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2:52|查看: 403|评论: 0|原作者: 李岚清|来自: 中国民族宗教网

李岚清: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

(2002年7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新世纪初我国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规划和部署。会议开始时,教育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我国民族教育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讲了意见。刚才,六个省(自治区)的同志介绍了各自民族教育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代表国务院,就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着眼于大局,充分认识加快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民族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截止2001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小学十万余所,中学一万二千余所。在各级各类学校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近二千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与全国基本持平。民族自治地方有三百五十八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历史上教育基础曾经最为薄弱、现代教育几乎从零开始的西藏自治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也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三。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普通高校近百所,各类民族高等学校一百五十所,在校学生约五十六万人。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九十五万人。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有了积极进展,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辑、审定、出版和发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内地西藏班、高校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新疆高中班办学收到了很好效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长期在民族教育战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各民族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的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社会历史、经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民族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急需改善;师资队伍仍比较薄弱,学生就学困难问题较为突出;德育和民族团结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质量和双语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目标难度很大等等。到2000年底,全国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八个省(自治区)的“普九”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在人口十万以下的二十二个少数民族中,有十二个民族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有十三个民族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民族教育发展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民族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从加快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根本指南。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全党的根本任务。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从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求来看,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要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这些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形成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水平,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与求知识、求富裕、求文明、求进步的强烈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因此,发展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第二,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一九九五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深刻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并决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全社会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难点。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科技的整体水平,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作为_二项重大战略任务。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包括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处在我国边疆地区,位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国际反华势力把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和“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也蓄意挑起民族宗教事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努力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各民族的繁荣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

第四,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堡程。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有五个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聚居盛三十个自治州、八十三个自治县(旗),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这些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目前全国尚未脱贫的三千万群众,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这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科教要先行。没有科技、教育的发展做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就难以实现,更说不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提高西部地区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西部大开发所需的各类人才,做到以发展民族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民族教育发展,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明确任务,切实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努力开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以实现“两基”为重点,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十五”期间,要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使实现“两基”的地区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确保散杂居地区民族教育优先或与当地教育同步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10年,要使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两基”,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落实“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加快“两基”进程。要把国家支持的重点放在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高寒山区、边远农牧区和边疆、边境地区,积极改善这些地区寄宿制学校和其他普通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的发展。在大力推进“两基”、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前提下,要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起示范作用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高等学校,包括民族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优先加快高寒地区、山区、农牧区和边疆边境地区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特别是要把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光盘、录像等手段运用于民族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民族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水平、生存环境、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的差别和特点,应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民族教育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办学形式、学制安排、课程设置、教学用语等,都要符合不同少数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予以推进。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这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进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以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革办学体制,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保证民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改变民族教育办学主体单一、办学机制不活的状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社会力量在当地兴办各类教育;鼓励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的社会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同时支持社会力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沿海和内地办学;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群众自费送符合条件的子女到沿海地区求学就读,以多种形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培养急需人才。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多方投资办学、全面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要不断扩大民族教育的对外开放和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优秀教育成果,使我国的民族教育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改进民族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责任,也是民族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不论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是非少数民族地区,不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在各民族散杂居地区,不论在沿海、内地还是边疆地区,都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民族教育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对广大师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奋斗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各民族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观念,牢固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干预和妨碍国民教育。要在信教群众中大力宣传科教兴国战略,支持政府办好国民教育。要加强对各民族师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引导各民族师生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邪教侵蚀的能力。

第四,搞好双语教学,使民族教育更加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教学是民族教育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和民族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就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知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这就涉及到语言教学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认真做好学校教育中民族语文授课的有关工作,保障师资的配备和教材供给。同时,少数民族学生要学好全国通用语文即汉语,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当前,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要抓紧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运用光盘、录像等电化教育措施,加强和改进汉语教学,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力争到2010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形成本民族语文和汉语的双语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语文和汉族语文双语兼通的基本目标。同时,要搞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教学。


三:加强领导,确保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党政领导,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民族教育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推进。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和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实行民族教育工作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民族教育工作的实绩作为地方党政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要认真研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并实施有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加快民族教育立法进程。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要尽快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和起草《民族教育条例》,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行,再着手起草《民族教育法》,为民族教育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要切实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要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中央政府将通过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确保民族教育经费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长;国家用于支持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要重点投向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进行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开展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和西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切实做到“三个增长”;地方各级财政对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组织开展帮困济贫活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各级财政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这些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国际组织的教育贷款、海外和港澳台的教育捐款等资金,也要重点投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要认真组织实施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东部地区要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给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实际帮助。从2003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项经费,采取定向招生等特殊措施,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骨干人才。要进一步扩大内地高校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人数,办好内地西藏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力争把这些学校办成高质量的示范学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三,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但更重要的要靠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宁可少盖几座楼、少买几辆车,也要挤出钱来办教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依靠自身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

同志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民族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特点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11:40,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