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越冰|查看: 10079|回复: 28
[科技·双创

破纪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年完成15次发射任务

 [复制链接]
8#
 cheelgo 发表于: 2004-3-5 12:53:19|只看该作者
那地方风景如何啊?
7#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4 09:40:1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澳星发射一夕数惊中美合作化险为夷
  第一枚“澳星”重点七点六七五吨,原订三月八日在西昌发射到近地轨道,但是美方科学家突然发现卫星出状况,紧急要求延迟两周发射。中方只好赶紧调整已定的程序和全球观测网,这也使得“澳星”的首次发射一开始就倍加艰难。
  三月二十二日,美制新式“澳星”将由中国长征火箭发射,全中国和世界上亿观众也期待着电视现场直播发射实况。
  下午六时四十分,“澳星”在点火命令之后喷出一团火焰,但是火力突然减弱,本该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只微微晃了一下,便在余火中静止不动了。为了防止国际上多次出现这种情况而导致箭炸星碎、发射场被毁的悲剧重演,指挥中心之刻下令紧急关机,直播的电视画面也立即播出中方宣布发射中止的消息。
  显然,发射失败的原因是两个助推火箭的发动机点火后又熄灭使总推力不足所致。幸而,中国大陆长征火箭的紧急自动关机系统在千钧一发之际奏效,保住了火箭、卫星的发射场。现场操作人员立刻拆除一切危险零件,卸下澳星,化险为夷。
  故障原因迅速查明,原来是点火控制电器簧片间有一铝质多余物,点火瞬间造成接触点高温相连,致使一、三号助推火箭发动机提前关机。中国大陆的设计师立即改善设施,赶制新的运载火箭。
  经过一百四十天的准备,西昌准备再次发射“澳星”。八月十四日凌晨六时三十分,准备就绪的发射现场正在进行最后的工作程序,指挥员突然下达“延迟二十分钟”的命令,现场人人急得冒出冷汗。原来是美方技术人员在最后检测卫星时紧张过度,竟然在卫星舱里掉下一个插头!航空史上多余物造成发射失败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好在中美双方合作,迅速地找到了这个小插头。
  黎明七时整,长征火箭载着“澳星”,在巨大的喷发声中随着发动机直飞苍穹,众箭托星,“澳星”几乎以命中靶心的精确度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位置,中、美、澳航太界皆大喜过望,这是西昌历史上辉煌的一天。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年来对外开放,使为数不多的中外记者得以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他们以新闻的眼光观察这个发射场内外鲜为人知的一切,大有“揭秘”之感。
  北京一位摄影记者为了拍摄“澳星”的发射过程,先乘车从成都出发,一天半的路程中翻山越岭、渡江涉河,过雪山和泥石滩,在西昌市郊外成昆铁路一个小车站附近抵达一座叫“漫水湾”的镇子。此小镇在川滇公路之畔,由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展,使得此地特种车辆、军车、军人很多,显得颇为热闹,饭馆和商店的生意也很好。小镇外有一个检查站,管辖一条宽敞的专用公路,这条公路是通往大山下的安宁河边。

尖端科技进军彝乡人文景观对比鲜明
  沿这条专用公路过跨河大桥,桥畔另有铁路钢桥拐入一个宁静的山谷地带。路两旁多是麦田和油菜地,间或有一些玉米地,彝族人家特有的泥土垒墙、木梁瓦房的院落,在丛丛竹林中隐现,有些墙上还写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类的标语。三三两两的彝族民众中,年纪大的仍旧身披一种名叫“察尔娃”披风式的民族服饰,妇女穿着绣有漂亮花边的衣服和百褶裙,年轻小伙子则大多穿上鲜艳的现代服装,甚至还换上了西装、中山装。
  就在这些背柴、赶猪、放牛、抱孩子的彝族人身边,不时驶过一辆辆豪华的进口轿车和国产汽车。古朴民居旁边的专用铁道线上,赫然停着列列运送火箭的特种列车和高级软卧车厢。将具有世界水准的卫星发射中心建在深山腹地中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人文景观上形成了一种鲜明、强烈的对比。几乎所有的外国来宾参观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迈出站有警卫的大铁门时,看到一墙之外就是民族风情浓郁的彝家村寨,鸡犬之声相闻,古风旧俗犹在,无不感到奇特 内是最现代的发射中心,墙外是古老的村寨,恐怕再没有比这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了吧!
  记者也注意到这里其他奇特的景象:航太专家思索时散步在田埂之上,农田里有弯腰除草的农妇;男女技术员谈情说爱的小桥之下,有许多在溪流中光屁股玩耍嬉戏的顽童。发射中心的红砖墙外,彝族人也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开办了自己的医疗所、粮食加工厂、自行车修理和小吃摊,青年人在文化娱乐室里打撞球,一些彝家妇女在墙边路旁摆放出售的梨、青菜,瓜子榶块和针头线脑等杂货。
  每次发射前夕,当地政府人员和警察就必须动员居住在发射场附近的民众,要求他们临时撤离家园,并发给他们一些钱作为补贴,让大家到安全地带或远处投靠亲友。所以,届时在路上可见彝族百姓们抱着鸡、背着粮食和白酒桶,成群结队地离去。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欢度佳节的日子了,大夥儿都停止耕作,聚在火塘边一起喝酒、吃肉、抽烟、聊天。等到卫星发射之时,山坡上就围满了黑压压的民众,等待着观看火箭升空的壮丽景象,他们可真是有眼福。
  在西昌市小小的集邮市场上,每次为发射卫星而发行的纪念邮票和首日封都是抢手货,尤以这条山谷中的邮局邮戳最为珍贵,常常“制造”出许多珍品。例如为“澳星”首次发射而发行的首日封,因发射首次失利顿时成为难得的邮品,身价从原本的两元人民币猛涨到数百元人民币,价格虽然很贵但还是难以买到。此外,一些小厂家也开始生产出售印有“西昌发射中心”的纪念品,也颇受欢迎。
  这座发射中心至今有二十年的历史,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和发射中心的开放,名声大噪的西昌,已经成为中外宾客旅游参观的热门地点,外来的人尤以能够进入这座陌生的山谷,亲限看看宏伟的卫星发射中心而感到荣耀和自豪。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辉煌成就,相信仍是未来世人瞩目与向往的。
  摘录于寻星族园地,原文取自《大地地理杂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4 09:39:10|只看该作者
亚卫发射战战竞竞一飞冲天开创纪元
  一九八九年一月,亚洲卫星通信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合同,这是中国大陆走向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第一步。为此,在履行合同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再次进行了一次带有风险的卫星发射,此举胜败非同小可。
  这一年九月,一场暴雨在发射场附近十公里外造成山崩,罕见的特大泥石流洗劫了通信总站,冲断了公路、铁路和供电、通信线路,几乎完全破坏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发射场全体工作人员日夜苦干了十几天,才得以全部修复。
  一九九○年二月四日,中国大陆第五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又在西昌发射成功,这是九十年代新春的首战告捷,为发射“亚卫”做好了一切准备。
  终於,来自美国的波音七四七飞机载着“亚卫”,首次降落在西昌机场。警卫士兵管制了五十公里长的五号公路,使这颗能涵盖亚洲三十个国家,为二十五亿人口提供先进通信服务的卫星能够平安进入测试厂房。这颗卫星曾在一九八四年由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送上太空,但因故障,卫星未能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便荒废在太空中。英国保险公司赔款后,又请美国发射太空梭把这颗卫星抓回来,四易其主之后,才被英国和香港公司购得。为了确保这颗卫星的安全,香港和英国、美国、加拿大组成一支九十多人的庞大试验队进驻西昌,以检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运作。
  中国大陆从一个月前的气象预报判定四月五日的天气发射最好,但香港人根据农历认为四月五日“诸事不宜”,坚持四月七日发射。结果,四月五日发射场晴空万里,四月七日临近发射时却雷大作。气象人员从云图上发现一片一百平方公里的云层会在晚上九点钟时移出发射场,估计那时将会出现四十分钟的晴空,於是发射场指挥员命令全体作好一切准备。二十一时正,发射场上空果然变成一片可见星星、月亮的天空,紧接着三十分钟的发射程序完成后,一声“点火!”令下,火箭托着“亚卫”一举发射成功。发射场一时鞭炮四起,从此大陆发射卫星的技术进入了国际商务领域。
  早在一九八八年,中、美、澳就签订了在西昌发射两颗“澳塞特B”通信卫星的合同。因为数吨重的先进通信卫星,国际上能有大推力火箭发射的国家极少,加上风险极大,连保险公司也不敢轻易接受。美国为澳大利亚新研制的通信卫星,就是目前最新科技的集大成者,重达七点六五吨。中国大陆方面决定尽快研制“长征二号E”大推力运载火箭,并在西昌抢建另一座新的大型发射场,计划在发射澳星之前,先进行一次新型火箭的飞行试验。

赶建新场草木皆兵解除危机前仆后继
  中国大陆航太界的菁英此时再度云集西昌。美、澳考察团在一九八九年看见刚破土动工的新发射场址时,悲观地断定三年后才能建成,但中国大陆却保证一年后在这里发射新型火箭。此后,全国为西昌新发射场的兴建工程作出了全面的援助,一切都必须创记录提前完成。设计人员在火车、飞机上仍忙於工作,经过几月的日夜赶工,竟完成了过去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程,据知这项工程仅图纸就装满了一堆大箱子。
  曾经为中国大陆第一颗原子弹安装一百多公尺高试验塔的安装大队,两次获得国家重大发明奖,这次经过十四个月没有节日、假期的密集建设,终於在一九九○年三月,将一座九十七公尺高(亚洲最高)、四千三百吨重的现代化多功能发射塔架竖立在二号发射场,其崭新铮亮的塔身在苍翠山谷中显得分外雄伟。
  同时,北京运载火箭研究院用十八个月时间所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也应运而生,也利用过去十一次发射全部成功的“长征二号”火箭作基础,加长和加粗蕊箭,又并联四枚助推火箭,全长五十一公尺,有八台发动机,可以将八点八吨重的航空器送入同步轨道,把九点二吨重的航空器送入近地轨道,具有类似太空梭的功能,可发射不同类型的当代卫星。另外,新建成的卫星地球通信站也加入了国际通信卫信网路,可进行卫星测试、数据和图象传送的工作。
  这枚新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原订在一九九○年七月九日发射一颗模拟“澳星”的人造卫星搭载一颗巴基斯坦卫星,总重量七点四吨。由于时逢夏季,火箭加注燃枓后,火箭内部与外部空气的温差使箭身表面有“出汗”现象,情况异常,以致发射延迟。为了查寻原因,技术人员必须进入箭身分析处理,但是就算剧毒燃料泄出后箭身仍然充满了毒气,技术人员只好戴上防毒面具排队进入。前一位中毒晕倒,后一位立刻补上,这种前仆后继的八天冒死工作,终於排除了危机,结果有十五人被剧毒致伤,一位老技术人员献出了生命。
5# 华蓥山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4 09:38:33|只看该作者
长征三号一鸣惊人通信技术一日千里
  一九八三年十月,中国大陆决定在西昌发射场首次发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直到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运载中国大陆第一颗试验卫星的火箭从西昌发射了,它呼啸升空后,可惜由于火箭在飞行中失去了推力。
  同年四月八日傍晚,发射场在一场雷雨之后,中国大陆的第一颗同步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卫星正常进入轨道。这是中国大陆自行完成的通信卫星发射试验,从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引起世人的注意。
  由于八十年代,国际航太领域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有了神速发展,并且被证明是最实用是收益最高的应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卫星发展就变成一项竞争十分激烈的科技研究项目。中国大陆在这种趋势下也开始关注这个市场。
  一九八六年,中国大陆在世界航太发展连连挫败时抓住了良好的发展时机。这年一月二十八日,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升空十秒后凌空爆炸,五名太空人和两颗卫星无一幸免,一起坠入了茫茫大海,从而使航太发展蒙上一层浓浓的阴影。接着“擎天神”火箭爆炸,“角翼”火箭失控自毁,这样一来,美国用来,发射卫星的三种主要运载工具只好被迫暂停使用。在此之前六个月,法国“亚利安”火箭也因三级火箭点火失败,使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失去了一颗卫星。
  就在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爆炸失事的第四天,即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矗立起新的一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载着中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就在进入发射程序后,发射场上先后出现的两次故障都被及时排除,最后终於发射成功。这次的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表示中国大陆卫星通信技术已从试验走向应用的阶段,进一步也证明了中国大陆航太技术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实力。同时,它还促成了中国大陆航太技术的对外开放。
  一九八六年五月,中国大陆上的各大报都用大号黑体字刊登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承揽国外商业卫星发射业务的新闻,这个消息一时成了轰动国际科技市场的大事。许多国家及公司对此举表瞩目,并且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涌向西昌考察参观。
  美国二十多家航太公司的代表捷足先登,接加拿大、西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相继都与西昌建立了业务关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了适应开放,便进一步改善发射设施,提高通信能力,并且用了一年的时间扩建整体设备。为了向世界显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场的安全性,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和十二月二十二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两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在此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大陆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也为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4 09:38:10|只看该作者
冬暖夏凉碧空如洗得天独厚占尽地利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的确称得上一座理想的天然发射场,其优越条件颇多。
  其一是海拔高、纬度低。发射场地处东经一百零二度,北纬二十八点二度,平均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力。除此之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的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利於卫星的要求,利於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其二是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在南北纵的大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於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布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
  其三是气候适宜。西昌地区属於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摄氏十六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可谓“万紫千红花不尽,冬暖夏凉四季春”,也素享“小春城”的美誉。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日照多达三百二十天,几乎没有雾日,全年风速都很低。每年只有六月至九月为该地的雨季,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皆为旱季,多是晴天,太阳辐射强,常常碧空如洗,风和日丽,这些气候条件大大地增加了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由于当地能见度极好,每逢月夜,天高云淡,明月分外皎洁迷人。故前人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激九宵”的诗句来形容西昌明朗的月夜景色,所以西昌又有“月亮城”的美名。
  其四是这里水源丰富稳定,四季长流,能充分供应发射场清洗废物和冷却用水的需要。
  其五是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距发射场五十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跑道长三千六百公尺,可以允许C-130和波音七四七等大型飞机起降。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达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於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另外,国家通信干线也紧邻发射场,可便利通信网路,保证发射试验时的通讯。总之,西昌大凉山中的山区型发射可说是得天独厚,占尽了地利。

松林山区排兵布阵建场设站十年有成
  一九七○年九月,酒泉发射基地调动西北地区的精兵悍将,汇集全国各人马,浩浩荡荡奔赴中国大西南的西昌。当时隧道多、桥梁多而且异常艰险的成昆铁路、才刚刚铺通铁轨,火车还没有载过人、运过货,航太建设大军就率先登上列车,在这条难度极高的新铁道上穿行,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大运输。
  犹记当年西昌松林地区的景象是满目苍茫的高山,四周枯草没膝,零零星星的土地旁有几间古旧残破的彝家村落,房屋已经摇欲坠,彝家人在山坡上还过着近乎刀耕火种的生活,到了夜晚山野中不时还会传来野狼的嚎叫。
  仅仅几天之间,这条幽静山谷外的宁静河畔,突然间车辚辚、马萧萧,千军万马一下了搭出整片黑压压的帐棚群,绵延了几公里,好似三国诸葛孔明率领十万大军安营紮寨一般,气势非凡,场景壮观。当时周围一些不明底蕴的彝族民众,都吓得纷纷跑进深山幽谷里躲了起来。后来经过当地政府和军方合力委婉说明,民众才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好奇地目睹眼前的巨变。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麽多大军队和工人,更没有见过这麽多的汽车和各种施工机械,所以那时彝族男女老幼,整天总爱成群坐在山坡上,兴致致勃勃地观看军队和汽车。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随即指示将西昌发射场工程列入国家“四五计划”(即第四个五年计划)中,希望能够加快建设的脚步。
  但是,七十年代前几年,文化大革命仍在进行,发射场的建设工程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大陆计划在三年之内发射第一颗试验同步通信卫星,西昌发射场才又展开了大规模的修建。当时,大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一批一批运抵西昌周围,急需抢运安装,但是当地政府和民众非常好奇,皆纷纷涌上街头大饱眼,使得当地的县长不得不用警车亲自在前面开道,一路护送设备抵达发射场。
  一九八○年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庞大复杂的基础设於完成。昔沈寂的山谷中,如今耸立起发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三号塔架,高达七十七公尺。发射控制中心在一个山坳里,大厅全部使用电脑操作,这个能容纳数百人的指挥大厅,正面墙上有一块长五点三公尺、高四公尺的大型电视萤幕,两侧密密麻麻的信号显示板使人一目了然。
  技术测试中心是一片高大泛白的建筑,设在邻近的一个山谷里、那里溪水环绕、林木葱郁,分布着火箭和卫星系列的测试大厅和厂房。指令控制中心则建在发射旁边的山洞底下,直接掌握着发射场上的运作。其他的通讯中心、测量站等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座座落成。空、陆交通和有线、无线通讯此时也都已经畅通无阻、四通八达了。
3# 峨眉山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4 09:29:14|只看该作者

月亮城飛出火鳳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揭秘

⊙作者:撰文 摄影/贾国荣

  位於中国西南莽莽大凉山区的西昌自古即彝族人家薪火相传的聚居地,也是四川最偏远落后而且贫困的“甘、阿、凉”三大地区之一当七○年代国际航太大竞技之时,西昌以其优良的地理条件、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雀屏中选为中国大陆航太发展的重镇科技尖端的设备与民族风情浓郁的彝乡村寨,在深山幽谷中形成了奇特而强烈的对比。
  一九八八年十月八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赴中国大陆访问,两天之后,温伯格突然在北京“失踪”,原来他乘专机飞往西昌,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了一次验证性参观。之后,他对随行的记者发表了如下谈话:“这个发射中心,确已具备发射卫星的条件,而且还有很大的潜力。这个发射中心目前正在进一步改善设施,以便执行中国人自己的太空计划,并且发射外的商业卫星,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中国大陆近年来航太发展的重镇,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位於中国西南腹地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的莽莽大凉山地区,那里自古是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聚居地,目前也是四川省最偏远落后而且贫困的“甘、阿、凉”(即指甘孜、阿坝、凉山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三大地区之一。具有世界水准的卫星发射中心居然兴建在这样的地方,彷佛有些不可思议,因此对无法前来一窥究竟的人而言,西昌卫星发中心着实充满了神秘色彩。导 弹研制众人役役卫星基地万中选一
  当五十年代美苏两国在航太领城中展开激烈竞争之时,中国大陆的最高决策层於一九五六年十月在北京组建了航太机构,首先选在甘肃省酒泉地区建立中国第一座导向飞弹实验基地。当时留学回国的科学家和全国的技术人员,以及从各所大学里挑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加上军队数十万人,一时云集河西走廊荒芜的戈壁滩,以大兵团作战的方式飞快地建起导向飞弹发射场。
  一九六○年十一月,中国大陆在酒泉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向飞弹(以下简称导 弹),之后几年,以“东风”命名的导 弹在研制技术一直有令人咋舌的成果。到了一九六六年十月,导 弹载有核弹头的运载火箭再次完成了发射试验。
  在此同时,中国大陆已经着手於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计划。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在酒泉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卫星重达一百七十三公斤,并从太空向地球播放一首以陕北民歌曲调改编的歌颂毛泽东的《东方红》。这件事引起全球的注意,并且中国大陆也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的第五个卫星国。
  一九六九年底,中国大陆当局提出设新发射场的计划。新发射场既要利於长远发展,又要便於保密和施工。因此,选定发射的位置至关重要。
  由于酒泉发射场曾有苏联参与勘察、建设,且距离苏联参与较近,不利於保密,所以勘察队走遍了滇北、黔东、鄂西、川南、晋东、西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九省、二十五个地区的八十一个县,历时三个月,最后才从十多个方案中精选了三个。
  一九七○年初,高级专家组再次覆察以便选出最佳的地点,十月终於确定在距四川省西昌市六十五公里的一条幽深峡谷中,建设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试验场。这个地区又名松林,这是由于大山上的红土壤中长着密密麻麻的松树。松林区的丛林中满是杜鹃,每到春天杜鹃花就满山遍野地开,非常美丽。
  西昌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古羌人为主的部落,统称为“邛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此地设郡县,这里也一直是彝族聚居地的首府。相传,这里就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的古战场,据说马可。波罗也曾到过此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姚兴国 发表于: 2003-9-25 17:26:01|只看该作者
发射历史
  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这些卫星都是用老三号发射工位,让他们从这里发射升空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可以说它在当时被称作“灾星”,它转到五个国家都没发射成功,后来用航天飞机抓回来,于1990年的4月7日又从老三号发射塔将它成功从这里发射出去。所以说它是一个功勋塔。现在是功成身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卫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
  43年来,月亮城先后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导航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多项“第一”,年发射能力达到10发以上。首次承担整星整箭出口发射任务等多个第一,跃居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场之列。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想,在月亮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次次上演。
  “中心先后实现了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航天器,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从每年最多4次发射到年发射能力达到10颗以上,从近控测试发射到远控组织指挥,从产品应用到核心科研成果自主研发七大跃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书记孙保卫30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反映了中国航天发射能力的提升。他认为,艰苦奋斗是西昌航天精神的鲜明特征,求实创新是本质体现,团结奉献是根本要求。西昌航天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代代西昌航天人锲而不舍、不懈探索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将迎来第25次出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迎来第83次发射,使命是“跑”整个嫦娥三号任务的“第一棒”—托举嫦娥三号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对于世界上关注中国航天力量的观察者,西昌体现了中国火箭发射的最高水准,它不光送走了月球探测卫星和巡航车,还是2007年反卫星导 弹的发射地。
  近期海南基地建成后,很多发射任务会从西昌转移走,但西昌的两座发射塔仍将会是中国航天的主心骨,并长期如此。
  2016年1月16日0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转移轨道。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是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颗通信卫星,也是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出了开拓欧洲市场、服务世界航天的重要一步。
  2016年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5次飞行。
1# 贡嘎山
 楼主|越冰 发表于: 2003-9-6 20:16:33|只看该作者
历史沿革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2013年底已发射中国国内外卫星82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0年4月7日,该中心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优越条件颇多: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水源丰富稳定;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8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组成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地理环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冕宁县泽远乡封家湾。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北纬28°14′42.72'‘,东经102°01′39.95'’,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海拔1857米,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布局特征
  外围布局
  西昌发射中心,坐落在西昌城北60公里的峡谷中。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76米高的发射塔架和300多米高的避雷塔,巍峨的耸立于峡谷的底端。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半封闭小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塔架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同时对星箭进行吊装对接,加注燃料和垂直测试。在点火的那一瞬间,平台自动旋转星箭分离,固定火箭的螺拴也随即启爆,火箭喷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发射塔架两侧的山体内,是与场区相匹配的指挥,测试,控制以及供应水,电,气的设施。进入火箭发射的最后半小时程序后,地面人员就全部转入山体内。
  技术厂区,位于发射场区不远的山坳里。一幢幢乳白色的高大建筑隐没于绿树深处,是卫星发进行装配,加注,测试及火箭水平测试的地方,也是国内目前最先进,最优越的厂房,如今技术厂区已对外开放,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特殊的内部结构,还可以看到一枚专供参观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特别是掌握氢氧发动机失重的情况下二次点火的技术,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控制大厅
  指挥控制大厅,是发射中心的“神经中枢”,位于距发射城几公里以外的山湾里。这里集中了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各种先进仪器,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电脑王国。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的彩色电视屏幕,旁边还有许多状态显示板组成的长18米,宽6米的显视大屏。大厅内还分布着总指挥台,各种控制台,记录仪和显示器。科技人员和贵宾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和各种显示仪器,清晰地看到火箭从发射架上起飞到飞到一级火箭脱落的实况。指挥者也是通过电脑群送来的各种参数,图象进行监视,判断,从而运筹帷幄,战胜太空的。指挥大厅的四周慢大大小小的电脑房,各色显示灯不停地闪着神秘的眼睛,伴随着电脑的嗡嗡声,将火箭起飞后的各种信息迅速处理传输到各跟量站和设在北京的总指挥所。控制大厅后方的楼厅是参观厅。浏览参观者可以坐在这里透过前方巨大的玻璃窗,观看大型彩色屏幕上播放的发射实况。

  发射塔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目前拥有两个发射塔架:
  3号工位: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发长征三号遥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满足发射“嫦娥一号”的需要,又称为新3号工位。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可发射长征二号丙)
  2号工位: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于发射长二捆与长征三号甲,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乙/丙
  1号(未建设):用于曙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只完成了铁路,隧洞等基建施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0:00,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