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31345|回复: 100
[宇宙·航天

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

 [复制链接]
51#
 qwer222 发表于: 2018-12-28 08:53: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闪耀北斗之路:探秘北斗导航卫星的前世今生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智慧闪耀北斗之路:探秘北斗导航卫星的前世今生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中国北斗距离全球组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的贺电中如此评价。
  回首来路,不论是先驱者“灯塔计划”的未果而终、双星定位系统概念的提出,还是北斗一号系统从无到有,北斗二号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再到北斗三号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穿越激荡四十余年,北斗趟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道路,在导航领域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北斗之路,贵在何处?记者走进了“北斗大本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一探究竟。
  路口的抉择:这是一条符合国情之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实践智慧和务实精神的民族。面对问题时,不采取教条的方式或玄思空想,而是理性面对,锲而不舍”。中国北斗以实际行动为这段话进行了阐释。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先驱者,立项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虽然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终止,却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以十余年的设计、研制为五院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中国导航卫星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在国际导航竞技场上,中国又一次站在了路口。
  只能依据国情,稳扎稳打!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通过大量理论和技术上的研究工作,双星定位系统的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来的北斗路,是一步跨到全球组网,还是分阶段走?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最终,“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被确定下来,“三步走”的北斗之路由此铺开。参与了技术路线讨论的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说:“系统一下建那么大(全球组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当时刚刚开放,用户还是集中在国内、周边,因此,‘先区域、后全球’的技术途径很正确,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先解决有无。北斗一号作为“第一步”,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五院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了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技术指标。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五院组建了卫星研制队伍,全面展开研制工作。艰苦卓绝的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故障的成功抢救……一路筚路蓝缕,终在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此间积累的建设和应用实践经验、教训,以及迅速成长的北斗研制队伍,为后续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在保留北斗特色的同时,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早在1999年,五院在全力研制北斗一号卫星的同时,就展开了对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论证。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和空间频率申报期赛跑、在轨故障、三年14星连战连捷……汗水与泪水交错中,五院完成了北斗二号卫星部署,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立项于2009年12月的北斗三号开始尝试冲刺和领跑。一年19星!北斗在太空中再次刷新了“中国速度”。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取得史诗般的进步和成就,“三步走”的战略路径,已逐步从“梦想在望”变成“梦想在握”。
  路上的坚持:这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
  作为国之重器,自主创新是北斗的必由之路。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思路,中国北斗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坚守拼下累累硕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北斗一号系统原创性地提出双星定位的卫星实现方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该星座的短报文服务在国际导航领域独一无二,在5·12大地震等国家重大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短报文服务作为北斗的特色,在后续北斗星中保留了下来,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为他们开展导航卫星研制提供了启发。
  北斗二号系统则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建成后,其各项技术指标均与GPS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五院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国内空白;研发国内首个适于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全桁架式卫星平台”,实现了卫星自主监测和自主健康管理;实现了星载大功率微波开关、行波管放大器等关键国产化元器件和部组件成功应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全球组批研制快速组网建设铺平了道路。2020年,我国将建成与世界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相媲美的一流卫星导航系统,向着领跑的方向奔驰。
  回首来路不难发现,中国北斗是真正和国际先进同台竞技的。作为国家影响力、威慑力的象征,北斗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对维护国土、海洋、太空安全,增强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提升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远方的召唤:这是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中国北斗始终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在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支持下,这一复杂、系统的航天工程牵引带动了一大批“弟兄们”团结协作,共同“奔小康”。数百家单位、数万人,早已形成全国一盘棋、通力协作的大格局。
  在航天领域,五院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航天系统研制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突破关键技术、形成系统集成、确保卫星产品高质量的项目群管理方法,全面支撑了卫星组批生产和密集发射,已成为宇航产品工程的新路径、新思路。
  在学科发展领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研发工作直接带动了航天器总体设计、航天器动力学、航天器环境试验技术、空间数据系统、航天器数字化设计等专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导航星座时空基准建立与维持、导航信号生成与传输、空间微放电机理与抑制、原子物理应用等新兴学科的建立。而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上使用的大量新技术,如星座可靠性分析、卫星共位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空间应用、国产碳纤维等,显著促进了我国结构材料、微处理计算机、微波器件、电子技术等基础学科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相关领域装备的国产化水平,牵引和带动了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提升了科技产业对前沿技术发展的引领能力。
  作为上游产业,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既牵引了原材料、元器件、制造工艺的发展,又促进了下游基础产品、导航终端用户产品和运营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的位置服务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恰好道出了漫漫北斗路的成功秘诀。推开新时代的大门,中国北斗初心不变,向着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目标而赓续奋斗,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
52#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12-28 09:4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超级天团北斗三号全球出道,测测你是不是“死忠粉”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科学大院

  12月27日,“超级天团”北斗三号终于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啦!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图片源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迷弟迷妹们苦苦等待了一年多,终于等到了北斗三号19位“小哥哥”全球出道的日子!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的“老大哥”第一颗组网卫星首次“亮相”宇宙。
  2018年11月19日,“天团老幺”第19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一年19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组网完成。

(图片源自:新华社客户端)
  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卫星星座想象图(图片来自NEW CHINA)
  经过科学家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北斗导航系统三次迭代,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终于成为世界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卫星定位的示意图(图片源自:今日北斗)
  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让中国自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你了解多少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篮铯锝情调 发表于: 2018-12-28 19:23:00|只看该作者

外媒关注北斗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未来将成主导技术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外媒关注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未来将成主导技术

  参考消息网12月28日报道 外媒称,在27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27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27日报道,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等。
  报道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报道还称,2012年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六年后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北斗系统建设,突破四大类百余项关键技术,确保亚太区域服务稳中有升,建设全球核心星座,实现中国航天能力整体跃升。
  另据彭博新闻社12月27日报道,当天,中国的导航定位服务扩展到亚太地区以外,目标是在未来成为主导技术。
  报道指出,这项名为“北斗”的服务类似GPS,利用一系列卫星为用户提供误差约10米的精确定位。全球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芯片都将与北斗系统兼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从今天开始,无论走到哪里,北斗都会随时与你在一起。”
  报道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主研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减少对美国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其目标是实现全球覆盖。
  报道指出,北斗系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编译/王天僚)

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54#
 闪亮山 发表于: 2019-1-2 20:23:00|只看该作者

当年中国被踢出伽利略计划 却卧薪尝胆研发出北斗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当年中国被踢出伽利略计划,却卧薪尝胆研发出北斗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北斗系统快速发展的今天,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卧薪尝胆,“北斗”十年磨一剑
  说到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大家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美国国防部1973年批准GPS计划,并于1994年建成。当时正逢俄罗斯经济不断走低,格洛纳斯系统因失修等原因处于崩溃边缘,因此,美国的GPS系统一度一家独大。

  中国和欧洲都想拥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在北斗建立之初,中国的卫星导航技术明显落后于欧美。但欧洲为了不过度依赖美国的GPS,便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共同开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为表示诚意,先汇了2.7亿美元,作为参加欧洲主导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资金。
  但当时欧盟麾下各国明争暗斗,项目不断推迟。而中国虽然是投资方,却惨遭排挤,欧盟很多核心技术的研究都把中国排除在外。2007年,欧洲正式将中国踢出了伽利略项目。
  美国《太空评论》杂志曾对这一事件报道称:
  The Chinese feel that they were badly used and partly humiliated by Europe。They were brought into the Galileo consortium as partners,。。。only to see themselves shut out of Galileo‘s controlling bodies。
  中国人觉得成为了欧洲的利用对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羞辱。中国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了伽利略联盟,结果却发现被排除在伽利略的主导机构之外。

consortium n。财团;联合;合伙
  可是中国北斗的发展,却没有如欧洲预料的一落千丈,反而是越挫越勇,并且先于欧洲,发射成功了北斗二代组网卫星。
  北斗系统作为后起之秀,在突破了重重困难后,发展势头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
  海外媒体称,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彰显出中国航天实力跃升。

图源:中新社

高精度军民两用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比肩而立。
  其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为5米,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定位精度为10米。《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介绍北斗的定位精度:
  BDS offers accuracy within 5 meter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10 meters around the world— better for sending short messages and position information than U.S。or Russian services。Twelve more satellites will be launched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precision。
  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提供5米以内的定位精确度,在世界各地提供10米以内的精确度──在发送短信和位置信息方面优于美国或俄罗斯的定位服务。为了提高精度,未来还将发射12颗卫星。

北斗导航系统规划模型 图源:参考消息
  其实早在中国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之前,美国就将其投入巨资的GPS向全球免费开放。
  GPS免费对于全球民用领域是个福利,但在军用领域却潜藏风险。印度就曾在这方面吃过亏。
  1999年,印巴卡吉尔(Kargil)战争期间,美国直接关闭了印巴战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印度的武器和士兵瞬间“失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北斗系统的研发就是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北斗系统于2000年发射了首颗卫星,2011年底向民间开放后,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民用领域。
  从2012年开始,北斗以中国和亚太地区为对象提供定位信息。香港《南华早报》刊文介绍了这一过程:
  Similar to the origins of GPS,Beidou started in 1994 as an air defence system with the goal of boosting the country‘s space programme,while freeing up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rom its reliance on the American-built system。The Chinese navigation system now serves not only China‘s civil aviation and maritime needs,but is also used in global search and rescue,telecommunications and mass consumer applications for navigation。
  与GPS的研发初衷类似,北斗系统于1994年开始作为防空系统使用,目的是提升中国的太空计划,同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服务,使其摆脱对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北斗导航系统现在不仅服务于中国的民用航空和海事需求,而且还被用于全球搜索和救援、电信和大众消费应用。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
  Beidou,which provides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for China‘s military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is finding increasing use in everything from mapping services to cars and smartphones。
  北斗系统不仅为中国军队和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而且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地图服务、汽车和智能手机等领域。

图源:视觉中国
  比起其他三大定位系统,北斗有一项自己的特色──短报文功能。
  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灾区移动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或移动通信无法覆盖北斗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短报文进行通信,定位信息和遥感信息等。
  在2008年5·12大地震时,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就利用120字的短报文功能突破了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联系,通报了灾情,供指挥部及时作出决策。

美国彭博社刊文报道了这一功能
  Called Beidou,the service works like GPS,using a series of satellites to provide users precision positioning with an error of about 10 meters。Most smartphone chips sold globally will be compatible with Beidou,the first navigation system to have built-in telecommunications features such as text messaging。
  这项名为北斗的服务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类似,利用一系列卫星为用户提供误差约10米的精确定位。全球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芯片都将与北斗系统兼容。北斗系统也是首个内置了短报文等通信功能的导航系统。

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瞄准全球覆盖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可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
  冉承其称,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

《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提及
  BDS represents 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Chinese technology,Ran said。China already has shipped 70 million items of related products like BDS chips,mainly for ship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gencies,to 90 countries and regions。China also leads the world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patent applications at 54,000。
  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中国已经向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7000万件北斗系统芯片等相关产品,主要被船舶和公共交通机构使用。中国的卫星导航专利申请量也居世界首位,达到5.4万件。

美国彭博社更是发表如下标题的文章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比肩GPS,服务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以外
  彭博社在报道中提及,北斗系统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覆盖。
  The Beidou system is now in its third stage and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ervic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The goal is to have complete worldwide coverage by the end of this decade。
  北斗系统的研发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能够在不同地理区域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其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覆盖。
  China launched the 42nd and 43rd Beidou satellites in November,extending coverage to some parts of Europe and Africa。
  2018年11月,中国先后发射了第42颗和第43颗北斗系统卫星,将覆盖面扩大到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图源:新华社
  “This signifies that BDS has officially entered the global era as it expands from a regional system to a global navigation system,”Ran Chengqi,director general of the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said Thursday。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12月27日表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于27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进入全球时代,从区域系统扩展到全球导航系统。”
  “From now on,no matter where you go,BDS will always be with you,”he said。
  “从今天起,无论你走到哪里,北斗将始终伴你左右。”

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彰显航天实力跃升
  曾担任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研究主管的基思·海沃德(Keith Hayward)说:
  “凡是需要精确测量时间和空间的东西都需要卫星系统。卫星系统是技术优势的鲜活标志。”
  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之一,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冉承其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国北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中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2018年中国火箭发射数量第一,超过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彭博社刊文称

  Earlier this month,China sent a probe to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a place no other country‘s probe has ventured into。The nation is also developing civil passenger aircraft that could eventually rival models from Airbus SE and Boeing Co.,while its private startups are racing to launch rockets to send satellites into orbit at low cost to meet demand for commercial space services。
  2018年12月早些时候,中国发射探测器嫦娥四号,造访人类文明从未涉足的月球背面。中国还在开发民用客机,最终可能与空客和波音的机型形成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多家私营太空企业竞相开展卫星发射业务,以低成本将卫星送入轨道,满足对商业太空服务的需求。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Th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or BDS,originally was slated to begin worldwide service in 2020 but the launch was pushed forward。The system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join the U.S。and Russia as a major space power。
  北斗系统原本预定2020年开始覆盖全球,但实际上提前完成建设。中国希望成为继美俄之后的“太空强国”,北斗系统将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环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到2020年左右完成全球组网后,北斗系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将与国际水平比肩,甚至更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抬头仰望浩瀚星海,你是否看到了最亮的那一颗?
源自:中国日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5#
 忧忧我 发表于: 2019-1-8 15:23:00|只看该作者

英媒:中国在太空竞赛中领先美国4年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英媒:中国在太空竞赛中领先美国4年

  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英国《太阳报》网站1月3日刊文称,在美国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因卫星发射延期而裹足不前之后,中国在太空竞赛中突飞猛进,一路领先。这对美国而言是一种令人沮丧的倒退,它意味着如果爆发全面冲突,中国的部队如今有4年的空窗期可以发号施令。
  全文编译如下:
  200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第三代GPS系统,本来预计2014年发射首颗卫星。然而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说,关于有效载荷的技术问题使得发射推迟了4年。
  与此同时,北京最近已经比预定时间提早两年启动了其造价达70亿英镑(约合610亿人民币──参考消息网注)的导航系统,与美国使用已久的GPS系统形成抗衡。
  在2018年一年就发射了18颗卫星后,中国如今有40多颗卫星在太空中运转,而美国有31颗。
  上述消息的曝光恰逢中美军事紧张关系加剧之时。
  北京的新卫星系统名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提早两年建成,让中国军队不再需要依赖美国的太空技术。而且,即使美国最近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有消息透露,它们仍然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完全准备好投入军事用途。
  全球定位卫星被视作对全球军事而言至关重要的事物,因为需要它们来对导 弹进行制导以及协调针对敌方目标的攻击行动。
  美国的一些批评人士如今担忧,“北斗”系统将使中国军队得以部署和使用能瞄准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设施和部队的制导武器,即使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让中国使用。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在其弹道导 弹和巡航导 弹上安装了GPS以及‘北斗’两套系统。”
  该报告说,如果情况真如此,那么这意味着,一旦不能使用GPS系统,中国军队就“可以切换到‘北斗’系统,将导 弹引向目标。而且中国还将能够攻击对手,阻碍其使用GPS系统,同时无需影响自己的作战能力”。
  对于中国提出的打造一支能与美国军队相抗衡的现代化军队的战略而言,导航卫星如今被视为重点项目。
  2018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了第三代GPS卫星,这被视作美国空军升级全球定位系统过程中的巨大里程碑。
  然而,该卫星实际上原定于2014年发射,延迟意味着它也许还得再等上4年才能充分运转。
  该系统的作战使用完全依赖于地面接收站的发展──据闻许多接收站距离建成还为时尚早。
  专家指出,如果地球上没有能够接收其信号的硬件,那么导航卫星只不过是太空垃圾。
  第三代GPS卫星的军事升级尤其需要新的地面控制中心。这一更新努力被称作“操作控制系统”(OCX),将需要唐纳德·特朗普的军队耗资45亿英镑(约合390亿人民币)──比原来的估算数额翻了一番。
  美国空军定于2016年10月让OCX投入使用,但有传言说,开始进行任何实际广播的日期被推迟至2022年。《大众机械》月刊报道说,军方指挥官称,这一消息“是错的,不可接受”。
  如今,空军以及洛克希德公司的军事专家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让美国的系统在今年年底前上线。
  同时,“北斗”系统已在中国及其相邻地区投入使用,而且到2020年它在全球都可以使用。“北斗”系统服务已经被出售给俄罗斯。
  马里兰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教授马歇尔·卡普兰说:“他们不想依赖美国的GPS系统,中国人不想受制于我们能够切断的系统。”
  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北斗”系统,预计到2020年总造价将达到80亿英镑(约合700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仅有的4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之一,它是中国欲在太空相关科技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北京已经发射了18颗军用卫星,这使得运转中的卫星总数超过了40颗。预计在2020年全球推出前,它还将发射11颗卫星。
  中国已经向90多个国家出口了超过7000万个“北斗”民用操作系统芯片和模块等产品。(编译/胡婧)
56#
 帮5买 发表于: 2019-3-5 10:42:00|只看该作者

10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系统组网和应用发展稳步推进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李国利、陈飙)记者4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据介绍,自2018年底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我国交通、农业、公安、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今年将逐步加大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创新融合,不断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截至2018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7000万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和90%。
  我国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深化卫星导航国际合作,推动北斗系统走出去,与全世界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目前,北斗系统在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绘、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柬埔寨无人机、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今年4月1日至2日,中阿合作论坛中方秘书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以及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将在突尼斯共同举办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阿双方将携手探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深化中阿卫星导航合作、推动北斗落地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多边平台。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提供特色服务。2035年,我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7#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5-15 15:53:00|只看该作者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达3016亿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达3016亿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今天(15日)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016亿元。其中,芯片、算法、软件、基础设施等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069亿元,占总产值的35.4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总体产值达到了3016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18.3%。连续八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凸显了这个行业的活力,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在芯片、增强系统等产品链关键节点技术创新活跃。截至2018年底,相关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超过6万件,保持全球第一位。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1947亿元。此外,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启全球化服务进程,北斗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已达到80%。
  于贤成说,去年底,这个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相关产业,迎来重要的这个战略机遇。北斗这个相关产业进入全面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北斗的应用会更加广泛的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交通、海事、电力、民政、金融等十多个行业领域。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北斗应用稳步推进 成本优势凸显
  此次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我国智能城市及产业升级的带动,北斗精准定位及授时功能越来越多的支撑行业发展,北斗成本优势日益凸显。
  在市场发展方面,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9亿台。2018年,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60%的款型支持北斗。由技术创新带动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艳艳表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上好用,已经基本完成了,正在进入地上用好的关键时期。应用成本呈逐渐下降的一个趋势,较3至5年前相比的话,至少有了30%到50%的下降,为北斗的规模化应用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态势。
  此外,行业应用依旧是北斗应用的主力军,在市政、电力、综合安防、精准农业等领域增长明显。
  王艳艳说,目前城市管网尤其是燃气管网,结合北斗精准时空信息的应用,已经在全国超过600座城镇展开应用了。行业应用加上北斗变成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8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总数达51家。
  编辑:贾聪聪
58#
 李雪 发表于: 2019-6-25 03:51:36|只看该作者

我国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源自:新华视点
原文标题:我国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西昌6月25日电(李国利、杨欣)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
  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7次飞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9#
 欺头 发表于: 2019-8-31 23:30:13|只看该作者

中俄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将实现兼容与互操作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俄启动卫星导航合作:北斗、格洛纳斯将实现兼容与互操作

  中新社酒泉8月31电(杨欣 郭超凯)记者31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以下简称项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会议期间,经双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和平使用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协定》即将生效。该协定作为中俄卫星导航合作的重要政府间文件,将为两国卫星导航领域合作提供法律和组织保障。
  资料图:北京时间2019年6月25日2时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文/郭超凯 杨欣 图/郭文彬
  会议审议了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与建站、监测评估、联合应用四个工作组的工作报告,对联合建站、跨境运输、精准农业等合作项目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取得多项关键进展,就《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合作协议》文本协商一致。中俄卫星导航监测站站址完成勘察证明,签署了勘察证明,审议通过了精准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场发布了中俄卫星导航系统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射频芯片,并就跨境运输、监测评估领域等后续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开展芯片联合研发等应用合作项目商业前景分析。
  后续,双方将就两系统发展计划、项目实施等进行密切沟通,积极拓展和丰富新的合作领域,酝酿新的合作项目,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格洛纳斯系统实现成果共享、合作共赢。
  中俄卫星导航合作近年来得到两国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1月,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项委会,建立起政府间推动两系统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近几年,项委会先后召开6次正式会议,成立4个工作组,签署发布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应用等多个联合声明,开通运行两系统监测评估服务平台,联合开展两系统“一带一路”服务性能测试等,两国卫星导航领域合作务实推进、成果显著。
  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俄两国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两国的卫星导航合作,开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间合作新模式,北斗系统将始终坚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发展成果,共促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 ●

e8a4-icxmqsw3157056.jpg
60#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19-11-5 09:37:57|只看该作者

我国卫星发射“一小步”:标志北斗计划“一大步”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这是我国卫星发射的“一小步”,却标志着北斗计划的“一大步”

  今天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IGSO轨道,也就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最后一颗星,标志着该轨道的组网顺利完成。

北斗“独家”轨道提高区域定位精度
  IGSO轨道是名副其实的北斗“独家”轨道。在国际上,无论是GPS,还是格洛纳斯等导航系统都没有设计该轨道的卫星部署。


  这是由于北斗三号IGSO轨道的设计位置为经度118度,刚好在我国上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为中国定制”。它可以有效提升北斗全球系统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南北极地区的服务性能。

三大轨道即将建成 全球组网计划提前
  随着北斗三号IGSO轨道卫星的完美收官,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也正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了解,在今年年底前,还将进行两次发射。届时北斗三号另外一个重要轨道──MEO中圆轨道也将完成建设。


  而在明年六月份之前,整个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三大轨道,30颗卫星将全部组网完成。较原计划的2020年底,提前半年实现。

长三甲系列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再破10
  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今年的第10次发射,也是该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6次发射。
  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了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的全部发射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北斗专列”。


  与以往相比,此次火箭进一步进行可靠性提升:
  一是为测量系统从硬件上增加了保护装置和防护手段,以更好地应对飞行过程中的恶劣环境,提升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的可靠性,防止遥测数据丢失。
  二是对火箭的三级发动机内部局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让低温发动机工作更加可靠。
  今年,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还将执行3次发射,继续领跑“长征系列”。

二十年磨一剑 中国北斗服务世界
  二十年磨一剑,中国“北斗”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可以在我国周边区域范围提供定位服务。
  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用这两颗卫星解决了导航定位的有无问题。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也许当时我们还不足以一步到位,设计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但是从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的“三步走”规划,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北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三种不同轨道组成的卫星星座;
  北斗系统除导航外,还能特别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北斗三号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率,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
  北斗系统已经为全球提供服务,已经达到每小时1000万以上的用户使用量。。。。。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国的北斗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自主、独立、兼容、开放”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的北斗,也将是世界的北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2 09:4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