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江北靓妹|查看: 3240|回复: 30
[作家

著名作家 中学课文《散步》作者莫怀戚因病去世

 [复制链接]
21#
 leikang 发表于: 2014-7-28 16:46:53来自手机|只看该作者
四川作家夏述贵:重庆小说家莫怀戚走了! 此公生前才华横溢,性情豪迈,淡泊庙堂,纵情江湖,唯文学与音乐是爱,小说堪称重庆翘楚,小提琴可登专业之台,其饮则颇具太白阮籍之风,实文坛不可多得之俊杰。惜乎天不假年,我等同辈尚在苟延,此公竟先行一步,莫非天国也缺少如此人才! 兔死狐悲,忧思满怀。……
22#
 巴哥 发表于: 2014-7-29 08:21: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莫怀戚追悼会昨日举行 病因或与其嗜酒如命有关

源自:重庆晚报
莫怀戚的妻子伤心哭泣。
莫怀戚的朋友送来了为他制作的相框
莫怀戚的朋友送来了为他写的字
  昨日,沙坪坝区青木关殡仪馆,来了一群又一群哀悼者。
  他们只为来看莫怀戚老师最后一眼──这个被喻为最经典、最纯粹的重庆崽儿,将带着他的经典作品散步天堂。
  在人间,这个充满教育情怀和江湖豪情的男人,留下了桃李满天下,也留下了朋友遍四海。
  昨天,一批又一批作家、文人、同学、同事、朋友、学生,不远千里回到重庆,与他对话作别。
  其中,他任教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5级数十位学生相约前来,有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你从来不掩饰自己喜欢长得漂亮的女生,从来都只喝两块五的江津老白干,经常穿着单反甚至有点油渍的白T恤,骑着自行车听着歌儿;上课一高兴还要来上一曲陕北民歌《信天游》……诗与酒,歌与美人,你在我们最懵懂的年纪,教会我们扎根性情。你说,莫怀戚三个字的意思,就是永远不要怀着悲伤的情绪。今天,你走了,与我心戚戚焉。”
  去年8月8日,江津区召开文学创作总结表彰会,准备请莫怀戚先生来讲讲创作感悟之类的内容。在市作协创联部负责人杨晓林介绍下,我联系上了他。
  莫老师是大作家、大教授,是文学圈内外的名人,经常被请去讲课。我们这地方太小,我怕讲课费太高,过不了财务关,又怕给得太少,两边都没得面子。在电话中我就委婉地问:“莫老师,一般给多少讲课费才恰当哟?”莫老师在电话中听了这唐突的提问,缓了几秒钟后说:“给不给钱和给多给少都不要紧,但有一点我必须得说……”我壮着胆子小心地问:“莫老师,您尽管吩咐!”不想莫老师回答的话令我有些吃惊:“只要中午饭桌上有酒喝就行。”
  这次活动是有区领导参加的,惯例是吃工作餐。但大家一讨论,认为与文人相聚,席间应有酒助兴,况且他是请来的客人。于是,我们添了菜、上了酒。席间莫怀戚老师兴致很大,诙谐幽默,谈笑风生。他说:“我在外面讲课,有些没有给讲课费。钱可不给,但这个不能少……”他端起一杯酒接着说:“江津是酒乡,酒好喝。我是喝不惯上百上千的高档酒的。我就喜欢这老白干……”大伙都说:“莫老师,您以后就常来江津嘛……”
  席间,白沙镇的文友上前向莫怀戚先生敬酒:“莫老师,您的大作《白沙码头》写了我们白沙镇。感谢您宣传了白沙。我敬您一杯……”
  其实《白沙码头》并不是写的江津白沙,白沙文友望文生义误解了书名。对于这种情况,处理方法一般是拒绝对方的敬酒,或者是顺水推舟不多作解释。莫怀戚老师恰恰相反,他左手接过酒,右手理了一下有些乱的头发,说:“我说明一下,《白沙码头》并不是写的江津白沙,此白沙非彼白沙。但你敬的酒,我还是要喝。你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记住了书名的。”他一饮而尽!
  中午两点,莫怀戚先生知道我们下午还有其他工作,就说:“我再整一杯就散席。大家下午都各有事……”他主动自酌一杯,端起就喝。大家劝他慢点,他说:“重庆崽儿,有啥说啥,喝这点,没关系……”
  莫怀戚先生说走就走。他背起一个很普通的帆布挎包,跨出门。他边走边说:“安逸、安逸,江津酒就像江津人,清爽,醇厚,利落,也有些干烈……”
  呜呼哀哉!莫老师,您走好!
  庞国翔 草于7月28日
  (作者系江津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巴哥 发表于: 2014-7-29 08:21:02|只看该作者
莫怀戚的儿子将友人送上的相框摆放在灵堂上

亲人莫怀戚
120空担架离开家

  作家、教师、医生、商人……莫家有4兄弟,从事上述职业。莫怀戚是家中老大。在至亲陪伴和照料下,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三弟莫党生是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生。去年11月莫怀戚在该院确诊患上喉癌后,他主动承担起跑腿、照顾、通报、联系的重任,拍片、手术、复查……几乎全程陪同。“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我们一家人都祈求他度过难关。”
  起初半年时间,莫怀戚由于免疫力被严重破坏,体重从70公斤减少到36公斤,1.7米的个头枯瘦如柴,稀饭要熬到看不到颗粒,面条要炖到烂才吃得下。
  27日下午2时30分,在家休养治疗的莫怀戚病情突然恶化。接到三弟莫党生电话,二弟莫丹谊迅速赶往大哥家。
  莫丹谊来到莫怀戚家电梯口时,120医生抬着空担架从电梯里出来。“要么是没什么事,要么就是不行了!”莫丹谊更加慌乱,来不及问情况,直接上楼。进屋后,他看到哥哥躺在沙发上,神色安然。
  “当时以为他睡着了,我不敢大声说话,怕吵醒他。”莫丹谊含着泪说,直到看到嫂子左悦人泪流满面,看到大哥迟迟没有醒来迹象,他才痛哭后悔自己来迟一步。反倒是嫂子安慰他:“这个月你们每周都抽空跑来大学城陪你哥,他很开心。不是还叫你们买酒喝吗?他自己喝不了,但看着你们喝他也高兴啊……”左悦人说,老莫走的时候,没受苦,很安详。

嘴对嘴救坠粪坑孩子
  与莫怀戚相伴40年,左悦人向重庆晚报记者回忆了和丈夫在一起的最后时光:“生病期间,有些亲友希望来探望,他总是婉言拒绝。‘坏事不要告诉别人,有好消息才要告诉他们’,这是他一直嘱咐我的。”
  在左悦人眼里,莫怀戚不仅是得过很多奖的作家,是会拉小提琴会唱歌的艺术家,还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
  “他当知青的时候,有个孩子掉到粪坑里,捞起来已奄奄一息,家人准备用席子裹了埋葬。老莫看到后,从农民手里抢过孩子,给满嘴是粪的孩子做人工呼吸,孩子一口吐出粪,开始正常呼吸。”
  “上世纪80年代,他和同事路过一个水库,水库里传来呼救声,是个男孩游泳腿抽筋了,他跳下水救上来。”
  “上世纪80年代,中华路一处老宅起火,当时只有一个老人在家,老莫把她救了出来,后来这家人敲锣打鼓到我们家来感谢救命之恩。”
24#
 巴哥 发表于: 2014-7-29 08:21:02|只看该作者
朋友送来相框,莫怀戚的家人感到非常欣慰

文人莫怀戚
讲故事像写小说

  “《散步》这篇散文充满了真诚和真情,就像生活本身,浑厚质朴。在这么短的一篇文章中,这种态度一瞬间迸发出来,浑厚质朴,恰似生活本身。”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品《散步》编辑罗强烈说,这种真性情的写作,是莫怀戚非常独特的一点。从文学角度来说,莫怀戚的独特性、纯粹性、完整性都很突出,是川渝地区相当不错的作家。
  让罗强烈印象最深的,是大学同学莫怀戚太会讲故事。
  “莫怀戚给我讲过一个逃票的故事。那时他不到18岁,一次坐公共汽车混票被售票员姑娘发现了,要求查票。他故作镇静地在全身上下口袋里认认真真地搜寻,神情比演员还逼真。售票姑娘含笑欣赏他的假动作,比他还有耐心。最后,暗自叫苦的莫怀戚只好使出杀手锏──准备把手伸进内裤去找票!这时,售票姑娘一个响指勾起他的下巴:‘滚吧!下次可不要再撞在姑奶奶手里。’年轻的莫怀戚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
  罗强烈说,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像在写一篇小说,虽然其中不乏文学夸张的成分。重要的是莫怀戚给大家制造的那种生活情趣,以及他的真性情。

提着老白干找农民吹牛
  莫怀戚妻子左悦人说,上世纪80年代,从江北区观音桥到渝北有一片片稻田,那是莫怀戚最爱去的地方。每当秋收季节,老莫总是怀揣一瓶老白干坐到田埂上,和收割稻谷的农民聊天,寻找创作灵感,一大清早出去,太阳落山才回家。
  “他喜欢跟农民聊天,一起割稻子,聊着聊着就成兄弟伙了,而且他那身打扮,坐到农民堆里都找不出来。”左悦人说。

去世前酝酿两部长篇
  莫怀戚给儿子起名莫乐哥,意为最开心快乐的男孩──莫字除了“不要”之意,也有“最”的意思。
  “这符合爸爸的做人风格,热爱生活,内心充满力量。”乐哥现已成家,辞去公务员开了一家翻译公司。“因为爸爸希望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莫乐哥说,爸爸住院期间一直配合治疗,原本他打算康复之后接着写作,病中曾列下一份创作清单,酝酿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是《白沙码头》的后续系列。

小酒馆聊出处女作
  莫怀戚当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1978级同学、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赵中颉,因在苏州陪伴95岁老母亲,遗憾未能回渝参加莫怀戚的葬礼。
  电话连线中,赵中颉回忆,他俩在班上是“老大哥”,是带薪学习,每月有三四十元工资。每到周末,他们就到学校后门小酒馆喝酒聊天,“莫怀戚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在小酒馆聊天当中完成的,好像叫《棕熊》。”
  “大学毕业时,大家互写赠言。莫怀戚送给我9个字:正派人,正直人,读书人。我也送给他9个字:少喝酒,多踢球,少说话。”赵中颉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巴哥 发表于: 2014-7-29 08:21:02|只看该作者
狂人莫怀戚
来自编辑作家的回忆:从不主动向出版社投稿

  莫怀戚是一个狂人。狂到从不主动向出版社投稿,狂到拒绝参与任何与自己的图书宣传有关的活动。
  莫怀戚的狂,更像古代才子对世俗的不羁不屑,始终挺立着一份文人的傲骨。
  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周昌玉说,几年前,为宣传莫怀戚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重庆市作协在重庆召开研讨会。没想到,直到研讨会结束,主角莫怀戚都没有现身。“没人知道他到哪去了,打电话也没人接,让大家哭笑不得。”
  周昌玉说,正是这种潇洒得与世无争的性格,影响了莫怀戚作品的市场普及度。此外,即便两人在工作上相交十余年,但若非他约稿,莫怀戚是断然不会主动来电话的。“有段时间,我许久没和莫怀戚联系,竟然在《妇女之友》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他的署名文章。打电话问,才知道是该杂志主动找他约稿,他随意拿出了一篇压箱底的文章。”
  “如果出版社不找他,他的稿子只有两种结局:要么烂在抽屉里,要么偶尔出现在一些和文学八竿子打不着的杂志上。”即便如此,周昌玉依然高度评价这位与他合作多年的伙伴。“他的创作是独一无二的。首先他是一个智者,对生活、社会、人性有极其冷静的观察;其次他善于表达,他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不属于任何流派。”

不走同学后门的狂傲作家
  “我和莫怀戚是四川大学同班同学兼室友,他的《散步》也是我编辑后发表的,但他太少给我寄其他作品了。”著名文学评论家、电视剧《雍正王朝》编剧罗强烈感慨:莫怀戚的低调和内敛,使得他的作品显得零星不系统,是为一大遗憾。
  当年,包括刚刚完成《红高粱》的莫言在内,不少作家都曾给罗强烈寄来作品请他提出批评意见。“唯独莫怀戚,几乎从来不给我寄作品,甚至我们同学间私下见面,他也决口不提自己的作品。”
  “这其实体现了他的态度。”罗强烈说,文学评论存在人情因素,大概莫怀戚不想因为这些东西影响纯真的同学感情。另一方面,这也显示出莫怀戚的自信。“这是他的个性,自信甚至有点狂傲,同时又很豁达。”罗强烈说。

来自亲友的追忆
江上和陌生女生对歌

  重庆知名作家殷恕清晰地记得,1988年,两人和一帮朋友骑自行车到北碚游玩。中午,大家聚在馆子里吃饭。几杯老白干下肚,大家兴致颇高,在莫怀戚带领下唱起了歌。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来疯”莫怀戚竟然挽起衣袖跃上板凳,手舞两根筷子当起指挥!
  “老莫爱唱歌,而且唱得好听。”殷恕说,有次在江上划船,对面来了一群划船的女生,莫怀戚带队和她们在江上对起歌来。几个小时过去,把电影《刘三姐》里的歌唱了个遍!
  “莫怀戚最喜欢喝江津老白干,生病后也照喝不误。”殷恕说,莫怀戚还喜欢喝热茶、吃火锅,“他说过,他的生命需要这样充满热度的东西。”

吃猪头肉找人要作料
  弟媳张诗蒂回忆,老莫爱喝摊摊酒。一次,家人一起在路边吃卤菜喝白酒。卤菜是猪头肉,老莫觉得味道不够,一眼看到卤菜摊旁有个凉面摊,径直端着猪头肉走了过去:“老板,卤菜味儿淡了,拼点作料哈。”
  没等老板同意,他拿起勺子打起了作料。老板遇到了“混人”:“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作料不便宜,我们做小生意哪里拼得起作料嘛。”
  老莫也不搭理,过了一会儿从附近挂面摊买了一把挂面回来,往凉面摊上一放:“这个挂面归你了。”
26#
 巴哥 发表于: 2014-7-29 08:21:02|只看该作者
来自学生的追忆
初见面:衣着穿反

  现任迅雷看看重庆站市场总监的陈骞,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5级学生。
  进校前,陈骞唯一“认识”的名师,就是莫怀戚──她是读着他的作品走进大学校门的。很幸运,大二时的新闻采访课,由莫怀戚任教。
  陈骞想象过莫怀戚出场授课的形象:仙风道骨羽扇纶巾。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自然卷发,略有花白,穿短裤背微驼。最打眼的莫过于上半身的灰白T恤,不仅沾着些许油迹,更绝的是竟然穿反了!
  “这让我第一时间想起韩寒文章里对衣着打扮‘单反’、‘双反’的描述。”陈骞解释,“单反”是指衣服要么里外穿反、要么正反穿反,“双反”是指衣服里外、正反都穿反了。
  “莫老师属于‘单反’。”陈骞说,接触多了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不计旁人眼光的洒脱人。
  “我们经常在校园里看到这样的身影:一个大叔,肩挎绿色帆布小包,骑着一辆铃铛不响周身都响的自行车,腰上还别着一台不时放出音乐的CD机──他便是莫老师。”陈骞和同学曾热议:或许这正是狂放不羁、逍遥自在、不媚世俗的文人本性。

教学:从不点名
  陈骞印象中,开学第一课,莫怀戚当众公布教学原则:“我上课绝不点名。你们愿意听就来,不愿意听也可以不来,那只是说明我教得不够好,值得我去反思。”
  莫怀戚教书从不照本宣科,但会带着教案进教室。
  “或许是固守文人本性,他的教案没有PPT,没有电子文档,全是手写。文字很少,类似发言提纲,但排列有序,与其随意的外在风格迥异──在教案准备方面,莫老师严谨而认真。”陈骞说,教书表现手法上,他又呈现出大开大合的狂放,“讲到兴头上,他还会放歌一曲陕北《信天游》。”

小提琴:现过现
  上课第二周,课代表彭博把一把小提琴带到课堂上──因为莫老师在第一课自我介绍称会拉小提琴。
  莫怀戚皱了皱眉,仿佛被将了一军,而后,他露出微笑,一把接过琴,“好久没操练了,你们莫见笑哟。”
  刚拉完两个音符,莫怀戚停住了:“琴弦音好像调得不是很准。”引起一阵哄笑。
  他慢条斯理地调了调琴弦,而后一气呵成拉完一曲,博得满堂喝彩。“关键是他激情澎湃的投入程度,时而闭目沉醉,时而摇头晃脑,完全沉浸在音乐中,把新闻课堂变成了演奏舞台。”
  事后,大家才知道:莫老师年轻时喜欢拉小提琴,进入川大学习前曾在重庆歌舞团做过8年小提琴手。
  妻子左悦人透露,患病前,莫怀戚还在报考四川音乐学院,一直想圆自己的小提琴科班梦。

老白干:最纯粹
  莫老师好酒,但他只喝烈酒,犹爱52°江津老白干,一如豪放、热辣、干烈的重庆崽儿性格。
  陈骞和同学多次与莫老师在饭局上对饮。“印象中所有饭局都是很有江湖气的火锅。”陈骞说,即便是吃火锅,莫老师依然要点两小瓶江津老白干下饭。
  有同学曾好奇地问莫老师,“你是教授,饭局上只喝这样的廉价酒,没有感觉是自降身价?”
  莫怀戚的回答,至今烙印在陈骞脑海里──“酒和人一样,用不着花哨。喝酒看人,都重本质。最纯粹、最原始、最浓烈的,才是我最爱的。”

莫怀戚病逝
或许与喝白酒有关

  莫怀戚爱酒,查出食管癌之前,他就被家里人禁酒,发现身体问题之后,大家更是劝他戒掉杯中之物。对嗜酒如命的莫怀戚来说,与酒绝缘,无疑是剥夺人生最爱。
  亲友介绍,哪怕在查出患上食管癌后,莫怀戚仍和酒友多次饮过高度白酒。
  中山医院胸外科莫怀戚的主治医生王睿说,食管癌极具中国特色。全世界食管癌案例中,超过50%出在中国,国内又集中在四川北部、河南、河北等地。食管癌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中,八九成有饮白酒特别是高度白酒的习惯。莫怀戚的病例,应与长期饮用高度白酒有关。
  王睿表示,食管癌初期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最明显的是吞咽梗阻感,最终达到无法进食的状况。所以在出现梗阻感时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另外,如果突然发生无原因的声音嘶哑、喝水容易呛咳等情况,也要警觉,最好前往医院检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巴哥 发表于: 2014-7-30 08:21:02|只看该作者

莫怀戚告别仪式举行 社会各界追思重庆文坛巨匠

源自:重庆商报
莫怀戚追悼会现场
现场各界人士追忆莫老师
  7月27日下午,重庆籍著名作家、中学语文课文《散步》作者、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因病在家中去世。昨日上午,莫怀戚的告别仪式在沙坪坝区青木殡仪馆举行,重庆文坛、高校各界人士,莫怀戚生前学生和挚友冒着酷暑赶到灵堂,送老莫最后一程。在现场各界人士分别用悼词、短片等形式,表达了对这位重庆文坛巨匠的追思。
28#
 巴哥 发表于: 2014-7-30 08:21:02|只看该作者
现场各界人士追忆莫老师
现场各界人士追忆莫老师
现场各界人士追忆莫老师
  昨日上午,沙区青木殡仪馆来了一批批前来悼念的人群,他们有的是专程从国外赶回来的学生,有的是特地向单位请假赶来的上班族,只为送莫怀戚最后一程。与莫怀戚生前朴素的作风相似,他的灵堂并没有特别的摆设,从房间四壁里外两层的花圈以及朋友送上的对联中,可以看出这位充满教育情怀和江湖豪情的重庆崽儿,是多么受人爱戴。灵堂里,莫怀戚生前好友彼此抹泪攀谈,追忆他的生前往事。
  上午9点过,莫怀戚的告别仪式正式举行,他生前的同事、学生以及亲属,把整个灵堂围得满满当当,全体肃立送上三鞠躬。伴着沉痛的哀乐和追忆莫怀戚先生的悼词,大家陷入了哀思,不少人早已泣不成声。由于天气炎热,灵堂里又挤着数百位悼念者,不到几分钟,现场不少人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不过却没有人移动一步。不少人拿着纸巾一边擦着满脸的汗水,一边抹着早已决堤的泪水,餐巾纸打湿了一张又一张,场面令人动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巴哥 发表于: 2014-7-30 08:21:02|只看该作者
  “您说过,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伴着莫怀戚生前最喜爱的小提琴声和他的著名散文《散步》节选,一部由他学生制作的小短片把众人引入到沉痛的哀思中。短片中,莫怀戚依然是那个在校园里散步的师长;在三尺讲台上扯着嗓门教学的教授;在学生毕业照里疯狂搞怪的老头;以及在家伏案创作的大作家……
  在这些学生眼中,那个风趣幽默的师长,也带给学生们启迪和教诲。短片回忆道,莫老师的段子总能指引着学生向上:“你们这代人,比我智商高多了,因为你们是吃肉长大的。”“说实话,在我所教过的班级里,你们班是最有灵性的(但后来您的学生才知道,这句话您在重师校园里一直说了几十年)。”听到这里,不少人再次潸然泪下。莫怀戚在文学界不求名利的精神,更是感染着他的每个学生:“虽然早已成名,你却没有去做自己文学世界的国王,而是选择做一个连山城棒棒也知道的平民作家!这就是莫老师的真性情!”
30#
 巴哥 发表于: 2014-7-30 08:21:02|只看该作者
  在重庆乃至中国文坛,莫怀戚被称为怪才,他的“怪”不仅是因为其笔下重庆味浓厚的市井故事,还与他的众多爱好有关,小提琴、二胡、笛子,他样样都很精通,他还被誉为重庆小说“首席小提琴手”。
  作为莫怀戚最爱,他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自然也不会少了音乐。昨日,曾与他共事的第三军医大学数位战友,也来到莫怀戚灵堂前,特地为他清唱了一首《送战友》。“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虽然没有伴奏,对歌词还有些生涩,不过当战友们略带哭腔地唱起这段旋律时,瞬间感染了现场每位悼念者。的确如歌声所唱,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一路走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6:4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