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8173|回复: 21
[自然科学

学自然学科学与振兴双循环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0:05|只看该作者
根泽尔和格兹各自领导着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们发展改进观测技术、设计建造独特的仪器。他们就把重点放在了银河系中心一个名为人马座A*的区域上,开始系统性地长期调查人马座a*区域。研究人员发现,在银河系内中心一光月半径内的恒星移动得最快,像群蜂乱舞;在这个区域以外的恒星,则呈现出更为有序的椭圆运动。一颗名为S2的恒星在不到16年的时间内就转了一圈,而太阳要花2亿多年。随着银河系最中央区域那些最明亮恒星的轨道,越来越精确地呈现在科学家的眼前,这两组人的测量结果走向一致:一个极其沉重、看不见的物体牵引着恒星,令它们以眩目的速度绕行。约等于400万个太阳的质量聚集在一个不比太阳系大的区域。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根泽尔和盖兹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穿透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看到银河系的中心。
他们拓展了技术的极限,改进了新技术,以弥补地球大气造成的扭曲,建造独特的仪器,并致力于长期的研究。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黑洞是唯一可能的解释,这与彭罗斯指出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一致,但在奇点的无限强引力下,这个理论就不再适用了。未来,理论物理学领域必须把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而这两者正好在黑洞的极深处交汇。
以下我们来分析彭罗斯和霍金的争论──即黑洞信息丧失问题上的争论。因为这首先是由彭罗斯和霍金引起──在奇点和奇环是不同拓扑结构问题上,霍金和彭罗斯采取了不同的立场。霍金的宇宙,永远膨胀类似一个球面;反之,收缩也应是球面,而球面是有奇点的。而彭罗斯利用扭量理论理解的宇宙是复数的;扭量理论迈向了实、虚、正、负、零五元数量子时空,是一次飞跃。扭量理论对复数的量子时空,用共形投影的黎曼球来处理,这是个非凡的举动。
但扭量理论至今发展不大,是因为彭罗斯没有把“黎曼球”看成是“点内空间”的映射。即黎曼球的整个球面或者半个球面占据的地方,虽类似一个点,但把“黎曼球”拿开,表示复数的阿干平面,就成了环面。而“黎曼球”留下的孔洞,是一个不动点;“黎曼球”不动点孔造成的曲率,称为扭量的第一曲率;而其余的阿干平面表示的复空间,称为扭量的第二曲率,它是以量子力学粒子的波函数代替的。这样,点本身将由扭量构成。粒子也是如此。即扭量可以取代“时空点”作用的要素,所有可能的粒子空间实际是一个复空间,无质量粒子也可用在时空画一条世界线来表示,即使当自旋为零时,粒子不是完全定域的。扭量的几何基本上是复的,达到了量子力学原理到几何概念的一种实质性的结合。
1、如果复数量子时空的虚部分,可以看成类似黎曼球联系的“点内空间”,同意拓扑学环面是没有奇点的,那么史瓦西黑洞是球对称的,是有奇点的。转动的克尔黑洞,内部有一个奇环,是没有奇点的。另外,带电的纽曼黑洞或既带电又旋转的克尔--纽曼黑洞,有复杂的奇环结构,也是没有奇点的。
2、霍金认为,如果在宏观黑洞中信息丧失,那么信息也应在因度规量子起伏出现的微观的虚黑洞过程中丧失。在霍金看来,事件视界的出现和内禀引力熵的存在,以及相伴随的量子纯态向混合态的演变,在原来的量子不确定基础上引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
3、这里如果用虚黑洞的方生方灭,来理解纯态向混合态的演变,霍金思维和彭罗斯的扭量思维是等价的。从相互作用实在论的立场看,虚过程和所谓的可能发展趋势,是相对于实过程来定义的。如果把波函数相位视为信息,虚过程丧失的只是相位信息。
4、彭罗斯认为虚黑洞对的涨落,会导致量子体系的相空间体积和信息的丧失,而作为量子测量的R过程,会导致波函数塌缩并引起相空间体积的补偿增益,而且这个过程不是时间对称的。如果上述过程是时间对称的,应该容许封闭量子体系内有白洞出现,但他认为这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而真正的量子引力论一定会涉及时间不对称性。其实彭罗斯忽视了类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对称的力线,也可以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即量子理论的“时间对称”曾被笼统地理解了。虚黑洞可以有时间是对称的,也可以有时间不是对称的。宇宙大爆炸,就类似虚数的封闭量子体系运动到“零”出现的白洞。或者如霍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量子力学的霍金辐射可被看作是经典的物质被黑洞“吞没”的时间反演。
5、在量子宇宙学中,霍金将黑洞的熵与时空拓扑的变化联系起来,也是与彭罗斯的设想是一致的。彭罗斯的扭量复数量子时空,认为黑洞产生的概率是与量子测量得到的信息量非定域地关联在一起的,即使不出现黑洞,量子测量也能进行。而霍金按照费曼路径积分的方法来理解量子理论,一个粒子不像在经典理论中那样,不仅只有一个历史;相反地,它被认为是通过时空中的每一条可能的途径,每一条途径有一对相关的数,一个代表波的幅度,一个代表它的相位。粒子通过一指定点的概率是将通过此点的所有可能途径的波叠加而求得。但人们不是对发生在你我经验的“实”时间内的路径求和,而是对发生在所谓的“虚”时间内的粒子的路径求和,把波加起来,这就是量子场论中的维克旋转,用it代替t实现时间轴的旋转,同时把闵可夫斯基空间翻译成欧氏空间,在欧氏理论中量子场论的某些表达式(譬如路径积分)可被更好地定义。
霍金进一步把“维克旋转”运用到洛化度规这一类弯曲时空的度规中,以便得到欧氏度规的空间的更高水平上的维克旋转。即依据霍金的说明,要用费曼的历史求和方法确定宇宙波函数,在数学上非常困难,要运用鞍点近似和维克旋转等数学技巧,这就要求时间值取虚值,并且虚时间所对应的度规还要周期等同。在实时间中,只能朝着时间将来的方向前进,或沿着时间将来方向夹一个小角度的方向前进,在这个方向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奇性,实时间在此到达尽头,而虚时间和实时方向夹正直角,在虚时间中就可转弯绕过奇性了。
在霍金看来,虚时的引入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了;在欧几里德时空里,在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而在闵氏时空或普通弯曲时空中,所有点上的时间方向都位于光锥里,而空间方向则位于外面。霍金认为,在普通量子力学中虚时和欧几里德时空的运用,仅仅视作一种计算实时空答案的数学方法的理解。但是,霍金同时又推测对虚时间概念作实在论解释的可能性,认为虚时间很可能比实时间更基本,广义相对论中的实时间在合理的因果性和物质分布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导致奇点,而量子引力论中的虚时间可以回避奇点,从中可以延拓出实时间,很可能是更为基本的时间概念。这里,实际是霍金超越或解读了彭罗斯的扭量时空理论。
6、其实量子引力作用量,虚时间的引入平心而论,就类似在“点内空间”的事情,而且这只不过在强化实在性结构。实际上各种描述,包括真空和物理场在内的非实物的相互作用量,就都预设了类似“点内空间”的物质过程的存在,这在不同的理论中,可以指称不同类型的真空态量子场,它们的物理场及其涨落也可以不同,其宇宙的边界条件也就自然成了它没有边界。而有了无边界条件和虚时间,通过对宇宙所有可能的时空度规求和,也能类似如霍金找到那个理想化宇宙波函数,即“点内空间”能更多更好描写一个没有物质只有宇宙常数的理想化宇宙自发创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想象成半个欧氏四维球面或环面,或者旋转的整个球面或环面。这里也能满足彭罗斯需要的,把场论分解为正频和负频部分,因这实际是指趋向于零的正虚数与负虚数频部分、正实数与负实数频部分。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0: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7、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引力公式,对质量巨大的星体,都会形成将三维空间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以称之为视界的二维光滑曲面为边界的内区域;一个是以视界以外的渐近平直的外区域;而且要求内区域中的点不能与外区域中的任何点通信息。球面和环面拓扑结构不分的人,认为只要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就能反映时空的内在性质,而不必区分奇点和奇环的存在,或者认为在奇点和奇环处,就都只是时空的曲率无穷大(弯曲程度无穷大),物质的密度也无穷大。由于他们只是希望时空中最好不存在奇点,也就推测真实的时空中没有奇点。其实这也对,情形也简单,只要了解宇宙大爆炸类似起于奇环就行。因为上述奇点的出现,是由于他们把时空的对称性只想象得如球面造成的。彭罗斯的扭量理论想到共形投影的黎曼球面,而没有想到环面,是他屈服于传统球面科学的强大压力的结果。
况且还彭罗斯也认为,只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正确,并且因果性成立,那么任何有物质的时空,都至少存在一个奇点。而霍金参加进来,只是补充了另外的证明。不过,彭罗斯提出了“宇宙监督假设”来改善奇点的处境。他提出,“存在一位宇宙监督,它禁止裸奇点的出现”。也就是说,“宇宙监督”要求奇点必须包含在黑洞里面,这样生活在黑洞外面的人,不会受到奇点的“不良”影响。因为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跑到黑洞外面来。
8、但研究也表明,裸奇点出现时,黑洞的温度会处在绝对零度。因此这位“宇宙监督”很可能类似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奇点定理表明,时空中至少存在一条具有如下性质的类光(光速)或类时(亚光速)曲线,它在有限的长度内会断掉,而且断掉的地方不能用任何手段修补,以使这条曲线可以延伸过去。即“奇点”就是时间过程断掉的地方。彭罗斯等人相信真正的量子引力论应该取代奇性处的时空的目前观念,以一种明晰的方式来谈论经典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奇点。彭罗斯主张把实际的“奇异点”以及“无穷远处的点”,也就是理想点合并到时空中去。例如,令IP是不可分解的过去集。“过去集”是包括自身过去的一个集合,类似宇宙““膜”外的“点外空间”或“膜”内的“点内空间”。“不可分解”是指它不能被分离成两个互不包含的过去集合,即“点外空间”和“点内空间”不能被分离成两个互不包含的集合。IP有两个范畴,即PIP和TIP。一个PIP是一个正规的IP,即一个实际时空点的过去。
一个TIP是一个终端的IP,而不是时空中的一个实际点的过去。TIP是未来理想点的过去。如果这个理想点“在无穷”,则称为∞--TIP,类似“点外空间”;如果这个理想点是奇点,称为奇性TIP,类似“点内空间”。彭罗斯指出,为了使一切分类行得通,我们必须假定没有两点有相同的未来或相同的过去。这样一来,黑洞内部的那些封闭类时线在彭罗斯看来,可能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数学虚构;即使它们是实在的,由于被视界所包围,因果性和时序的混乱也不会影响黑洞外部的物理过程。霍金后来也提出“时序保护猜想”,认为时空的真空量子涨落必然会堵塞封闭类时线构成的虫洞或时间机器;而且,霍金从量子论的费曼图计算中得出戈德尔宇宙解出现的概率趋向于零。
9、彭罗斯相信在引入宇宙监督假设后,经典广义相对论可以保证因果性和时序。而霍金却相反,他认为在引入虚时和无边界条件,“点内空间”也可以倾向于一个闭合的宇宙;当然这仅是相对于他认为经典的广义相对论无法给出明确的时间箭头而说的。而彭罗斯认为,大爆炸奇性不同于黑洞奇性,由韦尔曲率假设,初始奇点(大爆炸)的韦尔曲率为零,而终结奇点(大挤压和黑洞)的韦尔曲率可能会发散;两种类型的奇性也许满足完全不同的定律,可能量子引力对于它们的定律是完全不同的。其实,这不是怀疑统一场论的可能存在,不是否定宇宙演化遵循统一的规律。彭罗斯和霍金的不同理解,都是把连续统中实数与虚数分开的,都是对的。
例如,霍金认为,这种分开后,奇点的经典分类对于量子引力定律是无意义的。实际上,如果在宇宙“膜”内考虑引力熵和韦尔曲率假设的联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从物质系统趋向稳定运动分布的这一更普适的事实中推导出来。对霍金黑洞辐射机制不同设想的解读,霍金的黑洞辐射与奇点理论是统一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包括了球面和环面,如果是球面,反演收缩一定可以得到奇点。这是微分几何的证明。黑洞辐射以虚实分演的“霍金环路”,既维护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又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开创了霍金新时代。
10、所以与霍金对抗的形形色色理论,也以否定奇点或虚实观控相对界为突破口。但所持观点的学者,并不了解霍金发展的动态卡西米尔效应──传统意义的卡西米尔力指的是相对静止的两平面之间的吸引,动态卡西米尔效应中的两面镜子,则相对而言作快速移动(类似机械振动)。也就是说,相对之间有一个方向大小不断变化的加速度。这个很快加速移动的镜面可以将虚光子变成真实的光子。其过程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加速度的作用,破坏了瞬间产生瞬间湮灭的正负粒子对之间的正常时间关系,时间变长,长到虚粒子成为实粒子而被发射出来,在强大的引力场附近,也有可能发生“虚光子”转化成“实光子”产生辐射的现象──“霍金辐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黑洞物理的历史与爱因斯坦1915年创建的广义相对论有关──他将引力几何化,解释为弯曲时空的曲率,与量子理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广义相对论相对于“量子论”而言,是经典的理论。经典黑洞,便是这个经典理论的特解,可以被简单的几个参数所描述,由此惠勒提出了“黑洞无毛定理”。无毛的意思是“少毛”。例如,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施瓦西(1873--1916)命名的施瓦西黑洞,只有质量、角动量以及电荷三个参数,即黑洞三毛。真是创见本天成,有缘偶得之,惠勒对黑洞研究颇深,一次惠勒和他的一个博士研究生、以色列裔美国物理学家雅各布·贝肯斯坦(1947--2015年)在喝下午茶时,惠勒突发奇想,问贝肯斯坦:“如果你倒一杯热茶到黑洞中,会如何?”这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因为热茶既有热量又有熵,但一切物质被黑洞吞下后就消失不见了,那么热茶的热量和熵到哪里去了呢?
贝肯斯坦认为,为了保存热力学第二定律,黑洞一定要有“熵”!贝肯斯坦的黑洞熵概念立刻带来一个新问题:如果黑洞具有熵,那它也应该具有温度,如果有温度,即使这个温度再低,也就会产生热辐射。最早认识到黑洞会产生辐射的人并不是霍金,而是莫斯科的泽尔多维奇。霍金开始时不赞同贝肯斯坦提出的“黑洞熵”,后来从泽尔多维奇等人的工作中吸取了营养,得到启发,意识到这是一个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融合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开端。于是,霍金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最后承认了贝肯斯坦“表面积即熵”的观念,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 黑洞辐射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了事的,首先得说明辐射的物理机制。根据霍金的解释和计算,黑洞辐射产生的物理机制是黑洞视界周围时空中的真空量子涨落。
在黑洞事件边界附近,量子涨落效应必然会产生出许多虚粒子对。这些粒子反粒子对的命运有三种情形:一对粒子都掉入黑洞;一对粒子都飞离视界,最后相互湮灭;第三种情形是最有趣的:一对正反粒子中携带负能量的那一个掉进黑洞,再也出不来,而另一个(携带正能量的)则飞离黑洞到远处,形成霍金辐射。这些逃离黑洞引力的粒子将带走一部分质量,从而造成黑洞质量的损失,使其逐渐收缩并最终“蒸发”消失。霍金的分析,成为第一个令人信服的量子引力理论,但目前尚未实际观察到霍金辐射的存在。霍金相信他的研究结果,只好认为信息就是“丢失”了。但“黑洞战争”争的另一方,如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伦纳德·萨斯坎德(1940--)的《黑洞战争》一书中,对此则强调量子力学的结论,认为信息不可能莫名其妙地丢失。形成黑洞之前星体的信息,以及黑洞形成后掉入黑洞物质的信息,都保存在黑洞视界的二维球面上,犹如一张储存立体图像信息的“全息胶片”。
在霍金辐射过程中,这些信息应该会以某种方式被重新释放出来。并且,霍金辐射的机制将导致“信息丢失”,可是量子力学认为信息不会莫名其妙地消失。这就造成了黑洞的信息悖论。在霍金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黑洞专家们对此的争论和探讨不断──这就似乎发起了一场“战争”──霍金对黑洞的信息丢失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一些新的说法。例如他曾经认为事件视界不存在,宣称黑洞不黑,应该叫做“灰洞”;又说,黑洞并非无毛,而是长满了软毛,提出“软毛定理”之类的。此外,形成“霍金辐射”产生的一对粒子是互相纠缠的。处于量子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都会相互纠缠,即使现在一个粒子穿过了黑洞的事件视界,另一个飞向天边,似乎也没有理由改变它们的纠缠状态,对此的解释也难以使人信服。而“柯召--魏时珍猜想”的“柯猜弦论”,已给予了解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1:11|只看该作者
B、社会经济与科学双循环前世今生
2020年是诺贝尔奖颁奖120周年纪念;诺贝尔奖的评选颁发国在瑞典和挪威;诺贝尔科学奖年年评奖,一是用英文语种发表的成果最多,二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获奖最多,为啥?
学自然,学科学,《 中国青年报 》的记者李斐然说曾采访过这两家国际著名科学杂志:以自然为例,为了保证公正,免于科学上或者国别上的偏见,自然不聘请资深科学家做编委会,也不附属于任何科学组织或者社会机构,最终决定权在于编辑,而非审稿人手中。自然杂志真正决定论文能否发表的标准是“从未发表过的研究结果”、“拥有超凡的科学意义”和“满足跨学科研究的共同利益”。自然和科学只接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技论文”。
这对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来说,这个要求并不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科学之花,有不少也达到这个水准。但为啥120年来在国内生活、用中文发表科学报告的科学家,只有屠呦呦教授一人?因为自然和科学杂志说得再好:“保证公正,免于国别上的偏见”,但毕竟掌握决定论文能否发表标准的编辑,是外国人,绝大多数不懂中文。今日世界外国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等,几乎控制了所有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期刊和书籍的出版和发行,包括自然、科学、《细胞》、《柳叶刀》。他们有谁来发掘和关注新中国科学70多年来反对“单边主义”的科研成果──类似“柯召──赵华明猜想”到“柯猜弦论”等研究进展?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改变科研生活,2020年诺贝尔奖颁奖改为线上举行,就证明“柯猜弦论” 早预测的“翻转”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之花,已普及到各个层面。
但事物可悲和相反是:即使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不来发掘和关注,也是“能够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这种反差2020年10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的《张伯礼:苦练内功,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术期刊》一文中报道:获得“人民英雄”称号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直言:“中医药是我们的原创学科优势,也是我们具有中国文化的学术特色,但科研成果、学术观点在国外期刊发表却非常困难。我们之所以‘抢’着发论文,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时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这病能不能治、怎么治?中国科学家最先提出了新冠肺炎临床评价的金指标──重症转化率,并经世卫组织专家研讨认可。可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一度遭到几个国际期刊的拒稿”。
张伯礼院士也才体会到了:“科技期刊我非常重视──我也是科技期刊的受益者。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很重要,但实实在在的成果更重要:有两篇期刊论文对我来说非常重要。2020年2月18日,国内第一篇新冠肺炎临床论文出现在了《中医杂志》上。文章从投稿到上线仅仅过了4天,首度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不但改善了症状、体征,也控制了转重率,血液生化指标呈现相应变化”。为啥他又能从投稿到上线仅过4天,就发表了论文?
原来张伯礼院士本身就是国内中医学科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环球中医药杂志》《天津中医药》等刊物的主编,类似《自然杂志》最终决定发表权在编辑。在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作《弘扬抗疫精神,发挥科技力量》的主旨报告中,由抗疫科技成果谈到了对国内学术期刊建设的思考时说:“中国科技期刊也是传承中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复兴伟业大军的冲锋号角、是集结中华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国科技创新思想和学术话语的忠实代表。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首发竞争的主战场,记载和传播科学创造与发现是全世界科学共同体创办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代表了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导向”。他指出:“首先需要培育中国核心科技期刊品牌;一方面要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同时也要坚持对等原则”。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综合性化学期刊《中国化学快报》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时指出:“中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比例、影响因子,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国际传统大刊差距巨大:国内期刊发文量偏低,故总被引频次较低,影响力不够”。钱旭红院士认为:“东西方在发展知识学科体系中方式方法不同。我们需要把源自希腊,光大于整个西方,覆盖全世界的还原的模式保留下来,同时也要把中国知识体系的整体、关联、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保存下来,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钱旭红主编介绍:“《中国化学快报》各项指标之所以能够连年改善,首先是编委会不断提高发文量,以此带动刊物影响力的提升;在国内首创青年编委会,聘请优秀青年担任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编辑部针对研究热点、发展前沿组织专刊、虚拟专刊,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以虚拟专刊为主;约稿重心以国内优秀成果为主,加强可读性、可借鉴性,以吸引海外高质量稿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和钱旭红教授说的办刊方针,使我们想到改革开放后说的“要致富,先修路”──但到2020年的今天,我们回家乡四川盐亭农村去看,村与村之间,村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县市之间,原先的土路、小路已经变成了较宽的公路。大城市之间原先的铁路、公路,有的已经增添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这种类似土路、小路,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之间的变化,才是今天国内期刊与与国际传统大刊,差距巨大的原因──国际科学自然《细胞》三大期刊等上千上万的杂志书刊,是被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所掌控,类似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新中国70多年来,从开初只有少数重点科研、大专院所能办学报和专业期刊,这也只类似修土路、小路。到今天几乎所有像样的大专院校,都办有学报,即使很多是用的内部刊号,但这也类似村与村之间、村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县市之间、大城市之间,类似修了公路、铁路;也有了可自费出版的出版社,但我国还没有类似“华为”、“抖音”公司这类跨国际经营的、公办或民营的大型出版商──“华为”、“抖音”才类似中国有发达的“高铁”壮举。
西方是把经济和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实践,是短视的。从前面“柯猜弦论”的分析介绍看,中国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柯猜弦论”类似的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高门槛,世界上大概只有中美两家达到这个新技术门槛。从一个国家经济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种“双循环”的角度看,也只有中国一家领跑理解全球化──正是由于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才使得全球化真正成为现实。面对中国的崛起,人们发现历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一个拥有14亿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加入了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并且在这体系中获得最快速度的增长。由于中国的巨大人口体量、巨大经济体量,前所未有的成功范式,使得有数百年之久的全球化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今天的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已经不能简单界定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中国主张的是一个超越政治意识形态,但更加公平的全球化。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的国际秩序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境地,。但是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持续以较高速度发展,这必然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严重不适应,对中国的围堵是必然的选择,。例如,从2020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在西方国家全面暴发,使得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提前到来。在动荡的世界中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 处于这么一个大动荡时代,中国何以应对?这关系到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有比较才有方向。日本相当多的企业,有上百年或者几十年的历史,而我们的大部分企业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后,长的三十多年,短的只有十几年历史,工业化历史的短暂,决定了企业技术竞争还不充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中国的自身发展看,坚持和推进全球化,也就是自我发展的过程。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侧面。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充满历史机遇。中国如果不犯战略性错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可预期的。

1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1:44|只看该作者
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追赶,需要大量的技术──在工博会上,能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已拥有了世界最为先进的智能技术,但中国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还相当大。例如,看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日企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来参展的企业,其技术水平较为接近,只是在某个专业方面侧重点不同。同一个专业领域,日本企业在技术上显示出相当的近似特点,落后于整个时代的技术不会拿到中国的工博会上展示。在日本旅游所接触到的技术,大部分同样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太落后的也不多。原因是日本加入了全球化科学的“双循环”。
这种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正是12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颁发开创的──“科学”类似“领袖”──这种“领袖”不是狭义指的“政治领袖”──类似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全面暴发,“政治”能按下“封城、锁国”的“暂停键”,但最终还是要“科学”去治疗和沟通及恢复生产──从这角度说;“政治”类似“社会”、类似“经济”──“社会”与“科学”,类似“经济”与“科学”、“经济”与“领袖”──为啥要分“工程院”和“科学院”?为啥到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要由已在1896年逝世的“炸药工业之父” 诺贝尔来发奖金,不是由获奖的数学家彭罗斯来发奖金?“炸药”和“数学”不是都是属于“科学”或“科技”吗?
其实这就是一种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即是一种反对科学“单边主义”的模式──类似王阳明的“心学”至理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欲成大事先破心“贼”的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习总书记在第18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精辟地指出:“ ‘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联系诺贝尔拿钱发科学奖,没把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有人认为“不爱国”。而且和目前的世界首富相比,诺贝尔的钱是差远了,但从品质上诺贝尔更高。诺贝尔的钱来自研制的多种烈性炸药,用于发奖好。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发明专利,随之滚滚而来的是巨额财富。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15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一方面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为制造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提供了条件。1888年诺贝尔偶然读到他本人的讣告,当时他哥哥去世,由于新闻记者的疏忽,把讣告写成了他的。讣告中称诺贝尔是“甘油炸药大王”,是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大实业家。诺贝尔看了心情极为沉重,把科学发明用于战争,这不是他的初衷。1896年心怀愧疚的诺贝尔临终时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看起来这个奖应该就这样产生了,但当时遭到瑞典舆论的一片谴责,被贴上了“不爱国”的标签。甚至还有政客指责称,诺贝尔设立奖金支持个别杰出人物,无助于社会进步。经过好几年的折腾,瑞典国王终于在1898年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瑞典国会后来也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这样最终才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那天,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由此推动了120年来的科技发展──因为它是一个“双循环”:第一,科学理论研究的循环,是发现新原理、新现象,发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杂志、书报、专利公布推向社会。第二,经济工业繁荣的循环,是科技的应用,带动生产、建设、交通、资讯、经贸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供,又有钱来办学校、科研院所,为科学研究提供资金、人才。
问题是,科学理论的应用,以及工程技术、物质生产、商品、市场、贸易等,都类似“破山中贼”,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物质基础。这种“山中贼”,即使搞“单边主义”、“脱钩”、“甩锅”,也容易看得见。但重大的科学基础理论,是类似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心”的红线,类似“领袖”、“灵魂统帅”。如果出了“单边主义”,那真叫“破心中‘贼’难”。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得知我们“祝贺彭罗斯获2020年诺贝尔物理奖”后,我们母校──武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21世纪毕业出来的“严金中”高工同学,2020年10月8日发来电邮说彭罗斯获奖是:“一个伪科学奖,不值一说”。
同一天,湖北省三环集团专用汽车有限公司88岁的高工雒茂泉教授也发来电邮说彭罗斯获奖:“我必须认真回复:因为自然界既无静止物质,惯性定律就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对人类的欺骗!所以广相是建立在谣言基础上的理论无疑了!因此凡是言及证实了广相的理论的说法,必是张冠李戴的错误表述!他们不知宇宙演化的动力,来自场在有形物质两侧的流速差而导的压力差。这种流体力学结构是引力、电磁力、核力、弱力的共同力!而雒茂泉著的《流体大统一场论》,书中不仅创建了大统一场定律,还以流体力学结构统一的解释了前人都无法解释的16个重大现象!所以我的书,是向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那种以谣言为基础的宣战!是改变人自然观的分水岭”。接着他发邮件说:“中国的雒茂泉是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那个虚假的获奖提出抗议!”
在2020年9月27日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上,获得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的陈润生院士说:“所有的学科的发展都是有传承的”。这也是彭罗斯的巨著《通往实在之路》为啥要把自然科学从基础到高端列出32个知识阶梯的道理,不然“破心中‘贼’难”,争论就没有一个国际统一的水准。
1999年8月20日《南方周末》发表的《一个人的战争──记教授杨本洛17年挑战经典理论》一文,说杨本洛懂流体力学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涡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得到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王宗光和两任校长翁史烈、谢绳武,以及上海交大能源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谦教授等的支持,1993年就把杨本洛调到上海交大安家落户,成为上海交大的“公众人物”。2014年10月18日杨本洛教授来绵阳拜访我们,在书房中坐定后,他要送给我们2014年6月才出版的新书《科学本原和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逻辑反思》,我们也送了他《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一书和2008年《河池学院学报》增刊《“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
在交谈中,杨本洛教授把话锋一转,说牛顿、纳维、斯托克斯、麦克斯韦、黎曼、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等科学家的数学不行。又说霍金、杨振宁、丘成桐、陈省身、陈维桓等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也不懂微分几何、拓扑学等数学时,我们惊愕了。我们读过陈维桓编著的《微分流形初步》和苏联数学家基利契夫斯基著述的《张量计算初步及其在力学上的应用》等书,知道数学的艰涩和多头。况且丘成桐懂弦论微积分,陈省身、陈维桓是真懂流形微积分数学的。于是问杨本洛教授知道彭罗斯讲的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吗?我们同时顺便从书架上取下彭罗斯的巨著《通往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一书,问杨本洛教授看过没有?他说没看过,甚至他连彭罗斯这位当代有影响的物理数学家的名字,也不知道。
2007年在都江堰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期间,我们曾采访蒋春喧高工──因为他报告他“从证明3×3≠9中建立了ISO数论,其意义十分重大──普通数学只是ISO数学的一个特例”。2002年美国物理学家桑蒂利帮蒋春喧出版的英文书《桑蒂利iso数论基础》,开头就iso数论定义“z= ct +jx,j为j^2=1”。而传统的虚数定义i为i^2=-1;蒋春喧说:“J和i是一样的算子”。这不同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说的:“√-1在许多情况下,毕竟是正确的数学运算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如果不准用√-1来运算,那么数学,无论数学或者高等数学,将怎么办呢?”而且iso数论也不同彭罗斯的“自然界是复的吗?”由此我们问蒋春喧教授:“你的英文书《桑蒂利iso数论基础》能读懂的中国人不多,能否出版成中文?你不赞同黑洞,你读过彭罗斯的书吗?” 蒋春喧教授边离开边说:“我只懂自己的数学,不懂别人的数学。想学数学,不懂英文,就不学数学”。到2020年10月9日蒋春喧高工还发来电邮说彭罗斯获奖:“2020诺贝尔物理奖是错的,因为广义相对论是错的,黑洞不存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2:18|只看该作者
2、学雪茄与领袖双循环分析马宏宝效应
2020年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也与诺贝尔科学奖颁发相连──工农业生产经济繁荣循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物质基础:科技理论的应用带动工程技术、物质生产、商品、市场、贸易等的发展,又有钱来为科研提供资金、人才。再循环研究的科技理论,是类似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心”的红线:科研发现新原理、新现象,发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向社会──“社会”与“科学”,类似“经济”与“领袖”。这种“领袖”不是狭义指的“政治领袖”──全球全面暴发新冠疫情最终还是要去治疗和恢复生产。如果出了“单边主义”,真叫“破心中‘贼’难”。
学习追赶探索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据说四川省社科院与“中国雪茄之乡”德阳什邡准备在2020年10月间召开“雪茄与领袖”学术研讨会。我们身体不好、年纪大不能参与,但心情激动。
2017年12月26日,时值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24周年之际,由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雪茄烟厂,就举办过“伟人与雪茄文化研讨会”。雪茄文化杂志《雪茄专家》主编郝棠棣女士发言,对中式雪茄的形象设计、品牌推广提了很多建议和解决办法,也是一个“务实派”的“社会”与“科学”,“经济”与“领袖”类似科学“双循环”全球化模式的领跑者。长城雪茄烟厂厂长晏飞先生在会上强调:长城雪茄将继承伟人的精神意志,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历史优势,打造在国际上具有一流影响力的优质雪茄品牌。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同时举办出品毛主席纪念版雪茄──毛氏1号的拍卖环节:精美雪茄保湿盒内共存有52支毛氏1号雪茄,致敬特供小组成立52周年。经过现场激烈竞逐,湖南的雪茄爱好者彭玉洁女士,以28万人民币的出价拍得,拍卖所得,也全部用于中国雪茄博物馆的运营和维护。
“雪茄与领袖”学习追赶探索科学“双循环”全球化的模式初露端倪。这里祝福“伟人与雪茄研讨会”能够更上一层楼学《自然》学《科学》,振兴中文科技“双循环”,从中国走向世界!目前什邡“一城两基地”建设已启动──“一城”筑心,“两基”并进,力争用5--10年时间全面建成把什邡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雪茄种植发源地、雪茄产业聚集地和雪茄文创目的地。雪茄是另一种香烟形式,人们虽然知道它的存在,却无法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它的身影。什邡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雪茄的原料,经过后续的发展和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更让什邡雪茄在国内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5月16日“中国雪茄之乡”全球推介之旅新闻发布会,又在成都市金牛宾馆举行。雪茄曾经是身份的象征,再加上雪茄本身价格,比普通的香烟高得多,寻常烟民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它。但随着购买能力的增强,早已让雪茄脱离了贵重物品的行列。这使我们想到《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环球中医药杂志》、《天津中医药》等刊物的主编──“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作《弘扬抗疫精神,发挥科技力量》的报告中,由抗疫科技成果谈到对国内学术期刊建设的思考时说:“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首发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科技期刊是集结中华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国科技创新思想和学术话语的忠实代表。代表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导向,首先需要培育中国核心科技期刊品牌;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同时也要坚持对等原则”。
但中国科技期刊仍还局限于类似修“土路”、“小路”,没有“高铁”──没有挤进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这使我们想起郑州大学北美校友会秘书长马宏宝,美国陕西同乡会(重点帮扶陕西留学生)会长马宏宝,纽约的杂志《学术领域》主编、马斯兰出版公司总裁马宏宝集于一身的马宏宝,在2020年9月23日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的“抱怨”:“2011年8月10日有关《不是<自然>也不是<科学>》一文,没有一句话是对的,‘和他们崇拜的所谓上等欧美人没有关系’。写这样文章。完全是攻击或者是瞧不起华人在美国办学术杂志”。
这场“风波”虽然已经过了10年整,但马宏宝教授说:“这篇文章,十多次以攻击、嘲讽与贬损的方式直呼马宏宝的名字,并明确揭示马宏宝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博士毕业生,严重干扰并伤害了马宏宝的个人生活。马宏宝参与创办《自然和科学》这样一本杂志,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提供平台促进科技信息交流的事情,却被认为在开‘国际玩笑’,这从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对马宏宝个人的严重的实际伤害。同时的这篇文章,也伤害了众多的杂志工作人员及作者与读者”。
其实科学传播可以“风物长宜放眼量”,马宏宝教授可以学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什邡雪茄厂人,邀请家乡及母校地区等各大学、企业等愿意支持或联合的同仁,以中国科技成果“汉字简化方案”为纽带,首先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等中文使用者集聚拢来,在国外学华为公司、什邡雪茄,把出版公司办成挤进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行列、以出品中文科技书刊为主的纯商品公司,为华人争光,实现“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说的“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首发竞争的主战场,培育中国核心科技期刊品牌”的理想,打一个“社会”与“科学”,“经济”与“领袖”的翻身仗。
据马宏宝博士的电子邮件了解:马宏宝总裁领导的马斯兰出版公司,是1998年创建于美国密西根、后在纽约市注册的一家出版各领域的学术期刊和书籍的公司,目标是促进科学知识/信息增长和寻求创造在全世界的传播/交流理解的学术环境。目前出版有11种期刊:
美国科学杂志, (打印)(在线)每篇收费320美元。
生命科学杂志,(印刷)(在线)每篇收费640美元。
纽约科学杂志,(印刷)(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自然和科学,(打印) (在线)每篇收费150美元。
研究员,(打印) (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报告和意见,(印刷)(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世界农村观察,(印刷)(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学术领域,(打印) (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干细胞,(印刷)(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癌症生物学,(印刷)(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生物医学和护理,(打印) (在线)每篇收费100美元。
马宏宝总裁创办的马斯兰出版公司出版的11种期刊,收取一定版面费维持运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期刊对外实行的办法,没有啥值得指责的──但复杂的是,人们都说:“科学是生产力”──是的,科学的应用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出版科技书刊也能得用钱。但科学发达了,写科技论文的人多了,生产科学论文要发表,得向期刊出版者交费──就像果树结出果子,吃果子人不但不给果树浇水,反要果树给吃果子人交费──这是新中国在1980年代以前不会发生的事情。那么研究科学理论的多“穷”?
1977年4月我们还在重庆工作,重庆大学杨学恒老师领导了一个“基本粒子超光速模型”研究团体。经朋友指点,我们到重庆大学杨学恒老师的办公室去拜访,他的办公室简陋得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两根板凳。我们坐来来谈话中,才知单位拨款的一点钱,全用在他们内部交流的刊物《新物理探讨》出版印刷费上,一年出一期。杨学恒老师说:“印的也不多,第五集刚出版,可以送一本”。他再在四周找,好容易才在办公桌里找到一本第四集《新物理探讨》,即1976年2月印刷的专刊,一共两本送我们告别。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2:48|只看该作者
1985年我们已经知道国内发表科学论文,有杂志要收费,但没有想到投稿没有发表,也要审稿费──事情发生在我们给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投了一篇关于基本粒子研究的《前夸克类圈体模型能改变前夸克粒子模型的手征性和对称破缺》论文,这是我们从在武汉读大学到出来工作的15年间思考,所得的第一篇科研论文。1985年我们就收到《华中工学院学报》编辑部不予采用的“通知单”──这是我们早预想想到的。但没想到过几天又收到一封用编辑部信封寄来的信,是编辑部指定审稿的该大学副教授研究基本粒子的“李某某”写的,说是他审的稿,要我们给他寄20元的审稿费。当时我们的工资才52元,如果是发表了,寄20元也可以。但当时我们只能回信叫他找编辑部要。我们又转投《华东工学院学报》,1986年该学报第二期发表了这篇论文,《北京科技报》等都作了报道。
谈起这事,1988年10月8日帮助我们在《四川大学报》,发表《诞生在中国的三旋坐标学说》短文的李后强教授,当时还在四川大学化学系读博士。他告诉我们:“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编辑部来信要收钱,你说明自己情况没有钱,编辑部不要钱也给发表。当然你的论文也要是顶尖的”。这是李后强教授的亲身体会。我们问他是如何写出顶尖论文的?他说川大是一所有92历史的综合大学,在解放前到1988年就收藏有美国著名《化学文摘》从创刊以来70多年间的每期杂志。他就是利用这项资源,在读研究生到博士的几年期间,坚持把《化学文摘》创刊以来的每期杂志主要论文看完。从中他发现几十年前有人提出的某个化学难题,在二三十后杂志中发表的论文,有提供类似难题解答的思路。他通过再结合现在最新研究的进展,自己攻坚克难努力钻研,就有可能理想解决。这样的论文,国际顶尖期刊编辑部当然不会放过。李后强教授就是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多篇重要科技论文,刚30岁就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也看过一篇报道,说是我国的一位留学生在意大利的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著名化工研究所实习,做实验研究不到两年时间,研究所董事会就要他当所长。当所长后,他还是像在国内的习惯,自己要打扫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自己去买菜做饭。但董事会里的人,都不允许他做这类打杂的事。做这类工作的人员怕掉饭碗,也过来不要命地与他争夺。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研究所之所以出名,成果累累,原来所长的任命,董事会是把研究所近百年的科研实践中,每遇到有不能解答的重要原理、技术难题,一一记录在案。只要所里研究人员,有谁解决了其中一道难题,所长换届时,就由这位超群的天才接替。由于要充分利用他的大脑科研智慧,不浪费他的科研时间,在他任职期间,做清洁、煮饭等打杂的事情,有专门的勤杂人员负责。
即这家意大利研究所实行的是“社会”与“科学”,“经济”与“领袖”的双循环──“所长负责制”,负责的是科技业务,要的是真实可计量的科研成果。有了这类成果,董事会才能让其投入社会,产生经济效益,才有钱供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做研究,就像国内华为任正非公司的“双循环”。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雪茄烟厂与华为的“双循环”还有点不同──因为吃烟还有争议,引进“社会科院”对宽窄哲学研究,不像华为专注“科学院”的理工科研。但2020年中科院也恢复重新办起哲学所,下设5个研究中心,包括:逻辑学与数学哲学中心、物质科学哲学中心、生命科学哲学中心、智能与认知科学哲学中心,以及科学与价值研究中心。中科院哲学所将以哲学家和科学家共同关切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导向,这很好──科研“变形金刚”可望解决──例如著名老科学家蒋春喧教授和雒茂泉教授,都反对2020年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蒋春喧教授说:“发诺贝尔奖错在广义相对论错在黑洞不存在”。雒茂泉教授说:“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提出抗议!向愚弄人类灵魂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广义相对论开炮!”
为啥? 1976年、1977年我们在重庆工作时,就看到蒋春喧在重庆大学的《新物理探索》杂志发表主张万有引力是一种“双边现象”的论文,雒茂泉教授也如此,认为“场物质两侧的流速压力差,是引力、电磁力、核力、弱力的共同力!”纵观置疑牛顿和爱因斯坦引力论者的众多的科学创新,归纳起来是八大类:(1)时变论;(2)速变论;(3)质变论;(4)能(能量)变论;(5)压(可压流体)变论;(6)曲(曲率)变论;(7)维(维数)变论;(8)复(复数)变论。据互联网平台上搜索到“冯天岳”教授,发表的《统一理论》一文,统计国内外华人近70年来,以刘全慧、陈德旺、丘成桐、张祥前、王孟源、张轩中、张裕宏、张轩中等为代表的,分为以太、真空、时空、物质、能量、效应和旋转等6大类的、献身“统一理论强大加速器带动中国物理全面发展”的同仁,到他发文时约计585人。
那么认为引力是一种“双边现象”对吗?不对。引力与电磁力、核力、弱力以及机械力等“双边现象”不同,是一种“单边现象”,即有“引力”没有正、反对称的“斥力”,这就是八大类引力创新置疑牛顿和爱因斯坦引力论的有炮轰逻辑的由来 。引力“单边现象”断层在哪里?社会政经“单边主义”走向极端,不能制止,必然发生战争。但“引力战争”类似现代战争,是“环面战争”。这与古代战争是“球面战争”不同──虽然都有战争指挥者运筹帷幄,谋于密室,并不一定上前线或经常冲锋在前线。但古代战争有传令兵,是实在的人或物。现代战争信息主导作用急剧增强,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作战空间超大多维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准化,而类似引力子、引力波的量子引力信息纠缠隐形传输,就可以指挥前线的部队、士兵、装备的进攻,并不像棍子可推可拉有双向的作用;引力子、引力波只是像绳子,只可拉不能推。
3、学雪茄与领袖双循环创新马宏宝绪论
2020年10月9日《环球时报》发表北京交通大学王元丰教授的《诺贝尔奖过时了吗》一文说:“新的一年诺贝尔奖公布,世界著名的报纸电台网站不作重要新闻,连著名的《科学》杂志网站都没有将其列为头条作报道。说明为什么?走过近120年的历史,诺奖显得老迈跟不上时代。提高授奖的及时性,扩大得奖人覆盖面,才真正能够体现诺贝尔遗嘱的精神。因为21世纪技术作用远远大于科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诺奖与理性、实证为核心维护真理,与反对权威的科学精神不矛盾”。王元丰教授说得对吗?
我们第一次听到有关诺贝尔科学奖的消息,是1958年9月上盐亭县玉龙初中后。那时是“大跃进”,每个区镇都办初中,玉龙中学还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学生寝室,借住在玉龙镇关山弃置的城隍庙,除语数理化正课外,都是劳动课。学生除参加建新学校平地基外,还要建猪场、种菜。一天下午课后太阳还高照,班主任蒋芝全老师带我们十多个同学建猪场筑土墙,大家累了休息的时候,蒋芝全老师叫大家围在一起,他要说个悄悄话。那时学校连报纸也看不到,连管后勤的老师和校长共5个,教90多名刚进校的同学,但大家都非常齐心。我们把蒋老师围在,他说昨晚他悄悄听收音机,听到一个信息,说有两个在美国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很重大。
大家问是为啥获奖?他说他也弄不清楚,只听得“打破了宇称不守恒”。当时天干久没下雨,有同学问蒋老师:“是解决天不下雨的难题吗?” 蒋老师说:“是吧,‘打破了天不下雨’的事情”。同学们一起鼓起掌来,但蒋老师把大家制止了,叫大家听了就不要对外乱说。大家心里明白,怕有人说是收敌台。这事过了10多年,“文革”后期,李政道和杨振宁回国受到毛主席接见,才知是他们俩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打破了宇称不守恒”与“打破了天不下雨”是两码事,1958年时是蒋老师和同学们都把字音理解错了。据说1958年《人民日报》也报道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奖的消息,但玉龙中学没看到。“文革”前,我国媒体一般也不报道诺贝尔科学奖评选的消息。
可见王元丰教授说:“诺贝尔奖报纸电台网站不作重要新闻报道,是影响力小了”;其实这媒体并没有很大的关系。诺贝尔的遗嘱精神,也不是王元丰教授说的“提高授奖的及时性,扩大得奖人覆盖面”,以及“维护真理,反对权威的科学精神”。创新不是搞“单边主义”;自然界有引力“单边现象”;汉字与英文的不同,也是一种“单边现象”。这与美国政客们搞“单边主义”,是两码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3:27|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的遗嘱,按苏思纯教授翻译的有关颁奖部分内容是:用其利息每年以颁奖的形式分别授予“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给予在物理学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给予在化学领域做了最重要的发现或改良的人。给予在生理和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的人。给予在文学领域中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出色作品的作者。给予为了国家间友好,军队的废止和裁减以及和平的推进,和平会议的召开等方面做了最大贡献或最良好工作的人”。“授奖时,完全不必考虑侯选人为何国籍,必须授予最合适的人选”。可见诺贝尔的遗嘱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与“科学”,“经济”与“领袖”的双循环模式。包含着宽窄科学、宽窄逻辑、宽窄哲学的“多边主义”和做“天下型”人道理。
20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三位物理学家,不能运用在当下生活的科学研究,无法为科学家带来财富。因为他们研究的方向是黑洞。虽然目前对社会没有帮助,但是未来人类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依靠他们的研究。如果科学家为了谋生,不得不浪费时间去挣钱。诺贝尔想的是用自己的力量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机会──诺贝尔设奖金的钱,来自他一生做炸药研究、改进发明高达355项的专利,和卖军火发的大财。炸药的存在,会遭人用在杀戮战争上,这不是诺贝尔研制炸药发明用在和平的原本立意。诺贝尔奖的伟大,人们认同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权威奖项,诺贝尔科学奖带动作用的伟大,就在于是授予“最重要、最巨大贡献或最出色、最良好、最合适的作品、发现发明”。而这正类似“领袖”──一个国家的“领袖”,不可能是像王元丰教授说的“扩大”;选择科学的带头学科,也不是像王元丰教授说的要“及时”要“覆盖”。可见诺贝尔奖与“雪茄与领袖”双循环精神契合。
2017年3月20日四川中烟公司与四川省社科院签约,正式揭牌成立“宽窄哲学研究院”。共同提出“宽窄学”的藴讓,早在2015年12月29日《四川日报》发表的《四川中烟,见心见行的“宽窄”哲学》等深度宣传报道,就标志着百年川烟工业与现代天府智库携手,开启合作发展“双循环”新模式,充分发挥社科院政府智库和科研高地的影响,深入挖掘宽窄体系品牌的重大价值──其实这与百年前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者──张澜和吴玉章、王佑木、杨闇公等1920年3月12日在重庆成立“共产党”组织,也是有源的。
我们知道1920年3月重庆最早成立过“共产党”组织,不光是来源于2011年3月12日《重庆日报》、3月13日《光明日报》,和201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军锋的书《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述实》的报道,还与我们的一生所见所闻有联系:(1)1991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盐亭县志》,407页说中共盐亭地下组织最早成立的乡村支部,是1929年“10月成立的天垣申家沟支部,书记申家成”。为啥?申家成曾是盐亭九龙乡何拔儒教过的学生。我们就出生在天垣乡3村,从小就听说闹“红军”的故事。(2)何拔儒参加过1920年重庆成立的“共产党”组织的考察,是2014年8月初绵阳市嫘祖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陈龙先生开车,带我们一同到盐亭九龙乡,寻访到何拔儒四弟的儿子何连光先生。在采访过程中问到1920年的“重庆组织”的事情,何连光先生明确说:听自己的父亲讲,他的大伯父何拔儒参加过重庆共产党,后来就没有参加活动了。而且何连光先生提到任望南每次从外地回到九龙,都要来看他大伯父。任望南和何拔儒同乡,是何教过的学生,一同参加过1911年保路运动,并在何拔儒的介绍下参加过1920年重庆成立的“共产党”组织。任望南曾做过孙中山先生的财经顾问,1916年就任广东省财政厅委员。1915年何拔儒从家乡再返回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是任望南顺路陪伴到的长沙;由此任望南见到过当时第一师范学校读书青年毛泽东。(3)2020年9月间西安邮电大学的任小倩老师打电话给我们,说她是任望南的孙女,她看过我们在互联网发表的有关东西,也想写点小时候听说过的祖父的东西,不知能否看到保存的国家档案材料?
(4)何拔儒1913年先到长沙第四师范学校教书,是曾作湖南省教育厅长的陈润霖(1879-1946)邀请去的。陈润霖和何拔儒是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院留学时认识,并交友的。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弘文学院为阵地,创建同盟会,陈润霖是首批成员。1913年谭延闿第一次督湘,陈润霖受命组建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毛泽东当年以本科第一名,被陈润霖招进四师的。2015年陈润霖的孙子陈继先老师,曾从长沙打电话给我们,说陈润霖是他的祖父,有人告诉他在互联网上看到我们写他祖父的事迹,他特打电话来问候。他已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小时候听祖父说起过何拔儒与毛泽东的故事。(5)我们听说何拔儒在长沙教过毛主席的新闻是在童年,1950-1951年解放初,我们家下半沟何家湾有户口贫农叫唐开元,他是天垣乡三村农会贫协主任。唐开元主任说是他被乡政府选上,组织了几个贫农弟兄到邻近的九龙乡抬滑竿,送快90岁的何拔儒先生到盐亭县政府开会。由此听说毛主席要接何拔儒到北京去;也许唐开元抬送何拔儒与其交谈,引出这过额外的话题。唐开元回家后,因我们大人是天垣乡三村农会文书,又是邻居。他向我们大人悄悄摆这事时,被我们在旁边也听到一些。那时土改运动“清匪反霸”搞得很热烈,我们大人和唐开元主任再三给我们打招呼,叫我们小孩不要到外面再乱传,怕把此话看作政治“谣言”惹祸。
(6)四川省商会办公室秘书长黄靖先生是盐亭县西陵镇人,2017年10月1日从成都来绵阳到他母亲赵家大舅那里作客。因邀约我们作陪,听黄靖说:他祖母的父亲,就是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任保路工作团部书记(秘书)的彭健修先生,曾在广安中学教过小平同志。邓绍昌先生是小平同志的父亲,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时,与盐亭人的袁焕仙,是同班同学及好友。邓绍昌被袁焕仙邀约参加彭健修、王右木组织的保路运动活动。因为1920年重庆成立的“共产党”,第一批40多名成员全部是参加1911年保路运动,经过10年考验的同志,王右木也介绍邓绍昌、彭健修、袁焕仙参加过“重庆组织”。
(7)2014年我们和陈龙先生一起寻访到何拔儒四弟的儿子何连光先生后,在互联网论坛上发表过合作写的《盐亭壮歌》一文。不久我们接到从成都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他是盐亭三元乡人,姓谢,是何拔儒第三个女儿的孙子,现在成都新华社工作。在小时候的1980年代,他祖母带他第一次到他祖母二姐家,给祖母二姐做80岁大寿。他听俩位老人摆久别重逢的家事。才何拔儒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到盐亭富驿镇秦家,解放后划为大地主。二女儿就是做80岁大寿的他祖母的二姐,解放后不是地主,嫁到盐亭八角区王家。何拔儒老年时是在二女王家养老送终。他的祖母是幺女,嫁到盐亭三元乡谢家,解放后也划为地主,但不是大地主。由此解放后姊妹弟兄之间来往很少……从1911年保路运动到如今,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但现在有些媒体发表文章,攻击张澜等领导的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是“贪污闹革命”──华为任正非总裁把“进攻性马”,总结为“自己图强,也让别人图强”的战略──中国早在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就有成立共产党的准备,是自己图强,也让别人图强;别人先要争强,就让其实践──1911年保路运动就让辛亥革命去建立政权;等到1920年3月在重庆才成立中国共产党──“重庆组织”成立背景,是在北京的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马列主义者,支持张澜返回重庆成立“共产党”──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马列主义者先下的这一着“棋子”,是即使后成立“上海组织”,即使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下暂停键,搞“武装斗争”与“发展民生保家卫国”,也是并行不悖的。因十月革命是世界潮流,遵照马林和李大钊的解释,1920年8月30日“重庆组织”开会集体决定自行解散。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4:09|只看该作者
2017年11月13日《绵阳日报》刊登的“纪念王右木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的8篇文章。其中第一篇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李蓉主任的发言,她在《不忘初心 高举旗帜 不懈奋斗》的文章中说:1920年3月12日“重庆组织”的成立,“证明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宋键处长发言的《深化王右木和四川党的创建史研究》的文章中说:“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四川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在革命的洪流中,以顾全大局的宽阔胸怀为后人所称赞”。这话说得十分到位和明白:李大钊和张澜同意马林和杨明斋解散“重庆组织”的建议,是“顾全大局的宽阔胸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而1956年杨尚昆主任从苏俄拿回的,不是《重庆〈报告〉王右木中文稿》和《重庆〈报告〉张圣奘俄译稿》这组材料,而是苏俄的综合整理;是把《“适社”〈报告〉廖划平中文稿》和《“适社”〈报告〉杨明斋俄译稿》这组材料,塞进《俄国综合重庆〈报告〉俄文稿》的。1982年底张秀熟主席看到的《俄文〈报告〉俄国综合稿李玲中译本》,何盛明主任在《四川党史研究》1983年第9期,发表的《关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的探索意见》等文章中披露说:张秀熟主席在中央1982年未内部出版前,叫《俄文〈报告〉俄国综合稿李玲中译本》“待查,暂不宜发表”。
但何盛明主任发表的文章,还是把1920年3月12日成立的“重庆组织”,硬要换为苏俄为组建“上海组织”而利用“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秦慧僧、廖划平、杜小马、徐敦让等参加的“适社”──她还把已经从“重庆组织”转入参加“上海组织”的王佑木和学生、战友袁思尧,以及《人声》报创刊,说成是“连王右木也曾一度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其实王右木1921年底已经加入了《上海组织》,这是他直接写信给李大钊和陈独秀解决的──“重庆组织”中王右木是第一个最早加入“上海组织”的负责人之一,而且一加入“上海组织”后,就以无产阶级的大无畏精神,担负起解决“以苏解马”搞“单极化”的误区,把“重庆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一到“上海组织”的方向中──也许这遭到党内外极端左、右翼的不满,也是王右木1924年从中央返川在贵州遇害的一个外因。
重庆和上海同饮长江水,同文同种,上游和下游长江水都流入东海──这类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拥有共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天下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粉粹“四人邦”,改革开放见证百年苦难辉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全国城镇旧貌换新颜。我国70年在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等领域,沉封已久的最重要发现不少。王元丰教授说:“科学不是‘显学’;要以理性,实证为核心,维护真理”,正确。但没有“学贯中西”和汉字属于“单边现象”的情况,也难获很多诺贝尔科学奖。此话怎讲?因为“实证”比较出来,没有“学贯中西”也没有共识。
例如,凡普通化学解释和核化学解释生产核武器原理,延伸扩展核爆都有放射性辐射泄露。但量子色动化学解释生产的核武器,显著特点是核辐射的放射性小──2016年1月6日朝鲜在丰溪里核武试验场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我国环保部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启动了应对朝鲜核试验辐射,全面开展东北及周边地区辐射环境应急监测。1月6日边境地区25个自动监测站实时空气剂量率监测数据在65至95纳戈瑞每小时之间,监测结果均在当地本底范围内。2016年1月8日晚9点我们看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听央视嘉宾军事评论专家李莉教授,播讲赞同多数专家质疑朝鲜核试验不算氢 弹,朝鲜氢 弹试验很可能只是普通增强型原子弹核爆炸、“可能造假”等推测。
朝鲜氢 弹研究的崛起,今天朝鲜氢 弹实验是否为真,是与“金凤汉事件”付出血的代价取得有关的。这里我们从自然国学研究量子色动化学,对朝鲜氢 弹科学是否升级作原理探讨的一个重要参考是:1960年代我们读中学时,听老师给我们讲当时金日成主席向全世界宣称:原子弹、宇宙飞船、金凤汉经络,是20世纪科学三件最伟大的发明发现,这轰动了全球医学界。1963 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也用两个整版和一个半版的篇幅,转载金凤汉的经络有“凤汉小体”(即穴位)和“凤汉管”及在管内流动的“凤汉液”研究报告。同时我国派去了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为首、专家李肇特教授为主的经络考察团。由于金凤汉的研究以保密为名,发表的论文没有严格按照论文规范的写作详细报告实验方法,因此其它实验室在进行验证时,始终无法重复出他的结果。1964年李肇特教授等进行的大量重复实验,无法重复验证金凤汉的是独立经络系统物质的结论,而只是淋巴细胞或血液中凝固的纤维蛋白。国际科学界也不断要求金凤汉公布后续的研究成果,金凤汉始终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最终金凤汉因作假犯罪,被判死刑或称跳楼自杀,解救了朝鲜领导人的被动。这件事对朝鲜科学家们作假,要独立承担责任,是有深刻教训的。
那么李莉教授“学贯中西”吗──朝鲜的氢 弹实验真的是“造假”吗?李莉教授懂“量子色动化学”吗?当然这不怪李莉教授,2016年1月6-24日公开的朝鲜丰溪的氢 弹实验,是否已超越五大常务理事国等的研究层次,进入第三个层次“量子色动化学”解释的原理猜想,还联系上海“观察者”网据韩联社2020年10月10日报道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的劳动党成立75周年阅兵式并发表的讲话说:“朝鲜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所有人都能健康生活”──这与朝鲜和我国一样,懂中医、懂经络有关──中医药的中草药基因和人体经络的“基因辐射”、“经络辐射”,涉及“共轭多烯电环合反应的三旋规律”──这与分子前线轨道理论有关,而且延伸到三种中微子的振荡到底如何工作?为啥一种中微子能转变为另一种中微子?以及动态量子卡西米尔效应、量子色动化学、真空辐射弦论、真空量子起伏、霍金辐射—黑洞辐射、量子信息隐形传输、引力战争引力辐射、时间辐射熵流翻转等前沿科学全论进展。
你懂1951年日本学者福井谦一提出的“前线轨道理论”吗?但美国学者伍德沃德和霍夫曼懂:1981年霍夫曼和福井谦一为此还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伍德沃德与霍夫曼共同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1965年伍德沃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四川大学化学家赵华明教授和李后强教授也懂。赵华明教授1948年在美国留学时是伍德沃德的研究生,解放初和柯召一起从重庆大学调到川大;1988年李后强在川大是赵华明的博士研究生。1989年我们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形理论及其应用》书中发表《三旋理论与分形、分维》的论文时,李后强给予了帮助,他对导师赵华明教授用分子轨道理论证明“对称守恒”原理与“芳香过渡态理论”的一致性是了解的。
李后强问我们在化学中顺旋和对旋与三旋是什么关系?具体如何表达?这篇论文写好了,如能把他说服,他会推荐到北京大学某著名化学教授主办的杂志去发表,说该杂志需要这方面的论文,其他没有再说什么。我们虽然在大学里自学过量子化学,那只是泛泛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是先后买来了《结构化学》、《物质结构》、《量子生物学》等书来业余自学。几年自学时间过去,我们终于收获写出《共轭多烯电环合反应的三旋规律》的论文。李后强教授看后表示认可,并按约给北京大学某杂志主编写了推荐信,连论文一起寄去,但北京大学回信不予发表。我们听到《延边大学学报(自)》有位主编是化学教授,就把该论文再抄了投稿寄去,1996年第2期就发表了。可见科学权威之间,对“理性,实证”的认识差别也很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4:40|只看该作者
接着《延边大学学报(自)》1999年第1期发表了我们的《量子计算机与双螺旋结构的三旋联系》;2000年第2期发表了我们的《三旋理论展望》。我们从1983年到2000年的17年间,一共在东北地区发表了17篇论文和出版了一本书,其中16篇论文是在《延边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一本书《中国气功思维学》是1990年在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东西不知近邻的朝鲜的科学家看到没有?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2020年10月14日刘学伟教授说:“全球抗疫,东亚为什么能胜出?好像不只是国运。东亚国家,无分穷富大小,也不论政治体制,整体表现比其它任何地区要好出太多”。
2020年10月14日新华社基辅中国驻乌媒体集体采访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报道,8月23日季莫申科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情严重,24日晚接呼吸机治疗。在中国驻乌使馆帮助下,季莫申科的医疗团队与中国中医专家取得联系。9月5日季莫申科服用了中国专家提供的中药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出现好转。服用数日后,9月11日季莫申科新冠核酸检测呈阴性,并于9月下旬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季莫申科说:“千百年来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各国应当认真研究中医药并将其用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
从“柯召──赵华明猜想”到获得证明的“柯猜弦论”,是我国重要发现的数理化理论之一,虽然57年前就按下“暂停键”,但不等于就停止了“生长”。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2020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传记编辑室第一任主任陈志明先生担任社长和出版人,出版的《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一书(书号为:ISBN 978-988-74423-1-8)说明“柯猜弦论”和预测了,中西医“双边现象”无撕裂的“翻转”:a、中医药翻转治新冠;b、认识实数空间如感冒,有翻转到虚数空间共识,如带厉害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c、封闭空间,两地可用视频电信等交流翻转;d、调查“感染源和感染路径”有难度,如2020年10月青岛一出租车车牌号因司机感染新冠,多天疫情防控难点是感染源和感染路径不明确、流行病学调查难度大;e、原因是自然界里,病毒可以更厉害翻转成新冠。
4、从文字辐射推进马宏宝效应中文科技振兴
2020年10月12日消息,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以表彰他们“为难以用传统方式的复杂情况设计出新的拍卖形式”作出的贡献:从传统方式销售的商品和服务,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的拍卖形式──威尔逊的拍卖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理性的竞标者,往往在拍卖时将出价定得低,是担心“赢家诅咒”他们对公共价值的最佳估计──即出价过高而失败。米尔格罗姆囊括私有价值拍卖和公共价值拍卖的理论分析了许多著名拍卖形式中的投标策略,证明当竞标者在投标过程中,对彼此的估价了解得更多时,会给卖家带来更高的预期收入。
科技振兴,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国运,不管东西方国家的穷富大小,政治体制,今天仍然是用文字传统方式,在作交流沟通认可的了解。能否运用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从文字辐射,推进“马宏宝效应”中文科技振兴呢?问题是王元丰教授说的“以理性,实证”标准,存在“单边主义”现象,会因人因群而异,认定的出入也很大。
a、如历史真相,与历史真相的资料文献,被后来修改。2020年9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20(上)》一书,发表华东师范大学牛军教授的《“出而不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未实现的设想》一文中说:“‘10·14电’这一关键性历史文献在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党的文献》杂志2000年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刊发的一组电报中,‘10·14电’在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我们这样做’之后,是有‘即是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这一段话的。但是,在1993年出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和2013年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等公布的‘10·14电’中,都没有了‘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这句话,而变成了‘我们这样做是有把握和很有利益的科学’。有没有这句话的确至关重要。基于常识和经验,这句话应该是存在的。毕竟,对于认为有必要修改历史文献的有关方面来说,删减比增加这种有实质性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而且删减也比增加要容易得多”。
b、2020年第9期《探索与争鸣》杂志,发表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反常的“历史热”, 正变成误导民智的权钱工具》一文中说:“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后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对已经存在的人,对过去有意识的、有选择性的记录和研究。根据什么意识、由谁来选择呢?应该是在历史价值观的引领下由历史学家来记录和研究,而从来不是由什么‘公共史学’来引领,我们专业历史工作者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但葛剑雄教授没有说“历史学家”由谁来认定。
c、2020年9月30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发表刘东友教授的《中国科技创新的短板在哪里?》一文中说:“52岁时,我走访了国内某重点研究所。尽管我有不少独特的科研创新主意和成果,但所里管人事的最后私下给我交了底:他们招高层次科研人员,并不指望新来人员能搞出多少科研创新,而是要靠新来人员为所里尽快吸引到更多的经费。要想获得科研经费,光有独特的科研思维与主意不行,名校经历或院士头衔和自然/科学(nature/science)文章缺一不可”。
d、2020年10月6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发表武夷山教授的《《自然》杂志2006年发表对《贝尔纳传》的评论文章》一文中说:“英国杰出物理学家J.D.贝尔纳也是科学学的创始人。1930年代中,贝尔纳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卓越的分析思维的一个人,怎么会‘贝尔纳热情地支持苏联。不过,他由于支持李森科而受到严厉批评’。贝尔纳的这一判断失误难以理解”。
其实以上四点都不奇怪,也容易分清和选择──即使同文同种,文字与说话语言语音相比,更像“区块链”的“去中心效应”──同说汉话,还有“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四川山区农村人即使有文化,第一次出远门到广东或者上海,也听不懂广东“方言”或者上海“方言”,反之对方也听不懂四川“土话”。但听不懂,请对方写出汉字,却能明白,我们有感受。即使国家有政策:当公务员必须说“普通话”,实际长时间执行中,在特定的地区仍有差异。而相同的文字在两个不同的“方言”区间,类似“柯召──赵华明猜想”证明的“空心圆球不撕破和不跳跃粘贴,能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的“弦线”(柯猜弦论)──汉字比说汉话这种“弦线”在两者之间,更容易“翻转”,保存的时间长,储存的地方多,交流的人们广,类似“区块链”的“去中心效应”。
这是为啥中文科技振兴,要重视推进“马宏宝效应”──马宏宝博士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博士 (生物化学),曾作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之后在密西根及纽约参与主导《学术领域》、《自然和科学》等11种科学学术刊物,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行,能联系国外懂中文的华人,也能联系国外懂英文的外国人(少部分也懂中文)。马宏宝博士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参与很多社团抗疫活动,作过很多有益工作。马宏宝博士作为主编,在纽约注册主办的11种科学学术刊物,不涉及敏感的有害的政治言论,如果有大量的中文科技发表,那么如“柯猜弦论”,能在美、英等西方国家,成为沟通中西方的“弦线”。
这种参照,是为啥印度国内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多?因印度通行英语;不存在需要“学贯中西”的我国难题──印度学者有科学发现,自然就融入英语世界;反之,英语世界公众的科学潮流,印度学者不用翻译宣传清楚。例如,亚洲第一个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印度人拉曼(1888--1970),1921--1922年用细致的分析表明: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颜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使天空呈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到1928年他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首先指出散射光中有新的不同波长的成分,它和散射物质的结构有密切关系,也称“拉曼散射效应”(拉曼效应)。1930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10-19 18:15:10|只看该作者
这与拉曼1906年才18岁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的《光从棱镜面上斜反射时由长方形孔径引起的不对称衍射带》的第一篇论文,就有关──光的双缝效应成衍射条纹;小孔成像,像成倒影等变化有联系,并不神。“神”的是1907年拉曼大学毕业,长期在财政部作会计,边研究散射问题,先后在《印度科学研究学会会刊》、《物理评论》和《自然》等杂志上发表了30余篇与此有关的研究论文,从经济到光学走到诺贝尔奖,由于印度通用英文,国内国外理解他的人很多。这种“直通车”,还体现在印度人钱德拉塞卡身上。
张海霞教授发表的《神奇的国度:你不知道的印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文中说:拉曼53年后的1983年,他的侄子钱德拉塞卡(1910--1995),成为印度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30年19岁的钱德拉塞卡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漫长航行中他计算出一个结果:当白矮星的质量大于太阳质量的1.44倍,恒星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恒星将塌缩成中子星、黑洞,这就是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1935年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钱德拉塞卡极限”论文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原因说是个“非常古怪的结论”。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但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哪国人或者曾经做出过怎样不可一世的贡献,更不论你是几级的官员和多大的年纪,都跟科学无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只有像拉曼和他的侄子钱德拉塞卡教授那样,对科学真理抱有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1939年钱德拉塞卡把自己的理论,写进出版的《恒星结构研究引论》书里。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1953年在美国,钱德拉塞卡为李政道和杨振宁授课。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钱德拉塞卡,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证明“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2020年10月16日“环球网”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5日再次宣称,希望关闭(美国)所有的孔子学院,并执意抹黑孔院。可见王元丰教授说的“以理性,实证”标准,中外并无共识。中方坚决反对蓬佩奥典型的冷战思维,将中美教育交流项目政治化。
由此还需要研究对外的战略──其实最早“西学东渐”,西方在中国传教的同时,至今影响更大是传播西方的科学理论成果。如明末清初利玛窦等人在发现中国士大夫对某些科学技术颇感兴趣之后,产生了“科学传教”的想法,即利用传播科学的手段,在传教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敲叩中国尘封的大门。我们是否也可以学此将我国沉封的科学理论成果用“柯猜弦论”现代化,去敲叩欧美以“金钱为中心”的大门。但只在国内的中文世界,对“柯猜弦论”也还有不确定性。国内理性爱文和爱社科权威的人众多,如在国外办的众多“孔子学院”,虽然目的主要教中文,但传授的知识多为古典的文化科学,没有用“柯猜弦论”沟通“翻转”为现代科学语言。
例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翻转”为用环量子自旋编码夸克费米子和引力玻色子等基本粒子的物质族谱,“阴阳”对应环量子自旋的“正、反”旋转;“五行:金、木、水、火、土”,由于五行中的“水、火、土”,“水”有水漩涡;“火”有火旋涡,类似“气体”;“土”有沙子旋涡等,可以环量子自旋中的线旋对应。但“线旋”分“平凡线旋”和“不平凡线旋”两类:“平凡线旋”如纸圈是内外两个表面,只能作正、反两种旋转。“不平凡线旋”如纸圈是内外两个表面扭接一个表面,扭接又分为左斜和斜右两类不平凡线旋纸圈;这两类不平凡线旋纸圈,又各自有作正、反两种的旋转。即“线旋”共是三种自旋。而五行中的“金和木”,不能液体状态的“线旋”,只能对应“面旋”和“体旋”两种类似球量子作的自旋。“面旋”和“体旋”又各自有作正、反两种的旋转。以上“柯猜弦论”沟通“翻转”,既能回答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的概率解释”,又能满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函数”的描述──以上“阴阳五行”“翻转”基本粒子,可简称“阴阳五行辐射”。
其次,从王元丰教授说的“实证”标准,我国重视已成工程技术产品、商品的“实证”,所以像华为、抖音、支付宝等类似公司的发展,已进入世界经济第一流行列,是非常值得可喜的事情。但美国等有些国家的政客,搞“单边主义”,以“金钱为中心”,对“华为、抖音”等科技公司占领了国际市场感到害怕,打压、排斥执意抹黑也更容易见诸行动。为此从文字辐射推进中文科技振兴分析和研究马宏宝效应,马宏宝博士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后 ,即使看不懂“柯猜弦论”,也能看得懂14亿中国可以像拉曼和钱德拉塞卡那样,用自己的智慧振兴中文科技,用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的经济学办法去占领国际市场。
虽然现在很多国内基础科学和工程相关领域有了十分大的发展,不过基础科学里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那种十分跨学科前沿的开拓性研究,国内做的还不是最好。多学科前沿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和实验,基本上都是欧美那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主导。但中国人做的科学研究,用母语发表的文章应当是吃香的。因为发表研究论文,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与懂中文的同行们交流。对于大多数学术领域,总有相当多的懂中文同行。所以用中文发表论文,本来也是应当很兴旺的。只要密切围绕当代科学的前沿和基础问题开展研究,结合物理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宇宙、生命、意识的本质这些正酝酿革命性突破的问题上,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发挥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和学贯中西的独特优势,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形成一个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科研环境,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自然会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这样马宏宝博士的出版公司,在纽约主编办11种期刊按“纯中文”、“纯英文”、“中英文混合”三个形式,各自发行和要求的情况,自然在国外能起到配合的作用。
据有媒体报道:马宏宝主编曾说:他们出版公司在纽约、密歇根、台湾以及陕西、黑龙江、河南、湖北、广东都有“帮忙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帮忙审稿、校对和排版。以审稿环节为例,马宏宝主编表示大部分时候并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但他却保证审稿人一定是对这个领域颇为熟悉的大学教授、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有时候,他甚至需要投稿人来提供审稿人。同时,他也不能保证审稿后的稿件是否合格。对于抄袭现象,这本杂志的独门法宝是提前两个月把文章发布到网上,欢迎举报,“这招比编辑把关有效多了”。
问题是,正如“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2020年10月14 日发表“英论阁”官方的《论文处理费,多少才合理?》一文说:一些传统上有充足经费支持的顶级期刊,近年来也开始收取论文处理费。这个相当大的转变,有的刊登一篇论文说的成本,要收取6000美金,而且还说2500美金比较像是反应业界标准,非反应顶级水准期刊需要承担的成本──因这混淆了论文处理费和期刊水准之间的关联性──如果靠论文处理费支撑的开放获取期刊,作者需要负担什么样子的金额,才能让期刊和刊物内容达到高水平,就是未来学界与业界必须要更加仔细评估的问题。还说:投稿到期刊后,审稿品质和处理速度可以接受,并且在历经反复修改再投之后,编辑就同意刊登了。在这种考量之下,若作者的经费充足,且对发表论文的时程和数量有需求,那么相当有利的审稿与修稿环境,其高额收费也不是不能理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8:5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