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川运山古堡发现宋碑观音洞 系张献忠抗清处

查看数: 846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4-6-5 09:24

正文摘要:

源自:华西都市报 宝祐记功碑 宋碑作证 运山古城堡阻挡蒙古铁骑 蓬安古城堡遗址考察新发现观音洞和宋碑   昨日,记者从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获悉,端午期间,该中心组成调查团队一行9人,前往南充市蓬安县运山 ...

回复

壳子 发表于 2014-6-5 09:24:00
天生池
  开阔的山顶上,一片鱼塘扑入眼中。姓周的老人说,这叫天生池,已与燕山寨的子民们依存无数个春秋,据祖上说,这个天生池从来都没干涸过。
  据说,明末张献忠在清兵入关后退守四川时,燕山寨就是他抗击清兵的重地。山上当时有一兰家大姓,当家人兰道台是张献忠的积极支持者,也是驻守燕山寨的军事首领。兰道台命令手下将东西寨门全部封锁,利用地理优势抵抗清兵攻击。为攻克燕山寨,清兵将其如铁桶合围,希望通过断水、断粮,迫使守军投降。殊不知,山顶有天生池,不缺水;可种庄稼,不缺粮。清军围攻3年,也未见降。正在清兵以为守军支持不住的时候,忽见各个寨门鲤鱼飞舞,原来是兰道台命令士兵从天生池捞鱼往山下抛,意在显示山上可以支撑。但清兵认为,既然活鱼都抛下了,肯定上面也没有什么水了,于是决定再合围半年,静观其变。半年后,兰道台又命令守军将天生池的水往山下放。清兵慨叹:山上水源如此充足,强攻又难以奏效,哪里克得了它!于是退兵。

峭壁古洞百年佛语悄悄延续
  西门进山处半山腰的峭壁上,还有一古石洞。据说,这也是当年张献忠义军的藏身之处。怀着无比的好奇,攀着长满青苔的石栏杆和山草树木,一路小心翼翼地沿一窄小斜坡而下,不一会眼前便出现一个约一米高的石洞门。洞门上的字迹,早已看不清楚。躬身进洞,发现这里是利用天然山石凿出,顶部左高右低,与地平线形成了约60度左右的夹角,凿刻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石洞大约10米深,靠悬崖处的墙壁以大岩石垒就,设置了6个方正的洞眼。老人说,这就是张献忠义军架设“牛耳朵”大炮打击敌人的射击孔。
  也许,这就是当年张献忠的军队在此洞时刻下,或许他们已然感觉自己的存在即将成为历史、成为燕山寨的空气和泥土之时,这些兵士们在抗击敌人之余,剩下的就是向佛祈祷奇迹的出现吧。
  郭安平 记者:许雯/摄影报道
壳子 发表于 2014-6-5 09:24:00
深入古堡考察发现宋代碑刻
  据了解,端午小长假期间,该团队一共考察了4个点。“燕山寨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东门,除了其基本完好保存外,在东门不远处,还有一巨幅宋朝碑刻,这是我们考察古城堡,发现的最大的宋朝碑刻。”蔡东洲介绍,该碑刻系摩崖石碑。与此同时,经考察风仙寺遗址所在地就是当年的微波站生活区,目前已经改成了现代建筑。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队还发现了观音洞。该洞位于西门内的悬崖上,里面有观音像。“在附近还有凿洞人刻下的碑文,原来以为是经文,这次我们考察后发现实际上就是摘录的古诗,这是我们一个重大的发现。”洞内还有一幅题记,介绍开凿此洞的背景和经过,颇有研究价值。另外,蔡东洲告诉记者,这次考察,还发现了佛教造像,但初步勘查有修复痕迹,在佛教造像附近有碑文,目前还没有破解出来。“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对山寨进行深入考察。”
  昨日,南充市蓬安县委书记温桂彪听了西华师大专家对运山古城的探勘情况介绍,了解到运山古城将有望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后,非常高兴,他表示运山古城考古调查对挖掘蓬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增加蓬安厚重的历史具有很大意义,蓬安将密切配合调查工作,对专家现场探勘、专家介入研究提供好后勤保障工作。
  蓬安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嘉陵江畔的城市孕育了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近日,运山城因古堡文化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中,运山城,即燕山寨,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境内,又名云山、披衣山、天生城、运山故城等,海拔700余米,是一座危崖耸立的桌状孤山。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进运山城,感悟了那里的历史与传说。记功碑一段700多年前的抗蒙历史
  燕山寨位于蓬安河舒桃花村的对面,之所以叫燕山寨,是缘于春燕多而飞驻山寨各处之故;平常山上云雾缭绕,也有云山、披衣山之名,当天气好,没有云雾遮拦时,只见孤峰高耸,临近山顶路旁的清代摩崖雕像、运山古城的残垣断壁……让这座古寨变得愈加神秘起来。
  山上,地势平坦而开阔,住户虽不多,但大多热情好客。一位姓周的八旬村民表示乐意当向导。刀削的绝壁上赫然一块硕大的碑刻,老人说,这就是宝祐记功碑了,记录着南宋末年抗蒙英雄事迹,一座座山城修起来,构成了阻遏蒙古骑兵的有效防线。最大的山城有八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抗蒙“四川八柱”。这八柱是:金堂的云顶城,蓬安的运山城,苍溪的大获城,通江的得汉城,奉节的白帝城,合川的钓鱼城,南充的青居城和剑阁的苦竹城。
  据说,燕山寨共建有十二门,与宝佑记功碑紧邻的就是东寨门,这也是目前保存尚好的一道寨门。它高约两米、宽约一米多。顶为一半月形实石拱,内有精美宝瓶盛花图案,一块清嘉庆年间雕刻的“天外一峰”石头,静静地躺在寨门下面。拱下两边各立一石柱,两边拱、柱之间,垫有古木作为支撑。古木历时300年而不朽,令人称奇。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10:04,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