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周从林|查看: 6303|回复: 11

[转帖]系列散文:小市烟雨

 [复制链接]
11#
 楼主|周从林 发表于: 2007-8-25 13:38:35|只看该作者

小市烟雨之7:狼烟偷闲章行严(下)

小市烟雨之7:狼烟偷闲章行严(下)
果然,一个雨后放晴的早晨,章士钊在州中达官、友人的簇拥下,乘着川南的竹制滑竿儿向龙马潭小岛吱呀而来了。  
  有一条发源于重庆市荣昌县的小河叫龙溪河,龙溪河在川南的丘陵间扑腾100余里后,在泸州城下游20里的江之阳,流入长江。在流进长江之前,龙溪河调皮地与江边的沟蒡包丘胶着缠绵,形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孤潭。波心小岛,貌似葫芦,百亩见方,藤萝交织,竹木葱笼。此潭在泸州城的东面,名龙马。作为泸州八景之一,大约始于唐代,杨升庵时代叫“龙潭时雨”,清代嘉庆《直隶泸州志》叫“龙潭潮涨”,民国年间的《泸县志》又叫“摇竹现鱼”。今泸州市辖的县级“龙马潭区”即以此景而名。
状写龙马潭的诗词,可以上溯到唐朝的昭宗时代。唐以降,历代达官贵人文士墨客的题咏,留下不少,名重者如明代状元杨升庵,清代干隆年间探花江国霖,及同时代大学士卓秉恬等等。
岛中石碑一通,刊有鄂人黄云鹄(上世纪台湾国学名人黄季刚之父)光绪年间任永宁道观察使时写下的绝句:龙马归何处,仙人未可寻。唯余潭下水,终古照丹心。 
正对潭心的山门有清末四川盐茶道赵藩的名联:为问好游人,来何所闻,去何所见;别有会心者,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一诗一联,禅味颇浓,可谓异曲同工,引人倘佯于出世入世之间,发如幻如醒之万古幽情。
回到住地小市之后,章士钊写下了一首五言长诗:《游龙潭》。
凌晨毛根朋友市,度岭趋长冈。
威夷十余里,勺水环中央。
澄清是何年,一雨成潭黄。
乍眺若有限,周览略相忘。
鸠屋内佛殿,羊圈间花房。
诘曲不可记,寥落未妨狂。
白垩漫大碣,王瑰夺佳章。
黄使外叹息,卓相中催扮。
冉子谢藻饰,青云非所望。
潘生忆西湖,潭印谓可方。
吾意既到此,聊且问王昌。
王是事渺邈,龙湫说荒唐。
岸竹刈已尽,倏鱼遂深藏。
黄葛非员木,临水根不长。
诗人观稼处,潇蛸满楼窗。
滞穗长郁蒸,孤鹭低回翔。
野航四五人,苦貌托高阳。
景物未易恋,容裔得仓皇。
遵路会挚友,重与君子堂。
雅怀舒卷轴,美意罗酒浆。
脚脱谢公屐,身卧陈生床。
今日缘何事,题诗在若庄。
 
原诗题下自注:“ 憩蔡余仲宅,成此诗。”
诗人旅泸当在1943年旧历7月,此诗也写于是月。
这是一首游记诗,我看价值在于:它继承了汉代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使其思想内容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只不过文人气息是相当浓厚的了,因而显得十分含蓄。它突出的特点是叙事为主,叙事与抒情相融汇。可以说,“澄清是何年,一雨成潭黄”暗示了这首记游诗的主脑,是叙事,是发问,是议论。一方面,它点明诗人来游的夏季,可能昨夜刚下过一场大雨,山洪冲入龙溪河中,把潭水搅得昏昏浊浊,如橙之黄。我想,这只是表层。可不可以这样来揣度呢:它暗示当时国势飘摇,国土沦陷,政治昏暗,错综复杂,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民生凋敝,万物枯萎,天地间混然一湍。因此才有:佛殿、花房与农家、鸡群、羊圈混杂一处;岛上房屋杂乱无章;前代墨客文人留下的诗碑被人刷了石灰,看不清文字;潭畔绿竹砍伐无遗,鱼儿也深深地躲藏起来,再也看不到“摇竹现鱼”的生动场景;当年(指1909年)诗人赵藩修茸龙马潭时筑成的“观稼楼”也是遍体布满蜘蛛网:潭水四围稻田中杂草倒是生机勃勃,长势超过秧苗;野草蔓长的渡口上四五个人在阳光下是那样的疲惫不堪。因此,本来是闲暇无事到此寻幽访胜,孰料名园荒废,哪堪这般荒凉冷落光景,毫无留恋之处,只得长吁短叹,仓皇遵路而返了。
12#
 楼主|周从林 发表于: 2007-8-25 13:39: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值得注意的是诗的最后八句。表面上看,是诗人的闲适雅怀终于在“君子堂”找到搁处,诗人于香茗美酒之间,遥想东晋那个因对刘宋王朝不满,在职期间,不问政事,游娱宴集,纵情山水而夜以继日的山水田园诗人谢灵运。“脚脱谢公屐,身卧陈生床”是化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而来。然而,诗人的情怀真的找不到安慰而雅静了吗?不,我们从“今日缘何事”一句,读到了诗人没有直切道出的沉闷压抑,这种沉闷压抑不是龙马潭的荒凉横加于诗人的。是什么呢?唯有当时中国的艰难时局、现实政治、社会民生。事实上,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半个世纪来,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心系中华民族的安危、变革、图强而日夜奔走呼号的诗人,是在为残破的国运焦虑,为凄楚的民生难安。哪一天国家才能清静,政治才能清亮,社会才能安宁?这才是诗人要探访的 “幽和胜”。满怀忧愤的诗人当然知道,谢灵运的山水诗的主流从来就不在山水本身。因为谢灵运在政治上遭排挤,因反对朝廷而于元嘉10年被杀,是个悲剧诗人。同时,在我看来,章氏此诗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的诗人对丑恶黑暗现实的摒弃、批判精神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脉相近的,只不过隐晦得多。这正是章氏此诗的可贵之处和高妙所在。
作为深染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士大夫气息的章士钊,在其诗中,无疑让我感到,他在对国民政府的失望之间,那份在野的欲按不平而心潮暗涌的怨愤。这当然是我的一种猜度,我对章先生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也许是不恰当的。诗的语言很是通明畅达,质朴自然,一系列的景物描写,一系列的环境烘托,隐寓了诗人沉重的意绪。
今天的龙马潭,仍然是寻幽散心的好去处,大可以“偷闲来结水中缘”。
再者,写龙马潭的诗中,我以为明代一号文人杨升庵有两句最为生动撩情──“夭夭倚岸桃花色,采采汀洲杜若香。”
《诗经》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现在,遗憾的是,潭之四周,我们一株桃花已看不到了。想想明时,和风三月,桃花依岸,俏丽粉腮,春心荡漾,柔情万种,别是一番景象情趣!而今好在,杂竹千篷,绿意格外茂然!     
可是,杨升庵也好,章士钊也罢,假如不是他们会弄点诗词,什么痕迹也留不下。
末了,借400多年前杨升庵词调,信口“西江月”一曲,供读此文诸君一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卷去英雄。高朋满座转头空。孤岛依旧在,夕阳时常红。  
前呼后拥江湖上,难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浑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闲谈中。 
  1998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4 15:03,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