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小姑凉可爱|查看: 9632|回复: 30
[纪实·新闻

湖南纪委预防腐败室官员指责食药监局 金银花更名问题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21#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8-14 12:47:00|只看该作者

食药总局:已将金银花更名事件上报中纪委

源自:河北青年报
  昨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实名举报
  改名致南方众花农血本无归
  昨日上午,金银花事件的实名举报者、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向媒体披露,他会将更多的举报证据陆续发给媒体,“最迟明天就能发出”。
  至于金银花事件的由来,据报道,12日陆群通过其“@御史在途”实名认证微博,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为利益集团代言”。
  “这是个严重的腐败问题。”陆群在微博中称,2005年前后,山东九间棚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斥巨资公关,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邵明立老家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价格因此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谋取暴利,南方众多花农则血本无归。

食药总局 已请药典委做出负责任说明
  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此事件作出回应。
  食药总局指出,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
  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此,国家药典委回应称,鉴于金银花、山银花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分“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四种。
  对于药典委的回应,昨日陆群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正准备材料回击。

▲ 新华社、《法制晚报》
○ 供图:CFP
20#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8-14 10:27: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湖南实名举报者:南方金银花不正名 我不会罢休

源自:钱江晚报
  湖南纪委官员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昨接受记者采访称:
  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罢休
  钱报记者连线中药专家:临床上,金银花山银花无严格区分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自12日起通过微博“御史在途”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为利益集团代言”,“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昨天上午,记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关于实名举报金银花问题,中纪委驻国家食药监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就“实名举报食药监局前局长邵明立”一事,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会将金银花改名的本草考证的依据拿出来,“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对此事的关注”。

最新进展──
食药总局已就实名举报向中纪委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13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的问题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食药总局指出,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此,国家药典委回应称,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对话当事人──
陆群: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两炮就溜掉了

  :你所举报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陆群:今年5月,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向我反映这个情况。我出生中医世家,一听情况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据我个人经验,这样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有深层次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你为什么要选择网络公开实名举报?
  陆群:首先,这个更名涉及南方五省区市,不是局部问题。涉及地方基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如武陵山区、黔西南地区、秦巴地区等,种植所谓的“山银花”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乎上千万老百姓的生计。
  其次,关于南方金银花被更名的事情。一是,所涉及地方的政府实际上单独或者联合多次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反映过;二是,媒体数次报道过,但国家食药监总局都置若罔闻,敷衍了事。比方说,湖南隆回县的金银花被国家相关部门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果说“中国金银花之乡”都不产金银花,是不是很可笑?
  南方金银花被更名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一落千丈,给所涉地区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事情。


  :你表示将以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药监总局问题,敬请广大网友关注,请问你的证据在哪?
  陆群:关于证据问题,我能梳理出很多条,现在我集中讲下面几点:
  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
  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
  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
  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公然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药监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


  :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和领导?
  陆群:根据我长期做纪检工作的经验,这么宏大改名的工程,没有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主要领导的参与是搞不定的;而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把主要领导带进来,也是解决不了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两炮就溜掉了,我的目的很简单很明了,就是恢复南方金银花的传统、正统地位,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对此事的关注。我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

中药专家解析金银花山银花之争
临床上,没有严格区分

  对“山银花”的称呼,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晨瑶听着有些陌生。她介绍,在教科书及临床诊治上,都未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做严格区分,“‘金银花’的称呼在科班中公认力度比较大,老百姓也普遍认可。我们平时去药店买到的,也都统一叫做金银花”。
  “如果你上火、喉咙痛,就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发挥功效的时候。”王晨瑶说,金银花的副作用比较小,一般来说,比较不适合腹泻患者,可能会加剧腹泻症状。
  据报道,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专家介绍,根据药典记载,金银花、山银花功效基本相同,但正如南山楂、北山楂;南山参、北山参的区别一样,中药使用讲究地道药材,不同区域生产的药材,品质会有差异。“在北方,中医处方中的金银花,药剂科使用的金银花,都是指北方产的金银花,而南方产的‘金银花’一直被称为山银花。”这位专家称,南方山银花因为种植面广、产量大,价格一直比北方金银花便宜。
  对此,王晨瑶说,中医上的确有个“道地药材”的概念,但这也和人们的固有思维有关。譬如大家普遍认为,宁夏产的枸杞比较“正宗”。事实上,像金银花、凤尾草这一类常见的药材,在全国多地普遍种植,临床使用上也未有过“南北”的区分。
  西南大学中药药理学教授徐晓玉一直反对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她在多篇论文及文章中指出,金银花与山银花命名下的忍冬属5种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只有微小的含量差别,这种差别尚不能进行任何的临床判断。 见习记者:黄小星

金银花改名
无异于指鹿为马

  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的功效是由这种植物的特性决定的,因此,“金银花”作为一种知识,跟其他许多知识一样,是名(称)、物(体)、实(实际功效、作用)三者的统一。但2005年以来国家药典委对其药效解释的改变却造成了公众认识的改变。
  在陆群看来,主持改名者要的效果就是要造成认知混乱,最后达到改变认知、李代桃僵的目的。作为中医世家的后人,陆群说,将会金银花改名的本草考证的依据拿出来。
  知识的混乱,必须通过知识的正本清源来纠正。中医药不是全世界普及的医药知识和医疗方法,但相关知识的方法和原则,应该和其他知识没有区别。中医药即便不是全球普及,但使用范围其实也不小,覆盖人口也很多。搞乱关于“金银花”的知识,对这么多人,绝对不是福音。对致力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努力,更是一种打击和挫伤。
  人类活动,特别是生产性、生活性活动,都是不同群体合作完成的,对很多事物就要有认知、知识的共同性、同一性。破坏这个共同性、同一性,就是破坏人群的合作。有共同的知识纽带,未必有同一个世界,知识纽带断裂,必定没有同一个世界。
  历史上有过利用权力篡改知识,达到政治目的的事例,那就是“指鹿为马”。在不受约束的权力面前,知识没有尊严。本报首席评论员 戎国强
原文标题: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罢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8-14 08:27:00|只看该作者

实名举报食药监总局官员:为还南方金银花地位

源自:南方都市报

  陆群

  邵明立

  各版本中医药典

★ 人物介绍
  陆群 现任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他的实名认证微博“御史在途”在网络上被网民广为知晓。
  邵明立 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南人。2008年至2012年,担任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任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13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局原局长的问题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昨日上午,就“实名举报食药监总局前局长邵明立”一事,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说,他会将金银花改名的本草考证的依据拿出来,“最迟明天,快的话今天就能发出。”

食药监总局
已请药典委如实做出情况说明

  昨日,食药监总局指出,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此,国家药典委回应称,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陆群
改名方便前局长家乡开发商获利

  记者了解到,昨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御史在途”实名认证微博,举报国家食药监局原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为利益集团代言”。陆群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价格因此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谋取暴利,南方众多花农则血本无归。陆群称,国家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除了给南方金银花种植户和药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中医界带来混乱、给邵明立家乡的金银花开发商带来巨大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新华社 法制晚报

陆群:
压力肯定会有 但我不会屈服
“‘山银花’的称呼历史里没有过”

  :对于药典委的声明你如何评价?
  陆群:实际上,药典委方面的声明只是说了他们修改的理由,以及他们做的工作,之前对南方地区的老百姓也是这么表示的,并没有什么新意。


  :药典委称,早在1977年华南忍冬就被归类为山银花?
  陆群:并不是这样的。广西地区有一种金银花,当地也叫做“山银花”,而药典委就把这个说成1977年前就有,用来指代南方地区所有的金银花。其实,除了广西的这个县,“山银花”的称呼在历史里面是没有过的。药典委为了把南方的金银花和北方的金银花区分,就用山银花的名字取代南方金银花。

“上级领导没有给我压力”
  :从发微博到现在,有哪些人和你联系过?
  陆群:自从微博发出去后,一些金银花产地官员通过打电话、微博私信、发微信等方式,向我表示敬意、鼓励和支持。同时,还有一些专家专门给我发来与金银花相关的材料。
  我的上级领导也关注到这个事情,通过电话向我询问情况,后来知道“事出有因”,也没有给压力。其他的无形压力肯定是会有的,但是我不会屈服这种压力,也不在乎这种压力。

恢复南方金银花应该有的地位
  :这次实名举报希望能达到什么预期结果?
  陆群:我希望能还原事情的本来面貌,恢复南方金银花应该有的地位。金银花就是金银花,而不是什么“山银花”。南方的金银花和北方一样,都是金银花。


  :你在微博里说,还有更多东西陆续要发布?具体有哪些?
  陆群:一方面,为什么要对食药监局“开炮”,这个理由我会在微博陆续阐释清楚;另一方面,要驳斥一些部门的谎言,给网友一个交代。法制晚报

◆ 点评
第八、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分“花”初衷是为规范用药

  记者吴斌 实习生:张建 发自北京 为何在20 0 5年国家药典委决定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是否存在为利益集团代言的问题?昨晚,南都记者专访编订2005版《中国药典》的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请他回忆当年修订《中国药典》的始末。

接到含金银花药品不良反应
  张伯礼向南都记者解释,2005年关于含金银花的用药不良反应报告比之前增多,国家药典委的专家们在制定20 0 5年版的《中国药典》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发现了医药市场上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使用上的混乱。
  张伯礼说,大部分专家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产地不一样,外形、用药经验也都不一样。山银花比金银花大得多,金银花的采收期较短;而山银花较长。这导致山银花的产量要比金银花大得多,价格也就更便宜。一些研究数据也表明,两者的化学成分也有较多差别。金银花含的木犀草苷较多,绿原酸较少;而山银花则正好相反。

山银花在500多个中成药中使用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肖伟告诉南都记者,金银花可作为中药注射剂原料,而山银花用于中药注射剂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不过,山银花在500多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中成药处方中使用。
  张伯礼回忆,药典委员会经过几轮的充分讨论,才最终列入修改计划。
  矛盾的根源在于,分列之后,山银花原本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消失殆尽,各种饮片、日用化工甚至凉茶等饮料都只能以忍冬为原料,否则涉嫌诈骗。对此,张伯礼表示最初的考虑只是进一步规范用药,没考虑市场因素。

山东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嘉坤:
两花分列功效却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山东团人大代表,被认为是此次风波利益一方的山东九间棚村党总支书记、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嘉坤也曾提交议案,指出虽然现行的《中国药典》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但对二者的“功能与主治”表述却完全相同,皆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建议专家组对两种药材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进一步修订药典。
原文标题:食药监总局:已向中纪委报告 湖南纪委官员:不认同药典委声明)
18#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8-14 04:07:01|只看该作者

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山银花价跌与更名无关

源自:北京青年报

  山银花
  昨晚,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接受北青报记者独家专访。钱教授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本就是两种植物,根本没有过南方金银花、北方金银花之分。在2005年前,灰毡毛忍冬只在湖南地方标准中被当做金银花,在2005版《中国药典》修订中,灰毡毛忍冬首次列入药典,并列入山银花名录下。地标变国标之后,当地灰毡毛忍冬销量翻了10倍。
  钱教授认为,此后当地销量下降,与产地失信有直接关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昨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的问题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作了专门报告。
  举报人陆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他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同时,他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药典委也提出了四点质疑。

“御史在途”陆群:四问金银花
  昨日,网络实名举报人陆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就金银花更名中的问题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同时,他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药典委提出了四项质疑。
  据陆群介绍,今年5月份,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找到他反映情况。“我出生中医世家,一听情况就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此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的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陆群表示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他就举报中所关注的重点方向,向有关方面提出了四项质疑。
  他表示:“第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第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第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第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市场上面,公然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药监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综合新华社报道

“九间棚”:没有抹黑山银花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与九间棚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士冬取得了联系,他表示,“九间棚”公司与2005年版和现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制定和修改没有关系,公司对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任何公关行为。
  网名“御史在途”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公开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同时称“为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廉士冬作出了上述回应。
  针对媒体报道的“九间棚”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言论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有很大差别,金银花是凉性的药材,而山银花则是热性的药材”的说法,廉士东表示,有关“山银花性热”观点,是根据专家在2011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银花节暨金银花高峰论坛上作的公开介绍而来。该高峰论坛是“九间棚”公司与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金银花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合作举办,九间棚公司及领导只是按照专家的研究结果作介绍,不存在所谓的造谣。
  而对于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九间棚”曾通过重庆某公关公司对山银花进行抹黑,提出“如果将山银花当金银花使用,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的说法,廉士冬承认,“九间棚”确实与重庆两家公司进行了阶段性商业合作,但合作内容仅限于策划、采写和发布有关金银花业务的广告和新闻稿件等,从未授意其对山银花进行故意抹黑。
  同时,廉士冬表示,目前“九间棚”作为中国最大的正品金银花全产业链企业,生产的金银花产品不仅为“王老吉”凉茶进行原料供应,同时供给哈药集团、神威药业等药企作为药品原料,销售范围辐射全国市场。文/本报记者 刘洋

药厂:都叫金银花,但是分产地
  哈药集团某位地方非处方药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所谓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在制药企业看来只属于产地差异,而两者在中成药领域都有巨大需求量,在绝大多数中成药中,两者的药效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我们到现在也很少用‘山银花’这个称呼,一直以来忍冬和其他忍冬科的药材都被统称为‘金银花’,只是称呼上会区别产地,比如‘平邑金银花’、‘隆回金银花’、‘秀山金银花’。”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实际药品制作和研发过程中,忍冬科各种药材虽存在细微差异,但并没有达到在临床用药上去区分的程度。
  唯一的差别是在中药注射液的选材上,忍冬科药材在“皂苷”的含量上拥有细微差别,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产的金银花“皂苷”含量较低,而200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皂苷与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破坏血红细胞的渗透性而发生崩解,也就是俗称的“溶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药注射液在选择忍冬科药材的时候,开始使用皂苷含量普遍略低的忍冬,也就是药典上说的‘金银花’。但皂苷含量的这种细微差异在口服药物上完全没有体现。”
  实名举报金银花事件的陆群认为改名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量维持在2万吨,说明出现了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的情况。对此,该负责人表示,2013年除金银花以外的其他忍冬科药材集体大幅跌价,但这些跌价的药材也并非“烂在地里”,药材中多数还是以低价流入了市场。使用山银花的药品市场上没有出现供应短缺就是证据。“至于金银花1.4万吨缺口的说法,我们制药企业不会这么看,包括我们在内,使用山银花的药品在2005年版药典出来之前都是写‘金银花’的,但是想改成‘山银花’又不是那么简单。”文/本报记者 倪家宁

◇ 对话
  北青报:这两天网上有种声音,认为2005年《中国药典》中的山银花更名,与南北商业利益争执有关?
  钱忠直:没有,我们修订中根本不涉及这方面问题。事实是,也根本不存在南方金银花、北方金银花这么一说。金银花为忍冬科,南北方都有分布,包括在湖南也能找到野生的,只不过灰毡毛忍冬产量高。
  北青报:可在南方,灰毡毛忍冬一直被认为是金银花?
  钱忠直:1993年湖南地方标准把它收入,当成金银花。根据卫生部标准,灰毡毛忍冬只能在湖南叫金银花,不能出省的。也就是别的省份要用金银花,只能用药典里规定的品种。后来,隆回要大力发展该产业,就想进药典。
  北青报:您是指灰毡毛忍冬?
  钱忠直:对。我们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灰毡毛忍冬2005年进入药典,列入山银花名录下。
  北青报:当时地方政府什么反应?
  钱忠直:入药典等于帮他们解决了灰毡毛忍冬的药用身份,地标一下子变国标了。他们欢天喜地的,特别感谢我们。《湖南日报》曾有报道,收入2005版药典后,当地收购价格翻了10倍。
  北青报:为何近来说产地农民深受更名之害?
  钱忠直:我看到的公开数据显示,事实从2005年到2012年,湖南山银花产量不降反升,到2013年才出现下降。为什么现在说深受其害?去年3月26日前后,央视曝光了当地用硫磺熏蒸,让山银花变脸的新闻。那是个拐点,产地信誉没了,别人不认。当地农民也是被鼓动起来的,他们其实并不不知晓科学的事儿。这个账怎么能算到药典委员会的头上呢?就跟农夫与蛇的故事一样。
  北青报:所以您认为更名跟价跌没关系?
  钱忠直:如果说跟更名有关,那当地从2006年应该早就卖不动了,为什么销量在2007年到2009年一直上升?
  北青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两种药材功效相似,是否可以不做区分?而且在药典中,两者的“功能与主治”表述完全一致?
  钱忠直:说这话的应该是外行。功能相同就是一种药?多少化学药品都是功效相似的两种药?金银花是藤本植物,灰毡毛忍冬是灌木,像树一样的。金银花一支两朵花,灰毡毛忍冬一支10来朵,采摘成本低。两者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区别,灰毡毛忍冬含皂苷,有溶血性,是不能用作中成药注射剂的,有安全隐患。
  北青报:药典修订一般要经过什么流程?
  钱忠直:首先要立项,明确任务后,任务下到各个起草单位。由起草单位报上来后,各个专业委会进行讨论,我们一共23个专业委员会,中药材专业委员会只是其中一个。像山银花与金银花分离这个,中药材专业委员会全体都要参加意见的,买通一个人两个人是不起作用的。我认为,药典委员会好就好在委员会制,靠委员会决定,而不是专家个人,也不是一个行政命令能够左右得了。
  北青报:有分歧怎么办?
  钱忠直:如果分歧大了,就表决制。但一般讨论后大家都能形成共识。
  北青报:国家药典委员会是否有监督机制?会否受到企业或外界影响?
  钱忠直:我们是独立机制,由委员会运作。整个程序是个大循环,哪是一个人能决定的?立项讨论完了,我们会向全社会公示三个月。有意见征集上来讨论后再公示,最后进入初稿。全世界药典公示机制都是差不多的。
  北青报:那2005年关于金银花的修订是专家提出的?
  钱忠直:是2005版大纲定的,跟个人没关系。大纲要全体委员讨论并通过的。修订背景是,涉及人民安全的药物问题,要一物一名一标准。当时不单单是金银花,像葛根、黄白等相关品种的区分都是2005版生成的。
  北青报:近期,南北两派关于金银花、山银花的矛盾争端日益激烈,您怎么看?
  钱忠直:我听说还有南方金银花协会?其实金银花是不分南北的,是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这其实不是地域之争。
  北青报:有种声音期待,2015年版本中,山银花能跟金银花合并?
  钱忠直:这个不可能,山银花不可能变成金银花,是两样东西。
⊙记者:孙静
⊙ 实习生:宿涵程

原文标题:“山银花价跌与更名无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8-14 03:07:01|只看该作者

食药监总局回应实名举报:已向中纪委做报告

源自:新京报
  (记者:魏铭言 张泉薇)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回应湖南省纪委官员陆群针对金银花更名腐败问题的实名举报,称已向中纪委相关部门作专门报告。

举报者称敢与原食药监局局长对质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为此,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食药监总局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于食药监总局的这一回应,昨日,陆群在微博上表示,食药监总局在“汇假报”。陆群告诉新京报记者,之所以自己说食药监总局的回应是“汇假报”,是因为根据该局发出的简短声明,可以看出食药监总局在推卸责任。陆群称,自己掌握着相关证据,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过微博逐步公开。

  “邵明立(原食药监局局长)与此事脱不了干系”,陆群说:“只要邵明立敢拍着胸脯自证清白,我就敢与他对质”。

  不过,陆群否认自己指控邵明立“收黑钱”。“收钱这种事是阴暗角落里的勾当,我怎么会知道?我只是说他为利益集团无意识代言。”8月12日,陆群曾在微博中称,金银花更名事件背后是“严重腐败问题”。

  微博实名举报食药监总局事件已经发酵30多个小时,陆群称,截至目前,尚未有相关部门找他了解情况。

山东企业因南方金银花改名受益
  陆群微博举报称,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给南方企业和花农造成惨重损失,给前食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家乡山东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利益。

  陆群告诉记者,牵涉该事件的山东企业“九间棚”是金银花改名后最大受益者,正是这家企业收买公关公司造谣山银花“上火”。该公司有背景,与国家某局的下属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陆群拒绝透露对此是否有进一步证据。

  记者在中药材天地网上查询得知,目前山东产“金银花”价格在120元左右,而贵州、湖南等南方产区所产“山银花”价格则从25到50元不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山银花的价格在几年内经历了大幅下滑,从接近200元下跌至目前的水平。

国家药典委员:

山银花、金银花分列是正本清源

  “山银花”到底是不是“金银花”?昨日,针对湖南纪委官员陆群以反腐为由头的实名举报,北大医学部屠鹏飞(国家药典委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受新京报专访,阐释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山银花”与“金银花”分列的三大原因,包括正本清源、有效成分不同和安全性不同。在说明上述原因同时,屠鹏飞也回应了陆群举报以及这份举报引发的公众5大质疑。

焦点 1

“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

回应:金银花南北方均有种植,从未改名

  “首先,将灰毡毛忍冬、华南忍冬、红腺忍冬等归类为‘山银花’,与忍冬,即‘金银花’区别开,是正本清源。”屠鹏飞教授解释,自南宋“金银花”被列为药名,到1963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中医界、药学界都只将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视为中药“金银花”。

  忍冬并非仅在北方种植。屠鹏飞说,一直以来,忍冬在南北方都有种植,并作为“金银花”入药。1977年版《中国药典》,在忍冬之外,“金银花”又加了另外三个植物来源,即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各地搞药用植物的积极性很高,按照地方申报增补的,但这三种植物是否和忍冬完全一致,当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支持证据”。

  “2005年版《中国药典》,之所以将上述忍冬科植物,归于‘山银花’单列,也是因为经过长期的实践,了解了山银花和金银花之间存在的差别,尤其是化学成分的差别。”屠鹏飞说,传统的金银花就是忍冬的花,2005年版《中国药典》只是恢复了这一传统,将其他几种成分不同的忍冬科属植物另以“山银花”作为药用名;传统的金银花在南北方也均有种植,从古至今,从未更名。

焦点 2

药典修订被企业利益绑架?

回应:药典修订历经三四年多轮复核

  陆群在举报微博中称,2005年《中国药典》做出修订,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是药典修订被企业利益绑架,背后是前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邵明立一手指使的闹剧。

  但作为多版药典的修订专家,屠鹏飞认为陆群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屠鹏飞介绍,对药典做增补或标准修订,得由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需要经过意见收集、药典委员讨论立项、科学研究、起草标准、药检所复核、重新提交药典委员讨论确定等多个环节、程序,是非常谨慎和严肃的,全过程需要三四年。其中,受某一个人指使,让官员“拍脑袋”决定或受某个企业利益绑架的空间几乎没有。

焦点 3  山银花金银花有没有区别?

回应:外形、花蕾性状、化学成分均不同

  陆群向记者提供了一封中国南方金银花资源保护协会致李克强总理公开信,其中第一条,就是质疑《中国药典》凭微小“区别”将山银花和金银花分列缺乏事实依据。上述微小“区别”,是指木犀草苷的含量。2005年版和现行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均将木犀草苷含量,作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区分标准。

  此外,有质疑者称,在《中国药典》在对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性描述上,一字不差,充分说明金银花和山银花本无区别。

  屠鹏飞回应说,“山银花”和“金银花”在植物形态、花蕾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不同,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

  屠鹏飞介绍,金银花主要含黄酮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等成分,而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皂苷含量很低。山银花主要含皂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等成分,且皂苷含量较高,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为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了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中国药典》金银花项下既收载了有机酸类代表性化合物绿原酸的含量测定,也收载黄酮类成分代表性化合物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根据中药多成分作用的特点,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更好地控制中药的质量,是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的方向,不存在排挤哪个植物的问题。

  关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一致的问题,是因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和饮片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都是原则性的,临床医生根据其用药经验和处方配伍进行合理应用,而作为中成药的处方,其功能主治的发挥和用量则通过合理组方,并经严格的药效学、毒理学评价和临床试验进行确定。

焦点 4

灰毡毛忍冬是“被更名”吗?

回应:灰毡毛忍冬一入药典就是“山银花”

  屠鹏飞特别指出,即使是1977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扩容”,灰毡毛忍冬也不在其中。直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灰毡毛忍冬才作为“山银花”一种,列入国家药典认可的药用植物。

  在陆群的实名举报中,所出示的第一份证据《湖南省政府关于请支持将山银花列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金银花项下的函》称,“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把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将我省隆回县、邵阳县、洞口县和广东、广西、湖北、重庆、贵州等地以灰毡毛忍冬为主种植的金银花命名为山银花并单列,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也就是说,那个纪委官员举报中称受冲击最大的灰毡毛忍冬,在药典中从未被列入过金银花,甚至在2005年之前,都不是国家药典认可的药用植物,缺乏药用标准。”屠鹏飞说,灰毡毛忍冬是近几十年来,因为种植成本低,也有药用功效,才开始在南方一些地方大面积种植的,在外形、种植方法等方面,与金银花(忍冬)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2005年,灰毡毛忍冬一列入国家药典,就归于“山银花”名下,“灰毡毛忍冬从金银花被更名单列”之说显然不成立。

焦点 5

“山银花”因更名产业链断裂?

回应:山银花市场受冲击并非因药典修订

  就“因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山银花、金银花分列,导致南方金银花市场和售价大受冲击,产业无路可走,大量花农血本无归的”说法。

  屠鹏飞指出,2005年《中国药典》颁布后,将“山银花”与“金银花”分列后,并未影响山银花的销售。直到2013年媒体曝光“硫黄熏蒸山银花事件”后,山银花的市场和价格确实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灰毡毛忍冬。

  金银花、山银花市场价格一直存有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金银花为中医药传统使用,深得医生和百姓的青睐;大部分中成药处方中使用的是金银花,而不是山银花;山银花的生产成本也远低于金银花,并非因药典“更名”所导致。同时,金银花、山银花都有各自适宜用途,山银花虽然不能用作注射剂原料,但仍在500多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中成药(30多个品种)处方中使用。近年来,山银花开始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一些新开发的中成药也使用山银花。屠鹏飞说,药典中分列金银花和山银花,完全是出于标准的科学性考虑,不应混入地方产业利益之争。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 有此一说

药典古籍找不到“山银花”

  “我们很多做科研的也觉得很奇怪,药典委为什么要特意把金银花分开,分成两种名称”。8月13日,全国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本是同科同属,根据中药材选取的原则可以通用,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也一直是通用的。

  “两种植物成分可能有细微的差异,具体在‘木犀草苷’的成分上,现在所称的‘金银花’含量高一些。但这点成分含量上的差异是不是造成了功效的差异?我保留意见。”卢颖说。

  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世元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国传统医药古籍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只有“金银花”这一名称,并没有“山银花”。至于2005年为何单独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金世元表示不太清楚个中缘由。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原文标题:食药监总局:已向中纪委做报告
16#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8-14 02:27:00|只看该作者

举报药监局官员:企业买通专家等造谣南方金银花

源自:京华时报
  纪检监察干部为何要以个人身份在网络进行实名举报?陆群的举报内容是如何获悉的?他在微博中所提“铁的证据”有哪些?为何将矛头直指相关领导?13日,陆群接受了记者采访。
  1.举报的内容是从什么渠道获得?


  :你所举报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陆群:今年5月份,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找到我这里向我反映这个情况。我出身中医世家,一听情况就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此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食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你为什么要选择网络公开实名举报?
  陆群:首先,这个更名涉及南方五省区市,不是局部问题。这些涉及的地方基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如武陵山区、黔西南地区、秦巴地区等,种植所谓的“山银花”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乎上千万老百姓的生计。
  其次,关于南方金银花被更名的事情。一是,所涉及地方的政府实际上单独或者联合多次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反映过;二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都数次报道过,但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于地方政府为民请命的呼声也好,舆论的介入监督也好,都是置若罔闻,敷衍了事。
  比方说,湖南隆回县的金银花被国家相关部门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果说“中国金银花之乡”都不产金银花,是不是很可笑?
  南方金银花被更名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一落千丈,给所涉地区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事情。
  2.有哪些“铁的证据”?何时拿出?


  :之前你说会拿出“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药监总局问题,请问你的证据在哪儿?何时拿出呢?
  陆群:原计划是在昨天就发出来的。但是因为这两天很多媒体朋友找我,加上还有日常的工作,所以没有整理好。今明两天吧,应该就会发出来。关于证据问题,我能梳理出很多条,现在集中讲几点:
  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
  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
  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
  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名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市场上面,公然地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
  3.为何把矛头对准食药监总局领导?


  :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和领导?
  陆群:根据我长期做纪检工作的经验,这么宏大改名的工程,没有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主要领导的参与是搞不定的;而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把主要领导带进来,也是解决不了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两炮就溜掉了,我的目的很简单很明了,就是恢复南方金银花的传统、正统地位,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对此事的关注。我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
  4.以个人身份举报对工作有影响吗?


  :您所在的单位湖南纪委也表示,这是您的个人行为。目前您的工作受到影响吗?
  陆群:如果说一点影响没有,也不是事实。我自己有自己的工作,这几天媒体朋友找我很多,而我反映的金银花事件跟我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社会上的议论也很多,多少会分散一些精力。但是我自己是个农民出身,国家食药监总局行政乱作为,将金银花改名,造成南方农民的重大损失,很多人脱贫之后又返贫。优质的金银花被贱卖,农民受到重创,总要有人发声,即使我不出来,也会有别人出来。


  :想到过微博举报会带来这么大反响吗?
  陆群:这个是没有预料到的。而且像四川、广西、贵州、重庆一些地方的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支持我。包括湖南地方政府的一些领导,也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谈感想。湖南一个老县委书记就给我打电话,说以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着一些工作人员去国家食药监总局,腿都跑断了,就差给下跪了。他说国家食药监总局一些比较有良知的工作人员赞成他们的做法,但是有个别的当权人物坚持不予修改。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梁超新华社电
原文标题: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关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8-13 21:07:00|只看该作者

药典委:“山银花”与“金银花”不是同一物质

源自: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魏铭言)“山银花”到底是不是“金银花”?
  今天,国家药典委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屠鹏飞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指出,“山银花”和“金银花”在植物外形、花蕾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不同,二者不属于同一物质。

“山银花、金银花化学成分有差异”
  屠鹏飞介绍,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列,主要考虑三个原因,一是正本清源,经本草考证,我国历代本草记载的金银花均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在南北方均有分布,而灰毡毛忍冬在2005年前,从未列入《中国药典》,1977版药典金银花来源项下收载的山银花,是指华南忍冬。二是山银花与金银花化学成分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三是能否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原料,也是当时分列时考虑的因素。金银花可作为中药注射剂原料,而山银花用于中药注射剂会存在安全风险。

“药典修订谨慎无腐败空间”
  屠鹏飞还表示,对药典做增补或标准修订,由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需要经过意见收集、药典委员讨论立项、科学研究、起草标准、药检所复核、重新提交药典委员讨论确定等多个环节、程序,是非常谨慎和严肃的,其中受某一个人指使,让官员"拍脑袋"决定或受某个企业利益绑架的空间几乎没有。

“山银花价格受冲击非因药典修订”
  屠鹏飞坦言,2005年《中国药典》颁布,将“山银花”与“金银花”分列,但并未影响山银花的销售,直到2013年电视台曝光了硫磺熏蒸山银花的消息后,山银花的市场和价格确实受到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灰毡毛忍冬,由于其产量高、种植成本低、易采收等因素,近年来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撑种植产业。
  但屠鹏飞指出,金银花、山银花市场价格一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金银花为中医药传统使用,深得医生和百姓的青睐;大部分中成药处方中使用的是金银花,而不是山银花;山银花的生产成本也远低于金银花,并非因药典“更名”所导致。同时,金银花、山银花都有各自适宜用途,山银花虽然不能用作注射剂原料,但仍在500多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中成药处方中使用。近年来,山银花也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原料,一些新开发的中成药也使用山银花。屠鹏飞说,药典中分列金银花和山银花,完全是出于标准的科学性考虑,不应混入地方产业利益之争。
原文标题:药典委:“山银花”和“金银花”不是同一物质)
14#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8-13 19:47:02|只看该作者

湖南实名举报人陆群:金银花不正名不会停止关注

源自:新华社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8月13日专电(记者:陈文广、袁汝婷)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自12日起通过微博“御史在途”实名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陆群在微博中指责相关部门“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并称其“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他们的回应可查看官方网站。记者查询后看到官网的链接:国家药典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表《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称:“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对于链接以外的内容暂时没有更多的回应。
  纪检监察干部为何要以个人身份在网络进行实名举报?陆群的举报内容是如何获悉的?他在微博中所提“铁的证据”有哪些?为何将矛盾直指相关领导?1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网络实名举报人陆群进行了独家专访。


  :你所举报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陆群:今年5月份,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找到我这里向我反映这个情况。我出生中医世家,一听情况就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此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的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你为什么要选择网络公开实名举报?
  陆群:首先,这个更名涉及南方五省区市,不是局部问题。这些涉及的地方基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如武陵山区、黔西南地区、秦巴地区等,种植所谓的“山银花”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乎上千万老百姓的生计。
  其次,关于南方金银花被更名的事情。一是,所涉及地方的政府实际上单独或者联合多次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反映过;二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都数次报道过,但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于地方政府为民请命的呼声也好,舆论的介入监督也好,都是置若罔闻,敷衍了事。
  比方说,湖南隆回县的金银花被国家相关部门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果说“中国金银花之乡”都不产金银花,是不是很可笑?
  南方金银花被更名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一落千丈,给所涉地区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事情。


  :你表示将以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药监总局问题,敬请广大网友关注,请问你的证据在哪?
  陆群:关于证据问题,我能梳理出很多条,现在我集中讲下面几点:
  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
  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
  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
  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市场上面,公然的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药监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


  :你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和领导?
  陆群:根据我长期做纪检工作的经验,这么宏大改名的工程,没有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主要领导的参与是搞不定的;而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把主要领导带进来,也是解决不了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两炮就溜掉了,我的目的很简单很明了,就是恢复南方金银花的传统、正统地位,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对此事的关注。我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
原文标题:独家专访| 实名举报人陆群:金银花不正名不会停止关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8-13 15:47:00|只看该作者

食药总局回应实名举报:已向中纪委报告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3日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13日就湖南纪委官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的问题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食药总局指出,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此,国家药典委回应称,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记者了解到,昨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御史在途”实名认证微博,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为利益集团代言”。陆群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价格因此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谋取暴利,南方众多花农则血本无归。
原文标题:食药总局回应实名举报:已向中纪委报告)
1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8-13 15:27:00|只看该作者

湖南官员谈举报食药监局前局长:有压力不屈服

源自: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王选辉 王婷婷)今天上午,记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关于实名举报金银花问题,中纪委驻国家食药监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上午,就“实名举报食药监局前局长邵明立”一事,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说,他会将金银花改名的本草考证的依据拿出来,“最迟明天,快的话今天就能发出。”
  昨天,陆群通过新浪实名微博“御史在途”,举报邵明立操控将中国南方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邵明立老家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陆群称,“这是个严重的腐败问题。”

实名举报 改名给金银花贩子带来暴利
  陆群称,2005年前后,在邵明立的一手操控下,国家药典委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更名为“山银花(山寨版金银花)”之后,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冒充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谋取暴利。南方上千万花农则血本无归。
  陆群称,国家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除了给南方金银花种植户和药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中医界带来混乱、给邵明立家乡的金银花开发商带来巨大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邵明立,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南人,曾任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局长,2008年至2012年,担任国家食药监局局长。国家药典委官网显示,邵明立现任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

食药监总局已请药典委如实做出情况说明
  今天上午,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这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
  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昨日晚间,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出《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称早在1977年,《中国药典》即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三个植物来源,将华南忍冬(南方产金银花)归称为“山银花”。
  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最新进展涉事公司称“合作是正面宣传”
  今天上午,九间棚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士东对法晚记者称,国家药监局把南方这些所谓的金银花改为山银花,九间棚没有做任何的公关,和国家药监局的人没有任何联系,这纯属国家药监局他们的职务行为。
  廉士东否认公司说过山银花会上火,“我们只是一直说一些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发表的论文,根据初步研究的一些成果,山银花是热性的,金银花是凉性的。”
  廉士东表示,他们和重庆公关公司的合作是正面宣传,那是2011年,合作了8个月,不存在暗中中伤一事。
  记者发现,2005年7月,一篇题为《山银花不是金银花 种植要小心》的文章发布,该文的作者蒋高明、李先恩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而据2005年3月的公开报道显示,蒋高明、李先恩等专家为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的高级技术顾问,蒋高明还在该公司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临沂市金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9月,湖南卫视报道,经过记者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山东平邑县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年时间花费100多万元,聘请重庆一家民营传媒公司作为网络推手,散布南方金银花喝了上火的谣言。

“‘山银花’的称呼历史里没有过”
  《法制晚报》:对于药典委的声明,你如何评价?
  陆群:实际上,药典委方面的声明只是说了他们修改的理由,以及他们做的工作,之前对南方地区的老百姓也是这么表示的,并没有什么新意。
  《法制晚报》:药典委称,早在1977年华南忍冬就被归类为山银花?
  陆群:并不是这样的。广西地区有一种金银花,当地也叫做“山银花”,而药典委就把这个说成1977年前就有,用来指代南方地区所有的金银花。其实,除了广西的这个县,“山银花”的称呼在历史里面是没有过的。药典委为了把南方的金银花和北方的金银花区分,就用山银花的名字取代南方金银花。

“压力肯定会有,但我不会屈服”
  《法制晚报》:作为一个纪检系统的公务员,您为什么会关注金银花?
  陆群:我这次举报和工作职务没有关系。另外,我对于中药比较了解。我父亲是老中医,我算是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接触了不少中医知识,对于这块我并不外行。
  另外,在“金银花改名”事件后,湖南一些农民血本无归,纷纷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处呼吁,同时也找到了我。有一些媒体朋友也向我提到过,我感觉到问题非常严重。
  《法制晚报》:从发微博到现在,有哪些人和你联系过?
  陆群:自从微博发出去后,一些金银花产地官员通过打电话、微博私信、发微信等方式,向我表示敬意、鼓励和支持。同时,还有一些专家专门给我发来与金银花相关的材料。
  我的上级领导也关注到这个事情,通过电话向我询问情况,后来知道“事出有因”,也没有给压力。其他的无形的压力肯定是会有的,但是我不会屈服这种压力,也不在乎这种压力。
  “希望恢复南方金银花应有的地位”
  《法制晚报》:作为纪检干部,为什么选择网络爆料,而不是通过向中纪委提交举报信的方式来反映?
  陆群:首先,目前重点还是广大的药农群众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的问题,背后有没有腐败问题,我手头并没有直接证据,如果向中纪委举报,也就没什么意义。我现在能做的是摆现象、摆事实。
  另外,很多人质疑我,这种事情为什么不通过官方渠道去呼吁?实际上,2012年以来,包括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家药监局呼吁,但是没有效果。药监局有派人来湖南了解过情况,但是只是走过场,根本不是来解决问题的,问题从未解决。
  《法制晚报》:这次实名举报希望能达到什么预期结果?
  陆群:我希望,能还原事情的本来面貌,恢复南方金银花应该有的地位。金银花就是金银花,而不是什么“山银花”。南方的金银花和北方一样,都是金银花。
  《法制晚报》:您在微博里说,还有更多东西陆续要发布?具体有哪些?
  陆群:一方面,为什么要对药监局“开炮”,这个理由我会在微博陆续阐释清楚;另一方面,要驳斥国家药监局的谎言,给网友一个交代。
  陆群现任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他的实名认证微博“御史在途”在网络上广为知晓,陆群也是为数不多的实名开微博的纪委官员。
  《法制晚报》:改名为什么说是严重的腐败问题?
  陆群:首先,改名既没有中医依据,也没有现代科学依据。改这个名,除了给南方地区的金银花带来灾难性打击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证明,这里有猫腻。我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企业和食药监局有利益上的勾结,但金银花滞销、花贱伤农的事实摆在那里。
  《法制晚报》:您在微博上说,为了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是否有相关证据?
  陆群:这件事当事人已经亲口承认,湖南卫视都采访报道过的。这其实是两步棋,首先,国家药典委修改金银花认定标准;因为南方金银花的价值名气高于北方的金银花,一些企业就让媒体来抹黑南方金银花。文/记者 王选辉 王婷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13:49,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