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Sichuanese|查看: 10590|回复: 45
[动物

5·12大地震14周年“猪坚强”标本在博物馆展出

 [复制链接]
31#
 新乡小伙 发表于: 2021-5-10 20:54:00|只看该作者

建川博物馆“猪坚强”再上热搜:已入弥留阶段

源自:cnBeta
原文标题:建川博物馆“猪坚强”再上热搜:已入弥留阶段

  5月10日消息,猪坚强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据媒体报道,建川博物馆聚落发布消息称猪坚强已入弥留,只在须臾。饲养员表示,猪坚强太老了,14岁的它腿脚已经很不方便,起身相当吃力。状况不如往日,食量也有所减退。
  据悉,猪坚强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5·12大地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
  许多市民、网友为其取名“猪坚强”,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这头猪买下来,并给他取了小名“36娃儿”,大名“猪坚强”。
  2019年4月10日,12岁的5·12大地震“猪坚强”在专职饲养员照料下,在四川建川博物馆内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建川博物馆聚落官微表示,自它从地震废墟中来到博物馆,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看望它。其实大家关注的并非只是一只猪,而是关于那段共同记忆的缅怀深思。它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奇迹。它是一个符号,坚强的符号。

32#
 快乐一家 发表于: 2021-5-12 10:15: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5·12看望猪坚强游客暴增 专家:别过度消费它

源自:红星新闻
原文标题:5·12看望猪坚强游客暴增 专家提醒:值得纪念,但别过度消费它

  13年了。关于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四川人民不会忘记,全国人民不会忘记。在那场大灾难中,掩埋地下36天奇迹存活的一头猪,被人们称赞为“猪坚强”。从此它成了“网红猪”,一举一动时不时牵动人心。
  这头特别引人关注的猪,即将满14岁,据说相当于“人类的百岁”,某种程度上,属于长寿猪了。可它被赋予生命顽强的“抗震猪”之类的特殊意义之后,似乎就成了人们谈资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只猪,真的值得网友如此大热度的关注吗?在这些关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意义?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伟,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所长明亮,三国文化专家谭良啸,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廷栋,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看法:猪坚强值得大家纪念,却不应该过分关注它。

5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猪坚强  1a5d-kpzzqmz4256094.jpg  保存到相册

刘伟:近两年,对于它的讨论多了些调侃
  刘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于猪坚强的讨论,观点正变得多元起来。他认为,2008年5·12大地震后,猪坚强承载并消化着人们对巨大灾难之后的伤痛与哀思,那个时候,透过对猪坚强的评价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基本一致且较为沉重,表达着整个民族对那场灾害的悼念。而近两年,人们对于猪坚强的讨论多了一些调侃和戏虐。刘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或许提示整个社会对于那场灾难的负重情绪正在消解,因灾害所形成的社会形态也趋于积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确实需要避免猪坚强议题的‘娱乐化’,应当加强正向引导。”

游客探访猪坚强  3457-kpzzqmz4256090.jpg  保存到相册

明亮:希望大家关注,但不要过度消费它
  “猪坚强是一个精神的象征,社会大众希望它能一直坚强地生活下去,但这是不可能的,它终究会走向生命最后一刻。”明亮认为,猪坚强是5·12大地震时,社会赋予它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关于灾难的特殊社会记忆,是人们在经历残酷灾难的巨大痛苦后看见曙光时喜悦心情的最好阐释,承载着大众对必将战胜灾难迎接正常生活的美好期许。10多年来,通过建川博物馆的照顾,延续了猪坚强的生命,强化了社会大众对于抗震救灾精神的认知,从宣传教育角度而言,确实是很好的素材。
  “如今,猪坚强被一次次推向热搜,有各方力量的因素。”明亮认为,首先媒体的持续关注让猪坚强有相当程度的曝光度,其次,建川博物馆的常年付出,给游客提供了关注的载体,同时,相关社会人士的发声,让猪坚强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话题。明亮认为,当未来猪坚强离世后,相关的热度或许会发生变化,会上升为对城市建设发展、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四川人乐观精神等主流价值形成的积极表征。
  了解到每年5·12这天,都会有相当多的游客前往看望猪坚强,明亮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日子对于四川人包括全国人民而言,都很特殊,会唤醒很多人的记忆和共情。“今年比较特殊,猪坚强生命即将走向终结,我希望大家关注它,但不要过度消费它,应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让它安安静静的、有尊严地终老。”


谭良啸:家园已重建,猪坚强已完成使命
  “猪坚强再坚强,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在谭良啸看来,如今,社会大众以及媒体对于猪坚强的关注度有些“过”了。他认为,猪坚强是5·12大地震留下来的一种精神象征,但被毁坏的家园已经重建,人们渐渐地从伤痛中挺过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猪坚强已经完了它作为标志符号的使命。谭良啸认为,猪坚强如果真的走向生命终结,我们仍然可以将其做成标本或通过为其塑像的方式,延续这种精神,仍然可以寄托大家的情感。
  “我也通过网络看到不少关于猪坚强的新闻,不同声音的传递……我认为,猪坚强当然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对比社会上更多的话题而言,显然有些被过度关注了。”谭良啸认为,作为媒体,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党和国家、人民等更值得关注、热议的事情上,更多的提倡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的话题,“当然,猪坚强也有这样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应该更多关心地震灾区人民的新精神、新面貌。”

猪坚强遛弯(资料图)  126d-kpzzqmz4256235.jpg  保存到相册

袁廷栋:完全理解大家在5·12关注猪坚强
  猪坚强生活在建川博物馆的这些年,袁廷栋去看过它4次,那时的猪坚强还白白胖胖,能在馆内行走,他还记得那时有些游客还追着猪坚强拍照留影。“一只猪,能活到这么大高龄,已经很不容易了,通过建川博物馆的精心照顾,它相当于活到了人类的100岁,很不容易。”袁廷栋认为,在5月12日,大量的游客到建川博物馆看望猪坚强,是件完全能够理解的事情,不用批评这种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对我们四川人而言,猪坚强是一种坚强的、不屈不饶的生命象征,大家没有忘记猪坚强,实际上是对5·12的纪念。”
  “猪坚强”已进入生命晚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贡子峰 发表于: 2021-5-12 20:04:00|只看该作者

5·12大地震13周年:媒体探访猪坚强 一顿饭吃了10来斤

源自:cnBeta
原文标题:5·12大地震13周年:媒体探访猪坚强 一顿饭吃了10来斤

  5月13日,今天是5·12大地震的13周年,在2008年的今天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令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过,也有不少人在灾害过后通过救援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当时不少被救的孩子们如今都当上了消防员、空降兵,将当年救援队传递给他们的希望扩散到更多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5·12大地震时还有一只小猪被救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废墟下靠吃煤炭在存活了36天,重见天日后被网友取名为“猪坚强”。
  目前,“猪坚强”已经14岁了,此前曾多次有消息称它已进入弥留之际,甚至连站起来都成了奢求,只能成天躺在地上,翻身都要靠着饲养员的帮助。
  在这5·12大地震13周年之际,有媒体到建川博物馆实地探访了“猪坚强”,报道称5月10日下午2点,到了“猪坚强”过午的时间,照顾了它6年的龚师傅它带来了午饭,其中装满了玉米面和蔬菜叶子混合的食物,有十来斤重。
  “猪坚强”感受到龚师傅的气息后嗷嗷叫的挣扎着要站起来达,场面十分心酸。
  龚师傅也趁着它吃饭的过程中,将其双脚的伤口进行了清理、消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猪坚强”的生命可能确实要走向终点,猪的平均寿命一般为15年,而“猪坚强”在地震受伤之后还能存活13年,本身也已步入老年,相当于人类的百岁老人,大家也不必过于伤心,祝福它能在临走之前少些痛苦便好。
  另外,还有媒体在现场架起了直播,大家可以随时查看“猪坚强”的状态。
34#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21-5-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猪坚强”挺过13个“重生日” 原主人专门从彭州赶来看望它

源自:四川在线
⊙记者:吴晓铃 吴平

猪坚强长时间躺卧  6b90-kpzzqmz6260678.jpg  保存到相册
  5月12日,“猪坚强”度过了它的第13个“重生日”。这一天,它曾经的主人万兴民夫妇也专门从彭州赶来看望,给它带来了曾经喜欢的食物。

  从5·12大地震的废墟掩埋36天后奇迹生还,“猪坚强”已成为象征坚强不屈和生命奇迹的一个符号。如今,“猪坚强”进入生命晚期的消息传出,公众蜂涌而至。博物馆文宣部部长魏建民呼吁大家文明参观,不要过多干扰,让“猪坚强”有尊严的老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21-5-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前主人万兴民在废墟前和猪坚强合影  6b66-kpzzqmz6260880.jpg  保存到相册
  从去年开始,“猪坚强”的健康牵挂着全国网友的心。因为后腿行动不便无法直立行走,“猪坚强”屡屡传出死亡消息。5月12日,魏建民介绍,“猪坚强”已经在博物馆度过了13年。“13年前,他被压在垮塌的猪圈下,只靠啃食木炭和饮用雨水在废墟中撑了36天,创下生命奇迹。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建川博物馆把它转移到了博物馆。13年后,它依然活着,再创生命奇迹。”

猪坚强在吃原主人带来的食物  b78a-kpzzqmz6260944.jpg  保存到相册
  记者看到,“猪坚强”在圈舍内处于长时期静卧的状态。听说它即将走完生命旅程,“猪坚强”曾经的主人──彭州龙门山万兴民夫妇专门赶了过来。他们给猪坚强带去了玉米和青菜叶,原本躺着的“猪坚强”也撑着右前腿,吃了点前主人带来的食物,最后又躺了下去。
36#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21-5-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魏建民说,“猪坚强”实在年纪已高,状况不断。5月11日,建川博物馆请了专业兽医给“猪坚强”检查了身体,有两个情况比较严重。“一是体温过低。一般猪的体温在38-39.5之间,‘猪坚强’的体温只有37度;第二‘猪坚强’的瞳孔有局部放大和边缘模糊的状况,说明情况特别危险。“当天,兽医想给‘猪坚强’测体温也没敢翻身,就怕它气息不稳引起其它问题。综合来看,”猪坚强“的确已到生命垂危的时刻。
  ”猪坚强“现状不佳,热心网友也不断涌到博物馆探望。不过,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人不断敲玻璃喊它站起来,有人大声喧哗。魏建民说,”猪坚强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值得公众关注。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打扰和消费它,希望大家能文明参观,让‘猪坚强’能有尊严地老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平民 发表于: 2021-6-17 09:36:00|只看该作者

猪坚强去世,原主人:有不舍,但看到它自然死亡的心愿已实现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猪坚强去世,原主人:有不舍,但看到它自然死亡的心愿已实现

  (见习记者:郭懿萌)6月17日,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猪坚强于16日晚10点50分因年老衰竭往生。”新京报记者从建川博物馆处获悉,猪坚强去世的消息属实。
  17日,新京报记者致电猪坚强原主人万兴明,他表示,听说猪坚强去世还是有一点不舍,自己当时的心愿是希望猪坚强自然死亡,现在心愿也算是实现了。

饲养员龚国成此前在照顾猪坚强。新京报 见习记者:郭懿萌 摄  99eb-krpikqf5293683.jpg  保存到相册
  2008年5月12日的5·12大地震中,一头家猪在万兴明已成废墟的家中奇迹存活36天,一时闻名全国被称为“猪坚强”。随后建川博物馆花了3008元将猪坚强买走,又捐赠了一万元资助万兴明家。猪坚强被接到四川建川博物馆生活。
  4月30日,建川博物馆发布微博,猪坚强可能即将走完整个生命旅程,惦记猪坚强的人们五一期间一定要来博物馆最后探望它。5月10日,建川博物馆发布微博,据兽医说,猪坚强“已在弥留,只在须臾”。后来该微博改为猪坚强已进入生命的晚期。
  当时游客们已从全国各地过来和它告别。5月11日,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猪坚强基本就只能维持着右侧着地的姿势侧躺,除了吃饭时能勉强立起两条前腿。安仁古镇上的兽医给猪坚强做检查后表示,它的心跳还算正常,但是体温只有37℃,比正常猪的体温低1℃多。为了增强体质,兽医给猪坚强开了葡萄糖,一瓶500毫升,他还开了鱼石脂和碘伏,由饲养员涂在褥疮和猪蹄上,对伤口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5月12日,猪坚强的原主任万兴明夫妇也从四川彭州龙门山镇老家赶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猪坚强看到他们拿着食物进来,勉强立起两条前腿,万兴明的妻子蹲下把手里的苞谷一粒粒搓下来,堆到猪坚强面前给它吃。最后它吃了一根苞谷,5根莴笋。
  万兴明当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看到猪坚强,算是了结了一个很久的心愿。它已经14岁了,看起来很老了,身体也不比以前,只能趴在那里。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心里有点难过,有点舍不得。但是想到一只猪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个心理安慰。”
38#
 公子了然 发表于: 2021-6-17 09:45:47|只看该作者

“猪坚强”去世,目前遗体已被冰冻

源自:红星新闻
原文标题:“猪坚强”去世,目前遗体已被冰冻
⊙记者:曾琦

  今(17)日上午,@建川博物馆聚落 发布微博称:猪坚强于2021年6月16日晚10点50分因年老衰竭往生了。
  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猪坚强目前已被冰冻起来。关于下一步的计划,记者正在了解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方快9 发表于: 2021-6-17 09:56:00|只看该作者

全国第一个报道“猪坚强”的记者:它从废墟获救后,两眼竟刷刷流泪,“就像人一样”

源自:红星新闻
原文标题:全国第一个报道“猪坚强”的记者:它从废墟获救后,两眼竟刷刷流泪,“就像人一样”

  “猪坚强”去世,让许多人的目光又投向了13年前的那场抗震救灾之中。当年,“猪坚强”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成功获救并引发全国关注的?

2008年6月21日,成都商报发布“猪坚强”被困36天获救的新闻报道  e9af-krpikqf5317125.png  保存到相册
  2008年6月21日,成都商报独家首发了“猪坚强”被困36天、创下生命奇迹并成功获救的新闻报道。2009年6月,作为这篇报道的采写者,时任成都商报记者余文龙,曾在杂志《龙门阵》(2009年第5期)上撰文,回顾了《“猪坚强”红遍全国的台前幕后》,讲述了“猪坚强”当年被发现以及获救的详细细节和幕后故事……
  以下为该文节选──


我将信将疑
一头猪被埋了36天还活着?

  “作为全国第一个报道“猪坚强”的记者,最初写它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它后来会红遍全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那时,5·12大地震过去了1个多月,灾区救援任务开始转为灾后防疫、安置重建工作,谁也不会想到废墟下还有生命的奇迹。
  我从有关部门获悉,驻扎在彭州市龙门山镇的救援小分队从废墟里刨出一头猪,还活着。

从废墟下被解救出来的“猪坚强”红星新闻资料图片  be7e-krpikqf5317607.jpg  保存到相册
  我几乎不敢相信,一头猪被埋了36天还活着?我将信将疑,却又有几分好奇,最终决定去龙门山镇实地看看。
  龙门山镇位于彭州西部山区,属于重灾区,到处是山体崩塌的痕迹,满眼废墟。进入龙门山镇,我首先找到当时救那头猪的某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的10多名救援人员。他们向我讲述了发现和救援那头猪的整个经过,我仍心存疑虑,毕竟口说无凭。中队指导员黄杰向我展示了他当时用手机拍摄的几张照片。我一看,猪确实是从废墟下刨出来的,很瘦很脏。
  我觉得这事儿靠谱,但还是不太放心。救援部队只能证明猪是6月17日从废墟下救出来的,但它是地震时就被压在下面,还是村民后来放进去的?我让黄杰带我到村民家里去看看猪,再听听村民们的说法。
  这只猪是团山村12组万兴明家的。他家在半山腰上,“512”之后,龙门山镇时常有强烈余震。
  万兴明家的房屋毁了近一半,震垮的猪圈和他家正房隔着一座便桥。在那里,我看到了从废墟下救出来的猪,瘦骨嶙峋。
  这头猪是万兴明的妻子刘大会喂养的。2007年农历五月初十(6月24日),刘大会从龙门山镇的猪市上买回。到了2008年5月份,这头猪大约有300斤重。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了。当时刘大会正在附近山上割青草,万兴明在地里打理四季豆豆苗,两三分钟的地动山摇使他们摔倒在地。等剧烈晃动停下来后,他们跑回家一看,房屋倒了一半,猪圈全部垮塌,砖块木板堆在一起。
  “猪肯定砸死了。”他们都这样认为。
  5月13日,刘大会的弟媳突然想起那头大肥猪,提议说,猪养得那么肥,砸死了好可惜,趁现在还新鲜,赶紧刨出来吃了。
  地震后,村民们的粮食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都担心吃的东西不够。猪圈垮下来成了一大堆废墟,很沉,万兴明一家人根本挖不动。他正要去多找几个村民来帮忙时,接到镇政府的紧急通知,让所有人立即搬到山下的安置点去。为了安全,大家都搬进了安置点,万兴明家的猪圈也就没人管了。
  5月23日,万兴明回家拿东西,看到猪圈还是没有动静。后来,他们家人虽然白天都要从山下回到家里清理有用的东西,却没有人再提起猪圈和猪的事情。


被救后竟刷刷流泪
“它就像人一样,只是说不出话来”

  6月17日下午,某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指导员黄杰带领10多名战士,到团山村帮村民清理废墟。他们刚到半山腰,天就下起了大雨,只好到万兴明家的屋檐下躲雨。雨小些后,黄杰问万兴明家有没有什么活需要帮忙。万兴明就指着猪圈的废墟说,猪圈上的木板我们搬不动,想抬到山路边去,以后修房子用。随后,万兴明又随口补充了一句:“里面还压死了一头猪,可能已经腐烂了。”
  “有一头死猪?”黄杰紧张起来,埋怨万兴明不早说。都36天了,还不知道腐烂成什么样子,万一引起疫病怎么办?
  黄杰命令队员们赶紧把死猪刨出来,深埋消毒。10多名队员戴上口罩,开始搬废墟上的砖块、木板和杂七杂八的东西。
  黄杰检查了一下猪圈旁边的山泉水,发现没有受到污染,松了口气。他在猪圈旁边选了一块空地,准备掩埋掏出来的死猪。
  队员们刨猪圈废墟时,黄杰觉得奇怪:“怎么没有闻到腐烂的臭味?”大家刨了很久,在挪动底层的最后一块木板时,万兴明惊喜地喊了起来:“我的猪还活着!”

2008年6月20日,万兴明正在悉心照料“猪坚强” 陈蒙川 摄  c2c4-krpikqf5317325.jpg  保存到相册
  怎么可能?周围的人都把头凑过来,从木板间的缝隙看下去,果然有一个黑乎乎的猪头贴在地上,一动一动的。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使劲刨废墟。
  待压在猪身上的东西被刨开后,大家惊呆了:这哪里是肥猪啊,瘦得像只山羊,最多只有100多斤,身上全是黑炭。刘大会见状,一阵心酸。
  战士们用砖头把压在猪身上的木板支撑到1米多高,想让猪自己出来,但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万兴明伸出双手把猪扶起来,它的腿不停战抖,特别是承重的后腿,好像随时要软下去一样。

2008年6月20日,被埋36天获救后的“猪坚强”吃得很香 陈蒙川 摄  7b8d-krpikqf5317326.jpg  保存到相册
  刘大会赶紧把猪食递过去,猪大约只用了10秒钟,就吃了个精光。奇怪的是,它吃完猪食,又去吃地上的木炭。
  村民们都很肯定,这头猪就是从5月12日一直埋到6月17日的,但让大家疑惑不解的是它靠什么活下来的。
  万兴明家的猪圈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房子垮塌,一边的墙倒下,无数砖块压在木板上,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猪的背高超过1米,它根本站不起来,更无法走动,只能趴在地上。
  看见猪吃木炭,大家估计在这期间猪可能以此维持生命。黄杰检查发现,黑黑的一地木炭里,有一些圆润的黑团,看来是猪拉的木炭粪。同时,地震后连续下了几天雨,部分雨水流进废墟。猪有了水源、“食物”,便在废墟下坚强地活了下来。
  隔了两个小时,刘大会又用热水冲面粉喂猪。大家看到,猪的两眼竟然刷刷地流泪。万兴明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说:“它就像人一样,只是它说不出话来。”


我以第一人称
写下关于“猪坚强”的第一篇报道

  6月20日晚,我因为颇受感动,根据采访素材,以“第一人称”写了关于这头猪的第一篇报道。第二天见报后,我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都请求猪的主人不要杀它。还有读者说,如果主人家要杀年猪,他们宁愿出钱买下来自己养。随即,很多网友也在网络上呼吁留住这头猪的性命。

2008年6月21日,兽医潘邦贵给“猪坚强”做检查 陈蒙川 摄  0958-krpikqf5317434.jpg  保存到相册
  我没想到报道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开始意识到这头猪出名了。6月21日,我请彭州市龙门山镇畜牧兽医站兽医潘邦贵到万兴明家为这头猪体检,发现它一切正常。潘邦贵根据自己10多年当兽医的经验,分析这头猪在废墟下存活36天的原因跟我们之前的猜测完全一致。
  当时,正在做5·12大地震展览的建川博物馆,得知这头在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猪的故事后,立即与万兴明家协商,以3008元买下了这头猪。得知万家房屋垮了一半,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又个人捐助万兴明家1万元。随后,一家大型饲料企业也打电话来,表示愿意免费为这头猪提供饲料。
  “猪坚强”去世
40#
 傅芬芳 发表于: 2021-6-17 10:34:09|只看该作者

“猪坚强”的一生:从废墟下到博物馆 13年,它一直活在国人目光中

源自:红星新闻
原文标题:“猪坚强”的一生:从废墟下到博物馆 13年,它一直活在国人目光中
⊙记者:于遵素 ◎摄影:王勤 张直 陈蒙川

  可能再不会有一头猪,像“猪坚强”这样备受全国网友关注。
  5·12大地震发生一个多月后,2008年6月17日,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里一头猪,在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刨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传奇”:在那个特殊时刻,它的幸存让许多人为生命的顽强所鼓舞,称它为“猪坚强”。
  2021年6月16日,在全国网友的关注目光中,14岁高龄的“猪坚强”在建川博物馆离世。回顾它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头传奇的猪,更看到一种不可磨灭的励志精神和生命力量……

2021年5月12日,“猪坚强”原主人带着它爱吃的玉米和菜叶探望  0721-krpikqf5310649.jpg  保存到相册

幸存──
被困36天获救
废墟下啃木炭喝雨水,从300斤瘦到100斤

  2008年6月17日,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某飞行学院战士来到村民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随着猪圈的木板被掀开,万兴明惊叫起来:“天啊,我的猪还活着!”此时,距离5月12日已经有36天。
  万兴明是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2007年6月底,他买回一头只有两个月大的猪仔,到2008年5月已长到300多斤重。

获救时的“猪坚强”  4ea9-krpikqf5327391.jpg  保存到相册
  5·12大地震来袭,万兴明家的房屋倒了一半,猪圈全部垮塌,尽是砖块木板。在地里干活的万兴明夫妇只来得及把被困家中的老人救出,到空旷的地方避险,后又搬到山下的安置点暂住。
  直到2008年6月17日,某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的10多名救援人员,在万兴明家避雨时得知,废墟下还压有一头猪,搬开砖块木板后,却惊奇地发现,猪还活着,又黑又瘦,体重大约只剩百来斤,像一头羊。
  根据现场情况,有人判断,猪圈上方的木板砸下来,和地面的墙体形成了一个半米高的空间,猪被困其中不得动弹,也就减少了活动和能量消耗;地上散落了一堆木炭,加上猪被救后排出了木炭粪便,大家推测,它是靠啃食木炭减轻饥饿感,加之自身脂肪的消耗,才得以支撑了36天后被救。而震后的几场大雨,雨水渗入猪圈,才让猪没有渴死。

新生──
博物馆收留它,长回300斤
被网友评为“2008感动中国年度十大动物”

  一头猪被困36天还活着……这一生命奇迹传开后,让许多人为生命的顽强所鼓舞,内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称它为“猪坚强”。同时,它也引起了正在筹备地震照片和实物展览的建川博物馆注意。2008年6月,建川博物馆花3008元将其从原主人手中买下,正式给它命名为“猪坚强”。

2008年8月12日,四川省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猪坚强”长到300多斤,吸引众多观众  dd0d-krpikqf5327582.jpg  保存到相册
  从此,“猪坚强”走上了“猪生巅峰”:住进单间“豪宅”,由专人照顾,兽医体检治病,还有专门“会(游)客”的“办公室”,定时遛弯运动,每次身后都跟着一群参观的游客。

2008年8月21日,“猪坚强”被饲养在一个农家小院里,由专人负责照顾  7169-krpikqf5327583.jpg  保存到相册
  2008年年底,有网友在知名论坛贴出“2008感动中国年度十大动物”榜单,期望以此唤起更多人关爱小动物。其中,震后奇迹生还的“猪坚强”获得冠军。
  此时,“猪坚强”的体重已经回到了巅峰,达到340多斤。

2010年6月17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猪坚强”重获新生两周年进行庆祝活动  5ecb-krpikqf5327761.jpg  保存到相册
  “猪坚强”成了建川博物馆红得发紫的“馆宝”,几乎从没远离网友的视野。“猪坚强”住上了零排放发酵床生态猪圈,“猪坚强”脚伤复发、上火了吃板蓝根、有专人按摩……屡屡登上网络热搜。

衰老──
从2016年起日渐衰老
健康动态多次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当然,最多的消息,还是关于“猪坚强”的身体状态。
  从2016年开始,“猪坚强”日渐衰老、行走艰难,健康状态每况愈下的报道持续霸屏,甚至多次有消息称“猪坚强要不行了”。

外形酷似卡通猪造型的“猪坚强之家”  0c21-krpikqf5327760.jpg  保存到相册
  2020年1月,“猪坚强”从旧宅搬入新家,一栋50平方米的“豪宅”。
  彼时,“猪坚强”就已经不能行走,需要工作人员扶着尾巴才能站立,体重也从巅峰时刻的300多斤,再次变得瘦骨嶙峋,目测100多斤。

2019年10月10日,“猪坚强”进食后还会散一会儿步,饲养员用外用药给它涂抹皮肤病患处  7724-krpikqf5327969.jpg  保存到相册
  今年5月,@建川博物馆聚落官方微博多次发布“猪坚强”即将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已入弥留”的消息,再度引发网友关注热潮。但随后,博物馆方面又做出了“辟谣”安乐死、删除“弥留之际”等措辞,而改称“猪坚强已进入了生命的晚期”,引发更多网友对它的关注和关心,并前往探望。

2021年5月1日,年迈的“猪坚强”已经很难站立行走  7ce0-krpikqf5327967.jpg  保存到相册
  有网友称:“‘猪坚强’是地震灾难中的一个励志故事,让我们记住‘5·12’,记住在遭遇困难与大灾大难时,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现在,“猪坚强”走了,但它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与励志,会一直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8:28,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