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妮爱|查看: 26089|回复: 36
[支付

数字人民币带旺新春消费

 [复制链接]
17#
 牛涨 发表于: 2017-5-27 12:56:00|只看该作者

财新:近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将正式挂牌

  据财新记者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原印制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更名而来,内部设立六、七个部门,研究方向包括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
16#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3-20 08:5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央行:比特币与数字货币有本质的区别

  当心比特币背后的风险(理财参谋)
源自:人民日报 柴茂

  比特币风靡数年,价格几跌几涨。今年以来比特币的价格飞涨,打破历史纪录,最高点时达到1285.74美元,超过了每盎司黄金价格,而且短期内价格波动幅度不小。在中国,每盎司比特币的价格高达7000元左右。比特币的应用范围也在拓宽,一些国家的大型零售商店开始允许用比特币来支付,甚至还开发出比特币移动支付方式。
  此前有人认为比特币是一种没有银行和国家信用基础的虚拟电子货币,而最近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比特币是网络虚拟商品,而不是货币,与央行正在研究的数字货币有本质的区别。
  目前比特币交易平台经常被误认为是交易所,实际上目前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并没有相应的金融牌照,不能称为交易所。
  中国比特币交易量一度占全球的99%,参与者不少。但比特币的特殊属性和剧烈涨跌也让市场看到其中的风险。早在2013年,相关部门就提示比特币风险,指出存在较高的投机风险、洗钱风险和被违法犯罪分子或组织利用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说,实际上,中国真实的交易量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一些机构和投资者制造虚假交易、通过刷单做大业务量。在最近的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比特币交易平台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一是部分机构涉嫌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包括杠杆交易、融资融币、连续竞价、集中撮合等;二是部分机构尚未建立符合规定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措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的渠道。此外,有些平台存在宣传不合规、技术安全风险和平台关联业务风险。
  相关人士指出,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并不容易了解,其运行规律难以把握。这种情况下,贸然投资的风险不小。而且现在比特币支付的场景很少,也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买卖时要格外谨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牛涨 发表于: 2017-3-6 08:26:00|只看该作者

央行酝酿破题数字货币 专家:与比特币有根本区别


  在技术和宏观政策相互平衡中推进

  央行酝酿破题数字货币

  专家强调,其与比特币有根本区别,区块链只是备选技术之一
源自:经济参考报

  在数字支付时代,真正的数字货币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近日,中国央行已释放出推进数字货币的强烈信号: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预计将在不久后正式挂牌;另一方面,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也于近日测试成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传统货币而言,数字货币优势明显,推进数字货币将是一个技术和宏观政策相互互动和平衡的过程,但由于缺乏可借鉴的先例,因此可能会面临一定挑战。业内专家亦强调,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根本区别。
  什么是“数字货币”?奥纬咨询集团旗下公司Celent证券与投资高级分析师John Dwyer表示,所谓的“数字货币”,是当前法定货币的一种新载体。在数字货币时代,政府可以直接向个人账户注入流动性,无须借助商业银行。数字货币几乎可以即时结算,从而优化流动性,减少被繁杂结算流程套牢的资本和抵押品,并可大大降低交易对手风险。由于数字法定货币采用完全数字化的形式,监管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追踪资金在经济体中的具体流向,而这正是传统货币所不具备的。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裴奕根也表示,数字货币应用于支付结算(特别是跨境支付)除了能减少中间环节,还可以内置交易规则实现交易中自动结算,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对于政府来说,数字货币有利于减少假币、降低发钞成本、防范洗钱和腐败、提供更好的信息和金融管理手段。
  目前,加拿大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新加坡金管局也正在对其数字货币进行测试。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领导合伙人秦谊表示,从全球范围看,推行数字货币是一个趋势,从成本效益角度看,数字货币具有优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首先要考虑应用的技术和要达到的效果;其次,要考量在不同的技术选项下,对整体监管、市场、发行渠道和流转渠道所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技术和宏观政策相互互动和平衡的过程。”她说。
  “现在不少人都把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做一个比喻,数字货币犹如交通工具,而区块链是基础设施,支持交通工具的运行。若支持货币发行的道路是泥泞大道,那上面只能跑马车。但如果升级成柏油路,就可以跑汽车;如果再升级为高铁轨道,就能跑高速列车。技术就是轨道,而轨道建成什么样决定了货币流转流通环节的效率。”秦谊说。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货币涉及分布式架构、密码技术、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可信计算等多种技术,而区块链技术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决,这有赖于产学研各方在其技术体系、应用框架等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完善。秦谊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区块链只是数字货币技术的备选方案之一,也就是说,数字货币不一定完全建立在区块链的基础架构上,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为新技术,区块链尚未经历大规模商用试错的考验。她说,如果将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未来的基础架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且需要消除隐含的诸多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和最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比特币有根本区别。秦谊强调,数字货币不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它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所以将其定义为国家发行的数字法币更为明确。在过去六个月里,不少央行领导在不同场合声明,虚拟货币不可能取代或部分取代法币。
  裴奕根也表示,现有的“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缺乏货币属性,因此不是真正的货币。这些虚拟货币网络主要为网络的经营者和货币持有者的利益服务,它们一般都设计有一个促进币值长期上升的机制,而人们一般会收藏能升值的“货币”而使用其他货币进行支付流通,同时虚拟货币又是用“币值”而不是面值进行交换,因而它们也就丧失了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
⊙记者:张莫 实习生:张灿宇 北京报道
14#
 忘伤 发表于: 2017-2-4 07:26:09|只看该作者

数字货币将替代现金?央行成功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源自:智通财经网
  近期,中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动作频频,现在又有了最新进展。
  据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春节前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已经建立,同时,中国央行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
  智通财经了解到,数字货币就是由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未来将会替代实物现金。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资深经理周永林博士介绍数字货币称,未来,可能出现建立一个分布式的总账,用于登记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里面央行提供免身份核查和免下载基本的数字钱包。银行将来也可能提供数字钱包,原来的银行存款和数字货币打包放在一个数字钱包里面。
  数字货币的推广应用需要用到多种技术,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介绍称,数字货币涉及分布式架构、密码技术、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可信计算等多种技术。区块链技术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12-29 07:26:02|只看该作者

法定数字货币循序渐进 票据领域有望率先试点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何晓晴 广州报道

  导读
  “从试点步骤来看,票据领域试点成功之后,才会推广至货币领域。而且,即便应用到了货币领域,也会在小范围内试点,再慢慢扩大应用范围。”北京某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称。
  数字货币研究的进度正在加快。
  12月28日,北京一家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系统Demo或有望在明年推出。”该负责人所在的公司参与了有关区块链研究的外部咨询。
  当天,南方一家区块链公司负责人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阶段性结果有望出来了。不过,现在的版本将来还会不断升级,这个也不会是最终版本。”
  此外,上海一家区块链技术科技公司负责人也称,“当前,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杭州有一些理论研究。我们也得到消息,春节左右可能会有新的进展,对行业而言是一个大进步。”

多轮磨砺
  此前,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
  这是继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首次表明发行数字货币这一战略目标和国家及央行今年7月通过启动数字货币专项课题、11月公开发布专业人员招募信息等系列措施持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落地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前述北京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指出,“现在,央行关注的是要怎样落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这是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此前,央行有关部门也与一些安全分包公司进行了多轮探讨。”
  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框架倾向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亦即: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当天,前述北京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称,直属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已于今年12月正式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担任所长。

试点或先行
  早在今年1月,央行也进一步明确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鉴于数字货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估计会率先在一些数字货币联盟或者是一些特定的领域先行试点,然后再推向大众。” 前述北京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央行数字货币或将率先在票据领域试点。以数字票据为例,其清算过程无需中介也无需背书,作为数字货币先行者一旦率先落地,将大幅增加企业划款的及时性,降低企业对商业票据的确认、清算、结算成本,增加流通效率。
  “从试点步骤来看,或会采用在票据领域试点成功之后,才会推广至货币领域。而且,即便应用到了货币领域的路径,也会在小范围内试点,再慢慢扩大应用范围。” 前述北京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称。
  此外,上述北京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称,从法律层面来看,央行已经在多方面着手进行考虑了。具体来讲,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四个特性和三个“不可”。四个特性中,一是可流通、二是可存储、三是可离线交易、四是可控匿名。此外,三个“不可”中,一是不可伪造、二是不可篡改、三是不可重复交易。
  当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货币可以进行离线交易。“将来数字货币在智能终端可以做到离线交易。对此,央行已经在机制上作出上述明确安排。”对此,该人士称。
  而可控匿名就是数字货币在央行后台全是实名制,即后台每一个人的身份证件都是实名,但在前台转账时可以匿名。“央行拿到这些实名信息的主要目的不是窥探个人隐私,主要目的是用于风控。大数据风控很有必要。”该人士如是说。
12#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9-29 07:56:00|只看该作者

解决数字货币安全和运算问题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解决数字货币安全和运算 问题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吸引国内外央行和金融机构关注,但要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仍存在安全隐患和运算能力受限等两大关键技术障碍。为解决这些障碍,国外央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了很多探索,这些做法为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际实践代表──英国央行的RSCoin
  从央行视角看,更侧重数字货币的安全可控和运算处理效率,目前进入测试阶段的数字货币以英国央行的RSCoin为代表。
  1.央行掌控账本,安全性得到较好保障。RSCoin存在两个结构化实体,即最终拥有并控制货币供应的中心化机构央行和负责维护交易分类账的机构(mintettes,如商业银行),其中mintettes由央行授权管理。其运作流程是:付款人询问收款人,标识字符串、签署交易单;收款人通过密钥识别、确认单据;mintettes确认付款人余额,识别是否满足交易条件;mintettes收集交易单,填写账簿形成低级区块(lower-level);mintettes确认交易并将交易记录提交至央行主账簿,形成高级区块(higher-level),在高级区块上形成区块链并被外部使用者所见(通过代码加密)。由于最终的区块链建立在高级区块上,因此RSCoin账本由中央银行掌控,央行是整个区块链和加密密钥的唯一管理员。同时保留特殊加密密钥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负责账簿系统值设定及后续管理。
  2.委托专业机构验证交易,提高批量运算能力。在RSCoin设计中,央行委托能够验证交易权限的mintettes机构,按照改进版计算机两阶段提交协议(Two-PhaseCommitProtocol,2PC)在低级区块开启快速的检测机制,降低“工作证明”耗费的大量计算资源,提高批量运算能力。改进版的2PC协议引进了威胁模型(Threatmodel)和安全特性检验,其中威胁模型通过在协议中写入算法以发现“双重花费”或破坏交易完整性等不安全行为;安全特性检验包括禁止双重花费、禁止否定、暴露活动等。
  交易验证过程中,会触发3个运算算法:第一阶段请求阶段。当使用者向mintettes发起交易“投票”(vote)请求时触发“交易验证”算法,检验交易输入地址是否被使用等。通过验证后,mintettes触发“检查禁止双重花费”算法,用于检查交易结构是否有效和交易地址是否可接受等,诚实的使用者将获得“同意”签名授权。第二阶段提交阶段。获得“同意”签名授权的使用者将交易信息、多重签名证据等提交给mintettes,触发“CommitTx”算法,检查交易信息是否完善。确认信息后,mintettes将所有交易信息汇总提交至中央银行高级区块。
  传统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因消耗大量资源,每秒至多处理7笔业务,交易确认时间为10分钟。而RSCoin则能实现每秒处理2000笔交易的目标,并在1秒内完成交易发生到清算。并且随着mintettes机构的增加,处理的交易规模也会快速增长。
  3.引进增强型一致协议,实现可审计性保证。尽管RSCoin由央行监控,但其仍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保证。主要方法是在区块链中引进增强型计算机协议,即每个mintette都以其特有的名义序列号记录相对完整的操作日志,日志包括自身活动及与其业务相关的其他活动(如从哪获得签名授权)。操作日志主要包括查询、提交和关闭时间间隔等。通过完整日志记录可实现对验证机构活动的审计。

金融机构的解决方案
  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解决方案主要有注重安全的高盛公司SETLcoin和美国银行加密货币风险监测系统,以及具备运算优势的Corda分布式账本平台和智能合约。
  1.改进交易验证和密钥控制,提高交易安全。一是高盛公司SETLcoin,使用两阶段提交协议下的分布式事务原子性提交方法(ACP),确保受信任节点发出各自交易信息并进行验证;同时将交易信息中的地址通过协议(如公开密钥)加密,其中公钥用来加密明文和验证数字签名以保证交易信息交换自由,私钥则用来解密密文和创建数字签名。二是美国银行加密货币风险监测系统,包括风险检测系统,涵盖第三方接收交易请求、获取区块链信息、确定金额以及风险评分,以检测交易是否合法、被授权或存在可疑第三方等;可疑用户警报系统,对交易设置检索区块链信息等指标,并采取主成分方法评分;交易验证系统,除验证交易是否安全,还会计算交易的风险评分,验证过程中将信息提交至第三方协助验证加密货币交易是否被授权。
  2.降低运算资源,提升运算能力。一是Corda分布式账本平台,其核心是建立企业间的单项协议,交易验证由交易双方根据特定验证逻辑确认,而不由无关的验证者验证(如矿工),从而降低运算资源。二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部署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可信任共享的程序代码。一旦触发合约执行情景(如到达特定时间或发生特定事件等),就会自动激活并执行合约,实现由目前的“IF-THEN”(如果—就)类型向“WHAT-IF”(是什么—如果)类型推演的智能化快速处理运算机制。2016年以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平台Rootstock、Ethereum等快速发展,IBM也在打造去中心化的物联网ADEPT智能合约项目,研究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品、储蓄钱包、多重签名智能契约等方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忘伤 发表于: 2016-9-2 16:56:00|只看该作者

央行副行长:央行推动发行数字货币势在必然

源自:华尔街见闻
  上周四百度悄然移除所有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广告,昨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称,央行应逐步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
  范一飞在《中国金融》撰文称,数字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出于信用和安全性的考虑,央行推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势在必然。中央银行应逐步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对私人部门类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周小川今年年初接受财新访问时曾称,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
  中国央行在2014年成立了数字货币及应用研究小组,今年1月还与花旗、德勤的业者进行了交流。据范一飞,研究小组正在进入尝试构建数字货币原型的新阶段,理论框架层面的研究已经完成。
  范一飞在文中称,从以物易物到贵金属货币,再到纸币,数字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数字货币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并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以更高效率加以应用。而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可以最大范围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应用,最大限度提升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
  那么,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现有的支付体系有区别吗?范一飞称,支付体系主要处理的是广义货币中的活期存款部分,而数字货币则主要属于现金范畴。“如果只是普通数字配上数字钱包,还只是电子货币;如果是加密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并运行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这才是纯数字货币。”
  范一飞称,数字货币更难篡改、更易线上和线下操作、可视性更强、渠道更为广泛。相比电子货币的支付体系反洗钱的成本更低。但数字货币的技术要求更高,体系运行维护难度也较大,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支付体系互补,在不同场景下择优选择。
  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框架,目前一些类数字货币的常用模式是中央银行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但是,央行直接使用数字货币技术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从技术上来说可能冲击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范一飞称,中国央行将倾向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现行纸币发行流通模式),由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原因有二:
  一是更容易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逐步取代纸币,而不颠覆现有货币发行流通体系;
  二是可以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共同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适当分散风险,加快服务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范一飞认为,数字货币对金融系统可能的影响如下:
  第一,货币结构发生变化,货币乘数增大;
  第二,实物货币需求持续下降,金融资产相互转换速度加快;
  第三,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有所提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更为扎实,有利于更好地计算货币总量、分析货币结构;
  第四,降低KYC(了解客户,Know Your Customer)与AML(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第五,提供高效的共享金融环境,驱动金融创新。
  而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还可能更易引发金融脱媒,影响货币创造。由于数字货币使存款(M2-M0)向现金(M0)的转化变得十分便捷,金融恐慌和金融风险一旦产生也会加速传染,加剧对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破坏性。鉴于此,特定条件下必须设置适当机制加以限制。
10#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7-18 10:56:04|只看该作者

央行官员:央行数字货币才是真正货币 比特币非货币

源自:中国金融杂志
  央行数字货币才是真正货币  货币本质及现代货币发行基础决定了:数字货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同样离不开国家信用。
  盛松成 蒋一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支付技术的进步,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在对央行数字货币这一新兴事物的讨论中,不免存在有争议和模糊的观点。有评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一样的发行和运行框架,并由此认为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还有评论认为,数字货币技术将使国家无法和不再需要控制货币发行,也将使货币政策不复存在。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央行研究、设计与未来发行数字货币的真正意义。本文将从货币本质、现代货币发行的基础、货币政策与现代国家的关系等角度讨论这些话题。

从货币的本质看,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
  货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而发展。金属货币时代,金银因具有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易于携带等自然属性而逐渐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政府以自身的信用确保这些铸币具有准确的重量和十足的成色,避免了不同机构发行的、不同标准的铸币流通给经济活动带来的不便。随着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不断增长,黄金储备无法满足货币发行的需要,这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货币价值由内在价值决定的金属货币体系发展成货币价值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现代信用货币体系。
  大家知道,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他还说,“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成了它(货币)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成了它的社会独占权。”在货币的其他职能中,价值尺度职能是服务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价值贮藏职能则是交换媒介职能的自然派生物。在实物货币时代,货币自身具有内在价值,所以能履行货币的这些职能。但是,现代信用货币或者说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为什么还能履行货币的职能呢?这是由于信用货币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总之,从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和货币的本质可以看出,国家信用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基础,是本位币履行货币职能的价值基础。
  纸币是各国本位币最初和广泛的实现形式。但是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然而,我们必须厘清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区别。2014年初,当时比特币正被追捧和炒作中,笔者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还有一篇是《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明确提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首先,比特币作为一种私人货币,缺乏稳固的信用基础,没有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由于信息不对称,私人货币的信用缺乏有效约束。任何有自己的开采算法、遵循P2P协议、限量、无中心管制的数字“货币”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币。此外,虽然比特币试图通过设定数量规模上限来避免货币超发,但有限的数量易引起价格大幅波动,使之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并且,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发行数量上限使比特币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比特币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难以满足货币政策的要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国家可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从而维持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比特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来调节宏观经济,因此比特币难以满足现代货币体系稳定的需要。
  包括比特币在内的私人货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货币非国家化的思想。货币非国家化观点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然而,哈耶克所设想的非国家货币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不具备可操作性,他的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也难以成为现实。第一,私人货币缺乏稳固的信用基础;第二,同一经济体系中,不可能存在价值标准和兑换比例不相统一的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体系;第三,私人货币的调节机制存在缺陷,难以保持物价稳定。因此,只要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将始终存在,比特币以及其他私人货币就成不了一国的本位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当然,信用货币容易产生通胀。人们对比特币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信用货币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忧虑。所以各国央行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央行数字货币是将纸币电子化又超越电子货币的技术创新,但它的货币本质并没有改变
  随着互联网和支付方式的发展,本位币正在逐渐发展为多种形式的电子货币。目前我国较流行的是基于银行账户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的电子形式本位币,正在研发设计的央行数字货币也不例外。
  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涉及区块链、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技术的本位币。所以,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从各方面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并且,央行数字货币最终可形成一个大数据系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英国央行正在开发测试由央行发行和控制的加密数字货币RSCoin。
  作为本位币的新兴形态,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并具有本位币的所有特征。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鲜明标志,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尤其如此。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国家发行的本位币有国家信用的支撑,充当着商品交易的媒介。国家根据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发行本位币,以法律保证本位币的流通,并通过中央调节机制保持本位币的价值稳定,从而维持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正常运行。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不同(见表1),二者当然不会采用相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也指出,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布劳德本特也撰文称,尽管私人版本和央行数字货币会使用同样的技术、用同样的名字,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无法取代央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去中心化”,因此有人预测,数字货币技术将取代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实践将会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对现代经济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
  首先,现代经济活动有多种内生性摩擦,需要国家进行调节。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和动物精神是人们通常具有的非理性信念,过度信贷和金融投机是金融运行中难以避免的。多种内生性摩擦使经济呈现顺周期运行的特点,并可能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国家需要利用逆周期的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波动。
  其次,现代货币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与物价、收入、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密切相关。正如凯恩斯所说,“货币经济之特征,乃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之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之数量”。因此货币当局一般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调节经济。如果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经济将因为不受调节而无法正常运行。
  再次,货币当局能够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维持币值稳定。价值相对稳定是一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条件,而且经济波动常伴随着币值波动,因此维持币值稳定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而货币当局无法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稳定币值,这不仅会引起经济波动,也会动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最后,尽管财政政策也是总量调节手段,但货币政策的微调功能更加明显。税收、国债以及预算收支等财政政策手段,在一定时期内,一经确定就具有相当的刚性,不能轻易变动,而货币政策则相对灵活。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常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变化,而货币当局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适时作出恰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以应对形势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与税务、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一样,是现代国家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周小川行长也指出,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是需要调节的。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作出充分考虑。

央行数字货币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私人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对货币支付功能的要求,包括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但由于它们不受央行的监管和调控,其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并且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就目前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监管当局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追踪资金流向,以及全面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在央行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后,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监管当局能够根据需要采集不同频率、不同机构的实时交易账簿,这可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巨大的数据基础。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支持“点对点”支付结算,这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动性。只有被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央行数字货币才能将这一优势辐射至不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而提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和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这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总而言之,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完全不同,只有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支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可能采用与私人数字货币类似的底层技术,但本质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将采用不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和调控的,这样才能维持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现代货币体系的稳定。数字货币技术将提升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力,使货币政策的运作和传导更有效。当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将会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也必然会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以合理的设计和发行程序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稳定与发展。(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 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盛松成系调查统计司司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九爷 发表于: 2016-6-27 09:56:01|只看该作者

盛松成: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本质完全不同

源自:金融时报
  盛松成:央行数字货币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近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金融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以往陌生的科技名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明星应用,其发展也引起了业界甚至许多国家的关注。
  “今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随后,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有关业界的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一样的发行和运行框架,并由此认为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央行研究、设计与未来发行数字货币的真正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6月24日举办的“首届大数据金融论坛”上表示。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中电天弘(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承办。

央行数字货币未改变货币本质
  盛松成表示,纸币是各国本位币最广泛的实现形式。从货币的本质看,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盛松成同时表示,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支付方式的发展,本位币正在逐渐发展为多种形式的电子货币。
  “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式账簿特点的本位币,并涉及包括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在内的其他相关技术。”盛松成表示。
  据盛松成介绍,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点对点”支付结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机构,这将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并且,央行数字货币最终可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大数据系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业界将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进行类比的评论,盛松成则表示,二者的本质不同,当然不会采用相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周小川行长曾经指出,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盛松成说。

数字货币技术创新无法取代 央行货币发行和政策调控
  由于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创新体现在“去中心化”,因此有人预测,数字货币技术将取代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对此,盛松成进行了反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如果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经济将无法正常运行。”
  盛松成强调,货币当局能够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维持币值稳定。价值相对稳定是一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条件。如果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而货币当局无法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稳定币值,这不仅会引起经济波动,也会动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此外,盛松成补充道,尽管财政政策也是总量调节手段,但货币政策的微调功能更加明显。税收、国债以及预算收支等财政政策手段,在一定时期内,一经确定就具有相当的刚性,不能轻易变动,而货币政策则相对灵活。因此,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盛松成表示,周小川行长也指出,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是需要调节的。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作出充分考虑。

央行数字货币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就目前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盛松成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巨大的数据基础,使监管当局能够根据需要采集不同频率、不同机构的实时交易账簿,并且是完整真实的。这样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央行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技术可以追踪资金流向,能够帮助监管当局全面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
  最后,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数字货币技术支持“点对点”支付结算,这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动性。只有被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央行数字货币才能将这一优势辐射至不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这将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总而言之,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完全不同,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具有国家信用支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可能采用与私人数字货币类似的底层技术,但本质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将采用不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数字货币技术将提升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力,使货币政策的运作和传导更有效,也能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稳定与发展。”盛松成表示。
8#
 忘伤 发表于: 2016-2-17 10:56:00|只看该作者

周小川畅谈数字货币:纸币被取代是大势所趋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数字货币》中国版猜想  周小川: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
  李德尚玉
  “十年后现金很可能将不存在。”不久前,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联合首席执行官约翰·克赖恩在达沃斯预测。然而,十年后,《数字货币》这部金融界大片,极可能在中国“首映”。
  1月20日举行的央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引发关注,会议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央行将争取早日推出数字货币,并透露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这场会议释放的信息一时间引爆市场,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个股一片飘红。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把现金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中国央行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虽然越来越多的消费支付正趋向电子化,但手中的现金即将成为废纸的现实仍让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迷惘:究竟什么是数字货币?推出有时间表吗?最终要否替代纸币?现行货币政策是否适用数字货币的监管?全球货币数字化带来的会是什么?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畅谈了数字货币的未来。

纸币时代接近尾声?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周小川表示,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周小川还介绍,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除此之外,上述央行数字货币研讨会表示,发行数字货币可以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未来,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向往“数字货币”的不止中国,种种迹象表明,纸币时代似乎已接近尾声。
  2015年10月,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哈德恩表示,希望废止现金,以可以向人们实行负利率的数字货币取而代之。哈德恩认为,改用数字货币将是“伟大的技术大跃进”。
  挪威最大的银行DNB(DeNederlandscheBank)日前呼吁,政府应该彻底停止使用现钞。事实上,在挪威已经有数家银行关闭了部分支行的现金业务。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还在使用现金,大部分是老年人。
  2013年8月,德国政府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比特币将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在美国,一些州也已将比特币认定为合法货币。
  近几十年,随着电子金融的兴起,使用现金的场合越来越少。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4年19个最大经济体的流通中现金余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7.9%,2010年则为8.4%。还有观点认为,少用现金有利于治安和打击恐怖主义。

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不同
  虽然国家层面货币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尚无先例,但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神秘人士中本聪设计出的比特币已于2009年起在全球流通。
  作为当下流行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且可以全世界流通,能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
  有意思的是,比特币曾在中国走红,交易量占到全球交易量的70%~80%。2013年,北京一家餐馆开通了比特币支付,这家位于朝阳大悦城的餐馆称,消费者在用餐结束时,只要把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转账到该店账户,即可完成支付,整个过程类似于银行转账。根据当年媒体的公开报道,该餐馆曾以0.13个比特币结算了一笔650元的餐费。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下发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周小川表示,央行将运用包括密码算法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数字货币的不可伪造性。未来的技术也会有升级换代,我们会提前将技术升级考虑在内,从最初就引入长期演进的发展理念。
  周小川的讲话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推出数字货币没有时间表。“中国人口多、体量太大,像换一版人民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所以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周小川表示。

一大波技术难题待解
  随着货币数字化,现行货币政策是否适用数字货币的监管?这是令业内人士担心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建立互联网央行,其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行和管理虚拟货币。除此之外,整个金融业也将会数字化。
  目前,现钞的发行和回笼是基于现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二元体系来完成的。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行仍然应该基于该二元体系完成,但货币的运送和保管发生了变化: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了电子传送;保存方式从央行的发行库和银行机构的业务库变成了储存数字货币的云计算空间。最终,数字货币发行和回笼的安全程度、效率会极大提高。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货币落地还有很长时间,可能会尽快进行试点。银行在运用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后不仅将提升服务质量,也将降低运营成本。比如,现在跨银行间的转账成本很高,如果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区块链技术正是支撑比特币的技术。
  实际上,要实现数字货币化并非易事。如何在安全性、便利性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解决所谓价值交换需要的功能载体,这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解决后,未来如何运用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的流通和发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周小川介绍,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其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除了应对现有数字货币的挑战之外,更有央行人士提出了推动SDR(特别提款权)基于分布式规则的数字化,也应该成为改革现有货币体系的尝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撰文认为,或许可以跳出陷入困局的现有发行机制,在IMF和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建立“全球央行”的机制雏形,并尝试基于数字货币规则的创新,即eSDR。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3:58,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