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溜索改桥建成后带来啥变化 记者探访金沙江上亚洲第一高溜

查看数: 3193 | 评论数: 1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5-22 08:24

正文摘要:

凉山金沙江上溜索改桥 连接川滇惠及八万人 源自:华西都市报 蒋世学的老伴张世春(左三)是溜索的“乘务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湘东摄影吴枫 [最后的溜索]   2017年5月21日,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潭 ...

回复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9-2 07:54:00
  大桥建成那天,村民张连朝特意跑到现场“走路过江”,他兴奋地发现,“从家到桥,只走得到半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张连朝参加了通村路的建设,他盼着,早日修通从桥到村的公路,以后卖菜、卖经济作物,都能用车运。
p4yv-hinpmnr5228029.jpg  (文件大小: 28.48 KB, 上传时间: 2018-9-2 07:54, 下载次数: 13)  保存到相册
  坐溜索过江,可以清晰地看到,下游不远处一座巍峨拱桥跨于江面,这就是冯家坪“溜索改桥”项目。四川77座溜索改桥项目,有3座特大桥于今年建成,其中金沙江上就有两座。经过2年多的建设,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冯家坪村“溜索改桥”于今年7月建成。
  大桥旁边的项目部仅数人留守,四川路桥华东公司项目经理郑剑锋说,大桥有些收尾项目在做。桥虽通了,但对面还是山,还要修8公里的通村路,与鹦大路对接。等路修通,两岸的交流将更加密切。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9-2 07:54:00

溜索改桥建成后带来啥变化 记者探访金沙江上亚洲第一高溜

源自:四川在线  : 王眉灵 吴传明
  (记者:王眉灵 吴传明)</b>“坐好了!开啰!”陈东平站在索篮里一声大吼,溜索猛然启动,冲力让他踉跄了一下。随后,在“吱溜溜”的滚轮转动声里,索篮摇摇晃晃地向对岸移去。
  这是记者8月30日在凉山州布拖县看到的一幕。溜索架设在深切峡谷之间,溜索下百余米,是急流的金沙江。若溪洛渡水库低位蓄水,水位还将下降数十米,这座鹦哥溜也被称作“亚洲第一高溜”。
  记者坐上鹦哥溜滑到对岸,73岁的守溜人蒋世学已在此守了19年。1999年,亲眼见第二座过江的渡船出事后,他和几位村民凑钱修建了这条溜索。几十年来,两岸群众都靠着这条鹦哥溜出行,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开溜近百趟。“现在少了。”他说,下游的大桥(冯家坪“溜索改桥”项目)修好后,大家都宁愿从桥上过。从村子到大桥的公路还在修,前段时间土路断了,坐溜索的才多了起来。
2gG5-hinpmnr5227549.jpg  (文件大小: 38.68 KB, 上传时间: 2018-9-2 07:54, 下载次数: 14)  保存到相册
溜索
  虽然坐溜索的少了,收入也减少,但蒋世学打从心里高兴。“有桥才好呢,小车随便跑。”他说,可不希望子子孙孙都坐溜索出行。
丢不下 发表于 2018-6-29 08:54:00
  最后溜索19岁溜索即将完成使命 当文化遗产保存
  从金沙江大桥往上游走,不到一公里处,可以看到两根粗壮的钢缆挂着一个四面悬空的“铁箱子”,横跨到金沙江对岸。这是一座载人过江溜索,靠电力带动滑轮前行,名字叫作“鹦哥溜”,因其距离江面高达270米,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
  要乘坐溜索,得先拨通写在一堵墙上的电话号码,联系对岸开溜索的蒋世学老人。乘坐一次溜索,单边价格为5元。
  确认有乘客要过江后,蒋世学老人启动电机,滑轮转动,将“铁箱子”从江对岸输送过来。
  “一定要注意安全,把门拴好,抓紧扶手,不要在上面蹦跳……”蒋世学在电话中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等所有乘客上了铁箱,告知他可以开动了,他再一次确认安全后,推动闸刀,铁箱便一下子蹿出去,驶向对岸。站在悬空的铁箱中,望着脚下近300米、奔流而过的金沙江,难免会手心出汗。
  今年73岁的蒋世学,自1999年溜索架设后,就一直在负责运行,至今已有19年。
  他回忆,那年溜索刚开始运行时,是靠两岸的年轻小伙子站在钢缆上人力推动前行,过江犹如走钢丝,万分惊险。2001年,他换上了柴油机和发电机,安装了滑轮带动,溜索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现在乘客少了,有时候一天没得一个人。”蒋世学望着悬崖对岸看了半天,确认没有乘客后,他开始为钢缆更换一颗螺丝。
  如今,跨江大桥即将通车,这座溜索,以及蒋世学都面临退休。
  “大桥通了,交通好了,我也该退休了嘛。”蒋世学颇为乐观,他说,大桥通车后,两岸来往更加便利,不开车,走路也很方便,溜索也就完成历史使命了。
  对于以后的生活,蒋世学已经有了打算。要么去巧家县的儿子家,要么去绵阳女儿家,安享晚年。“孙子在上海读博士,我还想去上海看看。”
  溜索退休后,将会如何处置,是否会拆除?蒋世学给出了否定答案。经四川和云南相关专家一致认定,鹦哥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应当将其保存下来,并且定期保养检查,在确定其安全性的情况下,可以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开放。
  脱贫之路村里种植上千亩小米蕉 带动村民脱贫奔康
  这段时间,沿江村村委会主任陈先国正在忙着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相比去年5月记者见到他时,他的信心明显增加了许多。
  进入沿江村,首先让人注意到的,可能就是山坡上大片大片的香蕉林。与外地香蕉不同,这里出产的是小米蕉。陈先国带来了一把,让大家品尝。味道甜、糯,口感非常好。
  沿江村,地名名副其实,靠江,地形为陡坡,土地并不多,而且土壤中多碎石,全村有贫困户81户409人,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
  之所以选择种植小米蕉,是因为这里较为炎热的气候适合小米蕉的生长,同时,小米蕉不需要过多打理,而且种植一年就有收益,是最适合沿江村发展的经济作物。
  “我们现在种植了1000亩,一周就要卖1000斤!”陈先国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而在去年5月,村里的种植面积还只有400多亩,原先的荒坡荒地,现在都种上了小米蕉。
  陈先国说,沿江村的小米蕉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纯绿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如今,批发价可以卖到2元一斤,在昭通和金阳县市场,一上货就被抢购一空。“前段时间有家批发商找我们订购,我们暂时没敢答应,怕产量供应不上。”
  陈先国计划,今年村里再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利用闲置的土地和乱石堆,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这样一来,村民脱贫就有了很大的希望。
  如今,大桥即将通车,村里的小米蕉也将有更为广阔的销路,可以卖到四川,也可以销到对岸云南。今后,宜攀高速公路还将经过沿江村,并在附近设置有进出口,这里的小米蕉还会卖得更远。
  陈先国还尝试在香蕉林中套种芒果,目前已经种植了100多亩。沿江村出产的芒果口感很好,并不比攀枝花的差。目前,他正在向县上争取水渠项目资金,“如果将水源问题解决,沿江村脱贫速度将更快。”
丢不下 发表于 2018-6-29 08:54:00

凉山金沙江“亚洲第一高溜”退休 跨江大桥7月通车

源自:华西都市报
Soiz-heqpwqy5486330.jpg  (文件大小: 49.46 KB, 上传时间: 2018-6-29 08:54, 下载次数: 12)  保存到相册
  连接川滇两地的跨江大桥7月将通车。
pnbE-heqpwqy5486277.jpg  (文件大小: 42.06 KB, 上传时间: 2018-6-29 08:54, 下载次数: 15)  保存到相册
  “鹦哥溜”距离江面高达270米,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

  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有一座横跨金沙江两岸的载人溜索,名为“鹦哥溜”。两岸川滇居民在距离江面近300米的高空,每天乘坐溜索相互往来。现在这条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的溜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在溜索下游一公里看到,一座新建的跨江大桥已经在悬崖间拔地而起。经过两年多施工,大桥于今年5月底合龙,预计在7月初就能通车。
  大桥通车后,金沙江两岸约8万川滇居民的出行方式将彻底改变,运行了19年之久的“鹦哥溜”,这座四川境内金沙江上最后的溜索,也将结束使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湘东李俊雅柴枫桔刘微摄影报道
  跨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连接川滇下个月就要通车
  卖完一车小米蕉,关万金心情愉悦,发动面包车,准备返回家中。
  关万金的家,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这是一个地处金沙江悬崖边的村子,从县城出发,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海拔从2400多米骤降至700多米,气温也从20℃猛增到35℃。
  湿热的风从金沙江峡谷中吹来,路边的香蕉林绿意盎然。转过一个山坳,一座新修的大桥出现在眼前。
  “看到看到就要通车了。”关万金将车停在桥边,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
  这座桥,横跨金沙江,北接四川省布拖县沿江村,南连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大桥采用四级公路设计,宽9米,长385.2米。
  代臻,是大桥建设项目总工程师。站在桥面上,满头大汗的他,正在指挥工人完成最后的桥面铺装等工作。
  看着建设了800多天的大桥即将投入使用,代臻颇为感触。“建这座桥,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代臻说,第一大困难,就是大桥两边都是垂直江面200米的悬崖,而且对岸云南那边不通公路,也无施工场地,将施工设备、材料等运送过江,非常困难。在施工中,他们架设跨江吊装系统,将机器设备运送过江,工人就通过索道过江。同时,在垂直90度的悬崖上挖山打洞,掘进了50多米架设桥墩。
  金沙江峡谷的风,说来就来,而且很大。工程面临的第二大困难,就是阵风。施工现场风力强劲,且风速分布不均匀,最高风速可达11级,而且温度经常达到40℃以上。
  为克服这一困难,四川路桥与重庆交通大学合作,进行了风致动研究,布置了抗风绳,全天候对风场进行监测。为避免热胀冷缩给工程带来影响,施工人员错班作业,早起晚收。
  “工程已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代臻说,现在,正在进行桥面铺装、防护栏安装等,如果天气等给力,预计在7月10日左右就能实现通车。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5-22 14:07:00

亚洲第一高溜即将“下岗” 系金沙江最后的溜索

源自:中国网
kuFd-fyfkzhs8594023.jpg  (文件大小: 50.8 KB, 上传时间: 2017-5-22 14:07, 下载次数: 17)  保存到相册
亚洲第一高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王眉灵)4月12日凌晨8时许,经过2个小时的吊装,最后一块钢拱稳稳地放到既定位置,凉山州布拖县冯家坪村溜索改桥主桥拱肋顺利合龙。该桥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初正式通车,届时,大桥上游数百处、有着“亚洲第一高溜”之称的鹦哥溜将正式“下岗”,川、云两地群众将经由安全的公路桥跨金沙江,便捷出行。
  全省仅剩3座特长溜索改桥未完成
  解决西部边远山区群众的出行问题,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溜索改桥”建设,四川省将其列为2015年四川交通“四大专项工程”中的首要任务。目前,全省仅剩3座特长溜索改桥未完成,其中跨金沙江的有两座,都在凉山州境内,相距约40公里。
  冯家坪村溜索改桥工程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的金沙江上,北岸接布拖县冯家坪村,南岸接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白岩村小组,两村之间目前靠溜索进行联系。
  鹦哥溜架设在距金沙江300米左右的高处,由两根拇指粗的主缆、小指粗的细缆、2米见方的铁筐组成。行人过江,跨进铁筐,处在云南岸的守溜索人操控缆绳,即可往来。
  布拖县白鹤滩镇村民黄桂巾准备到对岸走亲戚,听说大桥有重大进展,十分高兴:“以后可以坐车到对面去,那可方便多了!”她提着大包小包跨进铁筐,别好栅栏,朝对岸大吼:“坐好了!”铁筐晃晃悠悠地向对岸划去。
  走新桥只需几分钟
  布拖、巧家一江之隔,两地常有群众通婚,往来频繁。从四川嫁到云南鹦哥村的熊家兰说,铁筐不大,若有牲畜或重物过江,需步行翻山、从另一座已成危桥的大桥经过,耗时4个多小时。
  “新桥有380多米长,修好后,开车不到一分钟,走路也只需几分钟。”冯家坪村溜索改桥的承建单位、四川路桥集团华东公司副总经理黄平说,新桥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桥宽9米,双车道。
  黄平介绍,冯家坪村溜索改桥为钢拱桥,主跨260米,仅就建设难度而言不大。但该项目云南岸无道路及施工场地,初期,挖掘机、装载机是通过搭建吊绳吊运到对岸,同时搭建了一座可抗九级大风的索桥,以辅助施工。此外,大桥所在地昼夜温差大,有20摄氏度,为防止刚才热胀冷缩带来质量隐患,主拱架设选在凌晨施工。
  沿江高速今年就将开建
  凉山州境内另一座跨金沙江的溜索改桥位于金阳县对坪镇,也由四川路桥集团华东公司承建。黄平说,对坪镇溜索改桥按计划推进,预计本月实现主桥拱肋合龙。两座新桥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初建成通车。
  凉山州溜索改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杨朝富介绍,两座溜索改桥项目,除了桥梁本身,还包括与既有道路的连接线建设,辐射人口约8万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和往来。沿江高速今年就将开建,今后,通过两座新桥,四川、云南居民还可方便地上下高速,快速通达沿线城市。
源自:四川在线
锦泉 发表于 2017-5-22 08:24:01
人 物 特 写
对岸的云南姑娘:嫁到四川收获幸福

  陈先国说,现在村里的姑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云南嫁过来的。39岁的杨文敏,就是其中一位,嫁到四川将近20年了。当时,还没有溜索,她坐着小木船,渡过金沙江,来到了四川。谈起与老公徐应斌的爱情故事,杨文敏有些害羞。老公比她小一岁,她回忆说,她是唱着山歌,嫁到四川的。杨文敏的老家,在江对岸云南的鹦哥村岔路社。她指着对岸的高山说,就在那里面,远得很。近几年,凉山开展的精准扶贫,让杨文敏一家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家里还买了车。今年,家里也准备发展芒果种植。大桥即将修通,杨文敏颇为激动,她说嫁到四川,收获了幸福。而随着大桥的修建,明年回娘家,可以坐着车直接抵达了。这种幸福,将延续得更长。

18年的溜索人:退休的溜索,可作为景点打造
  坐在电机房内,71岁的蒋世学遥望着对岸。“当年架设溜索,花了12万元。”蒋世学说,起初,乘坐溜索,2元一个人,到现在,5元一个人。他已经记不得,18年来,有多少人乘坐溜索,在金沙江上往返。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看着不远处,即将竣工的跨江大桥,蒋世学心情颇为复杂。他说,桥修好了,交通更方便了,通车的时候,他也要去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溜索要“退休”了,蒋世学还是有些不舍。这些年来,周边的村民和溜索已经有了感情。他说,上周,有10多名年轻人组队一起来体验溜索,还在他家中吃了顿饭。这给了蒋世学启发。他想,即使没有人乘坐了,也要将溜索保留下来。金沙江两岸风景很好,在能确保溜索设备安全性的前提下,希望能将溜索作为当地的一个景点,“或许可以通过包装和开发,发展金沙江峡谷旅游,帮助两岸村民致富。”

记 者 手 记
一座跨江大桥
千万个致富梦

  没到过凉山,或许不知道凉山之大,也不知凉山道路之难。从西昌出发,2个小时抵达布拖县。从布拖县,再开车2个多小时,才能抵达“鹦哥溜”的所在地龙潭镇沿江村。“亚洲第一高溜”就横跨在金沙江上。乘坐溜索,脚下是近300米高峡谷,悬空看着江面,我手心不断出汗。但是,这是当地村民早已习以为常。在没有溜索之前,要过江到对岸,需要一天时间。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随着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推进,凉山的交通,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有了跨江大桥,“鹦哥溜”就要退休了,今后两岸来往,开车分分钟就到。而村子的上方,今年即将开工的宜攀高速规划线路从此经过。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脱贫攻坚,村民无不干劲十足。385米的跨江大桥,为村民走上致富路提供了一条捷径。这座大桥承载着的,远远不只一个村民的致富梦想。桥修好了,道路通畅了。明年此时,若再去沿江村,村里的小米香蕉,估计已经卖出了好价钱。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5:26,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