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周渝霞|查看: 11309|回复: 25
[探讨研究

神奇的色达部落文化

 [复制链接1熊猫
11#
 楼主|周渝霞 发表于: 2005-6-7 20:30:16|只看该作者

经幡在流动中迎接我们前往

  如果说,寺庙以它的庄严和神威地站立成为一道风景线,那我们谁处可见经幡则是色达流动的风景。在藏区处处能看到飘舞的经幡。但在色达,我们在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在这里成为别具一格的巨大的风景线。高大的经幡架是由长长的木头连接而上,在十米或更高的高空形成一个方型或是圆形的体。各种颜色的经幡将这个巨大的方体或圆柱体挂满,在原野上高高地耸立,与寺庙的经塔或殿宇交相辉映。也有以中心杆为轴,放射状的散开,如巨大的伞悬乎在空中。
  第一次见到色达的经幡的时候,天是灰蒙蒙的,远处的山还飘着雪。经幡在寒冷的风中的激越地飘着,听不到声响,也许是他太薄的缘故,飘扬在空中,也是一种沉默。几个老人弯着腰,手指精通的围着经幡架转着。
  经幡,是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物品,是一种民风民俗。其文化内涵丰富,单从其外形上看,只不过是悬挂在附着物上的印有经文,有一定颜色的布;但其代表或象征意义却远非其外形所能够表现得清楚的,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经幡的参与,宗教文化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印制经幡一般选纱布或棉布作为主要原料,不要求要很好的质地,但要求要单色,也就是说布的每部分都应是一个颜色,用白色布的较多。在藏区还有用金铂、牲畜皮、纸等用来印制经幡。经幡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这些经幡在一般的商店都有销售。
  人们祈求的目的不同,对竖立经幡颜色的要求也不同。若要想祛除病魔、消除孽障,就要印在白色纱布上;要祈求长寿和富裕,便印在黄色布上;为祈祷六畜兴旺印在红色布上;为避邪印在绿色或蓝色的布上。
  经幡上一般印有佛教六字真言(嘛呢),莲花生大师陀罗尼咒,金刚刹垛陀罗尼咒以及一些佛像、动物像、如意宝图、吉祥物等。经幡一般用各种颜色的墨汁印刷而得。所用墨汁一般有黑色、红色、黄色等,因不同需要而异。我们常见到的红色经幡大多飘扬在草原一带。
  在藏区,经幡缝制采取边绳缝法,分两种:一种是缝在六字真言首字为开头的边上,另一种就是缝在以六字真言的末尾字为结尾的边上,也就是缝在长方形的两个边长的一边上,并都在经幡另一边附有色彩各异的方块形布条;从选取材到最终完成印制完整个经幡,都有一定的程序规范,先要选好材,选好布色,决定所印经文内容,选印板,到印经,缝边,直到悬挂,竖立,这一整套程序都有许多讲究。经幡的制作有的是以特定个人身长来印制的,有的是以特定尺寸,比如九尺、三十尺等来印制;竖立或称悬挂要在离寺庙、神山较近的地方,根据祈祷内容的不同,用木杆、铁丝等悬挂布置成不同的形状,主要有方形、三角形、圆形、竖条形、塔形等。
  经幡在藏区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是祈福的敬物。经幡随风飘摇,每飘摇一次就意味着念诵一遍。人们竖立经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祈求今生能得到长寿、平安、无病魔困扰和最终能生到极乐界等。此活动均为普渡之意。
  在色达,我们所见到的经幡造型丰富,是草原地平线上难得的人文风景。色彩斑斓的经幡,以它神奇流动的韵律,在苍野间丰富着、深厚着草原文化的内涵。多彩多形的经幡为金马草原的苍雄增添了活力。色达政府已经决定打造“经幡文化节”,用这种经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去吸引游客观赏、研究;去展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和新的旅游看点。我们相信:色达经幡将以梦幻的色彩、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无尽的魅力,向游客展示一个缤纷的世界。
12#
 楼主|周渝霞 发表于: 2005-6-7 20:36: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探秘色达部落文化的特点

  色达之所以是色达,是因为色达所具有的文化,美国学者罗斯认为“一个时代之所以异别于别个时代,是由于文化;一个民族之所以异别于别各民族,也是由于文化。甚至男人所异于女人,在好多方面,也是由于文化”。
  部落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形态,它反映的内容包括智识、艺术、道德、宗教神话、法律和风俗。部落文化,是色达人在部落时代所获得的一切的总和。如美国学者威士莱在《人与文化》中说的:“部落文化就是部落所遵行的标准、信仰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同时,又受到地理、生物、心理、各种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看部落在社会生活中的弊端,毕竟色达经历过这样一个社会,在色达,农区,木屋结构的居住;在牧区,以流动帐篷式生活居住环境。色儿巴区的农业发展和部落组织的完善,最大的部落来自色尔巴地区。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文化是包括民族或社会的一切团体活动,或一切风俗习惯,并不含有高系荣辱,智愚贤肖等等价值或等级的意义。
  威士莱先生提出部落文化因为要适应环境,所以各部落文化也因之各异。不过文化在形式上和范围上,也很相同。语言是各处不同的,然而似乎都能表达相同的情绪与观念。部落组织虽各有微细的区别,但衣、食、住、行、教育、娱乐、行为、规则等等方面,却也大致相同。
  在色达的部落文化中,我们也能看到,从语言(这一部分在另文里单独写)物质特征、艺术、生化、科学智识、宗教、家庭与社会制度、财产、政府、战争、等等。
  而部落文化的功能,是依据文化所具有的功能在部落时期的不同在形式上有些不同。部落文化的存在,显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是创新的需要。如同英美的学者所说(马陵诺斯基、拉得克里夫布朗)“文化给与人类以外以一种构造器官以外的扩充”。在色达,人们通过跳圈圈舞,达到一种交流的需要,通过对格萨尔的祭祀,达到一种心灵的需要。
  部落文化特征是变化和发展的文化。色达的部落文化是部落前时代文化变迁而来的。德国学者费尔康德指出从历史上看,无论哪一种文化或文化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单位与特性,都有其历史的连续性。
  我们从格萨尔史诗的发展,从草原文化的永远流动的变化、从宗教寺庙的布局和兴衰不难知道,在色达,部落文化,不仅仅是个人的创造,不仅仅是部落时代和高原文化对文化的创造,而是经历许多代人、经历了许多地方,许多的变迁成就了色达的部落文化。从远古走来的色达人以他们的生存方式,以他们的信仰、时代相传的人格魅力,从宗教的角度、从美感的角度、从智慧的角度加以丰富和完善。把色达的部落文化发展到一种阶段。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都能体会到在色达有一种天与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说,这些部落文化中的一些精华的部分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融为一起了。
  发展,也是部落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已经感到了这类变化。比如,在古时候的色达,在格萨尔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赛马登位、通过赛马来获取部落头人的位置(同宗之间的夺取)。而在今天,赛马已失去了关于政权、关于阶级的意义,而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存在于民间。这对于一个以放牧为主的民族来说,赛马这一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变化,适应了现代生活和文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从部落文化目前存在的各种形式和内容,也不难发现(如我们看到的关于部落文化的遗址、遗物、或是民间散落的各种活动),部落文化不仅仅是部落发展的产物,而是对部落以前甚至更远时代文化的累积和继承。我国着名的国学专家陈序经说过“原来的文化是变化的,文化的各方面是有了密切的关系的,因为它是变化的,所以既变以后,想再恢复到以前的文化的状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我们也应该看到,部落时代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运行中,也有不少内容和形式已经传递到了今天,并成为今天色达文化的基础。并在今天色达领导层和民众的努力下,发扬与光大。
  部落文化,从其发展的历程看,是阶段性的,也是一种储藏和累积的过程。部落文化是一和谐为基本点的文化不断地发展、挖掘和继承。
  色达的部落文化的发展进程,与色达所处的高寒地带的地理印象是有关的。高寒、高海拔、以及偏远的地理状态,使得色达人在人格与观念上所表现出来的厚重、纯朴、意气及保守的特性也反映在他们的文化中。在对人间友爱与谦逊,自带碗走遍四方的风俗。都表明,这方水土的人成就了这房人的性格、人格特征,以至于他们有一种反省和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部落发展的几百年间,部落之间不相往来的时间里,以其纯粹的自然状态缓慢的生长着、发展着。
  应该说,色达部落文化,是色达在部落发展阶段对原有文化的一种发展。这种部落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和精神的方面,在政治上他们可以无视历代朝廷的设置、可以去做任何对他们有着恶意的来者的抗御。在物质的方面,在放牧、农耕中满足生活的需要,在精神方面,则主要是以信仰和宗教的形式,敬神与牧、与耕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敬神、佛教、祭祀则是色达人精神的需要。
  部落文化的意义──表明色达部落文化是色达瓦修时代一切活动的总和。并在这个阶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体系,自成一种风格。同时也表明,部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尤其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对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游牧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累积,以及对农耕文化的认同与进化,使得色达人在部落时代的封闭、使得汉藏文化的交流延迟。
  建县以后,色达的文化发展应该有了以新的阶段和台阶。在这个阶段,我们高兴得看到已经遗失多年的藏戏得以恢复和传唱;看到现代社会给部落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汉藏文化的交融,产生的新的文化。
  部落文化是一个连贯的系统。具有耐久性。诚然,部落同时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已经随着共和国的建立,随着色达县的建立而消失,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是具有耐久性,即传承性。“大部分的文化是从一个时代传到别的时代。同时文化有时变化的,在时间上没有两种文化是完全相同的”(陈序经《文化学概观》)。
  部落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来自远古的藏戏、听着来自远古的格萨尔的传唱,感受到来自草原深处魅力的疯狂、体验到遥远神圣的真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周渝霞 发表于: 2005-6-7 20:42:34|只看该作者

色达部落文化的局限与发展

  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对文化似乎有某种发展作用的,这里的发展,既可以是进步,也可以是退化。我们说色达部落文化毕竟是整个色达地区历史长河中阶段性的产物,它有着许多的局限性。如前面我们所谈到的赛马登位,寺庙的绝对教育权利等。
  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色达,其社会进化的历程中的力度,远比色达部落文化的历程大得多。1953年,色达废除了部落头人制,跨越似的从奴隶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种巨大的社会变化,使得部落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面临一种变化。应该说,文化的进化和人类的进化是同步的。但是由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原因,以及文化本身具有的累积性和传承性,使得这种变化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的发生着。而我们更关注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联系的如政治、经济等。而没有特别在意文化的进化事业较小的历程,这种历程,在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进程中,并从这种社会的进程中产生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中,都因为社会本身的在某种意义上忽略而忽略了。
  部落文化是部落时代色达所独有的东西,但部落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依赖于色达人民的努力和创造。假使人们只靠着天然的生产以维持生活,不愿意去努力改造环境,则文化绝不会发生与发展。事实上,部落时代即奴隶社会的低级的生产关系制约着部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无保障的游牧生活、闭塞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拒绝一切来自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拒绝一切变革,这必然使部落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创造力量,在色达完成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只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色达人创造文化、继承文化、弘扬文化,色达的部落文化才有待于发展。当然,随着奴隶社会──部落组织的消亡,部落中有些东西也会或者消失、或者被人们遗忘、或者被人们丢弃。这是正常的。当然也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遗憾。但我相信,部落时代的民族英雄似的精神、民间说唱艺术的精华、寺庙文化的主流以及草原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都会以文化所具有的特质而能够保留,能够传承与后世。
  色达部落文化具有一种原生态的意义。在旧时,部落之间大都是不相往来的,即便是他们有些好的文化习俗,也多是在内部传承,这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弘扬。
  在部落文化中,宗教占有绝对的力量,人们的整个生活及方式也受到宗教的支配。部落头领借助宗教的力量进行统治,宗教借助部落的力量发展自己的范围。人们信仰天地万物的主宰,信仰天堂地狱的存在,隆重的举行某种崇拜的仪式。色达全民信教便是这类信仰的产物,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离不开宗教,文化是积累的。我们看到,无论是在部落时代,还是在今天,色达部落文化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部落文化内容的扩张的过程,无论是物质的积累和精神的积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部落文化之所以可以累积,那是得益于寺庙的发展和部落内部调节制度的建立。任何文化的发展其根本在于教育的发展。虽然那时的教育程度低下,受众面的狭窄,使得部落文化的内容单一。在过去,主要是以神的意志作为部落的意志,在形式上也多以祭祀代替民众的其他活动。因此,认识部落文化,发展部落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得力于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好、社会教育也好,都能使部落文化影响到现在的文化,同时又可以成为将来的文化模式。可喜的事,今天的色达已经在教育上下了大的力气,已经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教育网络,这对于部落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时代在进步,不同时期的文化或者是进化、或者是退化,或者是消亡,部落文化形式的变化也在缓慢的发生着。色达县50年来发生变化也足以表明,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不论是在内容上,或是在形式上都有一个“适应”的问题。过去,仅仅是以部落内部的活动形式、以宗族之间的活动形式:如赛马登位的形式等等。如今,村级行政机构的建立,县级政权的建立,使得这种趋于狭小的文化活动形式发生了巨变。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不仅仅是村级,还有乡级、县级甚至州级、国极。在形式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一年一度的金马草原文化节,不仅仅在内容上是对部落文化的弘扬,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如祭祀活动、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结合。
  又如帐篷,曾经是游牧民的“一体化”建筑,并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人们的整个生活都在里面。而今,政府花大力气修建的牧民新村,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生活状况,从生理、心理、以及文明的角度进化。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广场文化,将远古的形式和固定时间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
  对部落文化的扬弃,我们需要理性认识。部落文化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发展和展现方式。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文化是一种不断变迁、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历史。作为部落文化,在物质的程度上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原有的体制变了,村政、乡政的存在;土地包产到户;草场分季治理,以及教育的革命性的变革,使得带有强权色彩的政权机构、赛马登位似的选举制度的消亡和神权的弱化,以及村落之间民事调解纠纷得以正规化治理等,加之民主的普及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使得部落文化在内容和形上有了新的提升和充实。当然,不可否认的事,在社会进程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对部落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部分还有待于挖掘和弘扬,对千年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还有待于从形式到内容包装与充实。
  面对如此厚重的色达文化,我无法多说什么,只想着还要去色达,只想对人们说:到色达去吧,去感受部落文化的遗迹,感受金马的神气,感受经幡文化的魅力。 卐 全文完 卐

2005年5月于成都

  作者:请看主站周渝霞
14#
 郭建勋 发表于: 2005-6-7 20:47:20|只看该作者
不错,经幡、蓝天、草原,似乎就是高原藏区的最富吸引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荣雨 发表于: 2005-6-7 23:33:35|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神奇的地方
16#
 郭建勋 发表于: 2005-6-8 12:54:18|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观点:如果能从更远的历史时空去看色达的文化,可能更能进入她的文化内核,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眼光来看待色达文化,也许又是另一种景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6-10 12:33:05|只看该作者
加点图片!
18#
 满溪 发表于: 2005-7-3 23:45:47|只看该作者
很长见识阿!

谢谢楼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郭建勋 发表于: 2005-7-4 12:40:47|只看该作者
色达,的确有许多吸引人去的地方。
20#
 小气鬼 发表于: 2005-7-9 13:48:50|只看该作者
色达这个美丽的所在,不知道是否允许外国游客去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2 04:04,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