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石云龙:缺盘古王表黄帝诞生地被误为蚕丛遗址

已有 3390 次阅读2016-6-12 18:35 |个人分类:历史评说| 联合国,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 毛泽东

石云龙:缺盘古王表黄帝诞生地被误为蚕丛遗址

石云龙

《华阳国志·蜀志》引《蜀王本纪》云:蜀之为国,肇於人皇,与巴为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上文的关键辞是“蜀之为国,肇於人皇,至黄帝”。孔安国解释说:天皇乃伏羲、地皇、乃炎帝,人皇乃黄帝。这是神说。人就是人,天和地是人吗?其次,伏羲和炎帝不是人吗?是人,怎么又不是人皇。所以人皇是指人类社会开天辟地,第一个组建国家和联合国的领袖的人,这只有盘古莫属。嫘祖研究与历史、党史和科学都有联系,特别是何拔儒先生提出5000多年前,巴蜀盆塞海与山寨城邦文明建立过远古联合国,这还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13-1917年受陈润霖之邀和张澜的派遣在长沙第四和第一师范教过毛泽东的何拔儒先生,为什么能提出在5000多年前的巴蜀盆塞海和山寨城邦文明期间,就建立过远古联合国,直到自然灾害使盆塞海干涸才结束?这其中还受到和接受过马恩主义联合国思想的影响。

例如1891年为纪念巴黎公社20周年,恩格斯进一步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合作共赢、依法治国的联合国形式。而1944年毛泽东也把“奋斗目标”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的制度;19459月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的各国合作共赢、依法治国制度展开过说明。而杨怀中先生和何拔儒先生的思想,都曾直接影响过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众所周知,湖广填四川之所以要移民来“填”,就是因明末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重庆境内战乱频发,加上灾荒、瘟疫不断,造成重庆、四川人口锐减。而在“湖广填四川”之前,四川就存在上千年厚重的本土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上古文明,如三星堆、金沙、宝墩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可证。湖广移民四川,针对的是荒芜的开垦和生产的恢复,所以无论穷人和富人,还是官方和民众,都认可“勤劳”,维护本土经济的自我发展。

缺盘古王表,黄帝诞生地被误为蚕丛遗址,这是从古到今不看《盘古王表》的专家和群众之误。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这里不但是远古联合国古西陵氏的发祥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而且还是盘古王的故乡。约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部队遭到文昌后人中的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治水成功之后,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中华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

 时间又过去近四千年,天垣举溪河畔出了一位穷读书人,他叫何拔儒,对大禹立盘古王表的传说深信不疑,并多方寻求解答的钥匙。机会终于来到了,1902年他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

(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5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7、燧人氏(共4代),8、庸成氏(共8代)。(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1、浑沌氏(共7代),2、葛天氏(共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共17代),7、皇覃氏(共7代),8、启统氏(共3代),9、吉夷氏(共4代)。(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共20代),3、中皇氏(共4代),4、大庭炎帝氏(共5代),5、粟陆氏(共5代),6、昆仑氏(共11代),7、西陵氏(共5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1、轩辕氏(共3代),2、祝融氏(共2代),3、昊英氏(共9代),4、古皇有巢氏(共7代),5、朱襄氏(共3代),6、阴康氏(共3代),7、无怀氏(共6代),8、神农氏(共8代)。(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癸。

这就是为什么不看《盘古王表》的专家和群众,说不清黄帝:既然是蜀国的开国君主,为何又说到了4000年前之时,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这里,前者的黄帝与后者的黄帝,不仅在族源上有密切关系,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一段较长的时空,其间还有一段非常重要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信息就是《盘古王表》有关黄帝的出生地,被人为地湮没了几千年。要揭开这个盖子,现分述如下:

少典氏居住在渭水上游吗?

《炎黄汇典·文论卷》记徐旭生说:“《国语》云:昔少典氏娶於有矫氏,生黄帝,生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言若以少典是其父名,且黄帝经五百年而始代炎帝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蚕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唐司马贞释“少典之子”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徐旭生又说:“有蟜氏从来无解说,所以少典和有二氏族,原居住何处,我们无法知道,未便妄说,比较可靠的是炎帝出生地姜水所在。”《水经注·渭水》条下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本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也。岐水在岐山的东面,当在今陕西的岐山县城的东面,就是地图上面西出岐山,东过武功折南流入渭水的小水。此水南隔着渭水,就离秦岭不远,秦岭古代通称华山,秦岭南面就是华阳,区域很大,所以《禹贡》说:华阳黑水为梁州,它这里所说的华阳,就是要说梁州和雍州以秦岭为界,姜水与古华山很近,炎帝的传说,或可以传播到山南边。现在宝鸡县城南门外就临着渭水。”

上文足以说明少典氏族是伏羲氏族的后裔,长期居住在渭水流域的上游,大概在伏羲氏族的中晚期,在岐山的姜水之滨,生了炎帝,炎帝后来代伏羲称帝。少典氏族从公元六千多年前的伏羲时代,至秦的先祖大业,历经伏羲、炎帝、黄帝和唐虞五帝,历时二千多年,是我国历代氏族中时间最长最庞大的氏族,长期分散居住在黄河上游的渭水流域和陇、陕、蜀地区繁衍生息。

徐旭生先生作为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却说少典和有氏,原居住何处,我们无法知道,未便妄说。试问,徐先生的文章哪点是可信的?所以同济大学著名文化批判专家朱大可教授类似说,从司马迁写《史记》就不看《盘古王表》,为刘家独霸天下就乱编王表、年表。可见徐旭生之言,也是学前人是对历史人物不负责任的说法。而考古发掘的青铜器,可以鉴别古代先祖的活动年代和迁徙情况。根据《盘古王表》,猜想约公元前2230-2070年黄帝有熊氏(共3代),黄帝诞生地在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李学勤教授则认为从考古工作者所发掘出的青铜器,可以鉴别出古代这三代黄帝的皇氏族的活动年代和地域情况。

《炎黄汇典·考古卷》记载:“冶铜术的产生是人类二次干涉,改变了自然物质的性能,而创造出一种新物质铜的元素。冶铜术是由红铜的发展到青铜的过渡。从目前已发现的有限资料,铜的发现以临潼县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黄铜片为最早,距今约有六千年。直到1977年在黄河上游甘肃省东乡县马家窑发掘的文化遗址,经鉴定为含锡的青铜刀,距今约5200年,与临潼遗址年代差距约1000年。”我国青铜器的发现主要在黄河上游的甘肃和青海地区,除上述东乡县马家窑发现的青铜刀外,在甘肃省永登县蒋家坪遗址发现一件青铜刀,其后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遗址发现两件青铜镜,又在甘肃武威县皇娘娘台遗址,发现青铜器和铜渣。又在甘肃省永靖县秦魏家遗址发现斧、锥、指环和青铜饰等。又在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遗址,发现两件青铜镜、指环和青铜泡等。以上青铜器经测定约在5000多年以上。

然而在黄河下游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目前还未发现铜器,更不说青铜器了,海岱文化即齐鲁文化,是指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地带。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而得名。黄河下游的中原地区河南龙山文化时期襄汾县陶寺遗址,临汝县煤山遗址,仅发现红铜铃和冶炼红铜炉壁残块,很少发现青铜器。如公元前1030年,殷商晚期,武丁为了悼念妻子妇好,仅两件青铜铲为葬祭。与古蜀国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不仅从时间上早於中原殷墟青铜器一千年以上,从数量上更是天渊之别了。

我国青铜器的产地,详观上述资料,从古至今,均在黄河上游的陇蜀地区,即《禹贡》梁州之域,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正是黄帝诞生地岷山山脉的上缘。青铜是以红铜、锡和铅锌冶炼而成的,然而岷山北面是《禹贡》梁州之域,是铅锌资源丰富闻名于世的地区。笔者石云龙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陇南的成县、徽县和西和县开采铅锌矿,长达两年之久。在蜀国的南方,即约公元前2230-2070年黄帝封其子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之地的《南中志》地区的个旧县,是世界闻名的锡都。从考古发掘的资料,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少如凤毛麟角,然而古蜀国三星堆发掘的青铜器群比比皆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约公元前2230年的布瓦村

约公元前2230-2070年黄帝有熊氏(共3代)前的少典氏,从渭水上游迁徙至岷山,是如何迁徙到岷山繁衍生息的?是几千年来历史科学的谜点,据近代史学工作者推考,为了绕开秦岭山脉的阻隔,大约于公元前2230-2070年三皇时代,有二条道路通往岷山,其一,沿渭水上游从鸟鼠山,即上述青铜遗址的临洮县及广河县南下不远处就可到达岷山山脉。其二,同样绕开秦岭山脉的高峰,即《禹贡》道九山之一的“西倾山、朱圉山、至鸟鼠山。”也是当今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最艰难险阻的道路,可到达岷山之巅的九寨沟雪宝顶。九寨沟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委,将九寨沟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民的自信和伟大。

少典氏族在九寨沟、黄龙寺一带,后来沿岷江流域逐渐向岷江下游移动,在岷山即今天的汶川县布瓦村生下了黄帝有熊氏,继承了少典氏皇位。因此,西汉末年扬雄撰《蜀王本纪》云:“蜀王为国,肇於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等语,追溯上接“盘古王表”,人皇是指远古联合国的先祖盘古王,下接直到自然灾害使盆塞海干涸结束后的一些人皇,自然包括黄帝轩辕氏到有熊氏相隔近1000年的国王。如此破解古蜀国人皇之谜,恳请当今负责任的史学者和有识之士指正,为揭开古蜀文明增砖添瓦而努力探索奋斗。

布瓦遗址为何被后人误为蚕丛遗址,请待下文分解。

作者系: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顾问

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顾问

2016611日于盐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举报 |IP: 125.65.60.82:2302|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11:00,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