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故宫文物医院迎首批观众 文物医生:工作不会受干扰

查看数: 5505 | 评论数: 1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5-15 15:31

正文摘要:

故宫北院区文物医院亮相:一块地砖做一周 源自:北京晨报   工人们正在清理皇宫内的生活用品“笼罩”,它们的具体功用还需进一步考证。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昨天,故宫北院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向媒体 ...

回复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8-6-10 11:57:00

故宫文物医院迎首批观众 文物医生:工作不会受干扰

源自:央广网
e-qf-fzrwiaz6723700.jpg  (文件大小: 20.96 KB, 上传时间: 2018-6-10 11:57, 下载次数: 12)  保存到相册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王颜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16年初那部火遍全国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医生们的工作态度让人叹服,也让更多人对文物修复过程产生好奇。昨天(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故宫文物医院首次向公众试行开放,老百姓们有机会亲身走进文物医院,近距离地参观文物修复工作。
  故宫文物医院在迎来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的同时,第一批文物医院志愿者们也正式上岗。想当这个志愿者可不简单。此前,故宫曾通过新媒体发布招募启事,87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应募者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有25位脱颖而出,复试环节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还突袭面试现场,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
  那么,这间特殊的医院究竟是怎样给文物诊断、治疗的?如果说建一所医院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那么故宫把医院对外开放,又有何深意?
  “不同的物质在色谱管中运动的速度不一样,比如有一个动物园,我们想知道动物园里有多少种动物,于是就把所有的动物都牵出来,放到400米的跑道上让他们去跑。因为每一种动物的奔跑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故宫文物医院的色谱质谱分析实验室外,志愿者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观众讲解分析文物组成成份的原理。
  故宫文物医院就是这样一处集合了古色古香的文物与高端先进的现代技术的地方。它成立于2016年底,位于故宫西侧的城墙旁。包括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和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大部分。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还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等。
  这些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文物益寿延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古唐卡的修复举例,介绍材料分析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他说,古代制作唐卡和现在制作所使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通过分析设备的检测来确定古唐卡制作时使用的材料。用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再修复的唐卡才是18世纪的唐卡。“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全世界只有我们这所医院能够科学地修复古唐卡。”
  故宫文物医院不仅把现代科技手段拿来为文物的保养修复服务,还借鉴了现代医院的医疗理念,将为每一件文物都建立起专属的“病例档案”。单霁翔用前几天自己到医院看病的经历来讲解文物病例档案的重要性:“我去医院看病,医院马上就能拿出我的病历,病例记载着我过去的病史。而今后故宫文物医院也会对每一件文物建立一个自己的病历档案。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过去对它做了什么?它存在着什么问题?今天在哪些方面需要把它修复好,这就是一个科学的修复态度。文物藏品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
  在把古文物和现代科技连接起来以外,故宫文物医院还把古文物和我们的现代生活也连接了起来。单霁翔说,文物跟大众之间是存在文化联系的,每一位社会公众应该获得文物修复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他说,首批40名观众来到故宫文物医院,第一次感受文物修复的科学过程。这是把古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人们的生活相连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
  一名观众在参观故宫文物医院时感慨,这次参观收获很大,不仅看到了文物,了解到了相关知识,对文物修复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设备、整个实验室比预想的要先进、现代化很多。因为之前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在那种古建筑里边,这个感觉就特别的现代化,而且特别干净。”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将根据此次试开放的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之所以没有完全开放,是因为预约开放能够让公众在不影响文物医生的日常业务工作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参观体验。
  除了预约参观以外,想要走进文物医院也可以通过来这里担任志愿者的方式,不过,想要获得这样的机会绝不简单。首批上岗的25名志愿者是从871位应聘者中层层选拔出来的。王聪是一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在她看来,能够到故宫做志愿者,传承、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不过,公众的参观会不会影响文物医生的工作呢?故宫文物医院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杨泽华曾参与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摄制。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工作本身就要求无比专注的状态,不会也不能被其他人和事打扰。
  他说,就像当时拍纪录片时,摄影师在拍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在非常专注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被周围的事情打扰,“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有非常高的专注力,现在也是一样,其实观众在参观我们修复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被过多的干扰,也会非常专注地干自己手头的这些工作。”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6-10 02:01:00

故宫文物医院试行开放 可观看文物“手术”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故宫文物医院开放 可观看文物“手术”

vOZh-hcufqif0234694.jpg  (文件大小: 91.05 KB, 上传时间: 2018-6-10 02:01, 下载次数: 5)  保存到相册
6月9日,故宫,志愿者在为公众讲解文物医院的工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火了故宫文物修复师这一群体,如今,公众可以亲自去故宫看他们如何修文物。
  昨天是“2018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故宫文物医院首次试行开放,首批40名观众走进了故宫文物医院。
  公众看到了修复师如何修复唐卡、青铜器、书画,也看到了体积庞大的文物CT机等先进文物修复设备。故宫希望借助文物修复过程的开放,联结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

有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汇集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部分。
  文物医院经过3年筹建和一年多试运行,各项工作基本就绪,也接待了很多文物博物馆界专业人士和重要外宾。文物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公众了解文物修复过程,同时不影响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决定在控制时间和人数的前提下向公众开放文物医院。
  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配备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
  “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世界技术力量最强、专业设备最多、修复人员最多的博物馆文物修复机构,希望能将故宫186万件文物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讲解员志愿者以教师和硕博生为主
  昨天,首批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正式上岗。25名志愿者从871份简历中遴选而出,中青年女性居多,以教师、高校硕博士为主,还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主持人等职业。他们接受过文物修复专家的岗前培训,向观众介绍文物医院和文物修复知识。
  单霁翔表示,通过开放文物医院,希望能够让观众了解到文物修复不仅依靠传统工艺和经验,也离不开现代科技。“故宫文物医院的开放将实现故宫的一个理念,即公众应该获得对文物修复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这是将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
  据悉,故宫博物院将根据此次试行效果,尽快发布预约开放方案,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门票预售网站公布。

讲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将为故宫每一件文物建“病历”

  文物医院建立后,故宫文物修复流程经历了一场转变。
  单霁翔告诉记者,传统文物修复程序,是由保管或使用部门将需要修复保养的文物送到文保科技部,文保科技部主任判断后,送到最权威的修复人员手里,凭经验来修。
  “今天我们改了。”单霁翔说,如今每一件文物在修复之前都要先送到文物医院,进行分析、检测、探伤,彻查文物病历和健康状况,得出诊断报告,确定修复方案,才能交到修复师手里。
  未来,故宫的每一件文物都将在文物医院建立电子病历。病历记录着文物曾经的病害状况、修复过程,还能看到文物在什么时间地点展出过,当时的温度、湿度如何。当其再进入文物医院接受保养和修复时,修复人员首先能看到这件文物过去经历过什么。“这是一个科学修复的态度,所以我们建立了人类第一个文物医院。”单霁翔说。
  让单霁翔颇为自豪的是,故宫文物医院已经是全世界技术力量最强、专业设备最多、修复人员最多的博物馆文物修复机构。“我去过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这些世界级大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部门,他们也只有三四十名文物修复师,而故宫文物医院有200名医生。需要这么多人,就是因为我们要为文物做科学诊断检测。”
  单霁翔希望全世界博物馆都能建立科学的文物修复档案,记录文物的生命历程,“这也是文物医院的价值所在”。

现场
文物修复师穿白大褂酷似医生

  故宫文物医院呈狭长状,长长的通道两侧根据文物类型和修复手段排列着一间间文物修复室。玻璃内侧,身着白大褂的文物修复师一言不发,修理着手中的文物。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这个首次向公众开放的神秘空间。
  文物医院整体色调为干净的淡灰色,通道两侧展示着唐三彩骆驼、铜金刚佛母等代表性修复文物,墙上挂着案例展板,介绍修复过程和技术。
  名为文物“医院”,从内到外确实有着“医院”的味道。
  文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全都穿着白大褂,若不是衣服上印着故宫文物医院的标识,与真正的医生几乎难以区分。单霁翔院长也直接以“医生”称呼他们。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示的传统文物修复场景,是修复师们穿着自己的衣服,在故宫小院的古建中工作,颇有生活气息。
  而文物医院里则呈现出另一副面貌。窗明几净的工作室内,一排排先进的设备整齐排列,修复师认真专注于眼前的物件,气氛相当肃静。
  昨天,记者获准进入修复室,在修复师身边看其操作。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修复工作不被打扰,公众将无法进入工作室。但为了让公众能清晰看到修复过程,修复师会在窗边的操作台上工作,而文物医院志愿者则会提供专业和有趣的讲解。

揭秘
文物医院讲解员如何选拔?

  昨天,单霁翔为25位文物医院志愿者颁发证书,首批文物医院讲解员正式上岗。
  “这是文物医院最贵重的一个仪器,叫作文物专用CT机,可以为长宽1米、高1米多的各类文物做CT。但是屋子门这么小,你们知道CT机是怎么进来的吗?”昨天,正在读水利工程专业博士后的张雪靓开始了第一次讲解。
  “先放仪器再装门。”观众猜测。“不是的,为了放进这个仪器,事先把后面一整面墙都拆掉了。”张雪靓的讲解,让冰冷的机器有了趣味。
  25位文物医院志愿者是从871份简历中筛选出的。故宫4月开始招募文物医院志愿者,应募者以中青年、女性、本硕学历、在职者居多。其后,75名应聘者进入第一轮面试,35人进入第二轮面试。面试既考察应聘者的讲解能力,又考察应变能力,最终25人入选。
  故宫累计注册的志愿者已近3000人次,但故宫文物医院的志愿者很特殊。“他们的工作很具挑战性。”单霁翔说,故宫文物医院的预约观众将会带着问题来,他们对文化遗产怀着极大兴趣才会专门来到文物医院,预计很多还抱着与学习、工作有关的明确目的,志愿者必须能解答他们的专业问题。
  每天都有新的文物进入文物医院,志愿者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讲解内容。“让观众走出文物医院时,对文物修复和文物医生的工作价值有更好地认识,这需要志愿者的工作来实现。”单霁翔说。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奥燕 发表于 2018-6-7 09:57:02

故宫文物医院本周六试开放 首批40个名额已约满

源自:经济日报
kBqn-hcqccip8199318.jpg  (文件大小: 37.5 KB, 上传时间: 2018-6-7 09:57, 下载次数: 7)  保存到相册
故宫文物医院 北京晚报 图
  本周末,故宫文物医院将对公众开放。6月9日上午,首批40位观众可在预约之后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过程。
  故宫文物医院位于紫禁城最西侧,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如今,23个科研实验室、十余个科技修复平台已经正式运转,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落户在这里。
  届时,首批15名文物医院志愿者将作为引导和讲解员,带领观众零距离观摩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古代钟表传统修复技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观文物修复师给文物“治病”的全过程。
  首批观众限额40名,年龄须超过16岁。试开放仅限6月9日当日上午9时至11时20分。记者了解到,观众参观需在8日前登录故宫门票预售系统预约,从目前预约网站发布的状态看,40个名额已约满。预约成功的观众参观文物医院时,禁止拍照、录像;禁止携带箱包、大件物品以及照相摄影设备等进入。
  故宫表示,将根据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请公众关注故宫官网及门票预售网站。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8-6-6 15:57:00

故宫文物医院试开放首批参观名额已约满

源自: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故宫文物医院本周末即将迎来首批普通观众参观。据悉,即日起至本月8日,观众可以登录故宫门票预售系统预约参观,首批观众限额40名。试开放仅限6月9日当日上午9时至11时20分。预约人年龄须超过16岁。
  故宫医院位于紫禁城最西侧,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在此落户。
  为保障参观效果和文物安全,故宫明确,文物医院限流开放。预约成功的观众参观文物医院时,禁止拍照、录像;禁止携带箱包、大件物品以及照相摄影设备等进入。故宫表示,将根据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请公众关注故宫官网及门票预售网站。
  记者5日下午在故宫文物医院预约网站上看到,6月9日的参观名额已约满。
奥燕 发表于 2018-6-6 09:37:00

故宫文物医院周六试开放 禁止拍照录像

9HGk-fzrwiaz6341194.jpg  (文件大小: 26.69 KB, 上传时间: 2018-6-6 09:37, 下载次数: 7)  保存到相册

源自:北京日报  记者 刘冕

  本周六,是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故宫文物医院启动试开放,当日9时至12时,计划免费接待40名预约观众,观众须为16岁以上。
  故宫文物医院位于紫禁城最西侧,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在此落户。
  为保障参观效果和文物安全,故宫明确,文物医院限流开放。即日起至本月8日,观众可以登录故宫门票预售系统预约参观,首批观众限额40名。试开放仅限6月9日当日上午9时至11时20分。预约人年龄须超过16岁。
  故宫明确,预约成功的观众参观文物医院时,禁止拍照、录像;禁止携带箱包、大件物品以及照相摄影设备等进入。
  故宫表示,将根据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请公众关注故宫官网及门票预售网站。
奥燕 发表于 2018-4-24 08:57:03

871人中选15位 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6月上岗

9C41-fzqvvsa2513544.jpg  (文件大小: 23.53 KB, 上传时间: 2018-4-24 08:57, 下载次数: 9)  保存到相册
  故宫文物医院地下一层的一间大办公室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率领两名文物修复师,为文物医院面试志愿者。今年6月,从871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5位幸运儿,将成为文物修复师的“代言人”,为观众解读千年传承技艺,破译高科技设备检测文物时给出的数据密码。
  经过3年筹建,1年试运行,如今故宫文物医院的23个科研实验室、十余个科技修复平台已经正式运转。单霁翔透露,未来除了对专业学者等适度开放,普通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到这座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参观,了解珍贵文物保养秘笈,亲眼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女硕士应聘者比例最大
  上个月15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官方微博、“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同时向公众发布志愿者招募启事。故宫宣教部共收到有效简历871份。应募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各方面均呈现多样性,其中以中青年、女性、本硕学历、在职者居多。
  经过简历筛选,75位志愿者进入到第一轮面试。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介绍,初试实到73人。应聘者先在3分钟内讲解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物,然后回答一些问题。“问题设置根据应募者的年龄,有针对性地考察他们的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工作能力、交际能力、时间情况、对文博工作的认知和兴趣等要素。每组选取分值高的前7名,5组共计35人,进入第二轮面试。”
  昨日举行的复试依然分两部分,面试者先用5分钟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讲解。然后,花4分钟速读一则小故事,进行现场讲解。
  考核如此繁琐,是因为文物医院的志愿者与展厅里的志愿者不同,除了讲述文物的故事,还要讲文物修复过程中传承千年的技艺,还会涉及很多高科技设备等。屈峰介绍,已经进行的两轮考试主要是从其讲解的知识性、趣味性、信息抓取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4个方面进行考评。

培训期间不得碰文物
  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单霁翔给出明确答复,热爱文博事业,对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有兴趣,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学识学养,可以保证志愿服务时间。
  经过筛选,25名准志愿者脱颖而出,将接受故宫正式培训。“主要是按他们的兴趣,分成三组进行培训。他们也可以选择听其他组的课程。”屈峰说,“但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与文物有任何碰触。即使是故宫的正式员工,入职第一年也是不能摸文物的。”约1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准志愿者将进行一轮测试,选出18位到现场实地演练。“他们不仅要讲好文物故事,还要引导好参观者、修复师等各方面的关系。”单霁翔说,经过选拔,预计6月,15位志愿者将正式上岗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十余个修复平台投入使用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如今,23个科研实验室、十余个科技修复平台已经正式运转。
  “原来文物需要保养和修缮,是有经验的修复师凭借经验和手感,直接上手‘医治’。文物医院的理念是,要像对待人一样精心对待每一件文物,看病之前文物也需要进行完整的体检。”单霁翔介绍,这里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目前,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编制达200名。
  文物在这里看病,将建立全套“病历”。“我们要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与人工干预信息。借助现代科学仪器,针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科学诊断。而这一切诊疗过程,将有望对观众开放。“此次启动志愿者招募活动,目的即在不影响文物修复师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并获得满意的参观讲解体验,从而使博物馆文化展示能够更加多元、更加深入地走近观众,分享给观众。”单霁翔说。(记者:刘冕)
源自:北京日报
奥燕 发表于 2018-1-3 10:38:02

故宫文物医院尚未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带您看现场

源自:人民网
  (记者:林露、高媛、赵铎摄影报道)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国内科研设施最齐全、功能门类最完备、面积最大的故宫文物医院。在这里,一百多名文物“医生”是国宝的保健医生、主治医师,为国宝的保养和诊疗而忙碌着。
rn-E-fyqefvx4528773.jpg  (文件大小: 40.75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4)  保存到相册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2004年从中科院读完博士后来到这里。他介绍说,修复钟表的老师傅中,有的人祖上就在清宫从事钟表修复的工作。今天,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一代代地向下传承,通过举办全国性钟表培训班,收藏清宫钟表的各个博物馆的修复人员的技艺得到提升。
nRT3-fyqefvx4528925.jpg  (文件大小: 39.9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10)  保存到相册
J8q1-fyqefvx4529271.jpg  (文件大小: 42.27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7)  保存到相册
  故宫博物院娱乐性的钟表数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在修复师的手中,那些曾经灵动的造型、精妙的结构将重新焕发活力,能够进行动态的表演。
7VAY-fyqefvx4528772.jpg  (文件大小: 46.47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12)  保存到相册
  目前钟表修复室有5名工作人员,温文尔雅的王津师傅和他的第四代传人小亓,还有今年来的3个新人。其中,有一个还是从海外招来的博士。
Jh5K-fyqefvx4528777.jpg  (文件大小: 57.97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7)  保存到相册
  进入纺织品修复室,记者顿时感到一丝凉意,在这里等待修复的丝织品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修复台上,一件红色的“缂丝云龙纹男蟒”,它是清朝宫廷戏剧表演者穿戴的一件戏服,使用的是制作龙袍的繁复的缂丝工艺。这件服装腰部有一部较大的毁损,需要修复师使用缂丝工艺恢复原貌,这对修复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sfpj-fyqefvx4528711.jpg  (文件大小: 39.3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12)  保存到相册
  在纺织品修复室,记者还看到了丝织品织造的“长”字,这是《福寿绵长》作品中的一件。
4Vm0-fyqefvx4529104.jpg  (文件大小: 57.05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8)  保存到相册
  这是一幅用染色的象牙制成的工艺品,当时广东地区繁忙的海上贸易场景可以窥见一斑。经过分析,这幅作品中竟然使用了美洲的染料。
Xksj-fyqefvx4528837.jpg  (文件大小: 37.54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10)  保存到相册
  这是一组木质的乾隆年间的贺寿物件,背后还布满了金字书写的百寿图。凑近了看,雕刻工艺之复杂让人叹为观止。这实在是一件有诚意的贺寿礼物!
vz5m-fyqefvx4529270.jpg  (文件大小: 36.54 KB, 上传时间: 2018-1-3 10:38, 下载次数: 15)  保存到相册
  这是贺寿礼物的局部,仔细看一下仙鹤,为了再现作品的全貌,它的头部和颈部可是修复师的诚意之作。为了补齐这些残缺的部件,修复师背后可下了不少功夫。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6:3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