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最早提出持久战的蒋百里:两次打败日本陆军

查看数: 1445 | 评论数: 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5-22 11:51

正文摘要:

在中国现代史辞海上,没有蒋百里的名字。他的名气在日本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和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他们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 ...

回复

张世光 发表于 2010-5-22 11:54:52
(续)

全国许多文学青年纷纷以陪百里先生坐牢为时尚
  马鼎盛:1929年秋冬,蒋百里的学生唐生智欲起兵反蒋,电询老师意见,蒋百里回电中有“东不如西”的话,意思劝他仿效清代名将左宗棠向西北地区发展。唐生智刚愎自用,没有采纳蒋百里避实就虚的战略。此后蒋介石从唐生智上海总部和蒋百里家抄出电台及电报稿,认为蒋百里所说“东不如西”是针对自己,就起了杀心。1930年元旦,唐生智兵败,上海市市长张群登门劝说蒋百里出国,避一避风头。不料蒋百里断然拒绝说:“我为什么要亡命?我没有资格亡命!”张群碰了一鼻子灰。几天后,门生刘文岛来说:“老师,目前你处境险恶,我看你还是出国安全,早走为好。”不料蒋百里怒目圆睁,拍着桌子说:“我没有刮地皮,没有钱出国!”刘文岛又说:“听说上海当局答应发给你路费5万元。”蒋百里余怒未消,以鄙视的口吻,坚定地说:“别人的钱我不要,我没有犯法,不会离开上海。看他蒋介石把我怎么办!”
  经人劝说,蒋百里离开蒋介石不能下手的上海租界来到杭州。
  蒋英:蒋介石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要逮捕蒋百里,他派了蒋百里的一个学生叫刘文岛,来劝说老师到杭州去休息休息,蒋百里大概也无知,就真的到杭州去休息休息了。
  1930年,正在杭州休养的蒋百里,因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活动遭到逮捕,当时蒋介石已经起了杀意,幸亏蒋百里的学生们从中穿插周旋,再加上蒋百里名望太重,杀他难免舆论大动,这才得以暂保性命。
  江英:除了有一些人准备救援他,暗中帮助他以外,公开呼吁的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徐志摩,徐志摩手无缚鸡之力,因为他跟他是好朋友嘛,提出来要跟他一起坐牢,徐志摩呼吁以后全国有许多的文学青年纷纷的以这个为时尚,要陪百里先生去坐牢,纷纷声援,再加上军队一些人的帮助。
  最终蒋百里在狱中待了20个月,出狱后,经人盘桓,两蒋言和,而对蒋百里,蒋介石仍然有所忌惮,于是让蒋百里出国考察。先是奉蒋介石之命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中日之战。之后又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接下来再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国后,马上得到蒋介石电令,让他赴西安汇报考察情况。蒋百里登机之时,正是1936年12月11日,翌日“西安事变”爆发。
  江英:他在西安事变头一天他到的西安,撞进去的,他就前面的情况他不知道,因为蒋介石一直在西安待着,带了一批手下,他的中央大员在西安已经待在那了,蒋百里是后去的,12月11号去的,他不知道这个情况怎么样的。
  “翌晨,曙光未起,闻枪声四起,疑系军队凌晨演习,初未介意,俄而,机关枪声大作,辨为实弹射击,然犹以练习打靶,决未料及祸变发于俄顷,也未几,枪声由远而近,似在咫尺之间,对余伏案整理文稿,有一青年排达面入,询余姓名毕,即曰,请先生至客厅休息,语未毕,两健卒挟余出”。
  江英:就给他就挟持就押送带大厅那去,大厅那个时候这些中央大员一个个都非常狼狈,除了这些大员还有一些缴了械的卫兵还有一些家属,大员太太夫人们都在那里,有的人很狼狈,你像陈诚这样的人,他是躲在面粉柜里面,全身都是面粉像个大面缸一样,因为他躲到那个柜子的时候漏了衣角,后来被人拽出来,邵元聪因为他是考试院副院长,他跳窗逃跑,跳窗子被击毙了,其他的人也有开枪,在招待所里也有死其他的人。
  蒋介石被张学良囚禁后,张学良多次拜见,劝他同意8项抗日主张。蒋介石则毫无商量的余地。
  江英:当时蒋百里表示一个态度,他是这样认为的,他说,他还是挺鲜明的,他说你们这个行动,我很赞赏你们的胆量和气魄,我认为你们是正义勇敢的行动。
  蒋英:张学良很信任蒋百里,就请教蒋百里,说蒋介石不见人,也不说话,没有办法,说你想想办法吧,蒋百里就觉得那个时候,绝对不能打。

江英:他说关键问题现在是个力量问题,在西安力量没有问题,特别在这个招待所里边,你两支枪就可以把我们这些人全管住,问题是西安以外怎么办。
  事变第5天,也就是12月16号下午4点,蒋百里见到了蒋介石。
  江英:蒋百里比较策略,他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讲,就这个事变没有讲,他说他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对世界的形势有所了解。现在日本啊,是准备进攻中国,他们为了争功,日本的海军和日本的那个陆军,为了争功,他们在明年,就是1937年,很可能对中国发动进攻。现在日本天皇已经接见了他们的陆军代表,是吧,形势挺危急的,可能要打仗,他从这儿讲起的。然后就讲到危险,然后呢他就讲到了,现在情况就这样,我们认为的话,他就说,西安这个事情啊,恐怕得和平解决。

蒋百里先后被众多大军阀聘为参谋长或顾问
  马鼎盛:对于蒋百里的分析蒋介石深以为然,他对蒋百里说:张学良想派一人先往南京商谈,并且认为蒋百里最为适宜。蒋百里赞成派人去南京商谈,他认为,南京和西安之间相持不决,眼下已成僵局,但他本人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去了于事无补,必须派南京所信任的人前去,才能解决问题。并向蒋介石建议:“中共方面竭力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委员长不妨找周恩来谈谈。”蒋介石表示同意并亲笔书写两封信,一封交宋美龄,一封交何应钦,致何应钦函里明确指出:“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
  马鼎盛:得知蒋介石和平解决的意思后,蒋百里问张学良,留在西安的军事大员当中,你最恨的是谁。少帅回答,我不恨什么人,只有蒋鼎文这个人好出坏主意,我就是看他不顺眼。蒋百里说,那么最好派他去。张学良听不明白。蒋百里解释说,派最不喜欢的人前往南京就可以表示,你绝无伤害其他中央大员之意,也可以表示,你对和平解决时局,抱有极大的诚意,这样才能产生积极效果。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此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但东三省已失,华北危如累卵,尽管蒋百里几次向国民政府请示,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但都被婉拒,于是他再入书斋,1937年,新作写成,名为《国防论》。在这本书里,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之间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江英:《国防论》不是一个时期写的,它是蒋百里在各个时期,实际上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有许多的演讲和论文集在一起的军事论著和演讲集,七篇文章十万字,这个里边他谈了许多国防上的观点,提出了关于中日关系的基本看法。
  蒋百里第一次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观点。
  蒋英:反正他是建议,他是决定打持久战的,就是说他最后建议到湖南作为根据地,离开汉口以后到湖南去,他就说打持久战,中国是有办法的,这样子可以切断日本人的供应线,日本人没办法再打下去了,他是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的。

蒋百里在《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1937年到1938年,蒋百里在报上连发文章,被誉为“战时的文坛健将”,乃至中国政府抗日政策的“发言人”,其中影响最大者,首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发表后轰动了中国的战时文坛,文章的结论成了抗战时期的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
  马鼎盛:蒋百里终其一生没有亲自指挥打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众多大军阀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包括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但只是充当高级幕僚,并不见亲信。所以蒋百里是卓越的军事学家,并非军事家。蒋百里在军事学研究的重要成就,一是提倡现代国防,传播现代国防理念,他倡导的“国防经济学思想”至今仍有研究价值。二是最早判断中日必有一战,建议以日本为假想敌构建整个国防系统,并提出了系统的抗日战略理论,这些对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战略制定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蒋百里写成《国防论》影响远及海外,二战期间,名将艾森豪威尔、巴顿等人曾多次引用蒋百里的《国防论》来阐述战局。
  马鼎盛:唯一遗憾的是,蒋百里将军未能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1938年早逝于广西宜山。
  马鼎盛:当年就地敛葬,1947年由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发现他尸身不朽。蒋百里至交竺可桢大哭,叹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间众人泣不成声。最终蒋百里将军遗骸迁葬西湖。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2:26, Processed in 6.56761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