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上官123|查看: 53803|回复: 39
[纪实·新闻

树倒,信心不倒──甘肃文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见闻

 [复制链接]
20#
 伪装妖孽 发表于: 2020-7-9 16:46:00|只看该作者

林铎在文县调研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源自:“新甘肃”客户端
原文标题:林铎在文县调研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7月9日在陇南市文县调研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沿着蜿蜒山路,林铎来到文县丹堡镇马家前山万亩经济林及林下套种综合示范带,走进田间察看核桃、花椒长势,询问了解田间管理、销路、价格和群众收入等情况。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嘉毅,副省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一同调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富贵)

〓 相关链接
19#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12-4 16: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甘肃陇南文县发生3.1级地震 县城有轻微震感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甘肃陇南文县发生3.1级地震 县城有轻微震感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12月04日15时52分54秒,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北纬33.12°,东经104.86°)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记者从文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震中距离文县县城约25公里,地震发生时,县城有轻微震感,持续约两三秒。目前尚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央视记者 柴世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3-22 17:53:00|只看该作者

甘肃文县残疾竹编郎:日编篾条逾百米 赚钱赡养母亲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甘肃文县残疾竹编郎:日编篾条逾百米 赚钱赡养母亲

  中新网兰州3月22日电(韩县银 罗艳 闫姣)“现在编采茶用的茶篓,最近需要的人多。”张君明虽说着话,但手里的活丝毫不受影响,篾条迅速来回穿梭,很快就编完一根。密密麻麻的篾条底下,倒放着他的拐杖。

张君明拄着拐杖搬粮食 ◎摄影:李董  iiiR-huqrnap1063036.jpg  保存到相册

  张君明是甘肃陇南市文县玉垒乡冉家村村民,身患小儿麻痹症,右腿三级残疾,无法劳作。一到冬天,右胳膊使不上力,严重时连筷子都握不住。张君明的病愁煞了家人,但他对待生活却十分乐观。“身体不好是事实,但人活着,就要干一些事情。”他说。
  病痛留下的终生残疾并没有打垮张君明,反而让他以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执着,积极生活,练就了一双编织“巧手”。
  初春三月,文县茶农开采春茶,张君明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编织时光。
  “这几天要茶篓的人多,我得加快速度。”冉家村没有茶园,张君明的茶篓基本销往邻近碧口镇,一个卖16元左右。
  竹编是慢活,张君明粗略估算,一个高18厘米、长10厘米、厚6厘米的茶篓,一天只能编两个,最少需要薄厚宽窄匀称的篾条170多米,而其他复杂的竹编器具则更费时间和精力。
  竹编还是个危险活,张君明的手上,被篾条划伤的新伤口在往出冒血,旧伤已经泛白。二十多年来,他的手伤了好,好了伤,如此反复,留有千余道伤口。因长时间用力支撑,他的手心满是老茧,大拇指甲已变形翘起。“右眼也被伤过,所以戴了眼镜。没打算放弃,人活着,总要干些事!”他说。
  从16岁起,张君明为减轻家人负担。摸索着编织簸箕等一些竹制生活用具,到如今已有27年。“那时自家有竹子,每到农历七八月,我都砍来存下,剖成篾条后慢慢摸索着编东西。”张君明说,农历七八月份的竹子是最好的,有韧性,防腐性又强,最适合编东西。

竹编是个“危险活”,张君明的手上有很多伤口,右眼也被篾条划伤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摄影:李董  nJjs-huqrnap1063145.jpg  保存到相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君明的竹编手艺也越来越娴熟,背篼、簸箕、筛子、笤箕、笊篱、蜂斗……一根根坚硬的成竹在张君明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精美、实用的生活用具。
  村民们闻讯前来购买,“竹编生意”最好时,他一年能挣一千多元。但家门口的竹子“供不应求”,张君明拄着拐杖从其他村子往返买竹子,按斤或按株计算价钱,“当时出村的路不好走,山路窄小且崎岖,来回一趟非常不易”。
  近年来,冉家村逐步完善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培育了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还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带动村民们致富,冉家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君明购竹子也方便了许多。去年,张君明带着他编织的小型竹制品,参加了“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碧口镇的“古镇茶香”活动,受到了来往游客的青睐。
  “8个小物件卖了300多元,真是很不错的收入。”张君明说,家中有年逾六旬的老母亲需赡养,他编织的生活用具能补贴家用,还有政府的“低保”,如今,编织的小件竹制品也备受游客喜欢,能多赚些,“旅游节也是一个机遇,必须抓住。”张君明计划着以后向竹制工艺品制作方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张君明把贷来的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委托给哥哥张凤明,搞起了生态猪养殖,经过两三年的细心经营,目前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 ●
17#
 qwer222 发表于: 2019-2-20 18:08:00|只看该作者

甘肃文县:千年民俗舞“翻红”助脱贫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甘肃文县:千年民俗舞“翻红”助脱贫
⊙记者:屠国玺、赵宇鹏

  新华社兰州2月20日消息,题:甘肃文县:千年民俗舞“翻红”助脱贫
  “这几天是我们白马山寨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唱起来、跳起来!”农历正月十五,刚刚跳完“池哥昼”大汗淋漓的曹宁,喝起了咂杆酒。在他看来,“池哥昼”真的为当地人带来了“丰收和喜悦”,它是能脱贫的舞步。
  曹宁家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阳尕山村。他参加的“池哥昼”是一种面具舞,是居住在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地带古老部族白马人的祭祀舞蹈,已传承千年,因其原始、粗犷豪放的风格闻名。2008年,“池哥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白马人自小就会跳‘池哥昼’,这是祖辈代代传下来的。”曹宁笃定地说:“白马人相信,跳起‘池哥昼’,新的一年就会风调雨顺,就能带来丰收。”
  他的这句话如今看来是对的。倒不是指真的就天遂人愿了,而是依托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当地正在大力发展原生态的乡村旅游,白马群众从旅游中获益,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以白马民俗著称的铁楼村,有望在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2018年我们村成功脱贫18户,现在还有5户没有摘帽,我们有信心今年全村全员脱贫。”铁楼村村主任刘书贤说,是各地慕名而来感受白马民俗风情的游客群让他底气十足。
  民俗文化活动热闹,民宿预定火爆,政府支持改造的民俗农家乐越来越多……和今天火热的场景不同,前些年,由于地处偏僻,白马人的独特民俗鲜为人知,加上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古老独特的白马文化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
  2008年“池哥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甘肃省陇南市对白马人民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近些年,当地建立了“池哥昼”传习所,整理搜集相关史料,确定了传承人,让这项独特民俗得以再现。
  今年39岁的班杰军,是铁楼乡麦贡山村人。他从小深受白马文化的熏陶,这些年他回到家乡,亲手雕刻“池哥昼”表演需要的面具。现在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每年能得到5000元的补助,他正计划招徒弟,把这门古老的手艺传下去。
  在铁楼小学,学校4名老师每周会给60名学生上两节课,在课堂上讲白马歌曲、舞蹈、傩面具雕刻彩绘等内容,帮助当地小学生了解这种独特的民俗。教师杨代全说,学生们对民俗课程“兴趣高涨”。
  今年正月十五,文县再次成功举办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打造出民俗文化金字招牌,让更多人知道这座被群山环绕的县城。震天的锣声、高亢的歌声、奔放的舞蹈,为地处山脉腹地的白马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丰收”。
  依托“池哥昼”等特色民俗活动,旅游业正在加快当地脱贫攻坚的脚步。
  白马人的民间工艺还在通过现代文创产品呈现。过去7年时间里,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邓亚楠带领文创团队对白马人的许多特色图案进行整理,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民俗图案、装饰艺术、色彩等进行立体转化,设计出了300多件白马人文创作品。邓亚楠说,她们已经接到了外国展出的邀请,传统的白马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当地顺势发展起电子商务,把山货特产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文县景顺文旅发展公司的网店工作人员李芳说:“我们原生态的农产品和白马工艺的文创产品,都是网销热品。”据统计,现在文县已有网店1620家,线上线下累计实现销售额超10亿元。
  文县县委书记苏彦君说,当地实施“文旅强县”的发展战略,在白马民俗风情旅游带动下,当地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当地接待游客约1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与此同时,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也由2014年的36.58%,下降到2018年的4.38%。
  26岁的曹宁在去年当了爸爸,他说等孩子走路稳当了,就会教孩子跳“池哥昼”。“除了让孩子感受尽情舞蹈的快乐,更要让他知道,这是让我们白马山寨脱贫的舞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2-19 20:38:00|只看该作者

甘肃文县办白马民俗文化旅游节 促古老非遗传承发展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甘肃文县办白马民俗文化旅游节 促古老非遗传承发展

  中新网甘肃陇南2月19日电(记者:冯志军)民俗文化研究和文创成果展、民俗文化旅游摄影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第四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19日在甘肃文县开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游人慕名而来,在精彩纷呈的白马人民俗展演和垂涎欲滴的味蕾享受中,感受和体验白马人古朴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白马人民俗展演 ◎摄影:冯志军  kJtk-htfpvza2571693.jpg  保存到相册

  当日,还进行了文艺演出《白马吉祥》。《白马吉祥》共分《新年·山寨迎宾》《祝福·万物吉祥》《狂欢·希望圣火》三大篇章,以反映白马人历史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手法将传统歌舞元素进行提炼式重构和创编的歌舞剧,全面展示和形象而生动地演绎了白马人的古老传说、民俗风情和美好愿望。
  白马人又称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人的后裔,曾先后建立了“武都国”“仇池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前后延续了380多年。当前,白马人主要生活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2万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民间歌曲是白马人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

白马人夹道欢迎宾客 ◎摄影:冯志军  Lhrl-htfpvza2573965.jpg  保存到相册

  当地民间有“小年大十五”之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池哥昼”面具舞,是白马人正月里的“重头戏”。由当地各村寨推选出表演者身着盛装、头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萨”“小丑”“池哥”“池母”“志玛”“猴娃子”等模样,挨家逐户地欢跳,祈福新春。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白马人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池哥昼”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文县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热情豪放的火圈舞、醇香四溢的咂杆酒、酣畅淋漓的敬酒歌吸引了八方游客,推动独特而神奇的白马人民俗文化走出甘肃、享誉全国。
  据悉,本届旅游节还召开了甘川两省三市(州)全力创建中国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会议。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遗的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有的非遗项目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我国适时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对非遗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对于推动我国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卫中介绍说,甘肃省陇南市、四川省绵阳市、阿坝州三地行政区域紧密相连,千百年来,相同的文化土壤、民众文化心理、传统生活习惯造就了三地区共同的文化习俗,即白马人民俗。因此,两省三市(州)共建中国白马人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现实和长远的价值。
  陈卫中表示,希望两省三市(州)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门携起手来,全力以赴,科学谋划,认真组织实施,共同推动中国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成绩,为推动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
15#
 午夜思 发表于: 2018-11-12 08:08:00|只看该作者

甘肃文县与青岛即墨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土特产在“古城”扎了根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甘肃文县与青岛即墨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土特产在“古城”扎了根


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即墨古城“印象文县”专卖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来自甘肃的特色产品 ◎摄影:刘成  FeZr-hnstwwq8003107.jpg  保存到相册

  “店里纹党参蜜脱销了,花椒、葵瓜子也不多了,需要尽快补货……”这几天,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即墨古城“印象文县”专卖店店长左敏不断地和甘肃文县纹党公司联系货源补充和调整事宜。
  走进“印象文县”特产专卖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纹党参、虫草、核桃、食用菌、花椒、土蜂蜜、土猪腊肉等来自甘肃的特色产品,齐声“讲述”着这家“东西协作扶贫示范店”的特殊背景。
  文县位于甘肃南部,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素有“陇上江南”“千年药乡”等美誉。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389元,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起,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即墨区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确立对口结对帮扶关系。即墨区结合两地实际情况,从产业扶贫、文化旅游开发、人才交流、劳务服务、结对帮扶、社会帮扶、资金保障7个领域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文县的特产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而即墨古城恰好需要不断丰富文化元素和商业业态,因此,‘印象文县’店在即墨古城安营扎寨了。”即墨区招商促进局、古城规划建设指挥部招商运营组组长牟军说,“印象文县”专卖店地处即墨古城黄金地段,5间门面房共计300平方米,即墨古城不仅自费按照文县风情进行了店铺装修,而且还免除了其三年租金近100万元。“我们要让这家店在即墨古城扎根,让更多的文县特产卖到即墨、卖到青岛,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即墨与文县两地政府达成协作协议后,立即立足双方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引导即墨企业青岛鸿德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文县仁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为文县优质纹党参等中药材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我的家乡在大山深处,那里的中药材和山货品质非常好,可是因为缺少销售渠道,加上山路难行,阻挡了山货变现,影响了脱贫致富的速度。”左敏说,专卖店的经营主旨就是“背出大山,走进青岛”。“有了‘印象文县’做大本营,我们终于可以将大山里的特产‘背’出大山了。”
  “除了这家特产实体店,即墨供销社也在帮助这家店扩大市场销路,目前正与‘即供商城’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即墨区发改局经合办主任朱雷介绍,即墨灵山镇也正探索与文县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进行合作,互相引进特色中药材品种,促进优势产品互补互利。
  据了解,即墨与文县扶贫协作期至2020年,力争2019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除“印象文县”店入驻即墨古城外,即墨区4家旅行社与文县相关部门也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各大旅游景点、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文县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即墨区3个镇街与文县桥头镇、中庙镇、铁楼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此外,即墨区还出资聘请专家帮助文县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以期提升文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东西扶贫协作是双方的互利共赢。”即墨区发改局调研员李有积表示,即墨对文县的资金、人才、产业等方面的扶持,帮助文县贫困人口改善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而来自文县的特色产品、特色文化,也丰富了即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即墨发展增添了发展新动力。比如,即墨古城“印象文县”开业前后,来自文县铁楼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哥昼”传统祭祀舞蹈表演,以其色彩绚丽的服饰、神秘奇异的面具、热情豪迈的舞姿、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让中外游客大开眼界,为本已热闹的即墨古城增添了更多人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成 通讯员:吕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不取 发表于: 2018-9-6 18:01:00|只看该作者

游客在甘肃天池游泳发抖音 被责令写保证书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把景区当泳池了?游客在甘肃天池游泳发抖音,被责令写保证书

  8月12日,几名游客在甘肃文县天池景区内戏水游泳并发抖音炫耀,景区安全巡查员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告知其行为扰乱了景区安全运营秩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违规游客已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
  据陇南市文县旅游局官方微博“陇南文县旅游”9月5日 发布的情况说明显示:
  关于新浪微博网友反映天池景区有游客私自下水游泳的情况说明,景区管理方已对违规游客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批评教育,并责成违规游客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召开紧急会议,细化靠实景区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职责。同时景区管理方对新浪微博“大西北之窗”博主关心关注文县旅游的举动,表示诚挚谢意,并请其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文化旅游发展。在此,我们呼吁广大游客,要以8月12日文县天池景区游客违规游泳事件为诫,规范出游言行,做文明旅游者!

违规游客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微博@ 陇南文县旅游 图
源自:兰州晨报微信公众号
13#
 anny 发表于: 2018-7-8 14:28:01|只看该作者

甘肃文县暴洪泥石流致212个村逾4万人受灾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甘肃文县暴洪泥石流致212个村逾4万人受灾

7月2日文县受灾村里抢险救灾 ◎摄影:钟欣  6DuL-hexfcvk6890124.jpg  保存到相册

  中新网兰州7月6日电(记者:南如卓玛)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6日对外通报,6月29日以来,文县连续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方因短时强降水引发暴洪泥石流,境内“两江八河”水位短时间猛涨,白水江文县城关镇断面流量监测值一度达到每秒436立方米、尚德镇断面流量达到每秒730立方米,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大值。
  截至7月4日下午6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20个乡镇212个村11082户41649人不同程度受灾,未造成人员伤亡,紧急转移安置327户1275人,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7033.93万元。

文县暴洪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 ◎摄影:钟欣  X51i-hexfcvk6890204.jpg  保存到相册

  道路交通方面,国道212线东峪口至堡子坝陶家湾段、尚德镇横丹电站出水口段等洪水冲毁路段目前已抢通。此外,河水路、何马路等7条省道255.8公里、3条28.712公里县乡公路和65条通村公路750.6公里不同程度受损,堡子坝镇马儿河坝等7个村通村道路尚未抢通。
  据通报,截至目前,7条10KV线路受损2.3公里,16个村因灾断电,马儿河坝等7个村尚未恢复供电。同时,14个区域通讯信号中断,尚有8个基站通讯信号未恢复。
  据统计,文县暴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玉米、水稻、油菜籽、花椒、核桃等农作物和白芨、党参等中药材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达891.97公顷,成灾面积达693.85公顷,绝收315.4公顷,冲毁耕地2445亩。

文县暴洪泥石流后道路抢险 ◎摄影:钟欣  9KsW-hexfcvk6890266.jpg  保存到相册

  灾害发生后,文县对强降雨集中的堡子坝、石坊、中庙等乡镇及时启用山洪泥石流预警系统,紧急转移安置房屋倒塌、受损和泥石流影响群众327户1275人。下拨应急抢险和临时救助资金150万元,调运救灾帐篷15顶、药品三件、矿泉水500件、方便面200件。
  与此同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队伍175人,进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截至目前,已收到捐款14700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8.5万元。
  据通报,灾情发生后,文县交通部门投入各类机械166台次、人工289人,开展公路水毁抢修工作。截至7月5日下午,铁楼、中寨、桥头、梨坪等乡镇受损公路己全部恢复通车。
  目前,文县正在全力开展基础设施抢修和清淤疏浚工作,已紧急出动机械300余台(次),投入人力2000余人次,清理塌方、滑坡及泥石流近5万方。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楼主|上官123 发表于: 2018-5-4 09:06:00|只看该作者

白马人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地理志》《三国志·魏书》《北史·氐传》《华阳国志》和《括地志》等古籍记载,西汉水、白龙江流域及涪水上游,是古氐原始分布所在。古代氐族部落众多,有十多个,以白马氐为最大。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氐人受到排挤。
  据魏人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氐人有王,所以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禄福,或在汧、陇左右。”
  东汉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令雍州刺史张既至武都,徒氐人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二郡界内。不久,魏武都太阜又前后徒武都汉民、氐人等万余户于京兆(故治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汧(今陕西陇县南)、雍(今陕西凤翔南)、天水(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南安(治獠道,今甘肃陇西东南)广魏(治临渭,今甘肃天水东)等郡县之内。汉魏时期,武都郡的氐族虽然经过数次大的迁徙,但郡内的氐族仍然很多,原有的王候部落组织仍然存在。《魏略·西戎传》记载:氐我“今虽都统于郡国,然故自有王候在其虚落间。又故武都地阴平街左右,亦有万余落”。韩定山《阴平国考》说:“阴平虽称古氐羌地,然考东汉以前,诸羌部落,似犹未至阴平,其在阴平者,白马氐而已。东汉以后,羌氐错杂,而以氐为主。”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武都氐王杨仆率众内附,被安置在汉阳郡(即天水郡)居住。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遣陈式攻克武都、阴平二郡。蜀汉改“道”为“县,”改刚氐道为刚氐县和广武县。阴平郡领阴平,甸氐(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刚氐(今四川省平武县)、广武(今四川省青川县)四县。建兴十四年(公元成都南)。便苻健弟率四百户降魏,只有苻健来到蜀地,降魏的四百户被安插到魏的内郡。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郭淮徙氐人三千余落以实关中。经过上述迁徙,魏晋时的氐人除在天水(即汉阳)、南安、广魏(即略阳)三郡形成了新的分布中心外,原有的武都、阴平仍是中心。《晋书·石季龙载记下》记,建武十三年(公元347年),石虎遣王擢攻白马氐于武街,徙七千余户于雍州。《宋书·氐胡传》记载,杨纂四世祖茂搜曾于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携带部民四千户由略阳还居仇池,后来还有许多关中士庶流亡这里。“咸安元年(公元371年),苻坚遣杨安、苻雅等讨纂,克之,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将上万户大部分迁到关中。马长寿《氐与羌》说,自西晋以后,“武都、阴平二郡,居民以氐人为主,其次也有许多的汉人和羌人”。
  西晋垮台后,继起的氐人先后建立了前秦、后凉、仇池五国(即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政权。据李祖桓《<仇池国志>自序》说:“(一)前秦苻氐。(二)后凉吕氐。(三)仇池杨氐。他们同源于武都。《后汉书·西南夷传》所载的‘白马氐’,即此三氐的祖先。”把《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前秦在各地建立学校,“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遣受业。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
  阴平改文,始于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吐蕃人东进,与南诏合兵,占领了阶州等地,在现在的甘肃文县和四川省青川县白水一带没有站住脚,是一掠而过,被唐军追击到大渡河,吐蕃、南诏兵几乎全军覆没。《中国历史地图集》和芩仲勉先生的《隋唐史》中《吐蕃侵占河陇及建中后之唐蕃边界图》,均把阶州划在占领圈内,把文州、龙州划在唐管区。唐末以来,吐蕃衰弱无力东犯,文县再无人口迁徙的史实。在文县民间,把白马人称为番,或西番、文番、白马番、白马夷。
  唐以后,错居的氐人逐渐与汉族、藏族以及其他民族融合,史书对氐人关注少了。但是,有的志书及史料还简要地记录着聚居者生存的踪迹。如《宋史·蛮夷四》载:“白马氐,在汉为武都郡,今阶州,汶州……自治平之末(公元1064年)讫于靖康(公元1126年)大抵皆通互市,奉取贡。”说明在宋时白马氐仍不少,还与中原贸易往来,而且向宋朝进奉纳贡。乾隆《甘肃通志》卷六《山川·直隶秦州》“文县”条下记载:“白水江,在城南,……民居水上者为白水氐。”《岷州卫志·形胜》说岷州“南临白马之氐”。清修《文县志》记载“文番即氐羌遗种”。
  历次编修的《文县志》均记载,历史上文县境内设两家统治番人的土司。王土司管辖东仲沟、下麦鹅堡、麦鹅堡、官地堡、杀番沟、草坡山、香花山、鹞子坪、羊田山、上哈杀、梁村峪、太平族、野不咱、崖道堡、下扎多滩、滩卜沟、得胜寨、圆嘴堡、扎多寺、堡子里、王家沟、下舍书等22个寨子;马土司管辖阴卜山、夹石山、核桃坪、演武坪、麦贡山、立志山、中岭山、入贡山、枕头坝、郎藏山、雪堡寨、毛安族、竹林族、草坡山、木人山、盐土山、木路山、沙坝族、梨园山、博多坝、蒲池山、白固族、朗布山、月牙族、古坪沟、班鸽山、蓖麻沟、野人山、深沟族、马尾山等30个寨子。谭昌吉搜集的《王氐宗谱》《马氐谱抄》记述了两家土司受封和传承管理的概况,进一步证实了县志记载的真实性。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高宗皇帝钦命督抚收集少数民族资料,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编成《皇清职贡图》一书,共收图299幅。其中收入“文县番民”白马人男女画像各一幅,并注文:“文县地联秦蜀,所属番民盖亦苗蛮之一种,与西垂诸番不同,居县属之下舍书、英坡山等处,明时设王、马二百户分领之。”
  据县志记载:“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知县葛时政奉文改番归流,土司裁革,王马二土司辖地归各乡管辖。”但各乡的管辖也仅仅是纳钱粮,对白马人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大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由于四川将白马人登记为藏族,文县也将白马人登记为藏族。1980年11月6日,文县白马人居住最集中的铁楼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写出专题报告,要求重新确定族属,并成立区域自治机构。文县革命委员会也向当时的武都地区革命委员会写了请示报告。后来,经批准设立了铁楼藏族乡。文县白马人,据1997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县志》记载,1964年普查人口登记全县有4792人,1982年普查人口登记有7659人(包括后划入舟曲县的博峪乡2493人)。2010年底公安机关统计,全县有7800余人(不包括舟曲县博峪乡的),主要分布在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城关镇、丹堡乡(上丹并入丹堡乡)、刘家坪乡、梨坪乡、天池乡(原屯寨乡)、中寨乡、堡子坝乡。
  陇南市境内的西汉水、白龙江流域是古代白马氐的发祥地,寺洼文化遗址分布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人曾以陇南大地为根基,建立过仇池国等五个地方政权,先后击败前赵、后赵、前秦、后秦、东晋等国无以计数的攻击,与中原20多个地方政权抗衡达380多年。白马氐曾经为中华文明和陇南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文化遗存遍布陇南,他们的民俗文化在西和县、礼县、成县、徽县、两当县、康县、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地留有大量的痕迹。
  地处白龙江水系岷山东端摩天岭群山之中的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峪河流域和石鸡坝乡岷堡沟河流域的18个白马人村寨,有3000多白马人,至今还较多地保留着古朴传统的民俗文化,专家学者称这里是白马人民俗文化“博物馆”,白马人民俗文化是白马氐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10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白马文化与旅游扶贫课题组”认为,“这些白马文化具有奇特性、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甘肃特色文化大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6月,省政协组织委员、学者进行专题调研后认为,“白马文化是我省独特的优质文化资源,加强对白马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是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建设甘肃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2012年4月,甘肃省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学会组织专家考察后认为,“白马民俗文化,值得我们大家好好保护、珍惜。省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学会将尽自己的力量,为白马民俗文化的挖掘、研究、发展鼓与呼,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11#
 楼主|上官123 发表于: 2018-5-1 15:06:00|只看该作者

著名人物

姓名身份姓名身份
肖藉明代官员,官居五品,敕封文林郎王继礼明代湖广按察使,官居从三品
秦锡田清同治年间副贡生米重清光绪年间官员,官居七品
程海寰中共地下党工作者,诗作《甲后吟草》等杨怀仁中共党员,烈士
刘润寰曾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等职耿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
张芷溪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其他名人:张秋爆、刘守业、齐培礼、王应国、鄢雨民、韩定山、张艮生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1:01,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