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姚兴国|查看: 97687|回复: 53
[纪实·新闻

设立会理市意义何在?四川省民政厅独家解读

 [复制链接]
24#
 禹石 发表于: 2005-12-4 23:05:18|只看该作者

千井之城──会理

  老会理每个院子均有井,最多时俗称有千口之多。平时用水全靠井水,井水清彻见底,甘甜可口,暑天炎热,饮一口井水,甘冽宜人,令人神清气爽。家中有好井泉的人家,每到夏天,还在当街门面前放一木桶和瓜瓢,供路人饮用。多记得在南街中医院下面对街的一户人家,六、七十年代尚保留此习俗,该院子井水特别甘甜可口。如在现在用来酿造啤酒的话一定不错。
  城中井水深浅不一,在北关上因地势高,井深可达数丈,而在南边和东边城中,挖地三尺不足,井水即喷涌而出。每个院子的井边,都放有一桶公用,打水桶是打水桶,自家用的桶是不能随便放入井中的。家家都很注意公德,因此井水能长期保持纯洁。有些院内井中还喂养有鱼,红的、白的、黑的,煞是好看,如打水时不慎打到了鱼,也随手抛入井中,不贪入已口。在会理打井水,还得有技术。桶上系一绳子,放入井中时,全靠手上巧劲摆桶沉水,方能提水出井,不像这外地,要靠竹杆或扁担将桶捅入水中。会理其打井水的方式,颇像船上水手从江中提水一样。如是看过罗马尼亚的电影《多瑙河之波》,就会对那船上打水冲洗甲板的情景有很深印象。初到老会理的人,常常为打不上井水犯愁,逗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23#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11-29 23:52:05|只看该作者

会理古城 (我的家乡哟~~~)

地理位置
  位于凉山州南部。

景点特色
  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

景点介绍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西昌市185公里。主要景点有:
  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赢洲公园,位于城内西街,原为明代邓指挥所设水牢。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1980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
  武候祠,位于城北老街子,明嘉庆年间建,清代两次重修,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该景点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美丽壮观。
  东岳庙,位于县城南门外,清镇抚周冕建,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
  景庄庙,位于城西垭口小山岗上,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为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建,迄今风物犹存。
  红军长征陈列馆,设于城内北街文化馆内,馆内陈列红军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建立苏维埃、打富济贫等大量图片实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
  碑林,设于赢洲公园金境阁内,收藏有明朝状元杨升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近代知名人黄炎培、郭沫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聂荣臻等的墨宝31。
  文塔,位于城南,距县城约五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塔层九级、高约十丈,并有生活设施。
22#
 禹石 发表于: 2005-11-29 14:07:04|只看该作者

会理名兰化蝶

  本种属会理莲瓣兰名品系列之一,于2002年春从下山草中发现,叶姿飘逸,叶色深绿,叶长45厘米,一丛五苗,花葶高15厘米,花色初放时为绿色,逐渐转化成以黄色为主调,也是会理莲瓣兰中首次出现的新奇蝶花。此蝶花形状在中国兰花的蝶花类型中也是首次出现,属中国兰花自然特征的新奇变异,但同时又具有瓣型美、端庄美、对称美和协调美的欣赏价值:
  其一,是外瓣变异为绝对一字肩的两枚行型瓣,具明显的收根收尖特征;其二,是主瓣变异在第二层次,即花瓣的位置和层次,但又生长在主瓣的方位,放紧紧地盖住了蕊技;其三,是雄蕊和雌蕊合生的蕊柱,也即俗称的“鼻头”,从往基部到鼻头药帽均变成了明显的双倍体,柱体中间还有一条垂直红线分隔,故在欣赏此花时特别地香,也印证了蕊柱吐香的学说和观点;其四,是唇瓣的特别变异:唇瓣的前半部分具有花瓣的形状,又同时表现了花瓣唇化和不完全反转的特征;唇瓣的后半部分又具有唇瓣的形状,即两旁的侧裂片直立在蕊株的两侧有较浓艳的色彩;其五,此蝶花虽然出现了特别的两倍体变异,但每朵花的欣赏面很宽阔,很端庄,整体上给欣赏者以赏心说目的美感,特别是两朵大花长在比较纤细的莛上,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有动感: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之女而飘飘欲舞;如民间传说中的梁祝化蝶而比翼齐飞。若名“飞天奇蝶”,也通俗易解;若名“化蝶”则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六,此蝶花的造型特征,在当今研究国兰蝶花的文章和专著中所归纳的十五种蝶花之外,出现的第十六种类型的国兰蝶花。(刘世渡)
21#
 禹石 发表于: 2005-11-29 13:47:47|只看该作者

川南明珠──会理县概况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州的一个彝汉民族杂居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接壤,西与攀枝花毗邻,东与会东相邻,与宁南县隔山相望,南与云南省永仁、元谋、武定、禄劝四县隔金沙江而望。北到成都700多公里,南距昆明400多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辖6区50个乡(镇),19个居民委员会,303个村民委员会,共有建制镇6个。截至2002年底总人口42.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5人;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16.6%;全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13.9万人,占总人口的32.6%。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水量1150mm,干湿季节明显。由于海拔自北向南逐步降低,县境内垂直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达240天,年平均日照2,39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69%左右,昼夜温差大,四季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攀西明珠”之美誉。
  会理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自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设县,距今已2114多年,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历史重镇,是古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塞,川滇商旅物资集散地。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革命的光彩。会理县是四川省首批对外国人开放的县。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会理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双丰收,多方面工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拥军优属模范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党管武装先进单位、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小康县和文化先进县、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根据会理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全县人民的迫切要求,按照国务院“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县人大、县政协审议协商,现已着手申报撤县建市。

得天独厚的会理优势资源
  会理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县,矿产以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而著名。18世纪初传入欧洲被誉为“中国银”的镍白铜即产于会理。现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有矿产地151处,有大型金属矿床10个,中型金属矿床27个,小型金属矿床30个,矿点84个。有“矿产博物馆”的美誉,县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43种,约占四川省探明储量矿种总量的48.8%。其中,铁矿石占四川省的3.5%;铜矿储量占四川省的88.6%;锌约占全省的23%;锡约占全省的37.5%;金约占全省储量的55%,银约占全省储量的12%;锗约占全省储量42%,镓约占全省储量的38%,镉约占全省储量的25%,硒约占全省的25%。钴、钼、铟、蛇纹石、石英岩等5个矿种,约占全省资源储量的67%~96%。
  会理国土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土壤类型多,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450余种作物提供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基础。会理各类土地面积45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2%;园地占0.6%;林地占48.8%;牧地占25.4%;城镇居民工矿用地占1.1%;交通用地占0.5%;水域用地占1.1%;未利用土地占13.4%。
  会理光能资源优势显着,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照强,年温差小,无霜期长。南部沿金沙江河谷地带,是温、光热资源齐备的“天然温室”,有“南亚飞地”之称,极宜发展早市蔬菜、亚热带水果以及烤烟、蚕桑、石榴等作物;中部坝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为会理“粮仓”;北部山区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盛,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
  会理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名胜和淳朴奇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四季如春的气候、秀丽的明媚的风光和古色古味的建筑风韵而闻名;境内的人文景观以皎平渡红军渡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过的山洞遗址、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遗址和县城的明清古居、钟鼓楼、城南白塔和城东白马寺为代表;自然景观以万芳斗艳、十里花海的建南滇北名山龙肘山、仙人湖及东岩瀑布、西崖滴水、莲沼黎海、梅家溶洞等最具特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史文化的丰厚沉淀和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使会理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快速健康发展的会理经济
  会理县委、县政府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跨越式发展为先导,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环境,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从会理的实际出发,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会理经济形成了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商贸繁荣兴旺,农业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4.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9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35:24。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2亿元;财政总收入22589万元,其中: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9981万元,人均233元,上缴中央43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6元。多年的发展使会理成为了四川省的经济强县之一。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列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前3位,连续三年获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考核类区先进县荣誉。
  会理工业生产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门类,实力颇为雄厚。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以开放的思路深化对企业的改革,工业企业逐步向民营化、股份化和集团化发展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优势,大搞产品开发和产品的精深加工,形成拳头产品加快工业提速增效,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培植和发展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大的特色工业和优势工业企业为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产品,形成了以矿业、能源、烟草、建材、水果、食品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主要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全县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02年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21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起超过农业总产值,2002年达到65%,五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8%。2002年,境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家,其他各类企业5416家,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达24家,其中生产规模、利税水平在四川省都较大和具有重要地位的如三益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凉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拉拉铜矿)、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大铜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县建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县工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发展突飞猛进,民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会理鹿大集团公司、会理鑫鑫公司、会理财通有限责任公司、绣水河铁矿等一批龙头企业。2002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4,150个,实现总产值2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8.07%,上缴税金4,191万元,利润总额11,687万元,增加值72,576万元;全县务工经商农民达到6.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数的19.3%,务工收入2.83亿元。同时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到会理投资兴办企业。
  会理商贸发达、市场繁荣,自古以来便是川滇商贾云集、物资集散、客货中转的繁华中心。现在随着各级各类市场的兴起,已成为了川西南和滇北理想的通商口岸和经济走廊,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流通的工作思路,近年来狠抓集贸市场建设,拓宽流通渠道,改善流通条件,发挥集贸市场的聚集效应。先后建成了城南商贸市场、城北商贸市场、会理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石榴批发市场、云甸农贸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设施全、档次高的重点市场。并引导农民修街建路,改造旧城镇,建立集贸市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加强了对各区、镇集贸市场的建设,使全县的集贸市场迅速增加至32个。2002年全县各类市场商品成交额达到2.6亿元。这些市场的建成,迅速拓展了会理商品流通的幅射率,对川西南和滇北地区都有较强的幅射作用,特别是会理石榴批发一条街等水果批发市场在全国都具有很大影响。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3.5%。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以其先进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占领了市场,餐饮零售总额13,337万元,批零贸易业22,326万元。农业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达到8,328万元,个体私营经济超常规发展,其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体工商户达到6803户,私营企业78个,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861人。
  在抓好工业发展和商贸流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壮大烤烟、林果业、畜牧业、矿业和蚕茧五根支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经济。以把会理建成全省优质水稻基地、优质烤烟基地、优质石榴基地、优质蚕茧基地和以黑山羊圈养为主的草食畜基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路。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认真落实科技兴粮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黑山羊圈养和生猪为龙头的畜牧业;加强天然林保护,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坡改梯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水利建设。全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26座,小型水利工程1306处,微型水利工程14.3万口,水利总蓄引水能力1.4亿M3。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小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8.6%。加强了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2000年底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4万公顷。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率达到98.5%。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1.5万吨,肉类总产量5.7万吨,烤烟产量2.2万吨,水果产量6.1万吨。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被授予“小康县”的称号。

日新月异的会理城市建设
  会理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国道108线纵贯全县,成昆铁路和成攀高速公路沿境而过。通过多年的建设,全县50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到达主要乡(镇)的公路都建成了柏油路面,通车里程达4363公里,随着通县油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城到达县外的所有出口的路面将全部建设成为山岭重丘二级标美路。全县能源供应充足。县境内有煤矿23个,年产原煤53.7万吨,有小型水电站58个,装机容量33,750KW,县内电网已和全省电网并网,有变电量110KV的变电站1个,变电容量35KV以上的变电站12个,已通过了国家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验收。2000年建成了集煤气生产、净化、储存、输配为一体的煤气厂,还有液化气供应点8个,补充了城市燃料的供应。同时,农村沼气建设方兴未艾,农村沼气率达11%。全县建成了先进的光缆传输、数字程控交换的通讯网络。开通集语音、数据、图像等为一体的通信业务。电话交换机、接入网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8,000门,拥有固定电话2.9万户,移动通讯投资4.5亿元,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建立基站53个,拥有移动电话24,300多部,同时城区还开通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移动电话能覆盖全县85%以上的地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8部,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数据通ADSL宽带业务用户700余户,一线通ISND业务用户70余户,数据通信单位局域网20户,电信通讯业务可通达全国各地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城区商贸经济发达、中心地位突出。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会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9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会理地处川滇交界处,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被誉为“川滇锁钥”,历代都是川滇商旅往来要地和官隘要道。城关镇历史悠久,一直是县治所在地,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现已由过去仅有手工作坊的小城镇,发展为城周工厂密布,城区楼群鳞次栉比的新兴工贸城市和充满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稳定的现代化新城镇。城关镇新老城区并存,既有古色古香钟古楼矗立的南、北大街,又有高楼林立,绿树掩映的顺城路、建设路、滨河路等大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城关镇是全县商贸的中心和周边毗邻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目前城关镇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各类商店和各类市场遍布城区的大街小巷,有装饰建材一条街、餐饮娱乐一条街、古城服装一条街、食品批发一条街、石榴批发一条街等,有私营企业57户,占全县私营企业的66.8%,有个体工商户3,374户,占全县个体工商户的49%。2002年城区国内生产总值达9.28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8.3%;财政收入3,962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41%。会理县城经济活跃,市场繁荣,对全县农村和川滇毗邻地区起着巨大的幅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的载体。
  城市功能完善,服务设施健全。城关镇是全县交通枢纽,城区有会理客运中心站,县城开往省内外的各类客运车辆已达日600余班次。县城有公交车15辆,有出租小汽车28辆,有人力三轮车600辆,交通十分便利;城区有广播电视宣传中心,有线电视台有较强的采编能力,电视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电视节的多项奖项。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光缆化,用户达19,000户;城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上学十分方便,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城关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县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城区各街巷设有金融网点、储蓄所30个;有商业网点2,000余个;大型商场9个;批发市场6个;有宾馆、饭店20余家;文化设施齐全,有各类娱乐场所200余家,有公园3座,体育场馆2个,标准游泳馆1个、国家级标准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娱乐活动场所多家,大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市规模初具,市政设施配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经营城市的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加快了会理城市化进程。加强了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搞好城市风貌规划、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品牌。现在会理县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既有川滇文化特色的古城区,又有极具现代气息的新城区。1995年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逐年实施,现已初步形成经济文化繁荣,具有相当规模和幅射能力,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城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域22平方公里,城区规划15.7平方公里,新建城区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1.12平方公里。现正在制订风景名胜区规划,拟在近期开发建设。绕城城河水质良好,清澈见底,已蓄水形成湖面,近2000米的滨河堤边,杨柳青青,湖光山色,一派风光,新建成的滨河路,整条道路建设了7个景点,是一条集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的风景园林式道路,它的建成为提高会理城市品位增加了新的亮点。拟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长征纪念馆、体育馆、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垃圾处理厂等大型项目,以及各类景点已列入规划,将于年内开始实施。
  迄今,会理县城道路总长达18公里,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7%,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县城自来水普及率95%,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6.8万吨。城区环卫设施配套,城市气化率逐年提高,交通、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秩序井然,供水、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齐备配套。同时,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化,2002年实施了“会理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会理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驻地人口。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县政府驻地城关镇的人口聚集,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002年末总人口达10.57万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为9.39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7.69万人,驻城关镇的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和一半以上的临时工1.45万人,经工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1.35万人,中学招收的农村学生及驻军4,000余人。

蓬勃发展的会理社会事业
  会理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广播、民政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了科技兴县战略。近年来,有23项科技成果在省、州获奖,有专业科技人才4,477人,科研机构5个,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县有小学303所,普通高完中3所,职业中学2所,单设初中13所,在校学生2,0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全程巩固率80%,在职教师3,190人,学历合格率96.5%。借助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的启动,全县动员筹集资金,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普九”工作顺利开展,2002年底全县已有35个乡镇已全部验收合格,2003年10月将接受省人民政府的检查验收,实现全县“普九”的目标。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2所,各类医务人员1059人,设有病床1042张。建立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联合授牌的两所全球爱婴医院。县人民医院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目前拥有日本、美国等国生产的CT机、彩超、B超、心电监护仪、彩色脑地形图机、麻醉机、呼吸机等大中型先进设备,并有雄厚技术力量,成为川西南地区技术水平最高的县级医院。县中医院目前正积极争创“二乙医院”。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全县医疗技术、设备和预防保健功能及卫生监测手段,达到县级领先水平。经国家检查验收,已达到了国家初级卫生保健的标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竞技水平提高,特别是拳击运动成绩尤为显着。多年来共培养健将级运动员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2名。会理已于1993年出版发行了《会理报》,建立了会理有线电视台、会理县广播电台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全县已形成了广播电视同路,有线无线并举,坝区光缆联网,山区微波辐射的比较先进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县城开通了33套加密电视。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会理文化氛围自古就十分浓厚,特别是文学、书法、美术已在全县尉然成风,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流传于世。文化工作在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建立了文联、作协、书协、美协等协会,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比较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实施了精品战略,以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来鼓舞全县人民,体现了会理丰厚的文化底蕴。近来年,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并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会理民族艺术团,曾赴东欧演出并参加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多次庆典和颁奖演出。会理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县”称号。民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救灾、救济、低保、双拥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州的高度评价,从1992年起连续四届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双拥模范县城”称号。现有敬老院11个,社区服务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全县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县公安局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县检察院和法院分别被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评为人民最满意的检察院和法院。

享誉海内外的会理特色产品
  会理石榴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其果大、皮薄、色鲜、汁多、籽软,风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果品耐贮藏。会理石榴已实现产业化经营,2002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达13万亩,栽植总株数达1,040万株,果品年产量3,500万公斤,销售收入8,400万元,并进行了石榴产品系列开发。2002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会理石榴”证明商标。2002年9月由中国特色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授牌会理县为“中国石榴之乡”,同时再获绿色食品证书,现已建成了会理石榴批发一条街而闻名全国;烤烟。会理气候、土质与云南玉溪酷似,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云烟之乡”,所产烤烟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有“卷烟味精”之称。会理是四川省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烤烟是会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会理烤烟已实现产业化经营,年产烟叶能力达54万担;年加工能力60万担烟叶的四川三益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全西南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烟叶打叶复烤企业,四川省的明星企业,更促进了会理烤烟生产的发展;建昌黑山羊以其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遗传性稳定,肉质细嫩,膻味轻,味鲜而不腻,品质优良着称。会理县是建昌黑山羊的中心产区,是国家的建昌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目前,全县黑山羊出栏达40余万只,建昌黑山羊和生猪等畜产品实现了以会理建昌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会理兰花。会理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养育了多姿多彩、珍品叠出的会理兰花。特别是夏寒兰和莲瓣兰两大品系中,更是珍品;会理金沙砚。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是砚中的精品。近年来,这一砚种经名人、专家鉴定,名动四方。

美好广阔的会理发展前景
  会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着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通县油路和建设中的通皎公路的贯通,会理已成为川西南通向云南的大通道,其影响力是强大的,对川西南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高标准、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举措,使会理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空前的迅猛势头。为了建设好会理,四川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历届主要领导及省、州有关部门非常关注,要求会理加快发展,使这颗“攀西明珠”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并要求会理加速城市化步伐,尽快建成会理市。撤销会理县建立会理市是全县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会理撤县建市的目标已经会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会理撤县建市将更有利于会理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川西南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理这颗“攀西明珠”得天时,占地利,享政通,喜人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撤县建市有着强烈的愿望,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热情高涨,干劲倍增,对努力建设“新会理”充满了豪情和信心,认真实施“5135”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县、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强化农业基础,进一步调整产业、城乡和所有制三大结构,壮大矿业、烤烟、林果业、畜牧业和蚕茧五大支柱,深化改革,扩大开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决心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把会理建成攀西地区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强县、长江上游环境优美的生态大县、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县,实现撤县建市目标。并确定了今后五年。会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9%。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5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并做好各项工作,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到2010年,县城面积将扩大到15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2万人,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是以食品、烟草、矿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在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思路清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以构筑川西南经济贸易中心为思路,以让出资源、让出产权、让出市场、让出利益的胆识和气魄,以建设交通大枢纽,建造流通大市场的大动作,使会理这个川西南门户焕发出蓬勃生机。全县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的各项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迎接八方宾客,进一步调整好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把会理建成经济文化繁荣,城乡面貌一新,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祥和安定的新会理,使会理真正成为川西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一颗耀眼明珠!
20#
 老糊涂 发表于: 2005-10-3 14:24:29|只看该作者
到底有多高啊?楼主能给个具体的数字吗?哈哈哈
19#
 howman 发表于: 2005-9-20 17:00:10|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嘛!
18#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8-9 18:40:54|只看该作者
修好了,挺漂亮的!
17#
 翁锐 发表于: 2005-7-28 19:29:16|只看该作者

会理最高建筑

会理最高建筑  2ku6SYdy.jpg  保存到相册

会理最高建筑
会理最高建筑  GevvfqdR.jpg  保存到相册
16#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2 22:40:59|只看该作者
会理虽不是我的故乡,但生活多年,感情深厚。那里的山山水水,如今仍是那么熟悉,那么如数家珍。多少时候在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处,仿佛仍在那远山中的小城。眼中呈现的是暮色中的钟鼓楼,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雄伟的城门洞里,仍响着与朋友们趟佯的脚步声。清晨那收垃圾的的老大爷,仍轻摇着那铃声。那山茶花,仍是那么红艳艳;那春日的梨树,仍是那么洁白如莹。抛不开的思念,割不断的忧情。那思,那怨,那情,那景。衷肠难述,伴随一生。
15#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4:59:01|只看该作者
楼主应该是从东南面拍的了,那些新楼就建在老城的东面,以前是城河边的一些难田,那座桥就是到白马寺的了,白马寺现已重修,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立于那座城东如同一个沙发一样的山间!每当节日也很热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9:29,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