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4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7 16:25:2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深刻!中学语文教育培养出大量仇视社会的人

 [复制链接]
秦少游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荒唐,教育部门在选择中学课本的课文时,大脑估计有雾,玩了命的将鲁迅作品往中学课本里塞,半生不熟的白话文莫名其妙的成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成了学好中文的标致。民国时的白话文根本不是鲁迅那样夹生饭。钱钟书、张爱玲的白话文都非常成熟,非常流畅。没有完全掌握白话文的鲁迅竟然成了最重要的中文样本,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精神去记忆那些语法有毛病的病句,去学习中文,应付考试,这也算是一个奇观。学习鲁迅作品完全是瞎耽误时间,中文不会提高只会下降,学生们有什么必要学习带着文言腔的白话文,实际情况是终生都用不上,半生不熟的白话文本身就不可用,鲁迅也不是代表文言向白话过渡阶段,在明清两朝白话文就已经比较成熟,鲁迅实际就是没有学好白话文。这是一件荒唐至极的事,不知道那个缺心眼的将大量鲁迅作品选入中学课本忽悠了全国人民,这事情说明白了,就是一件全民弱智事情,这就是这件荒唐到极点的地方,一些事情要是荒唐到极点,就莫名其妙的成了正常的事情,所有人都不觉得奇怪。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病句的,病句多了,就成了正确的句子。
  红楼梦也别有用心的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半章,断章取义的将红楼梦的主题篡改为反封建,严重的贬低了《红楼梦》的价值,竟然把曹雪芹打扮成了无知愤青。唐诗宋词是要学的,这是避免不掉的,《煤炭翁》是必学的内容,辛弃疾,李清照却只是选修。外国文学也选择《羊脂球》、《变色龙》、《套中人》一类的作品,《羊脂球》是中学课本里罕见写妓女的作品,这事也叫奇了怪,按理是要照顾学生们不宜接触妓女这一类信息,或者说宁愿牺牲了学生们的纯情,也要坚决左到底。中学课本就究竟在干什么呢?似乎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世界描绘成万恶的人间地狱。学生们不仅要承受学业压力,还要承受这种精神上压力,莫名其妙的对社会产生了恐惧。中国的学生走向社会都普遍的有一个很长的不适应期,主要原因就是被中学课本给吓的。学生们的心里本来都是善良的,社会既然这样万恶,那么就要改变啊。于是诞生了中国的文艺青年,中国文艺青年的启蒙教育自然是语文课本,语文没有学好自然是难以成为文艺青年,而语文学的好了,成了文艺青年,也就成了一个小鲁迅。中国愤青为什么这样的多如牛毛呢?愤青为什么又显得比较弱智呢?显然是来自弱智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最大成果就是教育出大量,仇视社会的愤青,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大量接触敌视社会的信息,你要说对青少年心理没有负面影响,那一定是个缺心眼的,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具有强大的普遍性和长期性,负面究竟有多大简直无法评估。也许会辩解说,丑化的是万恶的旧社会,以及发达的西方社会,没有丑化咱们自己的新社会。这就是语文教育最弱智的地方,哪怕有半个脑子也可以知道,无论是旧社会,新社会,还是西方社会,以善恶对社会事务进行分类,那么善恶一定是以各占一半的比例分布。而语文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就是要像鲁迅一样的仇视社会,只见恶,不见善。其实社会主义本来还是不错的,但是被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弱智教育搞的很多人仇视社会。教育不可以左也不可以右,要教人以智慧,教人明理。极左的语文教育效果实际和愿望完全相反,实际培养了大量反社会的人,主要原因是语文教育太自作聪明,要学生们了解这个社会,但有什么理由让学生们专门了解社会的黑暗。社会至少有一半美好的,一半美好的社会也是社会真相,有什么道理,把这一半的美好的真相给隐藏起来,这件事情有点二百五加十三点。还好的是学生们上课时候可以偷看看金庸琼瑶,一些聪明的学生,知道课本是骗子,所以就就阳奉阴违的学习,要不然社会还真不知道被教育成什么鬼样子。这里就有了一个恶性循环,聪明的有自主意识的学生反倒是学不好,而木纳一些的学生却能比较顺利的通过考试,阳奉阴违的学生也许也可以通过,反倒是才德兼具的学生被排异出,那么中国语文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才大体有了两类,一类是阳奉阴违的油子,一类是书呆子。这个结果不仅是推测出来的,也是实际普遍存在的情况。
  中学课本大量选取左翼作家作品,那么左翼作家又是怎么一会事情呢?来看曾经任过教育部长的大文学家茅盾,他的代表作《子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成功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这给结论是非常奇怪的,那么红楼梦难道是魔幻小说,这个不说,来看《子夜》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学巨著。开头写了一位二十五年只看《太上感应篇》老太爷,被自己女儿、媳妇的香粉艳气给熏死了。这个逻辑不知道究竟来自西医还是中医,人竟然可以这样的死的。为什么这样写呢?然后跳出个有点二百五的人在一位女士面前一面表现自己诗人的才智一面画龙点睛的点出老太爷死之谜,同时也点出小说的主题。他说““我是一点也不以为奇。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但乡下实际就等于幽暗的‘坟墓’,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化’的。现在既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风化’。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我们不去追究在一家刚死人了时候,在他家的朋友或者亲戚一类的人,说出这样话的真实性。单就用老爷子被香风熏死的情节来暗示五千年的僵尸的文学方式,活脱脱也就一个中学生作文的心智。吴老太爷这个人物首先就个非常虚假的人物,那么议论老太爷的这些话不假那才见了鬼,议论的这个人物就更假了,实际情况是子夜中的其他人物也都非常的假,一张口讲话就几乎没有一句和人物的内心身份等相吻合的。这也是左翼作家们一个共同之处,志大才疏。想要全景式的展现社会,但他对这个社会却知之甚少。靠自己不切合实际的想象来塑造社会。茅盾的《子夜》是一部非常尴尬的作品,作为左翼作家却着力的去写香风艳气,活脱脱一副酸葡萄心态,带着批判的心态去写美女。但假的就是假的,张素素等女性人物的名字全都透着假。酸葡萄心态是左翼作家最基本心态,所谓革命无非就是想摘葡萄的潜意识。左翼作家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才智平庸。他们其实都是只用半个脑子想问题,对社会之理解一半,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水准也折半。
  《茶馆》是一部比较匠气的作品,文学成就不高,但是匠气多少也可以理解为匠心,是一部基本质量比较好的作品。《家》、《春》、《秋》也可以用匠气来描述。 《子夜》作为一部小说完全是个半生不熟生的瓜蛋子,都不可以用匠气来描述《子夜》。中国教育被搞得一塌糊涂也就不奇怪的。茅盾在民国文坛上基本就是一小丑的感觉。《子夜》这样的质量的作品一般人是不好意思拿出来,最多也就三流作品,实际是不入流,学生习作的水平,是不适宜公开的东西。这小丑还做了作协主席,教育部长,稍微有一点自知的人是因该推辞的。文坛和教育被搞得幼稚化 ,也就不奇怪了。中国语文教育教育出来的现代愤青又是怎么一会事情呢?现代愤青自以为自己是民主斗士,迷糊的觉得自己是右派,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出处,实际他们是地道的左派,他们自己反对自己,自己痛恨自己。他们真是茅盾的继承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有意思的一篇文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选,只是一场烧钱游戏 台湾历史学家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在大陆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1:5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