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子澄|查看: 18696|回复: 33
[动物] 

白鲟真的灭绝了?巡护队未放弃寻找

 [复制链接]
 瓜子米米 发表于: 2020-1-3 09:04: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

源自:新京报网
原文标题:“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 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pre-proof)透露,长江白鲟灭绝,这意味着着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
  据悉,事实上,9月17日,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这是继白鱀豚(极危,CR,可能已灭绝)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
  该专家称,这一结果正在上报IUCN办公室,随后将在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
  前述专家在杭州淳安县举办的一个鲟鱼国际会议上对上述评估结果进行了报告。
  “千斤腊子,万斤象。”“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但这些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此前报道,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
  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IUCN前述专家称,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如果人们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个长江白鲟个体,IUCN将重新考虑调整其物种濒危等级。
  此前有报道称,2018年11月4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其报告中透露,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专家们正在评估这一情况。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但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
  编辑马浩歌
原文标题:“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20-1-3 08:55:2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长江白鲟灭绝 网友:从未遇见 听闻已是永别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长江白鲟灭绝”上热搜!网友: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导读
  今天凌晨,“白鲟灭绝”的消息占据热搜榜前列,令网友痛心难过。
5f6c-imrkkfx1077848.jpg

  长江又一特有物种被宣布灭绝
  据澎湃新闻和楚天都市报报道,传说可长到万斤、曾经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没能进入新的一年。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种被宣布灭绝。
e759-imrkkfx1077891.jpg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了这一消息。
  专家们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da35-imrkkfx1077944.jpg

  楚天都市报报道截图
  这是继白鱀豚(极危,CR,可能已灭绝)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
dabc-imrkkfx1077998.jpg

  澎湃新闻报道截图
  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博士,第一作者是该所的张辉博士。
  1月2日晚,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到危起伟。危起伟介绍,2019年9月中旬,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危起伟和张辉都参加了那次评估会。“大家尊重IUCN的评估模型和专家,但这一结果让人心情沉重。”危起伟说。
  长江白鲟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古代鱼类之一
  “千斤腊子,万斤象。”
  “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
  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d496-imrkkfx1078048.gif
  它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
  上一次发现长江白鲟是2003年大年初一
  十多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
  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此前,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
  和长江水中精灵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危起伟,第一次看见长江白鲟是1984年,是葛洲坝下的一尾死亡白鲟。
2d9a-imrkkfx1078100.jpg

  危起伟曾经拍摄到的长江白鲟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1984年至1993年间,他救护过4尾被困的白鲟,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长江。
  网友感叹: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白鲟灭绝”的消息令网友痛心:
7517-imrkkfx1078169.jpg
226a-imrkkfx1078202.jpg
184e-imrkkfx1078227.jpg
31e0-imrkkfx1078264.jpg
c66d-imrkkfx1078304.jpg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8571-imrkkfx1078336.jpg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据@人民日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这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
  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
6ec3-imrkkfx1078378.jpg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
  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吕新文)、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墨)、农业农村部官网、@人民日报
72bd-imrkkfx0858430.jpg

  《16个新职业公布!最亮的是它……》
4c93-imrkkfw8642411.gif

  《新年第一天,被一个愿望感动了!》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ce87-ikyziqw4681845.gif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紫煜翩然 发表于: 2020-1-3 01:29:06|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有物种白鲟被宣布灭绝 长江今年起禁渔十年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中国特有物种白鲟被宣布灭绝 长江今年起禁渔十年

  在人类生活的越来越好的同时,很遗憾很多野生动物却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了,这两天水产行业的专家们又宣布了一个悲痛的消息──中国长江特有的物种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
  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一篇论文宣布,中国特有的物种长江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功能性灭绝,最近13年来都没有发现野生白鲟的活动踪迹了。
0d24-imrkkfx0600264.jpg
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又称象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在白垩纪,现今存货的仅有两属两种,分别分布在中国长江及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长江白鲟是中国特有物种,长度可达两三米,号称中国淡水鱼之王,是长江中仅次於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
  所谓功能性灭绝,值得是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长江白鲟将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之后,第三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长江流域特有物种,它们被灭绝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长江流域的滥捕滥捞,人类的贪欲导致了这些生物灭绝。
  对于长江的生态,政府部门也已经下定决心作出整改,19月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宣布长江禁渔十年,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1-5 18:08:00|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所专家:长江白鲟可能已经灭绝 近15年未见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长江所专家:长江白鲟可能已经灭绝,近15年未见

1cHt-hnknmqx3035044.jpg
白鲟
  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后,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11月4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其报告中透露了这一消息。该分论坛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分会等承办。
  危起伟告诉澎湃新闻,“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专家们正在评估这一情况。”科研人员自2003年以后,近15年来没有发现过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但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危起伟说。
  从一尾白鲟个体或少量个体,如何实现保种,甚至种群恢复?危起伟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攻克相关技术。
  危起伟课题组成员叶欢博士在论坛上报告了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叶欢希望这一技术给白鲟“重生”带来曙光。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是把一种鱼的生殖细胞(作为供体)移植到另一种鱼体内(作为受体),让后者(受体)的雄鱼和雌鱼能分别产生前者(供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挑选、受精,孵化出前一种鱼(供体)。
  叶欢博士等研究人员用白鲟的近亲缘关系物种──匙吻鲟的生殖腺细胞,在长江鲟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较高,异种精巢生殖细胞移植等平均嵌合率达65%。
  危起伟告诉澎湃新闻,这一技术至少有三种作用:首先是“借腹生子”。如果能找到一条白鲟,就有可能借助于长江鲟的“肚子”,“生”出很多白鲟来;其次可以改善相应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如果能找到多尾白鲟个体,研究人员可以把多尾白鲟的多个生殖细胞,集中移植到同一达氏鲟个体或群体中,改善子代白鲟的遗传多样性。最后,这一技术可以作为濒危物种或濒危物种基因库的保存方法。
  叶欢表示,除了这一技术,人们也可以尝试细胞核移植等克隆技术。但在技术上,核移植的挑战更大,而且存在“丢失核外物质”的缺点。
  此外,危起伟带领的研究人员还向论坛提交论文摘要称,他们与华大基因合作,历时两年,目前已完成中华鲟全基因组的测序,正在分析相关数据。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卢汉文 发表于: 2007-3-18 17:27:11|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2-23 18:28:22|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 长江里还有白鲟吗

──人类最近一次见到它是在2003年
⊙记者:黄浩 钟慧 童顺鸣

  长江上游还有白鲟吗?长江水产所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成员危起伟博士在青白色的江面上,已连续5年不知疲惫地搜索。但,他并不能肯定地回答。人类最近一次见到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白鲟是在2003年。这条在宜宾被误捕到的白鲟,它个头高大,长达3米,重160公斤,“如山里的老虎一般”。3年过去了,白鲟再也没有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11月24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启动仪式在宜宾举行。本次调查为期两年,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寻找白鲟的踪迹。
  “由于环境变化,白鲟已不太可能在自然条件下生存,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人工饲养繁殖。”12月9日,危起伟难以掩饰话语中的悲伤。“如果连这也不行,则只能对它们进行克隆,保存它们的细胞和胚胎。”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张志英同样揪心:“一个物种消失后,再大的努力也恢复不了。白鲟这样一种高级物种如果灭绝,根据生物链,将有20余种生物相应灭绝。”

长江上最先进的科考船搜寻──
白鲟,你在哪里

  12月7日,宜宾市天色有些灰暗。伴随着飞舞的雨丝,长江水泛起烟波,缓缓绕过城市,流向远方。调查队的“白鲟号”科考船静静停靠在水边。它全身洁白如雪,上下两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船上,守船员老杨正用抹布擦会议桌。会议室空间很小,前方桌子上一台电视机,桌下一个VCD。围着椭圆桌,摆了六七把椅子后,便放不下其它东西。考察队员们平时就在这里研究白
  鲟的资料。在船身,斜斜支出一台吊车,“抓到鲟了,吊车的吊臂可以远远伸到江面,避免鱼受伤。”他打开用帆布密封的船仓,这是一个约5米长、3米宽的大鱼池,配备着氧气罐等设施。“鲟就放进这里,用最快的速度运到最近的科研机构。”
  顺着狭窄的楼梯上到顶部,这里是整艘科考船的大脑──驾驶仓。这里配置着卫星定位仪、雷达、电子地图、警报器。“当船经过时,显示屏上会告诉你现在的位置、河床的结构,还会显示鱼群和大型的鱼类。这套设备,算下来100多万元呢!这也是整条长江上设施最为先进的科考船。”
  “以前这里白鲟很多,我们都叫它们‘象鱼’或者‘腊子鱼’。”老杨笑着说。因为它有很长的吻,如大象的鼻子。白鲟体格巨大,“一般有两三百斤,最重的有800斤,简直就是长江里的蛟龙!”
  白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洄游鱼类,如游牧民族一般,从一个场所迁徙到另一个场所。它们一般在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活动,有时也“旅行”到长江下游。尽管白鲟居无定所,但每年3~4月间,白鲟会回到宜宾江段附近产卵。据省水产研究所调查,宜宾这一带,包括屏山县冒水乡、新市镇、苗坝、宜宾县柏溪镇江段等都是白鲟产卵的最爱地。
  白鲟生下卵宝宝后,没几天,卵宝宝从水底石头上浮起,顺水漂流,慢慢孵化、成长。如果路上有水草丰美的地方,幼鲟们会逗留,过段时间再寻找下一处。如果冬天水温低,它们也会迁徙。
  白鲟与中华鲟不同。中华鲟出生后顺水流直奔大海,一直在海洋里生活15年左右,成熟后再洄游到长江的产卵地。白鲟虽然也洄游,但没有明确的海洋方向。“属于两栖洄游,偶尔去大海。但也能在淡水里长大。”危起伟介绍。

1989年纳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如今,长江上游的栖息地也快保不住了

  “上世纪70年代白鲟数量还很多,后来明显减少,现在几乎看不见了。”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局长穆天荣轻轻叹了口气。在他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时,每年白鲟捕捞量在5吨左右,鱼子被卖到国外去做鱼子酱赚取外汇。“鱼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要多少,就切一块给你,也不用称。”
  葛洲坝大坝把白鲟种群分割为二,白鲟生存地集中在长江上游,葛洲坝下游也有少量分布。“葛洲坝大坝的修建,仅是白鲟数量迅速减少的原因之一。目前,白鲟的生存环境还面临其它毁灭性的破坏。”张志英说。1989年,白鲟被纳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省水产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1981~1999年间,长江上游虽然每年都有误捕白鲟的消息,但后几年数量越来越少。1993年以后,宜宾江段共发现17尾。2000年仅发现一尾,此后白鲟难露“金面”。直到2003年,昙花一现,在宜宾市南溪县江段误捕过一只。此后3年,天水茫茫,白鲟再不见影踪。
  有关资料也显示,葛洲坝下游白鲟数量正急剧下降。1995年以后,葛洲坝以下长江段再没有发现白鲟的记录,直到2002年12月,在南京下关水域打捞上来一尾重达100公斤左右的雌性白鲟全鱼。穆天荣告诉记者,或许由于水域污染,这条白鲟体态已发生变异,后来因伤势过重死亡了。
  “有些白鲟是饿死的。”危起伟介绍,白鲟是肉食类鱼,如山里的老虎一般,以其它鱼类为生,如果长江上游饵料不够,可以迁徙到下游去觅食。“大坝将下游的路截断后,食物减少,白鲟存活率降低。再加上栖息地面积缩小、种群数量和幼鱼补充量减少,白鲟生存现状日益恶化。”
  来自省水产局2002年《长江上游宜宾-泸州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显示,葛洲坝截流后,白鲟的产卵场一度迁往上游,向宜宾县安边镇、屏山县冒水乡江段转移。目前比较集中在屏山县江段,翠屏区南广镇至南溪县江段也有一定规模的产卵场分布。
  但现在,白鲟在长江上游的这块栖息地也快保不住了,首当其冲就是产卵场。目前,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一期工程的溪洛渡、向家坝水利枢纽陆续开工建设,拦河筑坝。向家坝地处白鲟主要产卵场屏山-安边江段上。“这几个产卵场可能会全部消失。”张志英说:“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将对白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在长江上游,更多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还在不断规划和开工建设中,梯级水电开发,将使得长江上游成为一座座大坝阻断的水库。“白鲟将失去洄游的空间。”
  不仅是水电项目,沿江各种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航道治理、码头建设等也直接危害白鲟生存。张志英说:“一些白鲟是被桨打死的,也有些因污染而亡。”
  “采砂、采石使得江里到处都是坑洞。白鲟的产卵地快被破坏完了。”12月7日,穆天荣指着一艘采砂船痛心地对记者说。沿江岸两边,采砂船接连不断,机声隆隆,大老远就清晰听见。可以想象,就近的水中将是怎样的震耳欲聋、地动山摇!
  在长江上游江段,白鲟频频活动的6处产卵场,大部分正被人类生产活动折磨着:船来船往的码头、不分昼夜的采砂场。
  “可以想象,一只白鲟在外面漂泊了很久,穿过一条条危机四伏的河流,在轮船下左躲右闪,忍着饥,挨着饿,回到了它的家产卵生子。以为安全了,没想到曾经生活过的温暖的产床早已不见踪迹,‘家’成了一个大工地。白鲟将去往哪里?”
  就在要绝望的时候,2003年1月24日,一条白鲟竟然被渔民误捕到了!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白鲟”
  拯救白鲟,按照一般生物学方法,一是保护生物栖息地,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人工方法增殖饲养;或者建立遗传资源保存,如克隆。
  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年后,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将保护区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调整为向家坝下横江口开始,下游延伸到重庆马桑溪。涉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三省一市,包括一些支流。
  “长江生态环境改变了许多,环境好转短期难以见效,自然保护区条件不适合白鲟生长。白鲟只能在人工条件下,完成它的余生。”危起伟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捕到雌雄两条白鲟,进行繁殖──但这非常困难。”
  危起伟捕捞白鲟从2001年开始,那时形势还没有这么严峻。
  春暖花开,正是曼妙的季节。宜宾段江水溯洄蜿流,水温适中,白鲟该回来产卵了吧?危起伟和他的队员们来到宜宾,进行试验性捕捞。他们租了6条渔船,跟着渔民下网捕捞。从屏山到泸州,100多公里,历时1月有余,没有找到白鲟的踪迹。
  2002年春天,危起伟又来了,毫无所获。
  就在要绝望的时候,2003年1月24日,一条白鲟竟然被渔民误捕到了!
  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是穆天荣,而他当时并不怎么相信。“天天这样的报告太多了,何况还是白鲟!”当他坐着快艇到达现场时,却惊呆了:“从事渔政管理工作这么多年,那是我见到最大的白鲟。”
  此时的白鲟,头上、背上都有着触目惊心的伤口。穆天荣焦急地拨通了危起伟的电话,请求专家到现场保护。根据中科院专家的意见,这里水流湍急,必须将白鲟送到水流平缓的沙滩地,以便施救。地方上组成的抢救组在请示上级同意后,决定将白鲟送到宜宾市区附近的白沙湾长江边。可是,8个壮汉怎么也抬不起沉重的大白鲟,白鲟娇嫩光滑的皮肤更经不起手指的抓捏。“最好能用纯棉制品包住白鲟移动位置。”穆天荣顾不上寒冷,马上脱下自己纯棉的春秋衣裤,和渔民一起跳进刺骨的江水中。渔民也自发拿出毛毯、棉衣、内衣、甚至被子裹住白鲟。
  紧张的气氛一直延续着。白鲟被转移到白沙湾后,萎靡不振,雪白的肚子朝着天空,而这也是鱼类生命终结的危险信号。
  没有下水裤,穆天荣和渔政工作人员、渔民轮流跳进1米多深的江水里,将白鲟的身体扶正,并不断往水里加氧,直到实在忍不住寒冷再换下一个……25日,凌晨3点,白鲟终于恢复了正常体态,开始“调皮”地摆动。
  26日9时30分,喜不自禁的危起伟率专家组乘飞机来到宜宾。当他们将白鲟引上用楠竹和帆布绑成的临时“手术床”时,他终于看清了白鲟的真面目:微红光亮的吻像长长的鼻子,足有1米多,背部是清灰色,浑身是梅花样的花纹,“漂亮极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白鲟”。
  通过检查,专家们测出这条白鲟属雌性,约20岁,长3.52米,重约160公斤。“它是迄今为止捕获到的最大的活体白鲟。”专家们为白鲟打了两针德国进口针剂,仔细为两处伤口缝了21针和3针。
  27日下午3时30分,在腰上安了声纳的白鲟由危起伟引上担架,轻轻放入长江。“白鲟恢复自由后,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将长长的吻露出水面,仿佛在感谢。然后猛地潜入水底,飞快地游向长江深处。在人类研究白鲟的历程中,这无疑是个奇迹。”此时,在极度紧张和兴奋中的穆天荣已经四天三夜没合眼了。
  2004年春天,危起伟再次来到宜宾,要寻找这条硕大白鲟。声纳只能是正前方而且是很近的位置才能发现。专家们的科考船不得不呈S型在江面上航行,以免错过任何细节。
  穆天荣深有感慨:“无法想象水中科考的艰辛。危博士们一上船就是一两天,吃的是最简陋的干粮。同样辛苦的还有后勤补给人员,为了保证考察顺利进行,在岸上一直有汽车陪同。当轮船没油或者没有食物时,车上的驾驶员必须立即用油桶装满汽油,送到最近的可以
停靠的江边。同时,还有快艇在前后保护,以免考察船发生机械故障或者危险。”
  可是,整整4个月,没有找到一条白鲟,曾经的大白鲟也像从水中蒸发了。
  一问起白鲟是否已经灭绝,危起伟就很生气。一次次考察追踪,他对白鲟有了很深的感情。他坚信白鲟还存在,并且一定要找到它们,用人工养殖起来。“2003年放归的白鲟还没有找到,而且从我们的探测信号来看,白鲟是存在的。”
  至于几次都没有捕到一条白鲟,危起伟解释是长江上游地理环境比较复杂,适合鱼类藏匿的地方很多,尽管是白鲟这样的大家伙。以前也没有用先进的探测工具寻找。“即使用5~10年时间,我也要把它找出来。”
  这次,危起伟带来了新武器“白鲟号”科考船。这艘船的装备比以前的考察船都先进。“雷达监测器花了5万元,而仅是建造这艘船就花了近200万元,仪器更别说了。这是长江上最好的科考船。”穆天荣羡慕地说。

白鲟救护中心
万事俱备,只欠白鲟

  在宜宾市长宁县,一座“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正在筹建。这个项目将投资700多万元,占地30亩,专门用来救护长江上游如白鲟这样的珍稀特有鱼类。张志英介绍,救护中心将建白鲟救护繁育基地,主要进行白鲟的室内救护、蓄养驯化、苗种培育。室内将建催产池、孵化池、仔鱼护养池、苗种培育池。仔鱼护养池数量达到100个,苗种培育池也达到50个。白鲟产仔后,这里将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小白鲟。救护中心还设有特种鱼类救护池。对一些小型鱼类进行救护和苗种培育。
  如果捕到白鲟,他们将首先放在救护中心驯养繁殖。“我们现在已掌握了一定技术,也积累了一些其它鲟鱼类的人工驯养经验,希望对饲养白鲟有一定帮助。”
  “到目前为止,人工饲养白鲟还没有一例成功。”张志英担忧地说。更令他担忧的是,捕获一条白鲟都这么困难,现在需要一雌一雄两条白鲟。还要他们产生“爱情”,才能生殖繁衍。
  白鲟非常难养活。危起伟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动物害怕,人们能感觉到它全身的颤抖。白鲟生性胆小而刚烈,被人类抓到后,它会拒绝进食,或者到处冲撞墙壁,头破血流而亡。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它的心理也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目前还没有活体白鲟饲养成功的记录。
  但危起伟还是很有信心。他说将来捕到白鲟后,会进行前期麻醉,缓解它们的紧张。再运输到救护中心。采用人工技术,把一部分成熟的精子或卵子先保存下来。等遇到合适的卵子或精子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如果以后白鲟种苗繁殖多,再将它们放回栖息的自然环境中。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白鲟。
  目前,白鲟误捕快速反应机制已建立。如果渔民捕到白鲟,会联系当地渔政部门,以最快的速度用救护艇送到救护中心。现在交通运输条件很好,救护白鲟信心更足。“争取5~10年内实现捕捞,15年内突破人工繁殖。”危起伟说。

关于它们
人工增殖或克隆一个物种的未来?

  “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这个大生态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水域系统,在水域生态学和鱼类生物学上具有特殊地位。”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张志英说,长江上游一系列水电工程建成后,流域生态环境将受到直接影响。对这些变化最为敏感的是鱼类等水生生物。葛洲坝工程已经给长江上游鱼类的类群组成和群落结构带来不利影响,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以在长江中生活了1.4亿年的中华鲟为例,这一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原本在长江的合江至金沙江屏山段的800公里有16处天然产卵场,由于1981年葛洲坝的阻隔,洄游的中华鲟成群徘徊在坝下寻找上溯的通道,刚烈者则悲壮地往上冲。除人工繁殖外,野生中华鲟在长江上游已经消失。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和一些特有鱼类资源下降。更多水电工程建成后,对鱼类及水生生物的影响更大,有的被迫上移,寻求新的生存环境,有的失去生存环境而衰亡。
  “另外,过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也会对珍稀鱼类造成影响,比如采砂船、码头等。可惜的是,在很多鱼类的产卵地都有这样的设施。”张志英话语中带着浓重的伤感,“也许当白鲟消失后,长江依旧源远流长,但是生物的多样性就不再有了,这类美丽的生物只能存在于曾经的记忆和历史照片中。即使能人工繁殖或克隆,可谁能保证它不在自然界中消失呢?”
  根据省水产局2002年10月所作的调查报告,长江上游生活着三种珍稀保护鱼类。
  白鲟:数量极为稀少,目前是最濒危的珍稀鱼类。俗称象鱼、剑鱼,是世界上现存匙吻鲟科中仅有的两个种之一,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大型淡水鱼类,常见个体重50~100kg,最大个体重400kg。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上自四川雷波,下至长江口,在岷江下游和水量较大支流也有分布。具有索饵洄游、越冬洄游和生殖洄游的习性。属凶猛性鱼类,主要捕食鱼类。性成熟在7~8龄,春季繁殖,4月份为产卵盛期,卵为沉性,粘附在砾石或石块上发育。
  达氏鲟:尚有一定数量,其濒危等级为易危。俗称长江鲟、沙腊子,为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域,一般不进行长距离的摄食或生殖洄游。常见个体重5~10kg,性成熟年龄5~8龄,繁殖季节在春季,产卵盛期为3~4月份。
  胭脂鱼:数量相对较多。俗称黄排、血排,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金沙江、岷江下游江段。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常见个体重5~15kg,最大个体重达35kg。性成熟年龄5~6龄,繁殖季节为3~4月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安蓉 发表于: 2004-9-17 12:50:43|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资料

  在2003年,在宜宾被误捕到的白鲟,它个头高大,长达3米,重160千克。3年过去了,白鲟再也没有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由于环境变化,已没有白鲟生存的自然条件。

  1. 渔民发现并抢救白鲟
  2002年12月12日,一渔民在长江南京段潜洲附近发现一条白鲟,专家将这条白鲟打捞出水进行抢救。这条白鲟呈灰白色,长3.3米、重约130千克。白鲟出水后,水产专家割开鱼网,开始替白鲟清理和缝合伤口。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鲟类研究权威危起伟教授说:白鲟十分珍贵,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这次发现的白鲟是中国50多年以来长江下游发现的最大的一条。

  2. 受伤白鲟回家了
  2003年1月27日下午,经过专家3天3夜精心救治的“水中大熊猫”──野生白鲟在四川宜宾重回长江水中。这只白鲟是1月24日上午,南溪县一渔民在南溪县福溪口长江江段误捕的,为雌鲟,长约4米,体重150多千克,年龄约30岁,肚中有待产的大量鱼卵。其头部和尾部有明显的伤痕,浑身雪白的皮肤上有一些红色斑块,像是皮下淤血。白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属著名的珍稀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为我国所独有。白鲟几乎绝迹。据悉,白鲟重回长江之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其身上安装了电子追踪仪,此后,专家们将24小时不间断地跟踪这只白鲟的动向。
 马小露 发表于: 2004-9-17 10:52:15|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邮票

  中国于1994年3月18日发行的《鲟》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白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中华鲟(又名王鲔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鳇。它们分别属于鱼纲硬鳞总目的白鲟科和鲟科,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为长江、黑龙江、珠江等流域经济价值极高的特产鱼,肉及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素有黑色黄金之称。因鲟、鳇鱼性成熟周期长,鲟鱼需9~10年,鳇鱼需11~18年,再生速度不抵捕捞速度,面临灭绝的危险。进入八十年代中国逐渐建立了一些保护和研究机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leikang 发表于: 2004-9-17 04:41:21|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级别

  白鲟这一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在科学研究上显得极为珍贵,加之现存的种群数量极少。为此,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属于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虽然科学研究部门正着手进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没能大量人工养殖之前,还须严格禁止捕杀亲、幼鱼,大力提倡幼鲟还江,以保护和拯救此珍稀濒危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7 02:21:32|显示全部楼层

种群现状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
  2019年12月23日,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19 15:2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