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奥燕|查看: 2291|回复: 14
[书画

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

 [复制链接]
6# 青城山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7-7-1 18:38:00|只看该作者

翰墨名家|文人书法家杨杰散文欣赏──《金子》

  杨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学学士。大学期间开始发表散文、小说。1984年加入省作协、省书协。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书,自唐楷入手,上溯魏晋,继而着意行草,师米芾、祝允明、王铎、傅山等。1991年加入中国书协。书作苍劲大气,清刚雅正,风格独特。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等举办的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和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画廊收藏。为国家艺术基金首聘评委,2016年被《中国书法报》评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书家”。出版有《杨杰书法作品集》。供职于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主席。为中国文联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委,研究员。

  金子(文/杨杰)

  金子对人的诱惑是永远的。多少人拼却一生,为的就是寻找、寻找。
  七月流火。冶炼金子的季节呵,你是否能给我一点点暗示呢?
  在巩县,淘金的人行色匆匆,无暇旁鹜,南窑湾到北邙山的路格外寂寥。农人在地头睡得一派天然,蝉们唱的歌似曾相识。我一路数过去,数迎面走来的树。它们是北方的白杨树,白杨树上长满了眼睛。其实毋需去数,我知道它们一定是一千四百五十九棵。这条路,只活了五十八岁的杜子美走了一百零一年,他的每一首诗,在尘埃飞扬的历史中,都站成一棵常青的树,为后人留下千古绿荫。
  茂密的树叶筛下一片片光辉,在道上。灿烂得令我目眩。有一种感觉蓦地自心头升起──这便是、便是我久久找寻的么?  你的故乡早已成为全国首富,而你,依然在陋巷。一串牛粪为我导游,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那山是中原的山,黄土地的山。纯朴厚重的黄土地、我们炎黄子孙的根哪,它与金子的颜色不是十分相似吗?诗人,命运让你在这里诞生,一定是有些意味的吧?“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它一定很苍老了,它是你儿时的伙伴。忽然,我被一只翅膀击中,那是你七岁时咏诵的凤凰振翮飞去……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凤凰的踪迹。
  八世纪初。但丁尚未出生。正在中世纪的幕帐中冬眠的西方,被僧侣的祈祷和骑士的梦呓呛得直咳嗽。而在东方,大唐日正午,帝国的池塘里,一枝绝代的并蒂莲正摇曳而出,凌波怒放,芬芳整个世界。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别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独将自己留在了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在酒杯里酿造他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墓前的楷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致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垂柯。
  你走来,你向我走来,依然是一袭长衫,依然是清瘦如竹。早生的华发,如今更加斑白。一根根,都是你无尽的忧患吧?褪色的布衣上,缀满了抖不落沧桑。那如川的眉头呵,轻轻一皱,便皱疼了后世多少儒生的心!
  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车辙里有辚辚车响,萧萧马鸣,有孤寂的歌者飘渺的足音。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瘦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无论是寄食豪门或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象你诗中翱翔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它究竟用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你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即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江湖万里,穷困潦倒,亦百折不回,九死不悔。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呵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也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地映红了你们的人生,使那些琴弦一样的名字,轻轻一弹,便有铮铮之音照亮历史。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我熟悉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追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②每一次诵读这五百字,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呵,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上,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杜学今日已成一偌大宝库,倘能将现在的稿酬预支给你,或可解你燃眉之急吧?可叹你那时纵有生花妙笔,也织不出一片彩锦,为爱妻裁一件御寒的新衣;也吟不出食物和良医,留住你冻饿而死的娇儿如花的生命……笔架山已寂寞千载。你之后,又有谁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康店③的豆地里,成千上万的豆子正葳蕤。哪一垄下可藏过你的金铭佩石?果真是韭市触符,才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么?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丢掉那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的契约。从“朱门”至“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不过我断定:你如此劳其体肤,苦其心智,绝非为了那顶桂冠,也绝非为了千年之后一位后生的一掬景仰之泪。
门前有水曰泗水,它与孔子的泗水是否有某种联系,纯属我的臆想。但诗人与水确有不解之缘。屈原投身汨罗之后,李白与你又都谜一样地在水中消失。这更教我相信你们是溶解于水中的鱼,已与水浑然一体。所以,我对一切水都肃然起敬。  远方是黄河,亘古如斯的不灭之水。它饮过你,也饮过我。因而我无法拒绝你的恩泽,你也不能拒绝我的追随。是吗,大师?
  人们对金子的热爱和追求总过于“诗”。然而一切都将死去,只有“诗”活着,并且还将活下去。于是,那些苦苦寻觅的人可以自 慰:金子就在“诗”中,那使这个世界、使我们人类真正美丽的──金子。
  (发表于《福建文学》1991年12期,曾获年度散文奖)

杨杰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杨杰书法 周敦颐《爱莲说》
杨杰书法 杜牧 诗《题扬州禅智寺》
杨杰书法 李群玉 诗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杨杰书法 张祜 诗 晚夏归别业
杨杰书法 陈继儒小窗幽记
杨杰书法 茅舍温色联
杨杰书法 莫放最难联
◎ 文/图:闻涛
5# 华蓥山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7-5-9 13: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杨杰书法展即将于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览信息
  艺术顾问:旭 宇 王 仲 王友谊
  主  办:经典牧场集团、《文物鉴定与鉴赏》、荣秀集团、北京文清电气
  承办组织:北京时尚经典艺术交流中心
  展览地点:保利国际会展中心(地铁十号线、十里河站A口向东200米路口左转)
  开幕时间:2017年5月20日(周六上午9:50)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0日~5月23日
  杨杰,女,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学学士,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书,自唐楷入手,上溯魏晋。后着意行草,师王铎、米芾、祝允明等,书作雄浑苍劲,峻拔刚健,恣肆畅达,厚重古雅,风格独特。1991年加入中国书协,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和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碑林、画廊收藏。出版有《杨杰书法作品集》。2015年被《中国书法报》评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女书法家”。供职于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主席、党组副书记。为中国文联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委。

佳作欣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大卫 发表于: 2016-8-30 17:31:03|只看该作者

谁持彩练当空舞──杨杰书法蠡评

  杨杰女士冰雪聪明,却自号“愚人”;为政、为学、为艺成就斐然,却号“懒人”;其人端正娴淑,几不作高声语,其书却真力弥满,有乱石崩云气象。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构成了她多维、复合的精神世界。
  即便是作为一个书法家,杨杰也独标格调。早在郑州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她就参加过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1984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杨杰就曾在中原千人书法大赛中成为为数不多的获奖者之一。大学毕业后,杨杰被分配到河南省文联工作,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因工作之便,她得以不时请教谢瑞阶、陈天然等前辈大师,又与张海、王澄、周俊杰、吉欣璋等先生为同事。然而,她似乎并没有以工作之便,突显自己的书法活动和书法成绩,而只是勤恳地做着本职工作。即便作为中国书协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主席,以及现在作为河南省文联主席,她参与组织过大量活动,也从不张扬自己,而保持了内敛和低调。对于资历、工作、才情等可以“好风凭借”的因素,她似乎都刻意避开瓜李之嫌,绝不去出风头。我想,这一方面说明她律己甚严;另一方面,也未必不透露出自尊自重的风骨。盖人生在世,首在立德、立功,其次立言,忠诚文艺事业是职分所在,当然应该夙夜在公、热情奉献;而著文作书,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的园地”,为什么不默默地耕耘呢?而艺术,宏观地看,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是人的全部素养的外化,只有静水流深,才能有容乃大,最终卷起巨澜。
  而杨杰的书法历程,也确实呈现了日积月累、冉冉进阶的轨迹。
  当代中原书法,大概经历过三个时期。复兴之初,吾豫绍承的是碑派书法,帖学传承甚微。加上中原书法资源多为碑版,所以篆、隶、魏碑独擅其长。复兴初期的第一代书家,大多在篆、隶、魏碑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尤其是几乎人人长于隶书。稍迟,王铎风、明清调与碑学杂糅,产生了以巨幅大幛、水墨淋漓、乱头粗服为特色的行草书书风。当20世纪90年代以美术化为特征的“流行书风”兴起时,中原书法表现出某种“迟钝”而没有走向极端。但是,美术化的整体趋势,导致了篆隶书装饰性的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对“三代秦汉精神”的高度认同。而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也正动摇着“地域书风”的基础。进入21世纪,在回归传统的整体社会思潮下,对笔法的再发现式研究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进展,基本上终结了碑学作为主流的历史,而使帖派得到了全面复兴。而这时,以“口传手授”、“相互陶染”为特征的地域流派因素,在书法传承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不足道,高校、研修班,以及网络等新生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书法家由于教育背景不同、个人爱好不同,产生了“百花齐放”式的分化。当下的书法,流派风格虽然仍然存在,但在地域意义上,早已无序交叉,不复楚河汉界了。
  在这一嬗变中,杨杰显示了超人的定力。她几乎“八风吹不动”地坚守自己的艺术立场。杨杰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书法,入手唐楷,逐渐涉猎诸体,多以行书面世。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她就形成了个人的行草书风格。受中原文化的模铸,以及书法复兴初期中原书风的影响,她的行草书基本上也可以划入碑学范畴。笔者不能指认杨杰书法来于何碑何帖,但就其整体形象和审美趋尚来看,无不表现出碑派行草书的特色。其用笔一例中锋,铺毫杀纸,如印印泥,绝无浮滑轻佻。转折之处,宁实毋虚,宁拙毋巧,但起讫清楚,能提笔正收,不作纠结盘绕。其字势略似蒲作英,宽博雍容,而不乏汪洋恣肆。草书或行书中偶间草书,以章草为法,古意盎然。其字间紧致,行间茂密,如峭壁当前,郁勃峥嵘。其行草书总体营造的是凝重、古拙、博大的审美境界。
  很难由此及彼,看起来颇有点“民国范儿”、“闺阁气”的杨杰,不事红笺小字、簪花小楷,而偏能大笔濡染,大气盘旋。这种差异,或许与宛约到极致的李清照,却也写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般绮丽雄壮的句子,约略相似。
  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往往是多元而统一的。笔者注意到杨杰的两件近作。其一,草书《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贺方回任侠使气,好谈天下事,此词志在戎马报国,一吐胸臆,因而气象豪放,有天风海涛之致。而杨杰此作,笔酣墨饱,中气鼓荡,也令人如闻急管繁弦,如见铁马冰河。词意与书意相融会、相生发,读之不禁握拳透爪,气壮神旺。行书《晏殊清平乐》则是又一重天地。晏同叔词风浓丽工巧,温润秀洁,杨杰这件作品也写得错玉镂金、风流蕴藉。尤其“斜阳独倚西楼”、“绿波依旧东流”两句,奇诡跌荡,匪夷所思。此作与《贺铸六州歌头》可谓大异其趣,而一以贯之的,是词意与书意的融会无际、相得益彰。实际上,学中文出身,又为河南省作协会员的作者,在有意无意间,传达了书法之所以为书法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书法家,如果仅在笔墨构成中讨生活,作品如何能够打动人心,进而获得长久的穿透力呢?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在《杨杰书法作品集》序言中,曾如是评价杨杰:“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穿越,而作品自然也是精神的果实。生命的感悟,历史的思考,汉语言文学的功底,古典文学的造诣,都一点一滴地滋养着杨杰的书法,并在他的作品中发出声响。放达与婉约,险峻与平易,纵横与闲雅,矜持与率真,不同的韵律时隐时显,时强时弱,而诗情的流动是一贯的。这种大气的追求和诗的点化,使他一开始就摆脱了为书者书的匠气,而具有一种文化人格的气韵。”
  当然,“天地江河,无日不变”,杨杰书法在矢志不渝的基调下,也不断进行着微调和丰富。前述《晏殊清平乐》中,显然蕴涵着更多的字法推敲,或许对北魏墓志造像做了更深入的探索。《杨柳蔷薇联》虽沿用过去的体段,但并不只是一拓直下,字间姿态呼应,颇有经营。而《自作诗曲水流觞》、《欧阳询论书二则》则显然暗渡了不少帖学的气质……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每一件作品都不是无谓的重复,而是随内容、形式、环境、时机的不同,各有千秋,也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杂多的统一。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对碑学审美理想的眷恋、对自然书写的固守,形成其基调和骨气,而涵泳体察,博取众长则使其丰沛膏润。因此,其作品在坚质浩气、雄浑恣肆的基调下,正绽发出绚丽的光彩。“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自能臻于“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烂熳。
  当我们综合考察杨杰书法艺术中的思想、功力、学识、才情,以及最终结晶的独立面貌、独到风格时,她的“成功之美”固然值得称述。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其一,变与不变。大概先汇聚众流,然后“自成一家”是一条道路;而较早确立方向和风格,然后不断完善、不断深化是另一条道路。在今日某人获奖,明日风靡影从的当代背景下,守得住自己似乎更足珍贵。否则,朝秦暮楚,恐怕难于说得上思想力和原创性。其二,人文精神的体现。张海先生点出的“诗的点化”、“文化人格的气韵”,究竟如何去实现?在展览体制下,书法美术化,具体地说是创作的工艺化,究竟应该把握在什么程度,才算得上“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恐怕应该是当今书法家思考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杨杰的书法履历和作品,应该都值得考察和认识。
  当然,杨杰也不会停下脚步。所谓“懒人”,或许是懒于无聊营苟,才能勤于学、敏于事;所谓“愚人”,当正是本着愚公精神,锲而不舍,夙兴夜寐。诚如是,“九万里风鹏正举”,当可期也。
孟会祥

2014年2月24日

  艺术中原
3# 峨眉山
 大卫 发表于: 2016-8-6 15:31:02|只看该作者

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 ──简析杨杰书法艺术


★ 人物介绍
  杨杰,女,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学学士,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书,自唐楷入手,上溯魏晋,后着意行草,师二王、王铎、祝允明等。书作苍劲大气,清刚雅正,风格独特,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和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画廊收藏,出版有《杨杰书法作品集》。2016年被《中国书法报》评为“当代书坛最有影响力的女书家”。供职于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主席、党组副书记。为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

简析杨杰书法艺术(文/西中文)正文:
杨杰 作品一 李白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在色彩斑斓、眩人眼目的当代书坛上,杨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之所以这样说,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杨杰书法自碑学植基,而近年来书坛帖派复兴,碑派理论和书法实践不断受到质疑和冷落,乃至不少当初写碑的人都转向帖学,而杨杰却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立场,这种坚贞不渝的守望精神让人感动,也必将成为当代书坛可贵的精神财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进入竞技时代。竞技者在参与各种不同规模的展览比赛中磨砺提高,同时也不断影响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发展方向。这几乎成为当代书家的常态化发展模式。而杨杰显然不是这样,她很少参与当代颇为热闹的书法竞技,或者偶尔参加也并不受时风走向的影响。她仍然坚持以读书、治学来营养书法,在艺术上走独立探索的道路。这种以学养书的探索模式显然是当代书坛的短板和弱项,因而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第三,在人们一般的、概念化的理解中,大体是北方尚碑而南派主帖,男性阳刚,而女性阴柔。然而在实际上,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在近当代书坛上,北方的帖派大家有北京的启功、陕西的沈尹默,南方的碑派重镇则前有康有为,后有饶宗颐;而阳刚大气的书法风格,竟然被杨杰这样一个弱女子演绎得如此精彩,也足以证明先哲的论断:理论总是灰色的,只有实践之树常青!
杨杰 作品二
  帖派书学发轫于东晋,经过140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开宗立派的宗师巨匠,然而到清中叶,已渐趋式微。随着碑碣墓志和早期书法资料的大量出土,习碑渐成潮流,经康有为总结倡导,遂成为与帖派并立的新的书法流派──碑派书学。清中后期以来,碑学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雄视古今的书坛大家。碑派的出现,无疑大大拓展了书法审美的领域,碑帖两派正可相互砥砺,取长补短,不断丰富书法的审美内涵。然而书法复兴以来,一股否定碑派的风气悄然而起,认为提倡“尊碑抑帖”动摇了书法经典的权威地位,中断了书法技法的传承,并导致“破体杂出”、“丑书横行”等。有人把这一切的责任都推到康有为身上,认为康有为去世之后,碑学也就消亡了,如此等等。
杨杰 作品三 王维诗十八首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远的不说,即如在改革开放、书法复兴的初期,当时硕果仅存的书坛耆宿大多受到碑派的熏染;而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原书风,也受到碑派书学深深的影响。杨杰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脱颖而出的河南书家,自然也受到中原书风的影响,而杨杰刚健沉毅的秉性,也正好与碑派书风高度契合,因而写来得心应手、形神兼具。杨杰书法的突出特点是其用笔,中锋行笔,以实为主,淡化提按,顿挫著力,筋节分明,使得其笔下的线条如浑金璞玉,金钗折股,百炼精钢化为绕指。杨杰的用笔明显受到康有为、蒲华等人的影响,一扫帖派用笔的细巧柔媚,扑面而来的是一派苍茫浑朴的郁勃之气。
杨杰 作品四
杨杰 作品五
  当代大家饶宗颐先生曾说:“书要重、拙、大,庶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倚声尚然,何况锋颖之美,岂可忽乎哉?”又说:“学书历程,须由上而下。不从先秦、汉、魏植基,则莫由浑厚。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浮大舟也无力。’二王、二爨,可相资为用,入手最宜。若从唐人起步,则始终如矮人观场矣。”选堂先生所言,并非专为碑派张目,而是从书法审美立论。司空图《诗品》以“雄浑”置第一,以“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冠诸美之首,说明在艺术领域,必以雄健厚重、浑朴端庄为正大气象,其它的任何变化,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当代对碑学的质疑恰恰是违背了这个基本的审美法则。
杨杰 作品六
杨杰 作品七
  我们欣喜地看到,以杨杰为代表的一批当代书家,并不为时风所动,而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立场,摒弃柔媚,拒绝轻佻,坚持“重、拙、大”,把雄强浑朴进行到底。
杨杰 作品八
杨杰 作品九
杨杰 作品十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艺术风格和单调生硬划等号。在杨杰的艺术世界里,在沉雄朴拙的整体风格之下,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细腻的表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虚实的变化。杨杰的用笔虽以中锋为主,便在虚实上仍然有着丰富的变化。尤其是起笔、收笔处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形断意连,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极强的控笔能力和对提按虚实向背等元素的灵活运用。其次是节奏的变化。杨杰的用笔,节奏感极强,乃至一笔之内的转折行留,她都能安排得十分得体,这使得她笔下的线条气势畅贯,真力弥满,绝无虚怯靡弱之弊。前人论书,非常重视节奏。刘熙载所谓“字要有筋节”,饶宗颐先生提出:“主‘留’,即行笔要停滀迂徐。又须变熟为生,忌俗,忌滑。”这些观点,都是从节奏立论。杨杰书法强烈的节奏感,使得她笔下的线条始终保持一种张力。第三是墨色的变化。杨杰虽然在书法审美上,走的是本色和本分的路线,但也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以丰富其作品的表现力,其中墨色的变化是比较突出的,她不但善用浓墨重笔,而且善于使用枯笔淡墨,乃至一字之内,浓淡轻重,对比明显,相映成趣。这些丰富细腻的变化,使得杨杰的作品在质朴厚重的总体风格之下,表现出丰富细腻、多姿多彩的面貌。
杨杰 作品十一
  杨杰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书家。她是学中文出身的,写得一手好散文,在古典诗词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修养。因此,她的书法并非依靠令人目眩的视觉冲击力取胜,而别有一种高韵深情,坚质浩气。书法作品同乎其人,有的人热情似火,豪达机敏溢于言表,让人过目不忘,然交往稍深,便觉虚浮浅薄,华而不实。有的人初一接触,感觉平平,似无甚过人之处,然而接触得多了,便会发现此人其实很有内涵。书法也是这样。说实话,杨杰书法不是那种一见便感觉英气超迈、光彩照人的类型,甚至会让人感觉写得过于老实、过于简朴。然而如果能钻进去,真正读懂杨杰的艺术语言,你就会感觉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在当下喧嚣浮华的书法语境下,作者刻意避开夸张的广告化的形式表达,力求用本真的书法艺术本体语言演绎自己的审美追求,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不同内容的作品中,作者用不同的笔法、气势、节奏、韵律有条不紊地表达着自己的审美理解、心性旨趣。杨杰的作品值得人们去反复阅读,深入挖掘,在一遍遍的欣赏和挖掘中,你会不断得出新的惊喜、新的神会。杨杰对于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设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有的如明堂大器、典重庄严;有的如小园香径,风光旖旎;有的如夜阑箕斗,迸珠溅玉;有的如开炉出冶,遍地流金;有的如仙女持彩练,有的则似刑天舞干戚。这些不同的风格设计,与作者书写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境是密切结合的,杨杰是用一种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手法来表达其丰富的感情内蕴。换言之,读懂杨杰的书法艺术,不能仅仅关注其“广度”,更须关注其“深度”。刘熙载说:“论书者曰‘苍’,曰‘秀’,曰‘雄’,余谓更当益一‘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仅仅论“苍、秀、雄”,只是一个平面视角,加上一个“深”字,才是一个立体的视角。杨杰书法的深度,充分展现了其文人书的优秀品格。
杨杰 作品十二
  每个人应该说都是矛盾的集合体,而在杨杰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外表看,她是一个娇小娟丽的柔弱女子,然而其书风的雄浑大气却丝毫不让须眉。她性情温和恬淡,连说话都是细声慢语,但其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热情和能量。她性情随和,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对艺术的执着坚守却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历来被认为最适合表现铁马秋风、雄强豪迈气质的碑派书风被一个弱女子演绎得如此精彩,似乎也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客观地说,杨杰当初学书,从习碑入手,有时代的因素在,或许带有某些偶然性,而碑派书风的质朴率真、刚毅雄强,正与其性格相契合,则是她在碑体风格上取得不寻常成就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说到这么多年以来,她对于这种风格的坚守和深入挖掘,则更是来自于她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对自己审美目标的不懈追寻。艺术需要多样化。苏轼论书诗云:“貌研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居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艺术家坚守个性,表现个性,是艺术多样化取之不尽的源泉。鲁迅先生曾经论及“北人南相”或“南人北相”的奇异之处;在书法上也有南北派的分别,源自清阮元的“南北书派论”。阮元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康有为不同意他的观点,说:“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还是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好:“地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在艺术风格上,杨杰的“这一个”无疑是当代书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审美多样性增添了一个极好的新注脚。
杨杰 作品十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杨杰 作品十四 张祜江南杂题六首
杨杰 作品十五 贺铸词六州歌头
  艺术中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30 15:31:00|只看该作者

河南文联主席杨杰:把汉字艺术传承下去

源自:大河报

  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
  新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甫一亮相,创作道路、从业历程,凡此种种,便被各路媒体扒了个底儿掉。记者首晤这位新任主席得到一个强烈印象──小女子,大女人,之所以能在男性主打的书坛脱颖而出一举拿下虎符,执行力绝不是盖的。

惊艳书坛“娘子军”
  1983年,大学刚毕业的“文艺青年”杨杰就进入河南省文联,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4年调至省社科联工作。2013年底,杨杰再次回到省文联,担任主席职务。
  行政工作之外,书法始终是杨杰的挚爱,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临池不辍。2007年,杨杰当选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并兼任省书协妇女书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在整个创作群体中不到5%的占比,女性书家是绝对的边缘群体。然而女书家杨杰率队8年,竟创造了近百场书法展览的惊人“业绩”,河南女书家群体随之名动全国,外省更竞相邀请河南的女性书家前往办展交流。
  从书协副主席到主席,“跨度挺大”,杨杰表示,她希望可以在顶层设计上发挥主席团的核心作用,制定规划,明确责任,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位谋其政,合力推动河南书法事业的发展。
  河南书法创作群体的实力,放在全国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河南书协的成立也要早于中国书协一年,1984年首届中原书法大赛,在全国乃是首创,“非常轰动”。早期的几届国展,河南的入选及获奖均稳居第一,风头一时无两。
  曾经的辉煌,却逐渐被兄弟省份赶超。“江苏浙江山东,都是作为兴省战略来的,政府重视,各种扶持。”河南若想不落人后,发力是必须的。
  “制约事业发展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匮乏。”即便是有官方背景的体制内书协,办展也须出门化缘。而近两年的市场萧条,一时难以改变。“文化市场不好,利用社会力量,向企业筹资的空间不大”,如何运作,是要见真功了。
  市场固然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力,纯粹的、潜心的文艺创作才是根本。在杨杰看来,汉字书法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传统艺术,是中国人的基本修养,令人欣慰的是,八零后、九零后中也不断地有新人涌现。创作团队具备合理年龄梯次架构,方能可持续发展。
  “文学艺术不仅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事业,也是全体国民共同的事业。”把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字艺术传承下去,是这位女性书协主席对自身职责的定位,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期待。
  (记者:王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8:55,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