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一条江|查看: 137435|回复: 325
[文物·古迹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复制链接
41#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0:45|只看该作者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嗨,街头是“桃园”
嗨,街头是“桃园”  IMG_7269.jpg  保存到相册
42#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2:1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到“世外”去的路!
到“世外”去的路!  IMG_7270.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3#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3:40|只看该作者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IMG_7271.jpg
44#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4:52|只看该作者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世外有小桥流水
世外有小桥流水  IMG_7272.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5#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6:31|只看该作者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世外人烟更稀少
世外人烟更稀少  IMG_7273.jpg  保存到相册
46#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6 15:19:07|只看该作者

“新”场古镇啊,你的生意咋这么啾!

清溪无限美,人孤独自欣。
清溪无限美,人孤独自欣。  IMG_7274.jpg  保存到相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收起理由
leikang + 20谢谢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陈学林 发表于: 2011-6-7 09:23:39|只看该作者
一个新字,怎么了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48#
 睢文发 发表于: 2011-6-7 19:53:31|只看该作者
千镇一面,咋不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8 10:05:18|只看该作者
一个新字,怎么了得

陈学林 发表于 2011-6-7 09:23

说到“点”上了,这“新”后是“古朴”!

据传:大邑县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新场东达县城至成都58公里,西经临邛古蜀道可通康、藏; 南由水路直达新津、嘉洲,北连出阝江、天宫庙、花水湾和西岭雪山,《大邑县志》记载:以县城为中心出西门,经黄土桥、灯笼场、清源市、扇子街,过出江,入邛崃的西禅寺、土地垭、三坝场等,再回大邑兴隆场,双河场,越横山岗,通天全县。新场镇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间因逐渐取代了明嘉靖以来新场镇头堰村的扇子街集市,兴场设市,故人称 “新场”。新场镇是临近农产品的集散地。至今在新场镇的民间还保留有古时“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在大邑的场镇中规模最

大、经济最繁荣的首数新场镇。同时还有“石人对石虎,银子万万五”的民谣,意为新场的石虎与邛崃市茶园乡西禅寺前的石人之间的某处一个宝藏,藏有大量的金银。还有一个民谣是 “大水冲出三千贯”,至今距石虎庙约一华里处还以一个“三仙观” (三千贯)的小奄。从这些世代流传的口头俗语中,足以看出古时新场镇商品经济的繁荣。  四川大邑县新场镇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如今,会馆虽已不在,但古街上昔日大户商贾古色古香的建筑仍大量保存完好,境内文物古迹如佛子岩、川王宫、虎跳出河第一溪等仍然保存完好。  川王宫

走在新场古镇老街上,一片片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群,青砖青瓦木柱木楼,整个街道布局成二纵二横井字型,建筑多为镇楼形式,大部分都保护得较为完好 。  新场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房屋大都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有保存完好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明代建筑川王宫、石刻佛子岩等。目前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十分古朴美观,鳞次栉比的封火墙群保存完好,街道布局呈船字形,出阝江河依镇而伴,二堰河贯穿整个古镇。2008年新场古镇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50#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1-6-8 10:08:51|只看该作者
千镇一面,咋不啾?

睢文发 发表于 2011-6-7 19:53

除了这“千镇一面”的“穿西装戴瓜皮帽”的“打造”外,“文化”的灵魂已“作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6:4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