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马小露|查看: 8480|回复: 20
[文物·古迹

成都博物馆3月31日起恢复正常开放

 [复制链接]
11#
 老乡亲 发表于: 2017-4-20 08:22:01|只看该作者

成都人新生活方式之到博物馆看一场大展

源自:成都商报
成都人新生活方式之到博物馆看一场大展  ODn4-fyeiwny4079553.png  保存到相册

  2016年9月,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后,接连以张大千的“乡愁”、乾隆皇帝的故宫珍宝、丝路之魂的敦煌壁画,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
  暮春时节,天府广场绿意葱茏。傍晚的阳光洒在成都博物馆的玻璃外墙上,光芒剔透、气势雄浑。李明斌站在4楼会议室窗前,看着博物馆门口一派热闹:远处几台旅游大巴停在树下等待;十多名游客举着小旗、拎着满满的旅游纪念品向大巴走去;穿着校服的娃娃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列队站齐;恋恋不舍的市民走出来,坐在台阶前纳凉。
  观察观众是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每日的习惯。新馆、新展、新定位、新观众,他期待又担心着市民对新馆的接受度。闭馆时间一到,他的手机立刻收到即时短信,4月14日,成都博物馆当日参观人数为5698人。
  “厚积薄发”──回忆成都博物馆迁址、筹建、开放的过程,李明斌用这个词来形容博物馆多年的沉寂和华丽的回归。
  自2016年9月正式开馆后,成都博物馆接连以张大千的“乡愁”、乾隆皇帝的故宫珍宝、丝路之魂的敦煌壁画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绵延半年的文化活动,如同一场浸润成都人心灵的春雨,于无声处滋养城市的底蕴。而这一系列文化事件的开端,发轫于成都博物馆新馆的落成。
  “茶馆、小吃”,是成都最接地气的符号,然而它们不应当掩盖成都的文化基因。热闹之外,成都还有着近五千年厚重历史,它沉默地躺在博物馆,等待现代成都人与它对话,成都博物馆就是开启尘封历史的钥匙。这一次,成都博物馆走下神坛,将自己递给每一位成都人,由成都人去寻找城市认同;递给每一位游客,由游客去认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去年9月,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普通市民也能在此领略世界级文化艺术名品之美了。从那时起,成都人的朋友圈里,晒看展、晒文物,成了长盛不衰的热点。成都人的文化需求得到爆炸式释放。
  李明斌说,没想到今天博物馆能如此受大众的欢迎和追捧。他常常看着成都人来博物馆过“家庭日”,仅春节黄金周七天,至少有106万人次观众走进成都各大博物馆。
  博物馆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成都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高不可攀的艺术珍品,于无声处滋养着成都人的精神世界。

七年重塑
故宫文物
来成博赴7年之约

  作为成博落成的亲历和见证者,李明斌看到了成博新馆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2009年12月,新馆奠基仪式在天府广场西侧举行,按计划,新馆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将与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相毗邻,共同形成市文化中心区域的空间格局。但彼时,新馆还是空地,它的“邻居”们也有一半还存在于计划中。
  2012年10月,成都博物馆新馆封顶,李明斌时常来到天府广场,面前灰扑扑的博物馆和设计图上的“金镶玉”外观还相距甚远。什么时候才会呈现设计图效果、哪一层适合做哪些展品陈设……李明斌对着雏形畅想了许多可能。
  2016年9月,成都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第一展便是《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李明斌说,这是故宫文物来赴一场7年之约。因为7年前,时任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参加奠基仪式,随后几年来蓉,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承诺,要将故宫的好东西带到成都博物馆来展出。
  要举办大展,要迎来“好东西”,成博的工作人员没少花工夫。文物运抵博物馆,运输过程中每晚都“夜宿”沿途的专业博物馆;文物点交在主题展厅内,全部采用非紫外线光源照明,为了保证文物安全,连桌子都是特制的;文物包装取掉后,双方工作人员现场需要对每个局部检查、拍照,正常情况下,一件文物360度拍照需要10张左右……
  “看到效果,就值了!”李明斌说,开馆首日,成都博物馆就受到了市民大排长龙的热情礼遇。在随后的多项展出中,因为市民不断升温的关注度,成博还组织了讲解、学术研讨会、出版等系列配套活动。

精神家庙
“成都历史这么牛,原来真不晓得!”

  “如果把成都当成一个大家庭的话,一定会有家庙,家庙是传统文化里最神圣的殿堂,是精神的纽带,让现代的成都人跟远古的成都人遥相呼应,成都博物馆就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庙。”李明斌说,在成都博物馆之前,并没有一个博物馆或对应的展览全面展示成都将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因此,新馆把成都从远古到和平解放的历史做了全面梳理,没有历史缺环,突出了成都在几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更像是“精神家庙”的象征。
  “我们的团队八九成都是专业人士,学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但我们做的展览面向所有普通市民,提升文化素养、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有时,李明斌习惯藏在人群中,假装观众,观察观众的反应。“成都历史这么牛,原来真不晓得!”他听到的最多感叹,是操着成都口音的市民说出来的。市内一些学校把成都博物馆当做校外课堂,就地上历史课,李明斌也会花上半个小时给孩子们讲成都历史。
  “我们一致将其定义为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因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城市历史的综合性介绍的话,那是一个缺陷。”在设计之初,成博就不是一家单纯的博物馆,它承担着融入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成都递向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外地游客将通过博物馆去认识城市,以最短的时间、最形象的方式、最灵活的互动,来晓得成都的历史是这样璀璨闪亮。”

大展继续
“梵高”要来 泰坦尼克珍宝要来

  历经多次大展的洗礼,新生的成都博物馆并没有打算放慢脚步。接下来,成博会和俄罗斯彼得夏宫博物馆联合推出彼得大帝珍宝展,将一直持续到八月份。成博和法国圣埃蒂安艺术博物馆合作办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展,也将有机会展出梵高的作品。2018年,泰坦尼克的珍宝展已敲定档期。
  李明斌透露,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百家文化创意试点单位,成都博物馆会在发展方向上小作调整,除了大展持续不断,还要在文创纪念品上发力。在他看来,博物馆既是专业的文物机构,也是一个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因为它有大量用于文创设计的珍品。
  借助创意,文物也会重焕迷人的光彩。博物馆二楼的成都汉城风貌,借助幻影成像,让汉代画像砖上的图像动了起来:一个赴宴的古代成都人,坐着马车穿过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古代成都人在“赶场”,繁华的道路、酒肆是成都“列备五都”的商业一景,小桥流水似乎让当下的“宜居水岸”穿越回两千年前……
  “成博用成熟的科技辅助看展,会给观众独特新颖的体验。”李明斌说,技术的使用,让成博的可看度更高了。他期待成博逐渐成为市民主动想去的地方,“喜欢时尚的去太古里,喜欢文化的来成博,第一反应能想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成功了。”

☆ 相关资讯
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一
成都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之城”

  成都这座拥有近5000年历史沉淀的城市,用上百家博物馆纪录过去、保存现在、指向未来,堪称当之无愧的“博物馆之城”。全市145家博物馆,其中包括100家非国有博物馆,截至今年1月底,成都博物馆总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博物馆之城”是怎样建成的?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数量多、种类齐、活动频,是成都博物馆群呈现的主要特点。成博看张大千笔下人物,草堂看馆藏书画,金沙看太阳神鸟、金面具,武侯祠看三国故事,永陵看五代伎乐……在成都,博物馆的文化表达各具特色,市民参观就有了更多选择。
  同时,以各馆藏特色为题材创作的文创产品,也在近年里不断推陈出新,涵盖饰品、文房用品、日用品、电子产品、陶瓷器、服饰等门类,全面丰富成都人的生活。截至目前,市文广新局直属五家博物馆已研发出24大类逾1000种文创产品,例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武侯黑茶、民谣立体书,成都博物馆的石犀系列、经穴漆人系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木艺竹艺、蜀绣蜀锦等,获得累计超过4301.87万元的经营收入。此外,建川博物馆的红色收藏系列文创,蜀锦织绣博物馆的蜀绣、蜀锦系列产品,也将民间收藏和创意推向多元化。
  “以博物馆为载体,成都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上不断发力,文博创意产业展览和营销推广平台初步搭建。”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物局与我市刚签订了战略协议,将选取我市博物馆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的一个区域进行文博创意产业园区试点,挂牌“国家级文博创意产业园区(试点)”。成都“博物馆之城”的名号将因文博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向全国。
10#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7-2-21 19:3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今年梵高画作或将来蓉展出

源自:华西网
原文标题:博物馆里的城市记忆
⊙记者:曾洁 ◎摄影:吕甲

  2月11日元宵节,市民张民带着女儿来看敦煌艺术大展,一不小心成为幸运观众,获赠文创礼品──2017年成博日历和俳优俑摆件。
  而从2016年6月开馆试运行以来,成博新馆开馆8个多月之间,连续用张大千特展、乾隆皇帝特展、敦煌·丝路特展搅动了蓉城市民的看展热情。
  这200万名热心观众之中,仅敦煌·丝路大展贡献了至少55万客流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成博开馆了5天,迎接国内外观众将近10万人次。“我在天府广场排长队”“我在成博赏敦煌”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市民扶老携幼去博物馆过大年,算得上是一波都市时尚新浪潮。
  近日,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及敦煌大展的火爆,他直言“说明观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高水准的展览向来不缺观众”。
  问及成博2017年的展陈计划,他向记者透露,敦煌艺术大展闭幕之后,还有4场展览纷至沓来:俄罗斯彼得夏宫文物展、贝林动物标本展、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展、古代出土音乐文物展。

高质量的展览从来都不愁没有观众  lLUp-fyarrcf5279456.jpg  保存到相册

博物馆里打拥堂
  敦煌大展在成都展出了一个多月,几乎随时过来都能看到观众排长队的场景,甚至到了高峰期,市民不惜排队一个小时也要进馆看展。位于天府广场一隅的成都博物馆,成为了成都市民过年期间最喜欢光临的目的地之一。
  谈及这种火爆程度,李明斌坦言,如果说没有预估是不太科学的,但确实没想到会这么火爆。相比之前的乾隆特展,本次敦煌·丝路大展从选题之初就有艺术性上的考虑,特别是位于成博负一楼展厅的“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特展”,将那么多国宝级的文物聚集在一起,这种规模在国内都属顶级。
  之所以将敦煌大展称作“大展”,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使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面积最大,将近5000平方米;第二参展文物体量很大,是敦煌外展规模最大的一次;第三,配套的丝绸之路展品多达200多件,绝大部分是属于镇馆之宝的级别,来自70多家文博单位;四是系列讲座的专家团队级别高,“敦煌女儿”樊锦诗、敦煌壁画“御医”苏伯民都来到成都授课,周末讲座场场爆满。
  除了前期的宣传工作到位,展览的火爆与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关,当然展览策划也很用心。很多市民看了一次以后觉得不错,还会带孩子、约朋友来“二刷”。加之成博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因素,形成了持续火爆的观展热潮。截至2月13日,丝路之魂观展人数已达到55万,预计在4月10日撤展之前可以轻松突破百万人次。

成博“新馆效应”
  在国内都属于规模空前的高规格大展,为何会选择落户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博物馆?
  李明斌解释,成都博物馆有两个“新馆效应”,一个是所有的领导和观众,自然而然会对新馆产生关注和兴趣;此外,成博作为一个新馆,也需要引进大展,对新馆的展陈和管理水平做一种提升加分,通过一系列的展览来提高业务水平。比如此前和故宫合作的乾隆特展,让他们在安防、借展方面学到了很多。他们想通过与这些高水平、国家级的博物馆的合作,来提高业务和服务水平。这次和敦煌、麦积山等地合作,借用了当地的讲解员来成都讲解,特别是当客流量激增的时候,他们如何错峰、错时灵活安排讲解,这些对成博人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至于敦煌·丝路大展为何落户成博,这里是双向选择。此前,敦煌的复制洞窟和壁画只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展出,它对展馆的各种硬软件设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因为新馆的缘故,成博整个展陈空间、层高可以同时容纳两个大展,休息区、植物的设置、文创区都能够较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继续与敦煌合作
  这次在成都办展,来自敦煌的8个复制石窟和70幅临摹壁画,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后对2000公里之外的敦煌文化心驰神往。许多市民好奇,成都博物馆以后是否会和敦煌有进一步的合作,比如邀请更多敦煌真品?
  其实,敦煌的外展比较特殊。洞窟、壁画都是不可移动文物,不可能切割之后搬去外地展览。而且李明斌提醒观众,可别小看这些壁画的临摹者,常书鸿、段文杰他们都是知名的敦煌研究者,张大千也是因为临摹敦煌达到艺术巅峰。
  此外,临摹品可以通过高科技复原,达到一些洞窟不能实现的观展体验。比如张大千最喜欢的榆林25窟,原窟曾被烟熏火燎,只能通过复原性临摹来还原壁画本来的面目。这些艺术大师的临摹品可不是“赝品”,而可以被称为“准文物”。本次展览之所以叫做敦煌艺术大展,馆方要强调的也是艺术性,而不是展出完全的真品,希望观众能以一种更科学的态度看待临摹品。
  值得欣喜的是,成博未来还会和敦煌继续开展合作,包括文保项目的实际操作层面。2017年2月18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莅临成博开讲座,介绍如何用现代科技保护敦煌石窟。讲座采用网上免费预约座位的模式,报名通道开启不到5分钟,400多个座位一抢而空。

成博开馆,观众蜂拥而至  K5fv-fyarrcf5279452.jpg  保存到相册

观众看得真过瘾
  春节期间,李明斌其实天天都在馆里值班,他有时候把自己当做一个观众,静静地欣赏产品,或者侧耳倾听其他观众的评价。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成博每天放映4次《千年莫高》纪录片,虽然片场只有20分钟,几乎场场爆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个老太太和老伴儿一起观看纪录片之后,感叹“这个太好看了,下次要把孙子带过来一起观看”,这让他有点小激动。
  在敦煌·丝路展厅里,他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对考古很有兴趣。曾有观众一家三口专程从北京过来观展,他们对文物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的父亲能说出一些展品的来历,应该是看过不少展览。这位父亲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他对女儿说“这次来成都博物馆节约了很多钱和时间,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博物馆里集中看到70多家文博单位的藏品,这是很宝贵的一次机会,我就算有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时间,能陪你一一走遍这些博物馆,这次看得真过瘾”。正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动,让博物馆人觉得很满足。

梵高画或将来蓉
  高质量的展览从来都不愁没有观众。2017年,成都博物馆将迎来正式对外开放一周年,度过了蹒跚学步的阶段,经历了博物会、乾隆特展、敦煌大展的洗礼,成都博物馆有了较好的基础,2017年将重视管理、服务层面的细节,包括规范标识牌以及安保人员的普通话等等。
  后续还会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展览正在规划、筹备之中,其中一些已经敲定了。比如成博会和俄罗斯彼得夏宫博物馆联合推出一个彼得大帝珍宝展,将一直持续到八月份。今年夏天,贝林先生捐赠的一批动物标本会做一个动物标本的特展,这个特展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说不定是一两年的周期,一定会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除此之外,成博和法国圣埃蒂安艺术博物馆合作办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展,梵高的作品也有机会来成都展出。配合成都打造“音乐之都”,还将联合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以及西北几个省的博物馆,办一个古代出土音乐文物展,超过6000年的古笛,还有陶埙、青铜编钟、磬等等古代乐器,都将与观众见面。
  在李明斌看来,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立体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有人喜欢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人喜欢展品的艺术之美,有人对考古发掘过程更感兴趣。

■ 记者手记
  沿着145座博物馆读懂成都历史
  当有人在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许多成都市民选择扶老携幼去博物馆里过大年。仅春节黄金周七天,至少有106万人次观众走进成都各大博物馆。走进博物馆里过个文化年,成为市民新春度假的生活方式之一。
  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新局博物馆处获悉,截至2017年1月底,成都现有145家博物馆,其中包括100家非国有博物馆。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积淀的城市,博物馆总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获得“博物馆之城”的美誉。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市民追寻博物馆的足迹,就可以在这里读懂成都的历史。如果你是“三国迷”,可以去武侯祠博物馆听听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诗歌诵读达人,充满诗情画意的杜甫草堂博物馆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如果你对古蜀国的传奇感兴趣,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黄金面具和太阳神鸟将为你解开谜题。
  如今,成都市民喜欢在过年期间逛博物馆,而并非去热闹的景点。在李明斌的印象中,这种现象并非最近一两年才出现,而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养成了春节逛博物馆的习惯。他记得有年金沙太阳节,一天进馆的市民就多达5万人。
  文化需求是多元的。过去,成都人喜欢泡茶馆、摆龙门阵、搓麻将或者自驾去旅游景点度假,现在,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市民喜欢扶老携幼一起逛博物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学校、家长之中有目共睹。
  以IFS为例,众所周知,现在的太古里、IFS非常繁华,是成都鼎鼎有名的商圈,其实早在宋代时,大慈寺周围也是重要的闹市区,每个月定期会有蚕市、香市等不同主题的集市,特别是三月的蚕市热闹非凡。成都博物馆的宋代街市模型,还原了一千年前宋代成都的盛世繁华。
  在此背景之下,四川博物院自元宵节当晚启动了“华灯之夜”系列文化活动,此后每个周六都将开馆时间延长至晚间八点,为上班族、学生族提供更多时间选择的自由。市民不仅可以在静谧的环境中体验“博物馆奇妙夜”,还能参与“文创夜市”“带你修文物”“文博讲堂”“馆长恳谈会”等喜闻乐见的公益文化活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奥燕 发表于: 2016-7-28 20:31:01|只看该作者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成都博物馆馆藏汉代经络漆人


  △收藏栏目、微博携手国家文物局在2016年暑期推出 #约会博物馆# 微博活动,活动期间特别推出“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各大机构选取自家经典馆藏供网友欣赏品鉴,欢迎大家的参与,选出你心目中最喜欢的文物。
汉代经络漆人 成都博物馆馆藏
  汉代经络漆人
  成都博物馆馆藏
  汉代成都医学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这件经络漆人2013年出土于天回镇老官山西汉墓,被学界一致认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经络漆人。人像高约14厘米,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于两侧,手五指并齐,掌心向前,双脚呈一字站立。光头,五官清晰,体形匀称。通体髹黑漆,表面用白色和红色细线描绘的经络线条清晰可见,并刻以圆点标示穴位,能够辨认的穴位有117个,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经络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经络相互衔接,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各部组织和脏腑器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重要的基本理论。
8#
 奥燕 发表于: 2016-7-28 20:31:01|只看该作者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成都博物馆馆藏石犀牛


  △收藏栏目、微博携手国家文物局在2016年暑期推出 #约会博物馆# 微博活动,活动期间特别推出“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各大机构选取自家经典馆藏供网友欣赏品鉴,欢迎大家的参与,选出你心目中最喜欢的文物。
石犀牛 成都博物馆馆藏
石犀牛 成都博物馆馆藏
  石犀牛
  成都博物馆馆藏

  石犀牛长3.3米、高1.7米,重约8.5吨,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据文献记载,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建造五头石犀,以镇压水精。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还需进一步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头石犀与李冰治水是一个体系的,兼具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和镇水神兽的功能。它是中国石刻艺术史上最早的圆雕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2-20 19:07:00|只看该作者

成都全铜幕墙“金镶玉”博物馆新馆即将竣工

源自:成都日报
⊙记者:李霞 文/图

  昨日,记者从成都博物馆新馆施工现场了解到,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外立面已经全部完工,一座“金镶玉”的建筑造型已经美丽呈现;室内的水电、风管、消防设备等基装也已基本完成。目前,室内装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馆项目即将全面竣工。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成都将再添一个地标性建筑。

正在加紧进行室内装修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各层的装修工作已经陆续复工。在一楼和二楼展厅,室内顶部已经安装好天花板,喷淋和消防喇叭均已安装到位,“消防喇叭的间隔2.8米/个,喷淋的间隔3.6米/个。”据市统建办成都博物馆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个施工单位正在加紧进行室内的装修装饰;接下来,我们也要对外立面的铜板和铜网进行清洗,同时修补一些基础设施。
  记者发现,三楼和四楼的室内墙面上均有一些效果图,每一层的上下电梯都已装好,正在保养中。而墙面和部分玻璃栏杆尚待安装,地面尚待清洗。“目前,工程已经全面进入收边阶段,再过一个月,室内装修也将基本成形。”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四楼拾级而上,便可到百米观景长廊。该长廊正对天府广场,市民可以在此休闲,也能将天府广场的美景一收眼底。据介绍,地下建筑的东侧延伸至人行道以下,并与天府广场的地下空间和地铁连通,形成连续的艺术长廊。

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
  据了解,作为建成后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64945.87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4层,东西长60米、南北长210米,建筑高度46米。
  外观上,最大的亮点是全铜幕墙表面。铜幕墙后面则是玻璃幕墙,可以说是建筑上的“金镶玉”。新馆外表整体为抽象几何的结构,不规则中带有韵律感。“通过铜、玻璃的材质、色彩和质感来隐喻‘古蜀文明’,在建筑表面形成一层神秘的‘面纱’,彰显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博物馆在参观者眼中带有历史感。”项目负责人说,抽象几何则是其现代感的象征,使得博物馆整体与现代结合。
  据介绍,主体结构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整个博物馆耗钢1.4万吨,是北京“鸟巢”总用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个别施工技术比“鸟巢”更复杂。“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地铁2号线从博物馆西北侧穿过,为了避免与地铁互相影响,新馆西北侧5层建筑悬挑35米。”项目负责人说,“悬空”部分总重2000吨。为保证抗震能力和稳定性,施工时在地下22.8米的筏板基础顶面与地下20米深板间,设置了361个橡胶隔震垫。

建成后的新馆很“成都”
  据介绍,新馆分为公共活动区、展陈区、文物库区等。地上5层均为展厅,地下4层为文物库房、设备间和临时展厅。与参观者接触最多的展陈区设有常规展厅和临时展厅。建成后的博物馆很“成都”,将立体全面地反映成都的城市发展轨迹,生动地展现老成都民俗文化传统。“展陈区将分为花重锦官城(通史)、花重锦官城(民俗)和木偶皮影厅三大板块。主要以‘成都故事’为脉络,分6个展厅,以故事的形态讲述。”该项目负责人说,在展出方式上,新馆将采用4D、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布展方式。
  据了解,成都博物馆新馆将挂上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的牌子,皮影将是该博物馆一大看点。在通史板块中,天府广场发现的石犀、汉碑,天回镇老官山发现的西汉漆器、轰动中国医学界的人体经络髹漆人像等最近几年成都城市重大考古发现都将出现在其中。在民俗板块中,成都的民俗生活将成为“压轴戏”。该展厅的展览将采用文物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观众带回最热闹最质朴的市民生活之中,探寻成都人“闲适”“安逸”的生活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汽车尾气对文物造成损坏和防盗,博物馆没有设室内停车场。
6# 青城山
 伊芳 发表于: 2004-12-27 17:42:18|只看该作者

参观信息

门票
  门票免费(凭个人身份证领门票),租讲解器20元/个(需押身份证或200元)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20:30(周一闭馆,19:30后停止取票)

交通信息
  公交:13、30、43、47、64、78路至西御街站。
  地铁一号线、二号线至天府广场站,西1(北)出口、西1(南)出口出站。
  天府广场设有地下停车场,24小时开放,停车费:5元/2小时,2小时后2元/小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22 09:41:01|只看该作者

所获荣誉

  2019-5-18日,成都博物馆申报的“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从80个参评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0年5月,成都博物馆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并予以通报表扬。
4# 金佛山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22 09:38:00|只看该作者

镇馆之宝

石犀牛
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

  外表呆萌的石犀牛,可是大有来头。它最早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973年,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就被发现之后又被回填,这一“睡”又是几十年。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记忆的钟楼被拆除,将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剧院。为此,2013年1月8日,石犀牛从大剧院工地请了出来。
  它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造型极萌。虽是呆萌可爱,但其个头却不小,石犀牛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
  据考证,石犀牛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出土之时,前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现场查看并感叹:“(石犀)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经穴髹漆人像
国内最早最完整人体医学模型

  这尊在“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完整人体经穴髹(xiū)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人像身体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了“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墓葬出土的经脉医书相对照,对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920支竹简,初步分析内容为九部医书,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汉代石碑
碑刻文字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2010年出土于天府广场东御街地下人防工程里的两块汉代石碑形状怪异:石头有四个角,还是翘起的,上边还有均匀的錾子纹路,刻着工整的文字……较大的大碑上,碑文末段提及“元嘉有二仲□”,专家将“元嘉有二”解读为“东汉元嘉二年”,而“仲□”则可能是“仲夏”或“仲秋”。元嘉二年也就是公元152年,时值汉桓帝刘志在位。而在较小的一块石碑上,落款处“本初元年六月下旬”字样十分清晰。本初元年系公元146年,也就是说,两块石碑中,较小的一块碑距今已有1864年。
  石碑上篆刻文字2,000多个,远远超过了以往国内所发掘的汉代石碑,填补了汉代极为匮乏的文献资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马小露 发表于: 2004-12-22 09:06:01|只看该作者

馆藏文物

  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多方征集,成都市博物馆现已收藏各类文物两万余件,形成了上至远古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的较为完整的藏品系列收藏的青铜器、金器、银器、玉器、陶器、石器、瓷器、石刻及字画家具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形成规模和体系。其中尤以古代石刻和汉代画像砖最为著名,艺术价值也最高。如:曾家包墓门石刻和后壁画像石刻、南朝佛教石刻造像,五代张虔钊墓石刻等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造型古雅,整体构思雍容大度,局部精细生动,堪称艺术精品。汉代画像砖不单数量可观,而且精品叠出,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它在成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还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可谓成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外铜器中的“西周羊头钮青铜”、“战国蚕纹铜戈”、陶器中的“东汉说书俑”等单件器物,也是馆藏文物中的稀世珍品。
2# 四姑娘山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21 23:14:10|只看该作者
一:历史沿革
  成都市博物馆创立于1958年9月,当时称“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由著名作家、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同志亲任筹委会主任,担负全市文物的征集、调查、发掘和保管工作。至1962年10月,该筹委会共收集保管各类文物藏品、资料上万件。同年,四川省文化局决定暂缓成立成都市地志博物馆。1974年初,成都市文化局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恢复了原地志博物馆的文博业务工作,使成都这座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2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恢复“成都市博物馆”,经过紧张的筹备、择址,终于在1984年国庆正式对外开放。成都市博物馆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本地区的文博工作开始进入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大量的陈列展览、考古发掘和科研成果相继问世,为成都乃至四川的文博工作赢得了声誉。

二:旧馆介绍
  位于成都市东干道南侧原大慈寺内,占地1.7万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成都地区历年出土的各类文物,反映了古蜀文化概貌及成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
  成都市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蜀都大道大慈寺路23号(即著名古刹大慈寺内)。负责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征集、收藏、陈列、宣传和研究工作。
  成都市博物馆共收藏旧、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数百件,尤以古代石刻、汉代画像砖最为有名。该馆固定陈列是画卷似的《成都古代史──历史文物陈列》,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至鸦 片战争的宏伟历史。

三:博物馆新馆
成都博物馆新馆已正式封顶

  静待2016年掀开面纱“金镶玉”的立体墙面自上而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独特的几何立面造型在不规则中带有韵律感……明年下半年,在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又将增添一座新地标:成都博物馆新馆。目前,这座建筑已经正式封顶,静待明年掀开面纱。
  在城市最繁华的核心区建造一座属于所有市民的城市博物馆,这是成都在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去年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后,成都围绕振兴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培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

  看重文化价值
  把黄金地段留给博物馆

  完全建成的成都市博物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将达64945.87平方米,这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而将这样的一个博物馆安放在城市中心地带,可谓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内涵、眼光和远见。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全程参与了成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他介绍说,“市中心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成都不用它来搞开发,而是把这块地方留给了博物馆,足见这座城市对文化的重视。”王毅感叹说,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而博物馆就是文化的承载平台。据了解,成都博物馆新馆将与天府广场地铁站接通,市民们出了地铁就能亲近家乡厚重而悠远的历史,对于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也大有裨益。
  王毅描述说,博物馆新馆将是“史诗般的画卷”,展陈厅里的每一件文物,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将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独特而有韵味的成都故事。这种独特而有韵味的文化,首先在新馆的外表中就有体现。经过了二十次以上的讨论,设计方确定了“合金铜加玻璃”的方案。王毅评价道,这有点带“金玉良缘”的味道,很有底蕴和趣味。同时,新馆的外表将呈金铜色,这跟金沙遗址、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颜色相似,“这也表示,新博物馆是一座连接成都的过去和未来的地标性建筑。”

  独具文化韵味
  5大专题讲述成都前世今生

  目前,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展陈内容大纲《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几经调整终于新鲜“出炉”。展品时间跨度设定在远古到民国时期这个范围内,空间则主要涉及如今成都9区6县4市的行政区划。在5个专题中,将集中讲述成都的前世今生和这座城市成长的来龙去脉,成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将依次登台亮相。
  第一专题是“九天开出一成都──远古家园篇”,铺叙成都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有序展之意;第二专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古代历史篇”,通过成都地区出土文物的精美陈列,勾勒从远古至清代城市文明进程的大线索;第三专题是“玉垒浮云变古今──近世风云篇”,以历史档案为主,重笔渲染成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第四专题为“锦城楼下二江流──城市变迁篇”,借助多媒体展示从古到今成都城市格局的变迁;第五专题为“锦城丝馆日纷纷──民俗生活篇”,从市民耳熟能详的成都民俗入手,展现老成都的生活。
  “本次所展陈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未曾和成都市民谋面过。”市文化局相关人士透露,新馆将收藏文物20余万件,既有4000多年前的陶器、3000多年前的战国船棺,也有汉代的画像砖、明清时期的皮影和木偶……同时,新馆中还将有三座独具成都特色的个性博物馆:道场画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和木偶博物馆。

  推进文化发展
  探索更有价值的成都做法

  拔地而起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只是成都在建设“文化之都”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去年6月,成都市以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保障政策上的突破,得到了文化部和专家组的支持,成功入围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撑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0年,全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了257亿元,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以国际非遗博览园为核心项目的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一次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今年以来,成都成功举行了成都大庙会、都江堰放水节、金沙太阳节、诗歌文化节等一批品牌文化节会。

  灵蛇主题展
  2019年4月30日至8月25日,宝格丽与成都博物馆联合呈现灵蛇主题展,共同探索东西方文化中灵蛇的多重意义。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数件古董珍品将在此次展览中亮相,展览结尾可以欣赏到宝格丽品牌档案馆珍藏的精美Serpenti作品和一些私人收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6:4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