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天朝明志|查看: 22885|回复: 59
[企业

京东金融"降级":改名京东数科 曾经的金融梦破碎了?

 [复制链接]
30#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3-14 08:23:00|只看该作者

传京东金融启动130亿元融资 将被部分用于并购牌照

源自:国际金融报
  传京东金融启动130亿元融资 估值将超1650亿元
  继蚂蚁金服被传已启动Pre-IPO融资之后,关于京东金融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再度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激起涟漪。
  近日有消息称,京东金融已启动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并购金融牌照、技术研发和市场投入等。据悉,融资完成后,机构给京东金融开出的估值将达到1650亿元至1900亿元区间。

再融资传闻
  在当下市场对“独角兽”企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三大独角兽──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的任何动作,尤其是资本运作上的动向均能瞬间吸引公众目光。
  据相关媒体报道,京东金融目前已启动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但对此消息,目前京东金融方面暂无官方回应。
  “无论是VIE架构拆分落地,还是新一轮融资,每推进一步就意味着离IPO这个目标更近了。”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融资引入新的投资方是为了推动业务更好的发展,而反过来讲,对投资者的巨大吸引力源于京东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末,京东金融营业收入达到103.3亿元,较2016年的44.5亿元同比增长132.13%。其中,消费金融板块贡献营收为最大头,52.8亿元的营收占比51%。剩下依次为支付业务营收16亿元,占比15.49%;供应链金融营收15亿元,占比14.52%;财富管理12.3亿元,占比11.91%。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融资完成后的京东金融估值为466.6亿元。京东金融在2017年初启动了总额为143亿元的A+轮融资,其中京东集团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管理层认购。A+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接近600亿元。

“拿牌”难度不小
  记者注意到,此次13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是京东金融在去年年中完成VIE架构拆分后的第一次融资。据悉,此轮融资已初步敲定了领投方中金、中粮等,他们将占据约100亿份额。领投方和京东金融将计划于本月末签署正式法律文件,4月前完成打款。而京东金融此次获得的融资将被部分用于并购金融牌照。
  相对于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机构而言,京东金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往往被定位于后起之秀。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在整体布局上尤其是金融牌照的持有方面,的确是晚了几步。
  在最近的达沃斯论坛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说,京东金融没有谋求自己做银行,自己做证券,自己做传统金融那一套东西,而是帮助传统和新兴的金融机构优化风控系统,降低坏账率。但他也承认,未来如果有需要还是会申请金融牌照,并称拿牌照是为了业务能够合规开展。
  在BATJ队列中,阿里和腾讯均已获得民营银行牌照,百度也通过和中信银行合作成立百信直销银行。而京东金融虽然与国内多家银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但在银行牌照方面截至目前还没有进展。另外,在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领域,京东金融的布局仍大大落后于蚂蚁金服等。而且,在今年年初央行发出第一张个人征信牌照给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中也并未见京东金融的身影。
  “多种金融牌照的缺失一直是京东金融的短板之一,而在当前金融监管不断收紧、获取金融牌照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京东金融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会不断加大。”上述业内人士进而表示。
  (国际金融报记者 付碧莲)
29#
 红英 发表于: 2018-3-13 00:06: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京东金融百亿融资启动 落定后估值将超1650亿

源自:券商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政策风口之下,到处都是独角兽。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大戏”如何上演?
  现状是巨头们仍在吸纳牌照加速扩张,而众机构投资者伺机而动,不愿意错过或可预见的发展红利。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知,京东金融已经启动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并购金融牌照、技术研发和市场投入等。
  目前,该轮融资已经初步敲定了领投方中金、中粮等,他们将占据约100亿份额。据了解,领投方和京东金融将计划于本月末签署正式法律文件,4月前完成打款。
  机构根据京东金融的各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测算,投前估值就已经达到1200亿的京东金融,此轮融资落定后,估值将达到1650-1900亿元。

百亿融资正启
  券商中国记者最新获悉的一份融资方案显示,京东金融目前正计划融资130亿左右,领投方包括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额度占约100亿元。根据知情人透露,该笔融资计划于本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这是其从2017年二季度末正式重组交割独立运作以来第一次启动融资。
  此前的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完成后的京东金融估值为466.6亿,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根据2017年京东二季报,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已完成交割,至此京东金融正式从集团分离开始独立运营。
  A轮融资直至拆分之前,京东金融的股权结构为──京东集团持股69%、A轮投资方持股14%、管理层持股17%。
  为顺利推动重组分拆之路,京东金融在2017年初启动了总额为143亿元的A+轮融资,其中京东集团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管理层认购。A+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接近600亿,相较于A轮融资后的估值变化并不大,主要为股权激励而设。

京东金融的融资亮点
  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的融资方案显示,京东金融有以下几大投资亮点,分别为:
  首先,电商营业额的持续提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加大是两股最主要的力量,推动互联网公司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京东作为中国第二大B2C电商平台和第一大直营B2C电商平台,持续保持高于整体电商行业的增长速度。
  其次,京东商城为京东金融提供稀缺的互联网金融天然土壤。依托京东电商交易场景和账户体系,京东金融为用户(包括消费者、直营供应商和POP商户)提供及时、便捷和多元化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京东白条和白条+)、供应链金融(京保贝和京小贷)、支付、理财、众筹和保险等,打造极具吸引力的综合性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第三,京东的自营B2C场景利于消费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大规模、高质量扩张。
  一是传统银行由于获客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导致潜在消费金融需求远未被满足,消费信贷渗透率仍较低;
  二是供应链融资领域银行缺乏创新且不介入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和成本较高。
  三是,京东金融处于高速成长期,具有极大增长潜力,且存在进一步往金融控股方向发展的潜力。
  四是丰富互联网行业运营经验的团队、强大的京东集团资金支持、控股股东的回购承诺显著降低项目下行风险。

估值何止千亿
  此前相当长的时间内,参考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估值进行推算,舆论对京东金融的估值印象普遍在千亿元级别。
  然而根据记者拿到的融资材料显示,京东金融目前的估值,已经稳稳站在了1200亿元,而融资完成后,机构给京东金融开出的估值高到了1650~1900亿元。
  估值飙升与京东金融产品线扩容有直接关系──其业务架构目前主要分为消费金融、支付业务、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贷工厂、保险业务、众筹业务等业务。
  而这些被京东金融在公开场合重点强调的业务,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末,京东金融的营业收入达到103.3亿元,较2016年的44.65亿元同比增长131.35%。而其中,消费金融板块贡献营收为最大头,52.8亿元的营收占比51%。剩下依次为支付业务营收16亿元,占比15.49%;供应链金融营收15亿,占比14.52%;财富管理12.3亿元,占比11.91%。
  值得注意的是,撬动这百亿营收的京东金融,牌照数量并没有同一阵营的BAT多。其此前不断向外部传递的理念是,自身定位于科技公司,主要是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牌照的获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一次在记者获得的融资材料里清晰显示,京东金融获得的融资将被用于并购金融牌照。
源自:券商中国

原文标题:京东金融百亿融资启动,落定后估值将超1650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8#
 红英 发表于: 2018-1-22 09:35:00|只看该作者

解构京东金融单季盈利:白条已盈利 支付欲抢第三名

源自:经济观察报
  京东金融单季盈利 支付要进行业前三
  胡群
  “京东金融首次实现了单季赢利。”1月11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披露了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独立运营现状。
  其中,以白条为主营业务的京东消费金融部已开始盈利。
  而盈利背后则是京东金融的独特布局。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同,京东金融在发展C端业务的同时,非常注重B端服务。目前京东金融朋友圈聚集了600多家金融机构。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金融机构有净资本和对金融深度理解的优势,京东金融有用户、场景、数据和科技的优势,双方可以形成互补性的结合。
  而对于下一步,京东金融正在发力支付,将京东支付挤进第三方支付领域前三名。

京东金融“朋友圈”
  “从我们的实践来表明,金融科技的应用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颠覆的关系,而是进一步促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系。金融科技的应用是传统金融业务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或者说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2017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公开称,“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在宣布战略合作之后的几个月,推出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为年轻客群提供理财、融资场景的金融服务。我相信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这样的跨界合作成果将会越来越多,这样1+1>2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李东荣所言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是去年11 月27 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推出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这是业内首创的场景融入式数字银行,也是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在客户、账户、数据、信息、资金等方面深度整合的成果。
  自京东金融与中信银行信用卡发行中信小白卡后,京东金融加快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节奏。尤其在2017年,京东金融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上驶入快车道,与中国银联、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大连银行、山东城商行联盟、亚联等签署合作协议。
  为深度服务于金融机构,京东金融于 2017年发布全球首个提供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的企业服务云平台。京东金融副总裁、技术研发部总经理曹鹏向经济观察报记者称,已与超过600家金融机构合作。截至目前,京东金融朋友圈聚集了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100余家科技公司。
  京东金融既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也是一个连接者的角色。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从一出生开始,就从未想着要颠覆谁,干掉谁,而是想着与行业既有参与者平等合作,共创价值。京东金融愿意打造的是一个盟友的生态,而非帝国的生态。
  据了解,坐拥3.6亿个人用户,京东金融交易规模三年间累计增长24倍,自动化运营占比高达95%,技术团队人数占员工总数50%以上。京东金融宣称,未来,在数据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将保持每年100%的增长,且不设上限。

白条已盈利
  从京东金融APP可以看出,目前京东金融的主要业务分为理财、白条和支付。
  “白条是京东金融第一个推的C端产品。那时候我们又是第一个推出消费者金融的机构,所以抢注了好多第一,所以大家记住了。”京东金融副总裁、支付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向记者称。
  这位曾经的京东金融白条“掌舵人”在开辟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业务后,目前正寄托着将京东支付打造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前三名的重任。
  依托京东金融,目前白条已覆盖至汽车、装修、租房、教育、医美等领域。近年白条相继与中信、光大、民生、华夏、上海、北京农商、广州、招行、广发等商业银行合作,已发布了15张联名卡产品,截止目前,白条联名卡用户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而与银行合作推出联名电子账户“白条闪付”,通过NFC和银联云闪付技术,“白条闪付”覆盖了全国1900多万台银联闪付POS机、线下800多万家商户。
  目前以白条为主营业务的京东消费金融部已开始盈利。
  “2017年京东消费金融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整个盈利能力、财务报表每个月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京东金融副总裁、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向经济观察报记者称,“在过去的三四年中,我们在科技技术领域大量投入,这是一个固定成本。现在已实现对3亿+京东用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当技术手段形成体系以后,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客群规模的扩大,走向这个盈利拐点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区力称,现在京东金融已定位一家科技企业,为更多合作金融机构提升效率,以后将关注于技术变现。

支付力争做到行业前三
  “对于整个京东集团及京东金融来说,支付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最重要的战略项目,京东金融永远不会放弃支付,不论现在市场份额是多少,产业竞争的程度有多激烈。”许凌称,作为京东品牌下,任何业务必须是行业前三,没有任何理由在前三之外。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业务重心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就高达149.15万亿元(约22.7万亿美元),已经远超美国及西欧国家2021年的交易预估值总量。另据支付宝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
  然而在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微信支付已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易观智库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82%。其中,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12%,两者合计占比近93%。“跟着别人去走很难实现。以前我们经常说弯道超车超不过,现在这个赛道挤住了,所以只能换道超车或自己再造一条路出来,所以我们与银联合作。”许凌称,现在行业都在押二维码支付,但二维码支付市场已经逐步饱或已形成寡头竞争,但随着硬件技术新的拓展,在NFC物联网支付正在成熟。“2017年初,京东闪付与中国银联战略和合作,我们第一个作为唯一一家支付公司接入的银联清算网络,目前京东闪付已取得NFC支付领域中的第一。”许凌称,随着技术成熟,NFC有望在2018年获得爆发式发展。
27#
 红英 发表于: 2018-1-14 08:35:00|只看该作者

刘强东和他的600亿“长子”京东金融

源自:钛媒体
⊙作者:蔡鹏程

  钛媒体注:昨天(1月11日),刘强东发内部信,不仅宣布京东商城架构调整,还宣布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
  京东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金融科技”的金融业务战略思路;三年后,站在2018年伊始的时间节点上回看,业界看到的是京东的远见──京东金融不是起步最早的,却是最早认清楚金融业务本质的;金融业务上谋篇已久的阿里、腾讯等巨头也继京东金融之后不约而同同选择了“转身”,从服务C端用户转向服务金融机构。
  在巨头林立的金融版图中,京东金融堪比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京东在金融业务上的进击,代表着积累了十三年的京东正逐步走出原有体系、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TA 还承载着刘强东的“AI 梦”。
  那么,静水之下,京东金融从诞生到经历母体脱壳,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剖解?京东金融的十大业务板块之间将如何实现协同?钛媒体为你独家详细解读不为人知的京东金融诞生历程。
  “这个活让我去做,你有什么要求?这个要求得说清楚,不然我没法做。”2013年10月16日,美国曼哈顿,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陈生强向身旁的驾驶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彼时,他刚从这位驾驶员手里接了一个新任务──把金融业务做起来。
  这位驾驶员正是京东集团CEO刘强东。
  刘强东向一旁的陈生强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要去做最苦最累的活,这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第二,如果有100块钱可赚,赚70块就可以了,留下30块让利给上游供应商或者客户,实在让不出去就给团队发奖金,反正你只能赚70块钱。”
  四年之后的2017年,京东13岁、京东金融4岁。同年8月,京东金融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正式从大集团正式拆分,陈生强也早已从京东的首席财务官转型为京东金融CEO。
  2016年1月,京东金融曾获得来自红杉中国、中国太平以及嘉实投资三家机构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按照此融资后的估值,京东金融已成为当时继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根据业界估算,拆分后的京东金融估值接近600亿人民币。
  刘强东对于京东金融的期待是显然易见的。在2017年开年大会的演讲上,刘强东有接近一半的篇幅在描述他的金融版图,也正是在那个场合上,他给京东金融定了个宏大的目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 3”。
去年末刘强东和王兴在乌镇组的那场“东兴饭局”上,陈生强位列其中
  梳理京东金融的业务线可以发现,这个原是京东内部的创业项目至今已发展出十大业务板块──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以及海外业务,在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进行双重布局,并且着力发展金融科技。
  据接近京东金融人士透露,2016年,京东金融交易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17年业依然保持类似的增速,并计划在三、四年后上市。1月11日,刘强东发出内部邮件中称,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在2015年的一篇深度报道中,钛媒体曾对彼时刚刚从支付宝拆分而出的蚂蚁金服展开深度梳理和剖析,如今,又一位电商巨头孵化的金融公司初出茅庐,开始以独当一面的姿态面对世人。
  阿里巴巴的蚂蚁已成“巨兽”,京东金融又前途几何?
京东金融业务线

从供应链金融出发
  太阳底下无新事。
  作为电商系进军金融行业的典型案例,京东金融的故事与京东商城密不可分。回顾京东金融的萌芽时期,供应链金融业务是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京东金融的起家业务。
  2013年6月,时任京东财务部运营总监的王琳成了陈生强拉来的首个“助手”。王琳曾任职联想,熟谙3C类企业的供应链运作,他的首个任务正是与此相关──为京东商城的商户们提供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于银行来说,大客户的保理业务和信贷业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业务,中小客户贷款并不够通畅。那些在银行难以贷到资金的商户是京东金融眼里的机会。
  既然京东以电商起家,拥有大量的生产、采购和物流数据。王琳想到通过数据化的风控方式,利用供应商在京东平台上清晰可见的流水及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尽量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缩短放款时间。
  按照这一逻辑,京东金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京保贝”,向自营品类的供应商提供融资。利用结算节点转化率、退货率、库存和商品等数据来量化单笔应收账款风险,利用池融资模型实现对客户的统一额度管理。实现了即时放款,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单笔融资从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
  此后,2014年10月,“京小贷”上线,这是开放给京东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信用贷款,解决第三方卖家短期资金紧张问题。
  此外,京东金融推出业内首个数据化的质押融资产品──动产融资(即物流金融),企业可以以自有动产(通常为企业具有所有权的货物)为质押向京东金融申请融资。
  以上三大产品形成了供应链业务的基础构架。此外,京东企业金融还推出了企业定制信用支付产品“企业金采”、企业理财产品“企业金库”、企业信用产品“蓝鲸征信”等。
  从目前京东金融的收入结构来看,供应链金融是其主力业务。京东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末,京东金融的供应链融资的期末余额为116亿元,同比增速为90%。
  罗永浩的锤子科技是京东金融在该领域合作的典型案例。2017年末,罗永浩在坚果 Pro 2 的发布会上特意感谢了所有的合作伙伴,其中就提到京东金融。罗永浩表示,“过去的生产以及坚果pro2的顺利产出都和京东金融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所给的大力协助是分不开的。”
  根据京东金融向钛媒体展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最新成绩单:其累计服务超过20万中小微企业,累计放款额5000亿。

白条突围
  继B端商户之后,C端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也随着进入了陈生强的视野。
  就在王琳负责供应链金融之后不久,陈生强又挖来了做消费信贷业务风控管理的许凌,这位日后的“白条之父”曾在工行总行、荷兰银行中国总部等机构信用卡中心任职。
  从业务本质上来说,京东白条是一项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消费金融业务。用户在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联系地址、手机号等申请材料后即有机会激活白条。京东首先会对用户在京东上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每个成功激活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
白条分期付款服务费用标准
  2013年11月,京东白条正式立项,次年2月14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蚂蚁金服的同类型产品“花呗”还未诞生,处于竞品真空期的白条推出后,市场需求超出了许凌的预期。
  当年的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月消费金额增长了58%。在白条用户中,有55%使用了分期付款服务,分期付款的商品客单价(用户的平均购买金额)比非白条客户的客单价高了50%。
  事实上,作为一家电商巨头,京东一开始并不擅长通过大数据实现金融风控。为此,陈生强还去美国进行考察,考察对象是名为 ZestFinance 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于 2009年 9月成立于洛杉矶,创始人 Douglas Merrill 和 Shawn Budde分别曾是谷歌(Google)的前副总裁和 Capital One的前信贷部高级主管。
  ZestFinance 的优势正在于大数据风控,其征信系统利用了上千种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比如水、电、煤账单,电话账单,房屋租赁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为那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征信的人群提供信用评估服务,同时提高信用评估体系的效率。
  这款与信用卡功能非常相似的产品的火爆引起了银行的关注,并且在业内引起了争议。
  2015年,招行和光大银行等先后关闭了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招行的理由是信用卡本质是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工具,白条业务涉嫌“以贷还贷”;而京东金融则认为白条的本质是“信用赊销”,白条只是消费者作为买方与卖方京东之间的买卖关系凭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凭证延期付款。
  此后,京东金融开始更多考虑和银行合作发展业务。
  中信银行在京东金融的变革中成了首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新的游戏玩法立即显示出了效率优势。2015年8月27日,京东金融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小白卡,上线100天内申请人数就超过了100万,效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0倍以上,在线申请的核准率提高了2到3倍。
  目前,白条正在走出京东体系,延伸到了旅游、租房、装修、教育、汽车、婚庆到医美等大众消费场景。不同领域的产品设计上大同小异,都是通过相应的产品实现先购买后付款的信用支付效果。
  白条在京东的交易平台上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以近两年的“618大促”为例,白条产品显示了强大的黏性,以2017年大促前六小时通过白条产生的交易额,就已超过上一年大促全天的交易额。
  2017年京东的白条业务侧重在拓展外部场景,这一年,京东金融相继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推出11张联名卡产品;此外,同银联合作的联名账户“白条闪付”,如今已经铺到了大量的银联闪付POS机,覆盖了全国800多线下商户──白条这个诞生在 5年前的“新物种”,已经从京东体系内走出去,渗透到更多的商城外部场景。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白条成了留住用户的入口。毕竟京东金融在在线支付领域并不占据优势,京东金融借此实现了面向C端的战略突围。

反攻支付
  对于京东来说,即便再遗憾也仍然要直面这项重大的“错过”──支付业务。“这十年的时间,我错过的就是支付,京东的支付没有变成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支付工具。”2016年末,刘强东曾如此袒露心迹。
  同一时期,“白条之父”许凌开始执掌京东集团的支付业务。
  这之前的一段历史值得回溯:京东曾从2007年10月开始启用支付宝,但在2011年5月,刘强东则宣布因为手续费问题,取消了京东与支付宝的合作。彼时腾讯尚未入股京东,刘强东显然对于支付巨头的“侵入”心存忌惮。
  2012年10月,京东集团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进入在线支付业务,但支付宝彼时已成为中国在线支付领域的通用平台,而近年来腾讯系微信支付的崛起更让在线支付市场几乎被这两大巨头垄断。
  与一些支付巨头绕开银联的“四方模式”和银行直连不同,京东金融选择的突围方式是拥抱银联。
  2017年1月4日,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在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大数据应用、农村金融、国际业务等八大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而最容易落地和最先落地的就是支付。
2017年1月4日,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
  许凌在合作公布当天对外表示,“支付是横竖不能放弃的。”
  在市场策略的选择上许凌显得颇为直接,“过去我们不会砸钱扩市场,因为在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花钱砸市场只能带来大量的客户投诉。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时机已经到了。”
  而早在2016年9月,京东金融与银行及各家银行已经合作完成了一次支付创新实验──上线了白条闪付(NFC支付)。具体而言,在这次京东金融与银行、银联的三方合作中,银行在中间起授权开通二类账户,并充当通道角色;京东金融负责对用户的授信审核和真实授信,其提供风控审核和资金下放;银联则主要负责清算。
  有银行从业人士对此评论:快速切入线下市场的最好模式就是与银联合作,利用银联全国的POS终端渠道开展消费金融的线下支付,是互联网公司最好的选择。
  而目前银联全国的POS终端仅受理和识别来自成员银行的借记卡或者贷记卡,故互联网消费金融需借助银行账户的角色/定位,便可顺利切入银联线下渠道。
  而在2017年7月19日,与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半年后,京东闪付上线,大规模进军线下支付市场。
  这一模式是由北京银联和京东金融合作,除了接入京东商城线上场景外,目前该产品可在银联境内超过1000万台活跃POS的终端受理,用户可以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实现“一刷即付”。
  而这几乎也是一次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的合作。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线下覆盖能力尚具备明显优势,而京东在线上流量具备优势,但线下场景则覆盖不足。双方一拍即合。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其利用银联pos终端只受理和识别成员银行借记卡或贷记卡的特点,从线上走向线下,拓展了线下消费场景,同时也为保险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引入了潜在用户;而对于银行来说,又可以拓展客群。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在此时,支付对于京东金融的意义也不仅限于快捷支付,白条所具备的信用支付、京东小金库具备的理财余额支付都已与快捷支付打通。
  这与从支付宝──蚂蚁金服的进化脉络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回顾在京东支付“失落”的几年时间内,移动支付已经完成了从入口向生态圈的演变。
  行业巨头支付宝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转变,通过支付宝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蚂蚁金服开发出了理财服务、小微贷款、芝麻信用、网商银行、保险业务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也因此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剥离出来,成为业界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

走出京东
  然而陈生强的目标却并不是“再造”一个蚂蚁金服。
  “对我和京东金融来说,做个富二代没什么意思。我们必须独立于京东开展业务,不仅仅是公司结构和运作上独立,更关键的是业务发展不能依赖京东的流量和用户。”陈生强曾这样说。
  从2016年开始,曾担任京东集团CFO的陈生强开始谋划要“走出京东”。
  在陈生强看来,京东金融现在已经是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扮演金融底层角色,输出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相对而言,其自身金融业务将处于次要地位。
  从监管的角度看,这也是一条更讨巧的路径选择。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京东金融并不具备牌照优势,其目前获得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保险经纪、基金销售等,但却缺乏如银行、证券、保险含金量更高的大牌照。在互金牌照化已是大势所趋的当下,牌照劣势显然制约着京东金融的金融业务发展。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京东金融究竟能够为谁提供服务,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复盘京东金融发家史可以直观发现,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等业务与京东电商体系有着直接联系,“走出京东”显然是个难题。
  就在白条闪付推出的当月,京东金融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走出京东”开始逐步落地。该事业部宣称将负责京东金融的核心产品能力对外输出,搭建服务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开放生态。陈生强把这个事业部交给了原负责钱包支付业务的谢锦生。
  银行,成为这个新生事业部“拉拢”的首批客户。
  2017年全年,京东金融与银行的合作新闻几乎贯穿首尾,接近20家银行宣布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刘强东与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
  事实上,BAT的金融战略同样在此时掉头转向,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机构从此前的紧张关系进入“蜜月期”,BATJ与中农工建四大行纷纷“联姻”。
  两方合作的逻辑在于:对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尚有很多服务力有不逮,运营效率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所擅长的并非是金融业务本身,最好的方式是切入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双方各自发挥所长,各取所需。
  那么,京东金融如何向银行机构完成输出呢?谢锦生将技术方案概括为三层:
  一是银行业的底层能力的提升,如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
  二是核心业务的突破,如在线信贷业务方面为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场景,同时扩大财富管理资产和用户规模。
  三是线上线下连接,实现用户、产品、场景的融合。金融机构目前都面临着从线上线下业务割裂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变。京东金融将最具优势的用户运营和用户洞察能力与银行的线下网点优势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为入口,互为服务。
  谢锦生反复强调“我们不卖技术”。他以造车作为类比,“数据和技术是一个驱动,类似于一个汽车的引擎,但京东金融的目的不是卖单一的零件技术,而是希望能和银行合作造一辆漂亮的汽车出来──因为我们更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中年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在不同的路况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在谢锦生看来,懂得怎么把这些技术能力变成一个可行的产品和服务,是京东金融与纯技术提供商的不同之处。
  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和工商银行合作造出的首个数字银行“工银小白”正式上线。解剖这款产品或许可以一窥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方向。
  首先,“工银小白”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客户端,其没有独立App,而更接近于H5,其各项功能可以解构重新组合,以适应微信朋友圈、直播、娱乐等各类App和网站中。例如在旅游网站,将会搭载线上申请存款证明功能;在教育类网站,则会展示留学金融等业务。
  此外,“工银小白”也非互联网销售平台。此前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购买银行产品,而在“工银小白”上,则是先开通工商银行的二类账户,通过这个账户再购买工行的产品。
  直观来看,这是一款依靠场景切入,提升银行运营效率的产品。未来,这一思路或许是互联网与银行业务融合的主要方向。
  除了与银行的合作之外,京东金融的“走出京东”之举已经在其他一些领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在面向机构用户的市场上,早在2016年9月,京东金融就宣布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云平台”,为资金端以及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刘强东曾提到,“资产证券化云平台”让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提升至少20倍,原先20个人的活现在1个人就可以。
  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发布了面向金融行业的企业服务云平台──京东金融云。京东金融副总裁、技术研发部总经理曹鹏向钛媒体表示:“金融机构按项目做转型时,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顶层的信息系统应用,工作量很重,周期很长,时间成本也很高。京东金融采用更轻量化的模式,把项目抽象变成模块。例如营销模块、反欺诈模型等。这样银行就可以很方便的接入我们的标准接口。”
  在曹鹏看来,京东金融云将成为京东金融科技输出的“主战场”。

刘强东的AI梦
  2017年底2018年初,新旧交替,京东金融有了新的使命。
  刘强东在2017年也成为了一名“人工智能发烧友”。7月,刘强东发表长文演讲,提出“人工智能驱动将第四次零售革命”,称京东未来12年将全面发展技术,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再造零售行业,将京东定位为“零售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11月,刘强东现身JDD大会(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发言主题仍是AI。面对台下众多金融机构负责人,刘强东表明心迹:“我们对京东金融的定位就是:并不想颠覆谁,并不想干掉谁,我们是大家的盟友,是各位的伙伴。”
刘强东称:AI即是技术也是一种思考方式
  两条定位透露出两个相同的关键词:AI和赋能。
  事实上,京东对于AI人才的挖掘速度也在陡然加快。2017年9月至10月,京东集团包括京东金融接连从微软、IBM、亚马逊挖来了三位AI技术人才,并分别委以要职。
  9月12日,原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加盟京东,出任京东云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京东云计算等相关业务;
  9月29日,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周伯文博士正式入职京东,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京东AI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业务。
  10月16日,人工智能领域资深科学家薄列峰博士正式加盟京东金融,出任京东金融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职位。
  新年伊始,2018年1月5日,前华为首席AI科学家及技术副总裁裴健博士入职京东,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大数据平台与产品研发部。
  但不管是对于零售行业还是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本身不产生价值,要和行业结合起来才能带来高附加值。也不是所有的新兴技术都能立刻应用在金融场景中,而是要在金融业务的需求之下与金融结合。
  紧随JDD大会之后,京东金融面向全球技术爱好者发起了一场大赛,包含了四道赛题:登录行为识别、店铺销量预测、信贷需求预测和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的猪脸识别。每道赛题均设有算法组和商业组,既关注技术能力,又产生商业价值。优胜团队不仅可以获得30万元赛题冠军大奖,还可受邀加盟京东金融。
  这项大赛和这些题目的指向是明确的──技术最终解决的是商业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地能够帮助金融行业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问题关键。
  正如钛媒体记者在年度复盘中的总结,技术创新对于金融的真正意义在现今这一节点已需要重新审视,提升效率和降低风险才是互金的初心所在。而此前一轮轮的互金行业风波显然只是一类通过贴标签而非技术创新进行套利的行为,而并非是领先信息科技应用带来的模式变化和效率提升,而监管正在一轮又一轮的收窄那些监管套利的裂缝。
  纵观目前的互金(或者说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依靠流量和杠杆建立起的借贷业务仍让雄踞浪潮的顶端。从这个意义上讲,京东金融正在改变潮水的方向。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着新金融的未来模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红英 发表于: 2018-1-14 07:35:00|只看该作者

京东金融人事调整:海外、保险业务负责人变更

源自:界面
源自:界面新闻 作者:杨芮

  刚刚宣布单季盈利的京东金融在人事调整上几乎每年一动。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原负责海外业务负责人的许凌将不再继续负责,姚诚彰将兼任海外业务部负责人。与此同时,京东保险业务条线亦迎来新的“掌门人”,赵大玮将担任保险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金融集团CEO汇报,赵奕松不再兼任保险业务负责人。据记者了解,京东保险业务新“掌门人”赵大玮曾任职金盛保险和安邦保险集团,并于2016年出任安邦旗下邦邦共赢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月11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出一封致京东全员的内部信,披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称已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京东金融已经实现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等十大领域的布局,涉及金融的各个板块。另据京东金融公布,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京东金融的各项业务交易总规模就已经相比2014全年增长24倍。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金融快速增长的背后人事变动亦频频。去年京东金融原负责消费金融业务的副总裁许凌就被调任主管支付业务,而京东金融早在2015年5月开启的保险板块仍未有实质进展,内部人事变动亦频频。
  2015年京东金融即宣布将保险作为第六大业务板块并入京东金融体系,当时算是京东正式迈入保险的一步,京东金融当时的规划是围绕京东生态系统布局保险生态圈。但在BATJ围猎保险的角逐中,京东金融目前仍处劣势,在胶着中前行。
  在京东集团2017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曾意气风发地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并未获得保险牌照,而京东金融似乎也已和牌照繁荣时代擦肩而过。
  在京东保险频道中,目前公布的合作保险公司有14家,销售的保险品种主要有传统险、车险以及理财险。而京东保险目前主要还是围绕自有生态的场景进行,比如涉及家电、3C、百货、家居等多个品类的消费类保险保障服务,以及运费险、延长保、碎屏保、意外保、品质保等。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还围绕消费场景嫁接其“明星产品”白条+保险的合作,让用户能够通过分期的方式购买保险,比如白条的车险分期购买。而如何真正的切入保险生态圈,在巨头拼抢的保险“猎场”中分得一杯羹亦是京东金融的下一个挑战所在。
25#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13 14:35:00|只看该作者

京东金融,四年追击

源自: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京东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金融科技”的金融业务战略思路;三年后,站在2018年伊始的时间节点上回看,业界看到的是京东的远见──京东金融不是起步最早的,却是最早认清楚金融业务本质的;金融业务上谋篇已久的阿里、腾讯等巨头也继京东金融之后不约而同同选择了“转身”,从服务C端用户转向服务金融机构。
  在巨头林立的金融版图中,京东金融堪比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京东在金融业务上的进击,代表着积累了十三年的京东正逐步走出原有体系、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TA 还承载着刘强东的“AI 梦”。
  那么,静水之下,京东金融从诞生到经历母体脱壳,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剖解?京东金融的十大业务板块之间将如何实现协同?钛媒体为你独家详细解读不为人知的京东金融诞生历程:
  “这个活让我去做,你有什么要求?这个要求得说清楚,不然我没法做。”2013年10月16日,美国曼哈顿,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陈生强向身旁的驾驶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彼时,他刚从这位驾驶员手里接了一个新任务──把金融业务做起来。
  这位驾驶员正是京东集团CEO刘强东。
  刘强东向一旁的陈生强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要去做最苦最累的活,这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第二,如果有100块钱可赚,赚70块就可以了,留下30块让利给上游供应商或者客户,实在让不出去就给团队发奖金,反正你只能赚70块钱。”
  四年之后的2017年,京东13岁、京东金融4岁。同年8月,京东金融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正式从大集团正式拆分,陈生强也早已从京东的首席财务官转型为京东金融CEO。
  2016年1月,京东金融曾获得来自红杉中国、中国太平以及嘉实投资三家机构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按照此融资后的估值,京东金融已成为当时继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根据业界估算,拆分后的京东金融估值接近600亿人民币。
  刘强东对于京东金融的期待是显然易见的。在2017年开年大会的演讲上,刘强东有接近一半的篇幅在描述他的金融版图,也正是在那个场合上,他给京东金融定了个宏大的目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 3”。
去年末刘强东和王兴在乌镇组的那场“东兴饭局”上,陈生强位列其中
  梳理京东金融的业务线可以发现,这个原是京东内部的创业项目至今已发展出十大业务板块──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以及海外业务,在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进行双重布局,并且着力发展金融科技。
  据接近京东金融人士透露,2016年,京东金融交易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17年业依然保持类似的增速,并计划在三、四年后上市。1月11日,刘强东发出内部邮件中称,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在2015年的一篇深度报道中,钛媒体曾对彼时刚刚从支付宝拆分而出的蚂蚁金服展开深度梳理和剖析,如今,又一位电商巨头孵化的金融公司初出茅庐,开始以独当一面的姿态面对世人。
  阿里巴巴的蚂蚁已成“巨兽”,京东金融又前途几何?
京东金融业务线
从供应链金融出发  太阳底下无新事。
  作为电商系进军金融行业的典型案例,京东金融的故事与京东商城密不可分。回顾京东金融的萌芽时期,供应链金融业务是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京东金融的起家业务。
  2013年6月,时任京东财务部运营总监的王琳成了陈生强拉来的首个“助手”。王琳曾任职联想,熟谙3C类企业的供应链运作,他的首个任务正是与此相关──为京东商城的商户们提供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于银行来说,大客户的保理业务和信贷业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业务,中小客户贷款并不够通畅。那些在银行难以贷到资金的商户是京东金融眼里的机会。
  既然京东以电商起家,拥有大量的生产、采购和物流数据。王琳想到通过数据化的风控方式,利用供应商在京东平台上清晰可见的流水及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尽量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缩短放款时间。
  按照这一逻辑,京东金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京保贝”,向自营品类的供应商提供融资。利用结算节点转化率、退货率、库存和商品等数据来量化单笔应收账款风险,利用池融资模型实现对客户的统一额度管理。实现了即时放款,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单笔融资从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
  此后,2014年10月,“京小贷”上线,这是开放给京东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信用贷款,解决第三方卖家短期资金紧张问题。
此外,京东金融推出业内首个数据化的质押融资产品──动产融资(即物流金融),企业可以以自有动产(通常为企业具有所有权的货物)为质押向京东金融申请融资。
  以上三大产品形成了供应链业务的基础构架。此外,京东企业金融还推出了企业定制信用支付产品“企业金采”、企业理财产品“企业金库”、企业信用产品“蓝鲸征信”等。
  从目前京东金融的收入结构来看,供应链金融是其主力业务。京东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末,京东金融的供应链融资的期末余额为116亿元,同比增速为90%。
  罗永浩的锤子科技是京东金融在该领域合作的典型案例。2017年末,罗永浩在坚果 Pro 2 的发布会上特意感谢了所有的合作伙伴,其中就提到京东金融。罗永浩表示,“过去的生产以及坚果pro2的顺利产出都和京东金融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所给的大力协助是分不开的。”
  根据京东金融向钛媒体展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最新成绩单:其累计服务超过20万中小微企业,累计放款额5000亿。
白条突围  继B端商户之后,C端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也随着进入了陈生强的视野。
  就在王琳负责供应链金融之后不久,陈生强又挖来了做消费信贷业务风控管理的许凌,这位日后的“白条之父”曾在工行总行、荷兰银行中国总部等机构信用卡中心任职。
  从业务本质上来说,京东白条是一项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消费金融业务。用户在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联系地址、手机号等申请材料后即有机会激活白条。京东首先会对用户在京东上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每个成功激活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
白条分期付款服务费用标准
  2013年11月,京东白条正式立项,次年2月14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蚂蚁金服的同类型产品“花呗”还未诞生,处于竞品真空期的白条推出后,市场需求超出了许凌的预期。
  当年的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月消费金额增长了58%。在白条用户中,有55%使用了分期付款服务,分期付款的商品客单价(用户的平均购买金额)比非白条客户的客单价高了50%。
  事实上,作为一家电商巨头,京东一开始并不擅长通过大数据实现金融风控。为此,陈生强还去美国进行考察,考察对象是名为 ZestFinance 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于 2009年 9月成立于洛杉矶,创始人 Douglas Merrill 和 Shawn Budde分别曾是谷歌(Google)的前副总裁和 Capital One的前信贷部高级主管。
  ZestFinance 的优势正在于大数据风控,其征信系统利用了上千种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比如水、电、煤账单,电话账单,房屋租赁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为那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征信的人群提供信用评估服务,同时提高信用评估体系的效率。
  这款与信用卡功能非常相似的产品的火爆引起了银行的关注,并且在业内引起了争议。
  2015年,招行和光大银行等先后关闭了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招行的理由是信用卡本质是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工具,白条业务涉嫌“以贷还贷”;而京东金融则认为白条的本质是“信用赊销”,白条只是消费者作为买方与卖方京东之间的买卖关系凭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凭证延期付款。
  此后,京东金融开始更多考虑和银行合作发展业务。
  中信银行在京东金融的变革中成了首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新的游戏玩法立即显示出了效率优势。2015年8月27日,京东金融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小白卡,上线100天内申请人数就超过了100万,效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0倍以上,在线申请的核准率提高了2到3倍。
  目前,白条正在走出京东体系,延伸到了旅游、租房、装修、教育、汽车、婚庆到医美等大众消费场景。不同领域的产品设计上大同小异,都是通过相应的产品实现先购买后付款的信用支付效果。
  白条在京东的交易平台上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以近两年的“618大促”为例,白条产品显示了强大的黏性,以2017年大促前六小时通过白条产生的交易额,就已超过上一年大促全天的交易额。
  2017年京东的白条业务侧重在拓展外部场景,这一年,京东金融相继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推出11张联名卡产品;此外,同银联合作的联名账户“白条闪付”,如今已经铺到了大量的银联闪付POS机,覆盖了全国800多线下商户──白条这个诞生在 5年前的“新物种”,已经从京东体系内走出去,渗透到更多的商城外部场景。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白条成了留住用户的入口。毕竟京东金融在在线支付领域并不占据优势,京东金融借此实现了面向C端的战略突围。
反攻支付  对于京东来说,即便再遗憾也仍然要直面这项重大的“错过”──支付业务。“这十年的时间,我错过的就是支付,京东的支付没有变成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支付工具。”2016年末,刘强东曾如此袒露心迹。
  同一时期,“白条之父”许凌开始执掌京东集团的支付业务。
  这之前的一段历史值得回溯:京东曾从2007年10月开始启用支付宝,但在2011年5月,刘强东则宣布因为手续费问题,取消了京东与支付宝的合作。彼时腾讯尚未入股京东,刘强东显然对于支付巨头的“侵入”心存忌惮。
  2012年10月,京东集团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进入在线支付业务,但支付宝彼时已成为中国在线支付领域的通用平台,而近年来腾讯系微信支付的崛起更让在线支付市场几乎被这两大巨头垄断。
  与一些支付巨头绕开银联的“四方模式”和银行直连不同,京东金融选择的突围方式是拥抱银联。
  2017年1月4日,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在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大数据应用、农村金融、国际业务等八大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而最容易落地和最先落地的就是支付。
2017年1月4日,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
  许凌在合作公布当天对外表示,“支付是横竖不能放弃的。”
  在市场策略的选择上许凌显得颇为直接,“过去我们不会砸钱扩市场,因为在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花钱砸市场只能带来大量的客户投诉。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时机已经到了。”
  而早在2016年9月,京东金融与银行及各家银行已经合作完成了一次支付创新实验──上线了白条闪付(NFC支付)。具体而言,在这次京东金融与银行、银联的三方合作中,银行在中间起授权开通二类账户,并充当通道角色;京东金融负责对用户的授信审核和真实授信,其提供风控审核和资金下放;银联则主要负责清算。
  有银行从业人士对此评论:快速切入线下市场的最好模式就是与银联合作,利用银联全国的POS终端渠道开展消费金融的线下支付,是互联网公司最好的选择。
  而目前银联全国的POS终端仅受理和识别来自成员银行的借记卡或者贷记卡,故互联网消费金融需借助银行账户的角色/定位,便可顺利切入银联线下渠道。
  而在2017年7月19日,与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半年后,京东闪付上线,大规模进军线下支付市场。
  这一模式是由北京银联和京东金融合作,除了接入京东商城线上场景外,目前该产品可在银联境内超过1000万台活跃POS的终端受理,用户可以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实现“一刷即付”。
  而这几乎也是一次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的合作。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线下覆盖能力尚具备明显优势,而京东在线上流量具备优势,但线下场景则覆盖不足。双方一拍即合。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其利用银联pos终端只受理和识别成员银行借记卡或贷记卡的特点,从线上走向线下,拓展了线下消费场景,同时也为保险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引入了潜在用户;而对于银行来说,又可以拓展客群。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在此时,支付对于京东金融的意义也不仅限于快捷支付,白条所具备的信用支付、京东小金库具备的理财余额支付都已与快捷支付打通。
  这与从支付宝──蚂蚁金服的进化脉络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回顾在京东支付“失落”的几年时间内,移动支付已经完成了从入口向生态圈的演变。
  行业巨头支付宝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转变,通过支付宝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蚂蚁金服开发出了理财服务、小微贷款、芝麻信用、网商银行、保险业务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也因此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剥离出来,成为业界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
走出京东  然而陈生强的目标却并不是“再造”一个蚂蚁金服。
  “对我和京东金融来说,做个富二代没什么意思。我们必须独立于京东开展业务,不仅仅是公司结构和运作上独立,更关键的是业务发展不能依赖京东的流量和用户。”陈生强曾这样说。
  从2016年开始,曾担任京东集团CFO的陈生强开始谋划要“走出京东”。
  在陈生强看来,京东金融现在已经是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扮演金融底层角色,输出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相对而言,其自身金融业务将处于次要地位。
  从监管的角度看,这也是一条更讨巧的路径选择。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京东金融并不具备牌照优势,其目前获得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保险经纪、基金销售等,但却缺乏如银行、证券、保险含金量更高的大牌照。在互金牌照化已是大势所趋的当下,牌照劣势显然制约着京东金融的金融业务发展。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京东金融究竟能够为谁提供服务,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复盘京东金融发家史可以直观发现,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等业务与京东电商体系有着直接联系,“走出京东”显然是个难题。
  就在白条闪付推出的当月,京东金融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走出京东”开始逐步落地。该事业部宣称将负责京东金融的核心产品能力对外输出,搭建服务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开放生态。陈生强把这个事业部交给了原负责钱包支付业务的谢锦生。
  银行,成为这个新生事业部“拉拢”的首批客户。
  2017年全年,京东金融与银行的合作新闻几乎贯穿首尾,接近20家银行宣布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刘强东与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
  事实上,BAT的金融战略同样在此时掉头转向,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机构从此前的紧张关系进入“蜜月期”,BATJ与中农工建四大行纷纷“联姻”。
  两方合作的逻辑在于:对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尚有很多服务力有不逮,运营效率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所擅长的并非是金融业务本身,最好的方式是切入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双方各自发挥所长,各取所需。
  那么,京东金融如何向银行机构完成输出呢?谢锦生将技术方案概括为三层:
  一是银行业的底层能力的提升,如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
  二是核心业务的突破,如在线信贷业务方面为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场景,同时扩大财富管理资产和用户规模。
  三是线上线下连接,实现用户、产品、场景的融合。金融机构目前都面临着从线上线下业务割裂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变。京东金融将最具优势的用户运营和用户洞察能力与银行的线下网点优势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为入口,互为服务。
  谢锦生反复强调“我们不卖技术”。他以造车作为类比,“数据和技术是一个驱动,类似于一个汽车的引擎,但京东金融的目的不是卖单一的零件技术,而是希望能和银行合作造一辆漂亮的汽车出来──因为我们更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中年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在不同的路况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在谢锦生看来,懂得怎么把这些技术能力变成一个可行的产品和服务,是京东金融与纯技术提供商的不同之处。
  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和工商银行合作造出的首个数字银行“工银小白”正式上线。解剖这款产品或许可以一窥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方向。
  首先,“工银小白”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客户端,其没有独立APP,而更接近于H5,其各项功能可以解构重新组合,以适应微信朋友圈、直播、娱乐等各类APP和网站中。例如在旅游网站,将会搭载线上申请存款证明功能;在教育类网站,则会展示留学金融等业务。
  此外,“工银小白”也非互联网销售平台。此前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购买银行产品,而在“工银小白”上,则是先开通工商银行的二类账户,通过这个账户再购买工行的产品。
图片来自:新华/TAKEFOTO
  直观来看,这是一款依靠场景切入,提升银行运营效率的产品。未来,这一思路或许是互联网与银行业务融合的主要方向。
  除了与银行的合作之外,京东金融的“走出京东”之举已经在其他一些领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在面向机构用户的市场上,早在2016年9月,京东金融就宣布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云平台”,为资金端以及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刘强东曾提到,“资产证券化云平台”让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提升至少20倍,原先20个人的活现在1个人就可以。
  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发布了面向金融行业的企业服务云平台──京东金融云。京东金融副总裁、技术研发部总经理曹鹏向钛媒体表示:“金融机构按项目做转型时,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顶层的信息系统应用,工作量很重,周期很长,时间成本也很高。京东金融采用更轻量化的模式,把项目抽象变成模块。例如营销模块、反欺诈模型等。这样银行就可以很方便的接入我们的标准接口。”
  在曹鹏看来,京东金融云将成为京东金融科技输出的“主战场”。
刘强东的AI梦  2017年底2018年初,新旧交替,京东金融有了新的使命。
  刘强东在2017年也成为了一名“人工智能发烧友”。7月,刘强东发表长文演讲,提出“人工智能驱动将第四次零售革命”,称京东未来12年将全面发展技术,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再造零售行业,将京东定位为“零售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11月,刘强东现身JDD大会(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发言主题仍是AI。面对台下众多金融机构负责人,刘强东表明心迹:“我们对京东金融的定位就是:并不想颠覆谁,并不想干掉谁,我们是大家的盟友,是各位的伙伴。”
刘强东称:AI即是技术也是一种思考方式
  两条定位透露出两个相同的关键词:AI和赋能。
  事实上,京东对于AI人才的挖掘速度也在陡然加快。2017年9月至10月,京东集团包括京东金融接连从微软、IBM、亚马逊挖来了三位AI技术人才,并分别委以要职。
9月12日,原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加盟京东,出任京东云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京东云计算等相关业务;9月29日,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周伯文博士正式入职京东,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京东AI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业务。10月16日,人工智能领域资深科学家薄列峰博士正式加盟京东金融,出任京东金融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职位。  新年伊始,2018年1月5日,前华为首席AI科学家及技术副总裁裴健博士入职京东,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大数据平台与产品研发部。
  但不管是对于零售行业还是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本身不产生价值,要和行业结合起来才能带来高附加值。也不是所有的新兴技术都能立刻应用在金融场景中,而是要在金融业务的需求之下与金融结合。
  紧随JDD大会之后,京东金融面向全球技术爱好者发起了一场大赛,包含了四道赛题:登录行为识别、店铺销量预测、信贷需求预测和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的猪脸识别。每道赛题均设有算法组和商业组,既关注技术能力,又产生商业价值。优胜团队不仅可以获得30万元赛题冠军大奖,还可受邀加盟京东金融。
  这项大赛和这些题目的指向是明确的──技术最终解决的是商业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地能够帮助金融行业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问题关键。
  正如钛媒体记者在年度复盘中的总结,技术创新对于金融的真正意义在现今这一节点已需要重新审视,提升效率和降低风险才是互金的初心所在。而此前一轮轮的互金行业风波显然只是一类通过贴标签而非技术创新进行套利的行为,而并非是领先信息科技应用带来的模式变化和效率提升,而监管正在一轮又一轮的收窄那些监管套利的裂缝。
  纵观目前的互金(或者说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依靠流量和杠杆建立起的借贷业务仍让雄踞浪潮的顶端。从这个意义上讲,京东金融正在改变潮水的方向。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着新金融的未来模样。(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蔡鹏程,编辑/葱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13 09:35:02|只看该作者

刘强东内部信透露京东金融2017年实现单季盈利

  1月11日晚间消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内部信宣布京东商城将组建三大事业群,与此同时,信中披露称已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
  京东金融2017年实现从京东集团的分拆,当前已经是一家独立的科技公司,服务于金融机构。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机构在场景拓展、获客、运营、风控、研发等核心价值环节提供服务,为金融机构创造数字化和全场景化的核心价值,推动“无界金融”的实现。
  京东金融现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企业服务模式。例如,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发布全球首个提供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的企业服务云平台,该平台所有模块都是从京东金融自身的金融科技业务中解耦出来,例如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支付、智能交易、智慧农业、资产证券化等等。
  截至2017年年底,京东金融已经累计与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达成合作。
  目前,京东金融发力AI,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大数据和AI的领先技术体系。比如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生物探针以及图计算特征关系网络等技术的创新,在信用模型建立、预防欺诈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打击黑产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2017年,京东金融硅谷AI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营,JDD全球数据探索者大赛在中美两地举办。京东金融宣称,未来会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千亿规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据京东金融公布,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京东金融的各项业务交易总规模就已经相比2014全年增长24倍。 ●
23#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1-12 07:26:00|只看该作者

刘强东内部邮件回应虚胖言论:京东金融实现单季盈利

  1月11日消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出内部邮件,刘强东谈到,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京东商城的年度GMV提前迈过了万亿大关,还提到了京东金融实现了单季盈利。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京东金融底层支付业务弱小,风控能力偏弱,出现虚胖体质。
  京东金融从2013年10月正式独立运营,业务板块从成立伊始的4个扩张到如今的10个,扩张的速度非常快,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在接受采访时所放豪言:“你能想到的业务我们都要做。”从下列的图标可以看出,京东金融的布局非常大,涉及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

雪球文章整理  根据新金融琅琊榜董云峰对BATJ金融布局的整理分析称,腾讯和阿里的金融布局要明显强于百度和京东。从金融牌照分布来看,信托和消费金融没有一家公司拿下。对比BA来说,京东金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快速,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京东金融要想像腾讯、阿里那样拿下银行、保险牌照难度十分大。此前有传言,京东金融想要联合徽商银行申请直销银行牌照,但目前仍未有消息。

新金融琅琊榜董云峰整理
以下为刘强东邮件全文
  亲爱的兄弟们:
  刚刚过去的2017年,可以说是京东集团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我们在618和11.11两个促销季均实现了破千亿的目标,整个京东商城的年度GMV也提前迈过了万亿大关。同时,我们的物流子集团也正式独立运营,京东金融也实现了单季盈利。在技术转型的道路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业务纷纷吸引到了国际顶尖专家人才的加盟,正在坚实而有力的朝着未来前行。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我们集团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我们在2017年正式确立了无界零售的战略宏图,积极用开放、共生和共赢的姿态转型成为零售基础设施的提供商。这标志着京东集团将由“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希望将我们沉淀了多年的供应链能力、物流能力、数据能力、营销能力、金融能力和技术能力以模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形式全面对外输出,向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这对京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转型,2017年既是无界零售的元年、京东技术转型的元年,也是京东开放的元年。
  为了服务于客户多变的需求和开放的生态体系,京东的组织需要变得更为灵活、敏捷,成为积木型的组织。我们的业务单元和各个模块需要像积木一样可以灵活拼接、叠加,满足内外部客户不同的偏好和需求。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集团就积极的通过组织变革来适应新的能力要求,并率先完成了职能平台、营销平台和研发平台的架构调整。调整之后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业务需求实现和效率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今天,我们将继续延续积木型组织的建设思路,对商城前端的事业部体系进行组织升级,具体如下:
  1、成立大快消事业群,由生鲜事业部、消费品事业部以及新通路事业部构成。王笑松任事业群总裁,现事业部总裁和业务负责人向王笑松汇报;
  2、成立电子文娱事业群,由家电事业部、3C文旅事业部、全球售业务部构成。闫小兵任事业群总裁,现事业部总裁和业务负责人向闫小兵汇报;
  3、成立时尚生活事业群,由居家生活事业部、时尚事业部、TOPLIFE、拍拍二手业务部构成。胡胜利任事业群总裁,现事业部总裁和业务负责人向胡胜利汇报;
  4、各事业群整合下属各业务内部平台支撑职能,建立面向事业群内部所有业务的“小平台”。在快速响应前台业务需求的同时,和集团各大平台体系高效协同,以对各事业群整体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5、以上三位事业群总裁同时晋升为集团高级副总裁(SVP),直接向我汇报。未来国内所有新兴业务全部按业务属性归入上述三大事业群。
  这次的组织变革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让三大事业群内部关联业务产生高度积木化的协同效应,真正由以采销一体化为核心、SKU为核心转变成以用户(客户)为核心、以场景为核心;其次是,授权前移,减少沟通成本和决策周期,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让一线听得见炮火声音的人来决策”、提升自下而上的创新意识;第三是,大幅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精细化运营,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户体验,夯实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经过过去多年的培养和历练,集团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业务领军人物和各个行业的翘楚,面对市场变化的日新月异,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更多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而他们的成长也将能够使我抽出更多时间,将重点放在中长期的战略方向,尤其关注和发展集团的技术业务,推动整个集团向技术坚决转型。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年伊始,期望三位事业群总裁带领各自团队,立足产业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合作协同,共同打造“共生、再生、互生”的产业格局,实现行业的包容性增长!也希望集团所有兄弟们一起,开放心态,着眼未来,拥抱变化,创新突破,让“无界零售“的图景更快实现,让亿万用户的生活更加美好!
  你们的刘强东
  2018年1月11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红英 发表于: 2017-10-10 07:35:00|只看该作者

京东金融靠什么被《经济学人》“看上”

源自:北京青年报

  10月6日,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旗下机构EuroFinance(欧洲金融)在巴塞罗那举办年度峰会。会议宣布,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财资管理大奖之一──“欧洲金融全球卓越司库奖” 今年花落奇华顿(Givaudan)集团、通用电气、微软和京东金融。其中,京东金融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个中资企业,同时也是今年亚洲地区唯一获此奖项的企业。该奖项今年的评选主题为“智能财资管理”,侧重科技和大数据在金融管理方面的运用和创新。京东金融此次获奖意味着全球顶级金融评选机构对中国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创新和智能金融能力的认可。
  获奖实现中资企业零的突破
  EuroFinance(欧洲金融)隶属于全球顶级经济学刊物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在财资管理研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享有盛誉。欧洲金融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成功企业案例,并由欧洲各大编辑和研究员组成的裁判团经过严密筛选最后评出“全球卓越司库奖”,获奖企业均为国际知名企业,例如Spotify(声田)、F.Hoffman-La Roche(罗氏)、SAP、微软、沃达丰、乐购、默克集团、阿克苏诺贝尔、西门子、丰田金融服务公司等都曾获此奖项。京东金融此次获奖实现了中资科技企业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大数据获取及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获肯定
  今年该奖项的评选主题为“智能财资管理”,主要表彰科技能力在财资管理方面有重大突破的企业。欧洲金融特别肯定了京东金融在大数据获取及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京东金融结构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郝延山出席颁奖礼并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京东金融是定位于企业服务的科技公司,海量、多维、动态的大数据叠加AI、云计算、区块链等最前沿的技术是京东金融作为科技公司的核心优势。其数据与技术能力、系统搭建能力、互联网产品能力、客户运营能力等已经实现向卡组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消费金融等金融行业各类机构输出。截至目前,已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50万线上线下商户,合作400余家银行、60家保险公司、扶持超过8500家创业创新企业。
  在企业金融方面,通过与供应链深度结合,挖掘交易与物流中产生的大数据,京东金融在企业金融方面创建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全新的产品和风控体系,大大提升了供应链融资的效率。京东金融在短短三年内推出了数种企业金融创新产品,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制造、到物流到下游销售,整套环节用一套金融方案解决,将企业金融与资管从“人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
  京东金融已在展开全球化进程
  京东金融本次获奖是由汇丰银行向欧洲金融鼎力推荐。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金管理部总经理朱家栋表示:“作为与京东金融紧密合作的企业,我们对该司获此殊荣感到由衷的高兴。本次获奖标志着京东金融的司库管理和业务模式获得了国际认可,彰显了该司运用智能金融的国际领先水平和最佳实践。未来,我们期待与京东金融在更多领域和层面携手合作,并祝愿京东金融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郝延山表示,“京东金融定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目前已在展开全球化进程。在为海外市场的企业和用户带去新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与更多的全球性金融机构合作,成为这些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最好的合作伙伴。”今年,京东金融已正式组建海外事业部,首站落地泰国,与东南亚地区知名企业泰国尚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此次京东金融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获此殊荣,也代表了全球金融评选机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金融科技创新和智能金融能力的肯定。
⊙记者:赵新培
21#
 红英 发表于: 2017-9-18 10:35:00|只看该作者

京东金融:如何诞生 为何“出走”

源自:中国经营报
  李晖

  编者语:京东金融自2017年3月底第一次提出从京东体系内剥离计划四个月后,重组事宜尘埃落定。8月14日,京东Q2财报显示,京东金融重组已于6月30日完成交割,正式“走出京东”。
  京东金融的发展过程异常“浓缩”,从京东金融内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发展到服务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等九大领域实现矩阵布局。用不到四年时间逐步清晰了以科技服务传统金融的战略定位,并通过与银联、工商银行等巨头的合作开始新一轮市场拓展。
  2016年1月,京东金融获得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等机构投资者66.5亿元的融资,彼时估值达到466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继蚂蚁金服、陆金所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A轮融资的协议中,京东金融承诺将在交易完成后的5年内上市,届时市值将不低于930亿元人民币。而据最新消息显示,这一市值数字目前已上浮到1000亿元人民币。
  作为孵化自电商巨头的子公司,定位于用金融科技服务传统金融的京东金融任重道远,虽然有如蚂蚁金服等企业可以对标参照,但整个市场仍需“摸着石头过河”,既定的经验少之又少,诸多领域仍需拓展创新。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明确表示,“出走”后的京东金融虽然依然有“京东”的金字招牌做背书,但独立的意义将意味着要自己“打江山”。
  研究京东金融的进化过程,可视作观察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生长路径的一个重要案例。在过去的四年中,从业务布局、能力输出,到架构体系剥离,在阿里、腾讯的夹击中,京东金融将母体电商生态链的金融价值最大化挖掘,其对金融边界的不断的试探、厘定、校准的理念和实践,值得同行思考、借鉴。

突围 换道超车 白条进化
  研究京东金融就无法绕过京东白条,京东白条是京东金融崛起的重要起点。据京东金融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京东白条与京保贝总计交易额目前已达2000亿元,京东金条贷款额度今年预计达到700亿元。
  京东金融的雏形发轫自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早在2013年下半年,商城上下游大量应收付账款需求让这个服务于B端的业务水到渠成。在银行无法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时,京东金融依靠一张保理牌照开始此项业务,而该业务的成功让京东集团决定将金融业务独立出去成立子公司。彼时,京东最重要的对标机构阿里巴巴在支付业务上已经遥遥领先,成立近十年的支付宝已经改写了第三方支付的格局。后来者京东金融,如何参与竞争呢?
  事实上,京东早在2012年就收购了第三方支付全牌照机构网银在线,不过在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看来,这家专注B端的支付机构彼时完全不具备服务庞大C端市场的能力,“在支付上硬碰硬没有胜算,连弯道超车都没可能,必须换道。”许凌所说的换道并不仅仅是指依托京东商城起家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供应商应收付账款痛点类似,C端消费者在商城购物时也面临着钱不够用的情况,而这一市场的潜力则更加巨大。“我们每天都接收到大量用户信用卡申请不下来、额度不够用、分期的留言。这让大家的目光逐渐锁定消费金融。”
  许凌正是这时来到京东,9月入职后,10月京东金融从商城剥离,大家开始计划做一款消费分期产品。曾在工行总行、荷兰银行中国总部等机构信用卡中心供职的许凌主攻风控,他深谙分期消费授信逻辑,带着5人团队开始梳理京东的资源,到11月时出了第一版产品。但“野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那个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做,我们没牌照,也没想过商业模式。”许凌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因此他们还是先去找了银行,许凌去找了曾经服役过的老东家“游说”,阐述“白条”的思路──提供风控模型、提供用户流量,开发最好的用户对接银行资金。
  但彼时的银行仍未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和冲击有所感知。银行认为这么做可以,但合作方式只能是:银行开放入口,京东金融推荐的客户在银行网站填申请表,三天内用户去银行线下网点提交收入证明。“其实所有的流程都没变,只是把我们当导流入口,我觉得这个事儿价值不大。”许凌回想和银行的最初互动,虽然深感无奈,但却可以理解,“那个时候银行就是这个逻辑。如果我仍在银行工作,我也很难同意,做信贷业务,银行肯定要把住风控。”
  某种意义上,白条是逼出来的,被逼着单打独斗,被逼着创新──在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必须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让业务上线。“我希望最后拿出结果给银行看,我不光风险低、成效高,用户体验评价很好,还可以在上面赚到钱。”
  事实上,在2013年初期,市场上就传出阿里要推出一款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蚂蚁金服尚未成立),因此留给京东金融的时间非常紧。合作走不通,许凌团队开始想到“赊销”模式──即京东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的“先购物、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方式,用户在京东消费时,由京东提供相应的延后付款或分期付款的付款方式。2013年11月团队把这个产品原型写出来,12月份就开始内测,最终由刘强东亲自拍板,在2014年情人节上线推出。
  由于当时蚂蚁金服的“花呗”还未推出,处于竞品真空期的白条推出后,市场的需求被一下子激发,上线后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当年“6·18”,白条也第一次让集团看到了价值──京东白条客户分期的客单价比非白条用户购买的客单价要翻接近一倍,比如用白条买手机的用户客单价要高于非白条用户30%。这一个曾经并没有被京东集团寄予厚望的产品,开始带来了超预期的回报。
  白条的“火”让银行震惊、关注,也随之警惕。2015年11月,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关闭了通过信用卡还款白条的通道。理由在于信用卡本质是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工具,京东白条也具备这一特征,应使用借记卡还款,不可以“以贷还贷”。而京东金融认为:白条是信用赊销,“不同银行不同态度,有些银行想的是封堵;但有些银行想的是合作。”许凌说。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白条推出时的障碍──怎么让银行相信白条不是要和银行抢生意,而是要一起把事情做的更快更好。这个时候,在信用卡业务上以创新著称的中信银行找上门来。在接近半年的时候里,双方在系统打通、用户打通、风控模型打通和产品设计上进行了无数轮打磨。在白条第一张联名的“中信小白卡”发行后100天,突破了100万张的申请纪录,效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0倍以上,在线申请的核准率提高了2到3倍。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高层曾透露:传统银行信用卡获客成本大概在100~300元左右,但是跟京东金融合作,信用卡成本可以降至一半,而且不良率非常低。

定位 用技术打通金融场景
  白条的进化之路可看作京东金融的进化进程的重要观察切面,也是京东金融与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从对立到合作的典型样本。自白条开始,京东金融与银行的良性合作渐上轨道。也正是在不断的合作中,其金融科技的定位开始日益清晰。
  行业参与者从定位金融到定位科技的思路转换,有其业务发展的战略需要,也与监管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相关。2016年,京东金融在消费金融之外紧锣密鼓地铺开多条业务线。但与此同时,覆盖多个业态的一场互联网金融整治也开始奏响。许凌否认这种定位与监管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在他看来,监管和市场环境对业务的影响只是微调,在大的战略方向上,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动摇过。
  不可忽略的一个现实在于,京东目前获得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保险经纪、基金销售等,与BAT相比,仍缺乏类似银行、消费金融等能够拥有充足资本金、一锤定音的金融“大”牌照。据了解,京东金融一直计划谋求的还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等在内的金融牌照。而在目前的条件下,努力通过科技输出,发展新盈利点,亦是一种必然。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9月,京东金融正式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开始在九大业务条线之外,明确独立部门进行科技能力输出。此前,京东金融从2014年独立伊始就开始多个领域业务建设,但也逐渐意识到,这种模式持续下去,创造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过去三年我们在新金融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恰恰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的转型内容,定位在科技反而更适合我们。”京东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表示。
  事实上,谢锦生和很多从业者在近两年明显感受到整个金融行业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前大家谈互联网,是把科技当做一个渠道,现在,则是回到科技本身来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京东与银行的联姻。今年6月16日,京东金融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发热议。在此后一段时间,包括百度和农行、腾讯和中行等均曝出合作动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工行这样的大行来讲,不缺钱、不缺客户、不缺渠道,甚至也不缺技术的供应商,二者的合作显然是基于全新的理念和目标。对工行和京东而言,比单一渠道合作更能激发合作意愿。
  “数据和技术是一个驱动,类似于一个汽车的引擎,但京东金融的目的不是卖单一的零件技术,而是希望能和银行合作造一辆漂亮的汽车出来──因为我们更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中年人喜欢什么样的汽车,在不同的路况需要什么样的汽车。”谢锦生认为,懂得怎么把这些技术能力变成一个可行的产品和服务,是京东金融区别于大量小型创业公司最重要的特点。
  那么这种“造汽车”的能力到底是怎样一种能力,新的产品形态又是怎样一种形态?谢锦生以银行服务中最基本的开具“存款证明”举了个例子。“对银行而言,这是非常简单的服务,有需求就来办,但往深一步想: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需要存款证明?可能是旅游、留学的场景中。那么人群就可以更加细分。在留学的场景里,围绕他的存款证明和出国的需求,今后是不是需要有外汇的需求,是不是会用到一些出口退税的服务,可不可以整合起来做?这就带来了服务的差异化和客户的黏性。”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认为,“这相当于我有平台,但需要有人来提供一套好的规则。”对于不同层次、特点、诉求的银行,京东金融可以找到不同的合作重点。比如大量的区域性银行,科技部门通常只有一二十个人,连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不见得够,更难有余地开发更多新产品,而这显然是京东金融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 押宝NFC的支付反击
  以“能打硬仗”著称的许凌在成功让白条走出京东后,去年接棒京东金融的支付业务。在多项自营业务遍地开花、与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合作走向深入的基础上,京东金融开始“补短板”。在许凌看来,就整个商业基础来说,支付是连接一切的基础,是最大的公约数。
  在选择白条作为突围方式之时,京东早已收购网银支付多年。但与2003年就与淘宝共同成长的支付宝相比,网银在线以B端为主的支付系统能力远远不足以支持海量、集中的C端业务。
  “大家都觉得京东做支付晚,我们确实起步晚,但京东的支付并没停滞。”许凌直言。在过去三年,京东金融将网银在线这套系统重写,建立团队、优化风控。“在这三年里,京东商城里的京东支付,每年都有变化,体验越来越好。
  事实上,支付的优化过程确实艰难。不同于白条或者众筹业务的从零开始,背着“历史包袱”的支付必须在不影响京东商城交易结算的前提下进行升级。“我们可能需要80%的人力承接京东商城的支付,不能让交易垮掉断掉,所以不能做颠覆式创新,只能慢慢一步一步来。”许凌表示。
  韬光养晦三年后,2017年的“支付走出去”就显得顺理成章。2017年1月4日,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式成为银联收单成员,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农村金融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结盟”的背景来自于双方对技术和战略的共识,更来自市场环境的压力。艾瑞咨询2017年Q4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数据显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已共同占据了92 %的份额。京东金融在双寡头盘踞的市场中撕开了一个缝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银联同样急需拥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盟友。银联总裁时文朝表示,在过去20年中,银联为中国线下支付建设了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沉淀了海量的商户,但其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正在边缘化。
  在许凌看来,京东与银联的合作就像对很多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历史的优秀建筑进行内部改造。“它的基础设施很有价值,我们为什么要推掉重新盖一栋楼?我们把内部换成新的装修就可以了。京东金融与银联的合作,京东金融的‘走出去’有了落地的渠道,而看似落后却蕴藏价值的银联商户网络也可以被进一步唤醒。”今年5月,京东金融首批加入了银联标准二维码体系,成为加入该体系的首家非银机构。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被支付宝、微信占据九成份额,目前手机二维码/条形码支付的使用率为 24%。事实上,二维码支付目前的市场状态与15年前银行卡刚刚进入市场时极为相似。在许凌看来,二维码就像一个虚拟的POS机,各有标准、互不打通。每一家金融机构想进入这个市场,都要去铺自己的二维码。人力物力投入大,但面对已经被卡位饱和的场景,进入的门槛和成本都太高。
  面对支付机构针对场景的圈地大战,许凌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创新服务而非盘踞场景。“场景是个基础建设。如果能实现银行卡创造的联网通用,一定能促使整个行业发展更快。”
  不过,面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已形成的双寡头格局,二维码支付基本已沦为京东金融的“防御型武器”。京东与银联押宝的是另一条赛道──其所认为更代表未来支付发展方向的NFC(近场支付技术)。今年7月,京东金融与北京银联合作开发的NFC产品“京东闪付”推出,被舆论解读为双方突破市场重围,扩大支付边界的重要动作。
  通过这一合作,“京东闪付”可以应用于银联境内外超过1000万台活跃POS支持的NFC手机支付的线下商户,曾经“后进”的京东支付业务借助银联网络瞬间占领线下,节约了极大铺设线下渠道的时间成本。但由于这一合作模式前所未有,也引发了是否符合政策的争论。
  在许凌看来,NFC在半年左右就会迎来一个大爆发,而京东支付真正的爆发来自于未来三年,那时候支付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

观察 科技公司的金融边界
  金融领域几乎零基础,四年做到国内估值前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累积服务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在九大领域实现业务布局。这是京东金融的开创者们此前并未预料到的。如果说这样的成果有什么“秘密”可寻,京东金融副总裁、“京东白条”之父许凌认为,“是因为整个四年我们的战略没有大的摇摆。”
  许凌所说的战略起点是“服务好京东,但不能只依赖京东”。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京东金融的客群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不来自于京东商城业务,而每一个细分业务也都制定了京东体系外业务占比的KPI,“走出京东”是京东金融成立伊始就定好的战略。而这种战略上的“不摇摆”,更倾向于一种对边界的厘定、恪守;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主动选择。比如在选择做金控集团还是定位科技的道路上,京东似乎没有显现出太多反复和迷茫。“我们的优势不是资本金,重资产。”
  比如在P2P最红火的阶段,是否要涉水这一业务,京东金融内部曾经进行过不到一个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很明确:不做,因为对京东没有任何价值。“我们需要压抑在一些风险业务上赚钱的冲动,需要判断这对上市公司会不会产生伤害。因为京东、京东金融最大的价值是信任。”许凌这样说。
  又比如在如何去延伸技术定位上,京东金融选择的不是做技术服务商、技术批发商,不是简单的卖系统拿分成,而是真正寻找让技术嵌入场景的方式,去创造全新的产品形态,提供一整套基于场景的服务,是与合作方共同成长,享受长期回报。
  此外,科技金融的定位在“时空”上也超越了传统的想象空间。虽然目前京东金融在国内依然没有获得类似银行、消费金融这样的大牌照,但据最新消息,京东金融与泰国尚泰集团在2017年9月15日宣布成立了合资公司,初期业务将以支付业务为核心,未来将陆续开展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财等服务。此举标志着京东金融已开始布局以东南亚为主的海外市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11:49,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