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主创新与大国崛起】 AI大语言模型搜索引擎,帮助进行编程和代码编写,以及获取数字和智能时代类似的大百科全书资源,如得舍(DS)工具等APP线上搜索,可能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基础工具书,用户能够看题和了解答案解题过程,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类似开卷考试。 那么自主创新与大国崛起,什么是“自主创新”? 类似闭卷考试。闭卷考试不能翻书看资料、抄答案,要凭脑袋里平时对书本和老师的讲解记忆,通过自己思考判断做出答案:机器的东西再行,也是现成的组合,要“自主创新”太难;就像起重机,举起东西的力量,比人的力气大,但的地方的起重机,仍要人来操作。 大国的崛起,理想上应是和平崛起。如像有人说以“市场换技术”,或“市场换产品”。那么什么是“市场换技术”或“市场换产品”?只有产品没有技术的企业,能参与全球的竞争吗,例如汽车工业? 不过自主创新+大国崛起,确实引发了一场我国的汽车业的独立运动。这是我国的汽车公司,在自主创新+大国崛起中自我意识已经逐渐觉醒,它们开始有意识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AI资源,以摆脱AI附庸者的地位。这场“有得有舍”运动,上层术语就叫自主创新,强调获取核心技术,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某种意义上,这是对1986年以来“市场换技术”发展模式的修正。但“主权AI”,对大多数南方国家来说,还遥不可及。 一些“主权AI”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同时也蕴含超大的破坏性,这时候技术扩散非常危险。如有人说:汽车是德国的卡尔·奔驰发明的,但在美国的亨利·福特发明流水线、海量生产低成本的T型汽车之前,汽车只是有钱人的玩物、豪华马车的代用品。 在福特之后,低成本汽车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本质上重塑了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重要推手。同样在航空科技的历史上,喷气时代也有这样的颠覆性时刻。例如,苏联航空科技的启动很早,但由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别,直到二战时代,苏联航空科技的水平仍不及欧美。 但在喷气时代的重新洗牌中,苏联一跃而进入第一梯队,米格-15和F-86打得有声有色,同时代的欧洲喷气机落后了。且不说米格-15用的是苏联自己的改进型,从这时开始,苏联航空的辉煌,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是苏联的科技决策错误,使得苏联错过了战后更加广泛深刻的电子科技和数字革命,加之经济和科技的过度军事化,最终限制了颠覆性时刻,在更大层面上开花结果。 “有得有舍”,也许先是“借蛋孵鸡”。事实上,2005年我国已经有“国家队”成员,虽然并非主力队员,赢得了合资伙伴的尊敬──2005年长安汽车,推出自主品牌后不久,长安汽车原总裁尹家绪,被合作伙伴日本铃木的社长,专门邀请到中国国旗下合影。 我国汽车市场,有地利之便。从2001年开始短短五年间,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如此庞大的市场,为本土汽车厂商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外资厂商即便进入中国多年,也不得不重新适应这个市场。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开始了从公用车市场,向私家车市场的转变,而他们并未对此做好准备。 【8、结束语】 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换积累”,中国汽车业还赶上了另一轮浪潮──新能源时代。DeepSeek(得舍)再添“中文汉语的得舍开源+英语拼音字母文字”的功能,还将改写世界汽车业的游戏规则,重塑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因为从世界范围,对环保的空前重视,已让清洁动力车拉开了大规模应用的序幕,它将取代目前的燃油动力车。这场运动影响深远,远不限于汽车业。汽车工业当然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中国汽车业的未来,与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强弱休戚相关。 也许“大国崛起”,是一个被过度解释的概念,蕴涵了过多的期望与联想。特别是在第四次人类文明孵抱期的全球孵抱期,重新定义“国际”,就值得重新思考上世纪80年代提出“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国际”。实际它所指的也是西方国家,中国以其为师,学习其技术、经验,吸纳资本和产业转移,以其为商品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 但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体系中的中心性,与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国际”,已由西方国家拓展至全球层面。在19世纪美国通过国内市场,即“内循环”实现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政治变革和破解中心--边缘格局的制约,为其提供了保障条件,以及停在十月革命送来了的马列主义,却部分被我国100多年的实践,证明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是马列主义的胜利:没有十月革命,中国也会成立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经,Deepseek大模型推理算法其实很简单,观察者网,2025年2月5日; [2]林毅夫,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我有一个新解释,观察者网,2025年2月2日; [3]叶眺新,前夸克类圈体模型能改变前夸克粒子模型的手征性和对称破缺,华东工学院学报,1986(2) [4]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5]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 月; [6]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7]叶眺新,三旋理论与物理学,华东工学院学报(社),1991(3); [8]王德奎,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大自然探索,1996年(3); [9]王德奎、林艺彬、孙双喜,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独家出版社,2020年1月; [10]王守义、习强,球绕流与马约拉纳--克利福德绘景──抽象物理全景图圈比点更简单的绕流球趣想,Academia Arena,April 25, 2021; [11]冯玉,科学殿堂外的“三旋”梦──王德奎其人其事,四川日报,2002年9月6日; [12]叶眺新,诞生在中国的三旋坐标学说,四川大学报,1988年10月8日; [13]申章厚,智能手机变聊天机器人普及聊天手机──中文聊天手机的科学和社会问题研讨,Academ Arena,May25,2023; [14]申章厚,聊天手机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拓扑序──中文智能聊天手机模型数学初探宣言,Academ Arena,September25, 2023; [15]倪问,3D、4D打印与人学解放,Academ Arena,February 25, 2014; [16]李造就,中草药疗效精准宽窄说贝时璋到翁经科──四川宽窄科学研究之八;Academ Arena,July 25, 2021; [17]申之金,21世纪新经络学导引──21世纪新弦学概论(2),Academ Arena,April 25, 2011; [18]单炜滕,弦论框架现代版表示讲义,Academ Arena,June 25,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