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蓝色简单|查看: 16109|回复: 46
[生态·环保

海南通过集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农贸市场“禁塑”

 [复制链接]
28#
 灰鸽子 发表于: 2020-8-1 10:11:20|只看该作者

海南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禁塑工作,加快与白色污染说“再见”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海南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禁塑工作,加快与白色污染说“再见” 来源:海南日报

  8月1日起至11月,海南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大型商超、国企、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和场所正式率先开展禁塑工作,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说“再见”。
  12月起,海南将全面禁塑。
  这一“倒计时”的时钟已上紧发条,清晰地数着每个时间节点──约一年半前,海南公布禁塑实施方案,宣布全省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7个月前,海南审议通过国内第一部省级出台的专项禁塑地方法规;4个月前,首批禁塑名录出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几乎同步发布……
  海南开展禁塑工作以来,从顶层设计到试点落地,从政策发力到法规出台,从替代品保障供应到产业发展布局,从社会宣传到民众支持,从标准制定到强化监管,每一步都在向前推进。
  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海南态度坚决、举措明晰!

开启禁塑:算“生态账”“产业账”之举
  “禁塑”,近期以来是个高频词汇。今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发现,“禁塑时代”已然开启。
  但沿着时间轴往前看,海南按下禁塑“启动键”的时间要更早:在2017年9月召开的省委七届二次全会、2018年4月发布的中央12号文件、2019年5月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均有对“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相应的提及和部署。2019年2月16日,海南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标志着海南禁塑工作全面启动。
  对禁塑,海南为何行动如此之早?如此之迅速?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不难找到答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要坚决履行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使命担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禁塑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另一方面,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屿省份,全面禁塑对海南而言还有着特别的必要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流入土壤、地下水或海洋,成为百年不变的“化石”,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给土壤水质和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海南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如果任由“白色污染”泛滥,将会为海南的海洋生态安全带来威胁。
  算“生态账”外,海南大力推进禁塑工作的原因还在于“产业账”。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当前国际国内不约而同展开“限塑”或“禁塑”工作,带来替代品需求的全球市场,这将给海南产业发展带来崭新机遇。海南立足省内需求、面向全球市场,把禁塑看成是产业升级、新产业发展的机会。
  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看来,海南有相应的上游产业基础和地理区位优势,再加上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可规划延伸产业链,逐步带动新的塑料替代品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在全球市场中拔得头筹。

推进禁塑:做好替代品生产与监管
  7月31日,在海口高新区云龙产业园,裕同科技环保及高端包装产业基地项目现场施工繁忙。“项目计划年底试生产,预计全部达产后实现年产值约6.4亿元。”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唐大海对此十分期待。
  与裕同一样,不少省内外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生产企业,看好海南禁塑产业的发展前景。
  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四化介绍,该公司主要生产聚乳酸(PLA)原料制成的全生物降解餐饮具产品,此前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并不在海南。“海南禁塑后有商机,加之有自贸港政策,我们希望在海南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和进行产业布局。”
  禁塑后,保障替代品供给是关键。据省工信厅统计,截至6月30日,海南共有4家企业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膜袋类制品产能约1.21万吨/年,到年底能有6家企业形成产能约3.2万吨/年。餐饮具类制品方面,从8月份开始省内6家企业陆续可形成部分全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产能,年底有望形成产能约1.1万吨/年。
  “今年3月,《海南省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实施,计划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技术先进的行业内企业落地,争取把海南建成全球标杆意义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禁塑工作,省生态环境厅还推出“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我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流通环节监管执法效率,实现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信息可追溯,推动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目前,该平台共有63家企业注册,29类产品完成报备程序,18个产品正在使用电子监管码,系统已记录到209条电子监管码扫码验证信息。

全面禁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禁塑并非易事,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当前海南禁塑工作已进入试点阶段。8月1日起至11月,海南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大型商超、国企、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和场所正式率先开展禁塑工作。
  根据禁塑工作要求,上述试点行业要对被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的塑料膜袋、餐具等2大类8小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说“不”,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拒绝“白色污染”。
  试点工作分为准备、实施、评估考核三个步骤进行。其中,今年4月~7月为准备期,8月~11月为实施期,12月为评估考核期。今年上半年,部分试点单位结合摸底调查情况以及各自工作安排情况,已“提前抢跑”积极开展禁塑工作,逐步使用替代品。
  “从今年4月1日起,我们就着手开展禁塑行动,在三大办公区食堂、会议活动等场合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机构节能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曹理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说,提前开始试点实施禁塑,是为了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也是为下一步全面推开禁塑工作打好基础。
  去年2月,海南出台的《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从建立协同推进的禁塑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7大方面确定了21项具体禁塑工作任务,并确定4项保障措施,为全省现阶段至2025年期间的禁塑相关工作划出了“路线图”,并在多方面尝试进行突破和创新。
  “我们希望构建起‘法规+名录+标准+快检办法+替代产品’的闭环政策框架,以推动禁塑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伍晓红说。
  展望下一步,海南禁塑工作在今年年底即将开启一个新阶段──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我省将不断扩大禁塑名录范围,直至基本全覆盖。
  推进禁塑工作近两年时间里,海南稳扎稳打、做好充分准备,不急不躁、把握好节奏步骤,扎实推进禁塑工作。海南与白色污染说“再见”的日子越来越近。
27#
 戏网 发表于: 2020-7-13 08:4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海南禁塑工作管理 信息平台全面上线

源自:海口日报
原文标题:海南禁塑工作管理 信息平台全面上线

  本报7月12日消息(记者:林毓美)记者今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已全面上线运行,目前已有26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在该平台注册,8项产品通过了平台报备,进一步推动形成我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信息的可追溯体系。
  据了解,该平台对进入我省市场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纳入管理,引导替代品生产销售企业依托平台,形成与市场监管执法相结合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环节全过程追溯体系,推动“禁塑”工作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提升监管效率。
  通过全省禁塑工作管理大数据平台,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等,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禁塑行动,并实现技术研发、企业信息、产品认证、标准规范、全流程追溯、监管执法、监督举报等信息在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调度使用。
  据介绍,该平台还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为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更新禁塑制品名录、优化相关鼓励政策、编写教育素材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从而为全面禁塑提供智能、全面、立体、实用的策略支持;为全国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禁塑实例,并可扩展为全国禁塑大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全国禁塑目标;通过不断深化禁塑制度和法规,加快可降解产品的自主研发及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将产品推广到全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今夜有雪 发表于: 2020-7-11 11:33:39|只看该作者

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正式“营业”,已有26家相关企业注册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正式“营业”,已有26家相关企业注册

  据海南日报消息,目前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全面上线运行,基本功能模块均运行正常。截至7月7日,已经有26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在该平台注册,已有8个产品通过了平台报备。开发以及推动该平台“营业”,目的在于提升海南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流通环节监管执法效率,实现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信息可追溯。
  此外,该平台还可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更新禁塑制品名录、优化相关鼓励政策、编写教育素材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从而为禁塑提供智能、全面、立体、实用的策略支持。为全国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禁塑实例,并可扩展为全国禁塑大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全国禁塑的目标。并通过不断深化禁塑制度和法规,加快可降解产品的自主研发及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将产品推广到全球。
25#
 心了之火 发表于: 2020-7-9 18:14:00|只看该作者

“禁塑”进行时,海南推动替代品生产有序发展

源自:海南日报
原文标题:“禁塑”进行时,海南推动替代品生产有序发展
⊙记者:周晓梦 实习生:王迪妮

海南金鹿工业园区的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员工在整理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图片源自:海南日报  e3c5-iwasyei6405184.jpg  保存到相册

  “这是超市新上架的全生物降解型塑料餐具,主要原料是淀粉基塑料、甘蔗纸浆”“我们已经把塑料吸管换成了纸质吸管”……近期,海南日报记者在走访部分餐饮企业、商超时发现,不少“禁塑”后的替代品已出现在公众生活和日常消费选择中。
  “禁塑”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也是保持一流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
  今年3月,海南省发布《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目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
  “禁塑”后,海南省如何确保替代品供应?如何推广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又该如何从全产业链谋划发展替代品产业?这些问题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牵动着产业市场的发展。

替代产品在哪里?信息不对称──生产方希望卖出产品,需求方希望买到产品
  约4万吨,约2.5万吨──这组数据分别是目前海南省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以及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
  数据之外,是供需买卖各方的利益诉求和现实需求。海南省替代产品在哪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替代产品的厂家,要把产品卖给谁?伴随着“禁塑”工作的推进,替代品的供需双方都想找到“对方”。

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纸质吸管。图片源自:受访者供图  e459-iwasyei6405181.jpg  保存到相册

  今年6月底,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四化再次从安徽飞到海南。
  张四化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全生物降解纸杯、塑料杯、杯盖、餐盒等产品。此前,他们产品的主要市场并不在海南。而近期张四化和同事之所以频频来琼,是因为看中“商机”,他们希望在海南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和进行产业布局。
  有人想把产品卖出去,有人则想买到产品。
  “由于打包、外卖等需要,我们餐饮企业对塑料制品用量和消耗量较多。”海南龙泉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蒋伟丽坦言,随着“禁塑”工作的推进,如何找到符合要求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产品供应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这并非一家企业的“所需所急”。“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就在寻找替代产品的供应商。”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总监韦春丽说。
  按照工作安排,今年8月至11月,海南省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大型商超、国企、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工作。“根据前期我们对上述重点行业和场所的摸排情况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需求量在5100吨左右。”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替代品生产的情况,目前省内有5家企业正在转型或已完成转型,具备生产能力的有4家,企业上报的生产能力每年1.2万吨。此外,海南还引进了省外企业,相关项目正在建设中。

供需如何更好对接?政府“搭台”──为企业找订单,为用户找供货商
  替代品新的市场需求已出现,产能也在逐步形成,但如何高效地、有组织地促成供需双方密切对接,打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需要“助推力”。
  今年6月初,张四化来海口参加“海南自贸港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产业招商及供需对接座谈会”。这场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共同“搭台”举办的会议,共吸引省内外20多家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生产企业,以及省内多家酒店、餐饮、景区、学校、机关食堂等用户代表参加。
  “我们需要杯子、杯盖类产品。我们希望可以联系上能提供这类产品的厂家。”在会上,作为需求方的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出诉求。
  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恰好符合该诉求。“我们这款透明杯,由源自植物资源的聚乳酸(PLA)原料制成,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张四化在会场产品展示区举着公司生产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品样品介绍。
  蒋伟丽也参加了座谈会。“我们需要对接的平台和‘窗口’,来筛选和确定替代产品供应商,参加这样的会很有必要。”她说。
  为企业找订单、为用户找供货商,让供需双方对接,正是这场座谈会举行的目的所在。
  “我们负责保障‘禁塑’替代品需求,推进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进省内相关企业转型生产,尽快形成产能;一方面大力引进外来项目落地。”省工信厅副厅长陈万馨在会上表示。
  对于“禁塑”而言,替代品是否能够有效满足需求至关重要。据介绍,预计今年底前,海南可形成全生物降解袋类制品产能3万吨/年以上。新引进的深圳裕同3.6万吨/年植物纤维餐具项目和中科院理化所3万吨/年全生物降解塑料改性料及膜袋制品项目已落地海口;属于全生物降解塑料上游板块的6万吨/年PBST项目已选址洋浦,这标志着海南正在推进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如何促进产业发展?
全产业链谋划──形成流通、商业和价值闭环

  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已成为广泛共识。“限塑”或“禁塑”带来的替代品需求全球市场将给海南产业整体升级换代带来新机遇。近段时间以来,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整装待发”,我省该如何从全产业链谋划发展替代品产业?
  “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发新型全生物降解塑料种类,结合海南本地特点研发相关制品,逐步降低成本,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表示,海南有相应的上游产业基础和地理区位优势,再加上海南自贸港建设政策优势,可规划延伸产业链,逐步带动新的塑料替代品产业集群发展。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将借鉴其他省份全生物降解产业发展经验,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激励政策,增加发展动能;通过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市场准入、产品检测、产品溯源和市场监管等闭环管理流程,推动替代品生产和应用有序发展,推动全生物降解制品产能在岛内形成。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禁塑”工作,省生态环境厅还推出“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海南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流通环节监管执法效率,实现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信息可追溯。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曦介绍,该平台旨在建立协同推进的禁塑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稳步推进禁塑工作、促进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回收利用体系、强化市场监督执法闭环管理、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本报海口7月8日消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渠江 发表于: 2020-7-1 20:42:47|只看该作者

为“禁塑”注入科技力量,海南推进海水可降解塑料新技术研发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为“禁塑”注入科技力量,海南推进海水可降解塑料新技术研发

  近日,海南省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推进海水可降解塑料技术在海南进行中试(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尽早实现海水可降解塑料的产业化,为海南全面铺开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项合作的核心。什么是海水可降解塑料?为什么要研发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
纪录片《塑料海洋》揭露塑料垃圾带给海洋的灾难。(资料图片)
海水可降解塑料制品,外观与普通塑料无明显差别。
在海水里浸泡3个月的海水可降解塑料样品(上)和良好保存的样品(下)对比。(本版照片除资料图外由受访者提供)
  “海水可降解塑料,就是能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季君晖说,研发它是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替代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南当前已开启‘禁塑’工作,加上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水可降解塑料应用得越早越好,范围越广越好。”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超乎想象
  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地球上直逼气候变化的另一重大威胁,因为它正在急剧污染每一种自然系统,并危及越来越多的生物。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塑料污染问题。由于人类对陆地上塑料污染的感受更为深刻,所以科学家们最先想办法解决陆地塑料污染问题。”季君晖说,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
  但事实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以及它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早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前地球每年产生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相当一部分使用后被直接丢入海洋,还有部分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季君晖说,目前人类活动和洋流导致这些塑料垃圾集中分布于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
  “近年来塑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了,据估算,如果现在的塑料消费方式没有显著变化的话,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总重量将超过鱼类的总重量。”季君晖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目前在美国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之间有座“塑料岛”,160万平方公里全是塑料,很多人戏谑地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我们必须知道,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季君晖说,它们在海水中受光、风化、涡流机械和生物群的不断作用,最终形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这些塑料微粒或漂浮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不会分解,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在海洋中弥散性分布的塑料微粒使无数海鸟、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受灭顶之灾,并逐渐通过食物链将毒素带到人类的餐桌。“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平均每克食用盐中含有一颗‘微塑料’。这都是不可降解塑料进入海洋的后果,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人类必须直面的海洋污染问题。”季君晖说。
  与治理处理陆地上的“白色污染”不同,人们几乎无法对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日益紧迫,同时也困难重重。”季君晖说,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塑料进入海水后自行降解消失,因此开发和使用能在海洋环境中自行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难降解的塑料制品,迫在眉睫。

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无法降解
  为了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国际社会不约而同展开“限塑”甚至“禁塑”工作,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聚己内酯(PCL)和聚羟基烷酸酯(PHAs)等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已经大规模替代了不可降解的通用塑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陆地上的“白色污染”。
  那么,海水可以降解生物降解塑料吗?答案是不能。
  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键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相对脆弱,可以被自然界许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与陆地土壤不同,海水中微生物量极少,而且海水温度也比较低,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降解,或者说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被海水中降解。”季君晖说,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开发能够在海洋环境中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当前国际上海水可降解材料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海水降解塑料已经得到全球专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国际上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还是凤毛麟角,只有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极少数跨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着手研究。”季君晖说,2017年,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理化所组织近10名博士研究海水可降解塑料,走在全国前列。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历经艰难攻关、经过反复实验,2018年季君晖团队研制出了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理解为海水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前身”。
  “这种新型材料,既有在海洋水体中的降解性,也能在土壤中降解,可在被废弃到土壤或海洋中数十天到数百天内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季君晖说,虽然海水可降解塑料诞生了,但它仍处在实验室层面,距离投产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望减少人类塑料污染增量
  一般来说,进入海洋的塑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塑料垃圾,一类是在海洋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根据塑料制品的用途不同,我们要选择不同性能的海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季君晖说。
  举个例子,渔网是常见的塑料制品,为了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未来的渔网需用海水可降解塑料制成,“渔网是用来打鱼的,它不可以刚放进海里没多久就被降解了,否则打鱼成本太高。”季君晖说,因此科研人员要考虑渔网在海水中的使用寿命,延长其被降解的时间,“需要较长时间降解”就是这一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之一。
  以此反推,如果废弃的包装盒、保鲜膜、纤维等塑料制品进入海洋,那它们就是塑料垃圾了,“那我们需要缩短其被降解的时间。”季君晖说,这些生产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也是科研人员在研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2018年开始,在中科院深海所、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的协助下,季君晖团队在渤海、东海和南海等不同海洋环境对海水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进行了降解测试和筛选,定型了不同应用背景的高分子材料品种,未来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应用,设计出不同性能的材料。
  “进行海试,是为了研究不同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海洋环境中保持性能不显著降低的时间(即以后产品可能的使用寿命),降解消失速度如何,以此判断塑料性能,以便开发应用。”季君晖说,目前海水可降解塑料海试工作取得了海水可降解塑料制备的初步成果,接下来就要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为产业化示范做准备。
  “海水可降解塑料不仅可以在海水中降解,也可以在陆地土壤里降解。”季君晖说,治理海洋污染问题,是为人类的生存而战,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人类塑料用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尽全力减少塑料污染的增量。
源自:i自然全媒体

  内容来自:海南日报

未来两天近海预报
  预计明天
  渤海、黄海有0.8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东海有1到1.8米的中浪;
  台湾海峡、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有1.3到1.9米的中浪;
  南海北部、中部有1.5到2.2米的中浪区;
  南海南部、北部湾有0.8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预计后天
  我国近海无大浪区。

7月1日~7月5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

明日滨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三亚海域有中浪,并受小雨影响,较适宜开展滨海休闲观光活动;
  我国其他海域都是轻浪,都适宜开展滨海休闲观光活动;
  青岛、连云港海域受轻雾的影响,海上视程稍差。
  我国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连;Ⅱ天津;Ⅲ青岛;Ⅳ连云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厦门;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亚。
  02
  主要航线海况
  预计明天
  上海至普陀山、三亚至西沙北礁航线有中浪,海口至海安航线有轻浪,但受到海面小雨的影响,这些航线乘船舒适度都是二级;
  我国其他主要旅游航线都是轻浪或小浪,乘船旅行舒适。
  我国主要旅行航线包含:
  ①大连-烟台;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厦门-金门;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亚-西沙北礁航线。
  乘船舒适度分为五级:
  一级:海面状况极佳,非常适宜乘船旅行;
  二级:海面状况优良,适宜乘船旅行;
  三级:海面状况良好,较适宜乘船旅行;
  四级:海面状况较差,基本适宜乘船旅行;
  五级:涌浪偏大,不适宜乘船旅行。
  03
  美丽海岛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永兴岛附近海域有1.8米的中浪,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万山群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黄岩岛、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这些海岛较适宜乘船旅行;
  我国其他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美丽海岛是指以下的35个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上图中的照片来自网络)
原文标题:《海水可降解的塑料来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格尼薇儿 发表于: 2020-6-13 11:54:00|只看该作者

海南将如何加强监管推进“禁塑”?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海南将如何加强监管推进“禁塑”? 来源:南海网

  一个合格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有哪些标准?近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对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物降解性能、卫生性能、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识等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该标准将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禁塑”将如何进行监管?该标准的实施就能为监管提供一把“科学标尺”。
  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海南“禁塑”将建立“法规+名录+标准+执法快检办法+替代品产能”的闭环政策框架,通过法规和标准助力监管工作的开展。
一个标准的塑料袋是怎么样的。图片来源:海南省塑料行业协会

一张“身份证”
打造全流程可追溯体系

  一些塑料袋上都会印有“环保”的标识,标明材料和厂商,但这些塑料袋都符合环保要求吗?如何监测?许多使用者不知道,监管部门也很难定义,在监管执法上一直缺少相关的标准。为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制定一个标准,也能为执法提供依据,《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就是这样的标准。
  “在《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进入我省生产销售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替代品,需要在管理平台上报产品以及企业的相关信息,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在包装上。”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曦介绍道,目前海南已经完成了禁塑工作管理平台的研发,运行后将对进入海南市场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等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推动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
  “包装上的二维码相当于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一个‘身份证’,可以通过对二维码的监管,再加上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的配合对产品进行监管。”陈曦提到的二维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电子监管码,生产者从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平台申请,不同成分比例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需要申请不同的电子监管码。
  据了解,该标准参考国家标准《塑料制品的标志》的有关规定,对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上印刷制作的图形标志和电子监管码进行了专门规定,这些规范的标志将为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抽查和产品追溯提供便利。

一个图形符号
标识塑料制品的原料和功能信息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对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外表标识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个标准的产品需要有图形符号、代号、功能性说明、补充说明、标识等信息。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图形符号。图片来源:谭琦/摄
  和传统塑料袋上的三角形循环箭头标识不同,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图形符号为一个带箭头的环形指向一片叶子,环形的中间需要标注全生物降解材料的代号。“例如常见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材料是PBAT,代号为‘53’,还要在标识的下方标注原料和比例。”海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鸿勋介绍道,在标识的右侧还需要标注“全生物降解”字样和是否为食品接触用,图形符号的加入使得产品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便于辨识和管理。此外,全生物塑料降解制品还需要在包装内标明包括图形符号、电子监管码、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厂名、执行标准号、保质期等。
  “预计今年8月,我们的生物降解性能检测实验室也能建成,快速检测方法也即将推出,完善我省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品的检测能力,可以更好地为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陈曦介绍道,快速检测明确了全生物降解和不可降解的材料,根据材料的比例和成分来确定塑料制品是否真正实现完全降解,将原本需要6个月的检测时间缩短到几分钟,为执法监管提供“标尺”。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能够提升监管的效率,降低监管的成本,最终实现替代品快速有效的替换。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需要有相应的图形标志。图片来源:谭琦/摄

“禁塑”名录将动态调整
探索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监管的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将会与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将通过健全举报奖励管理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形成监管合力、强化‘禁塑’执法监管工作中‘双随机一公开’的机制运行、宣传普及等措施,加强‘禁塑’监管工作。”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执法局局长张威善表示,在“禁塑”执法中适用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将依据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相关规定,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实行跨部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如何对监管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根据《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中规定:生产、销售禁止名录内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零售摊贩销售禁止名录内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经营者使用或者提供使用禁止名录内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零售摊贩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禁塑”后,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登场,普通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该如何回收利用,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海南即将开始生活垃圾分类,第一批禁止的塑料制品中大部分会成为生活垃圾的一部分,我们将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明确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责任,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陈曦介绍道,“禁塑”工作中也不断正在探索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建立起操作性强、鼓励公众参与的回收制度,完善后期对于塑料制品和其他的生活垃圾回收后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达到塑料制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
  此外,海南将根据第一批名录禁止的情况、替代品的供给能力以及新材料对于新的替代品性能的满足情况进行评估,对“禁塑”名录进行动态调整。
生产出来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图片来源:谭琦/摄

※ 注释
  全生物降解塑料:
  在自然界中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基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种塑料。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以全生物降解塑料为原料,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淀粉、纤维素等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无危害的无机填充物、功能性助剂,通过采用挤出、注塑、吹塑、流延、复合等方法加工而成的制品。
21#
 回帖是福 发表于: 2020-6-10 10:34:00|只看该作者

海南超八成市民支持“禁塑”,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已在部分区域试点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海南超八成市民支持“禁塑”,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已在部分区域试点 来源:南海网

超市里货架已全部上架全生物降解塑料的餐具。图片来源:南海网
  把餐食放入一次性塑料的餐盒中,再放到塑料袋里,外卖小哥朱磊每天送出的外卖包装大多含有一次性塑料或塑料制品,但不久后,他接触到的这些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将全面退出海南市场。日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实施了《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于2020年8月至11月在海南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工作,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全面“禁塑”。
  近日,南海网记者通过走访、街头采访、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市民对“禁塑”的知晓率和相关试点的进展情况。在走访中,海口市内许多大型超市已经上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省机关食堂、省内部分景区和医院已经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包装;在街访过程中,市民纷纷表示支持“禁塑”保护生态环境;在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市民表示,方便、价格低是他们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主要考虑的因素。

今年12月1日起海南将“禁塑”
垃圾袋餐盒等纳入禁用范围

  2019年2月,海南省发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按下了全省“禁塑”工作的启动键。今年2月,海南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禁塑”的范围、替代产品供给、流通环节监管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以及法律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要求。今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8月至11月在我省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大型商超、国企、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工作,为12月1日起全面“禁塑”打好基础。这标志着,海南已进入“禁塑”倒计时。
  据悉,《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2大类,10个小类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纳入“禁塑”范围,主要包括: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膜、袋类和餐饮具类。主要包括购物袋、日用塑料袋、纸塑复合包装袋、垃圾袋,餐饮具类一次性使用的餐盒(含盖)、碗(含盖)、碟、盘、饮料杯(含盖)、吸管等。

走访: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一次性塑料
  从4月1日起,海南部分试点单位已经开展了“禁塑”工作,将一次性塑料用品换成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工作开展得如何?近日,南海网记者在多个试点进行走访。
  在海府路省政府机关食堂内,打包的餐盒和袋子全部换成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打包餐食的菜量将会有所减少,办公场所内的垃圾桶也逐步替换为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琼海市人民医院的药房,患者取药的塑料袋也换成了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位于三亚的蜈支洲岛景区内,游客所用的吸管已经换成了纸质吸管,游客中心用的纸杯、岛上餐厅用的打包盒、小食店用的袋子,全部换成了纸浆类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践行海洋环保的理念。
  6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海甸岛的家乐福超市内看到,一次性餐具用品的货架上摆放着许多全生物降解的餐具,种类齐全并标上了“新产品”的标签,货架上已经找不到普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在材质中可以看到,这些一次性餐具多为甘蔗纸浆、淀粉基塑料等。此外,宜兴广场、龙昆南路的大润发超市内也上架了全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用品。
  在价格方面,超市的货架上可以看到25支纸质的吸管售价6.9元,而100支装的聚丙烯(PP)吸管同样也是6.9元,单只差价超过3倍。8只装的原料为玉米淀粉制作的环保餐具,售价5.7元,而在东门批发市场,20只装的塑料碗售价只要6元,单个差价也接近3倍。记者从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获悉,机关食堂以前用的普通40厘米的塑料袋成本为0.14元,现在相近尺寸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为0.36元,普通的塑料打包盒只需要0.4元,而全生物降解的纸质餐盒购入价为2元。“目前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价格相对较高,是因为生产原料较贵,且海南生产数量较少。”海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鸿勋解释道,随着海南塑料工厂的逐步转型和全产业链的构建,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将会逐步下降。

调查:使用方便、价格低是市民主要考虑因素
  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海南省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约4万吨,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约2.5万吨。市民对“禁塑”有何看法?生活中使用塑料的状况如何?对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有何考虑?对此,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设计了相关问卷进行发放,并走上街头对市民进行采访,共得到海南省内各市县市民的200多份有效问卷结果。
  在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超过八成的人支持海南实施“禁塑令”;有62%的人每天都会使用塑料袋,30%的人觉得自己偶尔才使用塑料袋;接近3成的市民外出购物时总是使用塑料袋,近50%的人会自带环保袋出门,但视具体的物品情况来使用;有90%的人认为,自己家里每天平均需要用5个左右的塑料袋,塑料袋的主要来源为超市、菜市场和外卖等消费场景,超过50%的市民会重复使用塑料袋;超过六成的市民认为塑料袋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下的降解时间”问题中,40%的人表示不太了解。
  值得关注的是,超过90%的人认为,使用方便、价格低是他们使用塑料制品的直接原因,希望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也能同样便利;也有近五成的人认为,商家并未提供普通塑料袋替代品、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是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推广困难的阻力。在街采的过程中,许多市民提出了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普及相关环保知识,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补贴,降低价格、提升便利度,人们使用绿色替代品的意愿也会提高。
  12月1日启动“禁塑”后,我们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将全部替换为全生物降解塑料。全生物降解塑料是如何生产的?如何实现全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全产业链如何打造?跟着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的脚步,带你一起去探访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过程,敬请期待。
问卷:人们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主要考虑的因素?数据来源:南海网
问卷:您知道普通塑料在正常环境下的降解时间吗?数据来源:南海网
问卷:你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数据来源:南海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antibody 发表于: 2020-6-5 14:45:59|只看该作者

全面“禁塑”倒计时,海南准备好了吗?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全面“禁塑”倒计时,海南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海口6月5日电(记者:陈凯姿)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距离全面“禁塑”不足6个月,处在自贸港建设新起点上的海南准备好了吗?
  大大小小的车间里,生产线工人和机器配合“默契”:将各种无毒无害的原材料按相应比例混合,吸入吹膜机组,制作出袋子的雏形。随后用环保水性油墨进行印刷、压制成型,一箱箱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就诞生了。这是记者走访海南几家环保塑料企业时看到的场景。
  这些被标注“环保”字样的一次性塑料产品,原料多为生物降解树脂和淀粉,它们成为垃圾后,不再需要像传统塑料一样历经数百年的时间降解,只要条件合适,最快在3个月内就能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十分友好”。
  今年初,海南相继发布“全面禁塑”规定和第一批禁塑名录,明确到12月1日起首先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省内20多家塑料用品加工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开足马力进行原材料和产品科研攻关,准备向“白色污染”宣战。
  “转型确实有些艰难,但生态是海南的名片,环保是大势所趋,企业要主动迎接挑战。”海南创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连开说,“最难的是寻找原材料和研发新产品。”
  传统塑料材料约7000元一吨,现在世界主流全降解材料“PLA”的技术和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进口需4万元一吨。这样一来,一个一次性塑料餐盒就要售价3元;竹纤维、纸浆、淀粉等材料更是“又贵又难做成品”。蔡连开说,现在业内找到了一种名为“PBAT”的可降解材料,容易获得,价格也相对较低。他“下血本”投入5300万元引进设备和技术,改造的厂房可容纳86台机器同时运转,“接下来整个行业还需要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和消费市场,争取将价格降到和传统塑料相当的水平”。
  海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鸿勋认为,转型发展是挑战,但也是“大浪淘沙的好时机”。
  而对于已经专注研发环保生物降解塑料6年的海南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来说,“禁塑”带给他的是一次“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增投设备、扩大产能,研发实验室也变得更加忙碌。刘伟说,公司有许多新材料还在研发,不能局限于当下,还要为未来5至10年不断地做足准备。
  记者了解到,海南已计划今年8月至11月在省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大型商场超市、景区等率先开展禁塑工作。环保购物袋、垃圾袋、一次性餐具等产品,都已陆续生产、推广并投送。
  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孔令辉介绍,海南现有17个市县建立了禁塑工作机制,还建立了“禁塑”工作管理平台,可实现全流程追溯。
  在海口等市县,“禁塑”受到许多企业、超市和餐饮店的欢迎和支持,有些市民开始“尝鲜”网购环保塑料购物袋等产品试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海南航空的航班还为乘客免费赠送可降解塑料袋等产品。
  市民刘莹莹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开始引导自己2岁的孩子用降解环保袋装垃圾、倒垃圾,并告知“它是安全健康还有生命的”,借机培养小孩的环保意识和习惯。“‘禁塑’不仅仅只是替换一次性用品,更重要的是推广环保理念和健康的生活。”她说,“大家都应该知道,环保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让人感到安心和幸福的。”
19#
 魏承 发表于: 2020-5-6 06:04:00|只看该作者

海南全面“禁塑”倒计时(绿色家园)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海南全面“禁塑”倒计时(绿色家园)

影像中国
  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八成是塑料,严重威胁海洋生态,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绊脚石。面对“白色污染”,海南下决心全面“禁塑”。
  今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目前,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
  海南态度坚决,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
  海南省四面环海,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大小港湾68个。漫长的海岸线和湛蓝的港湾既是大自然对海南的馈赠,也是海南生态的金名片。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海岸线面临严峻的生态压力。
  “平均1公里的海岸线上,每次能捡到174件垃圾,塑料垃圾有147件。”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坦言,海岸线正在被塑料垃圾吞噬。去年7月起,协会与志愿者选取三亚市内3个渔村,每月8次捡拾海岸垃圾,持续4个月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次在海岸线捡拾垃圾524件,其中塑料垃圾占440件。从总量来看,塑料垃圾约占整体垃圾量的85%。“特别是旅游发展成熟的渔村,垃圾中有很多塑料瓶、塑料包装袋、餐盒等传统白色污染物。”蒲冰梅说。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面平均每平方千米有2358件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其中塑料垃圾数量最多,占比88.7%,主要垃圾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袋和塑料瓶。海滩平均每平方千米有60761件垃圾,塑料垃圾数量占比为77.5%。其中塑料垃圾的种类主要为聚乙烯泡沫、塑料制品(塑料袋、瓶、盖等)和香烟过滤嘴。
  “白色污染”来势汹汹。当下,海南省内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约4万吨、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约2.5万吨。以塑料袋为代表的白色污染物,回收价值低且结构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一旦没有被妥善回收,将在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永久存在,并不断积累,对动植物造成极大危害。
  “海龟会把塑料袋、塑料薄膜当成水母吞食。”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站长黄宏波曾经亲眼见过因误食塑料,或被废旧渔网缠绕而死亡的海龟。多年来,年过六旬的黄宏波几乎每天都会围着岛屿沙堤转上几圈,捡拾被海浪冲上岸边的塑料瓶、废渔网。“这些年,冲上岸边的塑料垃圾明显比以前多了好几倍。”黄宏波说。
  “白色污染”威胁着海洋生态,也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两年前,中央明确海南要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付诸行动。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海南态度坚决。
  “限”改“禁”,从源头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去年2月,海南公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宣布全省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今年4月起,海南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等单位食堂,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等行业场所,率先禁止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标志着海南对全面“禁塑”按下启动键。
  早在2008年,根据全国统一规定,海南全岛进入“限塑”阶段。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传统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巨大。“‘限塑’对大型商超有明显效果,这些场所塑料袋的使用量约减少2/3,但对于农贸市场作用不大。”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静介绍。
  过去,“限塑”主要靠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费用进行市场调节,限制使用。现在,“禁塑”是从源头上禁止岛内生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并不是说对所有的塑料制品都马上‘禁’,而是先易后难,首先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逐步过渡。”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海南“禁塑令”总结了国内和世界各国“限塑”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谋划和部署,涉及标准制定、替代产品供给、闭环执法、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方案》提出,海南将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全面“禁塑”。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名录》的塑料制品。
  4月底,在海口市龙昆南路某连锁超市里,收银员正根据顾客要求将商品装进塑料袋里,排队结账的市民手中大多没有自带布袋。超市总服务台值班经理介绍:“超市准备了可降解塑料袋,有偿提供给顾客使用。”多名顾客表示,相较于传统布袋子、菜篮子,可降解塑料袋与过去塑料袋使用感觉一样,价钱贵5至8角钱,不影响购物体验。
  据介绍,现在市场上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成本是传统塑料原料的两倍左右。体现在消费端,超市原来用的塑料袋每个价格平均大约0.5元,替代产品价格从0.8元到1.5元不等。海口坡博农贸市场蔬菜摊主黄女士说,平时摊位给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前批发袋子价格低,也就消化在菜价上了,现在如果袋子价格太高,转移到菜价上,怕会影响销售。
  黄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超市里商品一般都有包装,但蔬菜、肉等生鲜产品还需要当时包装,在农贸市场也是如此。“买把青菜三四块钱,如果根上有泥土,确实需要个塑料袋,可是买个可降解袋子要8毛钱,这一把菜算下来不是太贵了吗?”正在黄女士摊位前买菜的黎大爷说。
  对此,海南某新材料公司研发部技术员黄本开介绍,今年4月至12月是市场培育期,这段时间企业可以对价格进行调整,同时测试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替代品价格会随市场波动,将来市场用量大了,单价自然会下降。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成为主要替代品
  全面“禁塑”后,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成为传统塑料制品的主要替代品。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制品主要原料为淀粉等可降解原料,肉眼基本分辨不出差别,手感偏软一些,经过测试,其性能与市面上的塑料制品无差别。
  禁止传统塑料袋使用,保障替代品供给是关键。海南正谋划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
  “鼓励省内现有传统塑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替代品生产能力,已有项目加快落地,争取尽快形成新生产能力。”海南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秀好介绍,海南岛内已有4家企业在建和拟建替代品生产项目,预计到今年底将具备2.3万吨/年的替代品生产能力。同时,多家岛外企业有意来海南投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工厂。
  “以前主要服务于医疗等高端行业,现在超市等日常需求增长迅速。”海南某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刘伟说,他们公司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在半年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今年,公司有1500吨/年的可降解薄膜袋类制品生产能力,今后可以扩大产能,不仅能满足海南使用,还可以满足未来全国其他地区的需要。”刘伟认为,可降解塑料是将来塑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提高替代品产量、扩大市场容量离不开政府有效监管。“如果没有监管措施,真正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将无法生存,最终也无法达到禁塑效果。”海口某塑料包装公司财务总监吕细群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确保市场秩序。
  “在逐步替代过程中,海南将加强对生产、销售、使用等流通环节的监管。”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海南省将从“严格生产准入”和“禁止岛外进入”两方面,杜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加快完善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检测能力建设,发布地方标准,部署和运行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依托平台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环节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化。
  目前,海南省已编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并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检测方法,从而为执法监管提供“标尺”和科学根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7:55,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