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20 12:59|查看: 331|评论: 0|来自: 天府新论2012年第5期

浅谈文昌帝君与文昌文化


一: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

“帝君”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旧时对神中位尊者的敬称。文昌帝君是道教的大神,神中的佼佼者。有关文昌帝君来历,传说的版本较多,有雷神、蛇神之说等等。此处所述的文昌帝君来历,是诸多传说之一:文昌帝君名叫张亚子,字霶夫,第七十一次化生人间时,于晋朝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二月初三,诞生在四川省越西县中所卢林沟张老夫妇家。〔1〕在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越西中所金马山下的芦林沟村,住着一对姓张夫妇,人称“张公张婆”,夫妇俩一身勤劳俭朴,行善积德,但日子过得很艰难。张婆年轻时曾生一子,后不幸夭折,至老未再生育。一天,夫妇俩从金马山砍柴回来,路过水观音,在泉边歇息喝水。清澈的泉水中映出夫妇俩苍老的面容,张婆触景生情,叹息说我俩夫妇虽一身积善行德,可惜老天捉弄人,至今无儿无女,往后的日子依靠谁啊﹗张公一听,不觉也凄凉泪下。张婆见状,忙止泪安慰说:“听说两个人的血滴在水里,能融合在一起,就还能有后人,我们不如试试看。如何?”边说边将头帕上的缝衣针取下,刺破中指,把血滴入水中。张公见了,接过缝衣针,也刺破自己的中指,将血滴入水中。两人的血滴入水中,奇迹出现了,只见水中两人的血慢慢融合起来,渐渐变成一条小龙,在水中游来游去。张婆忙将手中的玉米馍渣渣倒入水中,小龙游过来抢吃,张公张婆又惊又喜,忙将小龙从水中捧起,柴都不要了,急忙回到家里,把小龙放入水缸中养起来,并点蜡焚香,感谢上天赐子。

由于张氏夫妇曾夭折一子,小龙按当地风俗排行第二,故张氏夫妇为其取名“亚子”。尽管亚子在张老夫妇的精心喂养下,在水中活得活蹦乱跳,但毕竟不是人身,这令夫妇俩十分痛苦。就在他们夫妇无计可施时,门前忽然来了一拄着竹竿的老妪讨水喝,张公舀了几次给她,老妪仍嫌不够,张婆便让她自己到厨房水缸里舀来喝。老妪将拄路的竹竿放在门后,嘱张公夫妇好好保管好,便径到厨房去了。张公夫妇半天不见人出来,忙到厨房去看,老妪不见了,却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在厨房里玩,见了张公张婆就叫“爹”和“娘”,张氏夫妇顿悟这是神灵点化亚子成了人形。张氏夫妇忙点香朝天拜谢,只见空中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雍容端庄,颔首微笑而去。老妪丢下的竹竿后来变成了张亚子乘骑的坐骑,坐骑名叫“白特”,传说比马跑得快。

张亚子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受大家的喜爱。少年张亚子“因避母仇,迁至梓潼”〔2〕。


二:文昌帝君张亚子由人到神

在中国古代的造神运动中,把人神化成神的占了较大比例。造神大多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三国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天下闻名。关羽英勇善战,忠肝义胆,后人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羽成了神。在中国神话中,关羽作为忠义、诚信的化身,是人们对忠诚、坦白、无私、无畏的需要。

张亚子在梓潼行善积德,宽容博爱的行为广为流传。据说他有这样一段话“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边赐汝以福”。〔3〕他孝敬父母。有一次,“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他广行善事。某年,“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张亚子是“孝”、“善”的楷模,深受人们爱戴。他死后,人们给他建庙,供奉他,成了梓潼地方小神。

《资治通鉴》一百零三卷记载: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英勇战死。为纪念张育英烈,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称梓潼神。

梓潼神张亚子怎样成为道教大神的呢?传说:唐朝安史之乱,叛军攻下长安,唐玄宗弃都长安向蜀中退去,逃往成都,住在龙泉驿一座山头的行馆内。由于一路惊慌,疲于奔命,玄宗身心疲惫,当夜睡了一个好觉,还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见一位神仙飘至床前,自称是文昌神,向他示语:安史之乱七年后可平息。玄宗待细问,神仙已忽悠隐去。醒来后,玄宗觉得奇怪,叫身边官吏去查询,才知蜀中很多地方都修有文昌宫,崇拜文昌神。763年,唐军打败了叛军。细算起来,与托梦的时间刚好七年,应了玄宗的梦,于是封文昌神为“左丞相”,把馆驿定名为“梦应台”,并大力倡导道教。

唐末,河南、山东一带发生水灾,第二年又逢大旱,许多农民以草籽槐树叶充饥,而官府照旧催逼租税。官逼民反,875年,王仙芝在长垣率众起义,起义军进入长安。只顾玩乐,把政事交给宦官田令孜的唐僖宗逃往四川,还住龙泉驿的梦应台。夜晚,“左丞相”又向他托梦,要他“自醒”振作起来,叛军占领长安不会长久,如能改过自新,两年后可破敌。僖宗自得到“左丞相”的点播后,一改过去作风。几年后,叛军兵败。僖宗的梦又得到应验,就加封“左丞相”为“济顺王”。文昌神的灵验在全国各地飞传,道教更加尊奉文昌神。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变成为全国性的大神。南宋时期,尊奉文昌神越来越多,素有“北孔子,南文昌”的说法。宋朝皇帝还先后封文昌神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英显王”、“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文昌神被敕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梓潼神张亚子成了全国的大神──文昌帝君。

文昌本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或称文曲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4〕古代星相家认为文昌星是主大贵的吉星,道家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文人功名的科举之神。因文昌星和梓潼神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又逐渐合而为一,梓潼神张亚子成了司命、司禄、科举之神。


三:文昌文化的内容

文昌帝君诞生后,文昌文化随之产生。文昌文化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些道教文化以文昌文化的形式、名义传播。文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著述和音乐等。较著名的著述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篆》、《文昌大洞真经》、《大洞仙经注释》、《文昌孝经》、《文昌大洞活瘟宝篆》、《文昌忠经》等。如《文昌帝君全书》卷之十三《劝世百字歌》: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怀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自勤中得,富从俭上培。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莫放箭,乖里放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官词莫投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世人依此说,灾少福星来〔5〕。文昌文化著述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孝”、“忠”、“善”、“养生”,以及自然和谐的思想。

文昌文化的音乐称洞经音乐,大多属道教音乐,主要在祭祀文昌帝君的活动时演奏。演奏洞经的乐器有大萧、洞萧、横笛、二胡、三弦、琵琶、铛、木鱼、梆子、钹、三星铛铛、马啷子等。演奏的曲目有《小开门》、《南清宫》、《前七曲》、《后七曲》、《迎仙会》、《五福图》、《小庭花》、《柳青娘》、《折枝香》、《将军令》、《送功曹》、《行病阎王》、《迎送曲》等。〔6〕文昌祠、文昌宫、文昌书院是文昌文化的大本营,是文昌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以“做会”的形式表现。比较集中的时间是传说中文昌帝君出生的每年二月初三和得道的八月初三等,会期一般三至五天,由会长或学长主持。会长下设“值年管事”一人,“库房管事”二人。经坛上还要设“纠仪”一人,“监坛”二人,“展拜”四人,“供职”二人,“宣讲”二人,“讲法”二人。值年管事经办日常事务,筹备祭会;库房管事负责会部礼器法物,摆坛收坛,清点造册;纠仪掌叩首,发号施令;展拜代众对神行礼;供职司勤务,管香火,添等油,剪浊花,抬祭品;监坛管经坛人等有无犯规;宣讲提口钢;讲法主述经典章句之意。乐师依规奏典,东西首座的“司鼓”、“司锣”又称“左宣”、“右宣”,宣是不同音乐伴奏的讲述。

除“做会”外,还有其他的庙会活动。“正月初三至初九日,有拜香者,无论男女幼壮。旧称父母有疾,许愿拜香,或三五一路,或六七同途。请善唱者锣鼓香灯,手捧小木橙插香,沿途礼拜,十余步跪拜一次。遇庙门睥灯、灯杆皆拜,且行且昌不惮远行,至天王寺或报恩寺、或梓潼宫。各神前请庙祝喃喃诉说,满案烧香乃去。”〔7〕

文昌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了哲学、历史、文学、医学、星占、冶炼、建筑、天文、伦理、艺术等,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文昌文化的核心是“劝学”、“劝善”、“劝养生”。文昌文化的精神符合当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文昌文化当中也有糟粕的东西,但文昌文化有益的精华的东西是完全值得弘扬、发展的。


四:文昌文化的价值

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日,历史上曾把祭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奠之一,明、清官府都曾通令天下学校奉祀文昌神。道教的文昌和儒教的孔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精神主宰,每逢科举考试之年,士人无不膜拜祈祷。〔8〕直到现在,一些地区还在开展有关文昌文化的各种活动,如文昌庙会等。祭奠文昌帝君和开展文昌文化活动的场所也还有很多。2004年,四川省越西县政协编辑《文昌圣迹》时,作过统计,在全国各地目前还存在的文昌庙、文昌宫、文昌塔、文昌祠、文昌阁、文昌殿、文昌楼等近八百座。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看到有关文昌庙或文昌文化的东西。可见文昌文化影响之深远。

文昌文化依托文昌帝君张亚子,宣扬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助弱助贫,仁爱仁厚的思想,传承了以“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为国救民”的人生理想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集成,是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典范。

四川梓潼县七曲山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文昌大庙是全国最大的文昌庙,是梓潼县的重要名胜古迹。为了展示文昌文化的独特魅力,七曲山风景区投入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功能。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朝圣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的旅游收入上亿元。四川越西县是文昌帝君的诞生地,有“紫府飞霞洞”、“上马石”、“水观音”等古迹。紫府飞霞洞”是文昌帝君修行的地方,“上马石”是文昌帝君外出讲学云游时上马用的垫脚石……。近年来,越西县正在恢复古迹──金马山上的文昌祠,修建文昌祭坛等。打造文昌文化品牌,开发旅游资源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 参考文献

〔1〕[清]马忠良.越西厅全志:卷九之一〔M〕.圣迹志一

〔2〕〔5〕刘长荣,黄枝生.文昌帝君诗

先秦时期昭通与巴蜀的历史联系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14:16,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