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 | 贾樟柯 | 中国导演,作家,制片人。 |
艺术顾问 | 马可·穆勒 | 从1978年起开始从事电影节策划工作,1981年到1995年间,一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的亚洲电影顾问一职。 |
联合创始人 | 王怀宇 | 1969年生于山西平遥,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和城市设计系主任,副教授。1995年任电影《小山回家》美术指导,与电影结缘。 |
艺术顾问 | 杜琪峰 | 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监制、编剧。 |
艺术顾问 | 冯小刚 | 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 |
艺术顾问 | 沃尔特·赛勒斯 | 巴西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曾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98),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小金狮奖(2001),英国电影学院奖(2004),奥斯卡金像奖提名(2000),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04,2008,2012)。 |
艺术顾问 | 阿努拉格·卡施亚普 | 印度编剧、制作人、导演、演员。曾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09),圣丹斯国际电影节(2013),马拉喀什电影节(2013),釜山国际电影节(2015)担任评审团成员。2013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
艺术顾问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曾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99)和赛比西奖(200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2011),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铜豹奖(1987)和荣誉金豹奖(2006),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9,2001,2003,2007),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1987,2005)。 |
策略顾问 | 高思雅 | 国际制片人,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执行总监。 |
策略顾问 | 奥利维尔·拜耳 | 法国艺术电视台电影部总监。法国艺术电视台电影部总监。于1995年加入法国电影馆,很快成为电影节目负责人,曾组织举办众多电影回顾和专题单元。1996年开始与法国贝尔福国际电影节长期合作。曾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主席(2004-2009),并曾担任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2009-2012)。 |
策略顾问 | 亚历山大·罗德尼亚斯基 | 乌克兰著名制片人。乌克兰著名制片人,曾制作超过30部电视剧和超过40部电影,并于1995年创办乌克兰第一家独立电视频道,监制电影包括《太阳》(2005)、《云图》(2012)、《利维坦》(2014)、《罪恶之城2》(2014)等。 |
策略顾问 | 詹姆士·沙姆斯 | 美国制片人、编剧,曾任焦点影业首席执行官。曾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2014)。监制作品《断背山》(2005)获英国电影学院奖、独立精神奖,编剧作品《冰风暴》(1997)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导演作品有《愤怒》(2016),编剧及监制的代表作品有《色戒》(2007)、《卧虎藏龙》(2000)、《饮食男女》(1994)和《喜宴》(1993)等。 |
策略顾问 | 曹国熊 | 普华集团董事长,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经纬人民币基金创始人,电影公司“暖流文化”合伙人。《万物生长》(2015)、《三少爷的剑》(2016)出品人。 |
策划 | 杜阿梅 | 电影策展人,节目策划,翻译,传统电影及当代电影研究学者。在威尼斯、罗马和洛迦诺等多个国际电影节担任顾问、节目策划以及项目、研讨会策展人。曾任法国真实纪录片电影节艺术总监,并在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德法公共电视台及百代电视台任职。在欧洲多间电影学院担任教授,为多家媒体撰写文章,曾担任过多部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剪辑顾问和翻译。 |
策划 | 桑德拉·希伯伦 | 英国著名电影策划人,活动主持及影评人,英国国立电影与电视学院电影策划专业教授。2003年到2011年间,担任伦敦电影节的影展艺术总监。担任罗马国际电影节和Met电影学校顾问,曾就职于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BC(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以及Studio Canal 和Curzon等发行公司。在独立电影领域,特别是电影节、电影展览和电影项目研发和融资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 |
策划 | 富田三起子 | 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创办人之一。在多个国际电影节担任顾问,如东京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从1991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开始,她担任多个国际电影节的日本顾问超过25年,其中包括洛迦诺国际电影节(1996年-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04年-2011年),罗马国际电影节(2012年-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2015年),澳门国际电影节(2016年),2015年至今,一直担任瑞典纳沙泰尔国际奇幻电影节的节目策划顾问。 |
策划 | 阿勒娜·夏玛克娃 | 1995年开始进入电影领域。曾担任多个主要国际电影节的俄罗斯选片顾问,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罗马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等。2002-2015年间,策划过多个不同主题的俄罗斯和中亚电影回顾展。2015年,因在推广俄罗斯文化上的巨大贡献,被授予布罗茨基奖。 |
策划 | 蒂亚戈·雷尔 | 在阿根廷最大的日报Clarín担任电影版编辑近20年。国际影评人协会(FIPRESCI)阿根廷分会代理会长,同时运营Micropsia电影网站。曾在马德普拉塔、威尼斯、苏黎世、罗马和北京、澳门国际电影节担任节目策划及顾问;在柏林、威尼斯、圣塞巴斯蒂安、多伦多、鹿特丹、芝加哥、里约热内卢、蒙特利尔、伦敦、维也纳、陶尔米纳、希洪、迈阿密、卡塔赫纳等多个电影节,出任正式评选单元和影评人奖的评委工作。 |
策划 | 蒂普提·迪昆尼雅 | 电影策划人,长期致力于印度当代电影。2011年,出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印度选片顾问。自2011年以来,为著名的NFDC电影市场(南亚最大的电影市场)开展多个项目的策划及筹备工作。曾担任孟买国际电影节、芝加哥南亚电影节节目策划,并策划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Osian's Cinefan电影节。目前是洛迦诺电影节Open Doors单元南亚电影选片委员会成员。 |
策划 | 蔡绍勇 | 电影制片人、编剧,在新加坡和巴黎工作,曾担任新加坡电影节活动协调员三年。其参与联合制作的作品《A Lullaby to the Sorrowful Mystery》(拉夫·迪亚兹)曾获2016年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一只黄色小鸟》(K. Rajagopal)入选2016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竞赛单元,《兄弟情谊》(Pepe Diokno)入选2016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
策划 | 吴觉人 | 历任上海电影博物馆首席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区主管,第52届金马奖初选评审,第54届金马奖复、决选评审等。制片项目包括:《一个男人在我的房间里待过》(制作中,唐晓白导演)、《睁眼入眠》(制作中,杨俊汉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