物成功率达到100%所需的完整贝尔态测量本身就是一种两量子比特的处理过程。由于各个粒子的状态彼此紧密相关,一旦某个粒子的状态因受到测量而确定下来,其它粒子的状态也随之确定。但区区几个量子比特不足以实现任何稍微复杂的运算功能,要制造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多粒子纠缠的操纵就成制高点。
现在我们来说决定引力子是否有量子纠缠和量子信息隐形传输?从定向来判断,曾经调整校对过手征性纠缠的一对陀螺类似的球量子,不管它在地球上,还是远离地球多远,测量最好至少要远隔30万千米以上。当然陀螺定向的原理,主要是陀螺必需转得够快,或惯量够大(即角动量要够大)等条件,旋转轴才会一直稳定指向一个方向。陀螺仪是装置在除了要定出东西南北方向,还要能判断上方跟下方的交通载具上,只要把高速旋转陀螺的转轴指向,与飞行器的轴心比对后,就可以得到飞行器的正确方向。而指南针罗盘不能取代陀螺仪,道理也是指南针只能确定平面的方向,利用的是地球磁场定向,会受矿物分布干扰和受飞行器含铁物质的影响;而且在地球两极,地理北极跟地磁北极的不同而出现很大偏差。但以上这些对引力子纠缠机制判定的条件,如高速旋转都是自带的,就不说。
从最简单的拓扑球量子自旋,说它自身有的手征性,定向此时是不分太空环境的区域性,道理是球量子自旋类似的球体描述,自旋转轴有箭头向”、箭头向”、箭头向倾斜”等区别。这里暂不管“倾斜”,只把自旋方向和自旋转轴”或”,以及加上手征性,作为它自身行为的一个方向性识别不变组合,是四种情况的避错码。由此类比太空陀螺仪定向,与地面曾纠缠过的陀螺仪定向,是不需要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以及介质或介子传送,两处陀螺仪之间的定向判断,也类似虚数超光速联系的。但这种虚数超光速联系,不能说明远隔30万千米以上的引力效应,不需要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以及介质或介子传送。量子引力的引力子经典通道传送信息给接收者,是牛顿引力公式的扭秤实验证明的。而彭罗斯是用韦尔张量和韦尔曲率,即针对不管平移或曲线运动,体积形变仍是与直线距离平移运动作用一样,只类似一维的定域性的拉长或压扁的潮汐或量子涨落的引力效应说明的。
这种韦尔张量和韦尔曲率的经典通道传送给接收者,是决定性的,而且有类似有线电话和无线通讯的区别,以及是这两种形式的结合。而量子引力的引力子量子通道传送信息给接收者,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公式的引力透镜观测证明的。而彭罗斯是用里奇张量和里奇曲率,即当星体有被绕着的物体作圆周运动时,被绕星体整体体积有同时协变向内产生类似向心力的收缩作用的引力效应说明的。但不管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的引力,是分是合,引力子类似复数,实部和虚部可分可合。但在物质和星球体内说到底,还是一种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堆链。走向有序也必然像铁、、钴等元素的磁力线那样,形成像一串重叠的圆环饼子组成的极性走向的圆弧极限,最终爆发也像北极出南极进的磁力线转动循环,是一种全域性或非定域性的体积形变引力效应。
引力效应量子卡西米尔平板间的韦尔张量收缩效应,与被绕离子核,在量子回旋间非定域性的里奇张量收缩效应的量子引力信息隐形传输机制,本质虽有不同,但“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又是统一的。这是牛顿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广义引力这两种引力机制的路径积分的路线间隙上,以及双方物体内,有无数的量子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和形成的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区块链堆。由于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间隙内外的真空量子起伏,有实数对量子起伏、虚数对量子起伏、复数对量子起伏。这种“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的经典通道与量子通道,它们之间路径的实数光速和虚数超光速量子信息隐形传输联络,类似虫洞。韦尔张量的引力虽能靠时空规范场的间隙量子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区块链,在传递牛顿万有引力。但量子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区块链在每处间隙,相因子的量子起伏参加的,是实数和虚数两类的多种不同组合的量子对。而要统一间隙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堆区块链内,空间的量子起伏的引力作用,仍是两种机制中的虚数超光速引力子,才具有的超前组织协调的强大功能。
即量子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区块链类似有线电话通信的经典通道和电流,引力子类似无线通讯的电磁波,是用等价于虚数超光速“相因子”的里奇张量编辑的量子通道和传送者。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都是一等于0”量子真空起伏能量的可观测效应。卡西米尔效应是两个平行平板间隙内外的压力差不平衡,才造成的两个平行平板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而在宏观中,像波浪推动物体前行靠近的引力或排斥,压力差只来自外力。这种引力机制,本身就类似常识用柔性的绳子拉,和用刚性的棍子推等当中,但量子引力卡西米尔效应与两个物体本身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那么众多的引力子在各种不同的里奇张量与韦尔张量引力任务中,如何知道各自或各群的分工配合的呢?
这就要讨论量子引力信息传输需要的密码和密钥。在目前实践的地面量子通信和星地量子通信中,为防止泄密需要的量子密码和量子密钥及分发,是采用光速量子传输,只需涉及光子、电子、电荷,所以引力子看起来也就不重要,而不被重视。其实不然,引力子比光子、电子、电荷的量子通信广泛得多,而且也能把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未来有深远的影响。
量子引力信息传输从球量子自旋和手征性定向调整校对纠缠现象上看,叫做“量子自然全息自旋纠缠原理”。道理是,类似陀螺,只有整体形态一致的量子,自旋才有避错码的存在。反之,类似魔方的非整体形态一致的量子就不行。魔方只可与类似球量子自旋编码的冗余码联系。暗物质原子量子就是被看成属于冗余码的量子编码物质,所以不容易发现,即使暗物质很重、很多。里奇张量引力的量子传输普遍存在,一处里奇张量的引力子是如何设定它们的引力行为呢?这也是引力子和量子计算机统一量子信息传输考虑的问题。实践提示的是,现代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纠缠的测量,利用的是类似光子的偏振行为,而不仅是转轴方向的手征性区别。
况且对众多各种情况的引力传输设定,球量子自旋转轴方向手征性编码的数目太少了。但如果加上球量子偏振,就能大大增加编码符号设定的基本单元。例如,球量子偏振进动,在环量子的三旋理论中,是属于体旋范围。用垂直于球量子体旋轴作切面,大圆有3600的角度方向可分。其次,过球量子体旋轴作切面,大圆也有3600的角度方向可分。把360个方向作为符号编码设定,两个切面的组合,编码信息量是2的2×360次方。把其中相同的两个符号的编码,看作静止不动点或冗余码,只有2×360个。从中减去后,仍是宇宙级数量的编码数。这也成为“量子信息记忆储存原理”的基础,以及量子引力通信传输内容发报和接收的基础。
由于量子引力纠缠编码各种引力子定域性不会混乱,这不仅是球量子可行。如果是环量子,因它除体旋和面旋外,还有线旋。线旋又分平凡线旋和不平凡线旋。不平凡线旋还可分左斜和右斜两类。而左斜和右斜这两类,各自还分上下两种方向性转动。所以对自然、宇宙、点内与点外空间的任何量子引力行为,用来编码都是足够的。这也是人类大脑的量子信息记忆储存原理的一部分。但须要说明的,联系垂直于球量子体旋轴的切面,和过球量子体旋轴的切面,统一韦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也能这种剖面图来说明,而且对三重简并的狄拉克费米子也能说明。

2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8-20 10:49:1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例如,过球量子体旋轴作切面,剖面图是个大圆,设定为是一个垂直平面。那么垂直于球量子体旋轴的大圆切面,就是一个水平面;它在垂直的剖面图上,投影是过大圆圆心的水平线,与大圆边线相交的左右两点,就代表“韦尔费米子”,以及可分为左和右两种不同设定的“手性”。而此垂直的大圆剖面图上的圆心,就代表“马约拉纳费米子”,以及它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本身。这虽是同一点,但实际这个圆心点,是水平线直径的中点,是水平面剖面图大圆边线,与垂直的过球量子体旋轴的切面的交点,在垂直剖面上的投影。而狄拉克费米子,是用垂直剖面大圆边线与垂直的过圆心的直径的上下交点代表的不同手征性。从体旋联系量子质量来说,狄拉克费米子质量可以为0和不为0 不为0即为狄拉克电子。而在水平面剖面上的韦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质量都为0,是此时也是体旋与面旋的正交点。至于韦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自旋为1/2,与引力子类似空心圆球内外表面翻转有关。
空心圆球是个2维曲面,自旋为整数引力子是玻色子。但类似空心圆球内外表面翻转成类似顶对顶的圆锥体像8”字形的“球串串”,就是一个3维曲面,自旋要旋转720度,就是费米子。狄拉克费米子的自旋情况也如此,还可以是由一个电子和正电子,有间隙似地但又是无限靠近在组织完成1/2自旋的。激光摄影成像第二个特征的减维原理,是激光全息摄影描述的3维图景的所有信息,都能降维被编码到2维胶片上的明暗相间的图样上;反之,用这个胶片和两条相干光线又可以复现该3维图景。引力现象从这种三维变二维功能出发,提供了韦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材料制作和产生方法的方向。
九、结束语
读罗正大先生的书,也犹如读莫言的小说,会有一些疑问:“莫言为什么把正能量写得怪怪的?”类似的疑问,在修订本的《不可视觉物质》和《宇宙自然力》两书中,是罗正大先生认为对他整个理论检验的试金石的一组自然事实。
例如,《不可视觉物质》一书第六章“宇宙天体的椭圆自然斥力场”中,罗正大说引力理论无法解释椭圆轨道的成因,也无法解释椭圆轨道长、短径的朝向问题。在该书105页,他分别用“图6-1按引力理论太阳引力场的朝向”,和“图6-2实际的按太阳引力场的朝向”,即他的自然外力的朝向作对比。实际这两种情况在“引力的战争模型”和“形态动力学”中,都有几率存在的情况,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在《不可视觉物质》一书前面共32幅彩图页中,第3页“各级星体椭圆斥力场的成因及椭圆短径”图,罗正大作的说明是:“太阳斥力场作用地球斥力场为椭圆,地球椭圆斥力场短径始终朝向太阳,地球椭圆斥力场长径始终背向太阳,地球的椭圆斥力场便是月球的运行轨道。各级星体椭圆斥力场的形成原理及椭圆斥力场长、短径的朝向与上相同,是普适原理”。这是真的吗?
又如,《宇宙自然力》一书前面共12幅彩图页中,除第10页的“各级星体椭圆斥力场的成因及椭圆斥力场长、短径的朝向”图,重复《不可视觉物质》一书彩图第3页作的说明外,第8页的“科普书中太阳风将地球圆形的斥力场作用成了椭圆的图示”图,罗正大作的说明是:“在地球椭圆斥力场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引力的影子”。这里,即使笔者认定罗正大先生的“看不到引力的影子”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罗正大先生说“地球椭圆斥力场短径始终朝向太阳,地球椭圆斥力场长径始终背向太阳,各级星体椭圆斥力场的形成原理及椭圆斥力场长、短径的朝向与上相同,是普适原理”。这里,地球所在焦点的位置,始终与太阳所在焦点的位置的距离是近的,这难道不是太阳引力作用于地球的影子吗?如果各级星体椭圆斥力场的短径的朝向,与地球和太阳的情况类似,是普适原理,那么也不是正好说明各级星体短径的朝向靠近,是引力作用的影子吗?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会穿过太阳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看起来就像破浪前进的摩托艇前方形成的弓形波浪。以前科学家们推测,弓形激波将太阳风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存储在电子和离子中,这才让地球免遭“斥力”灾难的。但201864日新华社记者周舟报道:最新一期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马里兰大学科学家借助美国航天局“磁层多尺度任务”卫星系统的观测数据,主持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太阳风中的电子与弓形激波相遇时,会立即被加速,使电子流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崩解;崩解过程又导致电子失去高速,并将其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整个过程仅90毫秒。总之科学的观察都说明,太阳风的“斥力”不是稳定、持续使力的。罗正大说太阳风将地球圆形的斥力场作用“吹”成椭圆,这种地球的椭圆斥力场便是月球的运行轨道,不可疑?
其实,用战争模型说明引力和反引力之战都行。战争双方都在使用“斥力”,道理必然是:弱小的一方失败,要离开,才能求衡。两方如果对打后,距离还是靠近,说明两者的实力相当,或者战争并没有结束,是暂时休战,双方战场仍布置靠近。要不就是所谓的“强强联合”,才能说明罗正大的短径引力朝向。
其实,改革开放后与罗正大先生相似观点研究引力的人也不少。例如,笔者看到厦门大学物理系的陈叔瑄教授,1994年出版的55万多字的《物性论──-自然学科间交叉理论基础》一书,是在国内笔者最早看到用类似罗正大的自然外力和自然斥力的观点,系统研究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专著。陈叔暄的微粒涡旋论主张的趋匀原理,新意也在物质质量浓缩与弥散的周期性地变换与交换上。这是他认为从物质的连续性、可入性和运动性出发,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以趋于热平衡作趋匀推广,可得宇宙间连续物质各向机会均等,在各个方向上具有正反运动且正反平动必然产生涡旋运动的结论。
笔者看到第二位用类似罗正大的自然外力和自然斥力观点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钦羡教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肖钦羡教授的46万多的《量子天文学》一书,他一方面不反对核能的存在,另一方面却用反对太阳能是热核能来建立量子天文学的办法,阐述太阳系的形成”。在该书第3章他用了全书近1/3的篇幅,一气呵成论述了9大行星、彗星、小行星、月亮、陨石、石油等的形成,用的仅是化学元素宇宙丰度表加上太阳系的星云气环的泛化。肖钦羡教授曾写信告诉笔者"我是1958年考进中山大学原子核物理系,五年制,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在实验室工作。《量子天文学》也是我退休后所写"。可见他的核物理功底应算很深。
他的这种有新意的科学畅想书,还继续体现在他退休回家乡广州养老,在中学母校主办的《侯中校友》杂志2014年至2017年连载发表的《终极理论之魂》一书的全部内容。肖钦羡比罗正大还“牛”,他一共提出了五种“反引力机制”。这类似一种新层子模型──-时间运动分层、以太正反分层、暗物质明物质分层的“以太模型”,认为“宇宙空间存在密度比原子核内物质密度还大的各占百分之五十均匀混合在一起的正、反以太,微观粒子是由正、反以太混合结晶而成”。強力可能是以太的压力,弱力是以太的渗透力,引力是以太向心流动的冲击力,电磁力是正、反以太的波动力。肖钦羡阐释难解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原理根据,关键在他的“熵大质小,熵小质大”的假设:即原子核在引力场中,“熵大向上跃迁能力小,熵小向上跃迁能力強”的定律但跃迁能力和熵減少不是线性的,熵減小到一定值后重量比熵減少前重量还小,才能通过减少熵而达到腾飞。
陶勇教授科学网博文,还把“熵”论引申到人和人群现象他说利用统计物理学研究经济系统,将“经济系统”类比作“热力学系统”,将“人”比作“微观粒子”,从而像统计物理学推导宏观热力学定律那样,也推导出宏观经济学定律。因为20世纪5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增长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变量“技术进步(或者知识)A”,这个变量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被称作“索洛剩余”。他发现这个所谓的“技术进步A”,就是经济系统的“熵T”。
陶勇教授说,物理熵S度量的是一个物理系统的无序程度,而他发现经济系统的“熵T”具有类似的性质:即经济系统的“熵T”使度量一个经济系统中社会成员的“选择自由”。社会成员的“集体选择策略空间”的自由度越大,那么社会的技术进步就会越快。2007年他首次得到了一个方程:
T=lnW(N)                                       (8-1)
其中W(N)代表社会成员的“集体选择策略空间”中元素的数目,N为社会成员数目。这个结论似乎违反直觉,因为熵最大往往被联系到“热寂说”,所以很难想象将熵最大联系到社会的技术进步方向。不过他想到香农(Shannon)“信息”等同于“熵”,所以方程(8-1)似乎也有道理:“群体智能”信息增加,从而技术进步──-如果把社会的技术进步考虑作人类群体智能的提高,那么智能岂不就是熵最大的结果?按照方程(1),智能就是个体寻求“选择自由”最大化的结果如何利用方程(1)来实现“智能”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8-20 10:49:54|只看该作者
他说,2013年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和夏威夷大学的数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因果熵力”的论文,推测最大因果熵产生原理的假设:一个主体为了确保未来的行动自由而不断尝试,智能行为通常便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出现。那什么是“熵力”呢?论文说明:粒子在一个盒子内运动,为了保证它可以运动的路径最多(路径选择自由最大),它应该处于盒子中的哪个位置?显然,粒子应该前往盒子的中心。这个把粒子从盒子边缘驱动到中心的力就是“熵力”,这个力保证了粒子前往熵最大的状态。作者认为智能就是主体为了确保未来的行动自由最大化的产物为实现利用熵力驱动熵最大化,他们中有人还开发了软件通过模拟熵力来演示复杂的动物与人类行为比如人类直立行走、工具使用以及社会合作说明,A利用“推车+木棍”的这个系统来模拟人类“从猿到人”的转变。在“推车+木棍”系统中,木棍最初是(向下)倒悬的,如果给推车“熵力”的作用,最终倒悬的木棍会旋转到(向上)直立的状态。并且木棍会稳定在(向上)直立的状态,这是因为木棍直立起来之后,就有了向下摆动的各种可能性,熵力正是要把系统驱动到未来选择最多的方向上去。人类有灵巧的双手,只有直立起来,双腿行走,灵巧的双手才被解放出来做各种事情,即行动自由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熵力推动“进化”的过程,进化的方向正是熵最大的方向。将熵最大作为解释智能的产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想法然而目前人类是在利用两套不同的理论来描述“演化”──-在物理学中,人类利用“无序(熵最大)”来理解物理世界的演化,而在生物学中,人类又利用完全不同的“有序的进化”来理解生物世界的演化。这种天然的演化割裂让人困惑:以熵最大导致智能的例子,人们很容易提出反驳,熵最大代表无序最大,一个很脏的房间里面的微粒混乱到了极点,难道能说这个房间的微粒拥有智能?另外,大脑结构总是进化到“有序”而“复杂”,这与熵最大难道不是矛盾的吗?这两个问题的其实联系到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熵最大是否可能导致高度有序的结构?陶勇说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在互联网论坛上看到的第三位,是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的庄一龙教授提出的斥力子论。他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作用力的过程实际上是斥力子实物粒子的转移过程。当物体内部的排斥力和引力相等时,物体的速度就达到极限速度光速成为光子。庄一龙教授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1982年华东师大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毕业。
要举与罗正大类似的人还很多,总的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焕发了我国人民的科学创新热情。浙江大学蔡天新教授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章《素数之缘》说:“一个数学问题一旦与素数发生联系,就会变得深刻,难度也骤然增大”。我们也相似地说:“一个科学问题一旦与引力发生联系,就会变得深刻,难度也骤然增大”。《南方周末》南桥先生发表的文章《英国文豪约翰逊的文坛“独立宣言”》中说:“字典编纂是周期长,见效慢的营生”。约翰逊那时只能求赞助人支持,即要找“金主”。约翰逊博士编纂完《英国辞典》,他吐槽在“金主”不兑现承诺下把事情做完的信,被后人视为文学界的《独立宣言》。
其实在科学殿堂外,科学创新也是周期长,见效慢的营生。读罗正大先生的七本构成的科学创新巨著,看20186月份央视播放的《灵与肉》电视剧,笔者想到罗正大先生也许就像《灵与肉》里主人公的原型,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众所周知,张贤亮在西北曾经贫瘠、荒凉的镇北堡,历经磨难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好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带领搞文化产业,最终建起宁夏西北影视制作城
时间比空间“真实”例如靠近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巴蜀盆地,今天绿水青山、寒暑分明宜人但在数千年时间中曾类似大地震“盆塞海”、“溃坝”等灾变轮回,与“三星堆”、都江宴、“湖广填四川”等兴衰轮回,且很多历史、党史、科技史时间真实,至今秘而不宣。但时间的又一个真实是,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好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罗正大先生自当“金主”,独自创立宇宙自然力假说,独立用宇宙自然力解读几乎囊括古今中外所有学者(约150人之多)探讨的物理学术语、科学难题和力学结构,可谓类似能与张贤亮的“西北影视制作城”对映,是一处“西南科学创新中心”。
时间真实真是可谓:科学第三极来自中国,属于世界;科学第三极以“不”超越过去,以“能”书写未来。
参考文献       
[1] 罗正大,统一的宇宙──-自然外力原理,四川科技出版社,20131月;
[2] 罗正大,自然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四川科技出版社,20139月;
[3] 罗正大,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和自然外力,四川科技出版社,20139月;
[4] 罗正大,宇宙自然力──-自然外力与自然斥力,四川科技出版社,20132 月;
[5] 罗正大,用宇宙自然力解读古今物理学中的术语,四川科技出版社,20152月;
[6] 罗正大,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解,四川科技出版社,20169月;
[7] 罗正大,以外力、斥力对称交错力学结构解读200个物理学术语,四川科技出版社,20179月。
[8] 罗正大,我的科学心路,格物,2006年第3期;
[9]王德奎,解读罗正大的量子外力论,格物,2006年第3期;
[9]王德奎,韦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納费米子涉引力子,北京相对论研究快报,2017年第4期;
[10]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11]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12]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13]李小坚,自然之道 http://www.pptv1.com/?p=24176网;
[14][巴西]昂格尔、[美]斯莫林,奇异宇宙与时间现实,重庆出版社,谢琳琳等译,20171
[15]姜放,统一物理学2),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3月;
[16]宋文淼、阴和俊、张晓娟,实物与暗物的数理逻辑,科学出版社,20066月;
[17]李新洲、孙珏岷,时空的密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2:3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