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郑先生|查看: 17141|回复: 23
[治疗

关于鼠疫,请你相信这些真实的信息

 [复制链接]
14#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11-13 12:38:00|只看该作者

鼠疫,一场传染病与近代中国变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鼠疫,一场传染病与近代中国变迁
⊙作者:饭岛涉 整合:罗东 编辑:徐悦东 校对:薛京宁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确认接诊鼠疫患者。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回到历史长河里,鼠疫,好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它是人类的身体灾难,而防疫和卫生制度是人类克服鼠疫的制度化。
  “鼠疫”,在我们的印象里可能还只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书名,是纸上故事。现在它也是一个新闻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确认接诊鼠疫患者。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回到历史长河里,鼠疫,好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它是人类的身体灾难,而防疫和卫生制度是人类克服鼠疫的制度化。没有这一制度(包括传染病信息的汇报制度),在鼠疫面前,人类的身体更不堪一击。而防疫和卫生制度只是近代以来的产物。在晚清时期,一场局部鼠疫就像更早的欧洲一样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19世纪后期,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省地方病的腺鼠疫在广东传播(后来认为源自中东的可能性更高),1894年在香港流行。在香港流行后,腺鼠疫波及上海、福建、台湾及其他中国沿海地区。传统中国的灾荒应对方法无以应对。
  而在新旧方法交替之际,这场鼠疫也成为推动近代中国防疫和卫生制度化的事件之一。书评君摘编今年的新书《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回到近代中国,去回看当时不得不进行制度化革新的艰难和选择。

01
1894年鼠疫中的广东

  腺鼠疫作为云南省的地方病,很早就为人所熟知。麦克尼尔曾认为云南的腺鼠疫被蒙古军队带到欧洲,引起了14世纪的鼠疫大流行。但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麦克尼尔的说法并不妥当。
  14世纪以后欧洲的鼠疫被认为源自中东的可能性较高,甚至连中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究竟是不是鼠疫也还存在疑问,欲判断19世纪后期之前,即认为传染病的病因在于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细菌学说确立之前的某种疫病是何种疾病,是相当困难的。

《鼠疫与近代中国》,(日)饭岛涉 著,朴彦 余新忠 姜滨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版

  不过,我的研究对象,“19世纪起国际化的鼠疫”,则确定是鼠疫(腺鼠疫)无疑。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腺鼠疫是由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身上附着的跳蚤等通过吸食人的血液,将鼠疫杆菌传入人的体内而引发的疾病。而肺鼠疫通过飞沫也能传染。
  1894年香港流行腺鼠疫后,很多细菌学家对此展开了调查研究,鼠疫杆菌被发现。而在1894年香港的腺鼠疫流行之前,广东省不少地区腺鼠疫已经出现。
  广东省的地方志中留下了很多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各地发生腺鼠疫的记录。如《番禺县续志》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四月“鼠疫起”,《龙山乡志》亦载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的鼠疫初作,并在按语中称:“鼠疫之作,先毙鼠而后毙人,故曰鼠疫。相传同治间(1862~1874年)始于越南,延及广西,至光绪庚寅年,遂及高雷诸府。”

19世纪的广州,英国摄影师弗洛伊德(William Pryor Floyd)

  1894年4月下旬,该传染病为鼠疫的消息由英国广州租界当局传达给港英政府,港英政府将娄逊医师和雷尼医师作为调查员派往广州。5月上旬,他们走访了广州的中国医院,目击了病人的大量死亡。根据中医医师的口述,鼠疫在广州被称作“核疫”,认为死者达到10万人。
  上面的报告都显示了腺鼠疫对广州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不过,其对广州人造成的损害程度并不是等同划一的。腺鼠疫的受害者大部分是“住在密集而且简陋的房屋里”的下等阶层,而在沙面的外国租界里,当时并没有出现腺鼠疫。英国驻广州领事说:“广州的状态完全平静,外国人社会中见不到一个腺鼠疫患者。”
  在1894年广州腺鼠疫流行期间,对腺鼠疫做出应对的主要是爱育堂等民间团体。传染病流行时,这种由民间团体做出应对的情况,在中国社会中是极为常见之事,善堂等民间团体、乡绅、会馆、公所等对清末地域秩序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主要依靠民间团体来进行腺鼠疫防治的情况,也被认为对腺鼠疫应对不够充分。

02
1894年鼠疫中的香港

  1894年5月,香港也出现腺鼠疫的流行。当医师在广州做过调查的医师回到香港时,香港也已有了腺鼠疫的患者。
  我虽无力全面探讨香港卫生事业的演进及其卫生事业本身,不过应该说,香港真正开始推进其卫生事业是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直接促成此事的是1882年到访香港的瞿域(Osbert Chadwick,他是19世纪后期指导英国实施卫生改革的埃德温·查德维克之子)所提交的报告书。港英政府根据该报告书,于1883年设置了卫生行政机关。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有效地抑制19世纪末的腺鼠疫流行。
  1894年香港的腺鼠疫流行规模巨大,造成2679人患病,2552人病亡。当然这些只是得到确认的患者数和死亡数。不过,和广州一样,香港的腺鼠疫对人们造成的损害并不均等。同一时期,澳门也因担心腺鼠疫的爆发而采取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其结果是,1894年未见到澳门有腺鼠疫发生。但这并不是说此后澳门没有发生鼠疫。1895年、1898年等年份澳门也发生了腺鼠疫。

19世纪的香港,街上店面

  在香港防治腺鼠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东华医院。东华医院成立于1872年,通过全面参与香港的社会事业,成为华人社会中具有中心地位的组织。腺鼠疫流行期间,在有关应对策略问题上,东华医院与港英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对立,这是由港英政府在防治腺鼠疫时实施的挨户检查所引起的。
  在香港的腺鼠疫流行日渐严重、港英政府实施防治对策之际,1894年5月下旬,东华医院向香港总督府提出了即时停止挨户检查、送患者回乡、将患者从“海之船”(Hygeia)移交给新建的医院看护的要求。对此,本尼迪克特认为,造成这种对立的根源在于,在中国社会,社会事务往往由民间力量来承担,而与之相对,港英政府则将之归入行政事务,由政府施行腺鼠疫的防治。
  那么,面对1894年广东和香港的腺鼠疫流行,清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1894年5月25日,俄国公使喀西尼向总理衙门质询:清政府是如何认识这次腺鼠疫的流行状况,采取了怎样措施,以及此后将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因为他担心腺鼠疫既已在香港流行,就有可能传染到其他地区。
  对此,总理衙门已经要求两广总督李瀚章采取适当措施,所以援引李瀚章的奏报回答说,通过“官绅合力”,即政府和当地乡绅协力,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办法,腺鼠疫的流行已度过了最严重时期。
  当时总理衙门据李瀚章的报告谈到:香港虽然用所谓的“洋法”对中国人进行了治疗,并采用以船只隔离患者(应该就是指前文所述的“海之船”)、提供药品、用硫黄熏蒸等方法,但结果往往加速了病人的死亡,故对“洋法”提出了批评,认为以船只隔离患者,反而增加了对患者采取措施的难度。
  可见,在1894年广东和香港腺鼠疫流行期间,喀西尼公使希望清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总理衙门只要求地方官对腺鼠疫采取防治措施,中央政府(总理衙门)并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清政府的这一行为实是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应对灾荒的办法,即朝廷一方面采取减免赋税、动帑发赈等措施,另一方面却将具体的防治措施交予地方官去执行。
  与此相对,港英政府的应对策略则将卫生事业当作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前面谈到的,对患者的治疗与隔离、挨户检查、清扫事业等。港英政府为了预防传染病流行,也采行了传染病信息的汇报制度。这是一项迅速掌握其他地区传染病发生情报的制度。这里本应考察1894年前后的情况,但因香港历史档案处没能留下这一时期的档案。

03
1894年鼠疫中的上海

  以1894年香港的腺鼠疫流行为肇端,中国沿海地区也出现了腺鼠疫。这里首先来看看上海的情况。上海为了预防来自东南亚的霍乱的感染,其海关自1873年开始施行检疫措施。对1894年香港腺鼠疫流行采取应对措施的,是上海海关和公共租界工部局。
  继广州、香港之后,牛庄、日本相继发生了鼠疫。这些事例,推翻了那种鼠疫不会在一定纬度以北流行的一厢情愿的理论。为此,港口和市政当局采取了严厉的检疫和卫生措施,以防止鼠疫传入上海。
  1894年5月,当香港和广州宣布已受病菌感染并采取隔离措施时,中国海关在上海对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整顿。在1894年香港流行腺鼠疫之际,上海在对来自香港及广州的旅客实施体检的同时,开始要求出示“免疫通行证”。
  此后,上海海关的检疫以1899年中国南方的腺鼠疫流行为契机而得到了强化。1899年4月,上海海关在崇宝沙设立了检疫所,制定特别规则,将台湾及香港列入腺鼠疫的流行地区,4月22日起开始对来自那里的船只进行检疫。

19世纪的上海,港口船只

  上海道台对自崇明岛的西水路进入长江港口的全部戎克船实施检疫,将患者送到崇宝沙的检疫所。另外,向牛庄海关税务司提出停止用戎克船及汽船装运尸体的要求。在上海,应通过外交途径对总理衙门施加压力这一问题开始被讨论。同年4月制定的特别规则还是主要着眼于腺鼠疫的预防,到了12月,则增加了霍乱和伤寒,制定了暂行特别规则。
  1903年3月,江苏巡抚恩寿奏称:
  “吴淞口外崇宝沙地方设立防疫医院,始于光绪二十五年,由各总领事及税务司拟章会商前道举办。凡有疫之口来船必须停轮候验,所聘柯洋员,精细和平,曾经外国考验,准给冯据,所订章程,详加查核,亦颇周妥。一经验有患疫及出天花等症之人,送入医院施治,以免传染。原因保卫中外商民起见,立法本极美善,上海为通商总汇,各口商轮往来必由之地,偶疏防检,或致流入长江各埠,为患甚大。”
  此种认识,与此前所论述的19世纪末总理衙门的认识相比,语气已经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
  另外,崇宝沙的防疫医院因交通不便,计划在吴淞江对岸开设新的医院(1905年开设)。该医院由中国人使用(原来的医院由外国人使用)还建设了女性专用设施,由女医生负责诊查。
  此外,防疫医院的经费由上海道台出资5000两,不足部分要求“上海商业公所”“上海商务公所”。上海道台袁树勋称:“善举兴办一切,概由该公所绅商一手经理,职道与税务司主持其间,时加考核。”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外交档案,江苏巡抚咨外务部,1903年3月20日。就此可见,在上海道台心目中,检疫事业依然被视为是“善举”,故也就不难理解其何以要求商人团体来共同承担了。
  综上所述可见,针对1894年鼠疫,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实施应对策略的同时,海关也强化了对疫病的检疫。1899年,制定了新的检疫章程。因此,上海检疫行政的发展,是在19世纪末腺鼠疫的流行日渐显著的背景下实现的。另外,当时的上海道台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检疫的必要性,但他还是将其当作“善举”来看待,为了设立防疫医院,还要求当时逐渐组织化的商会来承担费用。

04
近代中国的卫生制度化

  对19世纪末的鼠疫,清政府仍沿袭以往对瘟疫的应对办法,即命令地方官采取适当的措施,其结果是,在广州腺鼠疫流行时,担当实际防治措施的是善堂等民间团体。
  但是当腺鼠疫传入营口、天津和上海等中国沿海通商口岸时,外国人社会就开始批评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外交手段要求清政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即要求清政府采用近代国家的办法──以卫生行政来抑制传染病的发生。
  到了20世纪初,近代中国在欧美及日本以殖民主义的方式侵入的情况下,面临着“近代性的构造”问题。在对外的意义上,为对抗欧美及日本殖民主义式的对卫生事业的介入,卫生的制度化存在其必要性。而对内,在统治机构重组的过程中,卫生的制度化亦有必要。从1910年到1911年,肺鼠疫在东北的流行就展现了卫生的这种政治二重性。

在本文提的东北“肺鼠疫”三十余年后,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曾拍摄过一部科普片《预防鼠疫》

  东北对肺鼠疫的应对,是以东三省总督锡良为中心展开的。借由奉天防疫总局和各县防疫机构的设置,其应对与19世纪末相比,显得更为组织化。其背景是,在20世纪初的新政所推行的制度改革之中有卫生制度化的内容。作为防治肺鼠疫的对策,隔离患者、消灭老鼠、火化尸体以及加强检疫等举措得以推进。
  肺鼠疫的防治措施本身,与同时期的日本所实施的方法是一样的,不过,东北的肺鼠疫防治,是在善堂等民间团体和商会、自治会等中间团体的协助下展开的。这不仅反映了社会事业以民间团体为基础这一中国社会的特征,还显现了这是以20世纪初以商会及自治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中间团体对地域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为背景的。因此,与日本的卫生行政相比,并没有深刻介入个人生活领域。
  不过,在对抗欧美及日本侵入中国的利权收回意义上的卫生的政治性,在此之前就率先表现出来了。有关卫生事业的主权问题,在东北、天津及上海等地也都已被认识到。
  近代中国的卫生的制度化正处于如阿诺尔德所指出的“身体的殖民化”(colonizing body)和罗芙云所说的“民族的防卫”(defending the nation)的交叉点上。卫生的制度化并不仅停留在近代西方的医学,尤其是卫生事业的技术引入方面,而是关乎社会制度本质的问题,即向中国社会提出了“近代性的构造”问题。
  19世纪末之前的中国社会,卫生事业等社会事业往往是以“义举”的形式由民间团体来承担的,而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占领行政的冲击下,开始渐次继承其施行的政策,并试图逐步朝近代国家式的统治形态发展。这样,卫生的制度化就成了具有方向性意义事件,即借由国家将卫生事业行政化,试图实现个人的身体规律化和统治机构重组,并重组善堂等民间团体将其纳入机构。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以20世纪初开始开展的卫生制度化为基础,设置了内务部卫生司,试图推进全国性的卫生行政。但是,在政变及内战频仍的情况下,内务部卫生司并未能有效推行这一项工作。
  对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国际联盟要将传染病的报告视为国际性的事务,1925年,在新加坡设立了传染病情报局。它是在以东亚、东南亚的宗主国、殖民地为中心的体制上,为推进卫生事业而设置的国际机构,这样,中国也有必要调整国家机构以推进卫生的制度化。
  近代中国持续接受国际联盟的援助,同时于1930年接收了各通商口岸的检疫机构,收回了检疫权,实现了对外的卫生制度化。
  确认近代中国的疫情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从周边地区的状况推测,近代中国的霍乱、痢疾、伤寒等传染病很可能是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与其说在巨大的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其并未对人口变动态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毋宁说,与周边地区相比,传染病的流行规模有可能较小。这应该是近代中国对卫生的制度化缺乏强烈动机的背景所导致的。
13#
 物理蛋蛋 发表于: 2019-11-13 08:40:4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什么是鼠疫?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什么是鼠疫?
⊙记者:陈鑫 实习记者:李萱

  2019年11月12日晚,北京朝阳区人民政府发文称,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此前,有消息称,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两例患者,两名患者曾住进朝阳医院负压病房,其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11月12日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11月12日晚10点左右,界面新闻记者来到朝阳医院发现,位于该院地下一楼的急诊已经开放。
  记者走到急诊大厅,现场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味道。挂号收费处窗口均已关闭,平时人满为患的急诊大厅只有五位患者。
  分诊台护士表示,急诊今天早上就不能看了。“明天白天门诊就诊正常”。
  急诊外科一名大夫表示,“朝阳医院急诊处于特殊情况。”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鼠疫诊疗方案》,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根据感染途径不同,肺鼠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肺鼠疫是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
  北京朝阳区政府发布的鼠疫小贴士介绍,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此外,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委马嘉睿向界面新闻介绍,对于鼠疫,目前的重点是严格控制传染源。
  马嘉睿介绍,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还应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行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马嘉睿称。
  据《鼠疫诊疗方案(试行)》,鼠疫传染源为鼠疫染疫动物和鼠疫患者。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 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马嘉睿介绍,切断鼠疫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另外,加强交通及国境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马嘉睿还表示,要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接触患者。对于这类传染性疾病,无特效预防方法。现在是流感季节,洗手、戴口罩是基础防病措施。但一般普通生活口罩对预防此类疾病无效。
  WHO建议预防性措施则包括:当所处环境中有动物源性鼠疫活跃时,向人们发出通知,并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跳蚤叮咬,而且不要处理动物尸体。人们通常还应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体液和组织。在处理可能受感染的患者和采集样本时,应采取常规预防措施。世卫组织不建议接种疫苗,但高危人群(例如经常暴露在感染风险下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卫生工作者)除外。
  据界面新闻采访了解,已有多家医院正在或即将开展鼠疫的科普和预防工作。
  “高效地管理鼠疫疫情,极为重要的是必须有一支了解情况和保持警觉的卫生工作队伍(和社区)来快速诊断和管理已感染的患者,识别风险因素,持续进行监测,控制媒介和宿主,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并向有关当局通报结果。”马嘉睿介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古玩小童 发表于: 2019-11-12 22:56:28|只看该作者

北京朝阳医院回应鼠疫一事:不必要恐慌一切在掌控中

源自:经济观察网
原文标题:独家 | 朝阳医院负责人回应鼠疫一事:没有必要恐慌,一切尽在掌控中

  经济观察网 记者:王雅洁 11月12日晚,北京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面对经济观察网记者的问询,回复表示“没有必要恐慌,一切尽在掌控中。”
  当天白天,有消息称,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两例患者,两名患者曾住进朝阳医院负压病房,其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11月12日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当记者追问“一切尽在掌控中”是否意味着两名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时,上述负责人表示:“患者目前已经不在朝阳医院,转去了别的医院。具体情况请等待官方正式通知”,随即挂断电话。
11#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1-12 22:47:15|只看该作者

关于鼠疫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7个问号里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关于鼠疫,你想知道的都在这7个问号里

  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鼠疫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鼠疫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预防鼠疫?

释疑1: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

释疑2:鼠疫的传染源是什么?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
  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们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释疑3:鼠疫有哪些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传播。
  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
  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释疑4:感染鼠疫会出现什么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轻型病人表现为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脓。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释疑5:鼠疫如何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鼠疫的有效药物,如及早治疗则多可治愈。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卫生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释疑6:鼠疫怎样预防?
  为了防止鼠疫传播,需避免与咳嗽者密切接触(相距2米以内),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并使用驱虫剂。
  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是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最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或学校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病死小动物。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释疑7:如果我怀疑自己感染了鼠疫,该怎么办?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肿痛或呼吸困难、咳嗽和/或血痰,应立即寻求医疗诊治(曾在鼠疫流行地区旅游的人应将这一情况告知医务人员)。除非由医务人员进行了诊断,否则应避免自行用药,包括使用抗生素。
  背景: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鼠疫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取上亿条生命。
  第二次鼠疫从1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从云南、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北满,惊天动地地爆发。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全球先后死于鼠疫者达数千万。
  时至今日,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鼠疫被得到有效监测与控制。而2017年8月以来的一场鼠疫却正在印度洋岛国马达加斯加吞噬着越来越多的生命。截至10月24日,马达加斯加累计报告鼠疫疑似病例1309人,其中93人死亡,疫情没有得到遏制,传播风险由高升为极高。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些年一直有散发病例发生,因此,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另据《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我国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持续存在,大中城市和人群聚集地周边地区不断监测到动物鼠疫疫情,近年来,每年都发生1-2起人间鼠疫疫情,几十起动物鼠疫疫情。

2009年~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甲类传染病中鼠疫发病、死亡报告数据:
  2018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7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6年,发病数1,死亡数0。
  2015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4年,发病数3,死亡数3。
  2013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2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1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0年,发病数7,死亡数2。
  2009年,发病数12,死亡数3。
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记者:许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多少天 发表于: 2019-11-12 22:37:59|只看该作者

官宣: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官宣: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


  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记者刚刚从官方确认,近日,北京确认接诊鼠疫患者。
  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
  鼠疫防控小贴士
  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四、鼠疫预防治疗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5)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2g,其后4-6h服1g,一般连服5日。
  北京多年开展鼠间疫情监测,鼠间未发现携带鼠疫耶尔森菌的情况。
9#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3-6 09:42:00|只看该作者

准备下一次卷土重来:鼠疫杆菌在变形虫体内存活复制

鼠疫是一种极具传染力的疾病,在过去1400年间夺走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图为2017年10月马达加斯加爆发鼠疫时、一所学校中的情景。
而在每次爆发的间隔期,病原体究竟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存活的?这大概是与鼠疫有关的首要未解之谜。图为天然鼠疫爆发的全球分布图。
近期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变形虫也许在保护这种危险病原体熬过爆发间隔期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变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水体微生物。
  北京时间3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鼠疫是一种极具传染力的疾病,在过去1400年间夺走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如今,全世界仍有36个国家会间断性出现鼠疫爆发。而在每次爆发的间隔期,病原体究竟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存活的?这大概是与鼠疫有关的首要未解之谜。
  和其它许多病原体不同,引发鼠疫的鼠疫杆菌无法在缺少保护的环境中长时间存活。尽管如此,在很多地区,鼠疫依然会不断卷土重来。这说明该细菌能够设法找到庇护、存活好几年时间,然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开始又一波扫荡。
  如果能弄清鼠疫杆菌的藏匿地点和存活方式,将对今后预防鼠疫爆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期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变形虫也许在保护这种危险病原体熬过爆发间隔期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变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水体微生物,能够以细菌为食。它与鼠疫杆菌之间可形成一种独特的关系,让鼠疫杆菌能够不断复制、静候时机,等到条件成熟,再开始新一轮的爆发。

古老的神秘杀手
  鼠疫曾引发三次致命的全球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541至750年间的拜占庭帝国,史称查士丁尼大瘟疫,共杀死数百万人。第二次是在1330年至1480年间席卷亚欧大陆的、臭名昭著的黑死病,共杀死了当时欧洲全部人口的30%。最近一次瘟疫于1855年发生在中国,随后从港口传至世界各地,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总共夺走了约1200万人的生命。而在每次大爆发之间,还总共有数千次规模较小的鼠疫爆发。
  鼠疫之所以令人捉摸不透,部分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传染250多种哺乳动物和部分昆虫,且传染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它可以通过受感染的跳蚤叮咬宿主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感染的动物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鼠疫爆发的环境也十分多样。从美国西部的草原生态系统,到马达加斯加中部的高地森林,再到中国西部的温带荒漠,都可能成为鼠疫爆发的温床。这些地区鲜有相似之处,说明鼠疫病毒在不同地区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生存机制。
  然而,有一点特征却是这些地区所共有的:土壤中都存在变形虫。

充足的宿主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全球各地的土壤和水体中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变形虫以细菌为食,但科学家发现,有些细菌对其有抵抗力,不会被变形虫消化。有趣的是,这其中就包括鼠疫杆菌关系最近的“近亲”假结核耶尔森杆菌(Y。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
  这些细菌要在土壤中与变形虫比邻而居,就要设法避免被变形虫吞食。研究团队据此提出假说,认为当假结核耶尔森杆菌在约1万至4万年前演变成鼠疫杆菌时,也许保留了这种在变形虫体内存活的能力。
鼠疫杆菌可以通过受感染的跳蚤叮咬宿主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感染的动物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传播。图为变形虫体内发出绿色荧光的鼠疫杆菌。

天然疾病孵化器
  为验证该假说,研究人员从科罗拉多州东北部草原犬鼠聚居的灌木丛中收集了土壤样本,因为草原犬鼠是鼠疫杆菌的宿主之一。为此,他们首先找到了正在爆发鼠疫的草原犬鼠聚居地,然后将一根长长的、柔软的探针插入灌木丛中,采集深处的土壤样本,以避免灌木丛中带菌跳蚤的叮咬。
  接着,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将土壤中的变形虫分离出来,并确定了五种不同种类的变形虫,用于接下来的实验之中。下一步,研究人员让鼠疫杆菌与不同的变形虫接触,观察会发生何种情况。
  为避免危险病原体泄漏,该实验在一处管理极严的特殊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人员从美国疾控中心位于科罗拉多柯林斯堡的实验室中获取了几种不同的鼠疫杆菌菌株,然后将其与变形虫混在一起。
  研究人员选用的是一种经过基因编辑、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鼠疫杆菌,并在强大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变形虫是否、以及何时会消化鼠疫杆菌。
  接下来,研究人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受感染变形虫体内的细节图。结果显示,鼠疫杆菌不仅能在变形虫体内存活,还有可能继续复制。为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点“剖开”变形虫,并比较其体内细菌的数量。
  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鼠疫杆菌能够在变形虫体内存活和繁殖。接下来,科学家还要弄清鼠疫杆菌能在变形虫体内存活多长时间。
  在变形虫的生命周期中,会有一段时期变为包囊(cyst)形态,最长可休眠20年,然后再重新复苏,恢复进食和繁殖。因此变形虫在极端气温或干旱等不利条件下也能继续存活。如果鼠疫杆菌能够在休眠状态下的变形虫包囊中蛰伏数年,它们在每次爆发之间的去向和存活方式也就得到了解释。

变形虫:疾病训练基地
此次研究发现,鼠疫杆菌能够设法找到庇护、存活好几年时间,然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开始又一波扫荡。图为2000至2016年间美国患鼠疫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
  变形虫在超过225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演化过程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保护、强化或引导作用。1976年首次爆发的军团病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变形虫为军团菌提供了一处“庇护所”,让它们在其中安全地繁殖。此外,变形虫还可担任病原体的“运输工具”,帮助病原体进入新的宿主体内、造成感染。
  还有科学家认为,变形虫也许能引导无害的细菌演变成危险病原体。因为变形虫与巨噬细胞非常相似,即哺乳动物体内负责寻找和杀灭入侵细菌的白细胞。如果原本无害的土壤细菌演化出了在变形虫体内存活和繁殖的能力,那么它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白细胞或许也能故技重施,继而成为新型人类病原体。
  上述假说与科学家对鼠疫感染的了解不谋而合。在感染人体时,鼠疫杆菌会被白细胞吞噬,但它们总能躲开细胞中负责将其摧毁的那部分,因此不会被白细胞杀灭。随后,鼠疫杆菌便可在白细胞内部不断增殖,最终离开白细胞、扩散到人体各处。这一过程与研究团队在变形虫体内观察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许多人类病原体都拥有这种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在白细胞内部增殖的能力。这是否与远古时期的土壤细菌利用变形虫的方式有关呢?也许“熟能生巧”确实不假。
  被病原体寄生的变形虫可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为我们目前还无法有效在环境中监测其行为、或预测它们何时可能释放感染源。此外,敌对势力还可能用其传播已有病原体、或创造新型病原体。
  我们需要针对病原体存活、扩散和演化的复杂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好地预测和预防疾病爆发,并做好相应准备。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楼主|郑先生 发表于: 2005-1-2 17:04:17|只看该作者

事件

  2019年05月,2名俄罗斯游客相继病死在蒙古。4日蒙古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表示,这2人可能死于鼠疫,随后隔离了169人,其中11人被“无限期隔离”。
  4月27日,1名俄罗斯男子在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游玩后病重身亡,他的妻子也在3天后去世。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有关部门表示,当地可能爆发鼠疫,已“无限期封锁”全省。同时,与两名死者有接触的158人被隔离,还有来自“疫区”的11人也被“无限期隔离”。
7#
 楼主|郑先生 发表于: 2004-8-1 21:15:04|只看该作者

预防

  1. 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 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 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曹斌 发表于: 2004-8-1 19:19:30|只看该作者

治疗

  肺型、败血型鼠疫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

  1. 治疗原则
  (1)严格的隔离消毒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患者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患者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2. 病原治疗
  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庆大霉素分次静滴。
  (3)四环素和氯霉素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口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口服。
  (4)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5)双嘧啶或复方新诺明
  (6)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研究报道鼠疫杆菌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最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次之,大环内酯类较差。但这些抗生素是否可完全替代链霉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9:15,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