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欺头|查看: 5649|回复: 26
[悬赏缉捕

“梅姨”之谜:被供出4年身份未明,9名被拐儿童4人仍未找到

 [复制链接]
17#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19-11-23 07:20:04|只看该作者

疑似"梅姨"同居老汉:她不辞而别10年 我是受害者

源自:齐鲁网
原文标题:寻找“梅姨”|专访“同居者”:她不辞而别已十年 我也是受害者

  齐鲁网·闪电新闻广州11月22日消息,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广州市紫金县某村。通过村民指引,记者找到了疑似曾与“梅姨”同居过一段时间的老汉李华(化名)的家。但此时李华并不在家。


  “出去做工了,给人家盖房子,晚上才回来”,李华现任妻子告诉记者。
  在等待李华回来期间,李华小儿媳妇有些抱怨:“每天都有人过来,我们都没办法正常生活了”。据儿媳妇介绍,“梅姨”画像风波出来后,有媒体将李华照片发布在网络上,还有媒体偷拍了视频,已经影响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爸爸心脏不好,最近一直在吃中药,昨天晚上也是来了很多人,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李华儿媳妇有些生气,“现在每天都有人到我们家,弄得我们村里人都在议论我们,我们也是受害者”。
  晚上8点,小山村的夜晚格外安静,不少村民已经熄灯休息。李华刚刚回到家中,见到记者,情绪有些激动。
  “1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也不知道像不像,我哪里还记得”李华指着画像对记者说。这两天,每天都有记者或是找孩子的人来找他辨认。“不敢说像不像,说像了,又有人说我包庇她,我怎么会包庇她”李华有些苦恼。
  据李华介绍,当年自己妻子因意外去世,家中有四个孩子需要抚养。后经人介绍,李华认识了那个女人。说是认识,但也就知道“她是韶关人,名叫潘冬梅(音译)”。后来潘冬梅就和老汉住在一起。但是两人“也不经常见面”,因为李华白天要出去做工,晚上才回到家。潘冬梅也经常“突然失踪,有时候一连几个月不在家”。李华原本想了解多一些潘冬梅的信息,但都被拒绝了。
  李华也想过与潘冬梅成为法定意义上的夫妻,因为“都住在一起了”,但是潘冬梅却一直推脱着。
  让李华无法接受的是,潘冬梅都不辞而别10多年了,竟然有人突然告诉他,“潘冬梅”与人贩子“梅姨”可能是同一个人。


  两年前,寻子近15年的申军良,根据已抓获的人贩子张维平交代情况,得知“梅姨”相关信息,并找到了张维平口中与“梅姨”可能是男女朋友的那个老汉,也就是现在的李华。申军良在老汉的帮助下,得知第一幅模拟画像不像“梅姨”,便由当地相关部门陪同,请“画笔神探”林宇辉根据李华描述,绘制了第二幅“梅姨”模拟画像。据林宇辉介绍,李华当时说这个画像与梅姨有八九成相似度。
  根据新华社报道,经组织辨认,李华与张维平并不认识。
  李华口中的“潘冬梅”与张维平口中的“梅姨”究竟是否为同一个人,我们暂时无法得知。目前警方也正在调查中。
  闪电新闻记者 王雷涛 张雨 编辑:林溪 广州报道
  广东“梅姨”拐卖案引关注
16#
 兰草卡吉 发表于: 2019-11-20 15:24:3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AI能不能找到“梅姨”?

源自:投中网

AI,正在成为寻找拐卖儿童和犯罪嫌疑人的新希望。
  文丨雪颖
  编辑丨张丽娟
  全网都在通缉“梅姨”,她是谁,却是个谜。
  “梅姨”真名不详,涉嫌拐卖九名儿童,九个家庭的幸福也因“梅姨”遭到摧毁:十几年过去了,大部分孩子仍然没有踪影,其中一名孩子的父亲连续三年寻子无果,从火车厕所内的窗户跳车自杀,母亲也随后改嫁。
  近日,一张“梅姨”的彩色照片在网上被疯传,多地热心人士报警称自己发现了“梅姨”,但事情又突然反转,公安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辟谣,称第二张画像并非官方发布。
  画像专家林宇辉在接受梨视频的采访中表示,第二张画像是他收到广东增城警方的邀请,根据梅姨前男友的表述所画,只是提前发布到了网上:“老汉明确和我说,画的相似度已经很高了,接近90%”。
  “梅姨”真实存在,并且尚未落网,她可能就潜伏在你我周围。
  然而,要想找到她,靠人力如同大海捞针,光辨认就有难度。“说实话,这个长相真的没有太多辨识度,感觉就是普通大妈”,网友们留言道。
  AI,成为了寻找拐卖儿童和犯罪嫌疑人的新希望。
  AI研究员王宽告诉投中网,运用跨年龄人脸识别算法,通过走失儿童小时候的照片,可以认出长大后的孩子。人工智能的技术正在升级,并且运用到寻人和打拐的具体场景中,让更多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而目前,直接通过素描用人脸识别找到嫌疑人的可能性不大。

一:AI更好识别“梅姨”?
  想要用肉眼把孩子从茫茫人海里捞出来有多难?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警方通过孩子画像带回了300余份疑似照片,组织走失家长进行辨认,确定了176个疑似对象,但最终无一命中。专案组还曾经尝试过用肉眼把十几万张疑似照片和走失儿童一张一张进行比对,但还是没能找出孩子。
  在传统的寻人方式下,很多走失者的家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公布了“梅姨”新画像的人,叫申军良,他的孩子申聪在2005年在家里被“梅姨”团伙抢走。从28岁到42岁,他几乎在没有过过正常的生活,妻子因为打击太大,精神出现问题,正在接受治疗。从失去孩子的那一刻起,近十五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即使是用“最笨”的办法找儿子。
  只是为了一段很小的监控视频线索,申军良当众给人下跪哀求。他走遍了广州、东莞、珠海、深圳的大街小巷,有人提供线索,说儿子还在增城,他就挨个街道张贴寻人启事。
  为了找孩子,他辞去了正式的工作,只要哪里有线索,他就会不计代价地跑过去。但人海茫茫,“梅姨”的行踪至今不明。申军良担心,无法认出孩子,因此找到画像专家为孩子画素描,他盼望:有了孩子长大后的画像,就不会和儿子擦肩而过了。
  然而,时隔十五年,孩子长什么样,谁又能知道呢?或许 AI正在突破这一难题。
  AI研究员王宽告诉投中网,AI寻人从技术框架上来说,很好理解,主要分为:前置任务、人脸特征提取、人脸比对和检索三个流程。走失者的照片会被提取人脸特征,录入到底库系统中。同时,通过火车站、机场、商场等地点,进行人脸的动态布控,如果发现相似度较高的路人则系统发出警报,一般还需要通过的人工核验。
  目前,AI寻人已经取得了成果。百度和“宝贝回家”展开合作,对两万多条寻亲照片进行对比评测,并成功找回一名丢失了27年的孩子。目前,百度AI寻人支持了数万名走失人员进行实时比对,基于2亿张图片的训练样本数据,百度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7%。
  2017年,警方也在腾讯优图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的帮助下,成功找到“426大案”被拐10个孩子中的7个。优图团队的研究人员对0~18岁的人脸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基于DDL(分布式蒸馏学习法则)学习策略的正则化迁移学习策略,通过算法模型机器得以认出长大后的孩子。
  小玉就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找回来的孩子,1993年,小玉在天津火车站与亲生父母走散,25年后,志愿者通过将小玉提供的照片放进“百度AI寻人”进行人脸对比,成功配对此前寻亲帖中的照片,相似度达到77.82%,经过多次DNA比对,2019年,小玉终于和母亲相认。
  除了人脸识别、基于地理位置和精准推送等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推送以失踪地点为中心,随着失踪时间推移扩大定向推送范围。以“团圆”系统为例,家长报警,警察核实后,立即联系打拐警察,截止到 2019年 6月份,“团圆”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 3978 条,找回 3901 名,找回率高达 98%。
  在科技的加持之下,AI寻人直接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的挖掘和信息推送,寻人正在从传统的1.0时代向2.0迈进。新一代寻人技术和传统寻人方式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为何巨头不约而同选择AI寻人?
  11月7号,百度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提及,“百度AI寻人”与民政部、宝贝回家等机构联合,至2016年底推出以来,已经通过AI人脸识别技术,帮助7900多个走失者回家。
  无独有偶,“科技向善,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马化腾在5月5号的凌晨宣告了腾讯新的愿景与使命。没有通稿和发布会,只用了一篇腾讯帮助警方找回被拐儿童的文章。
  腾讯优图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算法,在大量人脸数据中寻找走失者。腾讯方面告诉投中网,目前,腾讯优图已经找回多名被拐超过10年的儿童,截止2018年12月,其还帮助福建省公安厅找回1000余人。
  头条也在寻人广场上挂着自己的成绩单:“我们弹窗了97590天寻人启事,成功帮助11734名走失者回家”。
  同样,阿里巴巴与公安部协同打造了“团圆”系统,走失者家属报警之后,打拐民警使用“团圆”系统发布走失信息,根据时间和半径画圆向周围的民警和大众发送消息,饿了么旗下 300万外卖小哥的手机均接入了系统。
  巨头们都钟情做AI寻人,或许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有关。
  随着互联网巨头掌握着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在创造商业价值同时,科技公司对于技术能力、算法、用户隐私的越界使用,正在引起人们的警觉。
  2019年,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事件就相继发生:国外,微软疑似因隐私保护和授权瑕疵方面的原因删除了曾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Facebook因人脸识别功能面临着高达350亿美元的集体索赔;国内,AI换脸软件ZAO因涉嫌侵犯隐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当质疑之声兴起,巨头们首当其冲遭到挑战。行业人士对投中网分析到,头戴“紧箍咒”的巨头需要松绑,向政府和公众输出更加友好的企业形象,AI寻人无疑是“高性价比”之选。
  知情人士也表示,头条更多的是做即时性推广,通过海量人群分发“寻人启事”,同时做信息备份。百度和腾讯在人脸识别的分析技术上储备可能相对完善,而阿里巴巴和公安的结合更加深度。
  一方面,基于人脸识别和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推送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成熟,落地难度并不高;一方面,除了面对政府的安防项目外,AI寻人可以释放的商业价值有限,但是社会和公益价值却很大。
  做了就能出成果,有利于企业形象,还不用大动干戈,BAT加头条齐聚AI寻人。
  相对而言,人脸识别仍然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不过,它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
  当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张吉豫也在此前接受媒体报道时表示:“一般来讲,‘比例原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这种新的技术是不是为我们社会带来了新的价值;如果带来了新的价值,它又损害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利益和价值,那就要看这个手段是不是必要的。”

三:让天下不再有“梅姨”
  成千上万的走失者家属还在焦急地等待着。
  新华网报道,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失踪的40000多个孩子,没有找回来占绝大多数。罗兴珍的儿子和女儿在25年前被人贩子双双拐走,她每天守在汽车站旁的鞋摊,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回来。
  帮助千千万万个罗兴珍之前,AI寻人还有几道坎要跨过。
  首先AI寻人需要更多的采集面和数据量。
  在技术人员眼里看来,人脸识别需要大量的机器学习才能更加精准判断,算法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再辅之以大量的数据,才能更加精准有效。毕竟,走失儿童照片素材的模糊、缺失,以及走失多年面部特征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会给算法带来一定的挑战。
  目前,一二线城市布有大量的监控设备,相关社会层面的采集,例如去购票,商场购物信息、上网、酒店登记信息等更容易被监控,而人贩子往往在广大的农村偏远地区,那里的监控缺乏,很难定位到他们。
  发动更多人加入AI寻人,成为科技寻人的眼线是其中的一个弥补方法。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新的寻人方式。
  投中网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也号召,应当让给更多人,特别是为农村朋友们普及相关信息,通过流量精准推送的方式,让人人加入通缉人贩子和寻找走失者的阵营。
  “打通各方现有数据,让信息共享也可以提高找人效率”,知情人士告诉投中网,“找寻走失者的数据库、各地监控视频资源、社会化监控视频资源等分散各地。”
  腾讯安全管理部安全专家汤海鹏表示:“这个系统虽说现在已经成熟了,但如果想在全国推广去用,这个过程会很长,因为要涉及很多要协调的事情,我们一个省的一个案子就协调了好几个月。”
  其次,制约AI寻人发展的另一道坎是隐私和伦理问题。
  民众对于数据隐私越发敏感,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就对一家杭州的动物园进行起诉,理由是动物园未经用户许可,把要把之前的指纹入园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此外,校园安防监控项目与脑机接口头环引发的校园监控事件也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技术,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同样的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幼儿园和小学建立智慧安防系统,用来寻找丢失的幼童或监护老人,就很少陷入争议。
  但与此同时,在教育场景内使用AI技术,需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进程,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是确保技术不被滥用、限制技术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其促进教育教学作用的关键所在。
  汤海鹏此前向媒体透露,“这里面有很大的伦理道德难题,我们其实压力非常大……我们只能尽量走得谨慎一些,尽量去避免发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金杜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系列之人脸识别信息的内涵与合规难题》的报告中建议:“企业在对相关技术进行部署和应用时,应持续遵守合法、正当与必要的原则,在部署前开展必要的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以确保生物识别信息的处理严格遵从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Apple CEO蒂姆·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文中王宽为化名。余洋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欺头 发表于: 2019-11-19 21:37:43|只看该作者

广东公安厅:“梅姨”身份与长相未查实,新画像相似度低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广东公安厅:“梅姨”身份与长相未查实,新画像相似度低

  (记者:周世玲)今日(11月19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针对“梅姨”画像流传事件,广东警方发布回应,称目前“梅姨”身份与长相暂未查实,各地出现的“梅姨”信息也均不属实,广东警方将继续积极寻找其余7名儿童。
  新京报此前报道,一则有关人贩子“梅姨”的消息近日在朋友圈刷屏,消息称“梅姨”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至今仍未落网。11月18日,公安部相关部门发布消息称,网传“梅姨”新画像非警方发布。被称为“画像神探”的林宇辉确认,画像是其所画。
  今日(11月19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广东警方就“梅姨”画像一事发布回应,称“梅姨”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2017年年初,当时警方抓获了张维平团伙。据张维平供述,其曾在2003年至2005年间拐卖9名儿童,均通过一名被称为“梅姨”的女子介绍和联系转卖。
  根据张维平的描述,广州警方绘制了“梅姨”的第一张模拟画像,并于2017年6月公开悬赏,未获得有价值举报线索。
  根据张维平提供的线索,警方摸排到一名疑似认识“梅姨”的男子,其自称曾有一个叫潘冬梅(音)的女友,但无法证明潘冬梅(音)与“梅姨”为同一人。
  应被拐儿童家属多次要求,2019年3月,广州增城有关部门派员陪同曾替被拐儿童画像的外省退休警务人员,对“梅姨”画像。经张维平辨认,第二张画像与“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与第一张画像差异较大。
  广东警方称,由于“梅姨”参与该系列案的线索属于张维平指认,公安机关仍在进一步核查。2017年以来,警方曾对照“梅姨”特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排查走访,至今未取得突破。
  警方还称,除广东外,近期湖南、四川、福建、新疆等地均有人举报在当地发现“梅姨”,后经复核,均不符合案犯描述的“梅姨”身高、年龄、语言等综合特征。
⊙记者:周世玲 编辑:白馗 校对:危卓
14#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19-11-19 17:53:00|只看该作者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梅姨”是否真的存在?她究竟在哪儿?这个全民通缉的人到底长什么样?种种疑问让人贩子“梅姨”迅速受到全民关注。
⊙作者:张靖天

概述
  “梅姨”,一个成为舆论焦点的另类“网红”。
  尽管法院已在2018年12月对张维平儿童拐卖案一审宣判主犯死刑,这一结果可谓大快人心,但被拐孩子们的下落和涉嫌拐卖9名儿童的中间商“梅姨”至今仍下落不明。
  据广州增城警方于2017年发布的公告显示,“梅姨”真实姓名不详,曾用名潘冬梅,现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客家话,平时以说媒、做红娘为生,暗地里倒卖孩子,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警方在这则公告中,还曾贴出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

图:广州市公安局增城警方于2017年公布的“梅姨”画像
  11月13日,广州增城区分局通报了人贩子“梅姨”案的最新进展。通报称,近期找回了其中两名被拐儿童,并组织家属认亲。随后,有关人贩子“梅姨”的图片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如龙卷风一般广泛传播,各地网友共同呼吁寻找“梅姨”下落,再次掀起了声讨人贩子的舆论热潮。

图:11月13日~19日舆情走势

各地频出“梅姨”现身消息

图:微博辟谣及热评截图
  随着拐卖儿童案嫌疑人“梅姨”的新画像在网络各渠道中广泛传播,近期在广东佛山和清远、浙江金华兰溪、湖南省郴州市等不少地方都曾传出过疑似“梅姨”的妇女现身的消息,但通过当地警方辨认均确认消息不实并及时予以辟谣。

图:官方辟谣消息

图:新京报微博消息


彩图为假!官方澄清网传画像不实
  “梅姨”为何多年未抓获,她是否真的存在?梅姨究竟在哪儿?这个全民通缉的人到底长什么样?种种疑问让人贩子“梅姨”迅速受到全民关注,11月18日,“梅姨”的彩色画像在网络中持续大量传播,#记住梅姨的长相#成为微博热点话题,阅读量达到4亿,超过6万名网友参与讨论。

“梅姨”的最新画像一经发出,迅速被舆论打上了“彩色版梅姨”“灭霸梅姨”“胖版梅姨”等标签进行广泛传播。

图:央视官微发布
  就在公众对“梅姨”外貌的认知即将固化的时候,公安部官微及时发布辟谣消息表示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警醒大众不信谣,不传谣。

图:公安部官方微博辟谣信息

图:@头条新闻辟谣消息
  据悉,网络热传的彩色版“梅姨”画像来自于非公安机关权威机构的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因此CCSER平台秘书长回应媒体记者时表示,发布这张图片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关注彩色的“梅姨”画像,有线索及时举报。19日上午,@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澄清彩色画像的来源及善意的初衷。

最新的“梅姨”是今年警方画像专家林宇辉根据一名据说和梅姨同居了两年多老汉的描述所画。彩色版则是林宇辉今年11月初制作的,并发给了被拐儿童家属申军良。尽管第一张“清瘦版”画像来自官方发布,但在申军良寻找“梅姨”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梅姨”身边的人都说那张不像“梅姨”。为了尽快找到人贩子“梅姨”,申军良将“梅姨”的彩色画像(胖版梅姨)发布在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上。

为何大家要寻找“梅姨”
  众多网民关注到官方辟谣的消息并参与评论,希望能获得官方认证的真实画像,有网友表示相信官方发布,蓄力再次声讨人贩子。从中可以看出,之所以积极地传播,是出于为抓捕人贩子贡献一些力量的心情。

但正因如此,官方紧急辟谣的及时性则更加重要,错误的消息形成舆论产生蝴蝶效应后,会出现更多疑似但并非“梅姨”的妇女频繁现身,届时将会扰乱执法人员和公众的视线,加大公安的侦查难度,减缓真正“梅姨”的落网时间。
  本次舆论对“梅姨”的消息如此关切,是出于对人贩子的痛恨。新京报评论指出:“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

打击人贩子,需要做哪些努力?
  近年来,公安、司法部门为打击“人贩子”已经做出诸多努力。公安部早在2011年就出台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强调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加快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医院婴幼儿拐骗行为等具体情形做了规定。同年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与阿里巴巴共同发起创立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协助快速找回失踪儿童。
  同时,越来越多的民间公益力量也在投入这一领域,如公益网络寻人平台、“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博爱童话园”等民间打拐力量,通过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人大代表张宝艳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加强对收买被拐卖儿童行为的惩处力度,罪起刑点上调至十年以上至死刑,该建议被众人点赞,备受舆论支持。

新京报18日发布的快评《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其中从针对儿童拐卖痛点分析称:“找出‘梅姨’不仅是被拐卖儿童家长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人贩子‘梅姨’也成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犹如一个城市传说,时刻提醒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
  因此做好监管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商场、公园、车站、超市、游乐场等人流众多的公共场所是孩子走失的高发地带,会给“人贩子”增加更多的拐骗机会,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加强看管。此外,犯罪分子可利用零食玩具诱骗,送餐快递、放学代接等情况进行作案,需要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进行场景化的防拐骗教育指导。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可通过相似案件的视频、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细思极恐的拐骗手段,更好地提高防范意识,对教育和保护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 结束语
  本次话题的焦点“梅姨”,不仅是一个涉及多起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同时还映射出众多拐卖儿童的罪犯和灭绝人性的现象。本事件能够受到全民瞩目和传播,正是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有力体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了人脸识别、指纹、大数据等智慧警务高科技手段加持,启动网络舆论场的全民监督功能,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力量,通过执法机构和网民大众联动,相信一定能够让罪大恶极的“梅姨”们再无藏身之地。
⊙张靖天(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范娜娜校对:危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索乐西 发表于: 2019-11-19 16:23:00|只看该作者

呵护好“寻找梅姨”背后的正义感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文标题:呵护好“寻找梅姨”背后的正义感

  这两天,“梅姨”新画像在朋友圈刷屏。可没过多久,“寻找梅姨”却陷入罗生门。有关部门称画像非官方发布,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随后,媒体却又证实,新画像出自“画像神探”林宇辉之手,系应警方之邀根据新线索所画。
  人贩子千夫所指,无论被拐孩子家长,还是社会大众,对其都切齿痛恨。这也是为什么,“梅姨新画像”一经发布,便引发全民追凶。“不做儿童侵害的冷漠者,防拐的路上永不停歇”,满怀正义感的人们相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人贩子必将无处遁逃。可是,来回反转的信息,不免会让大家一头雾水。“新画像”到底从何而来?新旧“梅姨”到底哪个更接近真人?如此等等,相关方面都应该主动、及时打破信息壁垒,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给出一个更权威、更明确的答复。
  在网络空间里,能击中人心柔软处,激发众人爱心、同理心、正义感的事件,往往能掀起不小波澜。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能量满满,让人欣喜。但在“后真相时代”,公共情感、价值共识却往往要遭遇真实滞后乃至缺位的考验。网络之上,随手一搜,类似“梅姨”画像乌龙的新闻比比皆是:女司机逆行致公交坠江,快递被偷小哥雨中爆哭,农产品滞销悲情求援……在一次次辟谣、反转中,正义感被无意或恶意消费,爱心潮水也时常逆流。公众在亦真亦假中迷失方向,久而久之难免“同情疲劳”,网络公共空间更会深陷“狼来了”的信息传播困局。
  没有健全的事实,就不可能有清晰的价值判断。新闻在快进,但事实马虎不得。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应对“真相慢进”的挑战,需要的是传播链条上每个环节协同发力。相关部门、官方机构等权威信息源,需要及时、周全回应舆情,缩小谣言滋生的空间;媒体等传播者可以求快、求量,但必须跑在“事实”这一基本轨道内;而于受众而言,在社交网络时代,点个赞很容易,转发也是举手之劳,但我们的判断力在哪里?如果只是由情感驱使,很容易跳进一个又一个“陷阱”。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尽可能追求真实、诉诸理性,就是对“寻找梅姨”背后公众情感的最好呵护。
  “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期待各方能守土尽责,涵养社会理性,呵护好公众正义感。对于纷繁多元的网络空间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12#
 楼主|欺头 发表于: 2019-11-19 08:08:00|只看该作者

“梅姨”新画像刷屏公安部:非官方发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梅姨”新画像刷屏公安部:非官方发布

  一则有关人贩子“梅姨”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这则消息称“梅姨”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至今仍未落网。11月18日,公安部相关部门发布消息称,网传“梅姨”新画像非警方发布。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寻找被拐儿童下落。但这幅画像的来源并非无迹可循,据这幅画像的作者林宇辉介绍,自己是受广州增城警方所邀,根据与“梅姨”同居者4小时的描述作画,作画时警方在场。如今包括警方、寻亲家长们寻找“梅姨”的脚步未曾停止。

警方2017年发布的“梅姨”画像。
  近期,搜寻人贩子“梅姨”的一则消息在网上流传。11月18日上午,公安部发布消息称,网传“梅姨”画像非官方发布。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网上所传“梅姨”画像从何而来?被称为“画像神探”的林宇辉昨日确认,这幅画像为其所作,后将这幅作品转发给寻子家长以便寻亲所用。
  此外,广州增城警方曾发布消息称,相关拐卖儿童案件的中间人“梅姨”至今未找到。

昨日,公安部刑侦局发布消息称,梅姨信息暂无其他证据印证。网络截图

“梅姨”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
  近日,拐卖儿童案嫌疑人“梅姨”的灰色和彩色画像引发关注。
  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微博和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11月18日上午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
  消息中称,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CCSER(知名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梅姨”画像事件源于2016年。
  2016年3月,广州一起拐卖儿童案被侦破。根据落网的人贩子张维平供述,自己通过中间人“梅姨”联系买家卖孩子。2017年6月,广州增城警方发布一则公告,通缉绰号叫“梅姨”的女人,称其涉嫌多起拐卖案件,并公布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这张画像是公开发布的“梅姨”第一张画像。
  此后,有关疑似“梅姨”被抓和官方辟谣交替出现。今年9月底迄今,据称是“梅姨”的新画像广为流传,引发社会关注。
  自从“梅姨”新画像流传后,有关“梅姨”在多地现身的消息再次流传网上,先后包括湖南长沙开福警方、广东佛山警方、湖南郴州警方等多地公安部门进行核实并排除了“梅姨”现身的消息。

画像作者:据“梅姨”同居者描述作画
  2005年1月4日,申军良1岁儿子被两名男子抢走,申军良寻亲至今无果。
  11月17日晚,新京报记者从申军良处获悉,“梅姨”的第二幅画像由退休警官、被称作“画像神探”的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所作。
  11月18日,林宇辉确认,近期网上流传的“梅姨”画像的确是其所画。灰色画像系其今年3月受邀所画,彩色画像系10月由软件公司根据灰色画像、电脑合成制作的相片,后其将画像发给家属以便寻亲所用。
  林宇辉称,有一位60多岁的老汉,称其曾与梅姨同居两年多,对梅姨的描述较为准确,对梅姨体态、相貌描述比较清楚。经过约4个小时描述,林宇辉把“梅姨”像画了出来,这名老汉也表示认可。
  此外,林宇辉表示,画像是受广州增城警方所邀。广州增城警方刑警大队一位负责“梅姨”案的警官今年3月电话联系他,邀请他到广州给“梅姨”重新画像,也给他订了机票。作画时有民警在场。画完“梅姨”画像后,警方当时未直接将画像公布。此后,被拐儿童父亲申军良向他要“梅姨”画像,“看能不能把梅姨画像给他看看,我也能理解,因为画稿在我手里,我给增城警方的是复印件”,林宇辉拍了画像给申军良。
  申军良此后表示,自己曾将画像发给多家媒体。
  林宇辉称,增城警方说接触过“梅姨”的人都觉得之前的画像不像本人,和“梅姨”曾同居的老汉女儿也称不像,在第一张公开发布的画像中,“梅姨”脸型偏瘦,显老。根据老汉的描述,林宇辉画了新版画像,老汉称相似度在90%左右。
  新京报记者对比发现,在此前警方公布的画像中,“梅姨”脸型偏瘦,颧骨相对较高,嘴唇较厚,面相显老。而在新版画像中,梅姨大圆脸,长着单眼皮、大嘴巴,鼻孔外露。
  11月18日上午,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区分局回应称,增城警方只在2017年公布“梅姨”画像,后再未更新发布画像。就是否曾二次邀请专家画像,新京报记者致电增城警方,但未获回复。

■焦点
神秘“梅姨”的现身轨迹

  公开资料中,“梅姨”的信息首次出现是在2016年。
  《关于广州增城警方找回2名被拐儿童的情况通报》显示,2005年1月4日,申军良1岁儿子申聪在增城沙庄街某出租屋内被两名男子抢走。申军良寻亲近15年无果。
  案发后,分局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2016年3月,张维平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经审查,2003年至2005年期间,张维平等人在广州、惠州等地先后实施数宗拐卖儿童案。2018年12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维平、周容平2人死刑,杨朝平、刘正洪2人无期徒刑,陈寿碧有期徒刑10年。
  人贩子被抓获,但中间人“梅姨”至今未被找到。

人贩子称通过中间人“梅姨”完成交易
  在审判期间,张维平供述,案子涉及的9个孩子,8个被卖到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都是张维平和“梅姨”把孩子抱过去,“梅姨”联系的买家。因此找到“梅姨”意味着能找到所有孩子的下落。
  两人最后一次联络是2005年底。当时电视里多次报道东莞警方的打拐行动,张维平换掉手机卡,主动切断了与“梅姨”的联系。
  根据张维平所了解的“梅姨”信息可分析出,“梅姨”今年60多岁,身高一米五几,会讲粤语和客家话,2003年至2005年间,她长期居住在广州增城客运站附近的城丰村鸡公山街,以做红娘为生。后来还曾经在惠州、紫金、韶关新丰等地活动过。
  张维平供述出“梅姨”后,曾带警方寻找过当年介绍他与“梅姨”相识的两位老人。他们中一人已经去世;另一人患病,与“梅姨”没有任何联系。根据警方的相关信息显示,办案民警此前也曾带张维平在紫金县找到“梅姨”的前男友彭磊(化名)。彭磊称,他并不知道“梅姨”在哪里。
  2017年广州增城公安发布“梅姨”的模拟画像,但增城警方办案人员称,虽然公安机关收到不少线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梅姨”失联家长多地搜寻
  申军良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增城寻人,2017年起在紫金寻人,申学良一边打听一边贴寻人启事,同时接收疑似“梅姨”和疑似被拐卖孩子的线索,与警方互通更新消息,缩小搜索范围。
  根据警方提供的相关信息,申军良2018年前往紫金县,在“梅姨”前男友彭磊所在村子里待了3个月,想法子从彭磊口中获取信息。
  那年申军良差点以为找到“梅姨”了,在紫金时候,有人向他反映“梅姨”在紫金县附近帮人算姻缘,申军良还计划如何抓住她,但行动之前,专案组传来消息,这个妇人的生活轨迹和“梅姨”并不重合,她不是“梅姨”。
  新京报记者周世玲吴荣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1-19 08:08:00|只看该作者

法治时评:“梅姨”画像到底谁可以画

源自:正义网
原文标题:法治时评:“梅姨”画像到底谁可以画

  这几日,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不少人在转发人贩子“梅姨”新彩色画像的信息。11月18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新浪微博援引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微博消息称,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梅姨”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发布该画像的微博并非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当天下午北京时间报道,被拐儿童父亲回应称,该彩色画像系他请人用电脑合成,希望有助破案。
  这位父亲的心情,相信没人不会理解,然而,官方辟谣也让我们看到,一份好心驱使下的举动,有时并不一定能有如意的结果,还需要合法有据,就比如这幅画像,如果偏差较大,很可能误导公众并影响警方办案,适得其反。那么到底谁有权发布“梅姨”画像?有效信息该如何被认定?如何协助警方呢?这些问题需要厘清。
  据报道,2017年6月,广州增城警方曾发布了一则通告,对一名叫“梅姨”的女子征集线索,并配发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应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相关人员协助调查。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据此,发布“梅姨”画像的行为应当属于公安机关采取的协助调查措施,属于公权力使用,要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发布。
  公民个人或组织转发公安机关通告,本身并无限制,甚至还值得鼓励。但未经公安机关授权或认证,对通告内容进行修改,甚至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公众误读,干扰办案。这显然是不允许的。
  此次公安部门辟谣提到的“非公安机关官方平台”的认证信息为某基金会儿童失踪预警平台项目。作为研究和宣传儿童失踪预警项目的专业组织,其发布的信息容易让公众认为是“官方信息”,其理应对相关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审核得更加审慎。
  该账号通过何种渠道获取的新画像,又出于何种考虑对外发布传播,目前尚不清楚。但从保证信息真实性、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角度来说,该账号的做法确有不当之处。
  据央视网此前消息,“梅姨”新画像在网络广泛传播,不少地方传出疑似“梅姨”现身。多地警方均辟谣称,暂未发现“梅姨”。可见,公众对“梅姨”关注度极高,信息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网络安全法,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据此,该平台应立即停止传播。
  尽快找到被拐儿童,让人贩子接受法律制裁,是公众的期盼。被拐儿童父亲的无助与急切,社会理解;传播新画像的微博账号初衷也属良善。但司法办案需要程序正义,特别是涉及刑事犯罪案件时更要慎之又慎。期望公众的协助能更多地在法律轨道内进行,形成更多有效的合力,让正义和孩子早日归来。
10#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19-11-19 07:24:00|只看该作者

梅姨来宜宾了?系谣言!

源自:宜宾网警巡查执法
  今日,据网友反映,宜宾有人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梅姨”在宜宾出现。蜀黍现在来辟谣了!!!据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表示,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像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717d-iipztfe8589789.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紫煜翩然 发表于: 2019-11-19 03:05:58|只看该作者

“梅姨”彩图刷屏 图片从何而来?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梅姨”彩图刷屏 图片从何而来?

  “梅姨”的三版图片

  近日,有关人贩子“梅姨”的图片在朋友圈以及网络平台热传,图片中附有“梅姨”的头像图,以及“寻找梅姨”、“一起寻找梅姨的下落”等文字,并附有二维码,扫描会链接到“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以下简称CCSER平台)。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曾发布消息称,“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
  11月18日,CCSER平台秘书长回应北京青年报记者称,发布这张图片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关注彩色的“梅姨”画像,有线索及时举报,放二维码可以让大家将线索反馈给平台。画像专家林宇辉18日对北青报记者称,他在今年画成了黑白的“梅姨”画像,有热心人士看到黑白画像后,用电脑合成了蓝底的彩色“梅姨”画像,发给了被拐儿童家属。

多张“梅姨”图片在网络热传
涉及多起儿童拐卖案

  近日,有关“梅姨”的消息引发关注,一些自媒体发布了一张“梅姨”的素描画像,并称是最新版模拟画像,随即引发不少关注。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梅姨”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涉及多起儿童拐卖案。
  据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11月13日消息,2005年1月4日,事主于某1岁的儿子申某在增城沙庄街某出租屋内被两名男子抢走。案发后,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十多年来,专案组辗转广东、贵州、四川等多个省深入开展侦查工作,并于2016年3月抓获张某平等5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经审查,2003年至2005年期间,张某平等人在广州、惠州等地先后实施数宗拐卖儿童积案。2018年12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某平、周某平二人死刑,杨某平和刘某洪二人无期徒刑,陈某碧有期徒刑10年。
  据广州当地媒体此前报道,张某平交代,多起拐卖儿童案中,均通过一名人称“梅姨”的中间人完成交易。另据央视新闻2017年6月消息,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发布了一张“梅姨”的照片,称“梅姨”真实姓名不详,现年约65岁,身高1.5米,说粤语、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
  而在近日,多家自媒体再次转发了一张新版的“梅姨”黑白素描画像,画像中“梅姨”稍微胖一些。此外,还有一张彩色的“梅姨”头像,以及另一张带有文字的“梅姨”彩图也被大量转发。在刷屏的“梅姨”彩图中,包含了“梅姨”的彩色头像,头像旁配有文字称“寻找梅姨”、“你每一个微笑的动作,都有它的意义”、“共同关注身边的线索,一起寻找梅姨的下落”,并附有二维码。北青报记者扫描二维码,发现会链接到“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因为涉及拐卖儿童案件,不少人出于好心,所以在朋友圈以及网络平台中转发,希望大家能帮忙留意“梅姨”的线索。

公安部称图片非官方发布
平台回应希望找到线索

  就在带有文字的彩图热传后,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9名被拐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11月18日,CCSER负责人、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张永将对北青报记者回应称,CCSER是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hina’s Child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的英文简称,确实不是官方平台,而是民间互助平台。成立至今的4年时间里,平台协助家庭找回了800余名孩子。张永将说,他曾经做过刑警,平台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在前期削减基层民警的工作量,利用民间互助的方式找回孩子,同时信息也会同步报给警方,配合警方工作。
  对于此次引发关注的“梅姨”图片,张永将说,发布这张图片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关注彩色的画像,因为彩色照更加接近真人,如果有发现能及时举报,没想过会在朋友圈刷屏。张永将说,“到年底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梅姨,找到梅姨就有其他的线索,希望让这些家庭过个团圆年。”
  对于图片上加上了平台的二维码信息,张永将说,最初只是在小圈子里发了这张图片,加上二维码是觉得信息由平台发布,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有线索可以及时联系平台,通过平台也可以将信息反馈给被拐儿童家属以及警方。“如果真的想帮助家长和失踪的孩子,还是要更多关注这个人本身,我们平台是谁都无所谓。”张永将说。

第二版素描图由林宇辉画成
彩图为他人合成

  “梅姨”画像到底从何而来?北青报记者18日也联系了被拐儿童家属申军良以及画像专家。从2005年儿子被拐至今,申军良从未放弃寻找儿子申聪。据广州增城警方近日消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刑侦部门组织广州、增城两级公安机关应用智慧新警务技术,不断缩小被拐儿童的查找范围。专案组先后奔赴全省各地对疑似对象逐一筛选摸排、调查走访,于近期找回其中两名被拐儿童,并组织家属认亲。
  但这两名孩子并不包括申聪,申军良对北青报记者称,在两名孩子被找回后,他无疑更加有了希望,但是同时也希望能找到“梅姨”的下落,以便找到包括他孩子在内的其他7名被拐儿童。申军良说,第二版“梅姨”的黑白像是由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画出来的。
  18日,林宇辉对北青报记者称,“因接触过‘梅姨’的人认为此前‘梅姨’画像不像,今年3月份的时候广州市增城区刑警大队邀请我第二次为‘梅姨’进行画像。”
  林宇辉说,在紫金县派出所,他通过与“梅姨”同居两年的当地老人及其女儿进行沟通,称其相貌与面目特征属于普通农村妇女的样态,“个子一米五几、体态较胖、脸比较大”。据悉,“梅姨”在紫金县某乡村与老人同居期间,绝口不提自己的真实姓名,“住个几天就走,过个几天又回来了”。同居老人的女儿因村里的一些议论,向父亲提议两人结婚,称“你要是跟她长期在一起,就跟她结婚,不然村里面人会一直风言风语”。林宇辉说,老人正式向“梅姨”提出结婚请求之后,老人的女儿跟“梅姨”索要身份证去民政部门拿结婚登记表,“梅姨”一口答应,称回家拿身份证,但就此一去不返,手机无法打通。
  针对网络上流传图片中的素描图与彩色图,林宇辉称这是热心人士看到黑白图后主动提供的帮助,“一个做电脑软件画像的人看到黑白画像,出于热心想帮助画像发挥更大的作用,彩色图做完后通过朋友转发给我。”当时,林宇辉觉得“梅姨”彩色版很贴近素描图就转发给了申军良,申军良转发至国内寻子相关平台后就此流传开来。
  但画像毕竟是根据他人描述而画成,公安部表示彩图并非官方发布。林宇辉提醒称,图片是一种参考,民众遇到与“梅姨”合成彩色像面貌相似的人不要立刻去报案,要根据体态、语言等信息进一步确认后再做决定。
  11月18日,对于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梅姨”画像,北青报记者多次联系广州增城警方,工作人员称如有消息会对外发布。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警方回复。
⊙记者:郭琳琳 实习记者:许张超 统筹/蒋朔

◇ 对话
  申军良:梅姨确有其人 后两张相似度更高
  针对这三张“梅姨”的模拟画像和公安部门发布的辟谣信息,被拐儿童申聪的父亲申军良详细介绍了寻找“梅姨”和为“梅姨”画像的经过,并对近日“梅姨”画像印发的传言进行了解释和回应。
  同时,他认为,目前网上出现了很多信息,其实就是大家在找“梅姨”的时候只关注了画像,而没有关注“梅姨”其他体貌特征和行动轨迹。
  梅姨是否真的存在?
  申军良:“梅姨”肯定存在,我有三点证据支撑。
  第一,广东省增城警方在2017就发布过“梅姨”的通缉令,“梅姨”第一张清瘦的画像也同时发布。
  第二,张维平等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庭审时,我是9个被拐家庭中唯一一个在庭审现场的,我亲耳听到,张维平等人在法庭上供述出了“梅姨”及其作案过程。后来我曾亲自去“梅姨”活动的地方进行过了解,张维平等人供述的内容与现场调查内容基本一致。
  第三,我在寻找“梅姨”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与她有过交往的人,我还找到了与“梅姨”长期同居的老汉,该老汉也确认了“梅姨”的身份。
  “梅姨”的照片各有什么来历?
  申军良:现在“梅姨”一共有三张照片。第一张的“梅姨”很消瘦,颧骨高。这张是广州警方于2017年6月公布的。
  第二张“梅姨”画像圆脸稍胖,是2019年3月底广州警方请林宇辉画出来的,画出来后,广州警方通过多个官方网络平台都有公布。
  第三张“梅姨”的彩色照片是11月9日中午12点林宇辉警官发给我的。
  林警官发给我的时候说:“小申,梅姨这张电脑画像是我找人做出来的,识别度更高。”于是,我就把这个彩色的画像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和媒体朋友手上。
  所以说,第一张和第二张素描画像都是官方渠道发布过的,第三张彩色的并非官方渠道发的,是我个人发布的。
  如果找“梅姨”以哪张为准?
  申军良:三张照片都是模拟画像,第一张清瘦的,我在寻找“梅姨”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梅姨”身边的人都说不像“梅姨”。于是,我找到林宇辉警官,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他当时还没有退休,不能以私人名义给我画,于是我找到广州警方,通过他们的协调,林宇辉警官去探访了与“梅姨”同居过的老汉和老汉的女儿,根据描述画出了第二张圆脸稍胖的“梅姨”画像。这张画像“梅姨”身边的人都说相似度达到了九成以上,甚至说“这就是梅姨”。
  第三张其实和第二张差不多,都是林宇辉所做,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三张是彩色的,更加逼真。所以我认为,第二张和第三张都更像“梅姨”。
  再介绍一下“梅姨”的体貌特征和行动轨迹?
  申军良:“梅姨”在2003年至2005年间长期居住在增城客运站附近的城丰村鸡公山街,平时以做红娘为生,今年65岁左右,身高一米五几,讲粤语和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惠州、紫金、韶关新丰活动(不排除她是新丰人)。感谢网友们的关注,希望大家在根据画像进行识别之外,也要关注其体貌特征。
⊙记者:张子渊 王雯雯 统筹/张彬
8#
 空格键 发表于: 2019-11-18 20:08:00|只看该作者

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其松(媒体人) 编辑:王言虎 校对:危卓

  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一大早,人贩子“梅姨”的画像就刷屏朋友圈。
  在这张一看就是经过软件后期处理过的照片上,赫然标注着“寻找梅姨”“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梅姨至今仍未落网,可能还有更多的小孩子落网”的字样。
  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孩子都是不能被碰触的底线。儿童拐卖,无疑在第一时间就击中了家长们的软肋,在“你每一个微笑的动作,都有它的意义”的感召下,不少人都接力转发了这张照片。
  但是,反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让人猝不及防。
  上午11点整,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

一、第二张画像是哪张?不该让人猜
  不得不说,这则辟谣声明来得很及时。在全民接力转发这幅“梅姨”照片的时候,公安部的声明第一时间制止了不实信息的传播,避免了这张画像可能造成的误伤。
  这则声明虽然言简意赅,中心思想明确,然而“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这样官方敲黑板明确画出来的重点,对于一些缺少新闻背景的民众来说,要理解起来,仍有不小难度。
  事实上,很多人从一开始接触此新闻,看到的就是“第二张画像”,被官方盖章的“第一张画像”反而无从谈起。
  鉴于被广泛流传的“第二张画像”也分为素描和软件后期处理的两个版本,不少人一度认为“软件后期处理版本”是所谓的不实图片,类似的疑问在这则微博声明的评论里也能看到。
  而要真正掌握这则乌龙事件的事实,需要从头复盘“人贩子梅姨”事件。
  据有关警方发布的公开资料来看,“梅姨案”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年前。
  据报道,2005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发生一起一岁男孩申聪被拐案,此后其家人寻子14年,却苦无音讯。
  2016年3月,5名涉“申聪被拐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陆续抓获。对于被拐小孩申聪的下落,被告人张维平供述称,他把申聪卖给了一名叫“梅姨”的女子。
  2017年6月,广州增城警方发布了一则征集线索的公告,公告称,“梅姨”,真实姓名不详,现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
  值得一提的是,警方在发布的征集线索公告中,还贴出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也就是“第一张画像”。
  但是,被公安部所辟谣的“第二张画像”也并非完全无中生有,而是“大有来头”,其影响力和传播力甚至远大于官方发布的“第一张画像”。
  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所谓的“第二张画像”由被称为“画像神探”的警官林宇辉所画,此后就被广泛传播。

二、画像乌龙遮蔽不了儿童拐卖痛点
  虽然,画像乌龙事件让“梅姨”重返舆论漩涡,但是,截至到目前,“梅姨”是否真正存在,其实也是个未知数。从来自警方的权威回应来看,除了“申聪被拐案”被告人张维平的口供,目前“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梳理公开信息可知,除了此次画像乌龙事件,“梅姨”在何地落网、人贩子“梅姨”现身……诸如此类的假消息屡见不鲜。
  不惟此,近几年来,涉及儿童被拐卖的谣言也常出现在民众视野。比如,虽然早就被辟谣,但是几乎隔一段时间,“中国一年失踪20万孩子,找回的概率只占0.1%。”的假消息就会出现一次。
  而不管是试图用数据背书、实则不堪一击的谣言,还是这样一位只活在犯罪嫌疑人口供和画像中、一直让民众“牵肠挂肚”,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甚至“攻陷”朋友圈的“梅姨”,折射出的还是民众对儿童被拐卖案件的敏感。
  找出“梅姨”不仅是被拐卖儿童家长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人贩子“梅姨”也成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犹如一个城市传说,时刻提醒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
  对儿童被拐卖的家庭来说,失去孩子往往意味着“天塌了”,一些家庭为了找回孩子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但常常无功而返。就像电影《亲爱的》呈现的那样,为了找回孩子,一群家长付出了毕生所有的精力,抛弃事业,跟妻子离婚,看到每一个线索都不放过,但到头来往往还是一场空。一场场人伦悲剧,似乎将永远成为他们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天”。
  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而这也远远谈不上主动“传谣”。
  相关部门也要看到这层共情心理,在尽快对“梅姨”事件答疑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儿童买卖的打击力度,让更多家庭免于“妻离子散”的悲剧。

三、打击“人贩子”道阻且长
  近年来,公安、司法部门为此已经做出不少努力。
  早在2011年6月1日,公安部就出台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要求县、市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警情后,要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要快。
  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医院婴幼儿拐骗情形、以婚介为名,非法扣押身份证,非法出卖妇女的行为等具体情形做了规定。
  同样在2016年,公安部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儿童失踪信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快速找回失踪儿童。
  截至2019年5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儿童,找回率为98%,其中解救被拐儿童57名。
  而在民间,一些公益组织,也用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
  只要有一个儿童被拐卖,留给家长和社会的就是无法抹平的心理创伤,所以,加大对儿童拐卖的打击力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需要办案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大众的联动,以合力拱卫儿童的安全,而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9:35, Processed in 3.307206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