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摩天方|查看: 52671|回复: 96
[宇宙·航天

玉兔二号驾驶日记:玉兔踏青访“龙脊”

 [复制链接]
87#
 龙泉山 发表于: 2020-6-19 20:25:02|只看该作者

“玉兔二号”揭示月背不明胶状物质可能身份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玉兔二号”揭示月背不明胶状物质可能身份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郭超凯 宋星光)记者19日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此前“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撞击坑中发现的不明胶状物质,其身份可能为撞击形成的角砾岩。
  在第八月昼期间,这个带有一定光泽的胶状物质首先被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驾驶员”发现,并成功吸引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探求未知的驱动下,科学家们精心制定了严密的驾驶方案,利用第九月昼的探测时间,对不明胶状物质及其所在的新鲜撞击坑进行了细致的科学探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芶盛博士,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邸凯昌、岳宗玉及其合作者,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就位测量数据,发现了该物质的可能成因。
  通过实际探测发现,新鲜撞击坑周边存在许多与月壤具有相似土灰色的块体,在“玉兔二号”车轮的碾压之下可以变成粉状,确认这种块体实为月壤,并非石块。
  科学家们又利用解混光谱探测仪数据发现,新鲜撞击坑周边及内部块状月壤中,长石矿物相对含量较多,橄榄石和辉石相对含量基本相等,标示着着陆区月壤可能是苏长岩风化产物。但是由于光照条件和形成过程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从就位测量光谱进一步分析未知物质的矿物成分。
  在与美国阿波罗任务采集样品的比较之下发现,“神秘物质”与角砾岩样品的外观较为类似。科学家们又对撞击成坑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神秘物质”的身份为撞击形成的角砾岩,可能为附近某个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熔融角砾岩,抑或为当前新鲜撞击坑成坑时形成的撞击玻璃凝结角砾岩。
  “玉兔二号”月球车于6月15日0时54分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截至目前,“玉兔二号”在第十九月昼期间行走了5.177米,累计行走距离452.858米。
  在月背工作的十九个月里,“玉兔二号”驾驶员团队科学开车,利用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展开月背巡视探测,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开展嫦娥四号着陆区物质成分与地下结构等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86#
 金丝猴 发表于: 2020-6-17 15: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玉兔二号”自主唤醒,开启新任务!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玉兔二号”自主唤醒,开启新任务!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赵竹青)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到光照后自主唤醒,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6月15日正式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即将执行一个全新任务:启程去探测一个在月球表面刚刚发现的小坑。
  截至6月17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531个地球日。在本月昼期间,两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继续月背探测之旅。
“玉兔二号”在月面留下的最新足迹(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嫦娥”“玉兔”最近在干啥?
  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已知太阳系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并可能暴露月幔物质,为探测月球深部物质提供了天然窗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此区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目前,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在月背高效工作18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积行走447.68米,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
  此前,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为天问一号让路,配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在通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仅有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进行了常规探测。
  此次开机,“玉兔二号”又有了新任务。根据第17月昼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科研人员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约3米处,发现一个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
  在第十九月昼期间,嫦娥四号将重点利用红外成像谱仪对该小坑进行探测。
500多天前,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背,开启探测之旅(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天地配合,为火星探测“铺路”
  “嫦娥”“玉兔”天上在辛勤劳作,地面工作人员的配合支持也时刻不停工。
  为给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提供通信支撑,国内佳木斯、喀什两个深空测控站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改造,已于6月13日正式竣工,将为计划7月开展的火星探测和嫦娥四号工程后续科学探测工作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支持。
  此前,由于通信受到影响,“玉兔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上一个月昼并未开机,原地修整。目前,这两个测控站的通信已经恢复正常,能够继续支撑“玉兔二号”的月球背面之旅了。
  “玉兔二号”虽然在本月昼没有移动,但地面科学团队继续对已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不断取得新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发现。
  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人员利用玉兔二号就位测量光谱数据,开展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矿物成分分析和太空风化效应研究,探讨了月壤来源和月壤成熟度。
  其中,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壤高光谱图像及红外光谱数据,支撑科学团队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精细光谱,为月壤的矿物组成和太空风化等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推动人类对着陆区月壤演化的研究和认识。
“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岩石(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嫦娥”团队再获国际大奖
  月球那边好消息不断,地球这边也有新动态。近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最高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据了解,国际宇航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置的航天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学、航天技术、航天医学、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其主要条件是取得的成就对世界航天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此次,经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3位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
  其实,这已经不是嫦娥四号第一次获得国际大奖了。此前,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颁发给中国项目的2019年度唯一团队金奖;并被美国航天基金会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授予自成立以来的首个优秀探月任务奖。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这一最高奖项,再次说明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得到了国际权威航天机构的充分肯定,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
嫦娥四号着陆区背景图(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在月面工作最长,“劳模”产出丰硕
  目前,嫦娥四号已经高效工作十八个月昼,月面生存超过500天,成为世界上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第一次利用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填补了世界月球科学探测领域多项空白。
  “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47.68米,目前距着陆器约292米,期间实施了岩石探测、车辙探测、撞击坑探测等科学探测试验。
  利用测月雷达就位探测数据,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阐述了其物质组分与演化机制。
  利用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就位光谱探测数据,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验证了月幔富含橄榄石,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利用中性原子探测仪对月表环境能量中性原子的探测数据,得到了能量中性粒子在月球表面通量能谱,证实了能量中性粒子的能量与入射太阳风的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目前,已在月背勤恳工作500多天的“嫦娥”“玉兔”还在继续他们的探月之旅。相信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不负众望,获取更多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继续为人类月球探测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编:赵竹青、吕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5#
 新乡小伙 发表于: 2020-6-15 19:23:18|只看该作者

第19个月昼:嫦娥四号、玉兔二号顺利醒来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第19个月昼:嫦娥四号、玉兔二号顺利醒来

  来自中国探月工程办公室的消息,6月1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3时49分、0时54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19个月昼工作期。
  截至今天,嫦娥四号已在这里度过了529个地球日。
在本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继续开展科学探测工作。
  基于第17月昼LET01704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约3米处,发现一个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
  本月昼将重点利用红外成像谱仪对该小坑进行探测。
  另外,为了给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提供通信支撑,佳木斯、喀什两个深空测控站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改造,已于6月13日正式竣工,通信恢复正常,将继续支撑“玉兔二号”的月球背面之旅。

84#
 靠边儿闪 发表于: 2020-6-15 15:44:01|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3时49分和0时54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截至今天(15日),嫦娥四号已在这里度过了529个地球日。
  为了给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提供通信支撑,国内佳木斯、喀什两个深空测控站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改造,已于6月13日正式竣工。目前,通信已经恢复正常,继续支撑“玉兔二号”的月球背面之旅。
  在本月昼期间,两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继续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基于第17月昼LET01704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约3米处,发现一个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本月昼将重点利用红外成像谱仪对该小坑进行探测。相信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不负众望,获取更多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继续为人类月球探测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原题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3#
 小蘑菇 发表于: 2020-6-2 06:04:00|只看该作者

为首次火星任务让路!玉兔二号第18月昼原地待命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为首次火星任务让路!玉兔二号第18月昼原地待命

为首次火星任务让路!玉兔二号第18月昼原地待命
  今天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配合“天问一号”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本报北京6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今天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配合“天问一号”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5月29日17时和7时15分结束第十八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在通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仅有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进行了常规探测。
  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称,目前,深空测控站的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待完成后,将为计划7月开展的火星探测和嫦娥四号工程后续科学探测工作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支持。
  据介绍,“玉兔二号”月球车虽然在本月昼没有移动,但地面科学团队继续对已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芶盛,研究员邸凯昌、岳宗玉及其合作者,利用“玉兔二号”就位测量光谱数据,开展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矿物成分分析和太空风化效应研究,探讨了月壤来源和月壤成熟度。
  该团队还发现主要源于芬森撞击坑溅射物的月壤发育成熟。与嫦娥三号着陆区未成熟月壤相比,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中亚微观金属铁含量随月球车与着陆器距离远近并未产生明显变化,说明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的快速形成过程充分混合了最表层已高度成熟的月壤。
  截至5月29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在月背工作18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走447.68米,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其中,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壤高光谱图像及红外光谱数据,支撑科学团队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精细光谱,为月壤的矿物组成和太空风化等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
  2020年06月02日 02 版
82#
 脆裂性打击 发表于: 2020-6-1 16:14:00|只看该作者

玉兔二号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玉兔二号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

中国青年报6月1日消息,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称

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配合“天问一号”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截至5月29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在月背工作18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积行走447.68米,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
  (原题为:《玉兔二号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让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1#
 格尼薇儿 发表于: 2020-5-30 10:17:01|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进入第十八月夜 科学成果揭示月背着陆区月壤成分

源自:中新网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进入第十八月夜 科学成果揭示月背着陆区月壤成分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5月29日17时和7时15分结束第十八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配合“天问一号”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在通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仅有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进行了常规探测。目前,深空测控站的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待完成后,将为计划7月开展的火星探测和嫦娥四号工程后续科学探测工作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支持。

  “玉兔二号”月球车虽然在本月昼没有移动,但地面科学团队继续对已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不断取得新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发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芶盛,研究员邸凯昌、岳宗玉及其合作者,利用“玉兔二号”就位测量光谱数据,开展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矿物成分分析和太空风化效应研究,探讨了月壤来源和月壤成熟度。
  光谱分析表明着陆区月壤含有富镁橄榄石和富镁斜方辉石矿物,二者相对含量基本相等。地形特征分析表明着陆区月壤主要来自芬森(Finsen)撞击坑溅射物。该团队根据镁铁质矿物成分和芬森撞击坑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认为着陆区月壤可能来源自南极艾肯盆地撞击事件形成的撞击熔融分异物或一套富镁岩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Icarus》。
  该团队还发现主要源于芬森撞击坑溅射物的月壤发育成熟。与嫦娥三号着陆区未成熟月壤相比,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中亚微观金属铁含量随月球车与着陆器距离远近并未产生明显变化,说明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的快速形成过程充分混合了最表层已高度成熟的月壤。
  截至5月29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在月背高效工作18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积行走447.68米,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其中,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壤高光谱图像及红外光谱数据,支撑科学团队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精细光谱,为月壤的矿物组成和太空风化等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推动人类对着陆区月壤演化的研究和认识。
80#
 肖厚 发表于: 2020-5-17 18:26:00|只看该作者

着陆500天!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着陆500天!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

  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5月17日消息,伴随着月球背面新一轮的曙光,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5月17日3时25分和16日11时53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今天也正是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第500个地球日。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500天“主要成绩”:
  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47.68米,目前距着陆器292米,期间实施了岩石探测、车辙探测、撞击坑探测等科学探测试验。
  利用测月雷达就位探测数据,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阐述了其物质组分与演化机制。
  利用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就位光谱探测数据,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验证了月幔富含橄榄石,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利用中性原子探测仪对月表环境能量中性原子的探测数据,得到了能量中性粒子在月球表面通量能谱,证实了能量中性粒子的能量与入射太阳风的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中国航天是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协同攻坚更是探月精神的重要内容。为满足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要求,需对地面通信测控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为此,本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开展原地探测,等待下一阶段指令。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基于第17月昼LET01704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距离3米处,发现一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的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待通信资源恢复后,“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将对该小坑的特定区域进行探测,敬请期待。
源自:中国探月工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9#
 紫煜翩然 发表于: 2020-5-7 10:34:00|只看该作者

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光谱的光照作几何校正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中科院之声

  反射光谱是获取月球表面成分的最重要手段,但是影响光谱的因素很多。除月表的物质组成、物性和太空风化程度之外,还受探测时的几何因素影响,包括入射角、发射角和相位角。因此,研究光照几何因素的影响并进行校正,是准确反演月表物质组成、太空风化程度等的前提。通常是在实验室利用模拟月壤或阿波罗月球样品开展不同几何光照条件对光谱影响的研究。但是,即使是采用真实阿波罗月壤样品,其表面也已经不是在月表时的原始状态,因此模拟条件下测量的结果与真实月表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阿波罗计划之后,只有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于月表,并且分别携带了月球车(玉兔一、二号),对月壤进行了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原位测量。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并开展了巡视探测(图1a),期待获得月球的深部物质组成。在嫦娥四号着陆后的第四个月昼,玉兔二号首次开展了不同光照几何条件下,月表原位光谱测量实验(图1b)。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利用玉兔二号在第四月昼测量的光谱,首次推导出覆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470-945 nm,5nm间隔)的月表原位光度函数,并利用光度函数将光谱校正到标准观测角度(即光度校正),获得了更准确的月壤FeO含量和成熟度。
  由于着陆区的风化层暴露时间长达36亿年,月壤已被均匀地混合,这与玉兔二号拍摄的全景图一致(图2),这一均匀表面为进行月球光度实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实验采用月球车在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并对周边月壤进行光谱测量的方式进行。实际测量的区域直径小于5 m,可以认为是均一的表面,相位角覆盖范围39.6°-97.1°(图1b)。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函数与相位角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图3a),并且随波长变化(图3b);从特定相角到30度相角的校正系数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图3c);对于每个波长的反射率,相位角越大,校正到30度相位角的校正系数越大。
  利用推导出的光度函数将光谱校正到标准的几何角度(入射角30°,出射角0°,相位角3°),并利用校正后的光谱计算了月壤的FeO含量和光学成熟度(OMAT)。未经光度函数校正的反射率光谱,对很小区域内(直径<5 m)月壤FeO含量和OMAT的反演有显著的离散,FeO含量由9.0%到10.89%,OMAT值由0.11到0.18。作为对比,光度函数校正后的光谱,给出的FeO含量和OMAT值都相当一致,标准偏差分别从13.5%(FeO)和35.7%(OMAT)降低到0.7%和7.1%,显示出反射光谱光度校正的重要性。该研究所获得的原位光度函数可为月球探测的可见光-近红外相机和光谱仪的校准、验证、比较和成分反演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成果发表于JGR-Planets。

图1(a)玉兔二号月球车前四月昼的行驶路线;(b)不同光照几何条件的光谱测量实验示意图

图2 实验区域的全景照片

图3 嫦娥四号着陆点月面相位函数。(a)相位函数在500nm和750nm处的拟合,f(α)为相位函数;(b)470-945nm的相位函数;(c)不同波长之间相位函数的对比;(d)归一化到750 nm 的相位函数

78#
 新乡小伙 发表于: 2020-5-7 06:14:00|只看该作者

一切为了“玉兔二号”元气满满复工(奋斗在复工一线)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一切为了“玉兔二号”元气满满复工(奋斗在复工一线)

  447.68米
  “玉兔二号”已在月背工作400多天,累计行驶447.68米,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纪录
  “小兔子”又休眠了!
  “五一”假期前夕,“玉兔二号”巡视器和嫦娥四号着陆器顺利完成第17月昼探测工作,分别于4月29日20时36分、30日5时30分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期。
  “容错进入月夜状态。”巡视器的最后一个指令设置完毕,看着监视画面中的“玉兔二号”在一侧太阳翼的覆盖下安然入眠,嫦娥四号任务飞控团队的科研人员长舒一口气。这个月昼,为了让“玉兔二号”找到一个合适的休眠点,科研人员可是绞尽脑汁。
  “月背地形地貌环境复杂,经常会面临左右大坑相拦、前路碎石密布的情况。而这一次我们还要应对测控资源调整的情况。一个重要测站暂时无法使用,一个不小心地面就容易与玉兔‘失联’。”嫦娥四号长管团队副总师于天一介绍,这意味着原本已经被团队摸索出的休眠唤醒规律需要重新调整,要求玉兔唤醒时的太阳高度角误差必须控制在1.7°以内。
  1.7°,些许误差就会让玉兔陷入醒来无测站跟踪的风险。自称为“驾驶员”的测控人员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对以往16个月昼的休眠姿态和唤醒太阳高度角做了统计分析,将1.7°的太阳高度角误差换算成更精确的滚动姿态偏差,明确控制目标;再用基于感知图像的休眠区计算“神器”,为玉兔算出了合适的休眠区域和移动路线。
  去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当天夜里,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踏上了月球表面,在月背留下了第一道痕迹。从那时起到本次月昼休眠前,这只“小兔子”已在月背工作400多天,累计行驶447.68米,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纪录。
  “你守中华,我守月背!万众一心,能克千钧!”今年春节期间,一张“玉兔二号”凝望嫦娥四号着陆器为中国祈福的照片令无数人动容。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二期工程总体部部长唐玉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所有工作未受影响,均按计划顺利完成。“中继星完成了3项测量试验和7次轨道维持,保障了两器的数据中转;着陆器按计划实施了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低频射电频谱仪等科学探测工作;‘玉兔二号’则在多个探测点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等仪器设备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飞控团队和数据接收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岗位,科学家团队也抓紧时间对宝贵的科学数据开展分析研究。”
  吴舒然,这个从“玉兔二号”探月第一个月昼就开始参与测控的福建姑娘,原计划春节假期回老家探望父母,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1月23日,正值“两器一星”第14月昼,为确保任务安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取措施加强管控,进入封闭管理模式。吴舒然和无数同事们一样,取消休假,整理行装进入封闭区。
  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嫦娥四号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的探测数据,初步揭示了月球的深部物质组成。此外,科学家们还在国际上首次在月表获得了粒子辐射环境数据,对于月球背面空间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五一”假期,“小兔子”休眠了,科研人员松了口气吗?
  唐玉华连连摇头,“着陆器、巡视器进入休眠状态,‘鹊桥’中继星还在轨运行呢!”此外,飞控人员还要利用此前巡视器下传的月面图像数据,进行下一月昼行走路线的预规划。
  这一切,都是为了当下一个月昼来临,第一缕阳光照亮月背时,“玉兔二号”能够再次元气满满地“复工”,继续月球探索之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0 04:04,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