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962年:毛泽东采取三不主义意图钓鱼

查看数: 483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3-22 18:53

正文摘要:

本文摘自:《七千人大会始末》 ⊙ 作者:张素华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导语: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 ...

回复

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3-3-22 18:53:59
  关于大会讨论的情况,不用说,很快地就报告了毛泽东。鉴于大会的纷纷议论,1月13日上午,毛泽东向杨尚昆又提出一个新建议,延长会议的时间,以小组讨论为主,对报告进行充分的讨论;报告经大会讨论定稿之后,直接发给大会,少奇同志在大会作报告时,不念报告稿,只是对报告稿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
  毛泽东提出这个建议后,杨尚昆立即向刘少奇和邓小平作了汇报。当天下午,刘少奇、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等,用了两个半小时,在钓鱼台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会议日程作了重新调整和安排。
  1月14日,田家英将上述安排写成书面材料报告了毛泽东。田家英在报告中说:
  主席:
  昨天上午主席对会议进程的意见,尚昆同志已向少奇同志和小平同志报告。他们都说,同意主席的意见,对会议进程作了如下的布置。
  14日(星期日)休息。
  15日(星期一)继续开小组会,讨论少奇同志报告初稿。
  16日(星期二)继续开小组会,讨论少奇同志报告初稿。
  17日(星期三)小组讨论农村基本核算单位下放问题。起草小组修改出少奇同志报告的第二稿。
  18日(星期四)小组继续讨论核算单位问题,或者读文件。少奇、小平同志通读和修改第二稿。
  19日(星期五)第二稿发到各同志手里,阅读一天。
  20日(星期六)少奇在大会作报告,不念报告稿,对报告稿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
  21日(星期日)休息。
  22日(星期一)周恩来同志讲话,主要讲经济计划、进口粮食,对外的欠帐和援助,精简机构等问题。小平同志讲话主要讲党的问题。
  22日以后,各小组开小组会,又交叉开一些政治局常委同志讲话的大会。会期准备延长至28日。26日修改出少奇同志报告的第3稿,即作为最后定稿。
  以上布置,小平同志要我报告主席,并问主席还有何指示。
  田家英
  1月14日
  毛泽东看了田家英的报告,没有表示异议。大会即开始按这一安排进行。
  很快,又有一个新决定,再使大会改变了会议主题。
  正当大会按照中央的安排进行的时候,1月15日,杨尚昆从各小组的简报中,看出一个比较大的动向,地方上一些同志不同意中央反对分散主义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对大会的主题提出了挑战。
  杨尚昆说:从“各小组的简报,可以看出:实际上有一种不同意反对分散主义的意见存在,而主要是存在于省级干部中间。他们的意见是:工业中有分散主义,农村中则是集中过多,不是分散主义。而工业中的分散主义又有各种理由,似乎非此不可,否则就会恢复到1957年以前,不能鼓气,而是泄气了!”晚间“开汇报会议,听了各组的意见。前面所说的感觉更加证实。湖北省委就提出究竟有无分散主义来讨论,而王任重的发言是否定的!”
  了解了这个情况,杨尚昆不敢怠慢,于次日(16日)上午立刻将自己的看法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也觉得问题重大,指示杨尚昆即刻向刘少奇汇报。下午,刘少奇在听取杨尚昆的汇报后,说:“问题有不同看法,主要是一些同志接受教训不够,还没有充分认识,现在不说通,将来还会犯错误。此情况应向主席反映,由主席决定会议如何开法。”
  随即,刘少奇带着杨尚昆一起来到邓小平家,与邓小平共同商量,决定将这一情况报告毛泽东。杨尚昆将刘、邓二人的意见告诉了田家英,请田向毛泽东转报。
  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觉得问题重大,召开七千人大会的直接起因,就是为了反对分散主义,现在地方同志有意见,这不是从根本上动摇大会的基础吗?当天晚上,毛泽东走出了中南海,来到钓鱼台,在12楼召集刘少奇、邓小平、陈伯达、田家英等开会,讨论大会如何进行的问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报告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中央认为地方的同志严重存在着本位主义,不顾大局的情况,中央很难集中调整、指挥;而地方的同志显然有不同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央没有采取堵的方法,他们顺应会议的潮流,决定充分听取地方同志的意见,于是一个新的决定产生了:即吸收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和中央的一些同志参加,重新组织报告起草委员会,先谈谈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对于报告不论是文字问题,还是原则问题,都可以讨论。报告中不合理的,不是真理的都可以推翻,甚至全部推翻,但是正确的不能推翻,统一思想之后再写稿子。毛泽东还说,重新写好的稿子拿出去以后再推翻也不要紧,不过,最好不推翻。
  当晚,就组成了一个有二十一人参加的报告起草委员会。
  至此,大会的主题开始发生重要变化,由反对分散主义为主,一转而改为以总结经验为主。
  过去有不少人认为,大会之所以重新成立报告起草委员会,主要是毛泽东对报告不满意。本来刘少奇主持起草的报告,经大会讨论通过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重新起草?除了毛泽东的不满意,似乎不会再有别的解释。但上述情况应该说已经澄清了这个问题。
  1月16日晚上决定成立报告起草委员会,1月17日,委员们就走马上任,每天下午,齐集中南海怀仁堂的一间会议室里,对报告进行讨论修改,直到24日才告结束。
  因为大会议论纷纷,也因为又组织了起草委员会,还因为毛泽东吸取了1958年和1959年两次郑州会议的经验。他多次讲,那两次会议干嘛那么匆匆忙忙就结束了呢,如果开的时间长一些,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来的事情就会好一些。所以,这次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决心让大家把意见全部讲出来,决不匆匆忙忙的结束会议,决不再留什么遗憾,所以大会一再顺延,一直到1月27日,刘少奇才作大会报告。
  按照原来的会议安排,刘少奇报告完毕,大会讨论通过,会议就算结束了。结果,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又出现了。
  1月29日,毛泽东向大会宣布,大家在北京过春节,开出气会。由此,会议又掀起一个高潮。关于这个情况,下面还要涉及,这里暂不详述。
  直到2月7日,大会才告结束。
  一个接着一个的出人意料的决定,把个七千人大会搞得波澜迭起,高潮不断,既总结了经验,又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了全党,振奋了精神,七千人大会获得相当成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2:2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