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NEC最好的时候,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到3%,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当然NEC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或者说是困难,2003年就请来了前MOTOROLA中国区总裁卢雷管理NEC中国区的业务,但为时已晚。 中国手机市场在当年的营销模式与日本市场截然不同,主要是国包、省包、地包等大代理商(又称渠道)为主,日系手机厂商对这套玩法根本不熟悉,但又不想让熟悉市场的中国人去做,所以自己建立渠道,成本过高,用代理商,又不知道怎么谈,失去了提升产品占有率的决好机会。 本土化管理难 当发现销售到达瓶颈时,开始准备招本地化管理人员,期望对销量提升有所帮助,但却又不充份放权,使这些本地化管理人员束手束脚,空有一身本事难 以施展。反观同时期的索尼爱立信,在大力任用本地管理人材后,业绩与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这个因素更加影响响了日系手机产品的与产品定位决定。 最后,当不得不充份放权给本地化管理人材时,却为时已晚,在这个阶段,这些人仅起到努力保证销量的作用,不得不用一些曾经被内部PK掉的产品抵上,产品质量下降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在那个时候,国产手机异军突起,以高性价比冲击着手机市场,快速抢占手机市场份额,也使得一直以高品质自居的日系手机厂商不得不放低资态,转而以国产手机的套路来推产品,但价格优势又不明显,渐渐失去了用户的信任。 一句话,所有的症结,均来自于缺乏对本地管理人材的任用,等到觉醒时,用本地管理人材来承担结果,这就是早年间,日系手机厂商集体退出的诸多原因之一。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