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4543|回复: 24

明清时期的戏园子

 [复制链接]
21#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8-18 00:27:29|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良 于 2009-8-18 01:42 编辑:

堂会戏的演出场所是最为随意的,由于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和时空自由性特征,它不需要专门的布景和舞台装置,因而对于演出场所并不提出特别的要求,另外戏曲演出的场面也可大可小、可繁可简,这就为堂会演出的随意处置提供了条件。因此,堂会戏的演出场所总是根据观者的条件和要求安排的,它可以是在民家普通的厅堂里或者庭院里,也可以是在衙门、酒楼、饭馆和一切公共场所里。

堂会演出最常见的场所还是在厅堂内:大厅中间摆上地毯作为演出场地,周围设桌席供宾主坐赏,另有地方供女眷看,而有帘子隔开。《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六回描写说:“共三个旦、两个生,在席上先唱《香囊记》。大厅正面设两席,蔡状元、安进士居上,西门庆下边主位相陪,饮酒中间,唱了一折下来。”清·焦循《剧说》卷六引《菊庄新话》里写陈明智堂会演出场景也十分生动:陈表演《千金记》里的楚霸王项羽“起霸”,在地毯上龙腾虎跃,又耸喉高歌,震得“梁上尘土簌簌坠肴馔中”,而“座客皆屏息,颜如灰”。堂会演出另外一种常见的地点是正厅台阶下面的院子里,《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描写其演出情景曰:“阶下戏子鼓乐响罢,乔太太与众亲戚又亲与李瓶儿把盏祝寿。”戏子在庭院里作戏,观看演出的人则坐在厅堂里面饮酒作乐。

明清以后又有利用四合院建筑的整体布局作为剧场的,通常是主人坐正厅,而把正厅前面的对厅拆去格子墙板,作为戏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九回说:“把箱筒抬在东院对厅,满相公叫把格子去了,果然只像现成戏台。”有时为了视野不受干扰,主人在设计房屋时就已经根据演出需要作了改造,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三“包涵所”条说包家“大厅以拱斗抬梁,偷其中间四柱,队舞狮子甚畅”。包涵所有自己的戏曲家班,他设计这座大厅当然主要是为演戏用的,舞狮子只是偶尔为之。那么,演戏时的戏台就具有更大的空间了。在对厅里演出,可以直接把对厅的一部分当作戏房,但也可以利用厢房作戏房,上引陈明智故事,说他“至演剧家,则衣笥俱舁列两厢……少顷,群优饭于厢”,就是在厢房里作演出前的准备工作。演完后卸妆也在厢房里:“陈至厢,众方惊谢,忽以盥水去粉墨。”《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也说:“西门庆分付,西厢房做戏房,管待酒饭。”

一些豪商巨户也依照戏台和茶园剧场的样式在家中建筑堂会戏台或小剧场。前者为露天庭院式,即在四合院内仿照神庙戏台样式建固定戏台,观看的人则坐在堂屋里欣赏。后者为封顶大厅式,即把戏台建在大厅内,再仿照茶园剧场设酒座、楼座等分别安置客人和女眷。这两类演出场所在各地都有一些古物遗留。

露天庭院式戏台的造法,一般是在四合院的天井一侧建筑戏台,戏台背靠前厅,利用前厅作为戏房,面向正厅演出,而以正厅处看客。山西省太谷县城上观巷孔家大院戏台大致是这种样式。该台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有一个高出庭院地平35厘米的台基,前有二柱,顶为硬山式。戏台在结构上与前屋连接,中以三扇格扇相隔,演戏时取掉两旁两个格扇,就成为上下场门。正屋和厢房的前脸都由格扇组成,看戏时可以摘除,客人坐在屋里即可欣赏。
22#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8-18 00: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帖最后由 孟良 于 2009-8-18 01:44 编辑:

封顶大厅式私宅剧场的造法,一般是利用一间宽大的房子,在房厅一头建戏台,厅中摆桌椅处看客,一般没有厢楼。清代恭亲王奕的王府(在北京前海西街)后花园里有一座小型剧场,就是这种式样。它的整体建筑为一座长方形大厅,厅内南部设戏台,面积为720厘米×610厘米,台高32厘米,呈三面伸出式,围以约50厘米高的栏杆,上面有天花顶棚。厅中部是空场,可供客人摆设桌席饮酒观剧。北部为正门,正门内侧两旁有楼梯可上二楼,为堂眷观剧之所(二楼建筑在近年维修时拆除了,十分可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8-18 00:28:36|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良 于 2009-8-18 01:45 编辑:

官府衙门也是举办堂会戏的一个重要处所。由于官僚们通常不便到戏园里去看戏,他们宴客待友或者日常宴乐就多采取在衙门里唱堂戏的方式。《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写一个昆班在巡抚衙门唱堂戏,场景非常具体:“那苏班是久伺候过官场上戏的,在旁边蓝布帐内,偶尔露个半身刻丝袍,桌子上微响锣鼓磕碰之声,那帐缝儿撩开半寸宽,微现旦脚妆扮已就,粉白脸儿,黑明眼儿,一瞧即回光景。这个怀艺欲试之意,蓄技久待之情,向来官场伺候不曾有过。”通常衙门演戏在大厅里举行,地方宽绰,戏班可以根据情况用帐幔隔出戏房,留出鬼门供上下场。大厅中部则安放地毯供表演用。(源自:中国戏剧图史)
24#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8-18 00:29:06|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司馬昭 发表于: 2009-9-7 11:14:25|只看该作者
過去很多寺廟都有戲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04:5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