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09-11-16 14:37|查看: 414|评论: 0|来自: 佛教在线

真正的自由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岩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肖长,故将之分为二。“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膏育泉石”,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一样。“病入膏盲”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处,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盲,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中国递交国际申请 胡启恒:期待写入全球根服务器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19:11,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