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暗访成都“三无凉糕”:黑作坊里酸臭味便扑鼻而来

查看数: 929 | 评论数: 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7-30 08:22

正文摘要:

  作坊内糟糕的生产环境。吴平华摄 吴平华 摄   中新网成都7月28日电(吴平华)在没有任何防鼠、防蝇、防尘设施且不断散发着酸臭味的屋子里,工人在厕所里制浆、装有糖水的铁桶里蚊虫飞舞、地面上污水横流…… ...

回复

蜀猴 发表于 2016-7-30 08:22:00
  楼上的住户张昌正气愤地说:“这个作坊早就该取缔了,卫生条件极差无手续,而且用的材料也不好,装糖的塑料瓶也是从外面捡的,极有可能导致传染各种疾病。”
  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四科陈科长告诉称,“三无”作坊生产加工制作的环境卫生条件、操作者身体健康状况、销售配送、存放储藏条件、装的容器等如没有安全保障,就可能使凉糕出现质量问题,微生物繁殖加剧,消费者食用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
  执法人员对这些不合格食品当场进行了销毁,并暂扣了相关设施。陈科长表示,将依法对该作坊予以取缔。 ●
  
蜀猴 发表于 2016-7-30 08:22:00
执法出击:依法取缔三无凉糕黑作坊
  28日,记者将此事通报给了成都市食药局食品安全稽查二支队。廖鸿平对队长听记者讲述了暗访、调查经过后,表示愿意安排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查处。
  廖鸿平队长称,据他所知,目前成都有大小餐饮店约7万家,有60%的小餐饮店都在销售“三无”凉糕。据知情者推算每天的销售数量至少有3万份之多。
  “由于我们人少,销售凉糕的太多,如果天天查,也不太现实。”廖鸿平队长表示,发现生产源头将坚决查处。于是,他立即通知锦江区食药管理部门配合前往查处。
  11时40分,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四科的陈科长等七人与当地民警在记者的带领下赶到了成都市锦江区镋钯街37号居民大院内。当得知执法人员来检查,屋内的人却将铁门紧锁,无论怎么敲门都不愿意打开。
  半个小时过去,屋里的人仍然拒不开门。民警只得找门卫通知房主并打算依法强行破门而入。
  门卫告诉记者,该非法作坊已在此隐蔽生产多年,每天有十辆电瓶车不间断地往外运货,生意很好,但卫生很差。
  就在执法人员准备强行破门进入时,凉糕作坊的老板杨菊先回来了。在她的要求下,里面的人才将反锁的铁门打开。
  记者刚进入屋内,强烈的酸臭味便扑鼻而来。记者看到,进门的右边小屋里的几个大铁桶内装有大量的糖液,蚊虫在里面四处飞舞。左侧的厕所里,两位中年妇女正在制浆,里面稍大的屋子里则摆放着约两千份即将出售的凉糕,地上污水四溢,三个中年妇女正在不停地将浆状物往桶里装,整个作坊根本没有任何“三防”设施。杨菊先承认自己没办理相关合法手续。
  
蜀猴 发表于 2016-7-30 08:22:00
记者暗访:凉糕黑作坊藏身闹市居民楼
  “问题”凉糕从何而来?记者决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27日下午三时许,在盐市口附近,一辆载有多个白色塑料桶的电瓶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为不打草惊蛇,记者便紧跟其后。只见电瓶车顺着东大街往东一直行驶,十分钟后,电瓶车飞快地转入了义学巷,转眼间,电瓶车不见了踪影。
  约五分钟后,电瓶车又出现在了遂宁宾馆附近的万县面馆门口,电瓶车男子正在将货物往餐馆里搬运。等男子送完后,记者继续跟在了他的后面。转过一条林荫小街后,电瓶车直接驶进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镋钯街37号居民大院内。
  就在此时,一辆满载凉糕的电瓶车正好驶出。进出小区的居民向记者证实,院内六单元一楼的确有一家生产凉糕的小作坊,据称没有任何手续,条件十分糟糕,且已隐蔽在此多年。
  万县面馆人员称,就是进的附近一宜宾人的凉糕,以1.20元每份的价格进购的。附近的刘姓店主称,有时生意好的话,可以卖一百多份。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5:2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