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12 15:20|查看: 259|评论: 0|原作者: 张全录|来自: 中国民族宗教网

江苏宗教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

一、江苏基督教基本情况与发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有基督教信徒160多万,基督教堂和固定处所有4390多处,基督教活动场所占全省宗教活动场所总数的77%,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5000多人,其中,牧师有228人,长老390余人,传道员4500多人。有2所基督教院校,金陵协和神学院和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其中圣经专科学校建校14年,培养了神学生近1000人。宗教团体组织体系健全。13个市有两会组织。78个县市区有三自组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省基督教信徒不到10万人;1966年有7万多人;1982年时为21万多人;1996年97万多;2002年为120万。目前,全省有信徒160多万。全省基督教面广量大,信徒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5个市,有100余万,约占全省信徒总数的80%多。由此来看,江苏基督教人数、场所发展迅速,呈稳固增长态势。

二、江苏基督教工作的瓶颈与难点问题

1、如何看待基督教发展的问题

目前江苏全省基督教信徒增长3%,信徒人数和场所稳步增长,引来认识问题。有人认为没什么不好,有人则视为洪水猛兽。这种认识往往表现为上下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文件与现实脱节,很多人都为基督教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担虑。甚至教会自身也感到,教徒人数发展太快不利于管理。

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督教自身传教等诸多因素,基督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逐渐扩大,基督教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相适应,在当地稳定治安、邻里和睦、人际交流、心理慰籍、和谐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了“和而有序,活而不同”促进和谐的社会状况。在苏北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把基督教信仰活动作为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对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城市里,基督教信教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多元,高学历的大学生、社会新阶层、企业家及留学归国人员等“精英”信教人数日趋增多。但总体来看,放入江苏全民致富奔小康的社会大环境中,基督教目前这种影响并不太大,而且影响有限。

2、剪不断理还乱的基督教私设点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江苏举办了治理基督教私设点的几个专项工作会议。1997年淮阴会议开始治理,2003年徐州会议治理了1600多处。2005年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后,场所甄别登记处理了一批。2009年全省基督教工作会议后,各地宗教部门始终在做工作,但是成效不大。现有未登记的聚会场所1100多处,这个问题已成为江苏宗教事务管理的瓶颈和难题。登记与未登记的比例是4:1,登记的场所在管理体制内管得紧、管得住、管得死。而未登记聚会点则在体制外活动,情况不明,鱼龙混杂。管不了,管不住,始终是境外关注、炒作、攻击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话柄。

3、“基督中国化”还是“中国基督化”的神学引导问题

历史上,基督宗教被称为“洋教”,天主教曾四次传入中国,因禁止而中断。清雍正皇帝禁教时曾对传教士说过这样两段话:“你们要所有中国人都成为天主教徒,我知道这是你们教的宗旨。但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将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教徒只知道听从你们,一旦有事,他们将唯你们之命是从。这一点现在虽不必顾及,但当千舟万船来我海岸时,必将产生扰乱。”“试想,如果我派一支和尚喇嘛的队伍到你们的国家宣传他们的教,你们将怎么说?将怎么收留他们?”①

基督教传教士虽被逐出境,但他们留下的神学思想仍然存在,例如“信与不信”对立、“医病赶鬼”、“世界末日”等等还有一定影响,不时沉渣泛起。另外,早期外国传教士对中国信徒驯化传教的结果,造成神职人员的“两面性”。现时代境外基督教组织提出“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对我进行渗透。2007年6月,梵蒂冈牧函称,新福传需要向现代人宣讲福音,并意识到“第一个基督徒千年,十字架在欧洲扎根;第二个千年抵达美洲和非洲;第三个千年将在广阔及充满生机的亚洲大陆收割信仰的大批庄稼。”可见神学引导问题对党和政府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如何指导宗教团体发挥好作用的问题

据分析,我国宗教团体的凝聚力、团结力、影响力在下降,其团体功能发挥作用在弱化、边缘化。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因素,个别地方政府越俎代庖。二是社会因素,国家对社会组织放开,宗教团体半官半民垄断格局面临挑战。三是宗教团体自身因素,宗教团体领导人整体素质较低,思想狭隘,缺乏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经验。

三、进一步做好江苏基督教工作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是全党全社会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显得愈加突出。基督教工作犹如雾里看花,下一步怎么办?需要政界、学界、教界共同想办法。比如对私设点问题的处理,我们省里提出了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以堂代点、政府指定临时活动场所、依法取缔四个原则,但执行起来有难度。另外,对神职人员如何引导,也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今后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1、加强学习,提高本领

做好宗教工作没有点知识本事,可能会对工作带来不利。现在我省宗教教职人员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信徒的综合素质也在提高,他们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知,对党的宗教政策有很深的理解。基督教、天主教一些神职人员还漂洋过海,喝过洋墨水,改革开放后各宗教对外交流互动也很频繁,很多人见过大场合、大世面。由于天主教、基督教的国际性、普世性特点,也有人动不动会“告洋状”,因此,我们现在的工作富有挑战性。要做好工作,必须多学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多学点历史文化知识、宗教知识。这样可能会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知识层面上与天主教、基督教人士沟通对话。做工作还要留心身边的国家大事,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通过加强学习,做一个眼界宽、胸襟宽、思路宽的宗教干部;争做一个既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又熟知宗教发展规律,切实履行好职责的宗教干部。

要提高对新形势下宗教的认识问题,我觉得中央党校李君如同志讲的非常到位。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要从三大关系、三对矛盾的高度去看,即:一是共产党执政的长期性与宗教存在的长远性的关系,二是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与宗教的群众性的关系,三是共产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复杂性与宗教传播的国际性的关系。我作为一名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享受权利和义务。基督宗教是近代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进中国的,现在既然已经赢得那么多的人信仰,怎么办?解放初期,周总理对基督教问题有四次谈话,他曾说:我们不搞反宗教运动。我们所遵守的约束是不到教堂里去作马列主义的宣传,而宗教界的朋友们也应该遵守约束,不到街上去传教。这可以说是政府同宗教界之间的一个协议,一种默契。在我看来,周总理的谈话对我们处理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特别是处理政教关系上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协议,一种默契”,②今天还在探索发展中,这句话今天仍管用。

2、依法行政,分清事权

天主教、基督教工作政治敏感度高,更要注重的是依法行政,法治的前提,对政府、对宗教界人士都是平等、普遍的原则。现在宗教工作正处在依靠政策指导向依法管理转变的时期,政务信息透明度不够,工作指导文件涉密多,有些事情处理只能做,不能说,掌握政策自由裁量度很重要。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尽可能把握住依法行政的合法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坚持程序性原则,有些事情的处理,不急于划句号,而是划逗号。当前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局要求下,更要分清宗教内部事务和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分清政府部门、宗教团体、场所自我管理的责任。有的放矢工作,才能不使我们整天忙于具体事务,在一些具体宗教内部事务上,指导宗教社会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完善自律机制,要相信宗教团体和场所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3、积极引导,促进和谐

积极引导、促进和谐是中央给我们宗教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要求,我们基层工作者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政策。概括地说,把握好两个基础、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两个基础”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我国各宗教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为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打下了历史基础。

“两个要求”即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两个支持”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宗教工作部门的要求,即支持宗教界人士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联系我省天主教、基督教工作实际来说,积极引导是国家综合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竞争,也是基督中国化或中国基督化的竞争,是对天主教、基督教领导权和控制力的竞争。西方有人想用基督羊征服中国龙,从中华文明发展史来看,我们基层工作者是积极引导的前锋,因此日常工作要做到“春风化雨细无声”,关键时“于无声处听惊雷”。要想到、看到我们的工作是后台的工作,衡量工作成效不是看自己,而是看天主教、基督教界人士是否为江苏“两个率先”贡献了力量,是否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者,有没有为中心工作添乱。

4、化解矛盾,服务大局

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社会中,都会出现矛盾和利益诉求。目前,基督教、天主教的发展态势和我们其他社会组织同处一个时代,同样也在转型时期。教会的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不断向政府提出利益诉求,尽管教会内部制度不够规范,不断产生矛盾纷争,但绝大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对合法、合理的诉求,我们要积极设法解决;在处理天主教、基督教事务一些矛盾纷争时,以大局为重,妥善化解矛盾。做工作时要有法律观念、政治观念、政策观念、群众观念。对待天主教、基督教提出的各种利益诉求,讲法律、讲道理、讲情理的解决化解。

中国科学院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把社会动乱的机理与自然界燃烧现象的机理相比较,认为社会动乱也要由“燃烧物质”、“助燃剂”、“点火温度”三个方面构成。其实,基督教、天主教作为外来宗教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正负两方面“双重作用”。这是由宗教本身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所决定的;也是由宗教的社会作用如何被调动、被激发而决定的。宗教既有因巧用、善用、活用而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作用,也有被利用、误用、错用而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作用。天主教、基督教也是追求真、善、美的正教,可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润滑剂、减压阀。如果我们的政策把握得好,管理引导得当,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就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 注释

①《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顾裕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②见周恩来1950年5月2日关于基督教的谈话

(稿件源自:江苏省宗教事务局)

俄官方预测明年远东可能发生超7.5级地震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18:21, Processed in 0.374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