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38988|回复: 55
[城市·社区

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带来“会呼吸”的生活?

 [复制链接]
26#
 一眼 发表于: 2018-2-11 13:28:01|只看该作者

马媒:中国“海绵城市”理念抗洪获赞 大马应学习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马媒:中国“海绵城市”理念抗洪获赞 马来西亚应学习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外媒称,全世界都赞赏中国在增加城市地区天然覆盖物(或者说“海绵”结构)以抗击洪水并加强水资源安全的行动。
  据马来西亚《星报》网站1月29日报道,近日,轮到必打灵查亚、刚巴克和双溪武洛这些马来西亚大城市突发洪水了。汽车和建筑物泡在浑浊的水里的情形如今几乎司空见惯。现在关注的重点应该从糟糕的局面转移到解决办法上。
  报道称,最近一些文章讲述了中国如何将30个容易暴发洪水的地区变成“海绵城市”,在防范洪水的同时留住雨水。
  中国的这一计划不仅规模庞大,还行动迅速。“海绵城市”计划是在2015年发起的,目标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在马来西亚的城市地区,过去的情况是,50%的雨水穿过地面上的天然覆盖物(树木、草等)渗入地下。10%的雨水流走(进入江河和排水沟),还有40%蒸发掉(重新进入大气)。
  树木和绿地起到了海绵的作用,可以吸收渗入土壤的雨水,防止雨水越积越多形成洪水。
  报道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绿地被铺上了水泥和混凝土。如今,只有15%的雨水渗入土壤,而流走的雨水增加至55%,蒸发的则占到30%。城市中的“海绵”结构如今吸收了15%的雨水,远低于过去的50%。
  据槟榔屿水务部门的前负责人说,2008年10月发生在槟榔屿的洪灾是因为山谷变成了“混凝土停机坪,无法存留雨水”。结果,雨水迅速流成河,导致洪灾,哪怕是中等程度的降水也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因此,应对洪水的一个关键是逆转城市“海绵”结构流失的局面。最近几十年来,马来西亚的许多农田、公园、树林和草地都变成了像公路、房屋、商业建筑和停车场这样的混凝土丛林。
  报道称,全世界都赞赏中国在增加城市地区天然覆盖物(或者说“海绵”结构)以抗击洪水并加强水资源安全的行动。
  《星报》网站援引英国《卫报》的报道称,在上海临港地区,街道用可以渗透雨水的材料铺成,雨水花园里有土壤和植物,建筑物修建了绿色屋顶和水箱,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控制着水流。
  同济大学的教授李辉(音)说,首要的事情是保存或恢复天然水道,因为这是降低洪水威胁的自然之道。
  报道称,这样做需要多大的成本?到目前为止,这些城市的“海绵”项目获得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中央政府提供的资金占到15%到20%,其余则来自地方政府和私人开发商。
  报道认为,“海绵城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马来西亚民众准备迎接更多的洪灾到来之际,政府应该认真研究这一选项。(编译/李凤芹)

福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福州海峡奥体中心雨水花园已经建成并发挥功能,该项目为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能使雨水充分渗透蓄积。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5#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10-4 09:35: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海绵城市”计划:向解决环境问题迈出大胆一步

源自:参考消息网
  外媒关注中国“海绵城市”计划:向解决环境问题迈出大胆一步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外媒称,在面临迅速的城市化和极端天气这两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正采取一种新策略:将城市变成巨大的“海绵”。30个试点城市正试图锁住更多的水分,以帮助应对从洪涝灾害到极端高温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海外华文媒体南宁探访海绵城市建设。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  MNNy-fymmiwm4181456.jpg  保存到相册

  据印度斯克罗尔网站9月27日报道,中国发起的这一行动依靠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从建筑物上的绿色屋顶到更多的城市湿地。人们称赞这是朝着解决困扰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环境问题迈出的大胆一步。
  一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组织的专家苏南丹·蒂瓦里说:“这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我们应对城市气候挑战需要全盘考虑。”
  就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迎来迅速的城市化──这里一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同时,也面临着洪水、水资源短缺和酷暑等极端天气。这两个问题都可能让更多的人面临危险,但是2015年发起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旨在降低这种威胁。
  报道称,试点城市负责设法吸收、存储、过滤和净化雨水,并将之留在他们的区域内,当需要时再放出来用于再利用,而不是通过下水道和管道任其流走。
  这些城市,包括北京、深圳和上海在内,在以节水方式重新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获得了资金支持和实际的帮助,目的是到2030年把中国80%的城市地区都变成“海绵”。

海外华文媒体南宁探访海绵城市建设。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  O_P8-fymmiwm4181459.jpg  保存到相册

  报道称,这一雄心勃勃的努力的核心就是雨洪利用和水资源保护。
  但是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区气温升高,海绵城市还有另外一大好处:它们可以减少热浪的袭击,尤其是在大量混凝土和沥青吸收热量的城市地区。
  树木和其他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并通过蒸发将之释放。这带来了冷却效应,就像人通过出汗降温一样。
  就在中国南方遭遇暴雨和洪水之际,人口达到2400万的大城市上海却在摄氏40.9度的高温中蒸烤。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报道称,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包括建设绿色屋顶和外墙,打造城市湿地和沟渠,将用过的水过滤用来补充蓄水层、灌溉花园和城市农场,冲马桶并打扫房间。
  报道称,上海去年还宣布建设40万平米的屋顶花园,并采取其他绿化措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10-3 06:56:01|只看该作者

中国海绵城市计划:向解决环境问题迈出大胆一步

源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
  外媒称,在面临迅速的城市化和极端天气这两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正采取一种新策略:将城市变成巨大的“海绵”。30个试点城市正试图锁住更多的水分,以帮助应对从洪涝灾害到极端高温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印度斯克罗尔网站9月27日报道,中国发起的这一行动依靠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从建筑物上的绿色屋顶到更多的城市湿地。人们称赞这是朝着解决困扰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环境问题迈出的大胆一步。
  一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组织的专家苏南丹·蒂瓦里说:“这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我们应对城市气候挑战需要全盘考虑。”
  就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迎来迅速的城市化──这里一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同时,也面临着洪水、水资源短缺和酷暑等极端天气。这两个问题都可能让更多的人面临危险,但是2015年发起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旨在降低这种威胁。
  报道称,试点城市负责设法吸收、存储、过滤和净化雨水,并将之留在他们的区域内,当需要时再放出来用于再利用,而不是通过下水道和管道任其流走。
  这些城市,包括北京、深圳和上海在内,在以节水方式重新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获得了资金支持和实际的帮助,目的是到2030年把中国80%的城市地区都变成“海绵”。
  报道称,这一雄心勃勃的努力的核心就是雨洪利用和水资源保护。
  但是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区气温升高,海绵城市还有另外一大好处:它们可以减少热浪的袭击,尤其是在大量混凝土和沥青吸收热量的城市地区。
  树木和其他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并通过蒸发将之释放。这带来了冷却效应,就像人通过出汗降温一样。
  就在中国南方遭遇暴雨和洪水之际,人口达到2400万的大城市上海却在摄氏40.9度的高温中蒸烤。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报道称,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包括建设绿色屋顶和外墙,打造城市湿地和沟渠,将用过的水过滤用来补充蓄水层、灌溉花园和城市农场,冲马桶并打扫房间。
  报道称,上海去年还宣布建设40万平米的屋顶花园,并采取其他绿化措施。
  报道称,在中国打造海绵城市面临巨大的财政和后勤挑战之际,意大利设计师斯特凡诺·博埃里计划在这个国家建设“森林城市”。
  博埃里因为在米兰的两座摩天大楼上种上了800棵树和4500株灌木以及1.5万株其他植物而受到媒体广泛报道。他获得了在中国南方的柳州市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批准。博埃里说,这座被认为是绿色都市的城市将容纳3万人居住,而且它的所有建筑都将完全被植物和树木覆盖。(编译/刘晓燕)
23#
 一眼 发表于: 2017-9-20 11:08:00|只看该作者

美媒:中国试点“海绵城市计划” 促可持续发展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美媒关注中国“海绵城市计划”试点:全面铺开尚面临挑战

资料图:福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福州海峡奥体中心飞凤湖俯瞰 ◎摄影: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6urV-fykymue7347121.jpg  保存到相册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美媒称,亚洲的城市都在竭力消化快速涌入的人口,城市发展正一步步侵占易发水灾的地方。孟买前不久积水成灾,人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印度对湿地的开发管理不善,无论在印度、尼泊尔还是孟加拉国,匆忙建设的城市区域都在受到内涝积水的威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月18日报道,这不是发展中国家独有的趋势,美国休斯敦的水灾事件凸显出易受环境影响、地势较低的地方存在的开发风险。2012年,北京发生严重积水,导致交通系统瘫痪,2016年武汉、南京和天津的排水系统在暴雨中完全失灵,这些城市遭遇的挑战是一清二楚的。
  报道称,地下水抽取过度、水道老化、城市积水高发迫使中国的城市必须破解一个恶性循环,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加上使用不渗水的材料使得土壤无法吸收雨水,这又促使城市追加投资修建基础设施,但这通常又会干扰自然处理过程,加剧内涝积水危害。对此,中国制定了“海绵城市计划”,打算通过利用透水材料和环保基础设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然而,这个计划存在两项挑战:第一,这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效的协调整合,但是地方政府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第二,融资瓶颈。
  工程解决方案是盛行的干预方式,但是仅靠管道排水是排不掉城市的内涝积水风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80%的城市区域至少要对70%的雨水实现吸收和回收利用。该计划2015年在16个城市启动,旨在在目标区域通过提高和均匀分布雨水吸收能力来降低雨水径流强度。补充地下水,进而增加各类用途的供水量。这个计划不仅会减少城市积水,而且会加强水供应保障。
  报道称,这个计划与北美的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有相似之处,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介绍,低影响开发是通过模拟自然处理过程保护水质。
  临港是上海浦东地区的试点城市,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典型建设办法。包括屋顶绿化、建设景观湿地储存雨水、透水铺装等。透水铺装是存储多余的径流水,在需要时通过蒸发来调节温度。临港新城政府的雄心是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海绵城市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1.19亿美元用于改造创新,所产生的成果可能被中国许多城市拿来当作样板,中国的城市大多数没有现代化的水处理设施。
  报道称,中国城市的努力令人瞩目,这个项目需要城市管理部门、业主以及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厦门和武汉的海绵城市项目在大雨期间也有效地发挥了作用。海绵城市计划的推行需要全盘部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其中包括有效的环境监管。然而,监管软弱和选择性执行是长期存在的隐患,老生常谈的加强监管虽然没有天马行空的创新令人兴奋,然而对水管理而言,它与创新同等重要,不应让海绵城市项目取得的成果因为糟糕的环境监管而付诸东流。
  此外,融资也是一个长期的制约因素。截至目前,海绵城市项目的投资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0亿美元。
  报道称,海绵城市计划将不得不与公路、运输和公用工程等直观、常见的基础设施项目竞争,它们还要增强自身吸引力,在投资项目泛滥的市场上脱颖而出。世界各地都在推行新颖的水计划,包括美国中西部湿地复原、俄勒冈州屋顶雨水收集冲刷系统、新加坡的生态净化槽以及荷兰把公共空间改造为弹性水贮留设施等。
  报道称,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强化在城市可持续性方面逐渐崛起的全球领军地位。但是,首先必须对于海绵城市计划与环境宏观管理之间如何配合形成有效的设想并加以落实。对此,中国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改进监管执行,二是重新唤起私人资本对相关投资机会的兴趣。(编译/于晓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红英 发表于: 2017-8-18 09:35:01|只看该作者

海绵城市 更绿色更环保

源自:科技日报
⊙记者:洪星摄

  8月15日至17日,2017第二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推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为主旨,展示了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研讨了相关领域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

图为参展商展示的高聚胶粘石透水路面材料。该产品具有耐磨、透水、承载力强等特点,铺装的路面更加绿色环保
21#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0-10 13:48:01|只看该作者

北京通州和延庆将建海绵城市

源自:京华时报
原文标题:通州和延庆率先建设海绵城市

  (记者:赵鹏)记者9日获悉,市规划国土委首次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决定将通州区和延庆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分别结合城市副中心和世园会,建设平原以及山区海绵城市。未来,本市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让城市更加安全、生态和清洁,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对于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市规划国土委解读称,城市要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本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所以除了山区保护、河湖水系治理、蓄滞洪区的建设,建设海绵城市还包括公园绿地建设、道路广场以及建筑小区的改造等。
  除此之外,在建筑小区方面,新建区域将全部按照地方标准的要求建设雨水控制利用小区,还将与市重大办“十三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计划结合,把雨水控制利用作为项目内容之一,进行重点考核。
  在两大试点区域,通州将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按照高水平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则将结合世园会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要求,建设山区海绵城市。据了解,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规划阶段,将充分利用通州五河交汇的特点,重视“生态道路”及“绿色建筑”这两种“海绵体”建设,设计中也会注重通州特色,加强与通州历史文脉结合。
  据了解,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的2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的8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九爷 发表于: 2016-9-13 09:56:00|只看该作者

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将是天文数字 仅政府投入达500亿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开“海绵城市”药方投500亿元能否不再“看海”
  秦夕雅 林春挺 黄锦群
  [中央财政在目前30个海绵城市试点和25个城市地下管廊的总投入将达到660亿元以上规模]
  [根据武汉市水务局发布的《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在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计划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建设海绵城市的补贴,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预期投入将近400亿元。有关地方财政也将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配套投入,就此计算,仅政府投入就将达到500亿元。如果再加上金融机构设立的相关建设基金和社会资本的海量资金,“海绵城市”建设总盘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兴建海绵城市
  城市汛期“城市看海”几乎成为常态。
  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它指的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既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又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洪水”利用得好,尤其是中小洪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迁安、白城、武汉和西咸新区等16个城市纳入了海绵城市的试点。2016年,北京、天津、大连、三亚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海绵城市频遇“看海”尴尬
  武汉也是国家2015年确定的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按照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专项资金补助,武汉3年内每年将获得5亿元补助。
  根据武汉市水务局发布的《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在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计划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虽然已经投入巨大,为何今夏武汉市民依然“看海”?
  有受访学者向记者分析:武汉市的城市排涝标准只有10~20年一遇,部分地区仅为2~5年一遇,即使这样,还有许多排涝工程尚未达标建设,加上许多管道年久老化失修、垃圾阻塞导致排水不畅等,导致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能力大大下降。
  此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强调,武汉发生内涝有其特殊性,不可与其他城市一概而论。武汉本身地势较低,水系丰富,地下水位高,其发生内涝的原因更多的是流域上下的协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沈华中表示,城市化的过程中,之前能够对雨水径流起到调节作用的河湖、坑塘、湿地、沟渠、低洼地已经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对雨水径流的调节、蓄滞作用丧失,自身也从不怕淹的区域变成了怕淹的区域。很多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欠账比较多,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内涝频发。
  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本报记者说,新开发城区规划科学性不够、标准不高,排涝工程项目进展滞后,应对罕见大暴雨的准备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老城区旧城改造地上地下不配套等方面都是重要原因。
  彭智敏说,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城区的迅速扩张侵占了大量的湖泊,导致城市蓄水能力下降和洪水下泄通道减少。建在这些低洼处的城市社区往往成为城市内涝的最大受害者。

建设资金体量庞大
  建设海绵城市,资金是需要突破的障碍之一。建设项目体量大,需要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
  根据《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未来中央财政将就此投入399亿元资金。如果各城市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意即最高还有39.9亿元的补助。
  因此,中央财政在目前30个海绵城市试点和25个城市地下管廊的总投入将达到660亿元以上规模。
  但不管是海绵城市还是综合管廊建设都规定,有关部委将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如何建设仍在摸索
  李迅认为,“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本身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不能期待这项工程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其次,海绵城市建设目前仍然处在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技术层面的学习与掌握也需要时间。”他相信,伴随试点经验的逐步积累和普及,未来建设的速度可以加快。
  王浩建议:“要做好城市规划,尽可能避免在蓄滞洪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坚决杜绝填湖造地,维护湖泊蓄滞洪区调洪蓄洪功能;要全市一盘棋地做好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19#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7-30 18:08:01|只看该作者

北京通州将建海绵城市示范区 70%雨水就地消纳

源自:京华时报
原文标题:通州将建海绵城市示范区

  (记者:潘珊菊)昨天,记者从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获悉,通州在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同时,将用3年时间打造出海绵城市示范区,实现70%的雨水就地消纳,让未来雨季不再“看海”。
  在通州展区位置,一个5D城市模型引起参观者驻足。据北京建筑技术发展公司研发中心经理罗淑湘介绍,通州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申报时承诺净流系数控制率要达到85%。通州现已形成规划方向,即实现70%的雨水就地消纳,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据悉,试点区域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河片区,西南起北运河,东至规划的春宜路,北至运潮减河,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
  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包括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防洪与排水防涝、管网建设、管控平台建设等七大类51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依靠透水、蓄水、下挖、排水等来实现。对于低洼区,则会利用生物自身和缓冲带起到的滞留作用,来提高雨水的净流速度。
  海绵城市规划正式实施后,要保证其永久性和延续使用性,后续不再轻易进行改造。目前,通州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后期会根据不同分区进行效果测量。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实现试点区域开发建设后水文过程基本与开发建设前保持一致;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体黑臭基本消除;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防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北运河和运潮减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 相关资讯
新加坡海绵城市解决缺水内涝双重问题

  在此次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新加坡一套ABC水源计划引来广大咨询者的关注。
  据该展区工作人员郭捷介绍,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岛国,淡水资源较贫瘠。除马来西亚给予供水外,新加坡还要依靠雨水提供淡水资源。利用屋顶绿化的植物根系和土壤颗粒物,就是对雨水的第一道收集工作。
  水往低处流,通过高楼植物绿墙形成一道过滤区间,当雨水流到地面时,就完成了第二道收集工作。此时,雨水已接近自然系河水的水质,可进行集中收集。雨水渗入地底后,还能起到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并有助于缓解地层下陷等问题。如此,新加坡既能实现淡水资源的利用,还能防止城市水涝。
  目前,新加坡这种雨水回收排水系统适合土地资源密集度较高的一线城市。由于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寸土寸金,因此更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这种半永久系统来延长城市资源的使用率,至少可维持35年以上的使用率,缓解北京乃至中国一些城市容易存在的缺水及夏季内涝“看海”问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九爷 发表于: 2016-7-21 09:56:00|只看该作者

防汛救灾成市场焦点 海绵城市等三板块受资金追捧

源自:证券日报
  防汛救灾成市场焦点 海绵城市等三板块受资金追捧  本报记者 赵子强 吴珊  编者语:进入汛期以来,很多省市遭遇强降雨天气,部分城市内涝严重,引发A股市场对相关防汛概念的关注。分析人士表示,在近日大盘高位震荡整理的背景下,地下管网、海绵城市和农田水利等概念股表现相对强势,显示出资金介入迹象,存在较高的交易性机会。

地下管网 投资有望持续加码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共有9只地下管网概念股逆市上涨,玉龙股份强势涨停,顾地科技紧随其后,涨幅达5.86%,青龙管业涨幅也在2%以上,达到2.48%。
  资金流向方面,昨日,国统股份、纳川股份大单资金净流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分别为1156.45万元和1029.23万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给管网材料、安全监测和综合管廊工程等行业带来快速扩容机遇。
  申万宏源指出,在我国,地下网管建设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管网建设力度不足。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由2008年约60%提升至2013年的64.8%,提升幅度有限,远低于国家排水管网覆盖率80%要求。2.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我国目前以小排水系统为主(区别于大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口径较小、排水能力弱,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受限。3.雨污尚未分流。我国多数地区(少数大城市除外)现在还主要采取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4.管龄老化严重。据国家建设部统计,国内2000年以前铺设的排水管占比达到44.97%。近年来政府关于城市管网建设政策频频出台,政策持续加强并细化,地下管网建设信号明确,后期投资有望持续加码。从综合企业实力、弹性及估值考虑,依次推荐永高股份、伟星新材、东方雨虹(防水)、纳川股份。

海绵城市 建设热潮拉开大幕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共有6只海绵城市概念股逆市上涨,纳川股份(1.29%)、重庆水务(1.79%)、巨龙管业(1.70%)、龙泉股份(1.07%)涨幅均在1%以上。
  资金流向方面,昨日,纳川股份(1029.23万元)、重庆水务(1022.17万元)、巨龙管业(784.59万元)、龙泉股份(456.74万元)、伟星新材(439.66万元)均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快排模式”、解决洪涝灾害的最佳方案。
  中信建投表示,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试点城市建设投资方案陆续出台,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助力投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不断落地和细化,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拉开大幕。目前我国已有两批共30个城市作为试点,海绵城市项目已覆盖多数省份,其推广也在飞速进行中。相关上市公司包括环能科技(“买入”评级)、云投生态(“买入”评级)、华控赛格、江南水务、武汉控股和聚光科技(“买入”评级)。

农田水利 政策支持投入力度加大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共有11只农田水利概念股逆市上涨,分别为:安徽水利(2.08%)、中金环境(1.07%)、钱江水利(0.98%)、蒙草生态(0.67%)、新界泵业(0.65%)、葛洲坝(0.62%)、韩建河山(0.51%)、中工国际(0.39%)、新疆天业(0.33%)、粤水电(0.28%)、中国电建(0.17%)。
  资金流向方面,昨日,中国电建(1299.17万元)、亚盛集团(1113.33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涉及到多个行业和多个部门,在建设工程的同时,能带动建材、劳动力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国民经济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预算399.97亿元,截至5月上旬已全部拨付。其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219.62亿元,主要用于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全国抗旱规划引调提水工程和抗旱备用井建设45.8亿元;支持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53亿元;支持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48.55亿元;支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除险加固33亿元,重点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政府是农田水利发展的主导者,政府政策支持、投入力度加大是农田水利发展的最大机遇。国联证券表示,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优,运营维护好的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愈发凸显。广发证券则指出,根据历史经验,在经历重大洪灾后当年的水利投资有较为明显的上升,政府投入可能也会有所倾斜,建议关注安徽水利、葛洲坝、粤水电等公司的投资机会。
17#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7-14 02:08:00|只看该作者

武汉内涝引关注 30个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源自:中国网
原文标题:武汉内涝引关注 30个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2016年7月7日,湖北武汉经过一轮强暴雨袭击后,光谷大道、光谷金融港附近的积水较深。上班族们乘坐大卡车、铲车进入办公区写字楼工作。
  中国网新闻7月13日消息(记者:张艳玲)今年入夏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连遭暴雨袭击,7月5日至6日晨的特大暴雨,终于成了压垮武汉的最后一根稻草,道路、涵洞、隧道、地铁站等百余处设施被淹,交通瘫痪,75万人受灾。
  伴随着洪水汹涌而来的,还有“舆情洪峰”,“武汉,告急!”等标题刷爆朋友圈,湖北籍女大学生致信武汉市政府,质疑近130亿元的防汛投资去向,更让舆情伴着雨情沸腾。
  李克强总理7月5日至6日在安徽阜阳、湖南岳阳、湖北武汉考察长江、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时指出,当前不少城市出现内涝,既有降雨集中的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近年来,中国城市内涝问题凸显,建设海绵城市呼声越来越高。

“百湖之城”武汉为何内涝
  面对社会的各种质疑,武汉市水务局表示,武汉地势低排水差、暴雨频发、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
  “排水能力差仅是武汉内涝的次要原因。过去全国很多城市建设中排水标准都不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对中国网记者说。
  “武汉是洪水和内涝交织在一起。降雨量大,上游来水量也大,造成长江在汉口水位持续上升,武汉江河湖都满了,水排不出去,加剧内涝。”他说。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王慧教授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利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防灾抗灾标准不是越高越好,高标准意味着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任何城市、任何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标准,都是在资源节约、经济适用、安全有效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都不可能按照万年无虞、一劳永逸的最高标准设计。”她说。
  中国青年报发文将武汉内涝的原因归结为“城市飞速扩张填埋了土地原有血脉,却没能长出新系统。”
  数据显示,武汉城区面积由1982年的1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520平方公里。多年淤浅沉积、围湖垦殖、填湖盖楼致近30年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228.9平方千米,50年来近100个湖泊“蒸发”。
  “作为‘百湖之城’的武汉曾有127个湖,现在填埋的只剩30多个。暴雨过后,雨水无处可去,形成菏泽之城是必然的。”王家卓对中国网记者表示。

每年上百座城市被淹
  武汉被淹在中国不是个例。6月30日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多轮暴雨袭击。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多省份局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汛情,河南新乡、江苏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2015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地,全国平均每年有180座城市被水淹,2013年达234座。不少专家认为“城市建设重地表,轻地下”、“城市缺乏科学规划及超前意识”、“疏于监管地下排水工程”、“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等导致城市内涝时有发生。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资深媒体评论员陈仁泽指出,在破解城市内涝顽疾的道路上,要打造“良心工程”,或许我们不缺资金和技术,而缺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而更重要的是,城市规划中能重视内涝,发展海绵城市,或许是标本兼治之策。

建设“海绵城市”呼声渐高
  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中国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让城市内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王家卓表示,根据国务院安排,到2020年,中国20%城市要达“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目前30个城市正试点。去年,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启动首批16个城市试点,今年又新增14个城市。
  王家卓介绍,中国当前提倡的“海绵城市”不仅是绿色屋顶、透水等,还包括管网、泵站、水环境治理和蓄滞空间的建设。他表示,“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他认为,在未来城市规划中,要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补足历史欠账。
  “建设‘海绵城市’为尊敬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模仿自然,该保护的保护,该修复的修复,对于需要开发的,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同时还要结合我们传统的城市排水管网、泵站、调蓄等设施的结合,通过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的有机结合,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王家卓说。
  “当然,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需要一套完整方案,不能盲目进行,要针对城市不同特点找适合自己的建设方式。”王家卓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4 15:0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