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东京热|查看: 14619|回复: 16
[执行死刑

“原南京医学院女学生被杀案” 罪犯麻继钢被执行死刑

 [复制链接]
9#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20-2-26 00:16:00|只看该作者

高中班主任追忆南医大遇害学生林伶:学习刻苦、性格沉稳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高中班主任追忆南医大遇害学生林伶:学习刻苦、性格沉稳
⊙记者:李英强 实习生:金钱熠 编辑:滑璇 校对:贾宁

  2月23日晚间,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发布通报称,28年前的南京医科大学(原南京医学院)女生林某被害案告破,犯罪嫌疑人麻某某于当日凌晨被警方抓获。
  被害人林伶为江苏无锡人,生前曾就读于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2月25日,林伶曾经的班主任陈仲初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林伶性格沉稳、学习认真、成绩好,字也写得漂亮。“她不是那种嘻嘻哈哈的人,有点害羞,不太善于跟人打交道。”
  陈仲初说,林伶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还与高中同学一起来家中探望自己。“她一个人站在后面,话不多。”
  在陈仲初的印象里,1992年林伶遇害后,南京警方曾派民警到青山高中了解林伶的日常表现,并询问林伶是否喜欢穿着打扮。陈仲初对此予以否定,并表示得知其遇害的消息后十分痛惜。
  陆美芳原为江苏无锡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会副主席,已退休。据陆美芳介绍,1992年林伶遇害时,林伶的父亲林宏(化名)为该公司下属分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母亲已从该公司技术岗位上退休。
  林伶遇害后,原南京医学院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告知公司,第二天,公司就组织了十几名职工陪同林宏夫妇前往南京。
  陆美芳是陪同职工之一。“去南京的路上,我们怕林宏想不开,出什么意外,一路上都没告知他们实情,(原)南京医学院团委书记接待我们并介绍情况后,林宏夫妻两人听到女儿遇害消息就哭了。”
  陆美芳记得,林宏夫妇还在原南京医学院的安排下,去女儿生前的自习教室现场查看了情况。三四天后案件仍未侦破,但林宏夫妇不愿返回无锡,公司先后派出数批职工看望二人,在同事的劝说下,林宏才从南京短暂返回无锡。
  据时任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的黄锋(化名)回忆,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找到了林伶的遗体,之后,自己陪同林宏参加了林伶的追悼会。从那时起,林宏夫妇每年都会去南京询问案件进展。但没过几年,林宏因肺癌过世。
  林伶案告破后,陈仲初感到十分欣慰。“28年过去了,林伶家人几乎每年都会去南京,很辛苦。这对林家和社会都是一个告慰。”
8#
 伪装妖孽 发表于: 2020-2-25 20:5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专家:超20年诉讼时效仍可追诉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专家:超20年诉讼时效仍可追诉

  (记者:王巍)28年前发生的原南京医学院女生被杀案于日前被警方告破。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有关案件是否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20年诉讼时效,以及嫌疑人将面临怎样的刑罚等问题,新京报记者今日(2月25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许兰亭教授。

案发28年嫌疑人归案,仍可追诉
  根据警方通报,1992年3月24日,南京市鼓楼区原南京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生林某的案件,造成很大社会影响。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调集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因破案条件不足,凶手没有明确。28年来,专案组采取多种措施,在今年2月23日获得重大破案线索,并于当日凌晨抓获犯罪嫌疑人麻某某。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件发生28年后,嫌疑人归案,即便是涉嫌杀人、强奸的重罪,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同时法律也规定,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许兰亭教授表示,按照法律规定,事发时公安机关已经立案的案件,不受诉讼时效的影响,但在目前司法实践中,不管当时是否立案,一般的案件,比如盗窃或者寻衅滋事,就不再追究,或者说没有追究的必要,也没有必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
  针对本案来说,许兰亭教授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不管当时是否立案,目前已经超过20年的诉讼时效,因此程序方面,追诉前一定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最高检的批准。
  即便被告人及家属愿意赔偿或实际赔偿,被害人家属也表示愿意谅解,但这也只是影响量刑轻重的一个情节,即只影响量刑的轻重,不影响这个案件是否追诉。

涉及两项罪名,不存在“从旧兼从轻”问题
  从事发到归案,经过了28年,其间我国《刑法》几番修订,那么28年前发生的案件,是否也适用刑法“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许兰亭教授认为,本案不存在“从旧兼从轻”的问题,虽然“从旧兼从轻”是我国刑事法律的原则,即在事发当时和归案的现在,都被认为是犯罪的,那么在什么时期罪刑获得的刑罚较轻,就适用该时期的刑罚。但就本案来说,强奸、杀人这两个严重的罪行,无论是事发当时还是归案的现在,嫌疑人面临的刑罚没什么变化。
  校对:李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我叫小风筝 发表于: 2020-2-25 19:05:59|只看该作者

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已过追诉期?专家:可报最高检核准追诉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已过追诉期?专家:可报最高检核准追诉
⊙记者:王俊 编辑:陈思 校对:李立军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俊)近日,1992年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告破,嫌疑人被警方抓获。时隔28年,该案是否已过20年的最长追诉时效?追诉时效应适用新法还是旧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表示,该案当初立案时并未过追诉时效,无论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都规定可报请最高检核准追诉。

释疑1: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追诉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制度。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或有告诉权的人不得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已经追诉的,应撤销案件或不起诉,或终止审判。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最长追诉时效为20年。时隔28年,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告破,是否面临着追诉时效已过的问题? 28年间,《刑法》也有修订,该案追诉时效是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现行19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据此,该案当时已经立案,公安机关也在持续侦查中,因此按照现行《刑法》,可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但该案发生在1992年,当时适用的是1979年《刑法》,根据19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对比新旧法可以发现,19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是“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后”,而19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是“采取强制措施后”。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田奎告诉记者,对嫌疑人来说,新法规定要严于旧法,因为新法要求的入罪条件低,因此适用1979年《刑法》是有可能的。但即便适用旧法,也要看犯罪嫌疑人有无逃避侦查审判,有无采取强制措施等条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1979年《刑法》规定的“在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涉及的是追诉时效延长,但当时无法圈定犯罪嫌疑人,因此也不存在追诉时效延长的问题。

释疑2:是否已过追诉时效?
  对于追诉时效的问题,阮齐林表示,最关键的是该案在当初立案时并未过追诉时效。
  “实践中存在刑事立案后,在侦查期间追诉时效冻结的情况。比如有的案件,立案时追诉时效就差一两天,但立案后侦查就要几个月,那么在侦查期间,只要没有超过法定期限,追诉时间就冻结了。”
  他认为,该案可以用上述理解方式作解释,因为当初立案未过追诉时效,且一直在侦办过程中,所以追诉时效被冻结。
  同时,阮齐林表示,还有另一种理解方式就是该案已经过了追诉时效,不过无论是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都规定了可以报请最高检核准追诉。

释疑3:抓获嫌疑人是否须报请最高检核准?
  由于报请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可能性极大,有声音称,南京警方在抓获嫌疑人之前应报请最高检核准。
  “现在要做的是侦查工作,查清案件事实,再来决定是否报最高检核准。”阮齐林说。
  田奎表示,现在警方要做的工作,一是讯问取供述,二是辨认现场,三是辨认被害人及其遗留物品和嫌疑人作案工具,四是如果有证人可以组织证人辨认嫌疑人。
  “按照核准追诉规定,核准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并且不停止案件侦查。报核准的案件,必须要有嫌疑人到案能够接受审判的材料。”不过,他强调,未经最高检核准不能提起公诉,公安应通过同级检察院层报最高检。
6# 青城山
 晨风 发表于: 2020-2-25 14:25:59|只看该作者

邻居眼中的南医大案嫌犯麻继刚:“精通养狗,头脑灵光”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邻居眼中的南医大案嫌犯麻继刚:“精通养狗,头脑灵光”
⊙记者:卢通 李阳 赵朋乐 王昱倩

  28年前的南医大女生林伶被害案告破。昨日晚间,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1992年3月24日,原南京市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的案件。2020年2月23日凌晨,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麻继钢。
  “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太高兴了。案子一直没有破,我们对不起死者,对死者家属也无法交代。”当年参与此案侦破的一位老民警说。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朋友眼里,麻继钢比较客气。“到他家时,他常常会递烟倒水,之前,没把坏人和他联系在一起。”曾与其接触过的一名人士介绍。

警方:破案关键是深度应用大数据
  1992年3月20日,上完晚自习之后,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林伶失踪了。4天之后,她的尸体在学校的窨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林伶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
  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核查线索数千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囿于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
  时隔28年后,2020年2月19日,此案出现转机。当天,江苏沛县警方接报称,通过比对,死者阴道拭子DNA,与沛县被盘查人员麻某侠的数据高度吻合,基本确定嫌疑人为麻某侠近亲人员。
  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麻某侠家系中,有11名男子符合案发时的年龄条件,沛县警方采集了这些人的口腔拭子,经过连夜比对,该11名男性成员的DNA均予以排除。
  通过南京、沛县警方协同配合,两地警方对麻某侠所在家系再次进行深挖,得知其家族成员麻某皊早年在南京当兵,并已在南京定居50多年,麻某皊的儿子麻继钢,符合作案嫌疑人年龄。

嫌犯被抓获。源自:南京警方  062604cjx8qttxdqxtaxtq.jpg  保存到相册

  据介绍,麻继钢现年54岁,住南京市石鼓路。经法医鉴定,麻继钢DNA与犯罪现场提取的死者阴道拭子DNA分型完全一致。2月23日凌晨6时许,办案民警在麻继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经审讯,麻继钢交代了28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将林伶强奸并杀害的犯罪事实。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破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深度应用了最新刑事技术Y库家系工匠系统。公开资料显示,Y-STR检验是法医DNA检验精子使用的重要手段。Y-STR基因座是位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人类多态性STR位点,Y-STR具有男性遗传,男性特异性的特点。
  天眼查显示,目前,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有多项对Y-STR分型的研究。除此之外,国内也有其他企业在研究检验技术。

邻居称其酷爱养狗
  2月24日晚间,新京报记者在南京市北京东路东段某小区,确认了麻继钢被抓捕的地点。一位自称与麻继钢熟识的邻居证实,数天前,麻继钢被警方从这里带走,当时轰动了街坊四邻,“一开始,大家还怀疑麻继钢在单位出了事,后来才知道是由于南医大这件案子”。
  这位邻居透露,麻继钢在20多年前,就搬到该小区居住,日常与街坊四邻关系很好。邻居透露,麻继钢婚后育有一女,女儿去年才上大学。麻继钢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其母此前一直在南京与其居住,直至半年前才因休养身体回老家。

嫌疑人被抓捕处,南京市北京东路东段某小区。新京报记者 卢通 摄  062604pcwbuizcb7i79zqq.jpg  保存到相册

  麻继钢酷爱养狗的习惯也被邻居熟知。邻居介绍,麻继钢对养狗颇为精通,“养狗是一流的,什么品种、有没有得病、得了病吃什么药,他一看就清楚”。据其介绍,麻继钢此前从德国带回过两条名贵犬,后来给人配种成功,因此还赚了一些钱。
  家住南京的关先生在2009年的时候,曾去过麻继钢家四五次。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说,麻继钢为了方便养狗,特意住在一处一楼带院的房子。房子大概六十多平,装修简单。
  关先生记得,麻继钢比较客气,“到他家时,他常常会递烟倒水。我们递烟给他,他会说抽我的、抽我的,之前,没把坏人和他联系在一起。”案发后,麻继钢抱狗的照片在网上流传。“那是他十多年前的样子,我看到照片觉得像,和朋友确认了一下,原来真是他。”关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
  一名邻居曾看到麻继钢车上放着一本《圣经》,邻居好奇问道,“你平常还会看这样的书?”麻继钢回答,会看。
  根据警方通报,麻继钢今年54岁,是江苏沛县人,住南京市石鼓路,在南京某公司担任驾驶员。新京报记者获悉,麻继钢是苏美达集团的一名员工。企查查工商资料显示,麻继钢是苏美达集团的子公司江苏苏迈克综壹管理中心的一名股东。
  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苏美达集团,截至发稿无人接听。据媒体报道,在麻继钢曾经的领导眼中,麻继钢工作一直不错,人缘也不坏。“他父亲就是苏美达的老员工。”
  据现代快报报道,麻继钢是在案发后才入职的苏美达,也是苏美达集团司机中为数不多的正式员工,这跟其父亲是苏美达老员工不无关系。任职期间,因公司在德国有办事处,他还被借调到德国一段时间。

原南京医学院。新京报记者 卢通 摄  062605ur877e6s6vvwx3ck.jpg  保存到相册

南医大校友会:多年来持续关注该案进展
  案件告破后,南京医科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案侦破,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终得慰藉,对逝者致以深切哀悼。
  遇害者林伶的一名校友提到,林伶是无锡人,在学校期间,成绩优异,每年都得一等奖学金。案发后,学校学生配合警方做过多次笔录,她本人毕业后还曾被警方问询。
  案件告破后,网传消息称死者的同学们建立了群,并在群中发布了嫌疑人的DNA,之后,通过DNA对比,确认了凶手。
  在南京市公安局的新闻通气会上,被害人的学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介入科主任徐文健称,“网传的群并不存在,而且我们所有的行为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下做事。网传的行为明显已经超出了法律法规。”
  据现代快报报道,此案侦破后,一位当年参与此案侦破的一位老民警称,“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太高兴了。案子一直没有破,我们对不起死者,对死者家属也无法交代。”这位民警说,在他退休之后,每次走路路过南医大门口,心里都会有很强的愧疚感。
  上述民警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警方破了很多成年积案,去年我省破获的成年积案数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刘作 发表于: 2020-2-25 00:14:00|只看该作者

南京28年前命案告破:成事在科技谋事在人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南京28年前命案告破:成事在科技谋事在人
⊙陶短房(专栏作家)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侦查取得重大破案线索”,于当日凌晨一举破获28年前发生在该市原南京医学院的“3·24”命案。消息一出,引发海量关注。由于案件还在审理中,许多细节并未公布,这桩旧案究竟如何告破,仍待详细披露。
  许多消息来源指出,当时警方曾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刑侦技术手段,包括群众走访、悬赏寻求线索、发布嫌疑人模拟画像等,试图还原证据链,但囿于条件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尽管如此,一代代南京警察仍精心保存着“3·24”案的各种相关物证。
  据悉,此次命案告破的关键,是嫌疑人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亲属被警方提取DNA检材,经与28年前保存的“3·24”案相关物证上所提取DNA检材进行Y染色体比较,最终锁定了“大隐隐于市”、28年来都生活在南京市区石鼓路(离命案发生地不到5公里)的嫌疑人。
  近年来因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刑侦手段“升级换代”,导致积年命案告破的案例,在国内外都不胜枚举。比如,包括白银、包头两地11桩命案的“高承勇案”,警方是通过新科技手段对原有生物物证再利用,启动家系排查对比DNA-Y染色体,最终将隐匿28年的真凶高承勇抓获。
  刑侦技术手段的进步,的确是很多悬案告破的重要突破口。但比技术进步更关键的,却是一代代警察的不放弃,及其锲而不舍的办案信念。这些旧案的告破,看似都是一系列“幸运”、“巧合”所催生,实际上却是一代代警察在远离热点、焦点的幕后踏实工作,恪尽职守的结果,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必然。没有这些人的因素,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刑侦技术手段如何进步,也不可能凭空施展威力。
  所以,我们当然要寄希望于技术、设备的进步和普及,但更重要也最关键的破案“胜负手”,始终是人。正所谓成事在科技,谋事在人为。就这些悬案而言,囿于当年的破案技术条件,正义的审判或许会迟到,但“技术+努力”会宣告正义不会缺席。
4# 金佛山
 录登 发表于: 2020-2-24 17:24:00|只看该作者

南京警方披露南医大女生遇害案细节,称未收到受害者师兄妹的线索

源自:中国江苏网
原文标题:南京警方披露南医大女生遇害案细节,称未收到受害者师兄妹的线索

  1992年3月24日,南京市鼓楼区原南京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林某的案件。带着不破不休的责任使命,借助现代刑侦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南京警方以二十八年的锲而不舍和“命案必破”的警察情怀与追求,于2020年2月23日,将犯罪嫌疑人麻某钢(男,54岁,原籍江苏沛县,南京某公司驾驶员)抓获。
  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接到原南京医学院报警,称该校学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习后失踪。24日下午,林某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窨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死者系被钝器击打头部并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全警动员、全市发动,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线索数千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囿于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
  1992年发生的“3.24”案件是南京市为数不多的恶性大案,至今仍是全国关注的有影响杀人案件之一。死者母亲每年3月24日或赴南京或打电话向公安机关询问案件侦破进展。多年来,公安部对该案高度关注,历届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案件侦破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加强案件侦破作出指示和部署。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旸明确要求对该案进行挂牌督办;2020年2月19日下午,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专门听取该案有关线索情况的报告,并要求以“命案必破”的警察情怀与追求,全力侦破此案;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多次组织专案会诊研究。南京市公安局几代刑侦人,始终牢记“命案必破”职责使命,多轮次组织开展专案攻坚。尽快侦破“3.24”案件,维护法律尊严、彰显社会正义,为死者主持公道、给家属一个交代,始终是南京公安机关上下共同的心愿和孜孜追求目标。
  近年来,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统一部署,南京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对包括“3.24”案件在内的命案积案,开展专项攻坚,成功突破了一批历年积案。2018年6月,结合全省命案积案攻坚会战,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强对该案的攻坚力度,成立“3.24”命案积案侦破工作领导小组,由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勇任组长,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孙育海、政委宋敏任副组长,抽调民警成立工作专班,固定人员、固定场地、集中办公,明确“案件不破、人员不撤”的要求,全力投入到新一轮的案件侦破工作当中。
  一年多来,专案组多次召集包括历届专案组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和案情研究会,回顾梳理当时侦查经过,并对当年120多本案卷全部建档、逐一梳理分析。专案组主动出击,派办案民警分赴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等10余省,行程近2万公里,对重点人员开展深度调查,对过去未排否的重点人员逐一查证见底。同时,不间断地与全国、全省以及河南、安徽等重点省份兄弟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
  天道酬勤、法网恢恢。2月19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经深度应用最新刑事技术,在徐州警方配合下,明确该市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接报后,按照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指示,南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李明杰立即作出下一步侦破要求,副局长张勇在专案组坐镇指挥查证与抓捕工作。专案组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方面赶赴徐州开展进一步核查,另一方面组织对该家族在南京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并将符合嫌疑人年龄特征的人员作为重点进一步工作。2月23日凌晨,发现居住在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的麻某钢DNA数据与嫌疑人完全一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3日凌晨6时许,办案民警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经审讯,麻某钢交代了二十八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将林某强奸并杀害的犯罪事实。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之所以能够在28年后告破,主要归功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案发后,当年现场勘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保留下了关键的痕迹物证,并妥善保管至今,为今天案件的侦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南京市公安局的历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该案一直高度重视,专案组成员虽几经更换,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过世,但接棒者始终锲而不舍、紧盯不放、不破不休;三是得益于现代刑侦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现代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公安部领导下的各兄弟公安机关扎实的刑事基础工作。关于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破案线索,纯属谣言。公安机关收集办案证据,均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严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在案件侦办中,专案组没有收到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的任何线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大小姐 发表于: 2020-2-24 16:56:00|只看该作者

南京警方通报原南京医学院杀人案侦破细节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南京警方通报南京医学院杀人案侦破细节

  1992年3月24日,南京市鼓楼区原南京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林某的案件。带着不破不休的责任使命,借助现代刑侦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南京警方以二十八年的锲而不舍和“命案必破”的警察情怀与追求,于2020年2月23日,将犯罪嫌疑人麻某钢(男,54岁,原籍江苏沛县,南京某公司驾驶员)抓获。
  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接到原南京医学院报警,称该校学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习后失踪。24日下午,林某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窨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死者系被钝器击打头部并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全警动员、全市发动,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线索数千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囿于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


  1992年发生的“3.24”案件是南京市为数不多的恶性大案,至今仍是全国关注的有影响杀人案件之一。死者母亲每年3月24日或赴南京或打电话向公安机关询问案件侦破进展。多年来,公安部对该案高度关注,历届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案件侦破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加强案件侦破作出指示和部署。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旸明确要求对该案进行挂牌督办;2020年2月19日下午,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专门听取该案有关线索情况的报告,并要求以“命案必破”的警察情怀与追求,全力侦破此案;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多次组织专案会诊研究。南京市公安局几代刑侦人,始终牢记“命案必破”职责使命,多轮次组织开展专案攻坚。尽快侦破“3.24”案件,维护法律尊严、彰显社会正义,为死者主持公道、给家属一个交代,始终是南京公安机关上下共同的心愿和孜孜追求目标。
  近年来,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统一部署,南京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对包括“3.24”案件在内的命案积案,开展专项攻坚,成功突破了一批历年积案。2018年6月,结合全省命案积案攻坚会战,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强对该案的攻坚力度,成立“3.24”命案积案侦破工作领导小组,由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勇任组长,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孙育海、政委宋敏任副组长,抽调民警成立工作专班,固定人员、固定场地、集中办公,明确“案件不破、人员不撤”的要求,全力投入到新一轮的案件侦破工作当中。
  一年多来,专案组多次召集包括历届专案组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和案情研究会,回顾梳理当时侦查经过,并对当年120多本案卷全部建档、逐一梳理分析。专案组主动出击,派办案民警分赴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等10余省,行程近2万公里,对重点人员开展深度调查,对过去未排否的重点人员逐一查证见底。同时,不间断地与全国、全省以及河南、安徽等重点省份兄弟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
  天道酬勤、法网恢恢。2月19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经深度应用最新刑事技术,在徐州警方配合下,明确该市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接报后,按照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指示,南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李明杰立即作出下一步侦破要求,副局长张勇在专案组坐镇指挥查证与抓捕工作。专案组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方面赶赴徐州开展进一步核查,另一方面组织对该家族在南京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并将符合嫌疑人年龄特征的人员作为重点进一步工作。2月23日凌晨,发现居住在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的麻某钢DNA数据与嫌疑人完全一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3日凌晨6时许,办案民警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经审讯,麻某钢交代了二十八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将林某强奸并杀害的犯罪事实。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之所以能够在28年后告破,主要归功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案发后,当年现场勘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保留下了关键的痕迹物证,并妥善保管至今,为今天案件的侦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南京市公安局的历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该案一直高度重视,专案组成员虽几经更换,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过世,但接棒者始终锲而不舍、紧盯不放、不破不休;三是得益于现代刑侦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现代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公安部领导下的各兄弟公安机关扎实的刑事基础工作。关于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破案线索,纯属谣言。公安机关收集办案证据,均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严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在案件侦办中,专案组没有收到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的任何线索。

2# 四姑娘山
 巴石一 发表于: 2020-2-24 10:04:00|只看该作者

南京28年前命案告破,跟白银杀人案用了同个技术

源自:新京报网
原文标题:南京28年前命案告破,跟白银杀人案用了同个技术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校对:王心

  这起旧案告破,既来自科技的进步与威力,也来自警方的努力与不放弃。


  28年前震惊全国的“3.24”命案,告破了。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侦查取得重大破案线索”,于当日凌晨一举破获28年前发生在该市原南京医学院的“3.24”命案。
  消息一出,引发海量关注。

28年之心结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对“3.24”命案当年在南京所造成的震惊和轰动记忆犹新。
  1992年3月20日晚,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88级6班女生林伶在该校一号楼自修。当晚22时30分许被同学发现遇害。据当时目击者称,死者遗体完整,头部被按入下水道,死状相当凄惨。
  由于事发地地处南京市中心地带(鼓楼区汉中路140号,靠近五台山体育中心),此案引发轰动效应。
  虽然当时有关此案的不少“火爆细节”不胫而走,但是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来自一手信息,则始终不得而知。
  “3·24”命案和近六年后发生的南大“1·19”碎尸案,是这些年来南京最著名的两大悬案,多年来已成南京市民心中的心结。我的几位警察朋友每每谈及此案,不甘之色溢于言表。
  如今,近28年前发生的“3·24”命案终于告破,聊可告慰受害者林伶的在天之灵。正在抗击疫情的南京市民,也普遍感到欣慰。

科技进步让凶嫌无所遁形
  由于案件还在审理中,许多细节并未公布,这桩旧案究竟如何告破,仍待详细披露。
  许多消息来源指出,凶嫌麻某某系受害者同校同学,早在命案发生后就进入警方视线,但苦于证据不充分,“破案条件不足”,一直无法锁定。
  当时警方曾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刑侦技术手段,包括群众走访、悬赏寻求线索、发布嫌疑人模拟画像等,试图还原证据链,但囿于条件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尽管如此,一代代南京警察仍精心保存着“3·24”案的各种相关物证。
  据悉,此次命案告破的关键,是嫌犯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亲属被警方提取DNA检材,经与28年前保存的“3·24”案相关物证上所提取DNA检材进行Y染色体比较,最终锁定了“大隐隐于市”、28年来都生活在南京市区石鼓路(离命案发生地不到5公里)的嫌犯。
  近年来因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刑侦手段“升级换代”,导致积年命案告破的案例,在国内外都不胜枚举。
  比如,包括白银、包头两地11桩命案的“高承勇案”,警方是通过新科技手段对原有生物物证再利用,启动家系排查对比DNA-Y染色体,最终将隐匿28年的真凶高承勇抓获。
  美国1979-1986年轰动世界的“金州杀手”(Golden State Killer),至少涉及12起凶杀案、45起强奸案和100起以上入室盗窃案,但囿于当时刑侦技术手段始终不能破案。
  2018年,警方通过长达6天的专业性DNA比对分析,将因逃避陪审员义务偶然入狱的时年72岁退休警察德安杰洛(Joseph James DeAngelo)“锁定”,确认他就是“金州杀手”,将之送上法庭,从而宣告30多年前的系列悬案终于告破。
  而《杀人回忆》原型案、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时隔33年后告破,靠的也是反复的DNA比对。

电影《杀人回忆》剧照  1fe5-ipvnszf3238106.jpg  保存到相册

比刑侦技术手段更关键
  积年悬案告破,人们欢欣鼓舞之余,必然对刑侦技术手段的进步津津乐道。刑侦技术手段的进步,的确是很多悬案告破的重要突破口。
  但比技术进步更关键的,却是一代代警察的不放弃,及其锲而不舍的办案信念。
  不论“白银案”,还是此次的“3.24命案”,其共同特点都是刑侦周期漫长,物证线索破碎,破案希望渺茫,且案件日积月累,转手了几代警察。
  但不论怎样艰难、如何传承,所有经办的警方人员都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包括DNA痕迹在内的各种证据、线索,并践行随着刑侦科技的发展,这些证据会帮助他们找到真凶。
  这些旧案的告破,看似都是一系列“幸运”、“巧合”所催生,实际上却是一代代警察在远离热点、焦点的幕后踏实工作,恪尽职守的结果,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必然。
  没有这些人的因素,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刑侦技术手段如何进步,也不可能无所寄托,凭空施展威力。
  如今是信息时代,有人预言,AI技术会让破案来得更容易。但制度与技术背后仍是“人“,人是推动案件破解的关键因素。再多的高科技,遇上不作为者可能都没辙。
  所以,我们当然要寄希望于技术、设备的进步和普及,但更重要也最关键的破案“胜负手”,始终是人。正所谓成事在科技,谋事在人为。
  作为南京人,我和许多“南京大萝卜”老乡一样,期待另一桩悬案──南大碎尸案也能早日告破,南京警方也仍在坚持不懈地侦办此案。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和威力,更相信警方的努力与专注。
  就这些悬案而言,囿于当年的破案技术条件,正义的审判或许会迟到,但“技术+努力”会宣告正义的不会缺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3:40, Processed in 5.85001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