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成都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已投入使用 一升水30秒内被吸光

查看数: 895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5-22 11:22

正文摘要:

源自:华西都市报 改造后的锦华路-锦江段。   成都最早的两段“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已投入使用   作为成都市第一条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中环路提升改造工程从启动之初就备受关注。5月20日,华西都 ...

回复

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22 11:22:00
“喇叭状”缝隙透水五层“海绵体”吸水蓄水
  为何海绵人行道吸水这么快?“‘海绵体’的人行道比普 通 人 行 道 增 加 了20%~30%的储水能力。”工作人员表示,人行道通过铺装板之间的“喇叭状”缝隙透水,透水基层采用3cm粗砂+20cm透水混凝土+40cm再生骨料碎石的构造进行结构层改造,每层中间用渗水土工布,用于过滤水中杂质。
  另一方面,对于道路红线外有集中绿地的区段,根据现场情况改造为了半渗透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由砾石层、中粗砂层、种植土层构成。
  “中水回用系统也将引入到中环路改造工程中。”该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从污水处理厂引回的中水将用于绿化、路面冲洗、小型湿地打造等方面,将有效节约水资源。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殷航摄影报道
  
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22 11:22:00
“海绵人行道示范段”一升水30秒内被“吸光”
  据了解,中环路改造工程覆盖全线42公里,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即不受地铁7号线站点影响的26公里已完成80%施工任务,预计于6月完工;第二阶段,即余下部分将结合地铁7号线站点建设进度适时启动。
  目前,首两段“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已投入使用,分别是全长约800米的锦华路—锦江段、全长约1200米的迎晖路-岷江路。
  5月2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锦华路—锦江段,相比于普通路段,这段路的地砖之间间隙明显。
  “人行道地砖没有进行填缝处理,其缝隙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可以更好地将路面水吸入。”成都市建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环路海绵城市改造体思路为“人行道透水+部分集中绿地下凹改造”。
  为了验证海绵人行道良好的吸水能力,工作人员将一桶容量1升的水泼到地面,水沿着地砖之间的缝隙流下,逐渐消失在地面。30秒后,地面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路面的径流,会引到绿地上,进行灌溉。”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7:2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